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數據挖掘異常檢測方法

數據挖掘異常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0 21:59:31

❶ 數據挖掘有哪些技術

1、模式跟蹤


模式跟蹤是數據挖掘的一項基本技術。它旨在通過識別和監視數據中的趨勢或模式,以對業務成果形成智能推斷。例如,企業可以用它來識別銷售數據的發展趨勢。如果發現某種產品在某些特定人群中的銷售情況,要好於其他產品,那麼該企業便可以據此來創建類似的產品或服務,甚至只是簡單地為此類人群增加原始產品的庫存。


2、數據清理和准備


作為數據挖掘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必須對原始數據進行清理和格式化,以用於各種後續的分析。具體而言,數據的清理和准備工作包含了:數據建模,轉換,遷移,集成和聚合等各種元素。這是理解數據基本特徵和屬性,進而確定其最佳用途的必要步驟。


3、分類


基於分類的數據挖掘技術,主要涉及到分析各種類型數據之間的關聯屬性。一旦確定了數據類型的關鍵特徵,企業便可以對它們進行分類。企業可以據此判定是該保護,還是該刪除某些個人身份信息。


4、異常值(Outlier)檢測


異常值檢測可被用於識別數據集中的異常情況。企業在發現數據中異常值後,可以通過防範此類事件的發生,以順利實現業務目標。例如,信用卡系統在某個特定時段出現使用和交易的高峰,那麼企業便可以通過分析了解到,可能是由於“大促”所致,並為將來的此類活動做好資源上的事先部署與准備。


5、關聯


關聯是一種與統計學相關的數據挖掘技術。它旨在建立某些數據與其他數據、或數據驅動型事件的聯系。它與機器學習中的“共現(co-occurrence)”概念相似,即:某個基於數據的事件的發生概率,是由另一個事件的存在性所標識的。例如,用戶購買漢堡這一行為,往往會伴隨著購買薯片的可能性。兩者之間有著較強的關聯性,卻又不是絕對的伴生關系。


6、聚類


聚類是一種依靠可視化方法,來理解數據的分析技術。聚類機制使用圖形或顏色,來顯示數據在不同類別指標下的分布情況。通過圖形式的聚類分析,用戶可以直觀地獲悉數據隨業務目標發展的趨勢。

❷ 異常檢測原理與實驗

異常檢測原理與實驗
最近需要對欺詐報價進行識別處理,簡單的模型就是給定很多不同數據集,需要找出每個spu下可能存在的欺詐數據,比如{20,22,30},其中的欺詐數據可能就是30。其實加以抽象,屬於異常檢測范圍。
異常檢測是發現與大部分對象不同的對象,其中這些不同的對象稱為離群點。一般異常檢測的方法主要有數理統計法、數據挖掘方法。一般在預處理階段發生的異常檢測,更多的是依託數理統計的思想完成的。
一、基於模型
首先判斷出數據的分布模型,比如某種分布(高斯分布、泊松分布等等)。然後根據原始數據(包括正常點與離群點),算出分布的參數,從而可以代入分布方程求出概率。例如高斯分布,根據原始數據求出期望u和方差?,然後擬合出高斯分布函數,從而求出原始數據出現的概率;根據數理統計的思想,概率小的可以當做離群點。
優點:
方法簡單,無需訓練,可以用在小數據集上。
缺點:
發現離群點效果差,離群點對模型參數影響大,造成區分效果差。需要數值化
import java.util.List;

/**
* 實現描述:計算正態分布
*
* @author jin.xu
* @version v1.0.0
* @see
* @since 16-9-9 下午12:02
*/
public class Gauss {
public double getMean(List<Double> dataList) {
double sum = 0;
for (double data : dataList) {
sum += data;
}
double mean = sum;
if (dataList.size() > 0) {
mean = sum / dataList.size();
}
return mean;
}

public double getStd(List<Double> dataList, double mean) {
double sum = 0;
for (double data : dataList) {
sum += (data - mean) * (data - mean);
}
double std = sum;
if (dataList.size() > 0) {
std = sum / dataList.size();
}
return Math.sqrt(std);
}

public double getProbability(double data, double meam, double std) {
double tmp = (1.0 / (Math.sqrt(2 * 3.141592653) * std)) * Math.exp(-(Math.pow(data - meam, 2) / (2 * Math.pow(std, 2))));
return tmp;
}
}
二、基於近鄰度
需要度量對象之間的距離,離群點一般是距離大部分數據比較遠的點。一般這種方法是計算每個點與其距離最近的k個點的距離和,然後累加起來,這就是K近鄰方法。

優點:
原理簡單,無需訓練,可用在任何數據集
缺點:
需要計算距離,計算量大,K的選定以及多於K個離群點聚集在一起導致誤判。
public class KNN {

public static double process(int index,Position position, int k, List<Position> positionList) {
List<Double> distances = Lists.new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positionList.size(); ++i) {
if (i != index) {
distances.add(Math.sqrt(Math.pow((positionList.get(i).getX() - position.getX()), 2)+Math.pow((positionList.get(i).getY()-position.getY()),2)));
}
}
Collections.sort(distances);
k = k < distances.size() ? k : distances.size();

double knnDistance = 0.0;
for (int i = 0; i < k; ++i) {
knnDistance += distances.get(i);
}
return knnDistance;
}

private static class Position{
int x;
int y;

public int getX() {
return x;
}

public void setX(int x) {
this.x = x;
}

public int getY() {
return y;
}

public void setY(int y) {
this.y = y;
}
}

}
三、基於密度
低密度區域的數據點可以當做某種程度上的離群點。基於密度的和基於近鄰的是密切相關的,簡單來說,密度和近鄰的距離成反比。一般的度量公式如下:
density(x,k)表示包含x的k近鄰的密度,distance(x,y)表示x到y的距離,N(x,k)表示x的k近鄰集合。
優點:
相對准確
缺點:
需要度量密度,需要設定閾值

四、基於聚類
丟棄遠離其他聚類簇的小聚類簇。需要給出小聚類簇的大小閾值、聚類簇距離閾值。常用的聚類方法比較多,比如K-means(變種K-models)、EM、層次聚類演算法(分裂型和歸約型)。具體方法說明可見:漫話數據挖掘。
優點:
引入數據挖掘聚類的方法,在樣本充足的情況下准確度會相對較高
缺點:
需要訓練,計算量大,原理相對復雜
需要建立適當的模型,需要充足的訓練樣本
總之異常檢測的通用方法大致有4種:基於模型、k近鄰、基於密度和基於聚類的。實際使用數據是線上的報價,由於每個SPU下報價有限,聚類不適合,所以用基於模型的和k近鄰的做了試驗;基於密度的和K近鄰差不多,而且需要密度范圍的距離閾值,就沒有選擇。此外,涉及的實驗數據是公司的,代碼是興趣使然,所以就不公布具體實驗數據。

❸ 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怎麼挖掘

3月13日下午,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院長、教授李濤在CIO時代APP微講座欄目作了題為《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挖掘》的主題分享,深度詮釋了大數據及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挖掘。

眾所周知,大數據時代的大數據挖掘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一大熱點。
一、數據挖掘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的產生和收集是基礎,數據挖掘是關鍵,數據挖掘可以說是大數據最關鍵也是最基本的工作。通常而言,數據挖掘也稱為DataMining,或知識發現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Data,泛指從大量數據中挖掘出隱含的、先前未知但潛在的有用信息和模式的一個工程化和系統化的過程。
不同的學者對數據挖掘有著不同的理解,但個人認為,數據挖掘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應用性(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數據挖掘是理論演算法和應用實踐的完美結合。數據挖掘源於實際生產生活中應用的需求,挖掘的數據來自於具體應用,同時通過數據挖掘發現的知識又要運用到實踐中去,輔助實際決策。所以,數據挖掘來自於應用實踐,同時也服務於應用實踐,數據是根本,數據挖掘應以數據為導向,其中涉及到演算法的設計與開發都需考慮到實際應用的需求,對問題進行抽象和泛化,將好的演算法應用於實際中,並在實際中得到檢驗。
2.工程性(An Engineering Process):數據挖掘是一個由多個步驟組成的工程化過程。數據挖掘的應用特性決定了數據挖掘不僅僅是演算法分析和應用,而是一個包含數據准備和管理、數據預處理和轉換、挖掘演算法開發和應用、結果展示和驗證以及知識積累和使用的完整過程。而且在實際應用中,典型的數據挖掘過程還是一個交互和循環的過程。
3.集合性(A Collection of Functionalities):數據挖掘是多種功能的集合。常用的數據挖掘功能包括數據探索分析、關聯規則挖掘、時間序列模式挖掘、分類預測、聚類分析、異常檢測、數據可視化和鏈接分析等。一個具體的應用案例往往涉及多個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功能通常有不同的理論和技術基礎,而且每一個功能都有不同的演算法支撐。
4.交叉性(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數據挖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利用了來自統計分析、模式識別、機器學習、人工智慧、信息檢索、資料庫等諸多不同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思想。同時一些其他領域如隨機演算法、資訊理論、可視化、分布式計算和最優化也對數據挖掘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數據挖掘與這些相關領域的區別可以由前面提到的數據挖掘的3個特性來總結,最重要的是它更側重於應用。
綜上所述,應用性是數據挖掘的一個重要特性,是其區別於其他學科的關鍵,同時,其應用特性與其他特性相輔相成,這些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數據挖掘的研究與發展,同時,也為如何學習和掌握數據挖掘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如從研究發展來看,實際應用的需求是數據挖掘領域很多方法提出和發展的根源。從最開始的顧客交易數據分析(market basket analysis)、多媒體數據挖掘(multimedia data mining)、隱私保護數據挖掘(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到文本數據挖掘(text mining)和Web挖掘(Web mining),再到社交媒體挖掘(social media mining)都是由應用推動的。工程性和集合性決定了數據挖掘研究內容和方向的廣泛性。其中,工程性使得整個研究過程里的不同步驟都屬於數據挖掘的研究范疇。而集合性使得數據挖掘有多種不同的功能,而如何將多種功能聯系和結合起來,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據挖掘研究方法的發展。比如,20世紀90年代中期,數據挖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關聯規則和時間序列模式的挖掘。到20世紀90年代末,研究人員開始研究基於關聯規則和時間序列模式的分類演算法(如classification based on association),將兩種不同的數據挖掘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21世紀初,一個研究的熱點是半監督學習(semi-supervised learning)和半監督聚類(semi-supervised clustering),也是將分類和聚類這兩種功能有機結合起來。近年來的一些其他研究方向如子空間聚類(subspace clustering)(特徵抽取和聚類的結合)和圖分類(graph classification)(圖挖掘和分類的結合)也是將多種功能聯系和結合在一起。最後,交叉性導致了研究思路和方法設計的多樣化。
前面提到的是數據挖掘的特性對研究發展及研究方法的影響,另外,數據挖掘的這些特性對如何學習和掌握數據挖掘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對培養研究生、本科生均有一些指導意見,如應用性在指導數據挖掘時,應熟悉應用的業務和需求,需求才是數據挖掘的目的,業務和演算法、技術的緊密結合非常重要,了解業務、把握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對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其價值。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的是一種既懂業務,又懂數據挖掘演算法的人才。工程性決定了要掌握數據挖掘需有一定的工程能力,一個好的數據額挖掘人員首先是一名工程師,有很強大的處理大規模數據和開發原型系統的能力,這相當於在培養數據挖掘工程師時,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和編程能力很重要。集合性使得在具體應用數據挖掘時,要做好底層不同功能和多種演算法積累。交叉性決定了在學習數據挖掘時要主動了解和學習相關領域的思想和技術。
因此,這些特性均是數據挖掘的特點,通過這四個特性可總結和學習數據挖掘。
二、大數據的特徵
大數據(bigdata)一詞經常被用以描述和指代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信息。研究大數據的意義在於發現和理解信息內容及信息與信息之間的聯系。研究大數據首先要理清和了解大數據的特點及基本概念,進而理解和認識大數據。
研究大數據首先要理解大數據的特徵和基本概念。業界普遍認為,大數據具有標準的「4V」特徵:
1.Volume(大量):數據體量巨大,從TB級別躍升到PB級別。
2.Variety(多樣):數據類型繁多,如網路日誌、視頻、圖片、地理位置信息等。
3.Velocity(高速):處理速度快,實時分析,這也是和傳統的數據挖掘技術有著本質的不同。
4.Value(價值):價值密度低,蘊含有效價值高,合理利用低密度價值的數據並對其進行正確、准確的分析,將會帶來巨大的商業和社會價值。
上述「4V」特點描述了大數據與以往部分抽樣的「小數據」的主要區別。然而,實踐是大數據的最終價值體現的唯一途徑。從實際應用和大數據處理的復雜性看,大數據還具有如下新的「4V」特點:
5.Variability(變化):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研究目標下數據的結構和意義可能會發生變化,因此,在實際研究中要考慮具體的上下文場景(Context)。
6.Veracity(真實性):獲取真實、可靠的數據是保證分析結果准確、有效的前提。只有真實而准確的數據才能獲取真正有意義的結果。
7.Volatility(波動性)/Variance(差異):由於數據本身含有噪音及分析流程的不規范性,導致採用不同的演算法或不同分析過程與手段會得到不穩定的分析結果。
8.Visualization(可視化):在大數據環境下,通過數據可視化可以更加直觀地闡釋數據的意義,幫助理解數據,解釋結果。
綜上所述,以上「8V」特徵在大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三、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挖掘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挖掘需考慮以下四個問題:
大數據挖掘的核心和本質是應用、演算法、數據和平台4個要素的有機結合。
因為數據挖掘是應用驅動的,來源於實踐,海量數據產生於應用之中。需用具體的應用數據作為驅動,以演算法、工具和平台作為支撐,最終將發現的知識和信息應用到實踐中去,從而提供量化的、合理的、可行的、且能產生巨大價值的信息。
挖掘大數據中隱含的有用信息需設計和開發相應的數據挖掘和學習演算法。演算法的設計和開發需以具體的應用數據作為驅動,同時在實際問題中得到應用和驗證,而演算法的實現和應用需要高效的處理平台,這個處理平台可以解決波動性問題。高效的處理平台需要有效分析海量數據,及時對多元數據進行集成,同時有力支持數據化對演算法及數據可視化的執行,並對數據分析的流程進行規范。
總之,應用、演算法、數據、平台這四個方面相結合的思想,是對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挖掘理解與認識的綜合提煉,體現了大數據時代數據挖掘的本質與核心。這四個方面也是對相應研究方面的集成和架構,這四個架構具體從以下四個層面展開:
應用層(Application):關心的是數據的收集與演算法驗證,關鍵問題是理解與應用相關的語義和領域知識。
數據層(Data):數據的管理、存儲、訪問與安全,關心的是如何進行高效的數據使用。
演算法層(Algorithm):主要是數據挖掘、機器學習、近似演算法等演算法的設計與實現。
平台層(Infrastructure):數據的訪問和計算,計算平台處理分布式大規模的數據。
綜上所述,數據挖掘的演算法分為多個層次,在不同的層面有不同的研究內容,可以看到目前在做數據挖掘時的主要研究方向,如利用數據融合技術預處理稀疏、異構、不確定、不完整以及多來源數據;挖掘復雜動態變化的數據;測試通過局部學習和模型融合所得到的全局知識,並反饋相關信息給預處理階段;對數據並行分布化,達到有效使用的目的。
四、大數據挖掘系統的開發
1.背景目標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使得數據的規模和復雜性都出現爆炸式的增長,促使不同應用領域的數據分析人員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在應用領域中,如醫療保健、高端製造、金融等,一個典型的數據挖掘任務往往需要復雜的子任務配置,整合多種不同類型的挖掘演算法以及在分布式計算環境中高效運行。因此,在大數據時代進行數據挖掘應用的一個當務之急是要開發和建立計算平台和工具,支持應用領域的數據分析人員能夠有效地執行數據分析任務。
之前提到一個數據挖掘有多種任務、多種功能及不同的挖掘演算法,同時,需要一個高效的平台。因此,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挖掘和應用的當務之急,便是開發和建立計算平台和工具,支持應用領域的數據分析人員能夠有效地執行數據分析任務。
2.相關產品
現有的數據挖掘工具
有Weka、SPSS和SQLServer,它們提供了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戶進行分析,然而這些工具並不適合進行大規模的數據分析,同時,在使用這些工具時用戶很難添加新的演算法程序。
流行的數據挖掘演算法庫
如Mahout、MLC++和MILK,這些演算法庫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挖掘演算法。但這些演算法庫需要有高級編程技能才能進行任務配置和演算法集成。
最近出現的一些集成的數據挖掘產品
如Radoop和BC-PDM,它們提供友好的用戶界面來快速配置數據挖掘任務。但這些產品是基於Hadoop框架的,對非Hadoop演算法程序的支持非常有限。沒有明確地解決在多用戶和多任務情況下的資源分配。
3.FIU-Miner
為解決現有工具和產品在大數據挖掘中的局限性,我們團隊開發了一個新的平台——FIU-Miner,它代表了A Fast,Integrated,and User-Friendly System for Data Miningin Distributed Environment。它是一個用戶友好並支持在分布式環境中進行高效率計算和快速集成的數據挖掘系統。與現有數據挖掘平台相比,FIU-Miner提供了一組新的功能,能夠幫助數據分析人員方便並有效地開展各項復雜的數據挖掘任務。
與傳統的數據挖掘平台相比,它提供了一些新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A.用戶友好、人性化、快速的數據挖掘任務配置。基於「軟體即服務」這一模式,FIU-Miner隱藏了與數據分析任務無關的低端細節。通過FIU-Miner提供的人性化用戶界面,用戶可以通過將現有演算法直接組裝成工作流,輕松完成一個復雜數據挖掘問題的任務配置,而不需要編寫任何代碼。
B.靈活的多語言程序集成。允許用戶將目前最先進的數據挖掘演算法直接導入系統演算法庫中,以此對分析工具集合進行擴充和管理。同時,由於FIU-Miner能夠正確地將任務分配到有合適運行環境的計算節點上,所以對這些導入的演算法沒有實現語言的限制。
C.異構環境中有效的資源管理。FIU-Miner支持在異構的計算環境中(包括圖形工作站、單個計算機、和伺服器等)運行數據挖掘任務。FIU-Miner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包括演算法實現、伺服器負載平衡和數據位置)來優化計算資源的利用率。
D.有效的程序調度和執行。
應用架構上包括用戶界面層、任務和系統管理層、邏輯資源層、異構的物理資源層。這種分層架構充分考慮了海量數據的分布式存儲、不同數據挖掘演算法的集成、多重任務的配置及系統用戶的交付功能。一個典型的數據挖掘任務在應用之中需要復雜的主任務配置,整合多種不同類型的挖掘演算法。因此,開發和建立這樣的計算平台和工具,支持應用領域的數據分析人員進行有效的分析是大數據挖掘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FIU-Miner系統用在了不同方面:如高端製造業、倉庫智能管理、空間數據處理等,TerraFly GeoCloud是建立在TerraFly系統之上的、支持多種在線空間數據分析的一個平台。提供了一種類SQL語句的空間數據查詢與挖掘語言MapQL。它不但支持類SQL語句,更重要的是可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進行空間數據挖掘,渲染和畫圖查詢得到空間數據。通過構建空間數據分析的工作流來優化分析流程,提高分析效率。
製造業是指大規模地把原材料加工成成品的工業生產過程。高端製造業是指製造業中新出現的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強競爭力的產業。典型的高端製造業包括電子半導體生產、精密儀器製造、生物制葯等。這些製造領域往往涉及嚴密的工程設計、復雜的裝配生產線、大量的控制加工設備與工藝參數、精確的過程式控制制和材料的嚴格規范。產量和品質極大地依賴流程管控和優化決策。因此,製造企業不遺餘力地採用各種措施優化生產流程、調優控制參數、提高產品品質和產量,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在空間數據處理方面,TerraFly GeoCloud對多種在線空間數據分析。對傳統數據分析而言,其難點在於MapQL語句比較難寫,任務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順序執行之間空間數據分許效率較低。而FIU-Miner可有效解決以上三個難點。
總結而言,大數據的復雜特徵對數據挖掘在理論和演算法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大數據是現象,核心是挖掘數據中蘊含的潛在信息,並使它們發揮價值。數據挖掘是理論技術和實際應用的完美結合。數據挖掘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一個例子。

❹ 大數據挖掘技術涉及哪些內容

大數據挖掘技術涉及的主要內容有:模式跟蹤,數據清理和准備,基於分類的數據挖掘技術,異常值檢測,關聯,聚類。
基於大環境下的數據特點,挖掘技術與對應:
1.數據來源多, 大數據挖掘的研究對象往往不只涉及一個業務系統, 肯定是多個系統的融合分析, 因此,需要強大的ETL技術, 將多個系統的數據整合到一起, 並且, 多個系統的數據可能標准不同, 需要清洗。
2.數據的維度高, 整合起來的數據就不只傳統數據挖掘的那一些維度了, 可能成百上千維, 這需要降維技術了。
3.大數據量的計算, 在單台伺服器上是計算不了的, 這就需要用分布式計算, 所以要掌握各種分布式計算框架, 像hadoop, spark之類, 需要掌握機器學習演算法的分布式實現。
數據挖掘:目前,還需要改進已有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技術;開發數據網路挖掘、特異群組挖掘、圖挖掘等新型數據挖掘技術;突破基於對象的數據連接、相似性連接等大數據融合技術;突破用戶興趣分析、網路行為分析、情感語義分析等面向領域的大數據挖掘技術。

想了解更多大數據挖掘技術,請關注CDA數據分析課程。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即「CDA 數據分析」,是在數字經濟大背景和人工智慧時代趨勢下,面向全行業的專業權威國際資格認證,旨在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行業數字化發展。國家發展戰略的要求,崗位人才的缺口以及市場規模的帶動,都從不同方面體現了數據分析師職業的重要性。大數據挖掘技術的學習,有利於提高人在職場的信譽度,增加職場競爭力,提高自己的經濟地位。點擊預約免費試聽課。

什麼是數據挖掘

數據挖掘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雜訊的、模糊的、隨機的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

數據挖掘流程:

❻ 大數據挖掘常用的演算法有哪些

1、預測建模:將已有數據和模型用於對未知變數的語言。

分類,用於預測離散的目標變數。

回歸,用於預測連續的目標變數。

2、聚類分析:發現緊密相關的觀測值組群,使得與屬於不同簇的觀測值相比,屬於同一簇的觀測值相互之間盡可能類似。

3、關聯分析(又稱關系模式):反映一個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性和關聯性。用來發現描述數據中強關聯特徵的模式。

4、異常檢測:識別其特徵顯著不同於其他數據的觀測值。

有時也把數據挖掘分為:分類,回歸,聚類,關聯分析。

❼ 故障案例的大數據分析模型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1、SQL資料庫的基本操作,會基本的數據管理
2、會用Excel/SQL做基本的數據提取、分析和展示
3、會用腳本語言進行數據分析,Python or R
4、有獲取外部數據的能力加分,如爬蟲或熟悉公開數據集
5、會基本的數據可視化技能,能撰寫數據報告
6、熟悉常用的數據挖掘演算法:回歸分析、決策樹、分類、聚類方法

❽ 入侵檢測系統的檢測方法

在異常入侵檢測系統中常常採用以下幾種檢測方法: 基於貝葉斯推理檢測法:是通過在任何給定的時刻,測量變數值,推理判斷系統是否發生入侵事件。 基於特徵選擇檢測法:指從一組度量中挑選出能檢測入侵的度量,用它來對入侵行為進行預測或分類。 基於貝葉斯網路檢測法:用圖形方式表示隨機變數之間的關系。通過指定的與鄰接節點相關一個小的概率集來計算隨機變數的聯接概率分布。按給定全部節點組合,所有根節點的先驗概率和非根節點概率構成這個集。貝葉斯網路是一個有向圖,弧表示父、子結點之間的依賴關系。當隨機變數的值變為已知時,就允許將它吸收為證據,為其他的剩餘隨機變數條件值判斷提供計算框架。
基於模式預測的檢測法:事件序列不是隨機發生的而是遵循某種可辨別的模式是基於模式預測的異常檢測法的假設條件,其特點是事件序列及相互聯系被考慮到了,只關心少數相關安全事件是該檢測法的最大優點。 基於統計的異常檢測法:是根據用戶對象的活動為每個用戶都建立一個特徵輪廓表,通過對當前特徵與以前已經建立的特徵進行比較,來判斷當前行為的異常性。用戶特徵輪廓表要根據審計記錄情況不斷更新,其保護去多衡量指標,這些指標值要根據經驗值或一段時間內的統計而得到。 基於機器學習檢測法:是根據離散數據臨時序列學習獲得網路、系統和個體的行為特徵,並提出了一個實例學習法IBL,IBL是基於相似度,該方法通過新的序列相似度計算將原始數據(如離散事件流和無序的記錄)轉化成可度量的空間。然後,應用IBL學習技術和一種新的基於序列的分類方法,發現異常類型事件,從而檢測入侵行為。其中,成員分類的概率由閾值的選取來決定。
數據挖掘檢測法:數據挖掘的目的是要從海量的數據中提取出有用的數據信息。網路中會有大量的審計記錄存在,審計記錄大多都是以文件形式存放的。如果靠手工方法來發現記錄中的異常現象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於入侵檢測中,可以從審計數據中提取有用的知識,然後用這些知識區檢測異常入侵和已知的入侵。採用的方法有KDD演算法,其優點是善於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與數據關聯分析的能力,但是實時性較差。
基於應用模式的異常檢測法:該方法是根據服務請求類型、服務請求長度、服務請求包大小分布計算網路服務的異常值。通過實時計算的異常值和所訓練的閾值比較,從而發現異常行為。
基於文本分類的異常檢測法:該方法是將系統產生的進程調用集合轉換為「文檔」。利用K鄰聚類文本分類演算法,計算文檔的相似性。 誤用入侵檢測系統中常用的檢測方法有: 模式匹配法:是常常被用於入侵檢測技術中。它是通過把收集到的信息與網路入侵和系統誤用模式資料庫中的已知信息進行比較,從而對違背安全策略的行為進行發現。模式匹配法可以顯著地減少系統負擔,有較高的檢測率和准確率。 專家系統法:這個方法的思想是把安全專家的知識表示成規則知識庫,再用推理演算法檢測入侵。主要是針對有特徵的入侵行為。 基於狀態轉移分析的檢測法:該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將攻擊看成一個連續的、分步驟的並且各個步驟之間有一定的關聯的過程。在網路中發生入侵時及時阻斷入侵行為,防止可能還會進一步發生的類似攻擊行為。在狀態轉移分析方法中,一個滲透過程可以看作是由攻擊者做出的一系列的行為而導致系統從某個初始狀態變為最終某個被危害的狀態。

❾ 什麼是數據挖掘數據挖掘怎麼做啊

數據挖掘(Data Mining)是指通過大量數據集進行分類的自動化過程,以通過數據分析來識別趨勢和模式,建立關系來解決業務問題。換句話說,數據挖掘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雜訊的、模糊的、隨機的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

原則上講,數據挖掘可以應用於任何類型的信息存儲庫及瞬態數據(如數據流),如資料庫、數據倉庫、數據集市、事務資料庫、空間資料庫(如地圖等)、工程設計數據(如建築設計等)、多媒體數據(文本、圖像、視頻、音頻)、網路、數據流、時間序列資料庫等。也正因如此,數據挖掘存在以下特點:

(1)數據集大且不完整
數據挖掘所需要的數據集是很大的,只有數據集越大,得到的規律才能越貼近於正確的實際的規律,結果也才越准確。除此以外,數據往往都是不完整的。

(2)不準確性
數據挖掘存在不準確性,主要是由雜訊數據造成的。比如在商業中用戶可能會提供假數據;在工廠環境中,正常的數據往往會收到電磁或者是輻射干擾,而出現超出正常值的情況。這些不正常的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數據,就叫做雜訊,它們會導致數據挖掘存在不準確性。

(3)模糊的和隨機的
數據挖掘是模糊的和隨機的。這里的模糊可以和不準確性相關聯。由於數據不準確導致只能在大體上對數據進行一個整體的觀察,或者由於涉及到隱私信息無法獲知到具體的一些內容,這個時候如果想要做相關的分析操作,就只能在大體上做一些分析,無法精確進行判斷。
而數據的隨機性有兩個解釋,一個是獲取的數據隨機;我們無法得知用戶填寫的到底是什麼內容。第二個是分析結果隨機。數據交給機器進行判斷和學習,那麼一切的操作都屬於是灰箱操作。

閱讀全文

與數據挖掘異常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2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7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5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6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6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4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3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7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1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2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4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1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9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4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8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2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3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1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2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