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用己知抗原檢測抗體的方法不包括

用己知抗原檢測抗體的方法不包括

發布時間:2022-04-19 08:19:29

A. 免疫學檢驗試題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免疫學及免疫學檢驗(二)試題
課程代碼:01658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免疫應答的識別階段中主要參與識別、攝取、降解、遞呈抗原信息的細胞是( )
A.B細胞 B.T細胞
C.NK細胞 D.巨噬細胞
2.沉澱反應中抗體過量的現象稱為( )
A.前帶 B.後帶
C.等價帶 D.帶現象
3.用已知抗原或抗體檢測相應的抗體或抗原,是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 )
A.特異性 B.比例性
C.可逆性 D.親和性
4.制備O抗原對細菌的處理方法是( )
A.100℃加溫2~2.5h B.0.5%甲醛
C.75%乙醇 D.1%氯化鈣
5.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免疫佐劑先於抗原或與抗原一起注入機體,可增強機體對該抗原的特異性免疫應答
B.顆粒性抗原多使用佐劑作皮內注射
C.超速離心法僅用於分離小分子抗原
D.採用鹽析法分離純化蛋白質可影響其活性
6.基因工程抗體對雜交瘤單克隆抗體的優點關鍵在於( )
A.純度高 B.產量多
C.容易獲得 D.非異源性
7.下列哪項不是雙特異性抗體分子的應用?( )
A.免疫學診斷 B.腫瘤放射顯像
C.介導葯物殺傷 D.介導補體的生物學活性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免疫濁度試驗是抗血清效價滴定的常規方法
B.絮狀沉澱試驗是抗血清效價滴定的常規方法
C.單向擴散試驗是抗血清效價滴定的常規方法
D.雙向擴散試驗是抗血清效價滴定的常規方法
9.單向免疫擴散試驗中,小分子抗原和較短時間擴散(24h)的結果處理宜用( )
A.Mancini曲線 B.Fahey曲線
C.海德堡曲線 D.直線
10.下列抗原抗體反應中不屬於沉澱反應的是( )
A.單向免疫擴散試驗 B.免疫電泳
C.肥達反應 D.免疫比濁
11.直接Coombs試驗檢測何類抗體?( )
A.結合在紅細胞表面的IgG B.游離的IgG
C.結合在紅細胞表面的IgM D.游離的IgM
12.關於正向間接凝集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抗原致敏載體 B.用於檢測標本中的抗體
C.出現凝集為陰性 D.敏感性高
13.CH50試驗是以什麼作為判斷終點?( )
A.25%溶血 B.50%溶血
C.75%溶血 D.100%溶血
14.機體補體水平下降常見於( )
A.急性炎症 B.組織損傷
C.類風濕性關節炎 D.某些惡性腫瘤
15.關於酶免疫技術的特點,正確的是( )
A.酶標記物催化抗原反應,使其結果放大,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
B.酶活性易受理化因素的影響,酶標記物穩定性差
C.選擇高質量的標記用酶是建立酶免疫技術最重要的前提
D.底物以酶催化後的成色,使酶標記免疫反應結果得以放大
16.檢測抗原抗體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凝集試驗 B.化學發光免疫技術
C.ELISA D.間接熒光抗體染色法
17.PEG廣泛應用於RIA實驗作沉澱劑的原因是( )
A.非特異結合率低 B.其沉澱效果不受溫度的影響
C.能非特異地沉澱大分子蛋白質 D.能特異地沉澱小分子抗原
18.下列哪種方法制備的膠體金是紅色的?( )
A.白磷 B.維生素C
C.枸櫞酸三鈉 D.硼酸鈉
19.化學發光酶免疫測定系統中常用的酶是( )
A.辣根過氧化物酶 B.β-半乳糖苷酶
C.鹼性磷酸酶 D.A和C均是
20.淋巴細胞分離方法中的玻璃器皿粘附分離法是利用單核細胞的如下特點( )
A.貼壁生長特點 B.體積不同特點
C.形態不同特點 D.比重不同特點
21.評價B細胞功能的試驗是( )
A.淋巴細胞的細胞毒試驗 B.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試驗
C.遲發型皮膚過敏試驗 D.CD3檢測
22.抗病毒活性測定常用於( )
A.IFN B.IL
C.TNF D.SCF
23.評估腎小球濾過膜受損程度,常測定( )
A.尿IgG B.尿IgM
C.血IgG D.選擇性蛋白尿指數
24.I型超敏反應患者常表現( )
A.血清IgG含量增高 B.血清IgG含量降低
C.血清IgM含量增高 D.血清IgE含量增高
25.室間質量評價( )
A.是對實驗室操作和實驗方法的即時性評價
B.可以幫助實驗室對自己的實驗操作進行糾正
C.室間質量評價為室內質量評價的補充,屬於實驗室的內部質量控制措施
D.可以提高實驗室常規工作中批內、批間樣本檢驗的一致性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1.補體的三條激活途徑是經典途徑、______和MBL途徑。
2.弱酸性的離子交換劑隨著______的增大,電荷基團解離增加,交換容量加大。
3.抗血清的鑒定內容包括效價、______、親和力和純度等。
4.補體滴定時,以發生______的最少補體用量為1個實用單位。
5.ELISA中最常用的酶有辣根過氧化物酶和______。
6.放射免疫技術主要包括放射免疫分析(RIA)、______和固相放射免疫分析(SPRIA)三種類型。
7.細胞因子檢測最方便和可靠的方法是______檢測法。
8.化妝品安全性評價的免疫學檢驗常用方法是人體斑貼試驗,實際是對化妝品所致的皮膚______型超敏反應的檢驗。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抗原(Ag)
2.多克隆抗體
3.凝集反應
4.熒光猝滅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簡述抗原抗體反應的特點。
2.簡述免疫濁度測定的基本原理。
3.簡述凝集反應的實際應用。
4.對照RIA,分析IRMA的優缺點。
5.ELISA用於細胞因子測定的優缺點有哪些

B. 抗原或抗體的體外檢測方法有哪些

抗原抗體檢測有凝集反映、沉澱反應、放免技術、熒光技術、酶聯免疫,化學發光、生物親和,固相免疫、免疫組化等技術

C. 可以用已知抗原或抗體來檢測相對應的抗體或抗原,是由於抗原抗體反應的

正確答案:A
解析:抗原抗體反應是指抗原與相應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反應,這種結合具有特異性,因此,可利用已知抗原(或抗體)測未知抗體(或抗原)

D. 乙肝抗原抗體檢測實驗的主要步驟

① 取出包被好的板,加入待測血清,再加入酶標記抗體,置濕合37℃30-45min
② 取出以洗滌劑洗滌3次,每次3-5min
③ 加入顯色液,置於37℃保溫箱15-30min

E. 免疫學的檢測方法

免疫學檢測方法可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F. 自身抗體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1、抗核抗體檢測

抗核抗體是一組將自身真核細胞的各種細胞核成分作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的總稱,主要是IgG,其次是IgM和IgA,無器官和種屬特異性。ANA在大多數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呈陽性,正常老年人也可有低滴度的ANA。ANA檢測在臨床自身免疫病診斷與鑒別診斷中是一個重要的篩查試驗。

2、類風濕因子

類風濕因子是變性lgG刺激機體產生的一種自身抗體,主要存在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血清和關節液內。主要為lgM型,也有lgG、lgA、lgD和IgE型。

3、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是指與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胞漿成分發生反應的抗體。當中性粒細胞受抗原刺激後,胞漿中的α-顆粒釋放蛋白酶-3、髓過氧化物酶等物質,刺激機體而產生ANCA。

(6)用己知抗原檢測抗體的方法不包括擴展閱讀

自身抗體的產生原因:

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存有完整的自身免疫耐受機制的維持,正常的免疫反應有保護性防禦作用,即對自身組織、成分不發生反應。—旦自身耐受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則機體視自身組織、成分為「異物」,而發生自身免疫反應,產生自身抗體。

正常人體血液中可以有低滴度的自身抗體,但不會發生疾病,但如果自身抗體的滴度超過某—水平,就可能對身體產生損傷,誘發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許多自身抗體,其中最重要的是抗核抗體。

G. 國家為什麼要採取抗原檢測作為補充抗原的檢測方法是什麼

根據抗原和抗體的不同性質和反應條件的不同,抗原抗體反應呈現不同的形式,顆粒抗原呈現凝集反應。可溶性抗原呈沉澱反應;與補體結合時,細菌抗原呈溶菌反應,而紅細胞抗原呈溶血反應。毒素抗原顯示中和反應等。可溶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產生的沉澱反應,可溶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產生的凝集反應,抗原抗體結合激活的補體引起的細胞裂解反應,病毒與相應抗體結合引起的中和反應,免疫標記的抗原抗體反應。

具體方法是:第一步是在大腸桿菌中表達目的基因的蛋白質;第二步,免疫注射表達蛋白的動物,產生相應的抗體,並提取抗體(一抗);步驟3,從轉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質並進行凝膠電泳;第四步,將凝膠中的蛋白質轉移到硝酸纖維素膜上;第五步,將抗體(一抗)與硝酸纖維素膜上的蛋白雜交,然後抗體(一抗)會與目的基因表達的蛋白(抗原)特異性結合。因為這種抗原抗體結合不出現條帶,所以加入了一種叫做二抗的抗體,它可以和一抗結合,二抗有一個特殊的標記。如果目標基因表達蛋白質,結果為陽性。

H. 艾滋病檢測方法,艾滋病檢測方法都有哪些

常用,通過免疫的方法檢測,即通過一個機器來自動檢測這種抗體;通過尿液、唾液、口腔粘膜等分泌液檢測(一)抗體檢測主要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免疫熒光試驗(IFA)。ELISA用去污劑裂解HⅣ或感染細胞液提取物作抗原,IFA用感染細胞塗片作抗原進行抗體檢測,如果發現陽性標本應重復一次。為防止假陽性,可做Westernblot(WB,蛋白印跡法)進一步確證。
WB法是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將HⅣ蛋白進行分離,再經傳移電泳將不同蛋白條

帶轉移於硝酸纖維膜上,加入病人血清孵育後,用抗人球蛋白酶標抗體染色,就能測出針對不同結構蛋白抗體,如抗gp120、gp41、P24抗體,特異性較高。
快速檢測法,也稱為金標法,也是抗體檢測的一種方法,根據免疫層析法的原理,用於HⅣ抗體檢測的定性檢測。
(二)抗原檢測
用ELISA檢測P24抗原,在HⅣ感染早期尚未出現抗體時,血中就有該抗原存在.由於P24量太少,陽性率通常較低。現有用解離免疫復合物法或濃縮P24抗原,來提高敏感性。
(三)核酸檢測
用PCR法檢測HⅣ基因,具有快速、高效、敏感和特異等優點,目前該法已被應用於HⅣ感染早期診斷及艾滋病的研究中。
(四)病毒分離
常用方法為共培養法,即用正常人外周血液分離單個核細胞,加PHA刺激並培養後,加入病人單個核細胞診斷及艾滋病的研究中。
(五)檢測試紙檢測
艾滋病檢測試紙條是使用膠體金免疫層析科技研發的新一代檢測試劑。它可檢測血清或血漿標本中的HⅣ-1/2特有性抗體。所有操作時間若是15分鍾,動作簡便、迅速、准確、自帶質

控對照、無需所有附加葯劑。適合個人檢測,也適合各大醫院,疾控中心檢測。

I. 抗原抗體反應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特異性

抗原抗體的結合實質上是抗原表位與抗體超變區中抗原結合點之間的結合。由於兩者在化學結構和空間構型上呈互補關系,所以抗原與抗體的結合具有高度的特異性。這種特異性如同鑰匙和鎖的關系。例如白喉抗毒素只能與相應的外毒素結合,而不能與破傷風外毒素結合。但較大分子的蛋白質常含有多種抗原表位。如果兩種不同的抗原分子上有相同的抗原表位,或抗原、抗體間構型部分相同,皆可出現交叉反應。

圖9-1沉澱反應中沒淀量與抗原抗體的比例關系

ag:抗原;ab:抗體

(二)按比例

在抗原抗體特異性反應時,生成結合物的量與反應物的濃度有關。無論在一定量的抗體中加入不同量的抗原或在一定量的抗原中加入不同量的抗體,均可發現只有在兩者分子比例合適時才出生現最強的反應。以沉澱反應為例,若向一排試管中中入一定量的抗體,然後依次向各管中加入遞增量的相應可溶性抗原,根據所形成的沉澱物及抗原抗體的比例關系可繪制出反應曲線(圖9-1)。從圖中可見,曲線的高峰部分是抗原抗體分子比例合適的范圍,稱為抗原抗體反應的等價帶(zoneofequivalence)。在此范圍內,抗原抗體充分結合,沉澱物形成快而多。其中有一管反應最快,沉澱物形成最多,上清液中幾乎無游離抗原或抗體存在,表明抗原與抗體濃度的比例最為合適,稱為最適比(optimalratio)。在等價帶前後分別為抗體過剩則無沉澱物形成,這種現象稱為帶現象(zonephenomenon)。出現在抗體過量時,稱為前帶(prezone),出現在抗原過剩時,稱為後帶(postzone)。

關於抗原抗體結合後如何形成聚合物,曾經有過不少解釋。結合現代免疫學的成就呼電鏡觀察所見,仍可用marrack(1934)提出的網格學說(latticetheory)加以說明。因為大多數抗體的巨大網格狀聚集體,形成肉眼可見的沉澱物。但當抗原或抗體過量時,由於其結合價不能相互飽和,就只能形成較小的沉澱物或可溶性抗原抗體復合物。

在用沉澱反應對不同來源的抗血清進行比較後,發現抗體可按等價帶范圍大小分為兩種類型,即r型抗體和h型抗體。r型抗體以家兔免疫血清為代表,具有較寬的抗原抗體合適比例范圍,只在抗原過量時,才易出現溶性免疫復合物,大多數動物的免疫血均屬此型。h型抗體以馬免疫血清為代表,其抗原與抗體的合適比例范圍較窄,抗原或抗體過量,均可形成可溶性免疫復合物。人和許多大動物的抗血清皆屬h型。

(三)可逆性

抗原抗體反應遵循生物大分子熱動力學反應原則,其反應式為:

[ab-ag]/[ab].[ag]=k1/k2=k

式中各反應項的單位以mol表示,k1表示反應速度常數,k2為逆反應速度常數,k是反應平衡時的速度常數。由上式可知,k值是反映抗原抗體間結合能力的指示,所以抗體親和力通常以k值表示。

抗原抗體復合物解離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抗體對相應抗原的親和力;二是環境因素對復合物的影響。高親和性抗體的抗原結合點與抗原表位的空間構型上非常適合,兩者結合牢固,不容易解離。反之,低親和性抗體與抗原形成的復合物較易解離。解離後的抗原結合牢固,不容易解離。反之,低親和性抗體與抗原形成的復合物較易解離。解離後的抗原或抗體均能保持未結合前的結構、活性及特異性。在環境因素中,凡是減弱或消除抗原抗體親和力的因素都會使逆向反應加快,復合物解離增加。如ph改變,過高或過低的ph值均可破壞離子間電引力消失。對親合力本身較弱的反應體系而言,僅增加離子強度即可解離抗原抗體復合物的目的;增加溫度可增加分子間的熱動能,加速已結合的復合物的解離,但由於溫度變化易致蛋白變性,所以實際工作中極少應用。改變ph和離子強度是最常用的促解離方法,免疫技術中的親和層析就是以此為根據純化抗原或抗體。

J. 抗原抗體反應分為那四種類型各自有哪些常見的檢測方法

根據抗原和抗體性質的不同和反應條件的差別,抗原抗體反應表現為不同的形式。顆粒性抗原表現為凝集反應;可溶性抗原表現為沉澱反應;補體參與下細菌抗原表現為溶菌反應,紅細胞抗原表現為溶血反應;毒素抗原表現為中和反應等。

閱讀全文

與用己知抗原檢測抗體的方法不包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簡單練翹臀方法視頻 瀏覽:756
心理診斷評估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41
什麼方法能讓手機不黑屏 瀏覽:719
電腦開機慢的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722
後天形成內斜視訓練方法有哪些 瀏覽:359
羊脂白的鑒別方法 瀏覽:621
家常腌酸菜方法視頻 瀏覽:254
黃安倫的教學方法 瀏覽:961
做糖最簡便的方法 瀏覽:638
草酸的檢測方法國標 瀏覽:846
如何提高寫作水平有哪些方法 瀏覽:502
最簡單的溫柔方法 瀏覽:362
oppor4耗電快解決方法 瀏覽:607
塵埃粒子計數器使用方法 瀏覽:767
打鼓方法與技巧 瀏覽:876
陰部按摩器使用方法 瀏覽:877
迷迭香的使用方法 瀏覽:83
嗜鉻細胞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618
如何除濕疹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527
自製池塘簡單方法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