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過去有沒有大臣在朝堂中打架的情況
明朝稀罕事:大臣在皇帝面前打架合法明朝是個重禮法的朝代,出仕的士人,不管個人品德如何,但是在公開場合,總要擺出「非禮弗視,非禮弗聽,非禮弗言,非禮勿動」的樣子。廷臣為了進諫皇帝,把頭磕在地板上大出血的有之,甚至絕食上吊也有之。但很難想像當著至尊之面,像北洋政府或今天台灣地區的議會那樣,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假如這樣的話不但是有礙禮法,更是藐視朝廷的權威和帝王的尊嚴。 但在明朝「土木堡之變」後的非常時期,明朝的金鑾殿上上演過一曲全武行,遠甚於台灣地區議會的群毆。由於英宗聽信了權奸大宦官王振的話,輕率地親征瓦剌,被俘虜了,史書上稱「北狩」。——中國歷史上,「北狩」的還有宋代徽、欽二帝,明明是自己當了獵物,被「蠻夷」抓獲了,應當是「被狩」,可我們老祖先用傳統的阿Q法如此為尊者諱。 國中不可一日無君,英宗的弟弟朱祁鈺代行國家元首的職責。後來他在於謙等人的擁戴下,登基做了皇帝,絕了瓦剌以英宗做奇貨來要挾明廷的念頭,是為代宗。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二日,英宗被俘後的第七天,尚未登基的代宗作為攝政王上朝理事,當時王振也跟著英宗出征,死在亂軍中了。受夠了這個大太監鳥氣的官員們,這下可以放開嗓門一訴委屈了。右都御史陳鎰(都察院主官,正二品)聯合大臣提議:王振危害社稷,陷害皇上,請誅殺其族來安撫人心。 這時候其他大臣哭聲震動大殿。——中國文官動不動就哭哭啼啼,確實是個值得研究的有趣現象。這時候一個沒有眼力的王振同黨馬順站出來呵斥陳鎰,他大概還以為是他所仰仗的王公公當權時期。一幫大臣本來就恨王振恨得想寢其皮食其肉,這下一個王黨「餘孽」如此不知趣地站出來維護老大的利益,豈不是送上門來? 給事中王竑憤怒了,他和刑科給事中(給事中是派駐在六部的監察官,類似今天監察部駐各部委的監察官員)曹凱,看到陳鎰被王黨的人斥罵,且王振當權時,監察機構形同虛設,新仇舊怨湧上心頭。兩人揪住馬順的頭發,用牙咬他的肉,大叫:「你以前幫助王振作惡,狐假虎威,現在事情這樣了,誰還怕你呀。」其他大臣一哄而上,活生生地將這馬順打死在金鑾殿上。 反正已經出了人命,這些大臣心想一不做二不休,索要王振另外的同黨毛、王二人。這時候有個太監金英,腦瓜子比馬順活絡多了,要害時刻以實際行動來立功,爭取這些失去理智的文官的原諒,便主動把這兩人揪出來,一陣亂拳兩人被當場打死。大夥兒還不解恨,把三具屍體拖到東安門陳列。不一會兒,又有人把王振的侄子王山(就是霸佔某死去指揮的小妾,陷害薛瑄,後來做了錦衣衛高級官員的那位)抓過來,反綁雙手讓他跪在庭上,讓眾人唾罵。剛剛攝政的朱祁鈺哪見過這架勢,嚇呆了。還是於謙比較鎮靜,他扶住朱祁鈺坐下,在請示攝政王後,向百官宣諭:「馬順等幾人罪當死,其他參加毆打的人不以殺人罪論處。」 這樣一下大家就安靜了。群眾暴力經過事後追認,合法化了,打架的人成了鋤奸的勇士。王山被拖出去「磔之」(將屍體一刀刀割碎),王振也被抄家滅族。這場金鑾殿上的武鬥餘波未平,代宗登基後的景泰元年(1450年),鎮守浙江的宮中宦官李德上書道:諸臣擅自殺死馬順,等於侵犯朝廷。這樣的賊臣不能再用。——同樣是宦官,他和王振有共同的利益,這樣的上表不足為奇。而且他說得很有道理,頗有點依法辦事的味道,這馬順等三人即使罪該萬事,也得由朝廷下令逮捕,交由三法司審理,再判處相應的刑罰。大臣自己動手將人打死,當然是犯罪行為。我想從古至今,這是個一般人都能明白的常識。 可是牽扯到那麼多大臣,一一追究起來,大敵當前,這代宗剛剛坐上的皇位能否穩固還難說。於是代宗再次安撫參加武鬥的大臣:「誅滅亂臣,目的是安定眾志,愛卿們的忠義,朕已知道,不要把李德的話放在心上。」皇帝再一次確認了那場金鑾殿上武鬥的合法性。 這個故事或許能反映出明朝不正常的政治生態。受儒家文化教育多年的文官們,竟然能在朝廷不顧法度,將人打死。本來可以通過正常方式解決的問題,往往只能通過極端方式解決,這說明在這些讀聖賢書,知朝廷禮法的文官的潛意識里,正常方式沒有非正常方式管用和解恨。而因為眾怒難犯的原因,對於此種群眾暴力,還得事後認可其合法性。法度之嚴厲性必須讓步於現實的政治利益。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㈡ 魏晉士族名流,為什麼喜歡清談
魏晉時期,由於八王之亂等各種朝堂之上的風波,社會上掀起了清談之風。
有那麼小批人數的學者為了躲避朝堂的紛爭,將談論高堂之事改為了玄學的道家之風。就比如竹林七賢
而也有一大部分人,附庸風雅。舉個真實例子,當時有一個官員,錢特別多,但是卻不肯談錢,附庸風雅。官員的妻子為了讓這個官員說出「錢」這個字,在他的床周圍堆積了許許多多的錢財。官員看到後,想要讓妻子把錢拿掉,但他又不肯說出「錢」這個字,就說:「移開這些「阿堵物」。」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喜歡清談,而是真正的名士不得不為躲避朝堂紛爭的波及而被迫改為的談話方式。
㈢ 為防範老百姓起義,乾隆用什麼方法就解決了
把造反的苗頭扼殺在搖籃里,讓老百姓無反可造。
弘歷這位大清王朝的統治者,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中國古代史,任何一個朝代的帝王都非常忌諱,外人以及外部力量威脅到皇權,弘歷作為英明君主肯定會總結歷史經驗,所以他會密切關注,有木有臣子肆意干涉朝廷事物,自己視為親信的人有木有想要奪取皇權,民間有木有想要造反的勢力等。
但是對於帶頭引起事件沖突的人,定斬不饒,他會把所有可能造反,或者蓄意造反的人,都給扼殺在,事件發生之前,確保不會出現大事情,所以在弘歷的治理期間,大清王朝是國泰民安的。
㈣ 《天盛長歌》辛子硯是寧弈的什麼人
電視劇《天盛長歌》中,趙立新飾演的辛子硯可謂是十分的吸睛,與陳坤飾演的寧弈,二人是忘年之交,那麼辛子硯與寧弈為什麼會反目成仇呢?其實辛子硯剛開始的時候是要輔佐三皇子寧喬,但是寧喬被人害死,將寧弈託付給辛子硯。
在《天盛長歌》劇情介紹中陳坤飾演的寧弈是六皇子,身邊有著很多人幫助他完成大業,趙立新飾演的辛子硯便占著很重要的作用,寧弈是一個可塑之才,但是因為鳳知微的出現,寧弈與辛子硯的關系隨之而化,導致從忘年之交變為了敵人。
辛子硯和寧弈漸漸從朋友變成對手,兩人走向了對立面,在辛子硯看來一個人一旦被感情束縛,那他永遠不會成功。
鳳知微牽動著寧弈的心,讓他有了顧慮,也無法做出准確的判斷,辛子硯看到這樣的寧弈十分惋惜,所以才背棄寧弈,不過辛子硯是好的,他只是對鳳知微有偏見,對寧弈沒有那麼忠心而已。
在原著中辛子硯之所以和寧弈反目是因為鳳知微的存在,因為他的老婆阿花是被鳳知微害死的,所以辛子硯對於鳳知微的態度是非常的討厭的,不過作為配角,最後應該還是沒有算計過鳳知微。
㈤ 順治為何會跑到崇禎墓前哭泣,還連喊兩聲「大哥「
因為當時順治最心愛的董鄂妃剛剛去世,順治皇帝覺得宮中朝堂上下無人理解自己,覺得自己的境遇和明朝時的崇禎皇帝很像,所以才會到崇禎墓前哭泣。因為崇禎皇帝雖然不是自己的親生兄弟,並且和自己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但是當時不順利的順治皇帝內心覺得,崇禎皇帝才是真正能理解自己和自己的境遇很相似的人,所以才會尊稱他一聲大哥。
朝堂內權利紛爭,朝堂外戰火連天。當時南方戰火不斷,而朝堂內利益紛爭無人願意傾盡全力平復南方戰火,這時恰好又趕上順治與孝庄皇太後母子情斷,順治感受到了深深的無力感。雖然自己貴為大清的皇帝,但是很多事卻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這樣的遭遇讓順治想到了明朝時期的崇禎皇帝,所以在他抑鬱的時候就去跑去崇禎皇帝的墓前哭泣,甚至覺得崇禎皇帝與自己的經歷很像,所以尊稱他為大哥。
㈥ 為官十年兩袖清,朝堂之中惹紛爭,辭職不幹歸田園,西窗望月立前廳。猜36種動物
這怎麼猜?
㈦ 逆水寒FPS低畫面卡頓畫質差怎麼辦 解決方法
逆水寒很多小夥伴們吐槽自己電腦配置不夠,FPS特別低,刷本或者PVP試劍天下的時候非常卡,導致自己操作起來很難受,那麼如何在電腦配置不更改的情況下讓畫面變得稍微流暢舒服一點呢,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攻略吧。
逆水寒是由杭州雷火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武俠題材電腦客戶端游戲,屬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
逆水寒以溫瑞安《四大名捕》、《說英雄誰是英雄》、《神州奇俠》三大系列小說為游戲背景,講述北宋末年一段慘烈的大追捕,並牽扯出江湖恩怨、朝堂紛爭、幫派仇殺、感情糾葛、市井百態等北宋生活畫卷。
1.ESC打開設置界面,然後通過畫面設置里把畫面質量改為最低配置。
2.FPS鎖定30幀的勾勾去掉。
3.然後抗鋸齒也可以關掉。
4.打試劍天下或者怪物比較多的團本時候畫面清晰度可以改成50。
5.顯卡調為優先性能(雖然有點傷點卡)。
如果是想更換電腦配置的話,這里小編建議顯卡還1050以上的顯卡就可以了,如果資金方面不夠的話,960也是足夠用了,內存一定要16個G以上,其他配置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顯卡跟內存達到一定的要求就可以流暢的運行游戲了。
另外小編在這里提醒大家,要理性消費哦,不要因為只是為了玩逆水寒,就去換一台電腦,當然如果是土豪的話,當我沒說。
以上就是相關攻略,希望可以幫助到小夥伴們。
㈧ 上陽賦宋懷恩結局
《上陽賦》中宋懷恩結局假裝幫王藺密謀皇位,其實做好了自己做皇帝的打算,王藺居然也信以為真了,對他完全沒有防備。宋懷恩便從背後給了王藺一劍。就在他以為自己成功的時候,蕭綦帶兵趕到,一箭射中了宋懷恩的心口,他大勢已去,被來護駕的將士殺死在龍椅上,臨死前,他求蕭綦帶他回寧朔。
《上陽賦》宋懷恩結局假裝幫王藺密謀皇位,其實做好了自己做皇帝的打算,只是他沒有暴露自己的想法而已,王藺居然也信以為真了,對他完全沒有防備。就在王藺穿著龍袍站在龍椅旁,以為自己成功了的時候,宋懷恩從背後給了他一劍,王藺萬萬想不到,宋懷恩居然這么有野心。就在宋懷恩以為自己成功的時候,蕭綦帶兵趕到,一箭射中了宋懷恩的心口,很快蕭綦就控制住了局面,宋懷恩看著突然出現的蕭綦十分驚訝,但他大勢已去,被來護駕的將士殺死在龍椅上,臨死前,他求蕭綦帶他回寧朔,自己再也不要來京城了。
《上陽賦》是由侯詠擔任總導演、程源海擔任導演,章子怡、周一圍、於和偉、楊祐寧、賈一平、蔣愷、郭家銘、蒲巴甲、劉端端、左小青、劉芸、史可領銜主演,海鈴、陳瑾如、隋源、曾一萱主演,趙雅芝、惠英紅、袁弘特邀主演,王姬友情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根據寐語者的小說《帝王業》改編,講述了王儇與蕭綦因為一場權利的交易,先婚後愛共定天下的故事。
上陽郡主王儇出身望族,流淌著皇室血脈,容貌傾城、才情出眾,擁有令人艷羨的人生。誰料自及笄禮始,王儇就被無力阻擋的宿命捲入了棋局博弈之中,被數次當做交換的籌碼,丞相父親、皇帝舅舅、皇後姑母等人皆是幕後的弈棋之人。王儇被迫放棄青梅竹馬,嫁於手握重兵的豫章王蕭綦。至此,王儇結束天真爛漫、諸事順遂的少女生涯,深知士族女子不僅婚嫁不由自己,命運也與朝堂斗爭息息相關。
其後,王儇與蕭綦經歷賀蘭箴之難、寧朔之劫、暉州兵變,從最初的互不信任發展為靈魂相托的伴侶。外戚與皇族之爭如火如荼、朝堂紛爭愈演愈烈,王儇與蕭綦攜手,破奪嫡之爭、除皇宮內亂、解親信之變,在一次次危難中,二人情深伉儷、生死相伴。而王儇見證至親至愛之人為皇權瘋魔沉淪,經歷愛情、親情、友情的變故洗禮,決心堅守「心懷天下」的初衷,與蕭綦共同退守寧朔,守護家國百姓。
㈨ 為官十年兩袖清,朝堂之中惹紛爭。辭職不幹歸田園,西樓望月立窗前。
這是太平歌詞還是蓮花落?寫的不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