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蛆蟲釣魚 蛆蟲釣魚怎麼處理
1.單用 釣小魚細魚時鉤掛一粒即可,釣大魚或鯉魚,鯿魚,草魚數量可以增加。
2.與其它生餌合並掛鉤 鉤上穿幾條紅蟲或蚯蚓,鉤尖掛活蛆,這種方法很厲害什麼魚都愛吃。如果小雜魚少的話,直接把活蛆掛在鉤子的最裡面,這樣換(填加)紅蟲或蚯蚓也方便,如果小雜魚特別多就不要用紅蟲,單用活蛆。
⑵ 蛆蟲干釣魚效果怎麼樣
很好。
肉蛆也叫蛆芽,是多種魚類愛吃的天然釣餌。肉蛆周身潔白醒目,含蛋白高,味道鮮美醇香。將蛆裝鉤後,只要蛆體不破,可連續釣數條魚不必換餌。上魚量大於蚯蚓,我和周圍釣友用肉蛆釣魚,年年受益不淺,視蛆芽為上好餌料。
培養方法:
獲得餌蛆的最好方法是自己培養,可在茶盤或小木箱內盛裝少量鋸末,將魚頭或壞肉置於背陰無風處,過4~5天即得成蛆。
這時將蛆一個個挑出來,裝入盛有鋸末(紅松鋸末最好)的罐頭瓶內,放養兩天。蛆在裡面日夜不停的輾轉翻滾,不僅擦凈了身體,鍛煉了皮膚,而且吐凈了臟水。這樣培養出來的蛆,身上潔白,皮膚牢,肉質厚,腹中空空,裝鉤,魚咬都不易破皮,非常好用。
⑶ 怎樣養魚喜歡吃的蛆,用什麼來養如何保存蛆
蠅蛆的養殖
蠅蛆用於畜禽養殖,具有適口性好、轉化率高、營養豐富等特點,營養比豆餅高1.3倍。據分析,鮮蛆蛋白質含量15.62%,蛆粉含粗蛋白質59%~63%,粗脂肪10%~20%,與進口秘魯魚粉含量近似。蛆乾粉中每種氨基酸的含量都高於國產魚粉,必需氨基酸總量是魚粉的2.3倍,賴氨酸含量是魚粉的2.6倍。另外,還含有鐵、鋅、銅等17種微量元素。蠅蛆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高蛋白畜禽營養添加劑。
種蠅的飼料設備及管理
有蠅才有蛆,養蛆先養蠅。蠅繁殖力極強,1隻雌蠅每次產卵100~200個,1對蒼蠅1年可繁殖10~20代,4個月可生產2660億個蠅,累計純蛋白質600噸以上,是其他方法生產動物性蛋白質所無法比擬的。
1.蠅房設計。種蠅應在室內飼養,新建蠅房最好是半地下室。蠅房的飼養室不直接對外開門,屋內設封閉式走道,由工作室後門通向走道進入,門上應掛黑色布簾,防止蒼蠅外逃。窗上要安裝紗窗和升溫設備,室溫應保持在20~30℃,最低不低於15℃,最高不超過35℃。
2.主要設備。有蠅籠、食盤、產卵盤、羽化盤。蠅籠可用粗鐵絲做成60~80厘米的正方體,外用白紗網罩住,其中一面留有操作口,口徑大小以放食盤、卵盤方便為宜。留口處用黑布做一個套袖,以防蒼蠅外逃。食盤每籠配3~4個中盤,讓蠅舔料。每籠放一小水杯,杯內放海綿墊。產卵盤內放產卵引子,誘雌蠅產卵。羽化盤用於換代時盛快羽化的種蠅蛹。
3.飼養管理。①種蠅飼料:取無菌培養的4日齡蛆磨漿,加60%紅糖、2%酵母粉及適量水調成糊狀,另加0.1%苯甲酸鈉。②產卵引子:取麩皮加0.03%碳酸氫銨拌勻,或用雛雞糞便更好。③飼養密度:蠅籠每立方米可養5萬~8萬只,一般1萬~2萬只。④管理方法:當發現種蠅雌雄交配後2天就放入產卵盤,產卵引子要疏鬆均勻散開,厚度1~2厘米。種蠅每天8~15時產卵最多,應及時更換產卵盤。⑤越冬保種:可把經去劣選優的蠅蛹保存在適當溫度、濕度和疏鬆糞土容器內,放在室內蓋上稻草保溫保濕。
養蛆的主要設施及管理
1. 養蛆設施。目前,養蛆多採取3種形式,即養蛆房、立體育蛆架和育蛆盆。育蛆房,可在室內採取半地下形式養殖。池底和池壁應用水泥抹面防滲,防止蛆上爬,最好四壁貼一層3厘米厚的光玻璃。還應在池的四周設5~8厘米寬的小水溝防螞蟻和調節濕度。室溫不能超過35℃。 立體育蛆架可用鋼筋焊接或用水泥製成立體式或台階式。養蛆盆的高度以10~20厘米(盆面要光滑)、內裝料5~8厘米為宜。
2.養育料配製。鮮雞糞或豬糞50%~60%,麩皮35%~45%,粗糠5%,三料均勻混合後,配成含水量65%左右的養育料,pH值調到6.5~7即可。
3. 接種孵化。按養育料每千克接種蠅卵1克,均勻撒在育蛆盆養育料面上,8~12小時後就孵化成蛆,保持養育料溫度穩定,不得有積水。
4. 分離收集。蛆經5天後變黃時就收集。利用蛆怕光特性,將育蛆盆置強光照下,用糞扒使蛆自底部轉移,最後除去上層養料,用10~16目孔篩篩出。蛆洗後鮮用或加工後備用。
5. 蠅蛆的用法。每日生產的鮮蛆除直接喂畜禽外,剩餘部分可在200~250℃烘箱中烘15~20分鍾,然後,磨成蛆粉,供冬季配料用。一般添加量為5%左右。
人工繁育蠅蛆飼養黃鱔
黃鱔,又名鱔魚,因其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葯用價值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近年來,形成了黃鱔養殖熱、消費熱、出口熱。黃鱔是肉食性動物,偏愛活餌;蠅蛆是蒼蠅的幼蟲,是飼養魚類的良好飼料,尤其適用於
黃鱔的增養殖。生產實踐表明:蠅蛆是黃鱔喜食的優質活餌料之一,經常投喂,黃鱔生長迅速,產量也高。但是,僅靠收集野生蠅蛆,遠遠不能滿足黃鱔養殖生產的需要,因此,必須進行人工繁殖和培育。
1. 養殖意義
1.1蠅蛆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動物:據有關資料介紹,蠅蛆蛋白質含量為55-63.1%,脂肪佔13.4%,糖類佔15%,灰份佔6.6%,氨基酸含量十分豐富,已測出的有18種,其中必需氨基酸總量是魚粉的2.3倍,蛋氨酸、賴氨酸分別是魚粉的2.7倍和2.6倍。還含有黃鱔生長所必須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1.2蠅蛆適合於人工繁育:蠅蛆是蒼蠅的幼蟲,而蒼蠅繁殖力強,據推算,一對蒼蠅4個月就能繁育2000億個蛆蟲,可積累純蛋白600多噸。而且周期短,繁殖快,產量高,方法簡單,只要用較小的地方,就可在短期內繁殖而產生大量的蠅蛆。
1.3蠅蛆喂養黃鱔可緩解飼料短缺,降低飼料成本:蠅蛆對水體的污染程度很小,其原料只需一些糞便、副產品的下腳料等,設施簡易,原料來源廣。繁育蠅蛆成本低、見效快、產量高,是一種解決黃鱔飼料較好的途徑。
2.蠅蛆的人工繁殖方法
2.1引蠅育蛆法:夏季蒼蠅繁殖力強,可選擇室外或庭院的一塊向陽地,挖成深0.5米,長、寬各1米的小坑,用磚砌好,再用水泥抹平,用木版或水泥預制板作為上蓋,並裝上透光窗,用玻璃或透明塑料布封住窗戶,再開一個長17厘米、寬7厘米的小口,池內放置小動物屍體或人畜糞便,引誘蒼蠅進入裡面下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蒼蠅飛出。蒼蠅的飼料最好選用新鮮糞便,效果較佳。大約經過10多天,每口池可產蛆6公斤左右,不僅個體大,而且肥胖,撈出即可飼喂黃鱔。
2.2土堆育蛆法:此法是將垃圾、酒精、草皮、雞毛等混合攪成糊狀,堆成小土堆,用泥漿封好,大約10天後,即可產生大量的蠅蛆,該法簡便易行。
2.3豆腐渣育蛆法:用豆腐渣、洗碗水各25公斤,放入缸內拌勻,經過3-5天,缸內便會自然繁殖出大量的蛆,把蛆撈出,拌入飼料內喂黃鱔。同時還可將豆腐渣發酵後,放入土坑,加些淘米水,攪拌後將口封好,約5-7天後,也會產生大量蠅蛆。
2.4牛糞育蛆法:把曬乾粉碎的牛糞,混合在米糠內,用污泥堆成小堆,蓋上草簾,約10天後,同樣可以長出大量小蛆,翻開土堆,將蛆輕輕分開後,再把原料堆好,隔幾天後,又可產出許多蠅蛆。
3.蠅蛆的培育方法
3.1養蠅、育蛆的設備要求
3.1.1室內要求:養蠅室應視養蠅數量多少而定。一般一間約30平方米的養蠅室,分三層飼養,可放置約60隻蠅籠,飼養60萬只家蠅,日產新鮮蛆30公斤以上。育蛆室可與養蠅室大小相近,也可小一些。但是一定要有保溫條件,確保常年養蠅育蛆 。
3.1.2蠅籠建置:用鐵絲或木條做一長、寬、高均約為50厘米的支架(可飼養1萬只種蠅),外用細網布或細紗布作網罩。其中一面留有12-15厘米的操作孔。為了防止蒼蠅飛出污染環境,可用紗布加接30厘米長的袖套。每個籠 內配1個塑料杯,3-4個食料盤,1個產卵缸。
3.1.3蠅蛆培養基盤:培養基盤一般以長65厘米、寬45厘米、高10厘米較為適宜。其大小應視蠅蛆的養殖數量而定。
3.1.4分離篩:最好選用10目孔鐵絲篩較好。
3.1.5支架:蠅籠與培養盤支架若干,用竹、木、鐵結構均可。
3.2種蠅
我國已自己培育成良種家蠅——北京家蠅。其繁殖力強,生長快,周期短。一隻家蠅一生中可產卵1500粒,蠅卵經8-12小時孵化成幼蠅,幼蠅5-6天即成熟化蛹,蛹經3-4天又羽化成蠅,成蠅經4-5天產卵,12-15天完成1代(即一個生產周期)。另外,種蠅也可從國外引進優質品種。
3.3食料
3.3.1成蠅食料:蛆漿(將鮮蛆搗碎)55%,啤酒酵母5%,糖40%,加水混合均勻,攪拌成糊狀;也可用全脂奶粉49%,糖49%,乾酵母2%,加水混合均勻,攪拌成糊狀即可。
3.3.2育蛆食料(即培養基):可就地取料,進行多種配合。如畜禽糞拌入少量糖麩;花生餅或豆餅拌入牛糞;宰殺動物的廢水和廢棄物拌入糠、麩、渣;豆腐渣加豬的下腳料;稀飯拌入酒糟或細糠等均可。
3.4生產過程:蠅籠建成後,可把快要羽化的種蠅蛹放入蠅籠內,同時放進水杯和食料盤,籠內溫度應保持在24-30 C,濕度為50%-80%。每天上午9時左右,把蠅籠內的食料盤和水杯取出清洗干凈,換上新鮮食料和水,再放入籠內,待發現雌雄蠅開始交尾後,放入產卵缸(缸內並放適量誘餌)。每天取一次蠅卵移至蠅蛆培養基地(可與換飼料同時進行),盤內飼料厚5-6厘米,濕度55%-60%,每5公斤飼料中可放4克蠅卵,料溫以30-35 C為宜,隨著蠅蛆的生長,可適當降溫。天氣乾燥時,還要注意常噴新水,蠅蛆培養室溫度要保持在22-25 C左右。蠅卵經過4天左右的培養,即成蠅蛆。此時可將蠅蛆和培養基中的食料分離出來。
3.5注意事項:成蠅經過20多天的養殖,即可淘汰,將籠內的全部食料取出,讓其餓死,然後徹底清理,並對蠅籠進行消毒,再重新放入種蠅。在操作過程中,應防止個別成蠅飛出籠外或室外,若有應立即捕殺;除有計劃地羽化種蠅外,應將蛆掃除干凈,以防止變羽蛹化;室內不能使用敵敵畏等致死葯物。
蠅蛆的養殖
A、家蠅的生活習性 家蠅在室溫20-30℃、相對濕度60%-80%, 蛹 經過五天發育,由軟變硬,由米黃色、淺棕色、深棕色變黑色,最後成蠅從蛹的前端破殼而出。剛爬出的成蠅,只會爬,不會飛,一小時以後,展開翅膀開始吃食和飲水。成蠅白天活潑好動,夜間棲息不動,三天後性成熟,雌雄開始交尾產卵,1-8日齡為產卵高峰期,到25日齡基本失去產卵能力。蠅卵半天至一天孵化成蛆,蛆在中培育,一般第五天變蛹。蒼蠅的一個世代,約為28天溫度及蛆餌料養分對蛆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一般室溫在20-30℃范圍內,溫度和養料越高,蛆生長發育越快,變成的蛹也越大。
B、 種蠅的飼養繁殖 種蠅要放在蠅房飼養。種蠅房的大小,根據需要建造,也可用舊房改裝,門和窗安裝玻璃和紗窗,以利調溫,壁上安裝風扇,以調節空氣。房內宜有加溫設備,使冬天溫度保持20-23℃,房內相對濕度保持60%-70%。通道上安裝黑布簾,防止種蠅外逃。房內設飼養架,分上、中、下三層。飼養架用鐵料或木料做成。每層架放置用尼龍紗網製成的蠅籠,籠長100厘米,高80厘米,將種蠅關在籠內飼養內飼養,每籠養種蠅1.2萬只,每一個籠子都加上布袖,以便加料、加水和采卵,1.2萬只成蠅每天餵奶粉20克,飼料放在有紗布墊面的料盆中,讓成蠅站立在紗布吸食。飼料和水每天換一次。水盆放入紗布,產卵般內放入濕麥皮供蠅種產卵,每天在種蠅籠取卵一次,送到蛆房育蛆。種蠅產卵以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3時數量最多,取卵時間要適當。每批種蠅飼養15-20天即行淘汰,用熱水或蒸汽將其殺死,烘乾磨粉作畜禽飼料,然後重新換上一批。在生產蠅蛆的同時,蠅蛆化蛹 ,作為新蠅種的有二種方法:一是讓其自然化蛹,用水洗出蠅蛹;另一種是當蛆養到約5-6天變黃時,將蠅蛆取出放到裝有乾粉中,促使化蛹。
C、 蠅蛆的培養 蠅蛆的養殖可用磚砌邊高為20厘米,面積為1-3平方米的育蛆池, 或用竹木搭架用塑料盤育蛆,一個直徑為50厘米的塑料盤可育蛆1.5公斤僅需3公斤麥皮,養3-4天即可收集利用,養蛆料的來源較廣,不同蛆料的成本有所高低,可以合理選擇。麥皮營養成份較高,價格也稍高,一般用來繁殖蠅種,價格低廉的酒槽、豆渣等可用來作商品蛆的料。如用麥皮作蛆料,一般1公斤麥皮可生產0.5 公斤蠅蛆,使用時需加水抖勻,干濕度以手捏出水,觸碰即散為宜(含水量60%-65%)。如果用酒槽、豆渣等半干濕料,使用時不必加水即可培養。具體養蛆操作方法 :將產卵和麥皮料倒入盤中,加入酒槽、豆渣或麥皮等蛆料,稍拌均即可。注意,蠅卵不要露在蛆料表面,以免失水而喪失活力。 蛆料的厚度以蛆料內發酵溫度不高於40℃、不低於20℃為標准,一般為5-10厘米,夏季溫度偏高蛆料要適當薄些,反之冬季溫度偏低蛆料可適當增厚些。如果用人畜糞便要進行殺死細菌及寄生蟲後使用,其料與蛆的比例,以雞糞為例一般3.5-4公斤生產0.5公斤鮮蛆。不論用哪一種原料養蛆,蛆料的干濕度均應掌握在60%-65%為宜。
D、 蠅蛆的收集 利用蠅蛆怕光的特點,進行收集,用糞扒在育蛆池飲水表層,不斷地扒動,蠅蛆便往裡鑽,把表層糞料取走,此法反復多次,最後剩下少量糞料和少量蠅蛆,分離出的蠅蛆洗滌可以直接用來飼喂畜禽,以在200-250℃條件15-20分鍾,烘乾加工貯存備用。
⑷ 垂釣用活蛆蟲如何保鮮不死
方法如下:
1,在瓶子里撒上少量精鹽,這樣魚餌就可以在沒有化蛹的情況下儲存半個月到一個月。肉蛆在秋季被培養並以這種方式保存,在沒有蛹的情況下存活了整個冬天。第二年春天可以用作誘餌。
2,飼喂到中型小時,轉移到生豬油瓶或盒中,在室內大約4攝氏度就可以越冬,而不是蛹,更不用說蒼蠅的出現了。鯉魚和鯽魚可用於秋末冬初至冬末春末的寒冷天氣。
3,將蛆燙傷或蒸死,乾燥皮膚的水蒸氣,並與白糖在瓶中混合,使蛆保持新鮮3周;
4,將蛆曬干,浸泡1小時後撈起,膨大掛起。
5,將活蛆置於生理鹽水中禁食注射,並保持活蛆新鮮一周。
(4)怎麼養蛆釣魚方法最簡單擴展閱讀:
人工育蛆
砌一個深70厘米、寬70厘米、長140厘米的水泥池,池口邊緣向里伸出45厘米,以防蛆蟲爬出。池內放33 - 50厘米厚的豆腐渣,再加入適量的淘米水或洗碗水,使豆腐渣保持半干半濕,然後用稻草或雜草蓋好。
6-7天後,池內便生出大量蛆蟲。將蛆蟲取出喂雞後,可在原池內再加一些鮮牛糞或人糞、茶葉、雜草等,繼續育蛆養雞。
⑸ 釣魚的砂蛆怎樣保存方法
保存釣魚的蛆蟲方法如下:1、在瓶子里撒上少量精鹽,這樣魚餌就可以在沒有化蛹的情下儲存半個月到一個月。肉蛆在秋季被培養並以這種方式保存,在沒有蛹的情況下存活了整個冬天。第二年春天可以用作誘餌。2、飼喂到中型小時,轉移到生豬油瓶或盒中,在室內大約4攝氏度就可以越冬,而不是蛹,更不用說蒼蠅的出現了。鯉魚和鯽魚可用於秋末冬初回至冬末春末的寒冷天氣。3、將蛆燙傷或蒸死,乾燥皮膚的水蒸氣,並與白糖在瓶中混合,使蛆保持新鮮3周。4、將蛆曬干,浸泡1小時後撈起,膨大掛起。5、將活蛆置於生理鹽水中禁食注射,並保持活蛆新鮮一周。
⑹ 釣魚用 蛆是怎樣養的。
材料准備: 豬小腸二兩、米糠二斤、塑料桶一個。
將米糠和濕置塑料桶底鋪平。
將小腸稍微剪斷擱米糠上。
將桶放至一個偏僻角落,但要保證不會被雨淋。
15攝氏度左右的氣溫,大概三天即有蛆。
⑺ 蛆蟲釣魚半水還是全水
基本上都全水,魚的吃口大多是死口,所以調鈍點。
有時也看魚所在的水層,這個不好掌握,還是全水穩當。
蛆蟲釣魚:
1、釣魚的效果:經過比較,感覺比一般的活餌都有效(紅蟲沒試過),小魚特別是白條、馬口、鯽魚以及鯰魚和黃刺魚等很是歡迎,其實鯉魚、草魚都喜歡,只是用蛆蟲釣時多用小鉤,無法將這些大魚釣上而已。
2、蛆蟲的裝鉤:蛆蟲要用小鉤(越小上鉤率越高),我一般用1號鉤,穿餌時應注意從蛆的「大頭部」穿過,一定要露鉤,在水中的狀態應是這樣:小鉤穿過蛆的頭皮,蛆大頭朝上小頭在下不斷蠕動,這時魚兒看見,過來一口連鉤帶蟲吞下。因此,用的魚鉤越小越好。由於蛆的皮很厚很牢,釣了一條魚後往往餌還在鉤上,只要餌還會動你就不必換餌;如果你要釣大魚,你可用大鉤,露鉤掛蟲,只是要掛多幾條蟲,增大目標,效果也不錯(只在魚塘試過)。
3、蛆蟲的保存:我一般取得蛆蟲時就它放在裝有沙子或麵粉的瓶子里,這樣取出來時感覺干凈點,再就是瓶蓋要擰緊,不然這些傢伙可是鑽洞高手,到時你存放的地方滿地都是了,同時我也在瓶蓋上用針打幾個小出氣孔,這樣正常情況下可存放3-7天左右才化蛹,好象有地方看見說放點食鹽可廷長化蛹時間;另一個方法就是用冰箱冷鮮保存(不是冷凍),這種方法蛆蟲可保存一個月左右。
4、蛆蟲的來源:一是從那個地方來;二是有條件的話到屠宰場取;三是自己飼養,可取一個大的廣口瓶(反正蒼蠅進的去,蛆蟲出不來的瓶子就行),裡面放一些魚肉、豬肉或什麼肉的,在室外放個2-3天後,然後將瓶子放在一個不影響別人生活的地方,等蟲子出來後用撮子取到裝麵粉或沙子的瓶子里即可。
5、為防止蛆變成蛹,要及時用鑷子揀出,放在裝有鋸末或木屑的容器中,撒上些精鹽拌勻。經過這樣處理後的蛆,皮厚、身潔,7天之內不會變蛹。1cm的長度是可以的,太大也沒必要。要注意的是掛鉤要講究,一種是用鉤尖直接穿過蠅蛆的吻部;二是用鉤從蠅蛆的有兩個黑點的一端穿過其內部,再從另一端穿出。第二種方法較好,可以包住整個鉤體,但容易使蠅蛆的體液泄露。把蛆揀出來,用清水沖洗,找一個小塑料瓶,內裝玉米面,把蛆放進去,隨取隨用.用完後,放入冰箱保鮮內,可以用一個月左右.
6、釣鯽魚一般鉤上掛5--6個,目標大上鉤的魚也大。麝香米粉提前兩天喂上最好,不要使用苞米面。兩天後蛆是紅色的,但這兩天要把蛆瓶放在冰箱恆溫里保存。不要從屁股掛鉤,橫著掛弔死鬼,最好是在身體的2/3處掛鉤,目標更大。一厘米的蛆夠大了。不要用蛆把鉤尖包住,把鉤尖露出來,把蛆掛到鉤把上。不必擔心漏鉤。掛好幾個蛆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小魚鬧鉤,用蛆做釣餌主要是在春季,一般來說北方在6月中旬之前小魚都沒長起來所以很少有鬧鉤的現象,這時候用蛆做釣餌比較合適,小魚長起來以後魚餌就換成蒸苞米面或者青苞米了。另外蛆不適合在精養魚塘里使用,自然生長的水庫,天然魚塘可以用,或者是以豬糞和雞糞為飼料的魚塘。我們這里有專門生產蛆的專業戶,弄好以後批發給漁具店,漁具店再賣給釣友,一瓶一塊錢,能有200多個,足夠手桿釣一天。自己弄出來的蛆在使用前一定要用苞米面或者麝香米粉喂上一天到兩天,用裝膠卷的小盒子裝,在盒子上用針刺10多個小眼,蛆就不會被悶死。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一般都是一鉤掛5-6個,橫著掛,將蛆掛在鉤柄上,露出鉤尖,一般一兩以上的鯽魚都能吞下去。使用的時候注意如果蛆死掉了,最好就換活的,因為活的目標大,一般來說蛆被掛鉤以後能活10多分鍾,如果不動了就證明死了,這時候就應該換了,蛆死了以後味道也就消失了。誘魚效果就不好了。
⑻ 釣魚用蛆蟲做法
麥麩和水就可以了。首先找一個容器,不用的洗臉盆什麼的就可以。然後把麥麩倒進容器里,量視容器的大小而定,但不要太滿,以防蛆逃跑。然後加水攪拌,就像和底窩料那樣。再然後就是把容器放到有蒼蠅的地方,讓蒼蠅去吃和好的麥麩。(蒼蠅很喜歡吃潮濕的麥麩,所以不用擔心蒼蠅不會去吃)等過個一兩天再把容器放到背陰暖和的地方,等著蛆出生就行了,大約過一個星期就差不多了,這期間要注意保持麥麩的濕度,沒事的時候就翻開麥麩看看,大小合適了就可以拿去釣魚了。
⑼ 有知道如何養蛆和蚯蚓的具體方法的嗎
不知你做什麼用。要是釣魚用我可以告訴你:
養蛆:用一個罐頭瓶,裝吃剩的骨頭,最好是腐敗發臭的,少加一點水,放在窗外招蒼蠅。然後用紗布封口繼續曬太陽。蛆不能養的太老,以免成蛹。蛆取出後水洗再放在小瓶中,瓶里放上鋸末再淋點水,可以使蛆芽干凈雪白,並可以保存一個星期。
養蚯蚓:玻璃魚缸裝含有腐殖質的花土,抓兩條大蚯蚓放入。經常噴水保持土壤水分。在土的表面放果皮果核喂養,適時淋點米湯等。再蓋一些水泡過的稻草。小蚯蚓長到火柴棍那麼粗時釣魚最好使。取出時,不要翻土,以免毀壞蚓卵。用一塊西瓜皮平扣在土上,過一段時間西瓜皮下就有成團的蚯蚓,特別是爛了瓜皮。
⑽ 釣魚用的蚯蚓如何養殖
養殖蚯蚓方法
1、下種
將腐熟好的飼料調節好濕度後,沿著桑園開挖好的溝槽平鋪10 cm,然後均勻放入含卵塊及幼叫的蚯蚓種,上而再放5 cm的飼料。養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萬條/m2,原則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後期密度可逐漸縮小。
2、遮陰與防護網
蚓種放好後,溝上先覆蓋一層塑料防蚊網,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蓋。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濕。
3、溫濕度的調節
蚯蚓的最佳養殖溫度在20-27℃,和蠶兒對溫度的要求一樣。
冬季桑園採用加厚養殖床到40-50 cm,餌料上蓋麥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樹枯葉、剪下的桑枝條加厚平鋪,再上蓋塑料布保溫保濕;冬季大棚、蠶室加溫需注意火爐必須通煙管,
以防蛆叫煤氣中毒,另外,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80%,每天通風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結合通風每天澆1次水降溫,一般情況一星期澆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糞、取叫蚯蚓繭或倒翻飼育床,結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糞料新鮮透氣,降低因糞料堆積過厚除蚯蚓糞不及時對蚯蚓造成感病的幾率,為蚯蚓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5、分期飼養
蚯蚓飼養可分成種子群、繁殖群、生產群,薄飼勤翻,每月給料2次,每次給料厚度10 cm。分期飼養既有利於蛆叫的常規管理,又有利於蚯蚓的繁殖生長,防比病蟲害的發生。
6、蚓叫繭及種叫的處理
蚯蚓經過20天的飼養後,經異體交配產下大量的蚓繭,此時可以把種蚓和蚓繭分離孵化,把分離出的蚓繭、糞料及蚓糞混合物堆成新的養殖堆,保持好溫濕度。
蚓繭孵化50%時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糞料,約經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時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繭5-6萬,應及時分堆處理,可分成2-3份並覆上新糞料飼喂,經過常規管理約經過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長大。
把從種蚓中分離出的種叫重新搭配後放入新糞料飼喂,20天後即可再次繁殖處理。
7、適時採收
蚯蚓的採收時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環帶明顯,生長發育緩慢,飼料利用率降低時進行,夏季每月採收1次,春秋季節每1. 5月採收1次,採收後及時補料。
(10)怎麼養蛆釣魚方法最簡單擴展閱讀:
病害防治
1、飼料中毒症
發現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癱瘓,背部排出黃色或草體液,大面積死亡,這是新加的飼料含有毒素或毒氣。
這時要迅速減薄料床,將有毒飼料撤去,鉤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糞吸附毒氣,讓蚯蚓潛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適應了。
2、蛋白質中毒症
如發現蚯蚓的蚓體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縮或一端腫脹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絕採食,有悚悚顫栗的恐懼之感,並明顯出現消瘦。
這是由於加料時飼料成分搭配不當引起蛋白質中毒。
飼料成分蛋白質的含量不能過高(基料製作時糞料不可超標),因蛋白質飼料在分解時產生的氨氣和惡臭氣味等有毒氣體,會使蚯蚓蛋白質中毒。
發現蛋白質中毒症後,要迅速除去不當飼料,加噴清水,鉤松料床或加緩沖帶,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發現蚯蚓體色暗褐無光、體弱、活動遲緩,這是氧氣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
其原因有如下幾點:①、糞料未經完全發酵,產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氣體;②、環境過干或過濕,使蚯蚓表皮氣孔受阻;③、蚓床遮蓋過嚴,空氣不通。
此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加以處理。如將基料撤除,繼續發酵,加緩沖帶。
噴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濕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時開門開窗通風或揭開覆蓋物,加裝排風扇,這樣此症就可得到解決。
4、胃酸超標症
在發現蚯蚓痙攣狀結節、環帶紅腫、身體變粗變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飼養床上轉圈爬行,或鑽到床底不吃不動,最後全身變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現體節斷裂現象。
這說明蚯蚓飼料中澱粉、碳水化合物或鹽分過多,經細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現胃酸超標症。處理方法是掀開覆蓋物讓蚓床通風,噴灑蘇打水或石膏粉等鹼性葯物中和。
5、水腫病
如發現蚯蚓身體水腫膨大、發呆或拚命往外爬,背孔冒出體液,滯食而死,甚至引起蚓繭破裂或使新產的蚓繭兩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爛。
這是因為蚓床濕度過大,飼料PH值過高而造成的,這時應減小濕度,把爬到表層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裡。
在原基料中加過磷酸鈣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鹼度,過一段時間再試投給蚯蚓。
蚓體出現痙攣狀結節,變粗而短,環節紅腫,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變白而死亡。
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飼料,如在畜糞堆附近噴過農葯,蚓床上澆了污染的水,在蚯蚓暫養育壯處曾堆放過化肥、農葯,運送蚯蚓的容器接觸過有毒物品,
以及暫養蚯蚓放在薄膜上又不漏水,喂的飼料太潮,蚯蚓生活的環境過份潮濕,氣溫高時出現蚓體變白,少數死亡。
如因毒害出現這種情況,可採取多次噴水,讓有害物質隨水洗掉,還要勤添精飼料米糠、麩皮等;室內暫養蚯蚓發病,則要搬離。
如因過份潮濕造成蚓體變白,可添加發酵過的干畜糞或精飼料,與原有潮料和蚓糞拌和,並將薄膜取出,如發現已有少數死亡,即搬入蚓床飼養,以使尚能活動的蚯蚓恢復健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