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材合金成分怎麼檢測
分析鋼鐵各化學元素,常以下列形式存在:(1)固溶態(或游離態);(2)碳化物『(3)氮化物;(4)氧化物;(5)硼化物;(6)硫化物;(7)硅化物;(8)磷化物等,一般來說,合金元素在鋼鐵中的分布形式主要是前兩種情況。由於鋼鐵的質量是由其所含雜質或合金元素的成分來決定,下面簡單介紹鋼鐵中的合金元素及雜志對鋼鐵質量的影響。 (1)碳:碳石鋼的最主要成分之一,對鋼的性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鋼中含碳量高時其硬度也隨之增高(這是由碳化鐵性能決定的);而延展性及沖擊韌性則相應降低。 (2)硫:硫是鋼鐵中極有害的元素,它可使鋼產生熱脆現象,降低鋼的力學性能和鋼的耐蝕性。優質鋼中硫的含量不超過0.04%,在碳素鋼中也應該在0.055%0.07之間,含硫在0.1%以上的鋼實用價值很小,而鋼中硫是由生鐵中帶來的,因此,鹼性側吹轉爐所用的煉鋼生鐵含硫量不得超過0.08% (3)磷:磷在鋼鐵中也是有害物質。當鋼中含磷量超過1.2%時,鋼的結構就有Fe,P出現,如果含磷小於此值,則它以固定熔體存在,熔於純鐵中的磷,能使其硬度、強度及脆性增加,含磷高的鋼,具有冷脆性。磷的偏析現象很嚴重,這對鋼的危害性就更大了。
⑵ 鋼材的主要力學性能指標有哪些測試方法
力學性能是鋼材最重要的使用性能,包括抗拉性能、塑性、韌性及硬度等。
(1)抗拉性能。表示鋼材抗拉性能的指標有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屈強比、伸長率、斷面收縮率。
屈服是指鋼材試樣在拉伸過程中,負荷不再增加,而試樣仍繼續發生變形的現象。發生屈服現象時的最小應力,稱為屈服點或屈服極限,在結構設計時,一般以屈服強度作為設計依據。
抗拉強度是指試樣拉伸時,在拉斷前所承受的最大荷載與試樣原橫截面面積之比。
鋼材的屈服點(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稱為屈強比。屈強比越大,結構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鋼屈強比為0.6~0.65,低合金結構鋼為0.65~0.75,合金結構鋼為0.84~0.86。
伸長率是指金屬材料在拉伸時,試樣拉斷後,其標距部分所增加的長度與原標距長度的百分比;斷面收縮率是指金屬試樣拉斷後,其縮頸處橫截面面積的最大縮減量與原橫截面面積的百分比。伸長率和斷面收縮率越大,鋼材的塑性越好。
(2)冷彎性能。冷彎性能是指鋼材在常溫下抵抗彎曲變形的能力,表示鋼材在惡劣條件下的塑性。鋼材按規定的彎曲角度a和彎心直徑d彎曲後,通過檢查彎曲處的外面和側面有無裂紋、起層或斷裂等進行評定。
通過冷彎可以揭示鋼材內部的應力、雜質等缺陷,還可用於鋼材焊接質量的檢驗,能揭示焊件在受彎面的裂紋、雜質等缺陷。
(3)沖擊韌性。沖擊韌性是指鋼材抵抗沖擊荷載作用而不破壞的能力。
工程上常用一次擺錘沖擊彎曲試驗來測定材料抵抗沖擊載荷的能力,即測定沖擊載荷試樣被折斷而消耗的沖擊功Ak,單位為焦耳(J)。鋼材的沖擊韌性是衡量鋼材質量的一項指標,特別對經常承受荷載沖擊作用的構件,如重量級的吊車梁等,要經過沖擊韌性的鑒定。沖擊韌性越大,表明鋼材的沖擊韌性越好。
(4)硬度。硬度是指金屬抵抗硬物體壓人其表面的能力,硬度不是一個單純的物理量,而是反映彈性、強度、塑性等的一個綜合性能指標。
硬度的表示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肖氏硬度。最常用表示方法為布氏硬度,是用一定直徑的球體(鋼球或硬質合金球),以相應的試驗力壓人試樣表面,經規定的保持時間後,卸除試驗力,測表面壓痕直徑計算其硬度值。
(5)疲勞破壞。鋼材在交變應力作用下,應力在遠低於靜荷載抗拉強度的情況下突然破壞,甚至在低於靜荷載屈服強度時即發生破壞,這種破壞稱為疲勞破壞。鋼材疲勞破壞的應力指標用疲勞強度(或稱疲勞極限)來表示,它是指試件在交變應力的作用下,不發生疲勞破壞的最大應力值。一般把鋼材承受交變荷載1×107周次時不發生破壞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作為疲勞強度。設計承受交變荷載且需進行疲勞驗算的結構時,應當了解所用鋼材的疲勞強度。
⑶ 鋼材的型材檢測標準是遵循哪些標准
鋼材類別:型材、板材、管材和金屬製品四大類。
鋼材產品:重軌、輕軌、大型型鋼、中型型鋼、小型型鋼、鋼材冷彎型鋼,優質型鋼、線材、中厚鋼板、薄鋼板、電工用硅鋼片、帶鋼、無縫鋼管鋼材、焊接鋼管、鋼管、金屬利品等品種。
檢測項目:
常見檢測一化學成分:C、S、P、Mn、Si、Cr、Ni元素含量的分析;常見分析一光譜分析:光電比色分析;極譜分析;
電子探針X射線顯微分析宏觀檢驗:鎮靜鋼,連鑄鋼,沸騰鋼的組織及宏觀缺陷的斷定、酸浸試驗、塔形發紋酸浸實驗、硫印實驗、斷口檢驗等;
金相檢驗:金相顯微鏡檢測脫碳層深度(GB/T224)、晶粒度檢測、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的檢測、鋼種化學成分偏析檢測等;
工藝性能:淬透性實驗、焊接性能實驗、切削性能實驗、磨損試驗、金屬彎曲實驗、金屬反復彎曲實驗、金屬線材反復彎曲實驗、金屬線材扭轉實驗、金屬線材纏繞實驗、金屬項斷實驗、金屬杯突試驗等;物理性能:金屬塑性加工產品性能檢驗中物理性能指標的實驗檢測,主要檢驗項目有磁性能、密度、彈性模量、熱膨脹系數、電阻值等。
電學性能:磁性能測量、密度測量、彈性模量測量、膨脹系數測量、電阻率的測量等;化學性能:晶間腐蝕實驗、抗氧化性能實驗、大氣腐蝕實驗、全浸、間浸腐蝕實驗等;
無損檢測:超聲波探傷、磁力探傷射線探傷、規格尺寸檢測、表面缺陷檢測等;
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顯微硬度、肖氏硬度等;
拉伸:硬度指標(規定非比例伸長應力、規定總伸長應力、規定殘余伸長應力、屈服點、抗拉強度)、塑性指標(伸長率;斷面伸縮率)、高溫蠕變實驗(蠕變速度、持久強度極限、持久斷後伸長率、持久斷面收縮率)等;
沖擊:高低溫沖擊實驗、多次沖擊實驗等
檢測標准
一、材質標准
1碳素結構鋼 GB/T700
2優質碳素結構鋼 GB/T699
3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 GB/T1591
4高耐候結構鋼 GB/T4171
5焊接結構用耐候鋼 GB/T4172
6耐熱鋼板GB/T4238
7橋梁用結構鋼 GB/T714
二、型材標准
1熱軋等邊角鋼 GB/T9787
2熱軋不等邊角鋼 GB/T9788
3熱軋工字鋼 GB/T706
4熱軋槽鋼 GB/T707
5熱軋H型鋼和部分T型鋼 GB/T11263
6普通焊接H型鋼 YB 3001
7結構用高頻焊接薄壁H型鋼JG/T 137
8冷彎型鋼 GB/T6725
9結構用冷彎空心型鋼 GB/T6728
10通用冷彎開口型鋼 GB/T6723
11建築用輕鋼龍骨GB/T 11981
三、板材標准
1熱軋鋼板和鋼帶 GB/T709
2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鋼帶 GB/T3524
3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薄鋼板和鋼帶GB/T912
4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厚鋼板和鋼帶GB/T3274
5冷軋鋼板和鋼帶 GB/T708
6碳素結構鋼冷軋鋼帶GB/T716
7厚度方向性能鋼板GB/T5313
8連續熱鍍鋅薄鋼板和鋼帶 GB/T2518
9彩色塗層鋼板及鋼帶 GB/T12754
10建築用壓型鋼板 GB12755
11冷彎波紋鋼板GB/T6724
12焊接鋼管用鋼帶 GB/T8165
四、管材標准
1結構用無縫鋼管GB/T8162
2無縫鋼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GB/T 17395
3鋼管的驗收、包裝、標志和質量證明書 GB2102
4結構用不銹鋼無縫鋼管GB/T 14975
5直縫電焊鋼管YB242-63
6冷拔無縫異型鋼管GB/T3094
五、焊接材料標准
1電弧螺柱焊用圓柱頭焊釘GB/T 10433
2儲能焊用焊接螺柱GB/T902.3
3手工焊用焊接螺柱GB/T 902.1
4機動弧焊用焊接螺柱GB/T 902.2
5碳鋼焊條 GB/T5117
6低合金鋼焊條GB/T5118
7熔化焊用鋼絲GB/T14957
8氣體保護焊用鋼絲GB/T14958
9碳鋼葯芯焊絲GB/T 10045
10氣體保護電弧焊用碳鋼、低合金鋼焊絲 GB/T 8110
11碳素鋼埋弧焊用碳鋼焊絲與焊劑 GB95293
12低合金鋼埋弧焊用焊劑GB/T 12470
13鑄鐵焊條及焊絲GB/T 10044
14堆焊焊條GB/T984
15鋁及鋁合金焊絲GB/T 10858
六、連接標准
1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GB/T1228
2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大六角螺母、墊圈型式尺寸與技術條件GB1231
3鋼結構用扭剪型高強度連接副型式尺寸與技術條件GB3633
4鋼結構用高強度墊圈 GB/T 1230
5鋼網架螺栓球節點用高強度螺栓GB/T 16939
⑷ 如何快速檢測碳鋼及中低合金鋼的化學成分
如何快速檢測碳鋼及中低合金鋼的化學成分
低合金鋼和碳鋼在性能上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
(1) 淬透性高於碳鋼。 一般情況下,碳鋼水淬的最大淬透直徑只有10mm-20mm。
(2) 強度和屈強高於碳鋼。 如普通碳鋼Q235鋼的σs為235MPa,而低合金結構鋼16Mn的σs則為360MPa以上。40鋼的 σs /σb僅為0.43,遠低於合金鋼。
(3) 回火穩定性高於碳鋼。 由於回火穩定性差,碳鋼在進行調質處理時,為了保證較高的強度需採用較低的回火溫度,這樣鋼的韌性就偏低;為了保證較好的韌性,採用高的回火溫度時強度又偏低,所以碳鋼的綜合機械性能水平不高。
(4)低合金鋼能滿足特殊性能的要求。 碳鋼在抗氧化、耐蝕、耐熱、耐低溫、耐磨損以及特殊電磁性等方面往往較差,不能滿足特殊使用性能的需求。
⑸ 化學成分的檢測和鑒定都有哪些方法
成分檢測主要是檢測產品的已知成分,對已知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是一個已知成分驗證的過程,成分檢測(包含成分檢測、成分測試項目)是通過譜圖對未知成分進行分析的技術方法,因該技術普遍採用光譜,色譜,能譜,熱譜,質譜等微觀譜圖。
成分檢測范圍:
金屬材料成分分析:各類鐵基合金材料(不銹鋼、結構鋼、碳素鋼、合金鋼、鑄鐵等)、銅合金、鋁合金、錫合金、鎂合金、鎳合金、鋅合金等。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膠、油墨、塗料、膠黏劑、塑膠等。
成分檢測方法:
重量法、滴定法、電位電解、紅外碳/硫分析、火花直讀光譜分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熱重分析(TGA)、高效液相色譜分析(HPLC)、紫外分光光度計(UV-Vis)、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FTIR)、裂解/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PY-GC-MS)、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能譜分析(SEM/ED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分析(ICP-OES)。
成分檢測標准方法:
GB/T 17432-2012 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分析取樣方法
GB/T 20123-2006 鋼鐵 總碳硫含量的測定 高頻感應爐燃燒後紅外吸收法(常規方法)
GB/T 223.1-1981 鋼鐵及合金中碳量的測定
GB/T 4336-2002 碳素鋼和中低合金鋼 火花源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法(常規法)
GB/T 7764-2001 橡膠鑒定紅外光譜法 GB/T 6040-2002 紅外光譜分析方法通則
DIN 53383-2-1983 塑料檢驗.通過爐內老化檢驗高密度聚乙烯(PE-HD)的氧化穩定性.羰基含量的紅外光譜測定
JIS K 0117:2000 紅外光譜分析方法通則 YBB0026 2004 包裝材料紅外光譜測定法
⑹ 如何區分鋼鐵,鋼,鐵,碳鋼
簡單地說,含碳量小於2%的鐵碳合金叫鋼,大於2%的叫鐵。
⑺ 鋼中常見合金元素的含量測定方法
鋼中常見合金元素的含量測定方法:鋼材常見者主要有碳素鋼、不銹鋼、低合金鋼、軸承鋼這幾大類,有時還要包括彈簧鋼等。每一類有很多牌號,每種牌號的鋼材,其具體組分在《金屬材料手冊》中都有詳細講述,你可以自行查閱。
至於你所說的操作過程,那是得幾十萬字的內容呢,一下子講不清楚,每種不同的鋼材,甚至不同牌號的,分析方法都不完全一致呢,更何況不知道你懂不懂分析。如果不懂,那就根本不可能三五天就聽明白。就必須得從頭來,從《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分析化學手冊》開始學起,認認真真看它三五年,才能真正明白。我在這里告訴你一些,不如當面告訴你;當面告訴你,不如帶你操作;帶你操作,不如你自己掌握了。如果你學過化學(大學級別的),那就去找《金屬材料分析方法(手冊)》、《鋼鐵材料分析方法(手冊)》、《工廠實用化學分析》、某種鋼材分析的國標等書籍、資料來看,就可以了。在電爐冶煉及產品檢驗中,元素的測定,多採用氧化還原滴定法測定元素:稱取一定量樣品,硫酸溶解,滴加濃硝酸促進溶解,驅除氮氧化物後,在酸性溶液中,用硝酸銀做催化劑...煮沸分解多餘的過硫酸銨後,以經同一牌號鋼的標准樣品標定過的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進行滴定,從標准溶液的消耗量計算出含量。對熟悉化驗的人員來說,前面的敘述基本可以自己寫出一個測鋼元素的操作規程來了。然而,看樣子,你對煉鋼及化驗鋼中的各種元素一點也不熟悉,因為你提到的問題涉及許多內容,不是在網路里可以全部回答得了的,僅僅是了解它的全過程,也是需要用一本小冊子才能大概說明白。更何況具體的技術細節,只有到現場去學習觀察了解才能真正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還有,化驗只能是幫助冶煉人員了解鋼里的成分含量,只是一種監控手段,本身不能提高鋼的質量。在煉鋼過程中,在熔融、氧化除雜、還原和調整鋼的成分(包括碳、硅、錳、硫、磷及其它合金成分)等過程中,要取3-5個鋼水樣品進行高速分析,在幾分鍾內向爐前報出結果,指導爐前掌握並調整鋼的成分,最終煉出合格的鋼產品。而成品鋼的分析,則是在事後分析。建議你還是找一些相關的小冊子或書看看,最好到煉鋼現場看看...
⑻ 金屬材質中的化學成分有幾種檢測方法
金屬材料化學成分:一般是指工業應用中的純金屬或合金,其中常見的有鐵、銅、鋁、錫、鎳、金、銀、鉛、鋅等等。而合金常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結合而成,且具有金屬特性的材料。金屬材料通常分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特種金屬材料。
金屬材料檢測領域:
鋼鐵材料:結構鋼、銅、鋁、鐵、不銹鋼、耐熱鋼、高溫合金、精密合金、鉻、錳及其合金等;
鋼管:碳素管、不銹鋼管、合金鋼管、黑管、鍍鋅管、鍍鋁管、鍍鉻管、滲鋁管以及其他合金層鋼管、無縫鋼管、熱軋無縫管、冷拔管、精密鋼管、熱擴管、冷旋壓管和擠壓管、直縫鋼管等。
合金製品:鋼管、銅材鋁材、鋼板型鋼、焊接材料、門窗、卷簾門、廚房用品、各種金屬掛件、機器零件、車輛配件等。
焊接材料:焊條、焊劑、焊絲、氣焊粉、釺焊料等
鋼絲繩:電梯用、輸送帶用、煤礦重要用途、壓實股、客運架空索道用、出口鋼絲繩、粗直徑鋼絲繩等
緊固件:螺栓、螺母、螺柱、螺釘、鉚釘、墊圈、擋圈、焊釘等
金屬及其合金:輕金屬、重金屬、貴金屬、半金屬、稀有金屬和稀土金屬等;
特種金屬材料:功能合金、金屬基復合材料等;
金屬材料製品:生鐵、鋁管、鐵板、鐵管、鋼錠、鋼坯、型材、線材、金屬製品、有色金屬及其製品、鋼鐵、緊固件、鑄鐵、鋼管、銅管、不銹鋼管、鋼筋線材、焊接材料、鋼板型鋼、銅材鋁材、鋼絲繩及各種金屬掛件等各類金屬及合金製品。
金屬材料檢測項目:
物理性能檢測:拉伸、彎曲、屈服、疲勞、扭轉、應力、應力鬆弛、沖擊、磨損、硬度、耐液壓、拉伸蠕變、擴口、壓扁、壓縮、剪切強度、磁性能、電性能、熱力學性能、抗氧化性能、密度、熱膨脹系數等
化學性能:大氣腐蝕、晶間腐蝕、應力腐蝕、點蝕、腐蝕疲勞、人造氣氛腐蝕等;
元素含量分析:品質(全成分分析)分析、硅(Si)、錳(Mn)、磷(P)、碳(C)、硫(S)、鎳(Ni)、鉻(Cr)、銅(Cu)、鎂(Mg)、鈣(Ca)、鐵(Fe)、鈦(Ti)、鋅(Zn)、鉛(Pb)、銻(Sb)、鎘(Cd)、鉍(Bi)、砷(As)、鈉(Na)、鉀(K)、鋁(Al)、等
工藝性能檢測:細絲拉伸、斷口檢驗、反復彎曲、雙向扭轉、液壓試驗、擴口、彎曲、卷邊、壓扁、環擴張、環拉伸、顯微組織、等
無損檢驗:X射線無損探傷、電磁超聲、超聲波、渦流探傷、漏磁探傷、滲透探傷、磁粉探傷等
金相檢驗:宏觀金相、微觀金相(SEM、TEM、EBSD)、晶粒度評級、脫碳層深度、非金屬夾雜物評級等
環境可靠性能:大氣腐蝕、晶間腐蝕、應力腐蝕、點蝕、腐蝕疲勞、人造氣氛腐蝕、鹽霧試驗等
金屬牌號鑒定:通過儀器及技術手段確定金屬材料的元素含量以及各含量在材料中所佔的比例,從而確認材料具體牌號
金屬材料檢測標准:
GB/T 34558-2017 金屬基復合材料術語
GB/T 7314-2017 金屬材料室溫壓縮試驗方法
GB/T 6398-2017 金屬材料疲勞試驗
GB/T 34205-2017 金屬材料硬度試驗
GB/T 7314-2017e 金屬材料室溫壓縮試驗
GB/T 33812-2017 金屬材料疲勞試驗應變控制熱機械疲勞試驗
GB/T 246-2017 金屬材料管壓扁試驗
GB/T 12443-2017 金屬材料扭矩控制疲勞試驗
GB/T 34477-2017 金屬材料薄板和薄帶抗凹性能試驗
GB/T 14265-2017 金屬材料中氫、氧、氮、碳和硫分析
GB 4806.9-2016 食品安全標准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製品
GB/T 33820-2017 金屬材料延性試驗多孔狀和蜂窩狀金屬高速壓縮試驗
GB/T 32660.1-2016 金屬材料韋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
GB/T 4341.2-2016 金屬材料肖氏硬度試驗第2部分:硬度計的檢驗
⑼ 鋼材所有力學性能檢測方法的依據
鋼材原材料拉伸、冷彎力學性能檢測技術
一、檢測依據
《碳素結構鋼》GB/T700-2006
《金屬材料 室溫拉伸試驗方法》GB/T228-2002 《金屬材料 彎曲試驗方法》GB/T232-1999 二、技術要求 1. 拉伸試驗 1)原理
試驗系用拉力拉伸試樣,一般拉至斷裂,側定材料的屈服強度R e (MPa )、抗拉強度R m (MPa )、 伸長率A (%)。除非另有規定,試驗一般在室溫10℃~35℃范圍內進行。對溫度要求嚴格的試驗,試驗溫度應為23℃ 士5℃。
伸長率A :原始標距的伸長與原始標距(L 0)之比的百分率。 應力:試驗期間任一時刻的力除以試樣原始橫截面積(S 0)之商。
屈服強度R e :當金屬材料呈現屈服現象時,在試驗期間達到塑性變形發生而力不增加的應力點.應區分上屈服強度和下屈服強度。 抗拉強度R m :相應最大力(F m ) 的應力。 極限強度 ultimate strength
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發生破壞時出現的最大應力,也可稱為破壞強度或破壞應力。一般用標稱應力來表示。根據應力種類的不同,可分為拉伸強度(σt)、壓縮強度(σc)、剪切強度(σs)等。 2)制樣
試樣的形狀與尺寸取決於要被試驗的金屬產品的形狀與尺寸。通常從產品、壓制坯或鑄錠切取樣坯經機加工製成試樣。但具有恆定橫截面的產品(型材、棒材、線材等)和鑄造試樣(鑄鐵和鑄造非鐵合金)可以不經機加工而進行試驗。矩形橫截面試樣,推薦其寬厚比不超過8:1。
試樣原始標距與原始橫截面積有00S k L 關系者稱為比例試樣。國際上使用的比例系數k 的值為5.65。原始標距應不小於15mm 。當試樣橫截面積太小,以致採用比例系數k 為5.65 的值不能符合這一最小標距要求時,可以採用較高的值〔優先採用11.3 的值)或採用非比例試樣。非比例試樣其原始標距(L 0)與其原始橫截面積(S 0)無關。
⑽ 鋼材怎麼識別
肉眼識別可以識別碳鋼不銹鋼,具體什麼材質要考材質檢測儀去檢測才能測出標號以及各種元素的含量。
在鋼鐵行業中,材質有:Q235,Q345,16Mn,16MnR,20G,15CrMoR,Q550,10CrMoAl,S355JR,A537CL2,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