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祖母綠的優化解決方法

祖母綠的優化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6 15:28:52

A. 優化、處理祖母綠的鑒別

祖母綠優化處理的歷史悠久,主要處理方法有浸油處理、染色處理、充填處理等。

浸油處理祖母綠的鑒別:熱針靠近或用台燈加溫,注油祖母綠表面會有油珠滲出,即「出汗」現象。若用紙擦拭,紙上會留下油的痕跡。

熒光特徵:在長波紫外光下,某些注油祖母綠的裂隙處會發出不同顏色的熒光。

放大檢查:用反射光照明法觀察,注油祖母綠裂隙處可有淡藍色或橙色干涉色及微凹的裂隙面,並有流動構造或蠕蟲狀構造。有時裂隙內部可見油乾涸後留下的油漬。

染色處理祖母綠的鑒別:放大檢查可見染色祖母綠顏色不均勻,且裂隙處有顏色集中的現象。可見吸收光譜中,染色祖母綠有630~670 nm的寬吸收帶。在長波紫外光下,某些染色祖母綠中的染料可發黃綠色熒光。

充填處理祖母綠的鑒別:充填處理祖母綠的鑒定與上述鑒定特徵相似。祖母綠也同樣表現出一種干涉效應,但無「出汗」現象。有時可見充填物中有殘留氣泡、流動構造等特徵。用反射光觀察,可見祖母綠表面有蛛網狀的裂隙充填物,其光澤較周圍的祖母綠暗。丙酮棉簽擦拭可使充填物發生溶解。

B. 祖母綠應如何保養

五月生辰石「祖母綠」在寶石界有著極高的地位,在所有有色寶石中,祖母綠的產量是最低,屬稀有寶石。那這么低產的寶石,我們該如何來愛護保養呢?讓星座知識來告訴大家吧!一起來看看。

星座知識

清洗祖母綠的時候應該用清水清洗。祖母綠往往經過油浸處理,以掩蓋裂隙、增加透明度。因此清洗祖母綠首飾時,千萬不能使用酸、鹼、酒精、乙醚等物質,他們會破壞羽裂中的充填物質,從而降低其透明度。 所以,最好用清水清洗祖母綠首飾。祖母綠首飾不能用超聲波清洗,否則可能會對寶石造成巨大的損害。

C. 什麼是祖母綠的凈度優化處理

祖母綠是一種多裂隙的寶石,當光線穿過寶石的時候,會在裂隙中發生反射或折射,使得裂隙處光線較強,從而使得寶石顯得凈度較差。祖母綠的凈度優化是指通過優化處理的方式來提升祖母綠的凈度,主要方法是在祖母綠表面裂隙中填充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同祖母綠折射率相似,這樣光線就更容易穿過裂隙,不會在寶石內留下影像。通常使用的用來填充祖母綠以提升其價值的填充物有:油、樹脂、聚合物和蠟。,此外還分為有色填充和無色填充,無色填充是可以被接受的優化方式,而有色填充就屬於處理方式了,是不被國際寶石協會認可的方式。 檢測祖母綠是否經過填充、注油處理,最可靠的方法是通過觀測和光譜學儀器檢測,在實驗室中常用的檢測儀器有紅外光譜儀和拉曼光譜儀。由於純天然祖母綠和優化處理祖母綠在價格上有很大差異,所以在購買祖母綠的時候一定要向商家索要權威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

D. 祖母綠戒指怎麼改色

祖母綠戒指改色的方法:
染色處理是指用化學染料,將色淺的祖母綠或無色綠柱石染成深綠色,以達到祖母綠的效果。這種染色處理的綠色顏料,沿裂隙分布,可呈蛛網狀。
祖母綠可以說是一種比較「高端」的寶石,因為它不僅位於世界五大寶石之一,有著較高的價格,幾千年來祖母綠的優化、處理、仿製、合成技術也讓祖母綠的品鑒也變得非常具有技術含量,一般說來,祖母綠是不太適合剛入門的寶石愛好者的,因為要對一顆祖母綠進行較全方位的評價,需要掌握很多寶石知識。
祖母綠的優化處理由來已久,主要方法有浸注處理、染色處理、覆膜處理。
對祖母綠進行浸注處理由來已久,浸注方法也是多樣。早期人們主要用各種油來浸漬祖母綠(如各種植物油、雪松油等),而且盡量採用與祖母綠折射率相近的油,所浸注的油可分為有色和無色兩種。近年來又有採用加拿大樹脂來浸注的。根據浸注的材料不同浸注處理大致可歸為3類,即浸無色油處理,浸有色油處理和樹脂填充處理。

E. 請問祖母綠的油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祖母綠要浸油?祖母綠是一種天生多裂多包體的寶石,在切割過程中非常容易碎裂,因此需要對祖母綠進行浸油,防止它在切割過程中碎裂,在保護它的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它的凈度。所以大部分的祖母綠都含油,無油的祖母綠非常稀有,價格也要比含油祖母綠高出非常多。如果祖母綠的品質非常好,晶體沒有裂隙或者是晶體結構非常緻密油無從滲入,那麼祖母綠就會無油,還有一種情況下祖母綠無油,就是祖母綠的品質太差沒有浸油的必要。
浸油祖母綠能不能買?會不會更便宜?浸油對祖母綠而言是非常常見的優化處理方法。浸無色油是被行業和消費者認可的,是可以購買的,且被拍賣會承認,拍賣會上大部分祖母綠都是含油的,含油量微油到中油都有,也就是說浸油優化的祖母綠是可以購買的。浸有色油就屬於處理了,是不被行業和消費者接受的,因為浸有色油直接改變了祖母綠的顏色,存在很強的欺騙性,這是不被認可的,因此不建議購買浸有色油的祖母綠。和無油的祖母綠相比較,含油祖母綠的稀有性會略低,所以價格也會低一些,不同程度的含油量對祖母綠的價格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祖母綠浸油是必要且不可避免的,這是對祖母綠的一種保護,也是被認可的,所以要正確地認識祖母綠的浸油,不要過於片面地認為浸油的祖母綠就一定不好。

F. 祖母綠國檢證書上標有凈度優化是什麼意思

祖母綠在開采過程中就會泡在無色油中,以防裂紋進一步擴大,同時可以提高寶石的透明度。屬於優化處理。一般鑒定書的備注都會標出,這是國際通用優化方法,寶石學界以及珠寶市場都是接受的,不要過分糾結其中。當然如果殘留的無色油越少越好,國際鑒定機構一般會標明油的含量如無油、少油等。凈度越好含油也越低,價格也越高。如果含有有色油,就屬於處理范疇了,這是不允許的。

G. 任務祖母綠及綠柱石類寶石

綠柱石類寶石是指以礦物綠柱石為原料的一類寶石的總稱。由於綠柱石的形成條件不同,致使其中所含的致色離子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因而形成不同的寶石種。常見有以下幾個亞類:

綠柱石含致色離子Cr 者 其顏色呈翠綠色,稱祖母綠 (emerald);

綠柱石含致色離子Fe 者 其顏色呈天藍色或海藍色,稱海藍寶石 (aquamarine);

綠柱石含致色離子 Cs、Li 和 Mn 者 其顏色呈玫瑰紅色,稱銫綠柱石 (morganite),其英文名稱來源於美國寶石愛好者(J.P.Morgan)的名字;

綠柱石含Fe 並呈金黃色、淡檸檬黃色者 稱金色綠柱石 (heliodor),其英文名稱來源於希臘語的「太陽」。

綠柱石含Ti 和Fe 者 呈暗褐色,稱暗褐色綠柱石 (dark brown beryl)。

祖母綠是綠柱石中最為重要和名貴的品種,被世人稱為「綠色寶石之王」。它與鑽石、紅寶石、藍寶石、貓眼被視為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五大珍寶」。祖母綠青翠悅目,作為五月的生辰石,它的顏色代表著春天的來臨。

一、基本性質

(一)結晶學性質

晶系 六方晶系。

結晶習性 晶體呈六方柱狀,主要由六方柱、六方雙錐和平行雙面等單形組成 (圖6-8)。

圖6-8 綠柱石的晶體

表面特徵 表面常見橫紋,軸面上可見六方形蝕痕,柱面上可見長方形蝕痕。

(二)化學成分

綠柱石為鈹鋁硅酸鹽,化學分子式為Be3 Al2 [ Si3 O18 ],可含有鉻、鐵、鋰、錳、釩、鐵等微量元素,並據此劃分為不同的寶石種。

(三)物理性質

1.光學特徵

顏色 顏色變化大,常為綠色、藍色、黃色、黑色、紅色和無色等,並由此決定品種。

光澤 一般為玻璃光澤。

透明度 透明 不透明。

折射率 1.56~1.59,取決於品種。

雙折射率 0.004~0.009,取決於寶石種。

光性 一軸晶,負光性。

色散 色散低 (0.014)。

多色性 明顯,取決於品種。

吸收光譜 祖母綠具有典型的吸收光譜,在紅區683nm、680nm和637nm處顯清晰的譜線,從630~680nm有一微弱的普遍吸收,在藍區477nm處有一弱線。海藍寶石是由鐵致色的,吸收光譜不太明顯。在紫區427nm處有一稍寬的帶,藍紫區456nm處有一弱線。有時淺綠色的海藍寶石在537nm處顯示一條譜線。

光學效應 綠柱石類寶石可顯星光和貓眼效應。

2.力學特徵

解理 不完全,與晶體底面平行。

斷口 貝殼狀。

硬度 7.25~7.75,祖母綠性脆。

密度 2.7~2.9g/cm3,具體取決於寶石種。

(四)包裹體

綠柱石類寶石內部含有十分豐富的包裹體,而且不同寶石種和不同產地的同一寶石種包裹體具有明顯的區別。如哥倫比亞產祖母綠具典型的三相包裹體,俄羅斯產祖母綠具竹節狀陽起石包裹體,印度產祖母綠具逗號狀包裹體。而海藍寶石和其他綠柱石品種則具有典型的雨絲狀包裹體(圖6-9)。包裹體是鑒別綠柱石寶石品種、產地等最重要的依據。

圖6-9 海藍寶石中雨絲狀包裹體

二、主要寶石品種及其鑒定與評價

1.祖母綠

祖母綠(emerald)的歷史和其他許多珍貴寶石一樣,久遠而富有傳奇色彩。傳說耶穌最後晚餐時所用的聖杯就是用祖母綠雕製成的。《聖經》中也提到了祖母綠,其Soloman歌稱:「耶路撒冷的婦兒們,這是我的所愛,這是我的朋友!他的雙手如同綠寶石裝飾的金環」。據歷史記載,早在6000多年前,古巴比倫的市場上就有祖母綠出售。在迦勒底王國(新巴比倫)婦女們特別喜歡佩用祖母綠飾物。在古希臘,祖母綠被稱為「綠色的石頭」和「發光的石頭」,把它作為獻給希臘神話中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的高貴珍寶。公元前2000年,位於現在的開羅東南440英里,離紅海西岸25英里的多山荒漠Wadi Sisat的祖母綠礦山就被開采。相傳2000多年前的埃及艷後克列奧普特拉不僅經常佩戴祖母綠首飾,而且還以她的名字命名祖母綠礦山。那些用這座礦山的祖母綠製成的護身符和串珠等飾物,有一部分傳至今天,成為無價之寶。這座礦山從古代到18世紀依次為埃及人、希臘人、羅馬人和土耳其人擁有,到1740年被廢棄,後來其具體方位也無人知曉了。但到1770年,蘇格蘭探險家穿過荒漠時發現了它,曾作過重新開採的嘗試,終因資源枯竭而作罷。古代簡陋的開采留下了穿山越嶺數英里的爬山洞、隧道和地道。古羅馬人也很喜歡祖母綠,羅馬暴君尼祿有個用祖母綠製成的眼鏡,同時,尼祿還憑借他的權力到處搜尋祖母綠。古代波斯人同樣喜歡祖母綠,據不完全統計,僅伊朗王室所珍藏的祖母綠珍寶就有數千件之多。在古印度,大多數傳說往往把祖母綠與非洲連在一起,古印度人按「納瓦拉特那」風格製作的金指環或銀指環中,同樣鑲滿了祖母綠。在印加帝國,國王的純金王冠上鑲有453顆祖母綠,共重1521ct,其中最大的一顆45ct,1593年此王冠被安置在哥倫比亞大教堂的聖母像上。其他如安斯提國王、英帝國國王的王冠上也都鑲有大量的祖母綠寶石。

祖母綠是綠柱石類寶石家族中最珍貴的一員,也是國際上最珍貴寶石中的一種,它被譽為綠色之王而深受人們喜愛。自古以來,祖母綠與鑽石、紅寶石、藍寶石,貓眼石一起被當成是世界五大珍貴寶石。祖母綠青翠悅目,各個時代的人都為之著迷。選這種可愛的綠柱石寶石作為五月生辰石是很合適的,它的顏色代表當春天來臨時,大自然的美景和許諾的標志,同時,它也是忠誠、仁慈和善良的象徵。很久以前,祖母綠是用於給維納斯女神作奉獻的寶石,而戀人們則認為它具有揭示被愛者忠誠與否的魔力。

祖母綠的品種除常見的祖母綠外,根據特殊光學效應和特殊現象的品種,可將祖母綠分為下面三個品種。

(1)祖母綠貓眼

祖母綠可因內部含有一組平行排列、密集分布的管狀包裹體,而產生貓眼效應(圖6-10),但不常見。

圖6-10 祖母綠貓眼

(2)星光祖母綠

星光祖母綠極為稀少,僅偶有發現。內部除平行z軸的管狀包裹體外,還有兩個方向的未知微粒,其一方向垂直z軸。

(3)達碧茲(trapiche)

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祖母綠,產於哥倫比亞姆佐地區和契沃爾地區,它具特殊的生長特徵。姆佐產出的達碧茲在綠色的祖母綠中間有暗色核和放射狀的臂,是由碳質包裹體和鈉長石組成,有時有方解石,黃鐵礦罕見。X射線衍射證明這種達碧茲是一個整單晶。契沃爾出產的達碧茲祖母綠,中心為綠色六邊形的核,由核的六邊形稜柱向外伸出六條綠臂,在臂之間的V形區中是鈉長石和祖母綠的混合物,X射線衍射證明這種達碧茲祖母綠也是一個單晶,鈉長石被包裹在祖母綠的晶體中。

2.經濟評價

祖母綠的評價依據主要是產地、顏色、透明度、凈度和重量等。

產地 以哥倫比亞祖母綠為最佳,優質者0.2~0.3ct就可以作為高檔首飾戒面,大於0.5ct者,其價格就高於鑽石,其次是坦尚尼亞祖母綠,優質者可與哥倫比亞祖母綠相比,其他地區產祖母綠的價格依具體質量而定。

重量 越大者越珍貴。

圖6-11 達碧茲

顏色、透明度和凈度 這三者可作為一個綜合性指標,根據這一綜合性指標,祖母綠可分為三個檔次。

第一檔次:顏色為深翠綠色或呈帶藍的綠色,透明、包裹體少,裂隙不超過總體積的5%;

第二檔次:顏色為翠綠色或帶藍的綠色、透明,包裹體少,裂隙不超過總體積的10%;

第三檔次:顏色為翠綠帶藍的綠色,半透明-透明,包裹少,裂隙不超過總體積的20%。

3.鑒別

祖母綠的包括仿製品的鑒別、合成祖母綠的鑒別、優化處理品的鑒別和產地的鑒別等。

(1)仿製品的鑒別

在各種寶石中,能仿祖母綠的寶石較多,但它們之間物理特徵差別較大,通過測試各種物理特徵參數,不難將它們區分開來。

鉻透輝石 常呈深綠色至黃綠色,在濾色鏡下呈紅色反應,特別是烏拉爾山脈產出的鉻透輝石,在市場上很容易被當作祖母綠銷售。祖母綠與鉻透輝石的區別主要在於顏色、折射率等。兩者的顏色均可為深綠色至黃綠色,但鉻透輝石的顏色沒有祖母綠那種柔和的綠絨絨的感覺,稍有些發暗。其折射率高於祖母綠,為1.675~1.701,雙折射率為0.024~0.030,密度為3.29g/cm3,其可見光吸收光譜在紅區也具鉻吸收,但在505nm處具吸收線。鉻透輝石的內部也可有氣液包裹體、管狀包裹體,但很少像祖母綠內部常見有那麼多三相或兩相的包裹體。

鉻釩鈣鋁榴石 在顏色上呈黃綠色至亮綠色,表面光澤強於祖母綠。鉻釩鈣鋁榴石與祖母綠一樣在濾色鏡下呈紅色或粉紅色,在紅區具鉻吸收譜。祖母綠與鉻釩鈣鋁榴石的區別主要在光性特徵、多色性、折射率、密度等方面。鉻釩鈣鋁榴石為均質體,無多色性,其折射率高達1.740±。密度高於祖母綠,約為3.61g/cm3,而且內部無祖母綠中常出現的三相或兩相包裹體,鉻釩鈣鋁榴石中常見的是固體包裹體或負晶。

翠榴石 呈綠色至暗綠色,其特徵基本與鉻釩鈣鋁榴石相近,為均質體,無多色性,折射率高達1.888,密度為3.84g/cm3,內部常見有馬尾狀石棉礦物特徵包裹體。

綠色碧璽 藍綠色至暗綠色,色調偏暗。其折射率、雙折射率和密度均高於祖母綠,分別為折射率1.62~1.64,密度3.06(+0.02,-0.06)g/cm3,雙折射率高達0.020,在合適的方向可見後刻面棱線重影,多色性強,內部常發育有線狀分布的氣液包裹體。

綠色螢石 常帶有一種藍色色調,與藍綠色的祖母綠很相像,但表面光澤弱得多,因為螢石的折射率只有1.434,而且螢石為均質體,無多色性,內部常因四組解理發育而呈現一種異常消光。色帶發育,也同樣具有二相或三相氣液包裹體,但氣液包裹體的邊界不如祖母綠中的清晰。密度比祖母綠的高,為3.18(+0.07,-0.18)g/cm3,螢石在紫外光下常具強熒光反應,有的甚至有磷光。

綠色磷灰石 磷灰石與祖母綠一樣屬於六方晶系。摩氏硬度為5,低於祖母綠,但折射率、密度均高於祖母綠,分別為1.634~1.638和3.18g/cm3左右。可見580nm吸收雙線。

翡翠 半透明和近於透明的弧面型翡翠與弧面型祖母綠很相似。通過放大觀察可以區別兩者,因為祖母綠為單晶體,內部發育的是氣液包裹體、原生或次生裂隙,而翡翠為多晶集合體,常表現為纖維交織結構,在拋光面上能觀察到晶體的界線,或由於晶體方向不同而在拋光時留下的微弱的凹凸痕跡。而且翡翠折射率比祖母綠的高,為1.66左右,弧面型祖母綠點測法一般所得值為1.58。翡翠密度高於祖母綠,為3.34g/cm3左右。翡翠的吸收光譜在紅區有3 條間隔均勻的吸收線(690nm、660nm、630nm吸收線),在藍區有437nm的吸收線,與祖母綠的不同。

玻璃 綠色玻璃與祖母綠最為相似,無論從顏色、外觀上,均可達到亂真的程度。玻璃中的氣泡或其他一些殘余物質,可以營造出一種類似裂隙或指紋狀包裹體的外觀。但玻璃缺少祖母綠那種綠絨絨的感覺,但一些黃綠色或藍綠色的祖母綠,色澤較淺時,綠絨絨的感覺欠強,不容易與玻璃區別。鑒定時應特別謹慎。首先,玻璃為均質體,祖母綠為非均質體。用偏光鏡、二色鏡或折射儀可直接區別。在偏光鏡時下玻璃常具異常消光,無二色性。玻璃的折射率范圍較寬,可從1.47~1.70,甚至更高,與祖母綠有明顯區別。

人造釔鋁榴石 人造釔鋁榴石為均質體,其區別也與玻璃的步驟相似。只是人造釔鋁榴石的折射率較大,一般大於1.81,折射儀通常測不出。人造釔鋁榴石的內部一般潔凈,偶有氣泡。吸收光譜與祖母綠的不同,在肉眼感覺上人造釔鋁榴石有紅色的閃光,而沒有祖母綠綠絨絨的柔和感。

合成尖晶石 焰熔法合成尖晶石為均質體,折射率為1.728左右,而且偏光鏡下常顯示斑紋狀消光。內部可有氣泡、弧形生長紋等。

拼合寶石 祖母綠拼合寶石的形式很多,可有二層或三層拼合。最常見的有: 祖母綠加綠柱石、祖母綠或綠柱石加綠色玻璃、紅色石榴子石加綠色玻璃、無色水晶加一層綠色材料加無色水晶等。頂部一般採用祖母綠或綠柱石,下襯有各種不同的綠色材料如玻璃、合成祖母綠、色淺的綠柱石等,中間可採用無色或綠色的膠粘接。

(2)合成祖母綠的鑒別

合成祖母綠目前常用助熔劑生長法和水熱法合成,因其生長環境與天然祖母綠相似,所以物理化學特徵基本相似,但某些性質還是存在一定差別:合成祖母綠顏色濃艷,有較強的紅色熒光,在查爾斯濾色鏡下呈現鮮紅的紅色,其包裹體的典型特徵是雲團狀不透明色未熔化的熔質和熔劑包裹體、銀白色不透明三角形鉑片包裹體等;而天然祖母綠則具有其獨特的包裹體特徵,且產地不同,包裹體亦明顯不同。

(3)優化處理祖母綠的鑒定

對祖母綠進行優化處理的主要方法有浸油處理、染色處理和鍍膜處理等。

浸油處理 由於祖母綠裂隙發育,所以常用注油方法來掩蓋裂隙和增強綠色。鑒別時,對延伸到寶石表面的裂隙應注意觀察,在放大鏡下用頂光燈照射,裂隙處就會產生干涉色,如果把寶石放在台燈下加溫就會有油珠流出,在紫外線下會發黃色熒光。

染色處理 採用化學顏料,將色淺或無色的祖母綠染成深綠色。這種染色處理的綠色顏料一般沿裂隙分布,整體呈蛛網狀。在長波紫外光下發黃綠色熒光。可在630~660nm處有吸收帶。

箔襯處理 若發現祖母綠首飾採用金屬托全封閉式鑲嵌,就要懷疑寶石的亭部外緣是否鍍有綠色薄膜。

鍍膜處理 常採用無色綠柱石作核心,在外層生長合成祖母綠薄膜。鍍層很容易產生裂紋而呈交織網狀,這是鍍膜祖母綠的重要特徵。由於主體是綠柱石,因此,典型的綠柱石包裹體也是重要的鑒別特徵。此外,由於顏色主要集中在鍍層,所以,這種祖母綠在浸液中將有清楚的特徵顯示。

(4)不同產地祖母綠的鑒定

對於祖母綠而言,鑒定出不同的產地意義較大,主要產地祖母綠的鑒定特徵如下。

哥倫比亞祖母綠 是世界上最優質祖母綠的產地,所產祖母綠是純綠色、稍帶黃的綠色或稍帶藍的綠色。典型的產地有Muzo、Chivor和Gachala等礦床,Muzo祖母綠顏色最美麗,而Chivor祖母綠則瑕疵較少。哥倫比亞祖母綠裂紋較多,裂隙內有時充滿褐色鐵質薄膜,具典型的氣、液、固三相包裹體,還有纖維狀包裹體、黃褐色粒狀氟碳鈣鈰礦包裹體、黃鐵礦包裹體、石英包裹體、磁黃鐵礦包裹體和輝鉬礦包裹體等。在查爾斯濾色鏡下,哥倫比亞祖母綠顯紅色,其他產地的祖母綠一般不變色。

俄羅斯祖母綠 顏色較多是帶黃的綠色,較哥倫比亞產的稍淡。裂隙稍少,典型的包裹體是陽起石,其外觀很像竹筒,俗稱竹節狀包裹體,綠色和褐色,不規則排列。另外,還常見頁片狀黑雲母包裹體,這是祖母綠呈褐色的原因。

巴西祖母綠 其特徵是尺寸小,多瑕疵,一般質量較差,但有時質量較好。

辛巴威祖母綠 主要產於Belingwe native reserve 等地區,其特徵是尺寸較小,質量好的祖母綠成品超過三分之一克拉已很罕見。

坦尚尼亞祖母綠 主要產自 Manyara 湖南岸地區,和 Muzo 祖母綠相近,通常為帶黃的綠色,有時也發現有與Chivor寶石相似的帶藍的綠色品種。這種寶石質量有時可與哥倫比亞祖母相媲美。

尚比亞祖母綠 色調變化范圍內為鮮明的亮綠色 帶藍的綠色 暗的柔和的綠色。但所有的尚比亞寶石都呈稍帶灰色的色調,並且在其中可能有雲母、角閃石、陽起石或透閃石等包裹體。

印度祖母綠 具典型的 「逗號」 狀包裹體,是由孔洞中含兩相 (液體和氣體) 包裹體和小的雲母晶體構成。

巴基斯坦祖母綠 具雲母片和兩相包裹體。

4.海藍寶石

海藍寶石的珍貴程度遠不及祖母綠,但作為三月生辰石的海藍寶石長期被人們所喜愛,是幸福和永葆青春的標志。海藍寶石的名稱衍生於拉丁語,在中世紀,人們認為它能給佩戴者以見識和使之具有先見之明,有的認為它有催眠的能力,認為一個人口含海藍寶石,那麼,他就能從地獄中召喚魔鬼,並能得到他要問的任何問題的答案,還認為它有壓邪的力量,使佩戴者能夠戰勝邪惡。

(1)鑒別

海藍寶石的鑒別相對較容易,主要是與仿製品的區別以及少量優化處理品的鑒定。海藍寶石顯天藍色、淡天藍色,常含有典型的雨絲狀包裹體,與其他相似寶石有明顯的差別。在此基礎上,通過其他物理特徵和系統測試,較易將它們區別開來。

(2)經濟評價

海藍寶石的經濟評價依據是顏色、透明度、重量等。通常以顏色深、內部無瑕、重量大者為佳品,經濟價值也較高。

三、礦床成因及產地

1.礦床成因

由於綠柱石的鈹元素主要分布於I型花崗岩中,因此,過去人們多認為綠柱石礦物的形成主要與這類花崗岩直接或間接相關,實際的情況也大致如此。至今的研究發現,多數綠柱石是產於岩枝狀的花崗岩中,這種岩枝狀岩體是岩漿活動晚期的氣液充填圍岩的裂隙形成的,由於有充分的結晶時間因而結晶的單晶體都很大,地質上稱它們為偉晶岩,這意味著在其中的礦物晶體都具有很大的尺寸。但這些巨大晶體被石英、長石等包裹著,並由於各種原因而使之成為連綿的碎片,很少具有能作為寶石的清潔區,然而,若在偉晶岩中存在氣體空隙或礦袋時,在它們裡面形成的綠柱石晶體可以成為透明的和少瑕疵的,從而使之具備了作為寶石的質量。

世界各地有著無法計數的花崗岩分布區,但僅在巴西、阿根廷、阿富汗、非洲、印度、馬達加斯加、中國和美國等國家的少數偉晶岩中才有綠柱石礦化。同時,盡管已從這些成礦區開采了數以千噸的偉晶岩型綠柱石礦物,但其中能作為寶石用得比較稀少。因此綠柱石類寶石比較稀罕,並且隨著接近地表的偉晶岩體逐漸被采完,這種寶石將更為罕見。漂亮的綠柱石晶體(尤其是海藍寶石和金色綠柱石)亦產於脈絡狀岩體內,這種岩體不能列為偉晶岩。有時這些礦脈是沿著圍岩裂隙形成的,形成的是地質上被稱為雲英岩(greisens)的岩體,在俄羅斯、烏克蘭和蒙古等地區,都從這種岩體中發現有美麗而透明的寶石級海藍寶石和金色綠柱石。

如上所說,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綠柱石類寶石的確大多數與偉晶岩有關。但過去的采礦實踐證明,綠柱石類寶石的驕子——祖母綠卻很少與偉晶岩有關。祖母綠晶體常產於富鐵基性岩和酸性岩之間接觸帶的扁平沉積岩體或扁透鏡狀礦體中。接觸帶上的熱和壓力將原來存在的礦物轉化成處於變質過程中的新礦物品種,例如:存在於偉晶岩和扁平沉積岩中的綠柱石被分解,並在變質作用之下,它的成分進入雲母片岩中。在那裡重新結晶時,如果母岩中同時還存在微量的鉻或釩,綠柱石就形成祖母綠,即是說,在片岩型的祖母綠里,鈹的礦化是由一側的原生花崗岩岩漿提供的,而它的致色元素則歸因於接觸帶另一側的基性岩。片岩型礦床形成的祖母綠只能是小塊的,且形態不佳,破裂較發育,並充滿包裹體。祖母綠礦床最重要的類型是哥倫比亞型,其礦床成因十分特別。和別的礦床類型相比,哥倫比亞型祖母綠是在較低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形成的。這種礦床是由方解石滲入到充滿灰岩和頁岩的斷裂帶形成的,這種方解石通常呈灰白色並共生有黃鐵礦、石英、鈉長石、祖母綠和其他礦物。這種礦化作用,似乎可歸為某種花崗岩漿源,但至今尚未得到證實。因此,可以說,這種礦床的成因還沒有弄清楚。另外還有產自流紋岩中的綠色綠柱石,它發現於美國猶他州,後來在新墨西哥也有發現,還有產在與富鐵超基性岩相結合的白雲石大理岩中的綠柱石。總之,綠柱石類寶石的成因尚是一個未搞清楚的問題。

2.產地

世界上最優質的祖母綠產自哥倫比亞,一般認為穆佐礦山的祖母綠品質最佳,契沃爾、科斯凱斯特礦山居次。除哥倫比亞外,祖母綠的產地還有烏拉爾山、辛巴威的桑達瓦納、印度的拉賈斯坦邦以及巴西、尚比亞、奧地利、澳大利亞、南非、坦尚尼亞、挪威、美國、巴基斯坦等。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在雲南文山州找到了祖母綠礦床,但寶石學價值並不大。

世界上優質的海藍寶石主要產自巴西,佔世界海藍寶石產量的70%以上,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質量高達110.5kg的海藍寶石晶體就產於巴西。烏拉爾山也是優質海藍寶石的重要供應地。此外,海藍寶石的產地還有中國、美國、緬甸、南非、辛巴威、印度等。除祖母綠和海藍寶石外的其他綠柱石寶石在世界許多國家均有分布,但主要產地有巴西、馬達加斯加、納米比亞、美國、中國等。

【學習指導】 綠柱石類寶石是以礦物綠柱石為原材料的一類寶石的總稱。由於地質成因不同,所含致色元素不同,表現為呈現不同的顏色,並因此形成不同的寶石種。其中含致色元素Cr者,呈翠綠色,是世界著名的珍貴寶石祖母綠。本章的有關知識需要全面系統地學習掌握。有關綠柱石的基本性質必須熟記。要牢固地掌握祖母綠的特徵,及鑒定、評價等方面的知識。對海藍寶石的鑒別和評價也需要作充分了解。除此之外,還需要對綠柱石類寶石的礦床成因及產地情況等有必要的了解,尤其必須了解哥倫比亞祖母綠礦床成因的特殊性。

【練習與思考】

1.何謂綠柱石類寶石?主要有哪些品種?劃分寶石種的依據是什麼?

2.闡述綠柱石的化學成分及物理性質?

3.如何確定不同產地的祖母綠?

4.如何區分天然祖母綠與合成祖母綠?

5.如何區分天然祖母綠與處理祖母綠?

6.簡述祖母綠的質量評價依據。

7.簡述海藍寶石鑒定和質量評價方法。

H. 祖母綠有什麼好的 能讓歐美和東方人都如此喜愛

祖母綠被稱為綠寶石之王,是相當貴重的寶石(五月的誕生石),國際珠寶界公認的四大名貴寶石之一(紅藍綠寶石以及鑽石)。因其特有的綠色和獨特的魅力,以及神奇的傳說,深受西方人的青睞。近來,也愈來愈受到國人的喜愛。在眾多硅酸鹽礦物中,唯獨祖母綠的色彩最為引人,所以倍受喜愛。
祖母綠象徵著仁慈、信心、善良、永恆、幸運和幸福,佩戴它會給人帶來一生的平安。它也是結婚55周年的紀念石。
祖母綠是很古老的寶石,在古埃及時代就已用做珠寶。
祖母綠英文為emerald,源自波斯語zumurud(綠寶石),後演化成拉丁語smarags,又訛傳為esmeraude、emeraude,而後成為英文拼寫形式,漢語為音譯。陶宗儀在其《輟耕錄》中音譯為「助木刺」。我國舊時尚有「子母綠」、「助水綠」等叫法。香港亦稱其「呂宋綠」。
祖母綠是很古老的寶石品種之一,最優質的祖母綠是可以比鑽石還更有價值。在古埃及時代就已用做珠寶。當時的著名礦場-克利奧帕特拉(埃及艷後之名),現已因大量開采而耗竭。
祖母綠是很難找得到無瑕的寶石。實際上,可以說祖母綠寶石中一定多少有裂縫及內含物,其裂縫內含物種類之多之復雜,甚至被研究者稱為「花園」。
祖母綠自古就是珍貴寶石之一。相傳距今6000年前,古巴比倫就有人將之獻於女神像前。在波斯灣的古迦勒底國,女人特別喜愛祖母綠飾品。幾千年前的古埃及和古希臘人也喜用祖母綠做首飾。中國人對祖母綠也十分喜愛。明、清兩代帝王尤喜祖母綠。明朝皇帝把它視為同金綠貓眼一樣珍貴,有「禮冠需貓睛、祖母綠」之說。明萬曆帝的玉帶上鑲有一特大祖母綠,現藏於明十三陵定陵博物館。慈禧太後死後所蓋的金絲錦被上除鑲有大量珍珠和其它寶石外,也有兩塊各重約5錢的祖母綠。

內含物太多自然會影響寶石的價值,但對於寶石研究者來說,祖母綠的內含物是不可多得的樣本,藉由觀察到不同的內含物,可分辨出寶石產地的不同,及其生長環境。盡管祖母綠的內含物大大地影響了寶石的美觀,其優美的綠色仍無其他寶石足與其匹敵。
祖母綠的綠色來自其內的鉻離子,此特點可以查爾斯濾色鏡觀察。在查爾斯濾色鏡下,由於鉻離子的存在,大部份的祖母綠會呈現暗紅色,其他綠色代用品則大多呈現暗綠色。這個法則僅可在辨識時作為參考,不能據以斷定真偽,因為某些非洲產的祖母綠,在濾色鏡下不呈紅色,反之,某些人造祖母綠則呈現強烈的紅色。
祖母綠屬綠柱石家族,為六方晶系。晶體常呈六方柱狀,少見椎面。柱面及底軸面有蝕坑。
由於生成於常受應力擠壓的岩層,祖母綠晶體外型幾乎都是破碎的,且有許多內含物,晶體完整者極為少見。祖母綠的綠色與其他天然綠寶石的顏色不太一樣,加上其大量的內含物特徵,較有經驗的人可以分辨出來。

顏色特點
祖母綠的顏色十分誘人,有人用菠菜綠、蔥心綠、嫩樹芽綠來形容它,但都無法准確表達它的顏色。它綠中帶點黃,又似乎帶點藍,就連光譜都好像缺失了點波長。它是能使人百看不厭的寶石之一。無論陰天還是晴天,無論人工光源還是自然光源下,它總是發出柔和而濃艷的光芒。這就是綠色寶石之王——祖母綠的魅力所在。

祖母綠是寶石級的綠色綠柱石。其綠色要達到中等達到濃艷的綠色調,就是色的濃度要比較飽和。淺淡綠色的通常稱之為綠色綠柱石。
綠柱石因含適量的Cr2O3(0.15~0.6%),而形成祖母綠。它是綠柱石家族中最出色的成員。材質屬於高檔寶石。色彩來源是:微量的氧化鉻使它呈現出晶瑩艷美的綠色。

理化成分
祖母綠是一種含鈹鋁的硅酸鹽,其分子式為Be3Al2[Si6O18],屬於綠柱石家族中最「高貴」的一員。屬六方晶系。晶體單形為六方柱、六方雙錐,多呈長方柱狀。集合體呈粒狀、塊狀等。翠綠色,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64-1.602,雙折射率0.005-0.009,多色性中等至強(藍綠,黃綠),非均質體。硬度7.5,密度2.63-2.90 克/立方厘米。解理不完全,貝殼狀斷口。具脆性。X射線照射下,祖母綠發很弱的純紅色熒光。[3] 吸收光譜:683nm和680nm強吸收線,662nm和646nm弱吸收線,630nm~580nm部分吸收帶,紫區全吸收。特殊光學效應:貓眼效應,星光效應(稀少)。

優化處理
由於裂縫過多,祖母綠的優化處理主要便在處理裂縫這方面。
祖母綠的最有名的優化處理為浸油處理,若祖母綠的裂縫延伸至其表面,則會以某種特殊的油脂浸泡,使其裂縫因油浸入而較不明顯,這種處理大量地用在許多品質較差的祖母綠上。有時甚至會在浸油處理之後,再將裂縫入口以特殊材料覆蓋,以避免油料漏出。
鑒定方法[3] 如下:
浸無色油:達表面裂隙呈無色或淡黃色反應;可在長波紫外光下呈黃綠色或綠黃色熒光;熱針接近可有油析出,可用紅外光譜測定有機物。
浸有色油:達表面裂隙呈綠色反應;長波紫外光下呈黃綠色或綠黃色熒光;丙酮棉花簽輕拭有綠色油析出,紅外光譜測定有機物。
充填處理:達表面裂隙處有「閃光效應」;丙酮棉簽在鏡下擦試可溶解充填物;熱針可熔充填物。

特殊功效
祖母綠自被人類發現以來,便被視為具有驅鬼避邪的神奇力量,人們將祖母綠用作護身 符、避邪物或宗教飾物,相信佩帶它可以抵禦毒蛇猛獸的侵襲。

I. 幾種寶石的優化處理方法及鑒別特徵

一、紅(藍)寶石的優化處理與鑒別

剛玉類紅(藍)寶石是市場上常見的高檔寶石,對這類寶石的優化處理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且不斷的創新,主要有以下幾種:

1.熱處理法

紅(藍)寶石是應用熱處理法最多的寶石品種,市場上的紅(藍)寶石絕大部分是這種優化寶石。人們通過各種熱處理手段,將天然產出的紅(藍)寶石進行人工處理,以改善顏色和透明度。目前,可以將含鐵離子藍寶石從無色和淺黃綠色改成黃色或橙色;將含鐵和鈦離子藍寶石從無色、淺藍色或藍黑色改善成寶石藍色;將紅寶石從牛血紅色改善成雞血紅色,即消除紅寶石的紫或藍色調。此外,人們還可以通過熱處理消除紅(藍)寶石中的金紅石等包裹體,以增加寶石的透明度。或反之,也可以增加寶石中的針狀包裹體,使寶石產生星光。這種方法改善顏色或透明度的優化寶石,一般不需要鑒別,在出售是也不必聲明,行業里不認為是欺詐。

2.擴散處理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高溫處理在寶石表面擴散一薄層顏色,顏色的厚度從0.15~0.42mm不等。一般原料是天然的無色或淺色剛玉,最近也發現有用合成剛玉寶石的。擴散的顏色有藍色、紅色和橙色等,也有在寶石表面擴散星光的。擴散處理寶石在各國珠寶界引起廣泛關注,人們不允許將這種寶石作為天然寶石直接出售,在出售時必須聲明是經過擴散處理的。

擴散處理寶石的鑒定依據是,原石是無色或淺色的天然剛玉,它的顏色是用高溫的方法人工擴散進入晶體的,顏色僅限於寶石的表層,而寶石的核心部分仍為淺或無色的原天然剛玉,寶石的顏色層,可通過切磨或拋光,部分或全部去除。

鑒定擴散處理藍寶石較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油浸和放大,用肉眼或在顯微鏡下觀察。高溫特徵是:樣品毛坯料表面呈現燒結物;放大觀察可見到一個擴散層;在寶石的表面裂紋或周圍的孔隙中,常沉積有濃縮的深顏色和擴散用的色料;寶石中的包裹體周圍常熔融,或金紅石的「絲」熔蝕成點狀,或被吸收。由於顏色僅限於寶石表面,在油浸下觀察的特徵是:刻面接合處和腰圍明顯地出現較深的顏色線,或高突起;整個寶石看起來顏色不均勻,有的刻面深,有的刻面淺,稱斑狀刻面,這是由於擴散層的厚度不均勻及擴散後拋光過重等綜合作用引起的;在腰圍處常常完全無色,整個腰圍清晰可見,稱為腰圍邊效應;在二碘甲烷中,刻面接合處清晰可見,整體也出現一個清楚的藍色輪廓,天然寶石則看不到刻面界線,整體邊緣也不清楚。

擴散處理的剛玉,最早出現在市場上的是藍寶石,後來又有紅寶石。進入21世紀以來,又有一種橙紅色的擴散處理剛玉上市,具研究,其顏色是經人工滲透鈹元素而成。用於仿價格不菲的天然橙紅色帕帕拉恰(padparadscha)剛玉寶石。

3.其他方法

由於人們對紅、藍寶石的需求長盛不衰,天然優質剛玉類寶石的產量有限,因此幾乎對寶石優化處理的一切方法都被用於紅、藍寶石的改善中,如,染色、注油、充填塑料等。

二、托帕石及其改善方法

托帕石(礦物名稱黃玉)是常見的寶石之一,為珠寶店必不可少的寶石。黃玉寶石的顏色與其化學成分中F和OH的含量比有關。偉晶岩中的黃玉OH含量很低,F接近理論值,稱F型黃玉,常為無色或褐色。其他產狀如雲英岩中的黃玉OH含量增加到5%~7%,熱液成因的脈岩中的黃玉F和OH含量可接近相等,稱OH型黃玉,常為黃色或粉紅色。還有一種橙紅色黃玉是十分珍貴的品種。

1.顏色的變化

黃玉的顏色變化,可以用放射性輻照和熱處理來完成。

(1)F型黃玉:無色或褐色品種經輻照後變為深褐色或綠褐色,經200℃左右的熱處理可以得到深淺程度不同,漂亮的藍色黃玉,有些外觀酷似海藍寶石,過分的加熱可失去顏色恢復原狀。

(2)OH型黃玉:無色或淺黃色品種經輻照可變為橙紅色或橙黃色加熱可使顏色恢復原狀。含鉻的粉紅色或紫色品種經輻照後可變為橙紅色和紅色,加熱可恢復原來顏色。還有一種產在巴西的帶青色的黃玉,放射性輻照後呈黑褐色,經有控制的熱處理可轉變為粉紅色,再經適當的輻照可出現金黃色色彩,但不變藍。

2.輻照技術

一切可以產生放射性的裝置,都可以作為輻照黃玉的「源」。最早人們把放射性物質鐳裝在試管里與寶石混合,擺到鉛盒子內對寶石進行輻照。現代人們常用的設備有鈷60,高、低能電子加速器,反應堆等,這些設備各有優缺點。

鈷-60可產生γ射線不帶電,穿透能力強,輻照較均勻。F型黃玉經γ射線輻照後變成深淺不同的褐色,一般輻照劑量為109~1010拉德,經熱處理後,可得到淺藍色黃玉。經γ射線輻照的寶石不帶放射性殘留,但顏色較淡,應用前景不大。

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高能電子,能量比γ射線高得多,輻照的時間短,放射性殘留少,產生的顏色明快,經熱處理後黃玉顏色的深淺程度與海藍寶石十分相似。加速器是輻照黃玉常用的設備,但由於設備龐大,費用昂貴,使用受到限制。

核反應堆是利用原子核裂變時產生巨大原子能的裝置。在反應堆里可產生多種類的中子,有快中子、慢中子、熱中子等。其中快中子對寶石作用放射性殘留少,因此,在輻照寶石時人們想辦法濾掉其他中子,盡力只允許快中子通過。中子輻照黃玉的效率很高,可以很快地得到深色的黃玉,經處理可得到藍色的成品。由於反應堆的孔道很多、體積很大,一次輻射的樣品量可以很多。反應堆中子輻照最大的特點是樣品帶有部分放射性殘留,為確保人身安全,需放置很長時間,待放射性減少到國家允許的標准以下才能上市。

3.熱處理

熱處理是輻照處理的反作用,輻照產生的色心是引起寶石顏色變淺的原因,這些色心有的穩定有的不穩定,熱處理的目的就是去掉那些顏色不好的不穩定的色心,留下漂亮顏色的穩定性較好的色心。通過加熱到180~300℃的熱處理,就能使F型黃玉中那些棕色、褐色色心消除,而讓藍色的色心顯露出來。一種綜合處理的方法,可以得到理想顏色的藍色黃玉,通常是經反應堆和加速器輻照後,再經熱處理。

4.改色黃玉的檢測

黃玉的顏色主要是由色心形成的,色心形成顏色的關鍵是色心的穩定性問題,一般經過熱處理仍保留的色心,可認為是穩定色心。如F型藍黃玉,其輻照品和天然品無論是在外觀和顏色形成的機理上都是一致的,都是經過外界輻照而形成的藍色色心。其差別只在於輻照品是人工大劑量、短時間輻照和加熱的產品;天然品是自然界小劑量長時間輻照和光照的結果,要區別開這兩種藍黃玉是很難的。最近有人提出用熱發光的方法,天然藍黃玉在350℃時發光強度突然增高,而人工輻照品在300℃以下發光強度就可以增高了。這種方法在檢測時常破壞寶石的顏色,實際意義不大。目前,還沒有非破壞性方法能准確的檢測出黃玉的顏色是否經過輻照處理。

但對輻照黃玉進行放射性檢測是必須的,一般用γ儀。國外有的商人常在櫃台上放一台小型γ儀,當著顧客面檢測寶石的放射性。一般認為在γ儀(微倫計)上讀數小於50微倫/小時(背景值為20微倫/小時)是安全的。

此外一種褐黃色—橙黃色的黃玉也可以進行「粉紅化」處理,通過相當低的溫度熱處理得到顏色較穩定的粉紅色寶石。據報道,經這種熱處理過的黃玉,具有較天然粉紅色黃玉強的二色性。

三、鑽石的優化處理與鑒別

鑽石人工緻色主要是經輻照後進行熱處理來完成,首先,通過放射源對鑽石進行輻照,目前大多採用電子加速器將鑽石輻照成藍色、綠色、藍綠色、褐黃色等。然後,根據需要進行一定的熱處理改成紅色、紫色、藍色等各種顏色。輻照致色鑽石的鑒別是珠寶界的一大難題,至今還沒有很好的解決。目前,只是在譜學特徵上尋找差別,即可見光譜、紅外光譜等吸收的不同,但由於影響因素多,准確性尚欠缺。藍色的鑽石有特徵的差異,天然藍鑽含硼具有半導體的性質,可導電;輻照藍鑽是電的絕緣體,不導電。

近年來,市場還出現一種經溫壓人工處理,退除雜色成白色的鑽石。業界認為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由結構缺陷引起黃或褐色的Ⅱa型鑽石,目前按行業約定,經過這種方法處理的鑽石必須送美國GIA分級,並在其腰棱用激光刻有「Ge pol」的印記。

對某些具有特徵缺陷的鑽石,人們常採用一些處理技術,這些處理通常不能提高鑽石的凈度級別,只是改變鑽石的外觀,使鑽石易於出售。業界貿易規則中,明確要求經這類技術處理的鑽石必須聲明。

「激光鑽孔」技術,對具有明顯可見暗色包裹體的鑽石,採用激光束,燒出一個從鑽石表面通向包裹體的微小通道,鑽孔徑0.002~0.02mm,深度不限。該技術是將鑽石固定在一個可以精確旋轉的夾具上,藉助顯微鏡來調整激光,讓激光束垂直鑽石表面直達暗色包裹體,使包裹體蒸發掉,為清洗孔道和漂白包裹體的殘留物,常用酸進一步處理,以使包裹體變淺。孔道通常在真空中使用環氧樹脂堵塞,這樣當鑽石檯面朝上固定在首飾上時,孔道將很難被看出。但從亭部一側用10倍放大鏡觀察,容易看見。

「裂隙填充」技術,1987年起市場上出現了這種處理鑽石,採用折射率相近的材料對鑽石的開放裂隙進行填充。這與祖母綠「藏破」的原理是一致的。祖母綠中空氣填充的裂隙很容易看到,但市場上常用與祖母綠相近折射率的油填充裂隙,肉眼就比較難看出來了。填充只能改善寶石的外觀,卻不能增加其價值。鑽石裂隙填充是在真空中,將高折射率的玻璃狀材料注入到鑽石開放的裂紋內,注入材料的組成一直未公開。經該法處理的鑽石,較大裂隙易於檢出,小裂紋的檢出較困難。檢測主要是顯微鏡下觀察,填充部分隨鑽石的移動可呈現特殊的橙或藍紫色的閃光,出現的閃光常是單一顏色,而非光譜系列閃光。有時鏡下可見到流動構造或扁平狀氣泡。

經這些技術處理的鑽石在凈度分級中有特殊的規定,見第15章第一節。

四、翡翠的處理方法與鑒別

作為優質玉石,翡翠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天然產出品中顏色鮮艷而透明度高的上品十分稀少,供求矛盾促使翡翠的價格迅速上漲。多年來,人們一直試圖採用各種人工改善的方法,使翡翠增加顏色和透明度,以提高其商業價值和可利用率。常見的方法有:改色、染色和脫黃注膠等。在珠寶界,人們把翡翠劃分為A貨、B貨和C貨。

1.熱處理翡翠及鑒別

翡翠的熱處理稱為焗色,一般是通過熱處理使翡翠的顏色加深,常是增加紅色。紅色翡翠也是人們喜歡的一個品種,但自然界的紅色品種不多,純紅色的就更少見,多數都帶有棕色及褐色,加熱的目的是去掉棕色或褐色,得到較好的紅色。

熱處理的步驟是將清洗乾燥好的樣品放在爐中,爐內的溫度一般不需太高,用烘箱即可,加熱在空氣中進行,為保證樣品受熱均勻,要放在透明容器或距離發熱體遠些,升溫速度要緩慢,最好是邊升溫邊觀察,當翡翠樣品開始慢慢轉變顏色,出現豬肝色時,開始緩慢降溫,冷卻後翡翠會呈現出紅色,對不同質地的翡翠要具體調整操作的時間和溫度。為獲得較鮮艷的紅色,在翡翠完全冷卻後,再浸泡到漂白粉溶液中數小時,進行氯化,可增加它的艷麗程度。

焗色翡翠與天然翡翠的紅色,都是赤鐵礦(三價鐵離子)呈色,赤鐵礦是由褐鐵礦失水轉化而成的。不同之處,天然品是在自然條件下緩慢失水,而焗色品是在加熱條件下迅速失水。實際上很難區別,如果將其加以區別,那隻能憑人的感覺來區分,即天然品比較透明,焗色品會稍差些,給人以「發干」的感覺。

2.C貨的製作和鑒別

顏色是決定翡翠價值的主要因素,綠色越純正,價值越高。但大多數翡翠很少有綠色或顏色很淡,為此,人們採用了染色和著色,最常被增加的顏色是綠色和紫色。

加色的步驟是,首先,選擇具有一定孔隙的翡翠(密度較大結構緻密的翠很難加上顏色),進行清洗烘乾。然後,放入染料(如氨基染料)或顏料(如鉻酸鹽)的溶液中,溫度在100℃以下,浸泡2周左右,時間以顏色滲入的深淺,翠件的大小,孔隙多少而定。最後,再將部分上色的翠件烘乾,表面浸蠟,使顏色分布更柔和。不管是染色還是著色的綠色翡翠都作為C貨出售。紫色翠件的加色方法類同,只是染料或顏料換成紫色而已。

外觀相同的翠件,A貨和C貨的價值相差十分懸殊,因此對C貨的鑒別十分重要。一般採用濾色鏡、吸收光譜儀和放大觀察,如果在濾色鏡下呈現暗棕紅色到棕粉紅色;在吸收光譜的紅色段650nm左右出現一條粗黑的吸收線;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放大觀察,在微晶狹縫中可見到綠色網紋。以上三種現象出現一種,即可確定為C貨。但是沒有這些現象的翡翠,如在濾色鏡下不變色,也不能肯定它不是C貨,因為現在人們染色技術十分高明,可能是採用了新的染色方法,需依靠多種手段進一步確定。目前最適用的方法是紅外光譜測試,C貨會出現明顯的色料吸收峰。

3.B貨的製作和鑒別

由於翡翠為多晶集合體,在微小晶體之間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著少量的金屬離子如鐵、錳等,這些離子的氧化物多為深色氧化物,這樣就大大地影響了翡翠的顏色和鮮艷程度。特別是在翠的底上出現黑褐色、灰色等斑點和瑕疵,使翡翠看起來很臟,價值明顯降低。為解決這個問題人們採用了化學漂洗的方法,去掉污跡,這就出現了B貨。

B貨的製作主要有兩個步驟,一是脫黃,也稱清洗或「沖涼」。作法是將選擇好的樣品用強酸(如鹽酸和稀硫酸等)進行清洗、浸泡,不斷更換新的酸液,一般要泡2~3周,觀察樣品到黃色基本脫完為止,脫黃後的翡翠顏色比較鮮艷,綠色突出,底色明顯變白,但透明度不好,水頭差,呈現乾裂外觀。二是注膠,將脫黃處理的翡翠,中和烘乾後,注膠加固。翡翠經酸洗脫黃,盡管整體外型未改變,但細微結構遭到嚴重破壞,強度明顯降低,需進行加固處理。即將加熱後的樣品放入膠中,在烘乾箱中溫度保持200℃以下,使膠均勻滲入翠的裂隙。常用的膠有塑料、無色環氧樹脂等。最後拋光,去掉肉眼可見的表面膠。

B貨的鑒別難度很大,需經多種觀察和儀器測試,綜合分析。

(1)仔細觀察寶石的顏色、光澤和結構。B貨的顏色較鮮艷,但不太自然,有時脫黃不好時基底有黃色調;與天然A貨的玻璃光澤不同,B貨常出現樹脂光澤,反光量減少,光澤變弱;B貨經清洗注膠,結構變化較大,多顯得鬆散,用側光觀察,白色部分出現較為粗糙的白絲狀組織,寶石表面出現明顯的凹凸結構。

(2)測定密度、尋找差別。翡翠的密度是3.30~3.36g/cm3。從理論上講經清洗注膠的B貨密度應低於原件,但由於注膠的量有限,再加上作為礦物集合體,翡翠的密度不是一個固定值,B貨的密度變化常超不出翡翠的變化范圍。因此,密度變化,只是一個參考值。

(3)紫外線長波測試,出現熒光。一些B貨在長波紫外線下,出現藍白色熒光,是注入有機膠的反應,若注入無熒光膠則無此反應,但目前的B貨有熒光者居多。

(4)紅外光譜測試,比較譜圖差別。用無損紅外光譜分析可以很好的檢測出B 貨,這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種礦物都有特定的紅外光譜,B貨由於注膠,產生了與天然翡翠明顯不同的紅外吸收線,不同的膠有不同的吸收譜線,但都是A貨所沒有的。把被測的樣品與標准翡翠的紅外圖譜加以比較,出現多餘的吸收峰者即為B貨。

在實踐中人們還常採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鑒定B貨,如用火燒,B貨可變成黑色焦狀等,但都有不足之處。翡翠的改善除了以上的三種方法之外,還有鍍膜、貼面、假皮等各種方法,花樣很多,而且常常翻新,但很不受歡迎。

思考題

一、是非判斷題

1.按國標規定,所有染色寶玉石均須在鑒定報告中註明屬「處理」。

2.高溫下使藍寶石色斑或色帶擴散的改色手段稱為「擴散熱處理」。

3.紅外光譜儀只能分清一部分A貨或B貨翡翠。

4.按國標規定,出售任何品種的浸蠟玉雕件均可在寶玉石名稱後不註明(處理)。

5.任何染色寶玉石的鑒定證書上,按國標規定:必須在名稱後加上(處理)。

6.染色瑪瑙效果穩定,上市時無需標明為處理的。

7.輻射改色的托帕石上市時須聲明為「處理」的。

8.再造綠松石屬於處理寶石。

9.托帕石經輻照改色並加熱固色後即可上市。

10.擴散處理藍寶石中固態包裹體的變化特徵與熱處理藍寶石中的相似。

二、選擇題

1.優質仿製珍珠是在圓核上面塗上多層的:( )

a.魚鱗漆

b.銀粉

c.白瓷漆後製成的

2.目前對輻照處理黃玉(Topaz)的放射性殘留允許量(出廠—上市)為:( )

a.70~15貝克

b.70~15倫琴

c.70~15γ

3.區分翡翠與無機玻璃充填的B貨翡翠應選用:( )

a.濾色鏡

b.顯微鏡

c.紅外光譜儀

4.用氣相沉澱法改善的鍍膜鑽石,翻面的外觀特徵是:( )

a.無紋平滑

b.有平行線紋

c.有雲霧狀紋

5.為查明紅寶石中有無玻璃充填,宜選用:( )

a.亮域照明和斜照明

b.暗域照明

c.反射照明

6.判別鑽石與激光穿孔鑽石或充填處理的鑽石時,最好選用:( )

a.亮域照明

b.暗域照明和斜照明

c.反射照明

7.判別擴散藍寶石與藍色藍寶石時,要側重觀察:( )

a.生長線或固態包裹體有無變化

b.對比棱、尖與面之間顏色的差異

c.棱線有無毛茬

8.紅寶石與染色紅寶石的判別宜使用:( )

a.濾色鏡

b.顯微鏡

c.分光鏡

9.在合法貿易中,下列哪種優化祖母綠無須聲明:( )

a.注無色油的

b.注有色油的

c.注塑料的

10.區分翡翠和C貨翡翠時必須用的儀器是:( )

a.放大鏡或顯微鏡

b.查爾斯濾色鏡

c.比重天平

11.目前我國對輻照處理黃玉的攜帶放射性殘留,參照日用工業品的輻射防護規定,放射性允許標准為( )

a.70貝克

b.30貝克

c.50γ

12.鑒別天然與輻射改色的藍色鑽石,可用( )

a.熱導儀

b.電導儀

c.折射儀

13.翡翠的B貨在紫外燈下:( )

a.一定有熒光

b.無熒光

c.都沒有熒光

14.熱處理後弧形色帶已不清晰的藍寶石,在鑒定證書名稱一欄寫為( )

a.合成藍寶石

b.合成藍寶石(處理)

c.熱處理的合成藍寶石

15.利用色心呈色原理,使無色托帕石改變成藍色托帕石的優化處理方法是( )

a.輻照熱處理

b.擴散熱處理

c.染色

d.鍍膜

16.用紅外光譜判別充膠翡翠與不充膠翡翠是檢測( )

a.結構是否被破壞

b.翡翠的礦物成分

c.翡翠中的陽離子

d.有機陰離子團

17.綠色鋯石熱處理改為藍色時,須控制的氣氛是:( )

a.中性

b.氧化

c.還原

18.陰極發光儀所用輻照源發射出的是:( )

a.電子束

b.X射線

c.γ射線

三、多項選擇題

1.翡翠(處理)是指:( )

a.用強酸鹼處理後加高分子膠,加入顏色

b.只要用強酸鹼處理過

c.加熱後加色

d.洗過的

e、在裂縫中有充填膠或色料

2.按「國標」,應在寶石名稱後必須加「處理」二字的下列寶石有:( )

a.熱擴散處理的藍寶石

b.加熱處理的紅寶石

c.熱處理去除雜色產生粉紅色的綠柱石

d.染色處理的瑪瑙

e.浸蠟加深顏色的綠松石

四、填空題

1.改善的寶石要達到( )、( )、( )3個標准。

2.翡翠B貨製作的兩個主要步驟是( )、( )。

3.改色藍黃玉(Topaz)是通過( )處理以及隨後的( )處理而獲得的。

4.未經人工染色的天然玉石中與翡翠易混淆的有( )、( )、( )、( )、( )。

5.市場上常出現經過人工處理的翡翠有:( )、( )、( )和( )。

6.優化處理珠寶玉石可分為( )和( )兩大類,而其中( )可用原珠寶玉石名稱,而對( )的珠寶玉石在原珠寶玉石名稱後加括弧並在其中註明( )二字。

7.鑽石優化處理的方法有:①( )②( )③( )④( )等4種處理方法。

8.紅寶石優化處理方法有:①( )②( )③( )④( )。

9.藍寶石優化處理的方法中( )和( )兩項在鑒定與銷售中必須註明( )。

10.人工寶石中代號YAG是( ),CZ是( )。

11.在市場上常遇到的一種翡翠品種八三玉(爬山玉)成品,其主要特點為( )、( )、( )。

12.改善紅寶石常用的人工處理方法有( )、( )等。

13.一顆無色、火彩非常好的標准切工圓鑽形寶石,直徑為5.8mm,重1.15ct,它可能為一顆( )寶石。

14.翡翠B貨在反射光照明下,主要鑒定特徵有:( )、( )、( )。

15.目前對剛玉類寶石的優化處理方法有( )、( )、( )和( )。

16.評價寶石改善(優化或處理)的效果時,至少要考慮( )、( )和( )等3個方面。

17.常用於改善珍珠顏色的方法有( )、( )和( )。

18.高溫擴散處理藍寶石的鑒定特徵是在二碘甲烷浸液中可能呈( )、( )、( )。

19.翡翠(處理)的充填物質可為( )或( )或( )或( )。

20.天然翡翠經強酸或強鹼處理後、再充填了( )或( )固結的稱為B貨翡翠,主要特徵是( )遭到了破壞和加入了一些其他物質。

21.藍寶石的主要處理方法有( )處理法,( )處理法。

22.製作B貨翡翠用強酸或強鹼浸泡主要目的是去除( )和( )等。

23.如果無色水晶晶格中含少量的( ),經輻照處理後能產生紫色。

24.腰棱上刻上GE POL標記的鑽石是消除了( )色的一種無色鑽石。

25.紅寶石的熱處理常採用( )氣氛,以消除( )色調,還可以消除( )包裹體。

J. 祖母綠,你還是只找無油的嗎

了解過祖母綠的可能都清楚,祖母綠的優化處理方法主要有:浸注處理、染色處理、覆膜處理等。
因祖母綠不同於其他寶石,脆性很強,故有在開采中注油以保護石頭的做法,這種方法始於並盛行於頂級祖母綠的出產國哥倫比亞,在之後的運輸加工過程中祖母綠也是被泡在油中,所以祖母綠幾乎大都是含油的。
沒有被注油的祖母綠大概只有兩種情況:
一種品質太差了,注油對改變內部凈度意義不大;
另一種是石頭沒有裂隙,油脂無從進入,所以無法注油,高品質的無油祖母綠非常少見。
最近經常遇到有客戶在找帶GRS證書哥倫比亞產地的頂級木佐色的無油祖母綠,但是在價格的問題上確有些和我們的分歧較大,因為同樣的證書結果,價格確差的不止一點點,拋開祖母綠的晶體不說,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如此巨大的差價呢?
我們先來看兩張祖母綠的GRS證書,同樣的哥倫比亞產地,木佐色和無油,但是顏色和處理那一欄,卻有著些許不同之處。就單純的哥倫比亞產地祖母綠裸石而言,如果顏色那一塊達到了最高級別,通常就是vivid green*,然後在comment那一欄,會有special comment see appendix,如果是成品的話,就是vivid green(special comment see appendix)。第二張證書同樣是木佐色的無油祖母綠裸石,但是顏色的備注確和成品一樣,是vivid green(special comment see appendix),更關鍵的是comment那一欄,除了無油以外,還有一些微小的英文注釋:
Non-enhanced clarity features are eye visible(potentially improvable by post-testing treatment)這句話直譯過來是說非增強的清晰度特徵是肉眼可見的(可能通過測試後的處理來改善)。
通俗點來說,就是這個祖母綠在來出證書之前可能有處理過的痕跡。這種處理就包括洗掉祖母綠內部之前的油,因為天然的祖母綠注的都是無色油,而油被洗掉之後基本上不會改變其本身的顏色,但是油被洗掉之後,在鑒定的時候卻能得到無油的結果。當然,這種祖母綠的價格基本上遠遠低於沒有處理過的無油祖母綠。
所以希望大家在購買喜歡的祖母綠的時候,認准證書,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而關於純天然的無油祖母綠,大家且遇且珍惜吧!
附圖是一對精品哥倫比亞無油木佐色祖母綠耳飾

閱讀全文

與祖母綠的優化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齒痕舌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瀏覽:757
高里程數計算方法 瀏覽:869
15x120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
成武白酥雞的食用方法 瀏覽:864
農村打灶方法視頻 瀏覽:114
讓皮膚快速變白的方法 瀏覽:177
卡羅拉車鑰匙鎖車里的解決方法妙招 瀏覽:402
工藝氣體檢測方法 瀏覽:734
心臟室上速治療方法 瀏覽:584
無腿鍛煉方法 瀏覽:529
睡眠枕使用方法 瀏覽:635
數字顯示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1008
用紙做迴旋鏢的簡單方法 瀏覽:550
風挾熱邪有什麼調理方法 瀏覽:178
美腹肌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09
isdg爽快酵素膠囊的食用方法 瀏覽:109
如何學好閱讀理解方法 瀏覽:127
奧迪水壺的安裝方法 瀏覽:974
紅米四設置自動開關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63
手指扭傷如何消腫快速方法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