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數據線成型機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數據線成型機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6 11:52:35

1. 注塑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

注塑生產時,會遇到浮纖問題,露纖就是玻璃纖維露在產品表面,比較粗糙,外觀上比較難以接受,產生的可能原因分析:在添加這類填充物的時候,一般是採用物理混合方法, 所以只是玻纖均勻分散在塑料中間,但在塑料融化後,這個混合物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分離(視添加的比例和玻纖的長短而定,還有原料的溫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那玻纖為什麼會外露呢?
在射膠的時候,料的流動雖不同於液體的流動方式(液體是牛頓流動,塑膠是非牛頓流動),但有一種說法比較有意思也比較通俗易懂。大家應該看過河流裡面,在 河流里有一些樹枝等雜物,經常會在沿岸邊有一些這類依附河岸而停留。因為在河岸邊水的流速因為阻力而變慢,這個就和充填時的表皮層有類似了。所以這些樹枝在注塑中,就是玻纖外露,也就是浮纖了。
這是因為玻纖相對於塑料的流動要差很多,而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動是噴泉式流動(噴泉效應),從中間往兩邊翻動的方式流動,所以流動性最好的肯定是跑到最前面,流動性不好的就會停留在模具表面(做PP等原料時結合線和最後部位顏色不同也同此理,只是在最前端一般是蠟質,和色粉分離了特別是加色母最明顯,因為 色母一般是用PE做載體),還有做防火料模具表面吸附防火劑也是這個原因。
一般採用如下方法可以降低浮纖的比例:
1.增加充填速度
在增加速度之後,玻纖和塑料雖然存在流速不同,但相對於高速射膠而言,這個相對速度差的比例就小了,就像河流在激流地段永遠不會有樹枝留下一樣的道理。
2.升高模具溫度
這個作用是最大的,增高模具溫度,就是為了減少玻纖和模具接觸阻力,讓玻纖和塑料的速度差盡量變小。並且讓塑料流動時的中間熔融層盡量厚,讓兩邊的表皮層盡量薄,這樣就好像光滑的河岸無法留住樹枝一樣的道理。RHCM就是利用這個原理來做到外觀無浮纖的。
3.降低螺桿計量段的溫度,減少溶膠量
這是讓塑料盒玻纖分離的可能性盡量降低,一般來講對於浮纖影響最小,在實際操作中效果不大。但是,這個可以很好的解決燒焦。這是因為增加玻纖後,玻纖的體積相對於塑料要大很多,所以很容易堵住排氣通道,所以在最後很難排氣,並且玻纖在高壓高氧氣體環境中是很容易燃燒的!

2. 數據線充電出現故障了可以修!

①、關於以上這【數據線充電出現故障了可以修】!向這充電數據線問題,比如說繼線或線接觸不良,還是可以修的,要是數據線插頭內部,自己一般是無法修復的,原因是,內部電路控制晶元以及晶元周圍電路元件都很小,一般藉助放大鏡等工具,最主要的是,內部控制晶元背景資料很難找到,所以無法修復。僅供參考!

3. 機械加工設備常見問題與改善

數控加工在當今機械製造加工業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特別是經濟型因加工范圍廣、效率高、質量穩定和價格低廉等因素在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得到了很大的應用和發展。但在普及推廣應用中,常常因使用或工藝設計不當造成准備時間長、加工誤差大甚至發生意外事故等問題,給操作者帶來很多不便和心理壓力。其實,經濟型數控加工方法如果使用得好的話,加工起來非常便利並且安全可靠。下面就加工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介紹相應的辦法。 1 採用適當合理的對刀方法刀具安裝後,在執行加工程序前首先要進行對刀以確定起始點位置。而對刀常常是操作者頗感頭疼的事(經濟型數控無自測裝置),費工費時,特別是多刀加工時,還需測刀補值。通常,常用的對刀方法有:
點動對刀法 按住控制面板上點動鍵,將刀尖輕觸被加工件表面(X和Z兩個方向分兩次進行點動),計數器清零,再退到需設定的初始位置(X、Z設計初值),再清零,得到該刀初始位置。依次確定每把刀的初始位置,經試加工後再調整到准確的設計位置(起始點)。這種方法無須任何輔具,隨手就可操作,但時間較長,特別是每修磨一次刀具就必須重新調整一次。該方法適合於簡單工序或初次安裝調試。
採用對刀儀法 機床選配的對刀儀有採用自測裝置,但操作復雜,仍須花費一定的准備時間。適合多刀測量時使用。
採用數控刀具 刀具安裝經初次定位後,在經過一段時間切削後產生磨損而需要刃磨,普通刀具刃磨後重新安裝時的刀尖位置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新對刀。而數控刀具的特點是刀具製造精度高,刀片轉位後重復定位精度在0.02mm 左右,大大減少了對刀時間:同時,刀片表面上塗有耐磨層(SiC、TiC等),使其耐用度大大提高(3~5倍),但成本較高。
採用自製對刀塊法 用塑料、有機玻璃等製成簡易對刀塊(見右圖)可方便地實現刀具刃磨後的重復定位,但定位精度較差,通常在0.2~0.5mm,但仍不失為一種快速定位方法,再次調整就很快很方便了。
2 加工球面易產生形狀誤差的消除方法在加工球面尤其是加工過象限的球、曲面時,由於調整不當,很容易產生凸肩、鏟背等情況。其原因主要有:系統間隙造成 在設備傳動副中,絲杠與螺母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間隙,隨著設備投入運行時間的增長,該間隙因磨損而逐漸增大,因此,對反向運動時進行相應的間隙補償是克服加工表面產生凸肩的主要因素。間隙測量通常采有百分表測量法,誤差控制在0.01~0.02mm 之內。這里要指出的是表座和表桿不應伸出過高過長,因為測量時由於懸臂較長,表座易受力移動,造成計數不準,補償值也就不真實了。 工件加工餘量不均造成 在實現零件設計表面之前,待加工表面的加工餘量是否均勻也是造成成型表面能否達到設計要求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加工餘量不均易造成「復映」誤差。因此,對表面形狀要求較高的零件,在成型前應盡可能做到加工餘量均勻或者通過多加工一道型面的方法以達到設計要求。 刀具選擇不當造成 刀具在切削中是通過主切削刃來去除材料的。但在圓弧加工過象限後,圓弧與刀具副切削刃(副後面與基面的交線)相切之後,此後副切削刃就可能參與了切削(也就是鏟背)。因此在選擇或修磨刀具時,一定要考慮好刀具的楔角。 3 合理設計加工工藝使用等加工設備進行加工,效率高、質量好,但如果工藝設計安排不當,則不能很好地體現它的優勢。從一些廠家加工使用來看,存在著如下一些問題:
工序過於分散 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在於怕繁(指准備時間),編程簡單、簡化操作加工,使用一把刀加工易調整對刀、習慣於普通加工。這樣就造成了產品質量(位置公差)不易保證,生產效率不能很好地發揮。因此,工藝人員和操作者應全面熟悉數控加工知識,多進行嘗試,以掌握相關知識,盡可能採用工序集中的方法進行加工,多用幾次,自然會體現它的優勢。採用工序集中後,單位加工時間增長,我們將兩台設備面對面布置,實現了一人操作兩台設備,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質量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證。
加工順序不合理 有些操作者考慮到准備上的一些問題,常把加工順序安排得極不合理。數控加工通常按一般機械加工工藝編制的要求進行加工,如先粗後細(換刀),先里後外,合理選擇切削參數等,這樣,質量和效率才能提高。
慎用G00(G26、G27、G29)快速定位指令 G00指令給編程和使用帶來了很大方便。但如果設置和使用不當,常常會造成因速度設置過大產生回零時過沖、精度下降、設備導軌面拉傷等不良後果。回零路線不注意,易產生碰撞工件和設備的安全事故。因此,在考慮使用G00 指令時,應考慮周全,不可隨意。 在數控加工中,尤其還應注意加強程序的檢索和試運行。在程序輸入控制系統後,操作者應當利用SCH 鍵及↑、↓、←、→移動鍵進行不確定和確定檢索,必要時對程序進行修改,保證程序的准確性。同時,在正式執行程序加工前,必須經過程序試運行(打開功放),以確認加工路線是否與設計路線一致。
以上是使用數控加工設備時的一些常見問題與解決辦法。在實際工作中可能還會遇到其他一些問題,但只要工程技術人員和操作者集思廣益,認真掌握有關數控方面的知識和技巧,數控設備就能夠很好地為企業發揮最大的效益。

4. USB成型數據線爆線了怎麼

通常USB數據線用都是PVC和TPE料比較常見,在押出加工時,含水量高於一定量時,押出製品就會產生表面粗糙、氣泡和斷面起孔,當含水量超過約0.05%時,押出製品就有可能出現上訴不良表現,為了提高製品質量,塑料在押出生產前需要經過70-75度、2-4小時的乾燥後再進行作業。
1.注射成型的過程
合模-----鎖模----射料-----保壓---冷卻-----加料------開模------脫模(取出產品)
2.成型操作指導:
1.合模前:模條一定要放入模具固定銷內;USB數據線的端子插到位(防止短腳);擺線居中(不能偏上下、左右);確認水口有無取出;手動模合模前,切記方向不能蓋反,上模打字,字正就正。
2.開模前:要壓住線,防止沾上模。
3.操作過程中,要經常注意料斗,料快用完時要及時加料。
4.未經允許,不準擅自調機、拆模。
5.銅片插頭,要注意銅片彈出插條。三扁插啤前插銅片,成型後取插頭時,輕插輕取,注意刮傷銅片。

5. 注塑成型過程中常見的20種缺陷和解決辦法~越多越好~注塑機工作出現的問題也算~

塑件不足方面:

1、塑料供給不足,溫度低,注射量不夠。

2、注射壓力小,注射時間短,保壓時間短。

3、注射速度大快或太慢。

4、噴嘴溫度低,堵塞或孔徑過小,料桶溫度低。

尺寸不穩定:

1、成型條件(溫度、壓力、時間)不穩定,成型周期不一致。

2、注塑機性能不良或塑化不勻。

3、機器電器或液壓系統不穩定。

有氣泡:

1、料溫過高,加熱時間過長。

2、注射壓力小。

3、注射速度過快。

塌坑或凹痕:

1、料溫高,模具溫度高,冷卻時間短。

2、注射壓カ小,速度慢。

3、注射及保壓時間短。

4、加料量不夠,供料不足,余料不夠。

(5)數據線成型機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注塑成型工藝:

1、填充。時間從模具閉合開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約95%為止。理論上,填充時間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在實際生產中,成型時間(或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

2、保壓階段。持續施加壓力,壓實熔體,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補償塑料的收縮行為。在保壓過程中,由於模腔中已經填滿塑料,背壓較高。在保壓壓實過程中,注塑機螺桿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動,塑料的流動速度也較為緩慢,這時的流動稱作保壓流動。

由於在保壓階段,塑料受模壁冷卻固化加快,熔體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內的阻力很大。在保壓的後期,材料密度持續增大,塑件也逐漸成型,保壓階段要一直持續到澆口固化封口為止,此時保壓階段的模腔壓力達到最高值。

3、冷卻階段。因為成型塑料製品只有冷卻固化到一定剛性,脫模後才能避免塑料製品因受到外力而產生變形。由於冷卻時間占整個成型周期約70%~80%,因此設計良好的冷卻系統可以大幅縮短成型時間,提高注塑生產率,降低成本。

設計不當的冷卻系統會使成型時間拉長,增加成本;冷卻不均勻更會進一步造成塑料製品的翹曲變形。

4、脫模是一個注塑成型循環中的最後一個環節。雖然製品已經冷固成型,但脫模還是對製品的質量有很重要的影響,脫模方式不當,可能會導致產品在脫模時受力不均,頂出時引起產品變形等缺陷。

脫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頂桿脫模和脫料板脫模。設計模具時要根據產品的結構特點選擇合適的脫模方式,以保證產品質量。

6. 注塑機維修與故障處理

一、油泵馬達不啟動

1、馬達轉不動,同時發出異常聲,立即關閉緊急停止按鈕,檢查保險絲是否熔斷或松脫,再檢查電動機三相電源是否正常

2、按下電機啟動按鈕,電機響聲沒有可能按鈕開關、交流接觸器的線松脫,或熱繼電器動作

3、油泵卡死引起馬達不轉動(此時電動機有一些聲音)

4、馬達燒壞,按照原來的規格修理並查找引起的原因(如斷相、超負載、交流繼電器觸點不好、馬達線的接點松動,或者三相電源電壓不平衡、不穩)

二、電動機能轉,但不起壓力或大泵不起壓

1、小泵電磁溢流閥或壓力比例閥的電磁線圈不吸或內部閥芯被雜物卡死,拆下清洗,同時檢查電磁鐵線圈是否燒毀,接線是否松脫,或者接觸不良

2、油泵損壞,修理或更換油泵

3、油麵過底,造成泵吸空

4、濾油網是否堵住

5、電動機是否反轉,換相

6、油泵裡面有空氣,先放氣

7、控制大泵溢流閥的主閥心卡住,拆下溢流閥清洗

三、不合模

1、安全門行程開關接線松動或損壞,安全門行程未壓下,檢查SQ1、SQ2、SQ3

2、SQ4行程開關已閉合

3、鎖模電磁閥閥卡死或電磁閥插座松動

4、頂針後退的形成開關沒有閉合

5、系統壓力沒有:按(2)項內容修復

四、不注射或速度慢

1、注射壓力低,速度太慢:調高注射壓力,調快注射速度

2、塑料加熱溫度底:升高溫度

3、噴嘴堵塞,拆下加熱清洗

4、注射時間太短

5、注射電磁閥卡死

6、注射電磁閥不得電。檢查電氣原因

五、不預塑或預塑過慢

1、預塑終止行程開關已閉合,撥開行程開關的撞塊,

2、單向節流閥關死

3、料溫過底,加高料溫

4、預塑電磁閥卡死,拆下清洗

5、預塑壓力太低,調高預塑壓力

6、螺桿內進入異物卡死螺桿。拆卸螺桿清洗,料筒清洗

7、液壓馬達壞,軸承卡死

六、預塑時螺桿轉動,但不進料

1、背壓壓力過高

2、加料口出冷卻水不足,加料口內物料「架橋」;調整水量,取出粘結構的塑料塊

3、缺料,加料

4、螺桿斷

5、背壓調的太高、調低背壓

七、不能調模或調模困難

1、系統壓力調節過底

2、後模板拉桿螺母因有雜質,或缺潤滑油油脂卡死;清洗拉桿螺母、修復,安裝時要注意四個螺母的軸向間隙要一致,然後加潤滑油脂

3、調模電磁閥卡死或插座松動:檢查、修復

4、調模液壓馬達損壞,修理或更換

八、液壓油溫過高

1、油泵壓力過高:按塑料成型工藝進行適當的調低工作壓力

2、油箱內油量不足:加足液壓油

3、油冷卻器使用過久,積滿水垢,冷卻效果差,清洗冷卻器

4、冷卻水流量不夠大,或冷卻水的溫度不夠低

九、半自動操作失靈

本機半自動操作是由安全門打開,行程開關閉合,發信號使機器做半自動動作開始,然後合模,碰到SQ4行程開關後,合模結束,同時開始注射,注射時間繼電器開始計時,注射時間到後,開始預塑,碰到預塑結束的行程開關後,開始防流,碰到防流的行程開關後,冷卻時間繼電器計時開始,時間到後作開模動作,然後開模,碰到開模終止行程開關後,做頂出動作,碰到頂出終止行程開關後,作頂退動作,碰到頂退終止行程後,等待開安全門,這樣,周而復始的工作。由上可以看出,如果手動正常,一般大都由行程開關及時間繼電器未發信號所致。根據半自動動作在機械循環中那一個階段失靈,對照電器,液壓原理圖找出相應的控制元件,進行檢查加以解決。

7. 注塑成型機的注塑成型製品常見缺陷分類

一、縮水
塑料製品在表面出現的凹陷,空洞都稱為縮水,縮水不只是影響產品的外觀,亦會降低產品的品質和強度,一般縮水也是成型過程中最容易發生的。縮水的原因與成型技術、模具設計及使用塑料均有關系。
1、不同的塑料都有各自的縮水率,下表為參考資料,通常易縮水的原料都屬於結晶性的,如尼龍、百折膠等等,在射出過程中,結晶性塑料受熱呈現流體狀態,分子呈現無規則排列,當射入較冷的模腔內,塑料分子便整齊的排列成結晶,結果體積縮小小於規定尺寸范圍了,就是縮水。
2、射出技術
在射出技術控制方面,出現縮水的情況:壓力不足、射出速度太慢、澆口太小或澆口太長,造成熔融塑料在注射的時候流動不均。所以在使用射出機時,必須注意成型條件及保壓是否足夠,以防造成縮水問題。
3、模具及產品設計方面:
模具的流道設計及冷卻裝置,對成品的影響亦很大。由於塑料之傳熱能力較差,故距離模壁越遠越厚、則其凝固及冷卻較慢,應有足夠的塑料填充模腔,使射出機的螺桿在射出或保壓時,塑料不會倒流而減低壓力,另一方面水口亦不能冷凝太快,以免半凝固的塑料堵塞流道造成壓力下降,引起產品縮水。在不同的模具內塑料的流動過程就有不同的縮水率,料筒的溫度控製得宜,可防止塑件過熱;延長周期可確保製品有充分的時間冷卻。
縮水問題若獲得解決,可提高成品品質,降低次廢品並提高生產效率.
二、成品脫模困難(粘膜)
在射出成型時,成品會有粘膜發生,首先要考慮射出壓力和保壓壓力是否過高。射出壓力過高會造成成品過度飽和,使塑料填充到其他的空隙中,致使成品卡在模穴里造成脫模困難,在取出產品時容易有粘膜發生。
當料管溫度過高時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塑料受熱而分解變質,使其失去原有之特性,並在脫模過程中出現破碎或斷裂,造成粘膜。二是膠料充填到模腔後不易冷卻,需加長周期時間,降低經濟效益。所以需適當依據塑料特性來調節其動作溫度。假如模具進澆口不平衡,會使成品的冷卻速率不一樣。所以成品在脫模時有粘膜現象。
三,膠道粘膜
澆道粘膜一般表現為開模後水口黏在上模的澆道上或容易斷裂在澆道上,造成下一模產品的缺陷。
四、成品內有氣孔
在射出成型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成品內有許多小氣泡的成品,不但影響產品的強度及機械性能,對成品外觀價值亦大打折扣。所以當成品出現氣泡時,可以檢查以下幾個因素,並做相應的處理。

通常成品因厚薄不同,或模具有突出肋時,塑料在模具中的冷卻速率不同,則收縮的程度不同,容易形成氣泡,因此對模具的設計需特別注意。
而在使用原料方面,假如塑料內帶有水汽,在熔膠時塑料受熱而分解,水汽受熱後形成氣體,因來不及排除,將在產品內形成氣泡。射膠螺桿公差太小時,空氣容易進入模腔內形成氣泡。
五、成品變形
塑品出現翹曲或尺寸偏差過大都屬於成品變形,例如頂出太快、模溫過高、模溫不均及流道系統不對稱等。其中兩種最大的可能性為:1、塑件厚薄不均或轉角不夠圓滑,因而不能平均冷卻收縮,導致翹曲變形。2、有些平板型塑膠,為了表面美觀,流道澆口得設在產品的邊角上。而射膠時熔融塑料只能從一邊高速射入模腔內,因此被凝固於模腔內的塑料分子,均被拉直往同一方向之排列狀態(稱為取向,此時塑件的內應力很大:脫模時又被拉回原來的狀態,因而產生變形)。
為了使熔融塑料能順利填充模腔,其設計要盡量避免以下幾點:
1、同一塑件中厚薄相差太大
2、存在過度銳角
3、緩行區太短,使厚薄轉變相差懸殊。
從澆口分析,模具的設計要保證塑料能順利進入模腔,故分流道要避免直角轉彎形式,有轉彎角也要盡量有弧形過渡區,因此短而粗的分流道最為理想,有助於減少流體的阻力及流體的取向現象。同樣還要考慮到過大的流道會增加廢料,亦會影響產品的外觀。
另外,為了避免塑料在填充時緊密程度不同,導致脫模困難而引起變形,分流道的截面積形狀大小就要依據射膠量及產品形狀而改變。產品較難成型的部分分流道加粗後,主流道也應相應加大,使主流道截面積等於或大於分流道截面積總和。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其一是塑件頂出裝置的形式,如果頂針設備太少,也容易造成變形及翹曲,但頂針數量過多就會影響成品的外觀,此時可以考慮推板方式。其二是模腔冷卻流道的設計,應能讓塑件整體均勻收縮,提高產品品質。
六、銀紋、氣泡
射紋的形成,一般是由於注射起動過快,使模腔前段的空氣無法被膠料熔體壓迫排除,空氣混合在膠料內,使得製品表面光澤及顏色不均,便是所謂的射紋,射紋不但影響外觀,且令成品的機械強度降低許多。所以為避免發生這種缺陷,必須找出原因並予以改善。

射紋的形成,既然是熔體塑料中含的氣體,那麼探討此氣體的主要來源分別為:
(1)塑料本身含有水分或油劑:
由於塑料在製造過程中暴露於空氣中,吸入水汽或油劑,或者在混料時,摻入些錯誤的比例成分,使這些揮發性物質在熔膠時,受熱而產生氣體。
(2)原料受熱分解:
如果螺桿料筒的溫度、背壓及熔膠速度調的過高,或成型周期過長,則對熱敏性材料如PVC、塞鋼、及PC等,容易因高溫受熱分解產生氣體。
(3)空氣
塑料顆粒與顆粒之間均含有空氣,如果螺桿料筒在進膠口的溫度調的過高,使塑料的表面在未壓縮完全便融化而黏在一起,則塑料顆粒之間的空氣便不能完全排除出去。
所以把塑料烘乾,並採用適當的熔膠溫度及速度,再配合適當的背壓,才能得到理想的塑製品。此外,模具設計亦是很重要的環節。通常流道很大而注口很小的工模,氣體進入模腔內機會亦會降低。
在射出成型技術上,有一種方法防止射紋的產生。在模具的構造中有加壓設備,和一個壓縮空氣入氣孔。鎖模後,則壓縮空氣進入模具內,使模腔內氣壓增高。當熔融塑料進入這高壓模具時,模具的氣孔開始排氣,這時模腔內保持一定的壓力,增加模內空氣壓力,確能避免射紋發生的幾率。舉例來說:普通的射出方法在處理ABS水分含量0.1%時,便會出現射紋;而逐漸增加模內氣壓,則可處理水分含量較高的ABS,亦不會出現射紋。
七、毛邊、彼峰
毛邊(俗稱彼峰)是注塑成型過程中常見的注塑問題。當塑料在模腔內的壓力太大,其所產生的分模力大過鎖模力,因而迫使工模打開,使塑料擠出來並在塑件表面形成彼峰。但引起此問題的成因卻有很多種,例如塑料方面的原因,或射出成型機的損壞,或是調節不當,因此要找出其解決方法也不容易。由於塑料的粘度會影響其流動速度及壓力損耗,因此粘度太高或太低都可能引起毛邊。如果塑料的粘度太低,則其流動性高,便很容易流到工模合模面之間的微小空隙,增大分模力,直至出現彼峰。
一般來說,塑料溫度對粘度的影響很大,而壓力及剪切率也對壓力有影響。如果將塑料的溫度升高,則其粘度便下降,而將其溫度調低,其粘度便增大。
塑料方面的另一種問題,就是其乾燥狀況及是否混有雜質。有些塑料,例如尼龍或ABS,具有影響塑料的性能,至於聚碳酸脂,雖沒有吸水性,但其性能也對表面水分敏感,所以在模塑時,很多塑料都要加以烘乾,才能正確的控制其性能。如果在塑料中混入雜物,或是混入不同種類的塑料,則更難預測塑料性能的化。
塑料在模腔內的壓力,會隨著模腔的填充而改變。在模腔未曾填滿之前,熔體的前端之壓力差不多等於零,而在注口之壓力則比模腔內其他位置的壓力都高,但當模腔完全填滿時,塑料流動的壓力損耗就不再存在,整個模腔內的壓力都變成同一靜壓,因而要把工模迫開的力量就會大增,引起毛邊的產生,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出現,在模腔一旦填滿,注射壓力必須調為較低的保壓壓力。除了正確調整射出機之壓力控制系統外,另一種輔助方式就是先把注射速度降低。這樣一來,熔體前端之塑料便有時間冷卻及局部固化,因而避免了毛邊的產生。由於注射速度太慢也會拖慢生產且出現一些包絡線之類的缺陷,最好注射速度的調整也必須配合所採用的鎖模力。不然的話,毛邊也可能產生。
如果是射出機的機械結構方面有問題,則其復雜性便較大,要找問題的成因也較困難。例如模板之間的平行度有偏差,或是模板拉桿的受力不均勻,也會引起工模間的鎖模力不平衡,致使塑件在鎖模力較弱的位置出現彼峰。再另一方面,如果螺桿或熔膠筒的磨損較大,則熔體便可能在螺紋外徑與料筒之間滑行及逆流,因而出現壓力位置切換點的不正確,造成局部的毛邊及射膠不足的情況。
除了上述的各種因素外,如果工模方面出現問題,也會出現毛邊。例如工模用久了,有些位置有磨損,便容易有毛邊的現象。甚至一些小毛病,如排氣孔堵塞,也會引起模腔內壓力的升高,而壓力太高便會有毛邊。在一些多腔的工模,如果流道設計欠平衡,則塑料的流動便不對稱,為了避免個別模腔壓力不足,另外一些模腔便可能會有毛邊。
八、成品的短射
填充不足是熔融的材料未完全流遍成型空間的各角落之現象。
填充不足的原因有成型條件的設定不合理、模具的設計、製作不完備、成型品的肉厚太薄所致。成型條件的對策是增高材料的成型溫度、模具溫度,增大射出壓力,射出速度及提高材料的流動性。模具方面可增大注道或流道尺寸,或者澆口位置、大小、位置、數目等,以使熔融材料容易流動。為了使成型空間氣體順利疏散,要在適當位置設置排氣孔。
九、結合線
結合線是熔膠材料二道或二道以上合流部分所形成的細線。結合線發生的原因如下所示:
(1) 成型品形狀(模具構造)所致材料的流動方式;
(2) 熔融材料的流動性不良;
(3) 熔融材料合流處捲入空氣、揮發物或離型劑等異物;
結合線是流動的材料前段部分合流時,此部分材料溫度特別低所致,既合流部分未能充分融合所致。成型品的窗、孔部周邊難免會造成材料合流,而產生結合線。當材料的流動性特別良好時,可使結合線幾乎看不見,同時升高材料溫度、增加模具溫度,亦可使結合線的位置移往他處。或在融合部設置排氣孔,迅速疏散此部分的空氣及揮發物。或在融合部位設置溢流池,事後再將其切除等皆是有效對策。
結合線不僅有礙成型品之外觀,同時不利於成型品的強度,不含玻璃纖維等填充料的非強化塑膠之結合線部強度與其他部位相差無幾。但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TP)在融合部不融,此部分的強度往往很低。
十、成型表面光澤不良
成型表面失去材料本來的光澤,形成乳白色層膜,成為模糊狀態等皆可成為表面光澤不良。
成型表面光澤不良,大都是由於模具表面狀態所致,模具表面的研磨不良時,成型品表面當然得不到良好的光澤。但模具表面狀態良好時,增高材料溫度、模具溫度,可改善產品的表面光澤。使用過多的離型劑或油脂性離型劑亦是表面光澤度不良的原因之一。
十一、黑紋
黑紋是成型品上有黑色的條紋,其主要原因是材料受熱分解所致,常見於熱穩定性不良的材料。

有效防止黑紋的產生的對策是防止料筒內的材料溫度過高,減慢射出速度。料筒內壁或螺桿,若有傷痕或缺口,則附在此部分的材料會過熱,引起熱分解。止逆環內亦會因塑料分解而引起熱分解,所以粘度高的和容易分解的材料要特別注意防止黑紋發生。料管和螺桿偏心造成的鐵和鐵摩擦就會導致料筒內材料燒黑,也會發生黑紋.
十二、流紋
流紋時熔融材料流動的痕跡,以澆口為中心而呈現的條紋模樣。
流紋時最初流入成型空間內塑料冷卻過快,而與其後流入的材料間形成界限所致。為了防止流紋,可增高塑料溫度,改善塑料流動性能,調整射出速度。
殘留於射出成型機噴嘴前端的冷塑料,若直接進入成型空間內,則會造成留痕,因此在注射與流道的匯合處或流道的交接處設計充分的滯留部(冷料井)。可有效防止留痕的發生,同時亦可增大澆口的尺寸來防止。
十三、開模時或頂出時成品破裂
破裂時成品表面產生毛發狀之裂紋、成型品有尖銳角時,此部分常發生不易看出的細裂痕,最終在頂出或開模受到外力的干涉出現破裂,裂痕是成品致命的缺陷之一。
(1)脫模不易所致
(2)過度填充所致
(3)模具溫度過低所致
(4)成型品構造上的缺陷所致
若欲避免脫模不良所致的裂痕時。模具空間須有充分的脫模斜度,檢查頂出銷的大小、位置、形式等。在頂出時,成品各部分的脫模阻力要均勻。
過度填充是射出成型時,施加過大的射出壓力或材料計量過多,脫模時造成裂痕,在此狀態下,模具配件的變形量也增大,更難脫模,助長破裂之發生,此時,宜降低射出壓力,防止過度填充。
澆口部常易殘留過大的內應力,澆口附近易脆化,特別是直接澆口的部分,易因內部應力而破裂,例如杯狀或碗狀的成型品,易以澆口為中心而發生放射狀裂紋。

8. 制磚成型機配料機出現故障的原因有哪些

9. 注塑機調機有哪幾個步驟,常見故障有哪些怎麼解決

2.注塑機操作項目:注塑機操作項目包括控制鍵盤操作、電器控制櫃操作和液壓系統操作三個方面。分別進行注射過程動作、加料動作、注射壓力、注射速度、頂出型式的選擇,料筒各段溫度及電流、電壓的監控,注射壓力和背壓壓力的調節等。 3.注射過程動作選擇:一般注塑機既可手動操作,也可以半自動和全自動操作 。手動操作是在一個生產周期中,每一個動作都是由操作者撥動操作開關而實現的。一般在試機調模時才選用;半自動操作時機器可以自動完成一個工作周期的動作,但每一個生產周期完畢後操作者必須拉開安全門,取下工件,再關上安全門,機器方可以繼續下一個周期的生產;全自動操作時注塑機在完成一個工作周期的動作後,可自動進入下一個工作周期。在正常的連續工作過程中無須停機 進行控制和調整。但須注意,如需要全自動工作,則(1)中途不要打開安全門,否則全自動操作中斷;(2)要及時加料;(3)若選用電眼感應,應注意不要遮閉了電眼。實際上,在全自動操作中通常也是需要中途臨時停機的,如給機器模具噴射脫模劑等。正常生產時,一般選用半自動或全自動操作。操作開始時,應根據生產需要選擇操作方式(手動、半自動或全自動),並相應撥動手動、半自動或全自動開關。半自動及全自動的工作程序已由線路本身確定好,操作人員只需在電櫃面上更改速度和壓力的大小、時間的長短、頂針的次數等等,不會因操作者調錯鍵鈕而使工作程序出現混亂。當一個周期中各個動作未調整妥當之前,應先選擇手動操作,確認每個動作正常之後,再選擇半自動或全自動操作。 4.預塑動作選擇:根據預塑加料前後注座是否後退,即噴嘴是否離開模具,注塑機一般設有三種選擇。(1)固定加料:預塑前和預塑後噴嘴都始終貼進模具,注座也不移動。(2)前加料:噴嘴頂著模具進行預塑加料,預塑完畢,注座後退,噴嘴離開模具。選擇這種方式的目的是:預塑時利用模具注射孔抵助噴嘴,避免熔料在背壓較高時從噴嘴流出,預塑後可以避免噴嘴和模具長時間接觸而產生熱量傳遞,影響它們各自溫度的相對穩定。(3)後加料:注射完成後,注座後退,噴嘴離開模具然後預塑,預塑完再注座前進。該動作適用於加工成型溫度特別窄的塑料,由於噴嘴與模具接觸時間短,避免了熱量的流失,也避免了熔料在噴嘴孔內的凝固。注射結束、冷卻計時器計時完畢後,預塑動作開始。螺桿旋轉將塑料熔融並擠送到螺桿頭前面。由於螺桿前端的止退環所起的單向閥的作用,熔融塑料積存在機筒的前端,將螺桿向後迫退。當螺桿退到預定的位置時(此位置由行程開關確定,控制螺桿後退的距離,實現定量加料),預塑停止,螺桿停止轉動。緊接著是倒縮動作,倒縮即螺桿作微量的軸向後退,此動作可使聚集在噴嘴處的熔料的壓力得以解除,克服由於機筒內外壓力的不平衡而引起的留涎現象。若不需要倒縮,則應把倒縮停止開關調到適當位置,讓預塑停止開關被壓上的同一時刻,倒縮停止開關也被壓上。當螺桿作倒縮動作後退到壓上停止開關時,倒縮停止。接著注座開始後退。當注座後退至壓上停止開關時,注座停止後退。若採用固定加料方式,則應注意調整好行程開關的位置。一般生產多採用固定加料方式以節省注座進退操作時間,加快生產周期。 5.注射壓力選擇:注塑機的注射壓力由調壓閥進行調節,在調定壓力的情況下,通過高壓和低壓油路的通斷,控制前後期注射壓力的高低。普通中型以上的注塑機設置有三種壓力選擇,即高壓、低壓和先高壓後低壓。高壓注射是由注射油缸通入高壓壓力油來實現。由於壓力高,塑料從一開始就在高壓、高速狀態下進入模腔。高壓注射時塑料入模迅速,注射油缸壓力表讀數上升很快。低壓注射是由注射油缸通入低壓壓力油來實現的,注射過程壓力表讀數上升緩慢,塑料在低壓、低速下進入模腔。先高壓後低壓是根據塑料種類和模具的實際要求從時間上來控制通 入油缸的 壓力油的壓力高低來實現的。為了滿足不同塑料要求有不同的注射壓力,也可以採用更換不同直徑的螺桿或柱塞的方法,這樣既滿足了注射壓力,又充分發揮了機器的生產能力。在大型注塑機中往往具有多段注射壓力和多級注射速度控制功能,這樣更能保證製品的質量和精度。 6.注射速度的選擇:一般注塑機控制板上都有快速-慢速旋鈕用來滿足注射速度的要求。在液壓系統中設有一個大流量油泵和一個小流量泵同時運行供油。當油路接通大流量時,注塑機實現快速開合模、快速注射等,當液壓油路只提供小流量時,注塑機各種動作就緩慢進行。 7.頂出形式的選擇:注塑機頂出形式有機械頂出和液壓頂出二種,有的還配有氣動頂出系統,頂出次數設有單次和多次二種。頂出動作可以是手動,也可以是自動。頂出動作是由開模停止限位開關來啟動的。操作者可根據需要,通過調節控制櫃上的頂出時間按鈕來達到。頂出的速度和壓力亦可通過控制櫃面上的開關來控制,頂針運動的前後距離由行程開關確定。8.溫度控制:以測溫熱電偶為測溫元件,配以測溫毫伏計成為控溫裝置,指揮料筒和模具電熱圈電流的通斷,有選擇地固定料筒各段溫度和模具溫度。表5列出了一些塑料的成型加工溫度范圍,可供參考。料筒電熱圈一般分為二段、三段或四段控制。電器櫃上的電流表分別顯示各段電熱圈電流的大小。電流表的讀數是比較固定的,如果在運行中發現電流表讀數比較長時間的偏低,則可能電熱圈發生了故障,或導線接觸不良,或電熱絲氧化變細,或某個電熱圈燒毀,這些都將使電路並聯的電阻阻值增大而使電流下降。 在電流表有一定讀數時也可以簡單地用塑料條逐個在電熱圈外壁上抹劃,看料條熔融與否來判斷某個電熱圈是否通電或燒毀9.合模控制:合模是以巨大的機械推力將模具合緊,以抵擋注塑過程熔融塑料的高壓注射及填充模具而令模具發生的巨大張開力。關妥安全門,各行程開關均給出信號,合模動作立即開始。首先是動模板以慢速啟動,前進一小短距離以後,原來壓住慢速開關的控制桿壓塊脫離,活動板轉以快速向前推進。在前進至靠近合模終點時,控制桿的另一端壓桿又壓上慢速開關,此時活動板又轉以慢速且以低壓前進。在低壓合模過程中,如果模具之間沒有任何障礙,則可以順利合攏至壓上高壓開關,轉高壓是為了伸直機鉸從而完成合模動作。這段距離極短,一般只有0.3~1.0mm,剛轉高壓旋即就觸及合模終止限位開關,這時動作停止,合模過程結束。注塑機的合模結構有全液壓式和機械連桿式。不管是那一種結構形式,最後都是由連桿完全伸直來實施合模力的。連桿的伸直過程是活動板和尾板撐開的過程,也是四根拉桿受力被拉伸的過程。合模力的大小,可以從合緊模的瞬間油壓表升起之最高值得知,合模力大則油壓表的最高值便高,反之則低。較小型的注塑機是不帶合模油壓表的,這時要根據連桿的伸直情況來判斷模具是否真的合緊。如果某台注塑機合模時連桿很輕松地伸直,或差一點點未能伸直,或幾副連桿中有一副未完全伸直,注塑時就會出現脹模,製件就會出現飛邊或其它毛病。10.開模控制:當熔融塑料注射入模腔內及至冷卻完成後,隨著便是開模動作,取出製品。開模過程也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慢速開模,防止製件在模腔內撕裂。第二階段快速開模,以縮短開模時間。第三階段慢速開模,以減低開模慣性造成的沖擊及振動

10. 數控加工中心常見的問題與對策各是什麼

1、參數突然丟失(0MD系統)
FANUC專家您好:我公司一台卧式加工中心在運行中出現930AL和CRT顯示條形亂碼,重新關機開機後所有參數丟失.然後在開機狀態下輸入參數機床可以正常運行.不知這是為什麼?煩請您給予支持與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答:參數突然丟失,可能與存儲板、電池或外部干擾有關,930也說明外部可能有干擾導致CPU工作不正常,出現系統報警。也不排除主板或其他PCB故障。
2、926報警(18i)
感謝貴公司對我前兩次疑問的回復。現另一加工中心出現了926報警,之後控制系統的LCD上除報警信息外,無任何顯示(當時電控櫃內溫度較高),不知何故,盼解答。謝謝!
答:926報警(FSSB報警)原因和處理連接CNC和伺服放大器的FSSB(伺服串列匯流排)發生故障。如果連接軸控制卡的FSSB,光纜和伺服放大器出現問題,就會發生此報警。??確認故障位置使用伺服放大器上的LED判斷。使用伺服放大器上的7段LED可以確認故障的位置??伺服放大器的電源如果某個伺服放大器的電源出現故障,就發生FSSB報警。由於放大故障器控制電源電壓下降,或編碼器電纜的+5V接地,或其他原因造成電源故障,引發FSSB報警。??更換軸控制卡如果由以上措施診斷出軸控制卡存在故障,就更換主CPU板上的軸控制卡。
3、報警(0imate-B)
你好:非常感謝貴公司的產品給我們的生產帶來了放便,最近我公司的一台車床經常出現920,911,930報警,其中930最多,請提供技術支持.我將不勝感激.地址;山東省濱洲市惠民縣活塞公司
答:911SRAMPARITY:(BYTE1)在部分程序存儲RAM中發生奇偶校驗錯誤。全清RAM,或更換SRAM模塊或主板。然後重新設定參數和數據。920SERVOALARM(1-4AXIS)這是伺服報警(第一到第四軸)。出現了監控報警或伺服模塊內RAM奇偶錯誤。請更換主板上的伺服控制模塊930CPUINTERRUPTCPU報警非正常中斷。主板或CPU卡不良。可以通過交換部件的方法確認故障部件,另外機床接地,外部干擾也必須引起注意
4、參數不可改寫(BJ-FANUCOi-MB)
你好,我公司有一台新機為台灣產的遠東機,新機裝好後,試機,發現B軸不能回零,當B軸轉到回零開關處開始減速,但轉沒多久就會出現90號報警,不能回零,不知是什麼原因,請幫忙!多謝!
答:90號報警說明:當不滿足?在返回參考點的方向上,以相當於位置偏差量(DGN.300)大於128個脈沖的速度返回參考點時,CNC至少有一次收到了1轉信號的條件,進行返回參考點時,出現此報警。檢查:1.回零速度.2.一轉信號?
5、加工中心(FANUC-18iM)
機床在停用一段時間後開機,出現報警:701:OVERHEAT:FANMOTOR經查該報警為CNC系統冷卻風扇故障,但是檢查後發現風扇運轉正常,報警一直不能消除掉。最後只有將參數8901的#0由」0」改為」1」,屏蔽掉該報警。希望能夠幫助解決,謝謝!
答:風扇壞了,但還可以轉動,只能購買一個新的更換。
常見故障問答
6、機床報警(FANUC-18)
在主軸過載後機床報警,報警號為751,主軸伺服模塊報警號為AL-73請問怎樣修理。
答:電機感測器信號斷線。(1)電機勵磁關閉時發生報警的情形(a)參數設定有誤確認感測器設定參數。(b)電纜斷線請更換電纜。(c)感測器調整故障請進行感測器信號的調整。無法調整時或信號觀測不到時,請更換連接電纜及感測器。(d)SPM故障請更換SPM或SPM控制印製電路板。(2)觸動電纜時(主軸運行等)發生報警可能是導線斷線,請更換電纜。有切削油侵入連接器部分時,請進行清洗(3)電機旋轉時發生報警的情形(a)感測器與SPM之間的電纜屏蔽處理故障確認電纜屏蔽處理。(b)與伺服電機的動力線綁扎到了一起如果從感測器到SPM之間電纜與伺服電機動力線綁扎到了一起,請分別綁扎。
7、351報警(Oi-M)
一加工中心,OI-M系統,NC控制X,Y,Z,B4軸,B軸為回轉軸。故障現象:在加工中,出現351報警,且均在N5H6Z344.2程序段處,但此段並沒有B軸工作指令。出現故障後,4軸模塊均出現」-」顯示。重新上電後正常,工作一段時間後,又出現此故障。現平均每班出現2-3回。解決:通過診斷畫面0203#5#6為1,故障范圍為1:信號電纜連接不良;2編碼器,主板,伺服模塊硬體不良。因為重起一遍後可以暫時排除故障,可以排除1。針對2,我們把編碼器,主板,伺服模塊的插頭重插了一遍,沒什麼效果,故障還是有。請您分析一下,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
答:主要從1處查,和信號電纜有關,檢查報警的軸的信號電纜線,看在什麼時候有移動(往往在其他軸移動式,這個軸的電纜被拖動)。電纜線如果長期被折過來折過去,就會接觸不好,報警就會不定期出現。這時候只能更換新的電纜了。
8、408#和409#同時報警處理(FANUC0MD)
機床出現408和409報警的原因有幾種,請指教
答:一般不太可能同時出現408,409報警。408是通信不良,就是主軸放大器和系統(存儲板)之間不能通信。一般是主軸放大器沒有電,或介面壞了409報警,是主軸放大器出現了報警號碼。具體的報警號碼在放大器上顯示。
9、風扇(0i-mate-TB)
系統出現」611,9113」號報警後,經檢查電源模塊冷卻片風扇不轉,更換另一台正常運轉的風扇後正常工作。確認風扇壞。購買同一類型的的風扇更換後仍舊出現上述報警(風扇正常運轉),經檢查發現此風扇雖然同一廠家生產但電流較之原來的0.1A大了0.03A,再將之與主軸驅動模塊上的風扇實施對調,不再出現」611,9113」號報警,但在CRT上出現」FAN」閃爍,不影響加工。問是否風扇的檢測並不以來熱敏電阻之類的檢測元件,而僅僅是電流大小的檢測而已?
答:最好購買同型號的風扇CRT上出現」FAN」閃爍是因為主軸驅動模塊散熱片上還有一個外部風扇有問題
10、971報警!(BJFANUC0i-MateTB)
該機床為沈陽機床廠生產的CAK6150D數控車,在自動運行過程中經常出現971號報警,關閉CNC後再開啟,報警消除!請指導維修~!
答:可能是I/O卡的電源或連接線松動。
11、請問FS21T系統的506,507報警表示什麼(FS21T)
我公司的一台FS21T系統的數控車床開機即報警506、507,請問FS21T系統的506、507報警表示什麼,怎樣解決?
答:506OVERTRAVEL:+nExceededthen-thaxis+sidehardwareOT.507OVERTRAVEL:-nExceededthen-thaxis-sidehardwareOT.硬體超程是否同時出現?
12、位置顯示(FANUC-0M)
位置顯示故障,位置顯示由原來小數點後三位變為四位答:參數修改:No.0001#0SCW1改為0即可
追問: 在找點。。。。太少了。。。回答:
1、採用適當合理的對刀方法

刀具安裝後,在執行加工程序前首先要進行對刀以確定起始點位置。而對刀常常是操作者頗感頭疼的事(經濟型數控無自測裝置),費工費時,特別是多刀加工時,還需測刀補值。通常,常用的對刀方法有:

點動對刀法

按住控制面板上點動鍵,將刀尖輕觸被加工件表面(X和Z兩個方向分兩次進行點動),計數器清零,再退到需設定的初始位置(X、Z設計初值),再清零,得到該刀初始位置。依次確定每把刀的初始位置,經試加工後再調整到准確的設計位置(起始點)。這種方法無須任何輔具,隨手就可操作,但時間較長,特別是每修磨一次刀具就必須重新調整一次。

該方法適合於簡單工序或初次安裝調試。

採用對刀儀法 機床選配的對刀儀有採用自測裝置,但操作復雜,仍須花費一定的准備時間。適合多刀測量時使用。

採用數控刀具

刀具安裝經初次定位後,在經過一段時間切削後產生磨損而需要刃磨,普通刀具刃磨後重新安裝時的刀尖位置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新對刀。而數控刀具的特點是刀具製造精度高,刀片轉位後重復定位精度在0.02mm 左右,大大減少了對刀時間:同時,刀片表面上塗有耐磨層(SiC、TiC等),使其耐用度大大提高(3~5倍),但成本較高。

採用自製對刀塊法

用塑料、有機玻璃等製成簡易對刀塊,可方便地實現刀具刃磨後的重復定位,但定位精度較差,通常在0.2~0.5mm,但仍不失為一種快速定位方法,再次調整就很快很方便了。

2、加工球面易產生形狀誤差的消除方法

在加工球面尤其是加工過象限的球、曲面時,由於調整不當,很容易產生凸肩、鏟背等情況。其原因主要有:

系統間隙造成

在設備傳動副中,絲杠與螺母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間隙,隨著設備投入運行時間的增長,該間隙因磨損而逐漸增大,因此,對反向運動時進行相應的間隙補償是克服加工表面產生凸肩的主要因素。間隙測量通常采有百分表測量法,誤差控制在0.01~0.02mm之內。這里要指出的是表座和表桿不應伸出過高過長,因為測量時由於懸臂較長,表座易受力移動,造成計數不準,補償值也就不真實了。

工件加工餘量不均造成

在實現零件設計表面之前,待加工表面的加工餘量是否均勻也是造成成型表面能否達到設計要求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加工餘量不均易造成「復映」誤差。因此,對表面形狀要求較高的零件,在成型前應盡可能做到加工餘量均勻或者通過多加工一道型面的方法以達到設計要求。

刀具選擇不當造成

刀具在切削中是通過主切削刃來去除材料的。但在圓弧加工過象限後,圓弧與刀具副切削刃(副後面與基面的交線)相切之後,此後副切削刃就可能參與了切削(也就是鏟背)。因此在選擇或修磨刀具時,一定要考慮好刀具的楔角。

3、合理設計加工工藝
使用數控加工設備進行加工,效率高、質量好,但如果工藝設計安排不當,則不能很好地體現它的優勢。從一些廠家加工使用來看,存在著如下一些問題:

工序過於分散
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在於怕繁(指准備時間),編程簡單、簡化操作加工,使用一把刀加工易調整對刀、習慣於普通加工。

這樣就造成了產品質量(位置公差)不易保證,生產效率不能很好地發揮。因此,工藝人員和操作者應全面熟悉數控加工知識,多進行嘗試,以掌握相關知識,盡可能採用工序集中的方法進行加工,多用幾次,自然會體現它的優勢。採用工序集中後,單位加工時間增長,我們將兩台設備面對面布置,實現了一人操作兩台設備,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質量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證。

加工順序不合理

有些操作者考慮到准備上的一些問題,常把加工順序安排得極不合理。數控加工通常按一般機械加工工藝編制的要求進行加工,如先粗後細(換刀),先里後外,合理選擇切削參數等,這樣,質量和效率才能提高。

慎用G00(G26、G27、G29)快速定位指令

G00指令給編程和使用帶來了很大方便。但如果設置和使用不當,常常會造成因速度設置過大產生回零時過沖、精度下降、設備導軌面拉傷等不良後果。回零路線不注意,易產生碰撞工件和設備的安全事故。因此,在考慮使用G00

指令時,應考慮周全,不可隨意。

在數控加工中,尤其還應注意加強程序的檢索和試運行。在程序輸入控制系統後,操作者應當利用SCH

鍵及↑、↓、←、→移動鍵進行不確定和確定檢索,必要時對程序進行修改,保證程序的准確性。同時,在正式執行程序加工前,必須經過程序試運行(打開功放),以確認加工路線是否與設計路線一致。

以上是使用數控加工設備時的一些常見問題與解決辦法。在實際工作中可能還會遇到其他一些問題,但只要工程技術人員和操作者集思廣益,認真掌握有關數控方面的知識和技巧,數控設備就能夠很好地為企業發揮最大的效益。 一、問:如何對加工工序進行劃分?答:數控加工工序的劃分一般可按下列方法進行:(1)刀具集中分序法
就是按所用刀具劃分工序,用同一把刀具加工完零件上所有可以完成的部位。在用第二把刀、第三把完成它們可以完成的其它部位。這樣可減少換刀次數,壓縮空程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定位誤差。(2)以加工部位分序法
對於加工內容很多的零件,可按其結構特點將加工部分分成幾個部分,如內形、外形、曲面或平面等。一般先加工平面、定位面,後加工孔;先加工簡單的幾何形狀,再加工復雜的幾何形狀;先加工精度較低的部位,再加工精度要求較高的部位。(3)以粗、精加工分序法
對於易發生加工變形的零件,由於粗加工後可能發生的變形而需要進行校形,故一般來說凡要進行粗、精加工的都要將工序分開。綜上所述,在劃分工序時,一定要視零件的結構與工藝性,機床的功能,零件數控加工內容的多少,安裝次數及本單位生產組織狀況靈活掌握。另建議採用工序集中的原則還是採用工序分散的原則,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但一定力求合理。二、問:加工順序的安排應遵循什麼原則?答:加工順序的安排應根據零件的結構和毛坯狀況,以及定位夾緊的需要來考慮,重點是工件的剛性不被破壞。順序一般應按下列原則進行:(1)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響下道工序的定位與夾緊,中間穿插有通用機床加工工序的也要綜合考慮。(2)先進行內形內腔加工序,後進行外形加工工序。(3)以相同定位、夾緊方式或同一把刀加工的工序最好連接進行,以減少重復定位次數,換刀次數與挪動壓板次數。(4)在同一次安裝中進行的多道工序,應先安排對工件剛性破壞小的工序。三、問:工件裝夾方式的確定應注意那幾方面?答:在確定定位基準與夾緊方案時應注意下列三點:(1)力求設計、工藝、與編程計算的基準統一。(2)盡量減少裝夾次數,盡可能做到在一次定位後就能加工出全部待加工表面。(3)避免採用占機人工調整方案。(4)夾具要開暢,其定位、夾緊機構不能影響加工中的走刀(如產生碰撞),碰到此類情況時,可採用用虎鉗或加底板抽螺絲的方式裝夾。四、問:如何確定對刀點比較合理?工件坐標系與編程坐標系有什麼關系?1、對刀點可以設在被加工零件的上,但注意對刀點必須是基準位或已精加工過的部位,有時在第一道工序後對刀點被加工毀壞,會導致第二道工序和之後的對刀點無從查找,因此在第一道工序對刀時注意要在與定位基準有相對固定尺寸關系的地方設立一個相對對刀位置,這樣可以根據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找回原對刀點。這個相對對對刀位置通常設在機床工作台或夾具上。其選擇原則如下:
1)找正容易。 2)編程方便。 3)對刀誤差小。 4)加工時檢查方便、可靠。 2、工件坐標系的原點位置是由操作者自己設定的,它在工件裝夾完畢後,通過對刀確定,它反映的是工件與機床零點之間的距離位置關系。工件坐標系一旦固定,一般不作改變。工件坐標系與編程坐標系兩者必須統一,即在加工時,工件坐標系和編程坐標系是一致的。
五、問:如何選擇走刀路線? 走刀路線是指數控加工過程中刀具相對於被加工件的運動軌跡和方向。加工路線的合理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與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密卻相關。在確定走刀路線是主要考慮下列幾點:
1)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2)方便數值計算,減少編程工作量。 3)尋求最短加工路線,減少空刀時間以提高加工效率。 4)盡量減少程序段數。 5)保證工件輪廓表面加工後的粗糙度的要求,最終輪廓應安排最後一走刀連續加工出來。 6)刀具的進退刀(切入與切出)路線也要認真考慮,以盡量減少在輪廓處停刀(切削力突然變化造成彈性變形)而留下刀痕,也要避免在輪廓面上垂直下刀而劃傷工件。
六、問:如何在加工過程中監控與調整? 工件在找正及程序調試完成之後,就可進入自動加工階段。在自動加工過程中,操作者要對切削的過程進行監控,防止出現非正常切削造成工件質量問題及其它事故。
對切削過程進行監控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加工過程監控
粗加工主要考慮的是工件表面的多餘餘量的快速切除。在機床自動加工過程中,根據設定的切削用量,刀具按預定的切削軌跡自動切削。此時操作者應注意通過切削負荷表觀察自動加工過程中的切削負荷變化情況,根據刀具的承受力狀況,調整切削用量,發揮機床的最大效率。
2、切削過程中切削聲音的監控
在自動切削過程中,一般開始切削時,刀具切削工件的聲音是穩定的、連續的、輕快的,此時機床的運動是平穩的。隨著切削過程的進行,當工件上有硬質點或刀具磨損或刀具送夾等原因後,切削過程出現不穩定,不穩定的表現是切削聲音發生變化,刀具與工件之間會出現相互撞擊聲,機床會出現震動。此時應及時調整切削用量及切削條件,當調整效果不明顯時,應暫停機床,檢查刀具及工件狀況。
3、精加工過程監控
精加工,主要是保證工件的加工尺寸和加工表面質量,切削速度較高,進給量較大。此時應著重注意積屑瘤對加工表面的影響,對於型腔加工,還應注意拐角處加工過切與讓刀。對於上述問題的解決,一是要注意調整切削液的噴淋位置,讓加工表面時刻處於最佳]的冷卻條件;二是要注意觀察工件的已加工面質量,通過調整切削用量,盡可能避免質量的變化。如調整仍無明顯效果,則應停機檢察原程序編得是否合理。
特別注意的是,在暫停檢查或停機檢查時,要注意刀具的位置。如刀具在切削過程中停機,突然的主軸停轉,會使工件表面產生刀痕。一般應在刀具離開切削狀態時,考慮停機。
4、刀具監控
刀具的質量很大程度決定了工件的加工質量。在自動加工切削過程中,要通過聲音監控、切削時間控制、切削過程中暫停檢查、工件表面分析等方法判斷刀具的正常磨損狀況及非正常破損狀況。要根據加工要求,對刀具及時處理,防止發生由刀具未及時處理而產生的加工質量問題。
七、問:如何合理選擇加工刀具?切削用量有幾大要素?有幾種材料的刀具?如何確定刀具的轉速,切削速度,切削寬度?
1、平面銑削時應選用不重磨硬質合金端銑刀或立銑刀。一般銑削時,盡量採用二次走刀加工,第一次走刀最好用端銑刀粗銑,沿工件表面連續走刀。每次走刀寬度推薦至為刀具直徑的60%--75%。
2、立銑刀和鑲硬質合金刀片的端銑刀主要用於加工凸台、凹槽和箱口面。 3、球刀、圓刀(亦稱圓鼻刀)常用於加工曲面和變斜角輪廓外形。而球刀多用於半精加工和精加工。鑲硬質合金刀具的圓刀多用於開粗。
八、問:加工程序單有什麼作用?在加工程序單中應包括什麼內容? (一)加工程序單是數控加工工藝設計的內容之一,也是需要操作者遵守、執行的規程,是加工程序的具體說明,目的是讓操作者明確程序的內容、裝夾和定位方式、各個加工程序所選用的刀具既應注意的問題等。
(二)在加工程序單里,應包括:繪圖和編程文件名,工件名稱,裝夾草圖,程序名,每個程序所使用的刀具、切削的最大深度,加工性質(如粗加工還是精加工),理論加工時間等。
九、問:數控編程前要做何准備? 答:在確定加工工藝後,編程前要了解:1、工件裝夾方式
;2、工件毛胚的大小----以便確定加工的范圍或是否需要多次裝夾;3、工件的材料----以便選擇加工所使用何種刀具;4、庫存的刀具有哪些----避免在加工時因無此刀具要修改程序,若一定要用到此刀具,則可以提前准備。
十、問:在編程中安全高度的設定有什麼原則? 答:安全高度的設定原則:一般高過島嶼的最高面。或者將編程零點設在最高面,這樣也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撞刀的危險。 十一、問:刀具路徑編出來之後,為什麼還要進行後處理? 答:因為不同的機床所能認到的地址碼和NC程序格式不同,所以要針對所使用的機床選擇正確的後處理格式才能保證編出來的程序可以運行。
十二、問:什麼是DNC通訊? (一)程序輸送的方式可分為CNC和DNC兩種,CNC是指程序通過媒體介質(如軟盤,讀帶機,通訊線等)輸送到機床的存儲器存儲起來,加工時從存儲器里調出程序來進行加工。由於存儲器的容量受大小的限制,所以當程序大的時候可採用DNC方式進行加工,由於DNC加工時機床直接從控制電腦讀取程序(也即是邊送邊做),所以不受存儲器的容量受大小的限制。
(二)切削用量有三大要素:切削深度,主軸轉速和進給速度。切削用量的選擇總體原則是:少切削,快進給(即切削深度小,進給速度快)。
(三)按材料分類,刀具一般分為普通硬質白鋼刀(材料為高速鋼),塗層刀具(如鍍鈦等),合金刀具(如鎢鋼,氮化硼刀具等)。

閱讀全文

與數據線成型機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齒痕舌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瀏覽:757
高里程數計算方法 瀏覽:869
15x120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
成武白酥雞的食用方法 瀏覽:864
農村打灶方法視頻 瀏覽:114
讓皮膚快速變白的方法 瀏覽:177
卡羅拉車鑰匙鎖車里的解決方法妙招 瀏覽:402
工藝氣體檢測方法 瀏覽:734
心臟室上速治療方法 瀏覽:584
無腿鍛煉方法 瀏覽:529
睡眠枕使用方法 瀏覽:635
數字顯示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1008
用紙做迴旋鏢的簡單方法 瀏覽:550
風挾熱邪有什麼調理方法 瀏覽:178
美腹肌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09
isdg爽快酵素膠囊的食用方法 瀏覽:109
如何學好閱讀理解方法 瀏覽:127
奧迪水壺的安裝方法 瀏覽:974
紅米四設置自動開關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63
手指扭傷如何消腫快速方法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