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鑒別血尿和血紅蛋白尿的首選方法

鑒別血尿和血紅蛋白尿的首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5 23:49:42

❶ 醫學上如何鑒別血尿與HB尿

血尿和血紅蛋白尿是完全不同的,但在臨床上我們很不容易從肉眼加以區別,但尿沉渣鏡檢可以做出區別。 ◆血紅蛋白尿:正常血漿中的血紅蛋白低於50mg/L,而且與肝珠蛋白形成大分子化合物,不能從腎小球濾過。當發生血管內溶血,血紅蛋白超越過肝珠蛋白的結合能力時,游離的血紅蛋白就從腎小球濾出,形成不同程度的血紅蛋白尿。在酸性尿中血紅蛋白可氧化成為正鐵血紅蛋白、而呈棕色,如含量甚多則呈棕黑色醬油樣外觀。血紅蛋白尿與血尿不同,離心沉澱後前者上清液仍為紅色;血尿時離心後上清透明,鏡檢時不見紅細胞或偶見溶解紅細胞之碎屑,隱血試驗強陽性。 ◆血尿:是指尿內含有一定量的紅細胞時稱為血尿。由於出血量的不同可呈淡紅色去霧狀、淡洗肉水樣或鮮血樣,甚至混有凝血塊。每升尿內含血量超過1ml即可出現淡紅色,自然數為肉眼血尿。洗肉水樣外觀常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時。鏡下血尿乃指尿液外觀變化不明顯,而離心沉澱後進行鏡檢查時能看到超過正常數量的紅細胞。一般而言,凡每高倍鏡視野均見3個以上紅細胞時則可確定為鏡下血尿。

❷ 如何區分血尿與血紅蛋白尿

很多人都把血尿當成了血紅蛋白尿,血紅蛋白尿當成血尿,從肉眼外觀看上來二者並不好區分, 呢?臨床上區分兩者也是通過一些儀器來檢測。 通常臨床上區分血尿與血紅蛋白尿是通過尿沉渣鏡檢做出區分。 :血尿:是指尿內含有一定量的紅細胞時稱為血尿。由於出血量的不同可呈淡紅色去霧狀、淡洗肉水樣或鮮血樣,甚至混有凝血塊。每升尿內含血量超過1ml即可出現淡紅色,自然數為肉眼血尿。洗肉水樣外觀常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時。鏡下血尿乃指尿液外觀變化不明顯,而離心沉澱後進行鏡檢查時能看到超過正常數量的紅細胞。一般而言,凡每高倍鏡視野均見3個以上紅細胞時則可確定為鏡下血尿。 :血紅蛋白尿:正常血漿中的血紅蛋白低於50mg/L,而且與肝珠蛋白形成大分子化合物,不能從腎小球濾過。當發生血管內溶血,血紅蛋白超越過肝珠蛋白的結合能力時,游離的血紅蛋白就從腎小球濾出,形成不同程度的血紅蛋白尿。在酸性尿中血紅蛋白可氧化成為正鐵血紅蛋白、而呈棕色,如含量甚多則呈棕黑色醬油樣外觀。血紅蛋白尿與血尿不同,離心沉澱後前者上清液仍為紅色;血尿時離心後上清透明,鏡檢時不見紅細胞或偶見溶解紅細胞之碎屑,隱血試驗強陽性。 如果您有尿液發紅的情況出現,無論是以上何種情況,都預示著您的身體有疾病,所以應盡快去醫院檢查,對 血尿或血紅蛋白尿 做出區分確診,盡快治療。

❸ 血尿和血紅蛋白尿各有什麼特點

血尿與血紅蛋白尿最大的區別在於尿中是否有紅細胞,血尿中是否含有紅細胞,血紅蛋白尿中僅有而無紅細胞,血尿可由尿道疾病、腎臟疾病、鄰近器官疾病等引起。苓白多菌粉對於消除蛋白尿、潛血也非常有幫助,是葯食同源配方,沒有葯物的毒副作用。減少水腫的蛋白尿的復發。多吃蔬果。對於喜歡吃肉類的朋友而言,建議較少肉類的攝入,多吃新鮮的瓜果蔬菜。

❹ 怎樣鑒別血尿

血尿的鑒別,除了採用尿三杯試驗區分血尿來源之外,以下方法亦有助於血尿的鑒別。 t;^u-, 百拇醫葯 首先根據血尿的伴隨症狀來區別不同血尿,若血尿伴有尿頻、尿急、尿痛 ,尤伴尿痛者,多為泌尿系感染、結石等,稱為有痛性血尿;若血尿不伴尿痛,稱為無痛性血尿,在腎炎、腎結核、泌尿系腫瘤中很常見,尤其年齡大的患者,出現肉眼血尿,呈無痛性,應當注意進行各方面檢查,以排除惡性病變。 t;^u-, 百拇醫葯 血尿伴隨的其它全身性症狀,也可以據此分析區別血尿的原因。目前採用尿紅細胞形態的檢查,來判斷血尿的來源,符合率達90%左右。具體辦法是取離心後尿沉渣,置於玻片上,用相差顯微鏡來觀察尿中紅細胞的形態。腎小球源性血尿,其尿中紅細胞為變形紅細胞,即紅細胞呈現多種形態,如麵包圈樣、草莓樣、水滴樣,甚至為破碎紅細胞,提示血尿是因腎小球的病變所導致。非腎小球源性血尿,尿中紅細胞多呈正常或大致正常形態。 t;^u-, 百拇醫葯 此外,肉眼血尿還應與血紅蛋白尿相鑒別。血紅蛋白尿的產生是由於溶血性疾病, 血漿中游離血紅蛋白含量增加,越過了腎閾值,從腎小球濾過,而進入尿中。血紅蛋白尿的顏色可呈紅色、棕色,甚至呈黑色。與血尿鑒別主要依靠顯微鏡檢查,血尿的尿中含有大量紅細胞,而血紅蛋白尿中無紅細胞,這是兩者根本的不同之處。

❺ 血尿蛋白尿

血尿是指尿中紅細胞排泄異常增多,是泌尿系統可能有嚴重疾病的訊號。離心沉澱尿中每高倍鏡視野≥3個紅細胞,或非離心尿液超過1個或1小時尿紅細胞計數超過10萬,或12小時尿沉渣計數超過50萬,均示尿液中紅細胞異常增多,則稱為血尿。輕者僅鏡下發現紅細胞增多,稱為鏡下血尿;重者外觀呈洗肉水樣或含有血凝塊,稱為肉眼血尿。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時即肉眼可見,尿呈紅色或呈洗肉水樣。

[血尿的原因]
血尿95%以上是由於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其中以腎小球疾病(急性腎炎、急進性腎炎、膜增殖性腎炎、系膜增生性腎炎、局灶性腎小球硬化症等)、腎囊腫、結石(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結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性疾病(結核、腎盂腎炎、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及腫瘤(腎、輸尿管、膀胱、前列腺腫瘤)最為多見。其他如凝血異常的疾病(特發性或葯物性血小板減少、血友病、壞血病等)、全身性疾病(再障、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等)也可引起血尿。

尿液中帶血即為血尿,又稱尿血。
正常情況下,尿液中是沒有紅細胞的。醫學上把病人尿液離心沉澱後,用顯微鏡來檢查,如果每個高倍視野中有5個以上的紅細胞,就叫血尿。若是僅僅在顯微鏡下查出紅細胞,而眼睛看不出來有血的尿,叫做鏡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洗肉水樣」或帶血色,甚至尿中有血絲或血凝塊,叫做肉眼血尿。所以血尿並不是都能被眼睛發現的。用眼睛能看出尿中有血,大約1000毫升尿液中起碼混入1毫升血,這說明血尿較嚴重,應趕緊查明原因,積極治療。
(一) 血尿的病因
血尿常常是由泌尿器官的疾病引起的。人的尿液是在腎臟里生成的,經過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凡是這些器官有了病,發生出血,都可以引起血尿。
常見引起血尿的疾病有各種腎炎、泌尿系統感染、出血性膀胱炎、泌尿系結石、腎結核、腎腫瘤、腎及尿道損傷等等。血尿是以上這些疾病的主要症狀之一。
(二) 血尿的鑒別診斷
當排尿開始為血尿,而後段尿液正常,一般多為尿道疾病;如排尿開始正常,快結束時出現血尿,多為膀胱炎和前列腺病;如果為「全程血尿」,血色暗紅,一般多為腎臟的疾病引起。尿血很少出現休克的表現。
血尿常見於以下疾病:
1�急性腎小球腎炎 血尿伴尿少、蛋白尿、浮腫、高血壓、發病前一周患扁桃體炎。
2�腎盂腎炎、血尿伴尿痛、尿急、尿頻、腰痛、發燒。
3�泌尿系統結石 特點是血尿伴腎絞痛,或有排尿中斷、排尿困難、尿痛等症狀。
4�腎結核 有血尿者佔90%以上,特點是尿急、尿頻、尿痛逐漸加重。
5�腎及尿路損傷 多有腰部或腹部外傷史,如挫傷、撞傷、摔傷等。
6�過敏性紫癜 這種病皮膚有出血點,胃腸道出血,關節痛。皮膚有出血點2~4周後出現血尿。
7�全身性疾病 維生素C、維生素K缺乏症,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可引起血尿。
8�葯物性血尿 有些葯物對腎臟有損害,服用後可引起血尿。如慶大黴素、四環素、磺胺類葯物、卡那黴素等等。
9�暫時性血尿 飲水過少引起,增加飲水,稀釋尿液後很快消失。
(三) 救護措施
(1) 卧床休息,盡量減少劇烈的活動。必要時可服用苯巴比妥、安定等鎮靜安眠葯。
(2) 大量飲水,減少尿中鹽類結晶,加快葯物和結石排泄。腎炎已發生浮腫者應少飲水。
(3) 應用止血葯物,如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K,還可合用維生素C。
(4) 慎用導致血尿的葯物,尤其是已經有腎臟病的人。
(5) 血尿是由泌尿系感染引起,可口服和注射抗生素和尿路清潔劑,如氟哌酸、呋喃嘧啶、氨苄青黴素、青黴素、滅滴靈等葯。
(6) 泌尿系結石常有劇烈腹痛,可口服顛茄片、654�2、阿托品以解痙止痛。
(7) 血尿病因復雜,有的病情很嚴重,應盡早去醫院檢查確診,進行徹底治療。腎結核和腎腫瘤在明確診斷後可做一側腎臟切除手術,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參考資料:
血尿的原因
小便中的血液量超過正常量叫血尿。如果在1000毫升尿有1毫升煙,肉眼看起來小便呈血樣或洗肉水樣,這就稱為肉眼血尿。在尿液常規檢查時,如在顯微鏡下一個高倍視野中紅細胞超過5個,或12小時尿愛迪計數紅細胞超過100萬,而肉眼不能覺察者稱為顯微鏡下血尿。
發現紅色尿後,家長不要驚慌失措,首先要分清是真性血尿還是假性血尿。有些葯物可以引起紅色尿、如氨基比林、苯妥黃鈉、利福平、酚紅等;需與真性血尿區別。 引起血尿的原因有許多,大致包括以下情況;
1、泌尿系統疾病 如各種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病毒性腎炎、遺傳腎炎、紫癜性腎炎),結石(腎、膀胱、尿道),心及腎結核、各種先天畸形、外傷、腫瘤等。
2、全身性病症 如出血性疾病、白血病心力衰竭、敗血症、維生素C及K 缺乏、高鈣尿症、新生兒出症等。
3、物理化學因素 如食物過敏、放射線照射、葯物、毒物、運動後等。 為了明確病因,確定血尿發生的部位十分重要,尿三杯試驗可以了解血尿的來源,方法十分簡單。
取3隻杯子,在一次小便中,第一杯取前段尿,第二杯取中段 尿,第三杯取後段尿。如第一杯為血尿表示血來自尿道;第三杯血尿為終未血尿,病變多在膀胱或後尿道;第一杯、第二杯、第三杯均呈血色即全程血尿,提示病變在腎臟或在膀胱以上的泌尿道。
要明確血尿是由哪種疾病引起的,還是根據症狀和體體征,進行各種體驗、X線及CT檢查,甚至腎臟的活組織穿剌檢查才能確診。

血尿與膀胱腫瘤 申文江教授
最近公布的全國腫瘤調查表明,膀胱腫瘤發病率、殘廢率明顯增加,膀胱腫瘤已躋身於全國十大腫瘤之榜。血尿是膀胱癌不容忽視的危險信號。肉眼可見的血尿發生原因可能很多,但90%以上是泌尿器官的疾病,而且首先應當想到尿路腫瘤,如膀胱腫瘤、腎腫瘤、腎盂和輸尿管腫瘤、尿道腫瘤、男性前列腺腫瘤等。肉眼血尿是指排出的尿為鮮紅或粉紅的血色,有時甚至帶有小的凝血塊,肉眼可見的血尿中大約10%—15%是惡性腫瘤。
隨著年齡增長,患尿路惡性腫瘤時的肉眼血尿發生率增加,40歲以下的肉眼血尿中,1/10是惡性腫瘤;50—59歲則有1/4為癌;60—69歲有1/3以上是癌;70歲以上70%是癌。中老年人發生血尿必須認真對待。
在發生肉眼可見的血尿之前,可能有肉眼看不見,只能在顯微鏡下才看得見的血尿,只有在體檢時化驗尿才能發現。肉眼血尿是膀胱癌最早和最普通的症狀。血尿有兩個明顯特點,第一是無痛性,病人可以有明顯的血尿,卻無任何疼痛;第二是間歇發生血尿,腫瘤部位的血管破裂,出現潰瘍、壞死,引起血管損傷發生血尿,出現凝血後而止血,再破壞後重復出血。膀胱癌病人從首次肉眼血尿到再次肉眼血尿,不少病人間隔半年到一年。用抗生素和止血葯治療,可以暫時中止血尿,但決不可因此而掉以輕心,否則會延誤診斷與治療。
肉眼血尿的嚴重程度與膀胱腫瘤的大小、多少、惡性程度有一定關系,但不見得成正比,不能用肉眼血尿的嚴重程度估計膀胱腫瘤的病期。發生肉眼血尿,哪怕只有一次,也應詳細檢查。早期膀胱腫瘤很少有尿路剌激症狀,如果膀胱腫瘤發生感染,或是腫瘤長在膀胱的下部,可能較早期就出現尿急、尿頻、排尿疼痛、排尿困難等尿路剌激症狀。
膀胱癌患者大都在50歲以上,3/4是男性患者,而且絕大部分是吸煙者。發生肉眼血尿應當檢查尿中有無癌細胞,還要做膀胱鏡,尿路造影等項檢查,必要時可以做CT、核磁共振、B超等檢查。

如何確定血尿的來源?
發現血尿時首先應確定是否為真性血尿,即排除某些原因引起的假性血尿和紅顏色尿,前者如由於月經、痔出血或尿道口附近疾患產生出血混到尿液中所致;後者如接觸某些顏料或內服利福平等葯物以及某些毒物(酚、一氧化碳、氯仿、蛇毒)、葯物(磺胺、奎寧),擠壓傷、燒傷、瘧疾、錯型輸血等原因所致的血紅蛋白尿或肌紅蛋白尿。而一過性血尿可由花粉、化學物質或葯物過敏引起,月經期、劇烈運動後、病毒感染亦可發生,一般無重要意義,當排除上述各種情況,並作多次檢查均為血尿時才應重視,通過病史、體檢、化驗室檢查和其他輔助檢查作出診斷。確定了為真性血尿後,應進行血尿的定位診斷,區分血尿來自腎實質還是來自尿路:①如在尿沉渣中發現管型,特別是紅細胞管型,表示出血來自腎實質;②血尿伴有較嚴重的蛋白尿幾乎都是腎小球性血尿的徵象;③如尿中能發現含有免疫球蛋白的管型則多為腎實質性出血;④腎小球疾患導致的血尿,其紅細胞絕大部分是畸形的,其形態各異,大小明顯差異,而非腎小球性血尿,其紅細胞絕大多數大小正常,僅少部分為畸形紅細胞。非腎小球性血尿的病因十分復雜,應特別警惕泌尿生殖系統的惡性腫瘤。兩類血尿對症治療原則也是相反的,腎小球性血尿常須抗凝、抗栓、抗血小板聚集或活血化瘀治療,而非腎小球性血尿常須應用止血療法。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❻ 何謂血尿及血紅蛋白尿各有何特點臨床上如何鑒別

血尿是泌尿系統疾病常見臨床表現,血尿是指尿中紅細胞排泄異常增多,是泌尿系統可能有嚴重疾病的訊號。血尿一般分為:肉眼血尿和顯微鏡下血尿。正常情況下,尿液中是沒有紅細胞的。醫學上把病人尿液離心沉澱後,用顯微鏡來檢查,如果每個高倍視野中有5個以上的紅細胞,就叫血尿。若是僅僅在顯微鏡下查出紅細胞,而眼睛看不出來有血的尿,叫做鏡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洗肉水樣」或帶血色,甚至尿中有血絲或血凝塊,叫做肉眼血尿。若紅細胞>3個/HP則稱血尿。表示腎或/和尿路有異常出血,出血量>1ml/L,可呈肉眼血尿。內科常見於腎小球腎炎、遺傳性腎炎、薄基底膜腎病、泌尿系感染、結核、多囊腎等。外科常見泌尿系結石、腫瘤及創傷。全身出血性疾病及劇烈運動也常伴發血尿。 血紅蛋白尿: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的能與氧結合的呼吸蛋白,僅存於紅細胞內。正常情況不能從腎小球濾過。正常尿液中沒有血紅蛋白。當血管內溶血,濃度>15-25mg/dl,即可以α或β雙聚體形式從腎小球濾過。 血紅蛋白尿的產生是由於溶血性疾病,血漿中游離血紅蛋白含量增加,越過了腎閾值,從腎小球濾過,而進入尿中。血紅蛋白尿的顏色可呈紅色、棕色,甚至呈黑色。血紅蛋白分解後鐵將參與形成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故在慢性溶血時可顯現含鐵血黃素尿和尿鐵排出增多,常見於紅細胞內在缺陷所致溶血,如G6PD血症,獲得性,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紅細胞外因素所致溶血,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化學毒物及葯物所致,物理因素。 鑒別主要依靠顯微鏡檢查,血尿的尿中含有大量紅細胞,而血紅蛋白尿中無紅細胞,這是兩者根本的不同之處。

❼ 血尿與血紅蛋白尿如何區別

血尿的特點是渾濁而不透明,攪動時呈雲霧狀,靜置或離心後,上層液清朗, 下層有紅色或暗紅色沉澱,鏡檢可發現紅細胞。血紅蛋白尿的特點是尿色褐紅, 尿液透明不混濁,靜置或離心後無沉澱,鏡檢無紅細胞。

❽ 血尿、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的區別

血紅蛋白尿主要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紅細胞大量破壞,並釋放到血液中。由此而產生的血紅蛋白遠遠超過了肝臟的結合能力和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隱血強陽性,鏡檢無紅細胞
肌紅蛋白尿是由於心肌或骨骼肌等組織嚴重受損時,隨尿液排出體外,可經尿Mb檢查出肌紅蛋白。
肌紅蛋白由於肌肉損傷也常伴有紅細胞破壞,故肌紅蛋白尿同時也伴有血紅蛋白尿。
血尿指尿中混有紅細胞

❾ 小便前面正常,快尿完的時候出先了紅色的液體,這是什麼疾病或者原因出現這樣的情況

血尿分三種.下面是無語星空BLOG的記錄.我不認識這個人.不過寫得挺專業的.
2006/11/17] 血尿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折疊]

血尿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也是原因較復雜的一種病理現象,它是一個臨床症狀, 就好像發燒一樣,是某一種疾病引起的臨床表現,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因此,正確分析血尿的原因,找到引起血尿的疾病在臨床上顯得非常重要。

一、血尿的診斷

1、什麼是血尿

血尿又稱尿血,通俗的說,尿液中帶血即為血尿。

定義:血尿——是指尿液中紅細胞異常增多。即尿常規檢查時,如在顯微鏡下1個高倍視野中紅細胞超過3個,或12小時尿愛迪氏計數紅細胞超過50萬個,就叫血尿。

異常增多:正常情況下尿中不含有紅細胞,但在劇烈運動、勞累過度後,或少飲多汗而尿量每24小時低於800毫升時,可以有少量紅細胞,這時尿鏡檢每3~5個高倍視野可有0~2個,或離心後每高倍視野在0~3個范圍內,都屬於正常現象。若尿液中含有的紅細胞多於正常,才為血尿。

化驗單中(+)的解釋:一個高倍視野內每10個計為(+),20個計為(++),30個計為(+++),40個計為(++++)。(++++)以下的血尿,一般為鏡下血尿,4個+以上,為肉眼血尿。

2、鏡下血尿與肉眼血尿

血尿分為鏡下血尿和肉眼血尿:若是僅僅在顯微鏡下查出紅細胞,而眼睛看不出來有血的尿,叫做鏡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紅色或血色,甚至尿中有血絲或血凝塊,叫做肉眼血尿。

鏡下血尿時每1000毫升尿中約含血液0.5毫升—1.0毫升,在顯微鏡下一個高倍視野內紅細胞數一般在40個以下(4個+以下)。如果1000毫升尿液中混有l—2毫升血液,肉眼即可看出尿液呈紅色,即表現為肉眼血尿。肉眼血尿的顏色深淺受血量多少和尿酸鹼度的影響,血尿呈酸性時常為棕色或褐色;血尿呈中性或鹼性時則為紅色。

從嚴重程度上講肉眼血尿要比鏡下血尿嚴重,應當及時檢查,盡可能查清血尿原因,進行治療,但鏡下血尿亦不可忽視,錯過治療時機。

3、真假血尿

尿的顏色發紅並不一定就是血尿。懷疑有血尿,一定要將尿液進行化驗檢查,看有無紅細胞,才能最後確定真假血尿。

真血尿:上面提到的鏡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假血尿:假血尿是指尿色發紅,看似血尿,但不是真正意義的血尿。它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1)尿液被染色:某些葯物、食物、染料、試劑等可以引起紅色尿液,如使用酚紅、利福平、氨基比林等葯物,此時尿液鏡檢無紅細胞,聯苯胺試驗(尿潛血試驗)陰性,患者訴有用葯史。

(2)污染血尿(偽血尿):尿內也混有血液,但紅細胞來自尿路以外,多見於陰道、子宮、痔、直腸等部位出血混入尿液中所致。

(3)血紅蛋白尿:多由嚴重擠壓傷、燒傷、輸異型血發生溶血而造成。它的產生是由於溶血性疾病,使血漿中游離血紅蛋白含量增加,越過了腎閾值,而從腎小球濾過,進入尿中所致。常見於瘧疾、蠶豆病、不合血型的輸血、溶血性貧血、陣發性血紅蛋白尿及腹腔出血等。

臨床上,血尿與血紅蛋白尿的鑒別主要依靠顯微鏡檢查,血尿的尿中含有大量紅細胞,而血紅蛋白尿中無紅細胞或只有極少量的紅細胞,隱血試驗(聯苯胺試驗)陽性,這是兩者根本的不同之處。另外肉眼觀察:肉眼血尿呈洗肉水色乃至鮮紅色,靜置後容器底部出現一層紅色沉澱;血紅蛋白尿的顏色可呈紅色、棕色,甚至呈黑色,由於尿內無紅血球或僅有少量紅血球,故尿液清澈無沉澱,不混濁。

二、血尿的病因

人的尿液是在腎臟里生成的,經過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凡是這些器官發生出血,都可以引起血尿。因此血尿的原因多而復雜,大致由下列幾類原因引起。

1、 功能性血尿(生理性血尿)

血尿一般都是有病的,即病理性血尿,但少數為生理性血尿,如運動性血尿。

運動性血尿:一部分健康人在劇烈運動後可出現一過性血尿,主要原因可能是劇烈運動造成腎臟被擠壓,腎血管被牽拉或扭曲以致損傷。停止劇烈運動,血尿可逐漸消失。

2、 全身性疾患

①血液病及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友病、維生素C及K 缺乏等。過敏性紫癜: 這種病常見於兒童與青少年,皮膚有出血點,胃腸道出血,關節痛。在皮膚有出血點2-4周後出現血尿,常表現為肉眼或鏡下血尿。約l/3過敏性患兒發生紫癜性腎炎,且年齡越小,發生越多。

②感染性疾病:如鉤端螺旋體病、流腦、流行性出血熱、猩紅熱、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敗血症等。

③結締組織及變態反應性疾病:如紅斑狼瘡性腎炎、結節性多發動脈炎性腎病、皮肌炎性腎病、風濕性腎炎等。

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並有高血壓性腎病時、心力衰竭腎瘀血等。

⑤內分泌及代謝障礙性疾病:高鈣尿症、痛風腎、糖尿病性腎病等。

3、 葯物性原因:

葯物性原因引起的血尿特點是:一般為暫時性,多在病人服葯後12~24小時內發生,尿常規可有尿蛋白「±」~「+」,紅細胞「+++」~「++++」此外,其他有關腎功能方面的檢查、腹部B超和靜脈腎盂造影檢查一般不能發現任何問題。血尿多於停葯或停止接觸後自愈,肉眼觀察血尿一般在停葯後1~2天消失,用顯微鏡觀察血尿一般持續2~3天消失。

①抗生素類:氨基甙類抗生素(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妥布黴素等);磺胺類葯物(如復方新諾明等);頭孢類葯物(如先鋒Ⅳ號等);四環素均可引起腎毒性損害,出現血尿,頭孢類葯物若與氨基甙類葯物或利尿劑合用,腎毒性更大。

②服用抗凝劑,或注射甘露醇等可引起血尿。

③其他葯物如保泰松、阿斯匹林、雙氯滅痛、感冒通、速尿、利福平、環磷醯胺、烏洛托品、松節油、汞劑、砷等等。

④某些食物引起血尿:大量食入山櫻桃可引起血尿。

葯物引起血尿的原因是:人體對這些葯物高度敏感,腎臟血管強烈收縮和通透性增加,因而發生血尿,多與服用上述葯物的劑量無關,而與服葯人的個人特異體質有關。

要確診血尿是否由服用葯物所致,首先要排除其他可引起血尿的疾病,如確系葯物過敏,則以後不得再次使用同類葯物。

4、尿路鄰近組織器官病變

①急性闌尾炎如炎症波及泌尿系統時可引起血尿。

②女性盆腔器官發炎如輸卵管炎、盆腔炎、盆腔膿腫也可引起血尿。

③直腸癌、結腸癌、宮頸癌、卵巢惡性腫瘤等都可侵犯泌尿系統引起血尿。

5、 腎內科疾病

其中以腎小球疾病為最常見:急性腎炎、急進性腎炎、膜增殖性腎炎、系膜增生性腎炎、局灶性腎小球硬化症等。

6、 泌尿外科疾病

泌尿外科疾病幾乎均可出現血尿,僅出血程度及出血時間早晚不同而已。

①泌尿系結石:其中包括腎、輸尿管、膀胱或尿道結石。

②泌尿生殖系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等。腎結核有血尿者佔90%以上。

③泌尿系先天畸形:畸形可造成尿路梗阻,梗阻緩解後有少部分患者出現血尿。

④泌尿生殖系腫瘤:有腎腫瘤、輸尿管腫瘤、膀胱腫瘤、前列腺腫瘤等。

⑤其他泌尿系疾病:如腎下垂、遊走腎、先天性多囊腎等。近年來發現腎血管壓迫引起小兒血尿並不少見。左腎靜脈被其他血管壓迫引起左腎靜脈壓迫綜合症,又稱胡桃夾現象。

⑥泌尿系損傷:多有腰部或腹部外傷史,如挫傷、撞傷、摔傷等。

⑦泌尿系異物引起血尿:尿道口異物或膀胱異物可造成血尿,去除異物後血尿即消失。

⑧異體腎移植後排異反應

血尿的原因95%以上是由於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發生血尿多以炎症為最常見,約佔70%以上,而腫瘤約佔20%左右,其他原因佔10%。引起血尿最多見的病因是良性病變,如膀胱炎、尿路結石及結核等,但是老年人應特別警惕泌尿系腫瘤

三、血尿的鑒別診斷

1、出血部位的分析:

根據血尿的來源不同,臨床上又可將血尿分為初血尿、終末血尿、全程血尿三種。根據三種不同的血尿情況常可初步提供出血的可能部位。①初血尿:排尿開始有血色,逐步變清,表示病變在尿道;②終末血尿:排尿開始未見血色,以後才慢慢變深,排尿終末時血色更濃更深,表示出血部位在膀胱頸附近、三角區、前列腺、或後尿道;③全程血尿:血與尿完全混合,從排尿開始至終末,血尿的外觀無改變,表示出血部位在腎或輸尿管,也可見於膀胱壁病變。尿中含有血絲,表示出血部位在腎或輸尿管;若混有血塊,說明出血多在腎或膀胱。

尿三杯試驗有助於判斷上述三種血尿,方法十分簡單:取3隻杯子,在一次小便中,第一杯取前段尿,第二杯取中段尿,第三杯取後段尿。若第1杯中為血尿,其餘2杯正常,則為初血尿;若第1、2杯中無血尿,僅第3杯有血尿,稱為終未血尿;如三杯中均有血尿,稱為全程血尿。

腎臟病變引起的血尿,多為全程性均勻,常為暗棕色,多伴有腎區鈍痛或腎絞痛,如形成血塊多為條狀。顯微鏡下多見紅細胞管型和其他管型,一般無明顯的排尿不適症狀,但如伴有膀胱病變則可有排尿不適症狀。

膀胱病變引起的血尿,伴有排尿不適症狀,但腫瘤出血則無明顯的排尿不適症狀,血尿較鮮紅,多為終末血尿,血塊不規則。

前列腺與尿道病變引起血尿,多伴有尿頻、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難等症狀,血尿為鮮紅色,前列腺與後尿道出血時為終末血尿,前尿道出血為尿道滴血。

2、 內科性血尿與外科性血尿的鑒別:

八十年代以來應用相差顯微鏡觀察尿紅細胞形態,可以鑒別尿中紅細胞是腎內科性或泌尿外科性血尿。具體辦法是取離心後尿沉渣,置於玻片上,用相差顯微鏡來觀察尿中紅細胞大小、色素、形態的變化及異形紅細胞數量。用這種檢查來鑒別腎小球性血尿與其他原因出血符合率達90%左右。

紅細胞形態分析將所查紅細胞結果分為三種類型:

①均一型紅細胞血尿(也叫非腎小球性血尿):正常紅胞大於90%,表示紅細胞來自腎小球以外,提示血尿由泌尿外科疾病導致。常見於泌尿系統結石、腫瘤、創傷等,故又叫外科性血尿。

②變形紅細胞血尿(又叫腎小球性血尿):紅細胞形態異常者大於90%,即紅細胞呈現多種形態,如麵包圈樣、草莓樣、水滴樣,甚至為破碎紅細胞。顯示紅細胞由腎小球漏出,RBC數量>800個/ml則有臨床意義,提示血尿是因腎小球的病變所導致。所以又叫腎小球性血尿,如腎炎病人的血尿屬變形紅細胞血尿。

③混合型血尿:正常和異常紅細胞均有,其中哪一類型紅細胞大於50%,即是以該類紅細胞為主的混合性血尿,提示這種出血不是一個部位,有腎小球性,也可能伴有下尿道出血,如某些IgA腎病患者,在皮膚肌肉血管中有免疫球蛋白沉積,出血也可來自泌尿系黏膜損傷的血管。

需指出,紅細胞形態分析是作為初篩血尿來源的依據,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再進一步的檢查,如懷疑泌尿道疾病者進行尿路造影、膀胱鏡、CT、B超等檢查;懷疑腎小球疾病者行腎活檢等以確定血尿病因。但仍有少數病人不能明確診斷,此時需定期追蹤觀察。

3、 血尿的伴隨症狀與疾病的關系:

⑴無症狀,無痛性血尿,兒童多為腎炎,成人、老年人常為泌尿系腫瘤的症狀;

⑵伴有腰腹部劇烈絞痛,多為腎或輸尿管結石所致,出血量一般較小;

⑶伴腰背頓痛的出血,少量血尿時以結石多見,大量血尿時應考慮腎或腎盂腫瘤。

⑷伴有尿急、尿頻、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若為女性,多為膀胱炎,且症狀常可反復發作;中青年男性,則腎結核可能性大;老年男性則應考慮前列腺增生;

⑸血尿伴進行性加重的膀胱刺激症狀應考慮尿路結核;

⑹伴有排尿不暢的血尿,老年男性多為前列腺肥大;中年人則可能為膀胱腫瘤或其它膀胱頸部病變;

⑺血尿伴排尿中斷,排尿困難,排尿劇痛,多見於膀胱或尿道結石。

⑻血尿伴發燒,多為上尿路或前列腺的感染;

⑼活動過多或運動後出現血尿,則多為運動性血尿或尿路結石,女性患者可能為腎下垂所致;

⑽排精後出現血尿,多為精囊炎、前列腺炎或膀胱頸後尿道疾病所致;

⑾在大便或性交後發生血尿,多為後尿道炎;

⑿外傷後出現血尿,泌尿系損傷診斷即可成立。

⒀浮腫、高血壓、出血傾向等症狀,說明血尿的病因多為腎小球腎炎或其它腎臟內科疾患;

4、 輔助檢查的應用

凡是血尿,都應進一步檢查,包括B超、腹部X光照片、腎盂造影、膀胱鏡檢、CT和核磁共振等。可以了解雙側腎臟大小、形態、有無結石,腫瘤佔位病變,腎盂積水;輸尿管有無受壓、擴張,管周有無腫塊,膀胱內有無結石、腫塊等。必要時可以進行腎動脈造影檢查,腎靜脈、下腔靜脈造影等。

5、常見四種疾病的鑒別

血尿的原因很多,有幾十種疾病可導致血尿,但最為常見的有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結石,結核和腎炎。這四種常見疾病引起血尿的症狀各自有其特點。結石的血尿往往是鏡下血尿,一般在(+)---(+++)之間,結石往往會引起腎絞痛和尿路感染,出現這種情況的血尿懷疑為結石,應做B超和X線攝片檢查;如果血尿時間很長,而且都是鏡下血尿,同時伴有排尿不適,但又培養不出普通細菌,人有消瘦,乏力,低熱等,應懷疑為泌尿系結核病,近幾年來,世界范圍內結核的發病率在回升,應當引起警惕;在化驗小便時血尿同時伴有蛋白尿或有管型,伴有晨起眼瞼浮腫,血壓升高等,應考慮是否患有腎炎,應到腎內科檢查;泌尿系統腫瘤的血尿往往是無症狀性肉眼全程血尿,主要特點:一是無症狀,無任何不適,二是肉眼全程血尿,三是間歇性,血尿來去都很突然。腫瘤部位的血管破裂,出現潰瘍、壞死,引起血管損傷發生血尿,出現凝血後而止血,再破壞後重復出血。

四、無痛性血尿與泌尿系腫瘤

泌尿系腫瘤95%以上都是惡性的,它引起的血尿特徵是間歇性、無症狀性、肉眼全程血尿,這種血尿最容易被病人忽視,因為病人除血尿一項異常外,沒有其他不適感覺,而且血尿不經治療也可暫消失,呈間隙性,時有時無。每當血尿消失後,病人總以為"病"也消除了。事實上,這種間歇性、無痛性正是泌尿系統腫瘤的一種臨床表現,如果血尿一旦突然加重,常常已是腫瘤的晚期。我們在臨床中會遇到這樣一些中老年患者,在發生間隙性血尿2-3年後才來就醫,經檢查已患晚期膀胱癌了。所以對待無痛性血尿一定要慎重,尤其4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要首先想到腫瘤的可能,如膀胱腫瘤、腎腫瘤、腎盂和輸尿管腫瘤、尿道腫瘤、男性前列腺腫瘤等。資料統計在肉眼血尿患者中,隨著年齡增長尿路惡性腫瘤的發生率增加,40歲以下的肉眼血尿中,1/10是惡性腫瘤;50—59歲則有1/4;60—69歲有1/3以上;70歲以上70%。因此,中年後出現無痛性血尿時,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從出現第一次血尿開始,就應查明原因,千萬不要拖延。

膀胱癌:

泌尿系腫瘤中膀胱癌的發病率最高,膀胱癌患者大都在50歲以上,3/4是男性患者,而且絕大部分是吸煙者。肉眼血尿是膀胱癌最早和最普通的症狀,據資料統計膀胱癌患者75%有無痛性血尿。申文江教授最近公布的全國腫瘤調查表明,膀胱腫瘤發病率、殘廢率明顯增加,膀胱腫瘤已躋身於全國十大腫瘤之榜。膀胱癌病人從首次肉眼血尿到再次肉眼血尿,不少病人間隔半年到一年,而且用抗生素和止血葯物治療,可以暫時中止血尿,因此就容易延誤診斷與治療。

診斷膀胱癌並不難,中老年人出現無痛性血尿,應首選做B超檢查,可以發現膀胱腫塊。X線造影檢查也有診斷價值。 進一步的檢查則是做膀胱鏡檢查,這是最可靠的確診方法。通過膀胱鏡,可以直接看到腫瘤的大小和部位,還可以鉗取一小塊腫瘤組織做病理學檢查,以確定是哪一類腫瘤,良惡性程度如何。

需要指出兩點,一是肉眼血尿的嚴重程度與膀胱腫瘤的大小、多少、惡性程度有一定關系,但不見得成正比,不能用肉眼血尿的嚴重程度估計膀胱腫瘤的病期。二是早期膀胱腫瘤很少有尿路剌激症狀,但如果膀胱腫瘤發生感染,或是腫瘤長在膀胱的下部,可能較早期就出現尿急、尿頻、排尿疼痛、排尿困難等尿路剌激症狀。對這種肉眼血尿應當檢查尿中有無癌細胞,還要做B超、膀胱鏡、尿路造影等項檢查,避免誤診為出血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尿路結石等疾病。

腎臟腫瘤

腎臟腫瘤是泌尿外科常見的腫瘤之一。在我國腎臟腫瘤約佔全身腫瘤的0.47~0.66%,國外約佔3% 。腎腫瘤多數為惡性,惡性腎腫瘤可分為原發和繼發兩大類;在原發性腎惡性腫瘤中一般統計腎癌佔85%、腎盂癌7-8%、腎母細胞瘤5-6%、肉瘤3%。腎癌亦稱腎細胞癌、腎腺癌,是常見的腎臟實質惡性腫瘤。

腎臟腫瘤的臨床表現也是肉眼全程血尿,沒有尿急、尿頻等膀胱刺激症狀,據資料統計,腎癌患者70%有無痛性血尿,有的可以伴有患側腰疼,當血塊排出輸尿管時,可以出現患側腎絞痛。腎臟腫瘤的這種早期症狀具有很大的欺騙性,許多患者或其家屬,就是因為看到患者不疼痛且又時好時壞,於是就麻痹大意,結果拖到後期無法救治而後悔。對可疑患者作B超、腎盂造影、CT和磁共振檢查便可確診。

總之,血尿的病因診斷十分復雜,需結合尿液的化驗、X光拍片造影、CT及B超等檢查後綜合分析才能最後確診。需要提醒的是:出現血尿,特別是在病因一時難以弄清時,患者應定期到醫院檢查,力求做到早確診、早治療。

閱讀全文

與鑒別血尿和血紅蛋白尿的首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指扭傷如何消腫快速方法 瀏覽:200
快速治療爛嘴的方法 瀏覽:804
電路阻值的計算方法 瀏覽:966
測量房屋角尺的使用方法 瀏覽:801
禽腺病毒檢測方法 瀏覽:473
皮製手機殼清洗方法 瀏覽:156
學習英語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77
橘子的使用方法 瀏覽:977
四年級檢測電路有兩種方法分別是 瀏覽:935
安阻法的測量方法 瀏覽:143
兒童低燒怎麼辦簡單的退燒方法 瀏覽:396
淘寶上的存錢方法怎麼存 瀏覽:107
貓術後化膿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12
夾核桃的工具安裝方法 瀏覽:17
二年級畫小汽車簡便方法 瀏覽:39
螺旋式led燈泡安裝方法 瀏覽:220
酸奶的食用方法 瀏覽:139
神經性胃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258
人工整枝的主要技術方法有哪些 瀏覽:186
大田玉米收割方法視頻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