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關於胰島素抵抗的檢測,胰島素和C肽檢查
您好,您的問題非常的專業。我來嘗試下解答您的問題。
首先您要知道胰島素和C肽,它們是胰島β細胞的分泌產物,而這兩者都有共同的前體就是胰島素原,一個分子胰島素原經酶的作用最後裂解成三段,就是一個分子胰島素(A.B鏈)和一個C肽(即C鏈)。胰島素分泌後會被利用,而C肽不被肝臟破壞且半衰期長,所以臨床上可以利用監測C肽水平來反映胰島β細胞的功能情況,說到這里,您應該清楚胰島素和C肽了。
再來看您的監測結果:餐前和餐後2小時您的胰島素水平分別是52.16uU/ML和73.26uU/ML,C肽分別是1.96ug/ML和4.27ng/ml,根據C肽的情況來反映胰島β細胞分泌情況,C肽水平增加到2.2倍,而胰島素水平增加到1.4倍。再參照胰島素正常值,無論您是在餐前還是餐後2小時都高於正常值。
到這里,分析了胰島素和C肽,也分析了您的監測結果,我們來看您的問題。
從結果來看為什麼會有胰島素抵抗?
顯而易見,您的胰島素水平無論餐前餐後都高於正常值,也就是說在正常值范圍內已經不能滿足您的降糖效果了,您的胰島β細胞必須分泌高量得胰島素,就是您的機體對正常濃度胰島素敏感度降低了,必須維持在一個高水平狀態,這從您C肽2.2倍可以看出,餐後更加,所以說,您有胰島素抵抗。這也是為什麼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結果比正常參考值高的原因。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看到,不使用外源性胰島素,機體的胰島β細胞長期超負荷工作會最終導致功能喪失。
建議:看到您有糖尿病史並且有過冠心病史,強烈建議您嚴格控制血糖,高血糖會給您心血管系統帶來不可逆損傷。
希望的我的解答能幫助到您,謝謝!
若還有糖尿病及相關問題,歡迎能跟您做共同探討和分享。
B. 利用重組基因的原理簡述人源胰島素的基本生產步驟
生物製法 首先剪切胰島素基因 再創造大腸桿菌裂殖的有利環境 對大腸桿菌進行大規模培養 使之產生的治療糖尿病的葯物—胰島素
基因製法 在基因工程人胰島素的生產過程中 一般是先表達胰島素原 然後對胰島素原復性 復性後的胰島素原通過酶切得到有活性的胰島素 其中胰島素原的復性效率是決定最終收率的關鍵因素 正確折疊與錯誤折益胰島素原的分子量完全相同 結構非常相似 採用RT-HPLC可對其進行分離檢定Sergeev等利用反相色譜建立了復性液中胰島素原的檢測方法 如果要對正確折疊與錯誤折盛胰島素原的結構進一步說明 可將其用蛋白酶V8酶解 然後 用RR-HPLC-MS作膚圖譜 Damn等用Saureus proteaseV8酶解胰島素原 然後用R'FHPLC做肚譜圖 並結合質譜法對重組胰島素原的折受過程進行了監測
C. 如何利用大腸桿菌生產胰島素 從基因工程角度說一下吧
生物製法:首先剪切胰島素基因,再將胰島素基因轉入人的大腸桿菌內,再創造大腸桿菌裂殖的有利環境,對大腸桿菌進行大規模培養,使之產生大量的治療糖尿病的葯物——胰島素。
基因製法: 在基因工程人胰島素的生產過程中,一般是先表達胰島素原,然後對胰島素原復性,復性後的胰島素原通過酶切得到有活性的胰島素.其中胰島素原的復性效率是決定最終收率的關鍵因素,正確折疊與錯誤折益胰島素原的分子量完全相同,結構非常相似,採用RT-HPLC可對其進行分離檢定.Sergeev等利用反相色譜建立了復性液中胰島素原的檢測方法.如果要對正確折疊與錯誤折盛胰島素原的結構進一步說明,可將其用蛋白酶V8酶解,然後用RP-HPLC-MS作膚圖譜.Damn等用S.aureus protease V8酶解胰島素原,然後用R'FHPLC做肚譜圖,並結合質譜法對重組胰島素原的折受過程進行了監測.
D. 利用基因工程原理和大腸桿菌大量生產人類胰島素的過程及原理
生物製法:首先剪切胰島素基因,再將胰島素基因轉入人的大腸桿菌內,再創造大腸桿菌裂殖的有利環境,對大腸桿菌進行大規模培養,使之產生大量的治療糖尿病的葯物——胰島素。
基因製法:
在基因工程人胰島素的生產過程中,一般是先表達胰島素原,然後對胰島素原復性,復性後的胰島素原通過酶切得到有活性的胰島素.其中胰島素原的復性效率是決定最終收率的關鍵因素,正確折疊與錯誤折益胰島素原的分子量完全相同,結構非常相似,採用RT-HPLC可對其進行分離檢定.Sergeev等利用反相色譜建立了復性液中胰島素原的檢測方法.如果要對正確折疊與錯誤折盛胰島素原的結構進一步說明,可將其用蛋白酶V8酶解,然後用RP-HPLC-MS作膚圖譜.Damn等用S.aureus
protease
V8酶解胰島素原,然後用R'FHPLC做肚譜圖,並結合質譜法對重組胰島素原的折受過程進行了監測.我們的書上就是這么說的
E. 胰島功能測定是包括什麼參考值是多少
胰島素功能檢測包括:
C-肽;糖化血紅蛋白;血紅蛋白A1C;
血清糖化蛋白(GSP);
胰島素;胰島素原;胰高血糖素等。
胰島素功能檢測參考值:
C-肽; 正常值 成人≤4.0μg/L 男1.5~5.0μg/L 女1.4~5.5μg/L。
糖化血紅蛋白;血紅蛋白A1C正常值
電泳法 佔Hb總量的0.056~0.075 柱層析法 佔Hb總量的0.06~0.09
高壓液相色譜法 HbA1a 0.016 HbA1b 0.008 HbA1c 0.03~0.06。
血清糖化蛋白(GSP); 正常值 果糖胺法 [2.5mmol/L。
胰島素; 6~24mIU/L。
胰島素原; 正常值 [0.2μg/L 或[0.3IRI。
胰高血糖素 正常值 30~210ng/L。
胰島功能檢測解釋:
胰島素功能檢查包括胰島素、C肽、血糖測定。胰腺組織是人體內的重要內分泌器官,其分泌的胰島素能促進肝臟、肌肉和脂肪等組織攝取和利用葡萄糖,是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C肽是胰島素時段下的肽段,不被肝臟蛋白酶所破壞,因此在檢測胰島素的同時測定血中的C肽含量,可以更真實地反映胰島的分泌功能。血糖測定則是間接地反映胰島素功能。
胰島功能檢查的作用:
是看看你的胰島分泌胰島素的功能怎麼樣,是不是受損了,是檢查早期糖尿病的常用方法。胰島功能檢查應該是在早晨空腹的情況下,進食75g葡萄糖或100g麵粉的饅頭前後分別於空腹,餐後1小時,2小時,3小時抽靜脈血測定四個時間點的血糖,胰島素釋放,C-肽值.胰島功能檢查有幾項,包括胰島素釋放試驗、C肽釋放試驗。做法:糖尿病人選用饅頭餐或者口服75g葡萄糖,取血同時進行葡萄糖和胰島素、C肽等的測定。作用是測定胰島素的含量是絕對還是相對不足,確定糖尿病的情況,決定用葯。
胰島功能檢查步驟:
(1)試驗應在上午7~11時之間進行。早8:30以前到醫院、並順便攜帶當天早晨第一次小便10ml送檢。
(2)空腹坐位抽血後5分鍾內飲入250ml含75g葡萄糖的糖水;對於部分糖尿病人,為減少對B細胞的強烈刺激,可以進食2兩左右的(約100克)饅頭代替葡萄糖;妊娠期婦女葡萄糖的用量為100g;兒童按1.75g/kg體重計算,但總量不超過75g。
(3)進食後0.5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分別抽血檢測血糖。常規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的同時,平行測定血樣中的胰島素濃度。根據5次血中葡萄糖水平(空腹時坐標點為0)繪製糖耐量曲線,同時根據5次血漿胰島素水平繪制出胰島功能曲線。
患糖尿病時,無論空腹血漿胰島素水平,還是胰島素釋放試驗分泌曲線均較常人有明顯不同,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減少,空腹血漿胰島素水平明顯低於正常,其基值一般在5mu/L以下,服糖刺激後其胰島素釋放也不能隨血糖升高而上升,常呈現無高峰的低平曲線,有些病人甚至不能測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漿胰島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於正常,但往往會出現高峰時間延遲,如在服糖後2小時或3小時出現,呈分泌延遲高峰後移。其中尤其是肥胖型的糖尿病病人,血漿胰島素釋放曲線明顯高於正常,但低於同體重的非糖尿病病人的釋放曲線。進食後胰島素分泌高峰後延(2~3小時)是2型糖尿病的特徵。
不過胃切除術後或嚴重的肝病等,腸道迅速吸收葡萄糖,而肝臟不能相應快速攝取葡萄糖所致。以上兩類病人不宜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需採用靜脈注射葡萄糖耐量試驗。
F. 人胰島素生產工藝
太深奧
G. 低血糖症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
1. 空腹血漿胰島素和血糖測定
非肥胖者空腹胰島素水平高於24μU/ml 可認為是高胰島素血症。
然而有時空腹胰島素值即使正常,相對血糖值已增高。當空腹血糖低於2.8mmol/L,血漿胰島素應降至10μU/ml 以下。血漿葡萄糖水平低於2.2mmol/L,胰島素值將低於5μU/ml。胰島素與血糖比值(I ∶ G)一般也降低。如I ∶ G 值增加或> 0.3 應懷疑有高胰島素血症,I ∶ G> 0.4 提示胰島素瘤可能。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欲確定是否存在空腹低血糖,OGTT 沒有意義。如糖耐量試驗延長至4 ~ 5 小時,對於診斷餐後低血糖有一定價值。
3. 血漿胰島素原和C 肽測定
正常血漿含有少量的胰島素原,大部分胰島素瘤患者血循環中胰島素原水平增高。正常情況下,胰島素原一般不超過免疫反應性胰島素總量的22%,而85% 以上的胰島素瘤患者的胰島素原所佔百分比超過25%。
用RIA 法測定的血漿胰島素值稱為免疫反應性胰島素,這是因為胰島素的多克隆抗體與胰島素原等胰島素類似物有交叉反應,再加上胰島素的正常值較低,所以解釋結果時要十分慎重。
C 肽測定可用於內源性和外源性高胰島素血症的鑒別,C 肽和胰島素是等摩爾質量分泌的,外源性高胰島素血症時的血C 肽一般測不出來。C 肽水平高提示內源性高胰島素血症。反之,低C 肽水平提示血漿胰島素水平增高是外源性胰島素所致。
4. 胰島素抗體、胰島素受體抗體測定
血漿中存在胰島素抗體提示既往使用過胰島素或自身免疫性胰島素綜合征。胰島素的自身抗體依抗原的來源可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依抗體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效果有興奮性與抑制性自身抗體之分。
長期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可產生抗胰島素抗體,此與制劑中的胰島素與人胰島素結構不同和制劑不純有關,但使用單峰的人胰島素或重組的人胰島素仍可產生胰島素抗體。此類抗體是產生胰島素不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5. 血漿磺脲葯物及其尿中代謝產物測定
測定血漿磺脲葯物或其尿中代謝產物可協助確定磺脲葯物誘發的高胰島素血症的診斷,氯磺丙脲因半衰期長,誘發的低血糖危險性較大。
6. 胰島素抑制試驗
無症狀性空腹低血糖或不穩定性或邊緣性高胰島素血症,可用抑制試驗鑒別是否為內源性胰島素分泌過多所致。
用外源性胰島素不能完全抑制胰島素瘤C 肽和胰島素原的釋放,然而也有報道指出,某些胰島素瘤患者的C 肽抑制試驗可正常。正常人在應用外源性胰島素後,血漿C 肽抑制約66%,但胰島素瘤患者在血糖正常時,血漿胰島素和C 肽不被抑制,而在低血糖時,可抑制內源性胰島素和C 肽的分泌。
7. 刺激試驗
對於可疑空腹低血糖者刺激試驗的敏感性較I ∶ G 比值、C 肽、胰島素原測定等方法低。一般常用的刺激試驗包括甲苯磺丁脲、精氨酸和胰高糖素刺激試驗,80% 的胰島素瘤患者甲苯磺丁脲試驗異常,74% 有精氨酸試驗異常,58% 有胰高糖素試驗異常。注射鈣劑後能刺激胰島素瘤患者的胰島素分泌,但也有報道指出,胰島素瘤患者注射鈣劑後胰島素分泌並不增加。
8. 先天性代謝疾病伴低血糖症的診斷方法
診斷方法很多,可根據需要選用。確診有賴於病理診斷和酶缺陷的基因分析。
(1)血糖指數:血糖指數是指碳水化合物使血糖升高的相對能力。
與血糖指數低的碳水化合物相比,較高血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可使血糖升高至較高水平,且較迅速。依血糖指數不同,一般可將碳水化合物分成數種類型。直鏈澱粉對血糖和血胰島素所引起的反應慢而弱,而支鏈澱粉可使血糖、胰島素及胰高糖素明顯升高。
(2)果糖耐量試驗:口服果糖200mg/kg 後,正常人的反應與OGTT 相似,而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由於果糖-1- 磷酸醛縮酶缺陷出現低葡萄糖血症、低磷血症及果糖尿症。
(3)胰高糖素試驗:僅作用於肝磷酸化酶,對肌磷酸化酶無影響。
正常人在空腹肌內注射1mg 胰高糖素後,血糖升高,高峰見於45 分鍾左右,血胰島素與血糖值一致。胰島素瘤者血糖高峰可提前出現,但下降迅速,並出現低血糖反應,血胰島素分泌高於正常人。糖原累積病(GSD)Ⅰ型者無血糖高峰或小的高峰見於1 小時後,血乳酸顯著升高,血pH 和HCO3- 下降。此試驗亦可用於其他低血糖症的鑒別診斷。
(4)腎上腺素試驗:GSD Ⅰ型者於注射腎上腺素後血糖增值不超過30%。由於GSD 亦可能累及中性粒細胞的糖代謝,故使用腎上腺素後,血中性粒細胞升高不明顯。但用於GSDLb 診斷的簡便方法是用佛波醇(phoorbol-myristate-acetate)刺激NAPDH 氧化酶的活性,協助GSDLb 及中性粒細胞功能異常的診斷。
(5)缺血運動乳酸試驗:將上臂纏以血壓計袖帶,加壓至200mmHg,令患者作抓握活動,持續1 分鍾,測定試驗前後血乳酸值。
正常人試驗後血乳酸升高3 倍以上,Ⅲ型、V 型GSD 者不增加,但不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乳酸生成障礙性疾病(如肌肉磷酸果糖激酶缺陷等)。
(6)可樂定治療試驗:如懷疑為GSD,常用可樂定(clonidine,0.15mg/d,或每天0.2mg/m2 體表面積)治療數月,GSD 者(如Ⅰ、Ⅲ、Ⅵ型)可增加身高,其作用機制未明。因此葯還對體質性矮小及其他原因所致生長遲滯有效,故可能與其作用於中樞,促進GH 分泌等作用有關。
(7)其他試驗:血、尿及腦脊液氨基酸組分析有助於氨基酸代謝病的診斷。血酮、血糖、血氮和肌酸激酶是各種低血糖症的基本檢測項目。如有可能應盡量做病變組織的酶活性測定以及異常糖原顆粒、代謝底物等測定。用分子生物學方法鑒定酶基因的突變可肯定酶缺陷的種類和位點。
(8)鉻粒素A(chromogranin A,CgA):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標志物之一,約90% 的APUD 腫瘤患者血清CgA 升高。中腸來源的類癌患者,血中CgA 可升高數十至數百倍,發生肝轉移後,血CgA 增高更明顯(RIA 法測定的CgA 誤差30% ~ 40%)。
(9)其他APUD 激素和代謝物測定:可根據臨床表現測定相應的肽類或胺類激素,但因花費昂貴,一般難於普及。多數情況下,可測定尿5- 羥吲哚乙酸(5-HIAA)及胃液中胰島素、胰島素原和C 肽,必要時可測定胃泌素。如欲判腫瘤的生長潛能、判斷預後,可測定Ki-67 蛋白和增生細胞核抗原(PCNA)。
H. 胰島素測定的測定標准:
①空腹時正常值為5~15mU/L,胰島素依賴型則低於正常的下限或測不出,非胰島素依賴型在正常范圍或高於正常人。②胰島素釋放試驗:胰島素依賴型無高峰出現,呈低平曲線;非胰島素依賴型高峰較正常為低,或高峰延遲。胰島素在胰島B細胞中合成。胰島素合成的控制基因在第11對染色體短臂上。基因正常則生成的胰島素結構是正常的;若基因突變則生成的胰島素結構是不正常的,為變異胰島素。在B細胞的細胞核中,第11對染色體短臂上胰島素基因區DNA向mRNA轉錄,mRNA從細胞核移向細胞漿的內質網,轉譯成氨基酸相連的長肽——前胰島素原,前胰島素原經過蛋白水解作用除其前肽,生成胰島素原。胰島素原隨細胞漿中的微泡進入高爾基體,由86個氨基酸組成的長肽鏈——胰島素原在高爾基體中經蛋白酶水解生成胰島素及C肽,分泌到B細胞外,進入血液循環中。未經過蛋白酶水解的胰島素原,一小部分隨著胰島素進入血液循環,胰島素原的生物活性僅及胰島素的5%。
I. 胰島功能測定包括什麼參考值是多少
胰島素功能檢測包括:
C-肽;糖化血紅蛋白;血紅蛋白A1C;
血清糖化蛋白(GSP);
胰島素;胰島素原;胰高血糖素等。
胰島素功能檢測參考值:
①C-肽; 正常值 成人≤4.0μg/L 男1.5~5.0μg/L 女1.4~5.5μg/L。
②糖化血紅蛋白;血紅蛋白A1C正常值。
③電泳法 佔Hb總量的0.056~0.075 柱層析法 佔Hb總量的0.06~0.09。
④高壓液相色譜法 HbA1a 0.016 HbA1b 0.008 HbA1c 0.03~0.06。
⑤血清糖化蛋白(GSP); 正常值 果糖胺法 [2.5mmol/L。
⑥胰島素; 6~24mIU/L。
⑦胰島素原; 正常值 [0.2μg/L 或[0.3IRI。
⑧胰高血糖素 正常值 30~210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