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寫毛筆字常常出現的四種毛病是什麼
1,執筆方法,手指要實在地壓在筆管上,使握筆穩。
2,執筆的高低,執筆高,手中之力傳遞到筆尖的距離遠,筆畫容易浮滑。相反,執筆低,筆力易於到達筆尖,筆圓較沉穩,有利於寫篆書、隸書及楷書。
3,筆法,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
4,手腕,寫小楷或寸楷(一寸見方的楷書字)時,手腕(手拿根部與胳膊下端相連的可活動部位)枕於桌上,握筆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於筆旁,手掌也盡量豎起,手背與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夾角。
(1)關於毛筆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如何正確執筆是能否正確用筆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寫好的一個重要環節。執筆得法,寫字時才能運用自如;如果執筆不當,養成不正確的習慣,糾正起來會很困難,也不利於把字寫好。
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
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
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毛筆字
B. 毛筆的常見問題,急需求救!
.........
不正常,如果真的一次一根的話。(製作難度不小啊~~)
其實每次掉毛是正常的,需要好好保養。
一,每次用後要洗
二,不要用套子套起來
三,洗完後放衛生紙上待七八分干,再上筆架。
四,不要用太差的墨,或者是黑墨水代替。
如果還是掉毛,就換一隻吧。
C. 關於毛筆的問題
建議不用開水,我平時都是用涼水將筆泡開的(如果是新筆)。
還有就是,毛筆都是用膠水粘的,用開水燙,會把膠燙開吧,我是沒這么做過。
D. 關於練毛筆書法的問題
楷書應該認真臨寫三家,各有特點。
最好先練顏體(非常有利於掌握毛筆性能,尤其是孩童時代的學生),選用宣筆「大鶴頸」(蕪湖市川寶齋所售,時價八元每枝),軟硬適中,應是一種兼毫,大概是三紫七毫。價格低廉,習字懸肘時使用一年(學生不懸肘比較容易側鋒,傷及筆毫,使用時間也會隨之縮短)。這里插一句,墨汁選用「文苑閣墨汁」。用墨要用水調,寫字時不可將水直接注入墨汁,而要單獨一杯水置於硯側,邊寫邊調。楷書用水調,1瓶墨可當一瓶半使用,寫行書要淡一些,一瓶墨汁可以當作2瓶使用。所以第一階段是顏體。
第二階段,繼而入柳。得唐楷普遍法則,而顏體不夠規整(至關重要,柳體是漢字楷法結構極則,基本的規律對於學好各個字體有極大好處!後面要專門總結柳體楷書結構的規律。)提高筆畫質量,以束鋒提筆為主(可以參讀《歐顏柳楷書技巧對比》一書,歐陽恆忠 著 廣西美術出版社 1997年版)。柳公權精研歷代筆法,如果習得透了可以於筆畫方圓、用鋒中側、篆隸、魏行筆法,無法不備,觸類旁通。
或者要跨過柳體(因柳字難學),可練習《多寶塔》,直接練習中小楷,得端正結構,求穩求正。但容易寫得缺乏變化,而顯得呆板、俗氣。
第三階段,再入歐、褚,求其險峻和變化。歐與柳相比,從平穩走向變化,歐乃結構大家,在結構中險中求穩,與柳字完全不同,各有千秋。但歐字要在柳字對楷法結構規律的總結基礎上求變方能弄通。在二者對比總結中於結構可以大有收獲。
在柳字基礎上,寫歐能得力,上海劉小晴先生寫顏體筆法即為柳體運筆之法,可參照其視頻反復學習體會,效果明顯。
至此,上述唐三家將書法技法中的問題基本給解決了一大半了。顏字解決了運筆和大字寫法,歐字解決了側鋒、中鋒、和中小楷結構技法、柳字總結了漢字的基本結果規則。若師尊歐柳顏三家,各得其妙,書法根基已成,所以楷法必學,且三家不可偏廢,這是重要一點。
褚字為蘭亭楷寫,暗藏蘭亭玄機。比由趙孟頫入手到行書為好。趙字媚,字好,媚而不俗,但是一學就俗氣,有書家也說習氣重。不宜初學。
以上為個人學書實踐體驗和思考,互相學習。
E. 想問一下有關毛筆的一些問題,求專家解答。
寫大字用大筆,寫小字用小筆。小筆寫大字易損筆且不能使轉自如,大筆寫小字則殺雞焉用牛刀了。
毛筆的種類很多,一般寫字的筆,大致分軟性、硬性、中性三類。軟性的筆,有羊毫、雞毫等。硬性的筆,有紫毫(兔毫)、狼毫、鼠毫等。中性(不軟不硬)的筆稱「兼毫」,有羊紫兼、羊狼兼兩種。
1.毛筆的種類:
硬毫筆:筆性剛健。如:狼毫、山馬、牛耳毫、鼠須、山兔、鹿毛筆。
毛筆
毛筆(20張)
軟毫筆:筆性柔軟。如:羊毫筆。
兼毫筆:用硬毫、軟毫集在一起,剛柔並濟。筆性介於硬軟毫之間。
如:長流、如意,適合初學的人使用。
2.毛筆的選擇:
一枝好的毛筆要具備「尖、齊、圓、健」四德。
尖~筆毫聚合時,筆鋒要能收尖。
齊~將筆頭沾水捏扁,筆端的毛整齊無不齊現象。
圓~筆肚周圍,筆毫飽滿圓潤,呈圓錐狀,不扁不瘦。
健~筆毛有彈性,筆毛鋪開後易於收攏,筆力要健。
在挑選毛筆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毛筆的種類和性能。
毛筆的種類很多,筆頭都是用動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所以人們往往以筆毫彈性強弱的不同來進行分類。一般分為硬毫筆、軟毫筆與兼毫筆三種。
硬毫筆
硬毫筆的筆毛彈性較大,常見的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須、石獾毫、山馬毫、豬鬃等。
1. 兔毫筆兔毫筆歷史悠久,在長沙出土的戰國筆就是用兔毫製成的。它是將筆干一頭劈開數片,把筆頭插入後再用絲線緊扎而成。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兩種。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稱箭毫)和尾巴上的毫毛製成,質軟而毫健。花白比較挺利,不如紫毫柔軟。
2.狼毫筆這里的「狼」不是動物園里的那種狼,而是黃鼠狼。用黃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製成的筆,彈性比兔毫筆稍軟,比羊毫筆硬,只是質較脆,不耐摩擦。
3.鼠須筆鼠須筆是用老鼠的胡須做成,所以性能堅挺。相傳東晉王羲之就是用鼠須筆寫《蘭亭序》的。
其他硬毫筆,如山馬毫、石獾毫、豬鬃筆等,筆性特別堅硬,一般初學者尚未掌握運筆規律,不易選用。
軟毫筆
軟毫筆的彈性較小,較柔軟。一般用羊毫、雞毫、胎毫等軟毫製成。
1. 羊毫筆:羊毫筆是用山羊毫製成,其性能軟於紫毫筆,由於羊毫較細、較長,適宜於寫大楷及擘窠大字。
2. 雞毫筆:雞毫筆是用雄雞前胸之毛製成,其性能軟於羊毫。
3. 胎毫筆:胎毫是初生嬰兒的頭發,其性能極柔軟。南朝蕭子雲(487-549)就使用過胎毫筆,可見其歷史之悠久。
兼毫筆
「兼毫」,顧名思義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以硬毫為核心、周邊裹以軟毫,筆性介於硬毫與軟毫之間。一般將紫毫與羊毫按不同比例製成。比方「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也有用羊毫與狼毫合二為一製成的兼毫筆,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雲」、「中白雲」、「大白雲」。也有在大羊毫斗筆中加入豬鬃,以加強其彈性。
毛筆的分類主要有依尺寸,還有筆毛的種類、來源、形狀等來分。
按筆頭原料可分為:胎毛筆、狼毛筆(狼毫,即黃鼠狼毛)、兔肩紫毫筆(紫毫)、鹿毛筆、雞毛筆、鴨毛筆、羊毛筆、豬毛筆(豬鬃筆)、鼠毛筆(鼠須筆)、虎毛筆、黃牛耳毫筆、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為佳。
依常用尺寸可以簡單的把毛筆分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屏筆、聯筆、斗筆、植筆等。
依筆毛彈性強弱可分為:軟毫,硬毫,兼毫等。
按用途可分為寫字毛筆、書畫毛筆兩類。
依形狀可分為:圓毫,尖毫等。
依筆鋒的長短可分為:長鋒,中鋒,短鋒。
我國制筆歷史上以侯筆(河北衡水)、宣筆(安徽宣城)、湖筆(浙江湖州)、魯筆(山東昌邑)、齊筆(山東廣饒)為上。
F. 如何解決毛筆分叉問題
那要看是毛筆的問題還是墨汁的問題,如果是毛筆的問題,那你就在溫水裡多多的浸泡,然後浸泡一段時間之後,再拿出來的毛筆就不會分叉了,如果是墨汁的問題就可能要換一盒墨汁。
G. 關於毛筆書法的幾個問題
1,不用 毛筆講究活,所以不需要五指並攏,書法書有時候純屬騙人,不用信他們的
2,如果是隸書和篆書,那麼筆尖必須垂直,其他的不需要必須垂直,所謂的有角度,是指在毛筆運動時,隨不同方向而改變角度的大小,寫毛筆字筆畫的方向
與角度方向相同,角度的大小,要決定於字體。如楷書,角度不用張開太大,而行書不一樣,行書的比劃和比劃是像流水一樣,(不是比劃和比劃連上),行書講究流動性,所以在寫字時要張開較大一些。
H. 關於毛筆的一些問題
毛筆的種類很多,一般寫字的筆,大致分軟性、硬性、中性三類。軟性的筆,有羊毫、雞毫等。硬性的筆,有紫毫(兔毫)、狼毫、鼠毫等。中性(不軟不硬)的筆稱「兼毫」,有羊紫兼、羊狼兼兩種。
毛筆的選擇:
一枝好的毛筆要具備「尖、齊、圓、健」四德。
尖~筆毫聚合時,筆鋒要能收尖。
齊~將筆頭沾水捏扁,筆端的毛整齊無不齊現象。
圓~筆肚周圍,筆毫飽滿圓潤,呈圓錐狀,不扁不瘦。
健~筆毛有彈性,筆毛鋪開後易於收攏,筆力要健。
在挑選毛筆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毛筆的種類和性能。
毛筆的種類很多,筆頭都是用動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所以人們往往以筆毫彈性強弱的不同來進行分類。一般分為硬毫筆、軟毫筆與兼毫筆三種。
特點選擇
以上硬毫、軟毫、兼毫三種不同性能的筆用途也各不相同。宋以前的書家大多用硬毫筆書寫,到明清,書家寫的字越來越大,筆也有硬毫筆轉為羊毫筆。因為羊毫較長,宜於製成大筆寫大字。大致上寫行書、草書一般用硬毫筆比較爽利,便於揮灑,易於起倒得勢:寫楷書、隸書、篆書用軟毫筆,易於滋潤飽滿。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既可以用硬毫筆來寫楷書寫篆書、隸書,也可以用羊毫筆來寫行草。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就用長鋒羊毫筆寫草書,既能寫的剛健挺拔,又能柔韌涵蘊。由於筆鋒長,蓄墨多,蘸一次墨能寫好幾個字,易表現字與字之間連綿不斷的氣勢及墨色濃淡枯濕的變化。又因為長鋒羊毫筆柔軟且長,東漢蔡邕說:「筆軟則奇怪生焉。」故容易產生變化無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但是,羊毫筆柔軟,特別是長鋒羊毫筆,筆按下去後就趴下散開彈不起來,難以掌握。這時候全靠書寫者以運筆的技巧來調節筆鋒,而硬毫筆比較好使,由於它的彈性強度大,筆壓下去再提起來時,筆鋒能回復到原來凝聚的狀態,所以起倒自如,頗為得心應手;但由於筆毫較硬,極富彈性,筆畫又會顯得過於鋒芒畢露而圭角叢生,這是硬毫筆的弊端。總之,用羊毫筆要寫出剛健挺拔的字來,用硬毫筆要寫出平和柔韌的字來,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一開始就用硬毫筆,運筆無需多少技法比較省事,因為筆會幫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筆,一旦拿起羊毫筆來頓感寸步難行。相反,如果你初學時即用羊毫筆來練字,雖說開始時難度大一些,必須用提按換鋒的方法才能寫出合格的筆畫來,但也因此而學會了使用軟毫筆的方法,隨著聯系時間的增加,慢慢就會得心應手、應用自如。這時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筆來寫,會感到輕松好使。
古人對於筆的使用也有很多經驗之談。認為初學時不易買很好很昂貴的筆,而主張使用劣筆,因為你如能用劣筆寫出好的字來,用好筆就會更稱手,寫的更好。相反,如果一上來就用很好的筆,一輩子就只會使用好筆,一旦遇到差一點的筆就寫不好字了。當然也不能用太差的筆來練字,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會增加難度。初唐大書家歐陽詢就有「不擇紙筆,皆得如志」的記載,備受同時代的虞世南的稱道。
另外,從經濟角度來說,正宗的狼毫筆很貴,好的「大蘭竹」要賣一兩百元一支,而普通的羊毫筆只要兩三元,稍好一點的五六元一隻足矣。而且狼毫筆因為筆毫硬,容易磨損,使用時間不暢,而羊毫筆軟且經久耐用。初學者還是買一隻羊毫筆經濟實惠。
在買筆之前還要了解一下毛筆的型號。毛筆因型制的不同又分小楷、中楷、大楷,再大就是屏筆、聯筆、斗筆、植筆等。由於各個筆廠的名稱、牌號的不同,大小也各不相同。初學者可以買一支長鋒羊毫筆,筆鋒長度在四五厘米左右,直徑在一厘米左右,這樣的毛筆可以寫七厘米見方的大楷字。對於剛學毛筆字的人來說比較合適。
毛筆的種類很多,在初次學習時,希望你選用「兼毫」的湖筆。因為兼毫的湖筆,筆芯硬,易於掌握,對你以後的學習很重要,我說一下為什麼不使用」羊毫「和」狼豪「,因為前者很軟不易於掌握,後者很硬適合畫寫意。
在選擇筆逢時,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長短,因為筆鋒太長不易於掌握,但筆鋒長可以含很多的墨水,適合寫」草書「一氣呵成」,筆鋒長可以保證墨的夠用,反之,筆鋒短適合寫楷書,易於掌握。
I. 毛筆的問題
好的毛筆,都具有尖、齊、圓、健四個特點,使用起來運轉自如。
尖
: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瑞。筆尖則寫字鋒棱易出,較易傳神。作家常以「禿筆」稱自己的筆,但筆不尖則成禿筆,做書神采頓失。選購新筆時,毫毛有膠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檢查舊筆時,先將筆潤濕,毫毛聚攏,便可分辨尖禿。
齊
:指筆尖潤開壓平後,毫尖平齊。毫若齊則壓平時長短相等,中無空隙,運筆時「萬毫齊力」。因為需
把筆完全潤開,選購時就較難檢查這一點。
圓
:指筆毫圓滿如棗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則書寫時筆力完足,反之則身瘦,缺乏筆力。筆鋒圓滿,運筆自能圓轉如意。選購時,毫毛有膠聚攏,是不是圓滿,仔細看看就知道了。
健
:即筆腰彈力;將筆毫重壓後提起,隨即恢復原狀。筆有彈
力,則能運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彈力較羊毫強,書寫進來堅挺峻拔。關於這一點,潤開後將筆重按再提起,鋒直則健。
四德指的是筆本身的功能,選筆時也要顧及臨摹的碑帖。所謂「用某家所用的筆,又寫他那一種字」也。要判斷所使用的是那一種筆,直接看他的字跡是最好的方法:風格健勁的,選用健毫;姿媚豐腴的,選用柔毫;剛柔難分的,則選用兼毫。筆的特性亦影響寫出來的書法,如此才能臻乎書法之妙境。
還有一點是字體大小方面,寫大字用大筆,寫小字用小筆。小筆寫大字易損筆且不能使轉自如,大筆寫小字則殺雞焉用牛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