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根本措施是
選D,ABC選項都和交通擁堵問題沒有關系,合理規劃城市道路才會有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所以選D.
Ⅱ 治理城市交通擁堵的對策有哪些
你真是憂國憂民啊.
要解決擁堵, 主要是這幾個方面:
(1)使用科技手段, 提高交通效率
這個目前沒看到有什麼大的突破
(2)通過發展引導, 疏散城市人員集中程度
這個涉及城市發展規劃等宏觀計劃,並且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 也是舉步維艱.
(3)修更多的路,修更好的路
大興土木,正是盛世的徵兆,相關人群皆有利益, 皆大歡喜的方法, 正在持續實施中.
(4)限號限行
這個方法簡單粗暴, 但是立竿見影.
Ⅲ 解決交通擁堵的措施
[原創]輕慢高架——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新思路
目前,城市交通問題已經變成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首要問題。
據報導,自2000年以來,我國城市道路與公共交通投資累計超過2萬億元,但仍無法遏制城市交通擁堵的蔓延。
從人類的發展來看,從們開始的生活、交往都是在一個平面內進行的,平面生活、平面交通完全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口的增加,人們用高樓大廈解決了居住問題,卻把交通問題長期地擱置起來了。
城市化的發展導致人們對交通的要求越來越高。第一,城市化的發展使城市的人口大量地增加,增加了對交通的壓力。第二,社會的發展又使人們的交往更加頻繁,這也對交通構成了很大的壓力。第三,科技的進步使人們的出行小車化,這對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交通仍然停留在地面上,平面交通已經無法解決問題。單位面積的交通負荷隨之增加,必須採用立體交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一、採用輕車高架道路解決小車出行
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根本出路是解決小行出行問題。2009年我國銷售了1300萬輛汽車,其中乘用車佔70%以上。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解決小車出行的問題,其他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具體的解決方案是專為輕型車輛設置一層輕車高架道路。輕車高架道路主要通行轎子、商務車、運動型多功能車的高架道路。
目前的高架道路對車輛的重量沒有細分並進行限制,這就造成了高架道路的造價過高,且高架道路的橋墩過大,佔用地面道路過多。輕車高架道路所通行的輕車重量一般在兩噸以內,這樣高架道路的負荷大大降低,從而高架道路的造價大大降低,同時,由高架道路的橋墩大大減小,這樣就佔用地面道路也大大減少。
現在城市的道路建設一般採用環線方案,可設環線上架設高架道路,在環線的交叉路口架設高架橋以提高輕車的通行速度。
二、採用慢車高架道路解決自行車電平車出行
在輕車高架道路的下面,可設一層慢車高架道路。慢車高架道路主要通行自行車,同時也可以把電平車,摩托車納入慢車高架道路。
自行車是我們一直提倡的交通方式。但是,提倡歸提倡,真正做起來十分困難,原因是隨著車輛的增加、道路的拓寬,騎自行車出行變得愈加困難。另外自行車與轎車相比路權較弱,在與轎車爭路權的問題上處於劣勢地位。
讓自行車出行更加便捷是提高自行車出行的唯一辦法。設置自行車專用的車道才能真正建設綠色交通,引導人們增加自行車的出行。
慢車高架道路可建在輕車高架道路的下面,一般在交叉路口處設平交路口即可。輕車高架道路設置在高上層,這樣會使輕車高架道路的立交橋建設更加方便。
三、採用高架道路停車場解決停車問題
城市交通問題不僅是車輛通行的問題,還有停車問題。在大城市裡,停車問題比車輛通行的問題更加突出。
為了解決停車問題,可建高架道路停車場解決停車問題。一般在公共建築的廣場和空地的上方建設高架停車場與高架道路相連接,即可設置兩層高架道路停車場,即輕車高架道路停車場和慢車高架道路停車場。對於有條件下的地方,可設置通道讓高架道路停車場與公共建築直接相連。
高架停車場的設立後,人們開車到達目的地後就不用將車開下地面道路尋找停車場。這不僅減輕了高架道路出入口的壓力,地面停車的壓力更是大大減輕。
採用輕、慢車高架道路即高架道路停車場的方案會大大節省道路的佔地面積。
由於該方案對道路的寬度要求不高,因此該方案還特別適用於老城區的改造,不需要拓寬道路即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Ⅳ 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要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需要多方面的手段。
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車輛數量和道路容量的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車輛已成為家庭的重要交通工具,原來的道路已經不適應車輛的發展要求,這就需要增加道路容量,拓寬或新築道路。因為當汽車使用率增高時,就需要有更多的道路來容納車流。
增加車輛通行的速度,讓車輛快速行駛,也就是減少車輛在路面上的佔有時間,這就要求道路路況要好,減少道路交叉運行,這就要求道路路面的質量,減少道路的坑凹,減少車輛交叉通行的等待時間,就需要保持車輛的快速行駛,增加通行車道包括了高架道路、地下行車道、既有鐵路立體化等。這也是增加容量的一種方式。
還有就是減小車輛的容量,限制車輛駛入容易擁堵的地段,在一些城市會實施單雙號車牌的制度,進行限行等。
還有就是保持車輛的完好,減小車輛的故障率,有時候一輛車在道路上出故障拋錨,就會造成大面積的擁堵。
對司機的安全教育要加強,司機要文明駕駛,互相禮讓,減少車輛的交通事故,進而減小道路的交通擁堵問題。
對城市道路分級管理,城市道路等級分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根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對於道路的紅線寬度並沒有作強制性要求,僅對道路的路幅要求、橫斷面組成及各功能帶最小寬度進行了要求)
⑴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設有中央分隔帶,具有四條以上機動車道,全部或部分採用立體交叉與控制出入,供汽車以較高速度行駛的道路。又稱汽車專用道。快速路的設計行車速度為60-100km/h。
⑵主幹路連接城市各分區的幹路,以交通功能為主。主幹路的設計行車速度為40-60km/h。
⑶次幹路 承擔主幹路與各分區間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務功能。次幹路的設計行車速度為30-50km/h。
⑷支路 次幹路與街坊路(小區路)的連接線,以服務功能為主。支路的設計行車速度為20-40km。把道路分級管理,有序行駛,緩解交通擁堵。
Ⅳ 為解決特大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最可行的措施是
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建設環行-放射式道路網 這個答案是可行,但是執行困難,建設周期長,不能立竿見影的快速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
正確答案是D,限行,控制車輛增長。
其實我個人覺得,中國這個大環境影響,不能把交通擁堵的責任歸結於車輛增長,國外的車流量遠遠大於我國,但交通癱瘓次數少之又少,現在導致我國交通擁堵不僅僅是道路現設,城鎮規劃的問題,更多的是我國駕駛人素質和行為規范.
Ⅵ 解決交通堵塞有哪些措施
1、繼續實行領導到崗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
密切與氣象、國土、公安交管、地震等部門的聯系,分析研判全國路網交通流分布特性,及時作出預判,做好應對准備。
2、加強路網監控和監測
重點加強對城市出入口高速公路、省界主線收費站、跨江河特大橋梁、特長隧道、旅遊風景點周邊道路等重點路段的運行監測和交通疏導。加強對可繞行路段的應急管理,注意在特定的時間上可能形成的交通高峰,避免產生嚴重的擁堵。
3、提高收費站通行效率
對免費通行的車輛,認真落實「入口不發卡、出口抬桿放行」的措施,合理設置臨時交通標志牌,引導繳費車輛與免費車輛分車道、有序通行,做好免費與繳費時段的平穩過渡和銜接。
4、加強交通信息的引導服務
通過公路周邊的信息情報板,以及各地的交通廣播、電視、網路、熱線電話等多種方式,及時向公眾發布實時路況、氣象變化、交通管制、分流繞行等信息,引導大家合理選擇出行方式。
5、改進和加強高速公路服務區管理
確保高速公路的服務設施功能完好,食品、油料供應充足,車輛維修方便,環境整潔有序,為大家出行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6、做好應急保通處置工作
做好應急搶通物資的儲備,進一步加強高速公路救援力量配備,發生交通事故和車輛發生故障的時候,配合公安交管部門快速處置、快速清理現場、快速恢復交通。
7、統籌安排公路養護作業
節日期間,原則上不進行施工、養護工作,對於確需進行的養護作業路段,及早向社會發布信息,提示繞行路線;施工路段提前做好限速等標志,引導車輛順暢通過,防止引發交通堵塞。

出行一堵就怒,自我調節
1、開車時要學會自我情緒調節,保持樂觀心態
在遇到插隊、別車等有意或無意的挑釁行為時,保持情緒淡定,只會對駕駛員有好處,避免進入爭吵、打鬥甚至撞車的麻煩里去。不妨多換位思考,多為人家找點「借口」,想像人家是遇到了急事, 對對方多一分理解和包容,這樣心裡就會好受多了。
2、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做到「安全出行,從我開始」
應熟稔道路駕駛規矩千萬條,安全永遠排在第一條;我們更應牢記:心寬路才寬,守規人才美。自覺置身於規則的約束下,每個人上路時都能做到「彬彬有禮」地開車,心裡通暢了,就會發現行車也順暢了。
3、不開「英雄車」「斗氣車」,不帶著情緒上路
遇到突發狀況時應時刻牢記安全為先的原則,有意識地減緩車速,讓情緒盡快「降溫」,避免急躁而做出沖動的行為。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十一出行「一堵就怒」?六個舉措教你自我調節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交通部:7大措施緩解"十一"期間可能出現的交通擁堵
Ⅶ 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的措施有哪些。
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的措施有:
1,加快城市道路建設,加大城市交通承載量。
2,加大道路交通管理力度,提高交通管理服務水平。
3,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擔率。
4,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樹立交通安全法制觀念,增強交通公德。
5,科學合理發展城市小汽車運輸。
Ⅷ 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隨著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交通流的增加,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交通問題普通成為焦點問題。路網不暢、設施不足、交通擁堵等問題越來越突出;行車難、停車難、交通秩序混亂等問題日益突顯,對城市交通管理造成的沖擊和壓力越來越大。城市道路交通擁擠堵塞問題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降低人民生活質量、削弱經濟活力的瓶頸之一。據美國得克薩斯州運輸研究所2006年底公布的數據顯示,被稱為「汽車王國」的美國每年因交通堵塞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2007年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測算,北京市每天因為堵車造成的社會成本達到4000萬元,每年損失146億元。對於交通堵塞這個世界性難題,各國政府和民間都在為解決這個問題進行廣泛的研究。
一、城市交通殛相關概念
1.城市交通及城市交通系統。(1)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指城區范圍內的交通,是城市各種用地之間的人和物的流動。城市交通是一個獨具特色、由多種類型交通組合而成的交通系統。這些流動都是以一定的城市用地為出發點,以一定的城市用地為終點,經過一定的城市用地而進行的。(2)城市交通系統。城市交通系統是城市社會經濟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現代城市交通系統已經發育為一種立體化綜合化的系統。城市交通系統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第一,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系統,包括城市道路、橋梁、軌道系統等;第二,城市客貨運輸系統,包括公共汽車、電車、出租汽車、地鐵、輕軌、人力三輪車、自行車、摩托車、私人汽車系統、個體客運系統,以及城市內部的貨運系統;第三,城市交通控制系統,包括交通標志、信號系統、交通信息採集、傳輸、控制等交通管制系統。
城市交通是一個集經濟性與社會公益性於一體的領域,包括管理體制、城市規劃布局、投融資體制、交通方式選擇、公共交通運營組織、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流量控制與管理方面的內容,涉及管理、法規、規劃、工程、財政、教育、環境、能源、信息以及人文等社會經濟諸多學科領域。這些方面集成在一起,形成一個錯綜復雜的城市交通系統。
2.交通擁擠與交通堵塞。「交通擁擠」與「交通堵塞」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交通擁堵則是交通擁擠和交通堵塞的疊加。首先,交通擁擠是指在某一時間段內、在一定的道路空間內積聚了過量的車流的現象。擁擠,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是車流量增加甚至流量過大,但是車流還處於運動之中。其次,交通堵塞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在一定的道路空間內由於某種原因造成車流停滯的現象。最後,交通擁堵,對於出行者來說,主要是對時間和車速的感覺,即車輛在道路或交叉口上排隊或者緩慢移動。我國公安部對擁堵路口和擁堵路段分別給出了定義:車輛在無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處車行道上受阻且排隊長度超過250米,或車輛在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3次綠燈顯示未通過路口的狀態定義為擁堵路口;擁堵路段則定義為車輛在車行道上受阻且排隊長度超過1公里的狀態。廣義地說,擁堵是由人們的居住與購物、工作、學習、娛樂等地點的分離引起的,是交通供給與出行需求之間不平衡的產物。其特性、發生地點和嚴重程度是由人們工作、購物和居住地點的變換以及他們在這些地點之間如何出行來決定。通常這些問題同時發生時會產生加重擁堵。產生的交通擁堵可能是周期性或非周期性擁堵。周期性的擁堵一般在同一地點和同一時間重復出現的擁堵。非周期性擁堵是由某種偶然事件造成的。比如交通事故或關閉一條道路所引起的交通擁堵。
二、城市交通擁堵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1.道路容量嚴重不足。長期以來,我國城市人均道路面積一直處於低水平狀態。以太原市為例,2006年全國城市人均道路面積10.6平方米,太原市人均道路面積6.8平方米,而國外城市人均道路面積15-20平方米。盡管近幾年太原市加大了城市道路改造力度,城市實有道路面積由2000年的1427萬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2357萬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長8.7%,增長幅度較快,但仍趕不上城市民用汽車保有量年均14.9%的增長速度。據調查,目前全國37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31個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道路建設不斷上升交通擁擠卻還如此嚴重,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積嚴重不足。首先,我國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積尚不及發達國家的1/3。其次,我國大城市市區正處在從中心區向郊區化擴散過程中,近幾年城市道路建設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開發的市區和郊區,相對來講,中心區的道路面積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產開發集中於市中心地區,產生了過量的交通量。造成道路超負荷負載。此外。我國城市中佔用道路和人行道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積,往往很快就被各種攤商、集貿市場和停車場相繼侵佔,使本來就嚴重短缺的道路面積更加緊張。道路面積不足的原因又在於道路建設的滯後。這種滯後不僅被城市現有的道路功能變得混亂而低效,而且造成的時間浪費和行車成本損失是巨大的。據上海市城市道路交通現代化研究報告,其直接經濟損失要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有的大城市可能達到所在城市國民生產總值的10%左右。
2.汽車增長速度過快。最近幾年是大城市機動車增長速度最快的年份,客車、私人轎車以至於貨車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以太原市為例,截至2006年底,太原市民用汽車保有量已達28.8萬輛,是2000年的2.3倍,凈增1.6萬輛。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私人汽車擁有量中載客汽車特別是小轎車在汽車保有量中所佔份額進一步提高。2006年私人小轎車達8.9萬輛,比2000年增長169.7%,增加5.6萬輛;在汽車保有量中所佔比重由2000年的25.8%增加到30.9%。
根據我國轎車增長分析,每當轎車擁有量年增長率超過20%時,必將引起當年以及隨後幾年城市交通惡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第一次超過20%的是1985年(33.3%)、1986年(42.3%)、1987(27.0%)連續三年,第二次是1992年(31.9%)、1993年(55.6%)連續兩年。這兩次轎車增長也正是大城市交通最緊張的兩個時段,遠遠超過正常年度道路建設的供給可能。進入2l~t,ed後,我國又面臨新一輪的汽車高速增長期,現有城市路網一般都是密度低、千道間距過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亂,屬於低速的交通系統,難以適應現代汽車交通的需要,阻礙著汽車化在城市的實現。
3.交通管理技術水平低下。由於歷史和認識方面的原因,我國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現代化設施普遍較少。就北京與東京比較,兩市都有一個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數只有東京的5%,人行天轎是東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東京的
5%,每公里交通標志只有東京的35%。北京在全國城市中交通管理設施應該算是相當好的,但由於設施明顯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從停車場看,大城市中特別是中心區嚴重短缺停車設施,車輛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劇了擁擠堵塞和事故發生。此外,國際上正在研究並開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統,在我國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大城市有。
4.缺乏整體的交通發展戰略。城市交通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應的平衡,還要考慮土地和財力的可能,是一項決策性很強的工作。
有一些大城市熱衷於建設高標準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現了立交橋、高架路和城市環路,以為只有高標準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勞永逸解決交通問題,實際上這種辦法只能緩和暫時矛盾,擁擠問題不但沒有解決,甚至誘發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結構性的「負效應」。城市交通是一個動態的整體,僅靠幾項大工程不可能解決交通問題。
5.道路使用者的不文明行為。以深圳和香港為例,深圳市現有注冊機動車38.3萬輛。加上外駐車輛5萬輛,外地來深流動車輛10萬輛,總計車輛不過才50多萬輛,按深圳市700萬人口計算,車輛佔有率14%,深圳市現有道路2200多公里。而香港現有車輛52萬輛,其中私家車34萬輛,道路總長1911公里,與深圳不相上下,交通卻井然有序,而且深圳一半左右的道路是雙向六車道的路面,路況質量及其寬闊程度遠高於香港、澳門。那麼造成深圳塞車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據廣州市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的「廣州路面司機車德調查」,開車不講「車德」等不文明交通行為,已成為妨礙廣州城市交通秩序一大「元兇」。據對6340人參加的網路調查顯示,近5000人認為交通不暢的原因和司機車德太差有關。68%的司機承認自己曾有「缺車德」行為,46%的司機曾因不文明駕駛行為被罰款或扣分。在人、車、路、環境等因素構成的交通系統中,某個個體交通參與者違反交通道德規范和交通法規的行為在造成局部堵塞的同時,還會對整條道路乃至整個交通系統的有序流動產生嚴重影響。
以上五個方面的問題,反映了我國當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點,概括起來是車多路少,現狀道路已無大潛力;車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趨勢在逐漸惡化。造成城市交通擁堵既有國民經濟高速度發展、車輛高速度增長、城市高速度增長的根本原因,也有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少、軌道交通較少、交通安全設施不足、車輛發展與道路發展不協調、城市發展與交通供給不協調等客觀原因,還有交通管理落後、道路使用者的不文明行為等人為原因。
三、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主要對策
面對城市交通擁堵的難題,實際證明交通設施的容量永遠趕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長,道路也不可能無限制地拓寬和加長,而且在國家擴大內需的經濟政策大背景下,汽車進入家庭是擋不住的時代潮流。只有一方面加大城市交通環境的硬體建設,一方面改進管理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資源,提高廣大交通參與者的素質,創造良好的交通軟環境,採取「軟硬兼施」的方法才是關鍵所在。
1.加強城市交通道路建設。我國高速公路的發展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經過十幾年的大投入,到2008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經達到6萬公里。現有的公路從首都向外7條放射線,9條南北縱向線和18條東西橫向線,到2010年8.5萬公里高速公路就可形成。高速公路網路基本滿足了目前經濟發展的需要。當前,交通最大的需求是城市交通投入不足,規劃不到位,城市交通建設理念還需要更新。為拉動經濟發展,國家投人4萬億元的資金,地方也拿出90萬億元的投資,這些投入應該重點來解決城市交通堵塞問題。改善交通出行條件是每個市民迫切希望政府來做的一件大事。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將有限的資金,重點用在改善人民生活,加強和提高經濟活力上來。
2.建立立體大交通。根據國內外資料統計,高速公路的疏導能力是一般道路的幾十倍。如果城市市區沒有高速公路,即便不堵車,行駛時速按30公里考慮,一樣寬的道路疏通能力也很低。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交通的形式各有不同,但堵車都非常嚴重。就具體原因本人認為是缺少立體大交通。我們對堵車問題的解決只是簡單地加寬路面。改四道為八車道、十車道提高疏通能力,而沒有考慮其根本原因是道路交通特性和車流特性不匹配。隨著汽車擁有率的提高,城市道路上車流密度出現了質的變化,由以前的間斷性車流變成了連綿不斷的連續性車流。即車流的特性是連續流的特性,而城市道路(除快速路外)全部為間斷流交通特性,兩者的特性是不匹配的。因此,只有將城市道路所能提供的交通方式,由間斷流交通方式(既每到交叉路口需要停車等待綠燈)改造為連續流交通方式(無紅綠燈,無沖突點。途中無需停車),才能實現道路交通特性與車流特性相匹配。也就是說,必須在平面交叉路口建設地下人行通道、高架快速公路橋,形成立體交通,提高通行能力,才是解決堵車的長效辦法,也是解決城市堵車的根本途徑,否則,堵車問題是不可能徹底解決的。
3.加強道路的遠期規劃。一個城市對道路的布局要有科學合理的遠期規劃,用地和預留地要考慮城市的發展及建設標准。比如近期建設的高速路應親近城市。好處第一是市區內的車輛在很短的距離內可上路出行,第二是這些路將來在城市擴張後將包容在市內,從而發揮其疏導城市交通流的強大作用。隨著城市堵車問題的日益嚴重,用創新的理念來解決好這一難題是十分重要的。如保定市的規劃在上世紀50年代就考慮到了城市發展需要,在那個時期河北省省會在保定市,當時市政要求。一般道路規劃用預留地不少於四至六個行車道,但當時根據交通流量和經濟能力只建了兩個行車道,兩個自行車道,到90年代時對一些道路進行擴建,還不需要改變道路紅線和綠化樹木的位置,就提高了道路的疏通能力。因此保定是一個道路投資少,植被覆蓋率高的城市。現在車輛發展是過去的幾百倍,但是還不堵車。
4.加強停車場建設。由於停車場的建設大大滯後於小汽車的增長速度,導致停車設施嚴重短缺,城市「停車難」問題已成為當前一個十分突出問題。無位停車不僅給駕駛員帶來不便,同時也帶來違法停車影響道路交通的後續問題。停車困難加劇了道路通行的困難。如果不能徹底解決停車難問題,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因此,應加大住宅小區的停車場配建力度,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同時,在中心城區採取設置「五分鍾臨時停車泊位」,在市內不影響交通安全和通行的道路施劃臨時停車泊位等措施,規范和方便市民停車。全力緩解市內停車供需矛盾,有效改善市區停車秩序。
5.加強城市交通管理。一是精心設計,優化組織。充分運用交通工程理論,科學渠化道路交叉口。交巡警部門應積極會同建設部門,對交通擁擠路口進行渠化改造,拓寬交叉口,增加進口車道數。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結合交叉口流量流向,合理設置道路車行道。以減少交通延誤為主,科學實施信號燈配時。二是加強整治、規范秩序。打通支小路,促進城市道路「微循環」。會同城管、工商部門清理整治「馬路市場」、「馬路停車場」,加強路面執法,對各種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和不文明行車行為依法嚴管,形成強大震懾力。三是加強對不道德行為道路使用者的宣傳教育,提高廣大交通參與者的素質,特別是抓好四類人的宣傳教育工作。第一類是國家機關特種車輛駕駛員。教育他們克服特權思想,杜絕沖紅燈、亂鳴笛、佔用公交車道等違章行為,成為遵守交通法規和交通道德的模範。第二類是計程車、中巴車駕駛員。通過嚴格有效的管理手段解決營運車輛只顧經濟效益、不管交通法規、肆意行駛的現象。第三類是大型貨車和過境貨車駕駛員。嚴厲處罰貨車超速行駛、佔用小車道的違章行為。第四類是廣大外來工等普通交通參與者,教育他們珍惜生命,不與機動車爭道搶行。
Ⅸ 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措施
控制人口,是最有效的措施。
已經擁堵了,那麼限行、微循環道路改造、加快地鐵建設、錯峰上下班,都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