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中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
大腸菌群測定的操作細則
大腸菌群系指一群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該菌主要來於人畜糞便,故以此作為糞便污染指標來評價食品的衛生質量,推斷食品中有否污染腸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腸菌群數系以100ml(g)檢樣內大腸菌群最可能數(mpn)表示。
1
設備和材料
1.1
溫箱:36±1℃。
1.2
冰箱:0~4℃。
1.3
恆溫水浴
:44.5±0.5℃。
1.4
天平。
1.5
顯微鏡。
1.6
均質器或乳缽。
1.7
平皿:直徑為90mm。
1.8
試管。
1.9
吸管。
1.10
廣口瓶或三角燒瓶:容量為500ml。
1.11
玻璃珠:直徑約5mm。
1.12
載玻片。
1.13
酒精燈。
1.14
試管架。
2
培養基和試劑
2.1
乳糖膽鹽發酵管:按gb
4789.28中4.9規定。
2.2
伊紅美藍瓊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25規定。
2.3
乳糖發酵管:按gb
4789.28中4.10規定。
2.4
ec
肉湯:按gb
4789.28中4.11規定。
2.5
磷酸鹽緩沖稀釋液:按gb
4789.28中3.22規定。
2.6
生理鹽水。
2.7
革蘭氏染色液:按gb
4789.28中2.2規定。
3
操作步驟
3.1
檢樣稀釋
3.1.1
以無菌操作將檢樣25ml(或g)放於有225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滅菌玻璃瓶內(瓶內予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振搖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固體檢樣最好用均質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處理1min,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3.1.2
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試管內,振搖試管混勻,做成1:100的稀釋液。
3.1.3
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條操作依次做10倍遞增稀釋液,每遞增稀釋一次,換用1支1ml滅菌吸管。
3.1.4
根據食品衛生標准要求或對檢樣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3管。
3.2
乳糖發酵試驗
將待檢樣品接種於乳糖
膽鹽發酵管內,接種量在1ml以上者,用雙料乳糖膽鹽發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單料乳糖膽鹽發酵管。每一稀釋度接種3管,置36±1℃
溫箱內,培養24±2h,如所有乳糖膽鹽發酵管都不產氣,則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陰性,如有產氣者,則按下列程序進行。
3.3
分離培養
將產氣的發酵管分別轉種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36±1℃
溫箱內,培養18-24h,然後取出,觀察菌落形態,並做革蘭氏染色和證實試驗。
3.4
證實試驗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腸菌群菌落1-2個進行革蘭氏染色,同時接種乳糖發酵管,置
36±1℃溫箱內培養24±2h,觀察產氣情況。凡乳糖管產氣、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的無芽胞桿菌,即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陽性。
3.5
報告
根據證實為大腸菌群陽性的管數,查mpn檢索表,報告每100ml(g)大腸菌群的mpn值。
4
糞大腸菌群(faecal
coliform)
4.1
用接種環將所有產氣的乳糖膽鹽發酵管培養物(見3.2條)轉種於ec肉湯管內,置44.5±0.2℃水浴箱內(水浴箱內的水面應高於ec肉湯液面),培養24±2h,經培養後,如所有ec肉湯管均不產氣,則可報告為陰性;如有產氣者,則將所有產氣的ec肉湯管分別轉種於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
培養18-24h,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則證實為糞大腸菌群陽性。
4.2
結果報告
根據證實為糞大腸菌群的陽性管數,查mpn檢索表,報告每100ml(g)糞大腸菌群的mpn值。
❷ 食品中的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
培養基配置
檢樣、稀釋
乳糖膽鹽發酵管觀察:(36攝氏度24小時)
3.1不產氣 大腸桿菌陰性
3.2產氣伊紅美藍瓊脂倒平板
3.2.1G染色,G陽性,說明大腸桿菌陰性
3.2.2乳糖發酵管(36攝氏度24小時),同樣不產氣,大腸桿菌陰性
❸ 大腸桿菌如何檢查
通常的做法是:糞便在顯微鏡下觀察。進一步的觀察是用試劑檢查和大腸桿菌培養。標準的桿菌總數是每mm:10萬個。
❹ 觀察大腸桿菌時應該用什麼顯微鏡 觀察大腸桿菌時應該用顯微鏡還是電子顯微鏡呢 請說明理由,
主要還是要看你的目的.如果只是看菌體形態正不正常,有沒有雜菌,那生物顯微鏡就足夠了.如果你要做更深入的研究,看其細胞器或被噬菌體侵染的情況的話,才需要電子顯微鏡.畢竟電子顯微鏡要幾百萬一台,不是和生物顯微鏡那樣開關一開一關就好了的,有很復雜的運行條件.塗片製作也不是說載玻片塗一塗就好了的.
另外,現在有一種生物顯微鏡也宣稱電子顯微鏡,其實只不過是加了一個電子目鏡而已,學名應該叫數碼顯微鏡.
❺ 用顯微鏡觀察大腸桿菌是怎麼樣子的
革蘭氏染色後,能看見很小的藍紫色的桿狀物,光鏡下看不到裡面的結構
❻ 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
多管發酵法。
多管發酵法是一種檢測水體中大腸桿菌的傳統方法,這種方法是在44.5℃的含有熒光底物的培養基上連續培養24h,而後能產生分解熒光底物——葡萄糖醛酸酶,從而釋放出熒光產物,進而使培養基在紫外光照射下產生特徵熒光。此方法可被用來對原樣品中的菌落數作統計學估計。
在單料或雙料乳糖膽鹽發酵管內發酵,分離培養試驗,利用伊紅美藍培養皿分離,接著是在乳糖發酵管中進行二次發酵,最後通過芽孢染色、革蘭氏染色、顯微鏡觀察等來完成。多管發酵法對試驗條件要求不高,成本低,但是檢測時間較長,容易受其他條件干擾,進而影響到測定結果的精確度。
(6)大腸桿菌顯微鏡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檢樣時注意無菌操作。
2、稀釋時採用的稀釋液可以用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接種時可採用九管法,設置三個梯度,分別為0.1g/mL、0.01g/mL、0.001g/mL,每一個稀釋度的試管應充分混勻。
3、每次實驗需要有陰性對照。
4、使用小倒管培養基配製時,為排凈氣泡,滅菌時不要把試管的蓋子蓋的太緊,滅菌後注意觀察一下倒管中的氣體是否排完全、
5、高壓滅菌後等高壓滅菌鍋的壓力表達到0,取出培養基放到冰箱冷卻,效果會比較好。
❼ 觀察大腸桿菌時應該用什麼顯微鏡
不行,因為一般顯微鏡的我們使用的目鏡是10*,高倍物鏡是40*,所以高倍鏡放大倍數是400倍左右,而大腸桿菌大小一般為大小0.5~3微米,至少要放大1000多倍才可以看清,而且用光學顯微鏡時由於光線的限制,其實是很難看得清的。你要觀察大腸桿菌時,最好能將它作為臨時切片。
用的儀器嘛,最好能夠用電子顯微鏡,肯定能看得清楚。
❽ 大腸桿菌怎麼檢測
大腸菌群測定的操作細則大腸菌群系指一群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該菌主要來於人畜糞便,故以此作為糞便污染指標來評價食品的衛生質量,推斷食品中有否污染腸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腸菌群數系以100mL(g)檢樣內大腸菌群最可能數(MPN)表示。 1 設備和材料 1.1 溫箱:36±1℃。 1.2 冰箱:0~4℃。 1.3 恆溫水浴 :44.5±0.5℃。 1.4 天平。 1.5 顯微鏡。 1.6 均質器或乳缽。 1.7 平皿:直徑為90mm。 1.8 試管。 1.9 吸管。 1.10 廣口瓶或三角燒瓶:容量為500mL。 1.11 玻璃珠:直徑約5mm。 1.12 載玻片。 1.13 酒精燈。 1.14 試管架。 2 培養基和試劑 2.1 乳糖膽鹽發酵管:按GB 4789.28中4.9規定。 2.2 伊紅美藍瓊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25規定。 2.3 乳糖發酵管:按GB 4789.28中4.10規定。 2.4 EC 肉湯:按GB 4789.28中4.11規定。 2.5 磷酸鹽緩沖稀釋液:按GB 4789.28中3.22規定。 2.6 生理鹽水。 2.7 革蘭氏染色液:按GB 4789.28中2.2規定。 3 操作步驟 3.1 檢樣稀釋 3.1.1 以無菌操作將檢樣25mL(或g)放於有225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滅菌玻璃瓶內(瓶內予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振搖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固體檢樣最好用均質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處理1min,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3.1.2 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試管內,振搖試管混勻,做成1:100的稀釋液。 3.1.3 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條操作依次做10倍遞增稀釋液,每遞增稀釋一次,換用1支1mL滅菌吸管。 3.1.4 根據食品衛生標准要求或對檢樣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3管。 3.2 乳糖發酵試驗 將待檢樣品接種於乳糖 膽鹽發酵管內,接種量在1mL以上者,用雙料乳糖膽鹽發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單料乳糖膽鹽發酵管。每一稀釋度接種3管,置36±1℃ 溫箱內,培養24±2h,如所有乳糖膽鹽發酵管都不產氣,則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陰性,如有產氣者,則按下列程序進行。 3.3 分離培養 將產氣的發酵管分別轉種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36±1℃ 溫箱內,培養18-24h,然後取出,觀察菌落形態,並做革蘭氏染色和證實試驗。 3.4 證實試驗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腸菌群菌落1-2個進行革蘭氏染色,同時接種乳糖發酵管,置 36±1℃溫箱內培養24±2h,觀察產氣情況。凡乳糖管產氣、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的無芽胞桿菌,即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陽性。 3.5 報告 根據證實為大腸菌群陽性的管數,查MPN檢索表,報告每100mL(g)大腸菌群的MPN值。 4 糞大腸菌群(faecal coliform) 4.1 用接種環將所有產氣的乳糖膽鹽發酵管培養物(見3.2條)轉種於EC肉湯管內,置44.5±0.2℃水浴箱內(水浴箱內的水面應高於EC肉湯液面),培養24±2h,經培養後,如所有EC肉湯管均不產氣,則可報告為陰性;如有產氣者,則將所有產氣的EC肉湯管分別轉種於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 培養18-24h,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則證實為糞大腸菌群陽性。 4.2 結果報告 根據證實為糞大腸菌群的陽性管數,查MPN檢索表,報告每100mL(g)糞大腸菌群的MPN值。
❾ 如何鑒定大腸桿菌
1、發酵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在44.5℃下的培養基上進行大腸桿菌的培養,該培養基含有熒光底物,需要培養 24 h。然後對熒光底物進行釋放,需要採用葡萄糖醛酸進行,讓培養基能夠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發出熒光。
採用這樣的方式方法,還可以進行統計學估計原來樣品中的菌落。主要步驟包括發酵、分離培養、二次發酵、顯微鏡觀察等 。
2、濾膜法
該方法主要過程:加入 10 mL 左右的無菌水於濾器中,然後摻入一些無菌水進行清潔濾器的內壁,再進行過濾,將濾膜放在 M-FC 培養基中,兩者之間不能夠有氣泡,然後進行密封,存放溫度為 44.5℃,存放時間約 24 h,直到大腸桿菌的菌群變成藍色或藍綠色。
然後記錄數據,估算每一單位的水溶液菌群數量,然後進行大腸桿菌量值的換算 。
(9)大腸桿菌顯微鏡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大腸桿菌是短桿菌,兩端呈鈍圓形,革蘭陰性。有時因環境不同,個別菌體出現近似球桿狀或長絲狀 ;大腸桿菌多是單一或兩個存在,但不會排列呈長鏈形狀。
大多數的大腸桿菌菌株具有莢膜或微莢膜結構,但是不能形成芽孢;多數大腸桿菌菌株生長有菌毛,其中一些菌毛是針對宿主及其他的一些組織或細胞具有黏附作用的宿主特異性菌毛 。
生化特性
大腸桿菌在常用的生化特性檢測項目中,甲基紅試驗呈陽性,吲哚產生和乳糖發酵是陽性(個別菌株表現陰性),維-培試驗是陰性,尿素酶和檸檬酸鹽利用呈陰性(極個別菌株表現陽性),硝酸鹽還原試驗表現陽性,氧化酶表現陰性,氧化-發酵試驗表現為F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