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勇者斗惡龍5劇情進行到分辨真假太後那得問題
那個太後以後自己會出來
拉之鏡嗎?http://zt.tgbus.com/dq5/DYDT/2008/07/22/143529.shtml
這里有,還有一點:最後的懸崖有隱藏路,走Y字可過
『貳』 偽男的辨別標准
1、外貌條件
外貌條件是能否成為偽男的先決條件。
外貌,即人的外在形貌,主要包括身高、體形、相貌和生理性狀。一般而言,外貌是與生俱來的,很難改變的,是由一系列復雜因素共同作用生成的。男性和女性生理條件不同,身體特質不同,故而呈現在他人眼中的外貌是有著相當差異的,同時,在人類的感受系統中,由眼睛所獲取的視覺信息佔了八成。因而區別男女,最先決的,也是最容易的就是外貌條件。對於本體性別是女性的女性來說,如果想要成為偽男,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外貌,然後才是其他。失去了外貌條件的支撐,即是在氣質、行為和其他很多方面如何像男性,也不會使他人產生你是男性的感覺。要是你外貌實在是沒有一點跟男性外表相近或是有男性味道,意即匱乏男性的陽剛之氣,那麼就算再怎麼化妝也很難偽男成功。別人一眼就能認出你是女孩子。如同一個像施瓦辛格樣的猛男就算再化妝都很難成為偽娘一樣,一個胸部生理性狀發育很完全的女生就算再怎麼束胸也很難讓人有男生的感覺。所以此條件與偽娘相同,都是偽裝異性的一個先決條件。
2、氣質條件
氣質條件是能否成為偽男的重要條件。
氣質,即人的相對穩定的個性特點和風格氣度,或言氣質就是呈現在他人面前的精神面貌,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是有個體差異和性別差異的。男性與女性由於先天的生理和心理條件和後天的生存環境、成長條件以及社會分工和社會價值不同(此處不包含性別歧視,男女的社會分工和社會價值在客觀上有差異),因而造成了男女兩性的氣質特徵的差異。一般而言,男性的氣質更加偏向於陽剛,女性的氣質更加偏向於陰柔,而這也不絕對。偽男之所以能夠吸引人,就是因為由女生變裝後在不經意之間既流露出男性的陽剛氣息,也同時流露出女性溫柔氣息。充滿著曖昧和誘惑的雙重魅力。又相互之間似是矛盾,卻又互不沖突。當然這個東西高手是可以模仿出來的,可是不下點功夫卻很是困難。
3、性別認知
性別認知是能否成為偽男的深層條件。
性別認知,也稱自我性別認知,是人對自身性別屬性的認知,通俗來說,就是個體的人在自己心中對自身是男是女的肯定。人的性別既有自然性別,也有社會性別;既有生理性別,也有心理性別。一個男孩長期被作為女孩養育,可能會在心中產生我是女孩的想法;一個女孩長期以來被其家人作為男孩養育,並向社會其他人宣傳,可能在社會的認知中被定性為男孩。偽男,根本前提是女生,並且是自然性別,生理性別,心理性別都是女生,因此偽男必須首先在心理上承認自身為女性,其次在性取向上也應與一般女性相同,而且,不會對男性化的自己產生反感的情緒。變裝之後,也可以跟一般的人的正常接觸。如果一個偽男(借用概念,並不是指真的是偽男),在自然性別和生理性別上都是女生,但在心理性別上自我承認是男生,也就是所謂的自我性別認知倒錯,產生這種倒錯,會直接導致其性取向異常,因此她不能被算作偽男,只能被算作是女同,而不是我們所說的偽男,這和我們區別同志與偽娘是一個道理。 (音聲為序,同類歸一)
阿魯瑪《寶石寵物tinkle》
奧斯卡·法蘭索瓦·德·傑爾吉(歐思嘉·法蘭索瓦)《凡爾賽玫瑰》
蒼星石《薔薇少女》
草摩慊人《水果籃子》
成川一巳《平凡戀愛》
成瀨薰《沉溺愛歌》
櫻坂水樹《沉溺愛歌》
大地薰《管家後宮學園》
大納言綺羅《深宮幽情》
多爾克《魔神英雄傳》
鳳天音《驚爆草莓》
高槻佳乃《放浪息子》(放浪男孩)
高千穗架南《純血+彼氏》
更紗《婆娑羅》
赫芮葉《烽火情緣》
黑崎真冬《王樣老師》
紅月司《東京天使保鏢》
花木蘭《花木蘭Ⅰ》、《花木蘭Ⅱ》
迦納優貴《月光庭園》
結城芹香《愛情躲貓貓》
金憐杜《冒牌會長脫軌日記》
近衛昴《迷茫管家與懦弱的我》
藍寶石《藍寶石王子》
柳生九兵衛《銀魂》
木戶蕾《陽炎porject》
六月透《東京食屍鬼:re》
蘆屋瑞稀《偷偷愛著你》
米歇爾·艾席爾·維潘·德·卡貝爾(萊辛·普蘭修·潘維)《玻璃艦隊》
南冬馬《南家三姐妹》
鯰澤美咲《會長是女僕大人》
奇諾《奇諾之旅》
啟《寶皇學院misora組》
世良真純《名偵探柯南》
三浦系《真假茱麗葉》
山手翠《好逑少女》
上原小鳩《頂峰》
水無瀨樹梨《扮裝俏佳人》
桃子《偽裝男孩的我》
藤岡春緋(春日)《櫻蘭高校男公關部》
藤原悙《水舞天使》
天上歐蒂娜《少女革命》
天王遙《美少女戰士》
王子(風藍)《1/2王子》
唯木滸《女子妄想癥候群》
尾久崎晶《舞-HIME》
烏丸霧火《小女神花鈴》
夏洛特·德諾阿《Infinite Stratos》
相澤香《Power!活力100%》
筱冢高《9號殺手》
雅希·艾谷《公主騎士》
亞西兒《海之綺士團》
焰《鶺鴒女神》
野野宮諾諾《nononono》
一之瀨凪《貓願三角戀》
右京《妙妙雙胞胎》
源光《御伽草子》
怪童丸《怪童丸》
支倉令《聖母在上》
祇堂靜珠《瑪利亞狂熱》
白鍾直斗《女神異聞錄4》
熏《熏與花之森林》
楠幸村《我的朋友很少》
神樂坂素子《鏘鏘鏘》
藤波龍之介《福星小子》
鹿島游《月刊少女野崎君》
林菱《狼少年》
紫京院響《美妙天堂》
八王子淚《CODE:BREAKER 法外製裁者》
明堂院樹《Heartcatch光之美少女!》
游戲人物
真田香織《幕末浪漫月華之劍士》
洛昭言《仙劍奇俠傳六》
小說人物
戚百草《旋風少女》
立花螢《青春×機關槍》
王冬兒《斗羅大陸II絕世唐門》
三次元人物
高美男《原來是美男》
東方不敗《於正版笑傲江湖》
雷婷《終極一班2》《終極一班3》
寧巴拉《加油吧實習生》
『叄』 電影《找到你》孫芳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找到你》是近期上映的新電影,該劇講述了兩個女人因為孩子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由於前期宣傳力度偏低,很多人直到電影上映才知道這部電影的存在。
雖然孫芳是一個擁有多重身份的人,但說到底,是一個可憐的人。
婚姻失敗,喪失幼女使她的心靈漸漸變得扭曲。馬伊琍在塑造「孫芳」這一人物形象下足了功夫,動作、神態都與人物形象極為符合,不少人對影片評論說心疼馬伊琍,但換句話說,馬伊琍也成就了可憐人孫芳。
『肆』 女生外出如何有效保護自己
女生外出保護自己要晚上早歸、乘坐正規交通工具、記住車牌號、告訴朋友行程、找人陪同、攜帶防身工具。
1、晚上早歸
如果需要出去辦事,或者跟朋友出去玩,比如說晚上去K歌呀,都不要太晚。最好是在11點前回到家裡,太晚了很容易發生一些意外,而且黑燈瞎火,路上的行人也少,找人幫助都找不到。
2、乘坐正規交通工具
出門在外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盡量乘坐正規的交通工具,比如說公交車,地鐵等,千萬不要乘坐黑車,不然被人載到其他的地方去都不知道。
3、記住車牌號
如果是打的士的話,最好記住車牌號碼或者是司機的駕駛證。這樣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至少能知道對方是誰。
4、告訴朋友行程
知道車牌號碼以及駕駛證的時候,如果是晚上或者去比較偏僻的地方,最好把這些信息告訴你的朋友,或者自己的行程,也告訴你的朋友。這樣如果到約定的時間,還沒有見到你,方便尋找或者救助。
5、找人陪同
還有如果去比較偏僻的地方,或者晚上需要外出的時候,最好是找人陪同,這樣是最安全的。
6、攜帶防身工具
如果自己是單身一個人的話,最好准備一些防身的工具,比如說辣椒水,這樣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自己救自己。
『伍』 瑪利亞古琦圍巾怎樣辨別真偽
最簡單的你看清楚:
一個是GUCCI最近幾年有沒有出過這個款,
二個是,GUCCI是義大利品牌,下面不會寫個PARIS。
圍巾辨別方法:
一、價格識別法:真絲織物價格大約是化纖、模擬絲綢緞的一倍以上。
二、光澤、手感識別法:將樣品平攤觀其外觀,真絲有吸光的性能,看上去順滑不起鏡面,光澤幽雅柔和,呈珍珠光亮,手感柔和飄逸,絲線較密,用手抓會有皺紋,純度越高、密度越大的絲綢手感也越好;模擬絲織物雖經過脫堅處理,手感較柔軟,但綢面發暗,無珍珠光澤;化纖織物光澤明亮、刺眼,手感較硬挺。另外,絲綢產品應略有刮手的感覺,將兩層面料進行摩擦,會產生「絲鳴」聲,而其他原料的織物
三、燃燒法:抽出部分紗線燃燒,真絲看不見明火,有燒毛發的味道,絲灰成黑色微粒狀,可以用手捏碎;模擬絲遇火起火苗,有塑料味,火熄後邊緣會留下硬質的膠塊。
四、水鑒別法:真絲遇水立刻被水浸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取真絲圍巾一角,往絲巾上倒一點水,圍巾立刻被水浸透並貼在皮膚上的是真絲。
『陸』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人性實驗
實驗一、米爾格倫實驗(1961年)
實驗步驟:當屠殺猶太人的納粹追隨者在紐倫堡審判中遭到起訴時,許多被告的辯護似乎圍繞著「我不是真正的兇手」這樣的論點,認為「事實上,我只是單純服從命令」。因此,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希望就受試者對權威人物下達命令的服從意願進行測試。或許你會以為,他只是向受試者詢問?噢,那可不行;那還不夠殘忍。
與你所想像的不同,在米爾格倫所組織的實驗中,受試者被告知將扮演「老師」的角色,所要做的是給隔壁房間的另一名受試者進行記憶力測試。事實上「另一名受試者」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這一切只是米爾格倫布置的一場局。
受試者被告知,只要對方給出了錯誤的答案,他將按下一個按鈕,控制器將使隔壁的「學生」受到電擊。此外,一名身穿 實驗室工作服的工作人員將在旁邊作指導和監督(必須指出的是,並沒有真正的電擊發生,當然受試者並不知道這一情況)。
受試者還被告知,實驗中的初始電擊為45伏特,每逢作答錯誤,電壓值將隨之提升。受試者每次按下按鈕,「學生」將在隔壁房間發出尖叫聲,請求受試者停止測試。
那麼,你可以預測一下實驗將如何進行下去么?
實驗結果:在實驗進行到某一程度(如電擊330伏特)時,許多受試者表示開始感到不舒服,並質疑是否繼續實驗。然而,穿實驗室工作服的工作員對每一次的暫停請求都鼓勵他們繼續。在得到無須承擔任何責任的保證後,大多數的受試者都選擇了繼續,提升電擊電壓,給予受害者一次又一次的電擊。一些受試者則在聽到「學生」的尖叫聲後緊張得笑了出來;因為當電流傳向另一個人的軀體卻無能為力時,恐怕笑是最好的良葯。
最終,隔壁的「學生」會開始痛苦地敲打牆壁,懇求檢查自己的心臟狀況。在電擊繼續提升後,來自「學生」房間的聲音將突然消失,以暗示他已經死去或者失去知覺。假如你必須給出猜測,此後有多大比例的受試者將會繼續給予電擊呢?
在「學生」可能已經陷入昏迷或者死亡的情況下,約61%至66%的受試者選擇繼續實驗,直到電擊達到最大電壓450伏特。重復的 實驗研究表明了同一的結果:只要實驗室里的那名工作人員認為沒有問題,受試者將無意識地對一個無辜的陌生人施加痛苦。
大多數受試者在電擊達到300伏特之前都不會提出質疑或反對,0%的受試者在此前要求停止實驗(請注意,在某些情況下100伏特的電壓就足以使人喪命)。
結果分析:你可能更樂於認為自己是一個自由思想的扞衛者,但是歸根結底,關鍵還是在於「那個人」的想法是否足以令你堅持,這是源於身後的「那個人」總會令你堅持那些想法,即使那隻是一個身穿實驗室工作服的人——試想假如他身穿著制服或者佩戴著徽章將會如何。
查爾斯·謝里丹(Charles Sheridan)和理查德·金(Richard King)對此作了進一步的實驗,但對受試者的要求變為,一旦某隻幼犬做出不當舉止即給予電擊。與米爾格倫實驗不同的是,這種電擊是真實的。實驗結果表明,26名受試者中有20位達到了最高電壓值。
幾乎高達80%。請想像一下,當你漫步在購物中心時——你周圍有80%的人都願意對一隻小狗施以極端酷刑,只要一個穿著 實驗室工作服的人要求他們這樣做。
實驗二、斯坦福監獄(1971年)
實驗步驟: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希望研究監獄生活如何影響其中的警察與囚犯。這聽起來夠愚蠢的;問題在於,那會有什麼問題嗎?
津巴多將斯坦福大學心理系的地下室改建成了一個模擬監獄。僅通過報紙廣告而來的志願者均通過了身體健康和心理穩定測試,這些測試在篩選監獄實驗的受試者中是至關重要的因素。這些受試者都是男性的大學生,被隨機分布12名獄警和12名囚犯。津巴多自己也希望參與到實驗中去,並且自己任命自己為監獄總監。此模擬監獄的實驗僅僅持續了兩周。
是的,關於這一點絕不會有任何問題。
實驗結果:每個受試者都花費了一天左右的時間來適應這種生活,並開始變得瘋狂。僅到第二天,囚犯便在這個人為設立的監獄里發起了暴亂,用床鋪在牢房裡設立障礙並譏笑獄警們。看到這一情形,獄警彷彿找到了向囚犯開火(事實上使用滅火器替代)的絕佳借口,嘿,見鬼的為什麼不這么干?
至此開始,斯坦福監獄已經真的見鬼了,在這一地獄里日復一日地上演暴亂。一些獄警開始逼迫囚犯裸睡在水泥地上,並以限制浴室的使用作為特權(常常被剝奪的特權)相威脅。他們強迫囚犯做羞辱性的訓練,並用雙手去清潔馬桶。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當「囚犯」被告知他們有機會被假釋、但假釋申請又被駁回的情況下,他們並沒有簡單地要求終止這見鬼的實驗。請記住,他們絕對沒有因法律上的原因而被監禁,這僅僅是一個角色扮演的實驗。這意味著,他們將繼續赤身裸體地坐在自己的排泄物上,頭上套著袋子。
有50名以上的非實驗人員參與觀察和關注這一監獄,然而道德的審判卻從未遭到質疑,直到津巴多的女友克里絲蒂娜·馬絲拉(Christina Maslach)提出強烈抗議。僅在此後6天,津巴多便終止了這一實驗(幾位「獄警」對此表示失望)。如果你想要就此稱贊馬絲拉是這一見鬼實驗中唯一一位理智的人的話,那麼你還應該知道的是,後來她便嫁給了策劃這一實驗的津巴多。
結果分析:這一結果表明,扮演囚犯的角色預謀造反,扮演獄警的角色則開始變得具有暴力傾向。難道說是因為扮演被暴動折磨的獄警們都是混賬,不問情由地把人隨意擺布嗎?科學研究表明,假如角色互換,你也會採取同樣的方式。
正如它所驗證的那樣,這通常是出於對方反擊的恐懼使得我們對我們的人類同胞百般折磨。當我們比某些人擁有絕對權力或來自上級的空頭支票時,阿布格萊布監獄(編者註:虐俘丑聞,某些囚犯曾被迫要求裸身堆疊成金字塔狀)光禿禿的「金字塔」都會恪遵。呵呵,假如這是在一夥越戰時期的嬉皮士大學生,那麼這絕對會見鬼地發生在你的身上。
實驗三、旁觀者冷漠實驗(1968)
實驗步驟:在1964年的一起女子謀殺事件中,新聞報道稱,現場有38個人親眼目睹或者聽見案件的發生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約翰·達利(John Darley)和比伯·拉坦納(Bibb Latane)希望通過研究驗證,當人處於群體環境中時,是否就不願意施以援手。
這兩位心理學家邀請了一些志願者參與了試驗。他們告訴受試者,鑒於會談可能涉及極其私人化的內容(諸如討論生殖器的大小之類的話題),因此每個人將被分隔在不同的房間,僅使用對講機來相互溝通。
在會談中,一名參與人員將假裝突然病發,當然這可被其他受試者所聽見。我們並不完全確定此通話傳達給他們的信息是對方發病,但我們確保諸如「噢我的癲癇發作了」之類的話將被受試者聽到。
實驗結果:當受試者認為除發病者外,他們是參與討論的唯一一人,85%的人會在對方假裝病發時自告奮勇地離開房間去尋求幫助。與另一個人進行一次非常私人化的會談(再次強調,很可能提及生殖器官大小等問題)已屬十分不易,相比之下,假如在剩下的時間里被迫一個人自言自語僅僅是可悲而已。但不管怎樣,有85%的人願意幫助;這一結果還不錯,不是么?
但實驗還沒有結束。當實驗環境發生轉變,受試者認為還有另外四個人參與討論時,只有31%的人在對方發病後尋求幫助,剩下的受試者猜測會有其他什麼人去照顧此人。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多多益善」這種詞彙失去了其真意,更正確的表述應該是「多多益死」(人愈多的情況下,就有愈高的概率死於發病)。
結果分析:由此推及,在緊急情況下,假如你是當事人身邊的唯一一個人,你參與援助的動力將大大增加,你將感覺到對此事具有100%的責任。然而,當你僅是10個人中的一個時,你將只感到10%的責任;問題在於,其他每個人也只感到10%的責任。
這便給我們之前的例子提供了解釋。假如受傷的女子躺在荒無人煙的高速公路旁,原本視若無睹的司機可能更願意停下來幫忙。題外話,當然他們也可能更願意棄之不顧,因為他們知道無人在旁監督(這與本實驗的受試者不同,因為至少受試者知道有人在記錄和分析他們的舉止)。
又或許,這個問題也可被歸結於我們能為自己找到借口的合理性。我們會說,「顯然,這條道上總會有人路過去救她的」。抑或,「顯然,保護環境總會有人去做些什麼的」或者「顯然,鯊魚總會飽的,所以到某個程度就不會吃他的」。我們只是需要為自己的不作為找一丁點的借口而已。
實驗四、好撒馬利亞人實驗(1973)
實驗步驟:如果你沒有聽過「好撒馬利亞人」(the Good Samaritan)這一《聖經》故事,在此可以簡要介紹如下:一個猶太人被強盜打劫而身受重傷、躺在路邊,有祭司和利未人路過卻不聞不問,惟有一個過路的撒瑪利亞人不顧隔閡,動了善心幫助了他,故事藉以表明鑒別人的標準是人心而非身份。因此,心理學家約翰·達利(John Darley)和C·丹尼爾·巴特森(C. Daniel Batson)希望對宗教信仰在助人行為上的影響進行測試。
他們的受試者是一組神學院學生,其中的一半給予「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並要求他們在另一所神學院里佈道,另一半則要求在同一地點對就業機會的問題進行佈道。
作為額外的變數參照,受試者被要求在不同的時間內到達佈道的地點,因此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可能在路上會顯得匆忙。
同時,在到達指定地點的途中,受試者將會經過一個癱倒在小巷中的路人,看上去急需幫助。我們可能會認為達利與巴特森僅是就一些助人的隨機現象作測試,但研究資料表明這位可憐的路人是事先安排好的,並且表現得十分逼真。
實驗結果:相比那些准備演講就業機會問題的學生,被給予「好撒馬利亞人」故事的學生並沒有因為寓言的教育意義而更多地伸出援手。真正起作用的因素竟然是他們在路上究竟有多匆忙。
事實上,假如時間緊迫,僅有10%的學生會停下來提供援助,即使他們即將佈道的話題是停下來給予援助是多麼地重要。然而平心而論,如果你在課上遲到了,教授會相信「路上我不得不停下來幫助一個受傷的旅客」的借口么?很可能不會,除非你能出示那個人沾滿鮮血的襯衫作為證據。
結果分析:正如我們喜歡開玩笑時所說的那樣,一個反同性戀的男議員可能被發現與一名男子共浴愛河,呼籲環保的美國前副總統戈爾(Al Gore)可能擁有一所能耗不菲的宅第……
……而事實上,我們這些普通的民眾與政客一樣偽善。畢竟,與面對一個渾身散發惡臭甚至淌著鮮血的流浪漢相比,面對一眾聽者高談闊論應該幫助陌生人顯然更加容易。因此,即使指出他們的虛偽也難掩自身販虛偽。
假如你認為這些研究結果僅限於偽善的神學院學生,那麼請看看新聞。還記得數年前,攝影機拍下至少12輛車拒絕搭載躺在路邊的受傷女子那一幕么?
也正如這些學生那樣,他們總會有感到迫不得已的地方。司機或許還感到慶幸,因為自己僅僅是拐了個彎路過了她,而不是像車禍慘劇中那樣壓扁了她。
實驗五、阿希的從眾實驗(1953年)
實驗步驟:心理學者阿什(Solomon Asch)曾作了一系列用以驗證從眾效應的研究,其實驗結果可令所有讀到它的人都為之沮喪不已。
受試者們被告知,他們將與另一部分人一同參與某項視力測試,隨後將出示一些圖片,並要求各自回答一些十分容易和顯見的問題。這個測試的陷阱在於,除受試者本人之外,房間里還有其他實驗合作者共同進行這一測試,他們將按照要求給出顯然錯誤的答案。那麼,在大多數人都犯了再明白不過的弱智錯誤時,受試者會與其他人給出不同的結果么?
實驗結果:受試者們要求回答的「難題」可參考下圖所示
他們所需做的僅是指出右側中的哪一條線段與左側的線段等長。你看,阿什所提的問題遠未達到什麼設計下一代空間站的那種難度。說實在話,一個能在這種類似線段長度的問題上答錯的人,除非是你當天早上服用了兩個劑量的迷幻葯,還把它擦在了眼球上(當然這將會引發其他更為可怕的「試驗」,我們略過不談)。
然而遺憾的是,當看到參與測試的其他三個人給出錯誤的回答時,32%的受試者也給出同樣錯誤的答案,即使線段長度的差別達到幾個英寸也依然如此。三人成虎的諺語無疑得到了驗證。
結果分析:試想一下,當這個問題的回答不是那麼黑白分明、顯而易見的時候,這個32%的比例將會上升到多少。即使我們沒聽懂一個笑話,我們也更願意跟著大多數人一起笑起來;當我們發現自己不被大多數人認可時,我們更傾向於懷疑自己的觀點。小學時我們所經歷過的同齡人的競爭壓力和「勇敢地做你自己」之類的鼓勵,彷彿都不知所蹤。
「嗯,我應該是一個叛經離道的獨行者,這樣挺好。」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總是這樣說。當然,也同樣是我們當中的每個人,下一步的舉動就是觀察其他「獨行者」所做的事……
……然後,確保自己與他們所做的完全一致而不相違背。
『柒』 義大利都靈教堂里的淡黃色亞麻布為什麼如此珍貴
如果去過義大利都靈教堂的人們會發現,在這所教堂之內,保留著一塊非常古老的淡黃色的亞麻布,雖然這塊亞麻黃布經歷了雨水沖刷變得有些磨損了,但是它依然能夠顯示出它具有的不同之外。據說,這塊亞麻布在一次大火中,被人冒著生命危險救了出來。
那麼,為什麼人們對這塊亞麻布有著如此深厚的感情?這塊亞麻布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這塊布為什麼會如此珍貴?
見到義大利都靈教堂中存放著的這塊黃色亞麻布的人都知道,這塊布的面積達到了5.28平方米。在這塊面上有著一個非常模糊的人體像,有人稱這是耶穌基督在遇難時使用過的「裹屍布」。在14世紀50年代的中期,即1356年時期,法國人在李萊城向世人展示了這塊裹屍布,一時間引起了整個基督界的很大的波動。由於當時的人們看到布上模糊的人像,再加之上面殘留的血漬。因此,當時的人們認定這就是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之後,用來包裹他的屍體。因此,才會在這塊裹屍布上留下了耶穌的身影。
到了中世紀時期,一些研究者則認為,「裹屍布」最早的時候是在中東出現的,經過了輾轉之後,才到達了義大利的都靈。這塊「裹屍布」屬於基督教的信物,因此義大利才會將其看作法寶。
進入20世紀之後,考古學家開始對這塊「裹屍布」展開了深入的研究。由於以前的巴勒斯坦是在猶太邦統治的,而當時在巴勒斯坦定居的猶太人,將他們的民族信仰也帶到了巴勒斯坦。當時生活在巴勒斯坦北部的拿撒勒約瑟與瑪利亞,生育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基督教的領袖耶穌。
到了公元1世紀的中期的時候,由於受到羅馬勢力的侵略,猶太邦在巴勒斯坦的統治也進入到了尾聲。而當時的耶路撒冷是猶太人聚集的聖地,耶穌也會時常去那裡,了解世界各地的知識。
當時由於受到羅馬統治者以及撒都該派與法利賽派的打壓,引起了民眾的反抗情緒。人們就發起了起義。當時羅馬的首領將兩千名起義者釘死在十字架上,還使得三萬猶太人成為奴隸。
由於耶穌與其他猶太人一樣,對羅馬統治者充滿著憎恨,他還倡導人們不僅要愛上帝,更要愛自己的鄰邦。到了23年之後,耶穌的這一倡導傳遍了巴勒斯坦。因此,大多數的猶太民眾都成為他的追隨者,一些人還告別家人,跟隨著耶穌。他們堅信羅馬帝國及其附庸勢力的統治將要結束,一定能夠將巴勒斯坦解放出來,重新建設他們的大衛王國。
雖然在耶穌的倡導下,民眾們都有著非常強烈的愛國決心,但是當時猶太教的高極神甫卻做出了反對。他不僅擔心耶穌倡導會影響到他的統治勢力,而且他還與羅馬首領進行勾結,加害耶穌。
到了公元33年3月末,耶穌受到猶大的出賣,被捕了。最後,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當他的追隨者將他與家人從十字架上卸下來的時候,就用一塊長布將他包裹了起來。人們還將當時釘死耶穌的十字架的木塊和鐵釘等都收藏起來。然而,耶穌在死後的第三天,又活了過來,並再次來到了人間,因此,才會出現了復活節。
隨著時光飛逝,經過了將近兩千年的發展,曾經包裹過耶穌屍體的這塊布,被其虔誠者保留至今。在義大利都靈的教堂之內,存放著《最後的晚餐》的復製品以及耶穌的「裹屍布」,這塊耶穌使用過的「裹屍布」被存放在聖殮堂祭台上的鍍金木棺之中。並且這只木棺很少開封,平均每25年才有可能被開封一次。
據說,在公元316年時,海倫娜到達耶路撒冷朝見皇帝時,她收到了很多耶穌在遇難時的受審時走過的石階、十字架的碎木塊以及蒙蓋聖體的殮布等諸多聖物。
然而,到了公元1578年,保存著耶穌的這塊「裹屍布」的米蘭主教聖卡洛將其交到了杜奧莫教堂。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考古學家們開始用各種方法對這塊「裹屍布」鑒別其真假這塊布的真假,直到如今,人們對於這塊布的研究更是入迷。
不過,有很多人對這塊「裹屍布」上面存在的痕跡是否是被油漆或者其他一些染料塗染過,以及這塊布是否被烘燒或者其他一些方法致使其加速老化的過程的問題產生了疑問。雖然,這塊「裹屍布」受到世界各地科學家的長期研究,但是直到如今還是一個謎。也許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以後能夠解開這塊布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