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都知道銷售有欺騙的成分 你見過的最扯淡的銷售是騙你什麼
1、所謂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15日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規定,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欺詐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根據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所採用的手段來判斷。一般來說,經營者的下列行為屬於欺詐消費者:⑴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⑵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⑶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⑷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⑸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准、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⑹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⑺採取僱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⑻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⑼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⑽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⑾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⑿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⒀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其次,根據經營者的行為是否屬於誤導消費者來判斷。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應當採用一般標准,即以一般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識別能力為准。如果該行為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即構成欺詐。如果該行為不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則個別消費者不得以證明自己確實發生誤解來主張欺詐行為的成立。經營者實施欺詐行為,一般都會造成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這種損害並不意味著要求有實際的損失或者損害發生,只要經營者的行為按其性質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
第三,從經營者行為的主觀方面來判斷。我國法律並未明確規定構成欺詐行為的主觀要件是故意,但從文義上來理解,欺詐是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上當受騙的行為應無疑義,因此,並非經營者主觀故意狀態不需具備,而是「欺詐」二字本身已經包含或者揭示了經營者的故意心理。所以,在下列情況下,經營者「不能證明自己確非欺騙、誤導消費者而實施此種行為的,應當承擔欺詐消費者行為的法律責任」:⑴銷售失效、變質商品的;⑵銷售侵犯他人注冊商標權的商品的;⑶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的商品的;⑷銷售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的;⑸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的。經營者能夠證明,就不是欺詐行為;不能證明,則構成欺詐。
3、如《廣告法》第四條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的內容,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九條也規定了經營者不得對商品或服務做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4、消費者如何維權:
①、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清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對消費者維權各項法律法規,才能更好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②、購買前了解商品屬性。對於商品的種類、規格。性能、原材料、結構、合格證,出廠日期、消費期限、使用說明、售後服務等有關商品自身的情況以及商標、廠家、生產地、經銷者等關於商品生產經營者的情況應盡可能地了解。
③、保存購買憑證。購買後應盡可能要求銷售者出具發票、收據或其他書面的證明材料,以便在受到侵害時,能夠有效地進行索賠。
④、積極與商家協商。當發現購買商品與自己的需要不相符合時第一時間與商家協商溝通,指出自己的購買目的與產品不符合,申請更換或者退貨。
⑤、 網購-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從2014年3月15日起針對網上購物,商品不符合自己需求,買家可以在簽收日起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無理由退換貨的前提是該商品未被拆封。
❷ 銷售是正品賣家摻假怎麼辦
這種情況當然應該進行舉報投訴處理可以向相關的平台進行投訴,正常來說他應該會給你賠錢或者一些其他的解決辦法。
❸ 我看到有人賣假貨,但是我沒買,可是又不想別人受害怎麼辦,舉報又需要哪些條件
如果當事人明知道是假冒偽劣產品,或者是假冒注冊商標的產品,還要進行交易買賣的話,並且銷售額巨大,在五萬元以上的,就屬於刑法當中規定的數額較大標准,此時就應當對其定罪判刑,罪名叫做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
【法律分析】
非法經營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有所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的犯罪。其中,違反國家規定,是指違反國家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本條所列舉的三項行為是: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其中,未經許可是指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批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的物品是指由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的由專門的機構經營的專營、專買的物品。如食鹽、煙草等;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是指國家根據經濟發展和維護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利益的需要,規定在一定時期實行限制性經營的物品。如化肥、農葯等。專營、專賣物品和限制買賣的物品的范圍,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出現變化。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其中,進出口許可證是國家外貿主管部門對企業頒發的可以從事進出口業務的確認資格的文件。進出口原產地證明」是從事進出口經營活動中,由法律規定的,進出口產品時必須附帶的由原產地有關主管機關出具的證明文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❹ 采購到假冒偽劣產品不知情又銷售出去怎麼辦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該問題!
❺ 售賣假貨,工商如何處理
一般根據售賣假貨的程度,先進行行政處理,包括行政拘留、行政罰款;而且涉及民事賠償,當然,如果情節惡劣,獲得非法收入達到一定數額的話,可能會構成刑事犯罪,一旦構成刑事犯罪,一般根據銷售偽劣商品罪定罪量刑,所以還是要看一下賣假貨的程度和造成的損失大小,獲利金額等綜合衡量。
法律依據:
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三十九條 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五十條 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❻ 國家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處罰有何法律法規
國家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處罰規定有下列規定: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下列法規:
1、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第五十七條 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下列規定:
1、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2、第一百四十九條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本節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3、第一百五十條單位犯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
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6)銷售摻假有什麼可行的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要正確判明一種商品是否屬於偽劣商品,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該商品嚴重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對產品質量規定的必須滿足的要求。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對各類產品應當具備的共同條件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即所謂的「默示擔保條件」,無論生產、銷售何種產品,均須滿足這些基本的質量要求。
二是該商品的主要指標達不到有關的產品質量標准或明示擔保條件。實踐中各類產品紛繁復雜,認定其質量狀況還需參照具體的質量標准。這些多層次的質量標準是法律要求的具體的量化,它既包括國家強制性標准,也包括行業標准,還包括企業標准和地方標准。此外,判定產品質量還應參照產品的明示擔保條件,即生產者或銷售者通過標明採用的標准,產品標識、使用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對產品質量做出的明示承諾或保證。
三是該商品已基本失去其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但是,失去其本身應具備的使用性能,並非毫無使用價值。在不危及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不影響工農業生產的前提下,有些偽劣商品經技術處理或重新加工,也可以作它用。
此外,在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還應查明商品質量同危害結果之間有無直接的因果關系。如果損害事故的發生是因消費者使用不當或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而並非由於商品的質量問題,則不能讓行為人對損害結果承擔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❼ 市場上的一些同事銷售假貨有什麼法律責任
銷售員不知情的,應予免責;員工明知是假貨,銷售金額較大的涉嫌犯罪,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一般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❽ 買到假冒偽劣商品,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維權
記:日前,張先生在一家超市購買啤酒,發現其中一瓶有明顯雜質,懷疑酒是假冒或偽劣產品。張先生缺乏消費維權經驗,不清楚應如何維權和索賠的尺度。請問鄧秘書長,消委會有什麼維權建議?
消:發現假冒偽劣產品,可以從消費投訴和行政舉報兩個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監督市場經濟行為。從消費投訴角度來說,投訴意味著維權索賠。首先,要舉證啤酒屬假冒偽劣產品,假冒問題可聯系廠家或相關質檢部門予以檢測鑒定,偽劣問題要通過衛生監督部門予以認定。第二,經鑒定屬假冒產品的,可要求商家按《消法》或《食品安全法》予以賠償,造成身體傷害的,憑產品造成身體傷害的證據,主張傷害賠償。第三,經認定是偽劣問題的,則要分析屬於廠家責任,或是商家責任,視責任根據《食品安全法》追計自己的合法權益。從行政舉報角度來說,消費者可向假冒偽劣產品的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舉報,對違法經營行為予以行政處罰。
記:現實中,很多情況是在選購產品之前,也就是未消費前,在店鋪陳列的商品和選購過程中,已發現了假冒偽劣產品,這個時候,消費者應如何維權?
消:未消費前,已發現或知道屬假冒偽劣產品的,一方面,消費者就應堅決抵制,不予購買,避免遭受損害;不要報著僥幸可以敲一筆,謀利的目的消費,因為按照《廣東省實施<消法>辦法》第十七條的規定,消費者購買前已知道商品和服務存在瑕疵的,消委會不予受理投訴,消費者權益不受法律保護,可能得不償失。另一方面,消費者應通過行政舉報的方式,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舉報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店鋪的具體經營地址和違法銷售情況,履行自己的社會監督責任。
記:廠家和商家生產或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請問鄧律師,消費者主張懲罰性賠償,主要有哪些法律依據?
律:消費者對生產或銷售假冒偽劣問題主張懲罰性賠償的法律依據,主要有《消法》、《食品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對有欺詐行為的消費糾紛,《消法》賦予了消費者主張雙倍賠償的權利。對生產或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安全法》賦予了消費者主張十倍賠償的權利。
記:消費者購買了假冒偽劣產品,法律賦予了消費者索賠的權利和賠償額度,是否意味著,消費者一定能按法律規定的賠償額獲得賠償?
消:假冒偽劣產品,法律規定賦予的索賠權利和賠償額,是具有強制力的,廠家和商家依家必須承擔違法生產和銷售的責任。然而,通過消委會投訴途徑維權,只能在《消法》賦予消委會「調解」的職能下進行,調解是建立在消費者、經營者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的進行的,不具有強制力,如果廠家或商家堅決不願意按法律賠償,消委會唯有終止調解,或向媒體披露有關的違法經營行為。消費者一定要按法律主張賠償的,可進一步通過法院訴訟的方式予以解最後打12315消費者維權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