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生態環境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生態環境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27 22:36:24

⑴ 生態環境問題都有那些,怎樣污染防治措施

生態環境問題很多,包括土壤,空氣,水資源,還有山川等污染,想要預防就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多種措施共用才可以。

⑵ 中國的問題:中國環境存在那些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環境問題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類是自然演變和自然災害引起的原生環境問題,也叫第一環境問題。如地震、洪澇、乾旱、台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類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次生環境問題,也叫第二環境問題和「公害」。次生環境問題一般又分為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兩大類。如亂砍濫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壞、過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積開墾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業生產造成大氣、水環境惡化等。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5cb24037c0b4b7b8

⑶ 我國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目前我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國是荒漠化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為26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億。荒漠化給我國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積的減少,生產力下降,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惡化,旱澇災害加劇,糧食產量下降,全國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
(二)森林資源銳減
我國許多主要林區,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全國森林採伐量和消耗量遠遠超過森林生長量,森林資源日益枯竭。森林資源號稱「地球之肺」,對地球的大氣環境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趨嚴重
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為367萬平方公里。據統計,我國每年流失的表土總量達50億噸,相當於全國耕地每年被剝去1厘米厚的肥土層,經濟損失達100億元。占國土面積38.2%的沙土流失區域內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稱,黃河下遊河床不斷抬升,長江每年帶走泥沙近5億噸。由於淤積,全國范圍內水庫庫容量也在不斷縮小。
(四)草原生態呈衰退趨勢
我國擁有草地面積4億多公頃,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條件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區,此類地區又多為大江大河的源頭,而平原草地卻因利用條件便宜,在逐年增大的拓墾中,草地面積已在逐年縮減。再加牧業生產者掠奪式的經營,超載過牧、重用輕養,甚至濫用,致使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生產力下降。
(五)水資源嚴重短缺
我國水資源緊缺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資源型缺水,例如陝、甘、寧地區;二是工程型或設施型缺水;三是污染型缺水。水資源在我國的分布也極不均勻,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我國還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之一,人均擁有水資源量僅為2300立方米。
(六)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破壞
生物種類趨於單一化,我國已有15%-20%的動植物種類受到威脅,高於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而生物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基本的自然基礎。
(七)城市污染環境惡化
上海、廣州、沈陽、西安等城市的大氣質量一直位於全球70個被監測城市中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列。城市生活用垃圾也在逐漸侵蝕著城市的環境質量。
(八)非環保產業污染嚴重
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教育的手段,對資源開發建設進行生態環境監督監測。加大立法執法力度,把改善宏觀生態環境納入法制軌道,通過科學的論證和評估,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避免因重大決策失誤造成新的生態破壞這是我國目前有共性的環境問題之一。非環保產業部門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把應由自身負擔的排污費用與排污治理成本轉嫁給社會,既增加了社會的負擔,又打亂了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破壞了生態環境。
----------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對策
(一)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
(二)採用多種手段保護生態環境
(三)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三同步」方針
(四)解決水資源危機
(五)積極發揮政府和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能
1.依法採取措施防治工業污染。
2.積極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積極推進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資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環境保護部門負責對本轄區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定量考核,每年公布結果。
3.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執行國家有關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認真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積極開展跨部門的協作,加強資源管理和生態建設,做好自然保護工作。
4.完善環境監督管理制度,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5.積極參與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國際合作。廣泛開展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認真貫徹和積極宣傳我國政府關於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原則立場,注意維護我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6.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總之,我們要以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保障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重點實施有關預防和綜合治理環境,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科學技術的、工程的、宣傳教育的各種措施和活動。

⑷ 生態環境問題解決措施有哪些

措施:提高灌溉技術,發展節水農業;加強全流域水資源協調管理,合理分配水資源;合理開采地下水;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生產結構。

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繫到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復合生態系統。生態環境問題是指人類為其自身生存和發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破壞和污染所產生的危害人類生存的各種負反饋效應。

生態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動物、真菌、植物五大類)之間和生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當代環境概念泛指地理環境,是圍繞人類的自然現象總體,可分為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

當代環境科學是研究環境及其與人類的相互關系的綜合性科學。生態與環境雖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但兩者又緊密聯系、「水乳交融」、相互交織,因而出現了「生態環境」這個新概念。

⑸ 環境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一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全民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意識。把環境保護作為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探索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公開環境信息,推進公眾參與。

二是統籌規劃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打破行政區劃的分割,進行全國一盤棋的戰略規劃。根據各地的人口規模、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確定區域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增長方式,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

三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節約意識和環境意識,宣傳循環經濟理念。按照「減量化、再使用、資源化」的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為核心,努力實現產業生態化,治理污染產業化。

四是強化環境管理。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根據環境容量或控制目標的要求,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對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制度;強化環境准入,嚴格執行重大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設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建立嚴格的產業淘汰制度,將保護環境作為重要依據來制定產業政策,公布技術落後、污染嚴重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淘汰名錄。

五是健全環境監管體制。堅持和完善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環境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執法監管體制。

六是完善環境法治。進一步加強環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環境法規的制定進程,加重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

七是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堅持「污染者負擔、治理者受益」的原則,合理確定城市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標准,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水、垃圾治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鼓勵污染治理產業化,促進專業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場化運作機制;推進環境咨詢服務業市場化進程。

八是健全環境經濟政策。研究探索和運用有效的經濟手段加強環境保護。

九是加強環境科研和能力建設。開展環境政策法規、重點地區和重點環境問題、環保產業等方面的研究及技術示範;加大環境監測、應急體系、宣教能力建設的投入;建立健全國家環境監測網路。

⑹ 生態環境產生的原因 應如何解決

一、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非常豐富,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可持續發展,處理好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處理好可實現「雙贏」,處理不好則兩敗俱傷。這一關系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是經濟增長的基礎和條件。經濟增長的最終目的是富民強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環境是高質量生活的必要條件,而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有悖於促進經濟增長的初衷。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反過來會制約經濟的增長,甚至制約一些產業的發展,影響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其次,經濟增長不足或增長方式不當是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生態破壞的重要原因。貧困地區毀林開荒、草原過牧、陡坡種糧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方式,把環境成本外部化,不考慮資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態服務價值。低成本的工業擴張,是造成環境嚴重污染和資源浪費、短缺的根源所在。

第三,發展經濟要有可持續性。我們不僅要考慮當代人發展的需要,也要考慮子孫後代發展的需要,給後代人留下良好的環境條件是我們必須負起的歷史責任。

第四,環境問題是發展帶來的也只有通過發展才能加以解決。沒有必要的經濟增長、缺乏改善環境的條件和資金的支持,保護環境難以奏效。環境問題的產生和解決與經濟發展階段和技術進步程度密切相關,只有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環境保護問題,才能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綜上所述,保護和改善環境應該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之一,解決今天的環境問題不是不要發展,而是發展的目的是什麼及如何發展的問題。

二、當前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及其對發展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制定了法律,設置了機構,逐步增加了投入,加大了重點地區的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初步控制,一些城市和地區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取得進展。但是,當前環境問題依然相當突出,形勢嚴峻。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遠遠超過環境自凈能力。廢水排放量2003年達到460億噸,其中主要污染物化學耗氧量(COD)1333.6萬噸,超過環境容許量68%。城市垃圾產生量已接近每年1.4億噸,處理率僅54.2%,無害化處理率更低。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每年約1000萬噸,1/3沒得到安全處置。

水和大氣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區相當嚴重。我國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分五類,一類水最好,源頭沒有任何污染,三類以上的可作飲用水源,最差的五類可以用於農業灌溉。2003年七大水系407個監測斷面中一至三類的水僅佔38.1%,劣五類的水佔29.7%,即近1/3的水用於農業灌溉都不合格,可見污染之重。我國大氣環境質量標准分三級,一級標准空氣質量最好,長期生活在超過三級標準的大氣中,身體會受到傷害。2003年國家掌握監測數據的340個城市中達到空氣質量標准二級以上的城市有142個,佔41.7%;超過三級標準的城市91個,佔26.8%。

目前新的環境問題已經凸現,環境污染呈現復合型、壓縮型,增加了解決問題的難度。我國江河湖海有機污染依然嚴重,同時湖泊和海域又出現以氮、磷為主要污染物的富營養化問題。不少城市飲用水源地已監測到許多微量的有毒有害化合物,直接影響人的健康。大氣中顆粒物和二氧化硫污染尚未解決,大城市由於機動車的快速發展,氮氧化物及其帶來的光化學煙霧污染呈明顯加重趨勢。除了大氣和水污染之外,土地污染也日益突出,直接影響食品安全。廢舊汽車、家電造成的污染也成為新的環境問題。放射性污染威脅也在增加,國內已有6萬多枚各類放射源,每年還以15%的速度增加,尚有上萬枚廢棄源未得到合理收貯,幾乎每月都發生放射源被盜事件上,威脅公眾安全。

生態環境退化趨勢尚未得到遏制。土地資源破壞主要表現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特別是後者,目前面積仍在擴大。森林生態系統呈現數量增長質量下降並存的局面,草原退化面積大、程度重。水生態系統嚴重失調,北方更為突出,江河斷流、湖泊萎縮、地下水下降、濕地乾涸,旱災、水災不斷,損失越來越大。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目前破壞很嚴重,珍稀物種處於瀕危狀態,有些已經絕跡,品種資源銳減,野生種源大量流失,外來物種危害加劇。

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首先是經濟損失巨大。我國專家上世紀90年代中期和2001年的研究表明,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當年GDP的3~4%。世界銀行1997年發表的報告測算,中國僅大氣和水污染造成的損失就約540億美元(以1995年計),占同期GDP的8%。據國家環保總局2001年調查,西部9省區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494億元,佔9省區GDP的13%。如果從微觀上分析,水質污染導致飲用水和企業生產用水處理成本增高;超標的污水用於農灌,既減少農作物的產量,又降低其品質。今年3月份由於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廠違法排污造成沱江嚴重污染,僅初步調查,損失就達二億多元。

其次,環境污染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成為群眾日益關注的社會問題。局部地區土法冶煉金屬已造成周圍人群患病。中國與美國的一項聯合研究證明,我國一些城市的大氣污染已影響到兒童的肺功能。世界銀行上個世紀末一項研究表明,我國主要城市中,每年約有17.8萬人由於大氣污染的危害過早死亡,每年由於大氣污染致病而造成的工作日損失達740萬人年。

第三,環境問題影響社會穩定。由於環境污染引發的群眾來信來訪呈顯著上升趨勢,經常發生因污染問題企業與周邊群眾矛盾尖銳。上下游水污染和跨界污染糾紛近年來日益增多,甚至造成不同地區之間的沖突。法院審理涉及環境保護的各類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呈上升趨勢。

目前,我國已簽署和批准了30多項國際環境公約,履約任務繁重。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影響我國際形象,同周邊國家存在的環境問題處理不好會成為外交摩擦的隱患。我國工農業生產過程和產品環境標准低,有些還沒有環境標准,直接影響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不斷受到發達國家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的限制。

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1.解決環境問題應從經濟發展入手

要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明確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我國現階段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來實現的。這不僅制約經濟持續增長,也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一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經濟增長必須建立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二要轉變體制和機制,經濟體制的轉變既要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又要符合生態環境的規律,幹部政績考核不僅要考核GDP是否增長,還應考核環境質量變化的指標和環保法規執行的情況。三要制定有利於增長方式轉變的經濟政策,包括各種資源能源節約的政策、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的鼓勵政策、排污收費制度等。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即從傳統的工業經濟發展模式:資源―――產品―――消費―――廢棄物,轉到新的資源循環利用發展模式: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循環經濟強調的原則是,資源「減量化、再使用、可循環」。從國內和國際一些試點的經驗看,在企業層次可通過開展清潔生產審計,最大限度減少生產中原材料的消耗,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不排或少排廢棄物。通過建立生態工業園或把不同企業聯合起來,相互利用生產的廢棄物,從而減少向環境排放污染物,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深化生態省、生態市和生態示範區建設,並擴展到消費領域,建立循環型社會。

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國際研究表明,國家發展有四類資本:人力資本、金融資本、加工資本(實物)和自然資本。如果在經濟增長中其他資本增加了,而自然資本減少了,總資本量可能不是增加而是減少。如果單純用GDP來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就可能導致不計代價片面追求GDP增長速度,忽視經濟的結構、質量和效益,忽視環境保護和社會進步等後果。

2.堅持以人為本,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實現胡錦濤同志提出的「著眼於人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的要求。

要做到環境信息公開,公開發布國家和各地區的大氣和水環境質量狀況,公開政府在環保方面採取的措施,讓人民群眾了解當前我國嚴峻的環境形勢和政府為此做出的努力。還要依法公開企業排污行為,發動廣大群眾和社會輿論進行監督。

要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環境保護事業涉及千家萬戶,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是推動環保事業最強大的力量。要發動群眾為環保獻計獻策,鼓勵群眾對違法排污企業檢舉報告。要支持綠色社區、綠色學校創建活動,支持和引導環保社團和環保志願者開展的各種宣傳教育活動。

倡導和鼓勵綠色消費,關注並採取措施解決老百姓關心的食品安全、飲用水安全、室內污染和白色污染等問題。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和標准,發展環保標志產品和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0)認證工作,推廣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政府要帶頭制定綠色采購政策,扶持有利於環境的產品佔領市場。

3.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實現環境保護跨越發展

嚴重的環境污染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我們不能再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初期嚴重污染環境、後來再治理恢復的路子。如何走出一條新路子,實現環保跨越式發展?一靠機制、體制創新,二靠科學技術進步。今後技術進步應更加重視資源利用率的提高,這既有利於緩解資源不足,又有利於環境保護。國際上有學者提出四倍躍進的觀念,即通過採用新技術,可以做到消耗一份能源或資源,創造目前四倍的經濟增長。

建立一個節約型社會是當前非常緊迫的問題。由於管理和技術水平的落後,我國工業生產無論是單位產品還是單位產值所消耗的能源、水資源和一些原材料都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甚至高於許多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GDP佔世界的3%左右,而每年消耗的鋼材、水泥分別佔到世界的25%和50%。建立節約型社會,除了要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制定法律和各項經濟政策,確定合理的資源價格外,更重要的是大力開發和推廣節約能源和資源及資源綜合利用、回收利用的技術,發展靜脈產業。

4.做好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

企業的行為對環境質量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要健全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及其配套的制度和標准,嚴格查處違法排污企業,提高處罰標准,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要制定相應的經濟政策和收費制度,從機制上促進企業治理污染的積極性。要有各種引導措施,激發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努力實現雙贏。要逐步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即生產某些耐用消費品和對環境有影響產品的企業,要負責這些產品使用後回收和處理,能再利用的再利用,能作為資源回收的,處理後作為資源再用,無法回收利用的做到無害化處理。

5.增加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投入

政府在推進可持續發展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增加對環境保護投入是非常關鍵的措施。這一方面是政府實施公共財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為環境問題往往表現為外部的不經濟性。對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來說,盡可能減少在環境方面的投入是其自發傾向。政府為維持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必須加大法制的力度,嚴格要求企業達到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同時政府自身也應加大投入,起到引導促進作用。城市集中產生的環境問題、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特別是國家為民族長遠利益建立的各類自然保護區和珍稀物種保護、環境執法能力建設等,都需要政府的投入。除了政府增加投入外,要通過各項政策措施調動各方面的社會資本投入環境保護,推動污染治理的市場化、企業化運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國家還應探討設立環境稅和環保專項基金的可能性,為保護和治理環境建立可靠的資金渠道。

6.開展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的可持續發展

許多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國際社會為解決這些全球環境問題制定了幾十個環境公約和議定書。我們應該積極參加這些公約和議定書的談判和相關項目的合作。一方面維護我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合法的環境權益,一方面對外介紹我國的環保工作,消除中國環境威脅論的影響,努力為解決全球環境問題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國際交往中需要處理好環境與貿易的關系。我國不少產品特別是農牧產品,由於環境污染或產品不符合對方的環境標准而被發達國家限制進口。這一方面需要提高我國產品的環境質量要求,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外交手段,消除發達國家有意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實質上是要處理好眼前和長遠利益、局部和全局利益的關系,我國黨和政府已經做出了正確選擇,各級政府和部門要通過各項具體工作認真加以落實。

⑺ 我國生態問題及治理措施

大氣污染問題、 水環境污染問題、 垃圾處理問題、 土地荒漠化和沙災問題、 水土流失問題、 旱災和水災問題、 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WTO與環境問題、三峽庫區的環境問題、 持久性有機物污染問題等。

治理:把環保工作落到實處,要靠科學的機制。環保工作機制是政府對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環保部門對政府環保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各相關部門分工負責。

生態環境問題一般可以分為3類:

(一)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生態破壞。主要包括生物物種銳減、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二)環境污染。譬如:城市化和工農業高度發展而引起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污染、雜訊污染、農葯污染等;全球氣候變暖、酸雨污染、臭氧層破壞。

(三)資源短缺。水資源短缺、土地資源短缺等。

⑻ 中國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如何解決

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我國在經濟發展中也遇到了環境惡化這個棘手的難題。目前,我國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不斷加劇,並正向農村蔓延。在一些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環境污染尤為突出。森林減少、沙漠擴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種滅絕等生態破壞問題也日趨嚴重。環境惡化目前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安定、危害公眾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而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口的持續增長又給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和沖擊。

酸雨腐蝕後的森林大氣污染十分嚴重。全國城市大氣總懸浮微粒濃度年日均值為320微克/立方米,污染嚴重的城市超過800微克/立方米,高出世界衛生組織標准近10倍。參加全球大氣監測的北京、沈陽、西安、上海、廣州5座城市,都排在全球監測的50多座城市裡污染最嚴重的前10名之中。全國酸雨覆蓋面積已佔國土面積的29%,而且酸雨嚴重區已越過長江,向黃河流域蔓延,青島也監測到酸雨,全國每年為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40億元。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長沙、贛州、懷化、南昌等地為代表的華中酸雨區,已成為全國最嚴重的酸雨區,其中心區域年均pH值低於4.0,酸雨頻率高於90%。

水污染非常突出。全國七大水系近一半的監測河段污染嚴重,86%的城市河段水質超標。據對15個省市29條河流的監測,有2800千米河段魚類基本絕跡。淮河流域191條支流中,80%的水呈黑綠色,一半以上的河段完全喪失使用價值,沿岸不少工廠被迫停產,一些地區農作物絕收。1994年7月,淮河發生特大污染事故,兩億噸污水排入幹流,形成70千米長的污染帶,使蘇、皖兩省150多萬人無水可飲。各地由於水污染導致的停工、停產及糾紛事件頻頻發生。

雜訊和固體廢物加劇。全國有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標的雜訊環境中。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已累積70多億噸,每年仍以六七億噸的速度增加,垃圾「圍城」現象十分普遍,受污染耕地達1.5億畝以上。危險廢物大多未得到有效處置,隨意堆放,形成重大

⑼ 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源及其解決措施

其實很多環境問題都是有人為因素引起的,只有引起人的重視了,生態環境問題才有可能緩解,但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就是矛盾重在的,而且生態問題由來已久,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

⑽ 如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最簡單的就是種樹、種多年生草。適合種啥就種啥。

閱讀全文

與生態環境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審計的技術方法內容是什麼意思 瀏覽:991
假性分手的最佳方法 瀏覽:274
膝蓋長骨刺治療方法 瀏覽:428
婦科念珠菌治療方法 瀏覽:477
手機360清理緩存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72
諧波治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50
查找問題最常用的兩種方法 瀏覽:358
千層南瓜饅頭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870
髖關節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819
趙州橋哪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瀏覽:631
冷水魚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967
滅火原理及方法是什麼 瀏覽:134
提拉三角肌鍛煉方法 瀏覽:118
女士保暖褲的測量方法 瀏覽:287
迅達5200報警解決方法 瀏覽:481
男人不理你用什麼方法 瀏覽:428
實證研究策略和方法 瀏覽:8
砷實驗室檢測方法 瀏覽:971
如何認識科學的方法 瀏覽:931
測量控制線路的電壓的方法 瀏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