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
【摘要】通過對城市交通擁堵情況的分析,提出「高油價和回補率」的組合機制,來改變國人的用車習慣,讓他們自覺地少開車,特別少在高峰期開車,積極提高環保意識,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使廣大老百姓從中受益,讓城市天空變得更藍,最終達到全社會的完美和諧。
⑵ 解決交通堵塞有哪些措施
城市交通擁堵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擁堵愈發突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是各個城市管理部門的當務之急。
一、加大交通設施投入,盡快完善已規劃的城市快速路網主幹,主幹路上無須設置紅綠燈,人行路口設置天橋或地下通道,車行路口設置立交橋。城市快速路網干線盡可能延伸至內環或外環,讓車輛在城市裡快進快出。讓城市主幹道快起來,是解決交通擁堵的重中之重。
二、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投入,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事業,特別是快速公共交通,如:輕軌、地鐵、BRT公交等,設置公交專用道,讓更多市民出行更加經濟、便捷。在一些城市重要的公交站點和地鐵口附近建立大型立體停車場,讓有車一族把車停在這些離家最近的立體停車場,然後換乘快速公交等代步工具到達目的地。
三、利用經濟杠桿,改變有車族的用車習慣,讓他們自覺減少開車時間,更多的選擇公交出行,養成避開城市高峰高峰期用車的習慣,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這是解決城市交通堵的有效的重要途徑。
1、採用高油價,公交車高回補,其餘車輛按照用途給予適當回補或者不回補。
2、收取時段擁堵費、採取尾號限行,盡管這種貼膏葯的權宜之計並非大城市的「治堵之本」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國民的用車習慣。
四、交通管理部門加強交通調研,對城市各層次道路、各路段的交通設施、交通狀況、堵點成因及解決方法都做到心中有數。
⑶ 解決大城市交通堵塞問題的最好辦法是什麼
交通堵塞是由於需求接近或超過供應能力而造成的。交通堵塞類似於排隊:如果到達超市櫃台的人比收銀員能夠談判的人多,就會形成一個隊伍。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高速公路上。
主要區別在於,超市櫃台代表一個單一的瓶頸,而高速公路可能有數百個瓶頸一個接一個,有些甚至憑空出現,又憑空消失。
輕軌:250座;平均乘客人數=每列列車125人;每名乘客50公里/小時的平均空間= 3平方米(32平方英尺);目的地的平均停車空間:零,火車不停車
行人:座椅1;平均乘客人數=每人步行1人;每個人在5公里/小時(3.2英里/小時)時所佔的平均空間= 1.5平方米(16平方英尺);在目的地停車所需的平均空間:零,人們不停車
你可以看到從上面的數字,汽車是可怕的空間浪費,要求每位乘客大約10倍的空間比競爭對手(半滿的匯流排),需要在目的地停車(以及在原點fo每個旅行)和進入很容易堵塞,而很少人移動。
想想看,以載客量計算,一條車行道每小時可載2700人,而一條巴士專用道每小時可載6000人,而同寬的輕軌每小時可載20000人。一條只有汽車車道一半寬的自行車道可以容納3500人,而人行道可以容納7000人。
⑷ 為什麼我們找不到解決城市交通堵塞的方法
正如大衛所寫的那樣,城市交通的問題在於空間有限,汽車占據了太多的空間。我的回答不會那麼簡潔。如果你不想全部閱讀,你可以滾動所有斜體的文本,這只是計算,然後開始從粗體的文本開始閱讀。
機動性是城市的基本需求,但它與其他活動爭奪空間。空間可以用在很多方面:建築物、公園、人行道、廣場等。所以,修建公路和汽車停車場要麼利用空間,應該使用不同,或要求建築間距為遠,因此增加了距離旅行去的地方(工作、房子、學校、購物、休閑…),因此增加了需要旅行,在一個惡性的循環,它會導致更多的道路,更多的車輛在路上,更英里每輛車旅行。
匯流排就像壓縮文件夾,可以減少從一台計算機傳輸到另一台計算機的文件大小。只是他們減少了旅行人員的人數。汽車增加了人的體型,使他們能夠舒適地旅行。對個人是好事,對城市是壞事。
就像一個人必須放棄住在城市的空間一樣(如果你想要一個帶大花園的別墅,你最好搬到郊區去),一個人也應該放棄旅行的空間。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汽車就像帶花園的獨棟別墅一樣不可持續。
問題是,許多城市居民的確住在郊區,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在城裡活動,開車去上班、上學、購物中心、電影院或其他地方。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將郊區生活方式的不可持續性帶入了城市,導致了交通擁堵、空間佔用、人行通道的分離等。
⑸ 如何解決大城市交通堵塞問題為什麼可行
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發展地方經濟,現在中國的經濟,曾現發展不平衡的趨勢,沿海與內地、東部與西部、城市與農村等發展極大的差異,這種不平衡導致地區間差距拉大,最終使得條件好的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如同抽水機一般吸走了大量資源,而貧困的地方由於資源、人才的大量流失使得原本不發達的經濟雪上加霜。發展快的城市當然人口眾多,交通問題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只有全國的經濟水平都差不多了也就沒有那麼多人湧入大城市了,交通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⑹ 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隨著城市進程的加快,中國城市機動車的數量飛速增長,造成城市交通擁堵問題越來越嚴重,城市居民對於改善出行條件的需求尤其是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問題也越來越迫切。而BRT(快速公交系統)作為一種新型的客運模式,以其工程投資少、建設周期短、環境污染小、運輸效率高等優點而被認為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有效方式之一,並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成功地推廣和應用。
伴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創新和技術在城市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IoT、5G、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創新技術和應用正在成為城市「免疫系統」的新基礎,智慧BRT建設自然也提上日程。智慧BRT作為智慧城市中的一部分,對公交的運營管理的要求也將變得更加智能化、精細化。在這個大背景下,搭建出一個HT
BRT快速公交系統展示平台。
⑺ 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辦法有哪些有哪些實際的經驗策略
C 答案解析: 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常用的方法包括對擁堵路段收費,如對進入城市中心區的車輛收費,從而把駕車者的成本由平均成本提高到邊際成本;或是通過徵收汽油稅的辦法,提高所有駕車者的出行成本,來使得他們減少自駕車出行。
⑻ 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經濟學
經過近3年的研究、探索、分析、思考,定下4個體系化、簡易化的解決方向:
開源、節流、減擾、增綠
1、開源-增加暢行通道:
如下陷交叉直行道、橋上調頭道、右轉道、環島左轉道、超低人行天橋、主幹路強制非機動車、人行道+至少2路行車道、開辟改造新通道等等)
2、節流-特定堵點時間減少人車流:
如立交橋人車分類分層分流、完善步行、騎行、公交出行綠色暢行措施減少車流;錯時上下班、上放學減少人車流;優化城市功能區設置,減少上下班「鍾擺效應」;完善網上身份認證及大數據使用,讓人少跑路、資料多跑減少人車流;已有條件供餐的盡量提供早晚餐、花錢不多既增加員工獲得感,主動減少遲到、早退,又剛好實現錯鋒出行等等
3、減擾-減少影響車流暢行的情況:
立交橋人車分類分層分流、行車道中間全程隔離杜絕路中左轉及調頭、不設人行橫道-以1米超低天橋或下陷過道替代、全程人車分離通行、路面公交站搬上立交橋、管道等設施搬到非機動車道(人行道)上去,盡量用橋下空間容納各類公共設施,規劃上盡量橫平豎直減少路口分支等等)
其實保持交通順暢,減擾最重要,道路堵不堵,不是要把路修多寬,而是千方百計排除所有干擾因素,盡量保證直行車輛能毫無阻礙,全程保持高速行駛,就算是普通道路也不會擁堵。
無干擾,車車們的最愛!
4、增綠-增加綠色出行的措施:
1米超低天橋、下陷過道、全城盲道無縫聯通真正發揮作用、人行道各類單車、水電通訊等地面設施盡量移到橋下空間、橋上公交站和空軌(地鐵)安全綠色無障通達換乘、主要行車道遠離水系,沿河道路全部改為公共綠道+水景觀光空軌,讓人更喜歡步行、騎行、公交行等等)
綠色出行最重要的是要把所有影響出行感受的阻礙和斷點清除掉,提供比自駕車行更優質的安全舒適出行環境,人們才更願意自覺自願的使用綠色出行方式。
綠色出行千萬選,安全舒適第一選!
結合不同場景,4個方向展開有很多具體措施,且有些措施互相交織,共同為暢行綠色交通做出貢獻。
最後各位網友如果真的理解了上篇的話,更多更詳細更深入的體系化分析和解答在中篇里,
希望有興趣可以看看中篇!謝謝參與
上篇:http://h5.ebdan.net/ls/IW4v0CKz
中篇:http://h5.ebdan.net/ls/F24pbLnM
歡迎細品後,繼續批評指正,如贊同請 收藏、擴散!!
⑼ 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隨著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交通流的增加,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交通問題普通成為焦點問題。路網不暢、設施不足、交通擁堵等問題越來越突出;行車難、停車難、交通秩序混亂等問題日益突顯,對城市交通管理造成的沖擊和壓力越來越大。城市道路交通擁擠堵塞問題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降低人民生活質量、削弱經濟活力的瓶頸之一。據美國得克薩斯州運輸研究所2006年底公布的數據顯示,被稱為「汽車王國」的美國每年因交通堵塞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2007年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測算,北京市每天因為堵車造成的社會成本達到4000萬元,每年損失146億元。對於交通堵塞這個世界性難題,各國政府和民間都在為解決這個問題進行廣泛的研究。
一、城市交通殛相關概念
1.城市交通及城市交通系統。(1)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指城區范圍內的交通,是城市各種用地之間的人和物的流動。城市交通是一個獨具特色、由多種類型交通組合而成的交通系統。這些流動都是以一定的城市用地為出發點,以一定的城市用地為終點,經過一定的城市用地而進行的。(2)城市交通系統。城市交通系統是城市社會經濟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現代城市交通系統已經發育為一種立體化綜合化的系統。城市交通系統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第一,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系統,包括城市道路、橋梁、軌道系統等;第二,城市客貨運輸系統,包括公共汽車、電車、出租汽車、地鐵、輕軌、人力三輪車、自行車、摩托車、私人汽車系統、個體客運系統,以及城市內部的貨運系統;第三,城市交通控制系統,包括交通標志、信號系統、交通信息採集、傳輸、控制等交通管制系統。
城市交通是一個集經濟性與社會公益性於一體的領域,包括管理體制、城市規劃布局、投融資體制、交通方式選擇、公共交通運營組織、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流量控制與管理方面的內容,涉及管理、法規、規劃、工程、財政、教育、環境、能源、信息以及人文等社會經濟諸多學科領域。這些方面集成在一起,形成一個錯綜復雜的城市交通系統。
2.交通擁擠與交通堵塞。「交通擁擠」與「交通堵塞」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交通擁堵則是交通擁擠和交通堵塞的疊加。首先,交通擁擠是指在某一時間段內、在一定的道路空間內積聚了過量的車流的現象。擁擠,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是車流量增加甚至流量過大,但是車流還處於運動之中。其次,交通堵塞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在一定的道路空間內由於某種原因造成車流停滯的現象。最後,交通擁堵,對於出行者來說,主要是對時間和車速的感覺,即車輛在道路或交叉口上排隊或者緩慢移動。我國公安部對擁堵路口和擁堵路段分別給出了定義:車輛在無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處車行道上受阻且排隊長度超過250米,或車輛在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3次綠燈顯示未通過路口的狀態定義為擁堵路口;擁堵路段則定義為車輛在車行道上受阻且排隊長度超過1公里的狀態。廣義地說,擁堵是由人們的居住與購物、工作、學習、娛樂等地點的分離引起的,是交通供給與出行需求之間不平衡的產物。其特性、發生地點和嚴重程度是由人們工作、購物和居住地點的變換以及他們在這些地點之間如何出行來決定。通常這些問題同時發生時會產生加重擁堵。產生的交通擁堵可能是周期性或非周期性擁堵。周期性的擁堵一般在同一地點和同一時間重復出現的擁堵。非周期性擁堵是由某種偶然事件造成的。比如交通事故或關閉一條道路所引起的交通擁堵。
二、城市交通擁堵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1.道路容量嚴重不足。長期以來,我國城市人均道路面積一直處於低水平狀態。以太原市為例,2006年全國城市人均道路面積10.6平方米,太原市人均道路面積6.8平方米,而國外城市人均道路面積15-20平方米。盡管近幾年太原市加大了城市道路改造力度,城市實有道路面積由2000年的1427萬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2357萬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長8.7%,增長幅度較快,但仍趕不上城市民用汽車保有量年均14.9%的增長速度。據調查,目前全國37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31個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道路建設不斷上升交通擁擠卻還如此嚴重,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積嚴重不足。首先,我國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積尚不及發達國家的1/3。其次,我國大城市市區正處在從中心區向郊區化擴散過程中,近幾年城市道路建設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開發的市區和郊區,相對來講,中心區的道路面積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產開發集中於市中心地區,產生了過量的交通量。造成道路超負荷負載。此外。我國城市中佔用道路和人行道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積,往往很快就被各種攤商、集貿市場和停車場相繼侵佔,使本來就嚴重短缺的道路面積更加緊張。道路面積不足的原因又在於道路建設的滯後。這種滯後不僅被城市現有的道路功能變得混亂而低效,而且造成的時間浪費和行車成本損失是巨大的。據上海市城市道路交通現代化研究報告,其直接經濟損失要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有的大城市可能達到所在城市國民生產總值的10%左右。
2.汽車增長速度過快。最近幾年是大城市機動車增長速度最快的年份,客車、私人轎車以至於貨車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以太原市為例,截至2006年底,太原市民用汽車保有量已達28.8萬輛,是2000年的2.3倍,凈增1.6萬輛。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私人汽車擁有量中載客汽車特別是小轎車在汽車保有量中所佔份額進一步提高。2006年私人小轎車達8.9萬輛,比2000年增長169.7%,增加5.6萬輛;在汽車保有量中所佔比重由2000年的25.8%增加到30.9%。
根據我國轎車增長分析,每當轎車擁有量年增長率超過20%時,必將引起當年以及隨後幾年城市交通惡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第一次超過20%的是1985年(33.3%)、1986年(42.3%)、1987(27.0%)連續三年,第二次是1992年(31.9%)、1993年(55.6%)連續兩年。這兩次轎車增長也正是大城市交通最緊張的兩個時段,遠遠超過正常年度道路建設的供給可能。進入2l~t,ed後,我國又面臨新一輪的汽車高速增長期,現有城市路網一般都是密度低、千道間距過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亂,屬於低速的交通系統,難以適應現代汽車交通的需要,阻礙著汽車化在城市的實現。
3.交通管理技術水平低下。由於歷史和認識方面的原因,我國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現代化設施普遍較少。就北京與東京比較,兩市都有一個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數只有東京的5%,人行天轎是東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東京的
5%,每公里交通標志只有東京的35%。北京在全國城市中交通管理設施應該算是相當好的,但由於設施明顯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從停車場看,大城市中特別是中心區嚴重短缺停車設施,車輛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劇了擁擠堵塞和事故發生。此外,國際上正在研究並開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統,在我國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大城市有。
4.缺乏整體的交通發展戰略。城市交通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應的平衡,還要考慮土地和財力的可能,是一項決策性很強的工作。
有一些大城市熱衷於建設高標準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現了立交橋、高架路和城市環路,以為只有高標準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勞永逸解決交通問題,實際上這種辦法只能緩和暫時矛盾,擁擠問題不但沒有解決,甚至誘發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結構性的「負效應」。城市交通是一個動態的整體,僅靠幾項大工程不可能解決交通問題。
5.道路使用者的不文明行為。以深圳和香港為例,深圳市現有注冊機動車38.3萬輛。加上外駐車輛5萬輛,外地來深流動車輛10萬輛,總計車輛不過才50多萬輛,按深圳市700萬人口計算,車輛佔有率14%,深圳市現有道路2200多公里。而香港現有車輛52萬輛,其中私家車34萬輛,道路總長1911公里,與深圳不相上下,交通卻井然有序,而且深圳一半左右的道路是雙向六車道的路面,路況質量及其寬闊程度遠高於香港、澳門。那麼造成深圳塞車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據廣州市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的「廣州路面司機車德調查」,開車不講「車德」等不文明交通行為,已成為妨礙廣州城市交通秩序一大「元兇」。據對6340人參加的網路調查顯示,近5000人認為交通不暢的原因和司機車德太差有關。68%的司機承認自己曾有「缺車德」行為,46%的司機曾因不文明駕駛行為被罰款或扣分。在人、車、路、環境等因素構成的交通系統中,某個個體交通參與者違反交通道德規范和交通法規的行為在造成局部堵塞的同時,還會對整條道路乃至整個交通系統的有序流動產生嚴重影響。
以上五個方面的問題,反映了我國當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點,概括起來是車多路少,現狀道路已無大潛力;車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趨勢在逐漸惡化。造成城市交通擁堵既有國民經濟高速度發展、車輛高速度增長、城市高速度增長的根本原因,也有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少、軌道交通較少、交通安全設施不足、車輛發展與道路發展不協調、城市發展與交通供給不協調等客觀原因,還有交通管理落後、道路使用者的不文明行為等人為原因。
三、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主要對策
面對城市交通擁堵的難題,實際證明交通設施的容量永遠趕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長,道路也不可能無限制地拓寬和加長,而且在國家擴大內需的經濟政策大背景下,汽車進入家庭是擋不住的時代潮流。只有一方面加大城市交通環境的硬體建設,一方面改進管理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資源,提高廣大交通參與者的素質,創造良好的交通軟環境,採取「軟硬兼施」的方法才是關鍵所在。
1.加強城市交通道路建設。我國高速公路的發展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經過十幾年的大投入,到2008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經達到6萬公里。現有的公路從首都向外7條放射線,9條南北縱向線和18條東西橫向線,到2010年8.5萬公里高速公路就可形成。高速公路網路基本滿足了目前經濟發展的需要。當前,交通最大的需求是城市交通投入不足,規劃不到位,城市交通建設理念還需要更新。為拉動經濟發展,國家投人4萬億元的資金,地方也拿出90萬億元的投資,這些投入應該重點來解決城市交通堵塞問題。改善交通出行條件是每個市民迫切希望政府來做的一件大事。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將有限的資金,重點用在改善人民生活,加強和提高經濟活力上來。
2.建立立體大交通。根據國內外資料統計,高速公路的疏導能力是一般道路的幾十倍。如果城市市區沒有高速公路,即便不堵車,行駛時速按30公里考慮,一樣寬的道路疏通能力也很低。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交通的形式各有不同,但堵車都非常嚴重。就具體原因本人認為是缺少立體大交通。我們對堵車問題的解決只是簡單地加寬路面。改四道為八車道、十車道提高疏通能力,而沒有考慮其根本原因是道路交通特性和車流特性不匹配。隨著汽車擁有率的提高,城市道路上車流密度出現了質的變化,由以前的間斷性車流變成了連綿不斷的連續性車流。即車流的特性是連續流的特性,而城市道路(除快速路外)全部為間斷流交通特性,兩者的特性是不匹配的。因此,只有將城市道路所能提供的交通方式,由間斷流交通方式(既每到交叉路口需要停車等待綠燈)改造為連續流交通方式(無紅綠燈,無沖突點。途中無需停車),才能實現道路交通特性與車流特性相匹配。也就是說,必須在平面交叉路口建設地下人行通道、高架快速公路橋,形成立體交通,提高通行能力,才是解決堵車的長效辦法,也是解決城市堵車的根本途徑,否則,堵車問題是不可能徹底解決的。
3.加強道路的遠期規劃。一個城市對道路的布局要有科學合理的遠期規劃,用地和預留地要考慮城市的發展及建設標准。比如近期建設的高速路應親近城市。好處第一是市區內的車輛在很短的距離內可上路出行,第二是這些路將來在城市擴張後將包容在市內,從而發揮其疏導城市交通流的強大作用。隨著城市堵車問題的日益嚴重,用創新的理念來解決好這一難題是十分重要的。如保定市的規劃在上世紀50年代就考慮到了城市發展需要,在那個時期河北省省會在保定市,當時市政要求。一般道路規劃用預留地不少於四至六個行車道,但當時根據交通流量和經濟能力只建了兩個行車道,兩個自行車道,到90年代時對一些道路進行擴建,還不需要改變道路紅線和綠化樹木的位置,就提高了道路的疏通能力。因此保定是一個道路投資少,植被覆蓋率高的城市。現在車輛發展是過去的幾百倍,但是還不堵車。
4.加強停車場建設。由於停車場的建設大大滯後於小汽車的增長速度,導致停車設施嚴重短缺,城市「停車難」問題已成為當前一個十分突出問題。無位停車不僅給駕駛員帶來不便,同時也帶來違法停車影響道路交通的後續問題。停車困難加劇了道路通行的困難。如果不能徹底解決停車難問題,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因此,應加大住宅小區的停車場配建力度,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同時,在中心城區採取設置「五分鍾臨時停車泊位」,在市內不影響交通安全和通行的道路施劃臨時停車泊位等措施,規范和方便市民停車。全力緩解市內停車供需矛盾,有效改善市區停車秩序。
5.加強城市交通管理。一是精心設計,優化組織。充分運用交通工程理論,科學渠化道路交叉口。交巡警部門應積極會同建設部門,對交通擁擠路口進行渠化改造,拓寬交叉口,增加進口車道數。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結合交叉口流量流向,合理設置道路車行道。以減少交通延誤為主,科學實施信號燈配時。二是加強整治、規范秩序。打通支小路,促進城市道路「微循環」。會同城管、工商部門清理整治「馬路市場」、「馬路停車場」,加強路面執法,對各種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和不文明行車行為依法嚴管,形成強大震懾力。三是加強對不道德行為道路使用者的宣傳教育,提高廣大交通參與者的素質,特別是抓好四類人的宣傳教育工作。第一類是國家機關特種車輛駕駛員。教育他們克服特權思想,杜絕沖紅燈、亂鳴笛、佔用公交車道等違章行為,成為遵守交通法規和交通道德的模範。第二類是計程車、中巴車駕駛員。通過嚴格有效的管理手段解決營運車輛只顧經濟效益、不管交通法規、肆意行駛的現象。第三類是大型貨車和過境貨車駕駛員。嚴厲處罰貨車超速行駛、佔用小車道的違章行為。第四類是廣大外來工等普通交通參與者,教育他們珍惜生命,不與機動車爭道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