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處理設備常見的故障排除方法
故障及故障排除
表六
序號
故障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1
出水硬度超標
﹙1﹚生水硬度升高
﹙2﹚齒輪、齒輪減速箱和電機損壞,使控制閥錯位
﹙3﹚流量計轉子不起,原因見序號3
﹙4﹚交換柱內樹脂流失。
﹙1﹚增大進鹽量或延長定時
﹙2﹚更換齒輪、齒輪減速箱和電機、並調整對位。
﹙3﹚見序號3
﹙4﹚解決漏樹脂問題,取樣水嘴中有樹脂流出,則上過濾板或濾水網損壞;排廢管中有樹脂流出,則下過濾板或濾水網損壞。
2
鹽耗升高,出水氯根升高
小清洗工位轉子流量計浮起仍進鹽。
延長清洗周期或將背壓管加高。
3
流量計轉子不起,不穩定或升不到要求高度。
﹙1﹚鹽液太臟
﹙2﹚流量計堵塞
﹙3﹚控制閥對位不準﹙以指針為准﹚
﹙4﹚再生系統和產水系統有空氣。
﹙5﹚鹽罐內濾網堵塞
﹙6﹚背壓管高度不夠﹙應>3.5m﹚或阻力大
﹙7﹚排廢管堵塞
﹙8﹚鹽罐高度﹙支架﹚低
﹙9﹚設備系統中有漏氣﹙水﹚點
﹙1﹚沖洗鹽罐
﹙2﹚清洗流量計
﹙3﹚對控制閥進行對位調整
﹙4﹚背壓管上增加排氣管
﹙5﹚取出鹽罐內濾網沖洗
﹙6﹚增加背壓管高度
﹙7﹚清洗或更換排廢管
﹙8﹚抬高鹽箱
﹙9﹚消除漏氣﹙水﹚點
4
控制閥中心軸漏水
橡膠密封圈漏水或損壞
更換密封圈
5
控制閥錯位
﹙1﹚齒輪損壞
﹙2﹚電機下面齒輪箱損壞
﹙3﹚電機處於轉動中突然停電或關閉按鈕開關
﹙1﹚更新齒輪
﹙2﹚更新齒輪箱
﹙3﹚擰緊壓緊裝置上面的螺母,螺母的松緊度必須適度,不得過緊,否則會增大閥的摩擦阻力,使電機負荷增大燒壞電機或損壞齒輪箱。
﹙4﹚按此說明書中「對位調整」操作。
6
松床工位有大量廢水排出
﹙1﹚閥芯有臟物墊起使閥內串水
﹙2﹚閥芯密封面處損壞
﹙1﹚拆下閥芯清洗,清洗閥內臟物
﹙2﹚對閥芯修理研磨,損壞嚴重時更新控制閥
7
向鹽水箱﹙副鹽罐﹚中倒水
保險絲斷了
更換保險絲﹙6A﹚
8
電機不轉動
﹙1﹚軟水箱滿水
﹙2﹚軟水箱中電子浮球閥損壞
﹙3﹚電機損壞
﹙1﹚軟水箱滿水,紅燈亮則正常。
﹙2﹚將電子浮球閥接線從電控箱端子排上拆下,若電機轉動說明浮球閥損壞應更新
﹙3﹚更換電機
9
送電時熔斷器保險燒壞或自動斷電
電控箱內進水、濕度過大
﹙1﹚檢查電控箱。
﹙2﹚對電控箱或線圈進行乾燥處理。
2. 水磨石地面做法
一、材料:
水泥:白色或淺色的水磨石面層,應採用白水泥,深色的水磨石面層,宜採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其標號不應小於425號。同顏色的面層應使用同一批水泥。
礦物顏料:水泥中摻入的顏料應採用耐光、耐鹼的礦物顏料,不得使用酸性顏料。其摻入量宜為水泥重量的3%~6%,或由試驗確定。同一彩色面層應使用同廠,同批的顏料。
石粒:應採用堅硬可磨的白雲石、大理石等岩石加工而成,石料應潔凈無雜物,其粒徑除特殊要求外,宜為4~14mm。
分格條:玻璃條:平板普通玻璃裁製而成,3mm厚,一般10mm寬(根據面層厚度而定),長度以分塊尺寸而定。銅條:l~2mm厚10mm寬銅板,長度以分格尺寸而定,用前必須調直調平。
砂:中砂,過8mm孔徑的篩子,含泥量不得大於3%。
草酸:塊狀、粉狀均可,用前用水稀釋。
白蠟及22號鐵絲。
二、主要機具:
水磨石機、滾筒(直徑一般200~250mm,長約 600~700mm,混凝土或鐵制)、木抹子、毛刷子、鐵簸箕、靠尺、手推車、平鍬、5mm孔徑篩子、油石(規格按粗、中、細)、膠皮水管、大小水桶、掃帚、鋼絲刷、鐵器等。
三、施工工藝:
基層表面清洗→打巴、出柱→刷水泥漿→抹找平層及養護→檢查驗收找平層→分格花線→安分格條→清掃地面→灑水潤濕→刷水泥色漿→鋪水泥石渣→鐵板拍壓平整→滾筒滾壓→二次拍平收光→養護→試磨。
第一遍磨平(用150目特快金鋼砂)→用同色水泥漿滿漿、並養護三天以上→第二遍磨光(用320目慢磨金鋼砂)→地面保護→清洗地面並晾乾→第三遍上草酸磨光3-4遍(用保潔機和上光板)打蠟擦光→產品保護。
(2)石英砂篩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水磨石地面做法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分格條折斷,顯露不清晰:主要原因是分格條鑲嵌不牢固(或未低於面層),液壓前未用鐵抹子拍打分格條兩側,在滾筒滾壓過程中,分格條被壓彎或壓碎。因此為防止此現象發生,必須在滾壓前將分格條兩邊的石子輕輕拍實。
2、分格條交接處四角無石粒:主要是粘結分格條時,稠水泥漿應粘成30°角,分格條頂距水泥漿4~6mm,同時在分格條交接處,粘結漿不得抹到瑞頭,要留有抹拌合料的孔隙。
3、水磨石面層有洞眼、孔隙:水磨石面層機磨後總有些洞孔發生,一般均用補漿方法,即磨光後用清水沖干凈,用較濃的水泥漿(如彩色磨石面時,應用同顏色顏料加水泥擦抹)將洞眼擦抹密實,待硬化後磨光;普通水磨石面層用"二漿三磨"法,即整個過程磨光三次擦漿二次。
4、面層石粒不勻、不顯露:主要是石子規格不好,石粒未清洗,鋪拌合料時用刮尺刮平時將石粒埋在灰漿內,導致石粒不勻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