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鐵觀音茶葉怎麼看真假
1、嗅香氣:先嗅香氣是否突出,再區別香氣高低、長短、強弱、純濁。嗅香時採用熱嗅、溫嗅、冷嗅相結合的方法。凡香氣突出,香氣清高,馥郁悠長的,均為上品;反之為次品。
2、嘗滋味:用茶匙舀取適量的茶湯入口(一定不要太多),通過舌頭在口腔中作吮吸打轉滾動,使口腔各部位的味細胞作出綜合的滋味感應。凡滋味醇厚,醇而帶爽,厚而不澀,富有品種「韻味」特徵的,均為上品;反之為次品。
3、觀葉底:經沸水沖泡過的茶葉(稱為「葉底」,俗稱「茶渣」),倒入盛有清水的盤中,觀察葉底。凡葉底柔軟、「青蒂綠腹」明顯的,均為上品;反之,為次品。
(1)聞茶真假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駟馬山東邊聖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並傳授鄉民,鄉民稱茶為聖樹。元豐六年(1083年),安溪大旱,請來普足大師祈雨果驗,鄉親留普足大師於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澤於鄉民。他聽說聖茶的葯效,不遠百里到聖泉岩向鄉民請教種茶和做茶,並移栽聖樹。
一天,普足大師(清水祖師)沐浴更衣梵香後前往聖樹准備採茶,發現有美麗的鳳凰正品茗紅芽,不久又有山羌(俗稱小黃鹿)來吃茶葉,他眼見此情景,非常感嘆:「天地造物,果真聖樹」。清水祖師回寺做茶,用聖泉泡茶,他思忖:神鳥、神獸、僧人共享聖茶,天聖也。此後,天聖茶成為他為鄉民治病之聖方。
清水祖師也將自己種茶及作茶的方式傳給鄉民。南岩山麓,一位退隱打獵將軍 「烏龍」,因他上山採茶追獵無意發明搖青工藝及發酵工藝,做出的天聖茶香氣更足,味更甘醇。鄉親向他學習,以後,用此工藝做的茶大家都叫烏龍茶。
王士讓告假回鄉訪親會友,在南岩山麓發現此茶。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讓奉召赴京師拜謁禮部侍郎方苞,攜茶相贈。方苞品後,自感為茶中珍品,遂轉獻乾隆,乾隆召見王士讓詢茶來處,王細說茶之來源,乾隆細觀茶葉形似觀音臉重如鐵,便賜名為「鐵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