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臂肩膀處在打排球時受傷'''是在練習扣球時過於用力'''休息了將近四個月也還沒好'''請問有什麼辦
肌肉拉傷了,或者是韌帶撕裂。
其實這都在醫生眼裡都是小病,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給你做百分百的治療恢復,他們只能給你建議,給你方法,後期恢復完全看自己的。所以在很多方面你都得靠自己。
首先,靜養,不要亂活動,不然會給恢復帶來很大的麻煩。
第二,找個好一點的運動醫學方面的醫院,他們有特殊的理療手段,讓他們給你做診斷,如果沒問題,他們可以給你一些恢復辦法,和理療方案。
第三,如果沒有醫療條件的話,就好好的靜養,短一年,長兩年三年,慢慢就恢復了。
畢竟是自己的身體,好好保護,別著急,現在這種運動損傷前期不注意後期很麻煩的,長期下來就長老毛病了。
2. 排球運動的損傷與維護方法
排球運動的損傷,主要集中在肩部、肘部和腳腕部,幾乎每個打球超過半年的朋友都會遇到,那麼對於“新手”及已經逐漸康復的“老手”該如何預防損傷和提高抗病能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排球運動的損傷與維護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排球運動損傷的預防
a肩 部
肩部最主要的受傷原因便是在用力擊球時,你的“肘關節”超過了“肩關節”,使得:
1、肩部肌肉和韌帶被過分拉長,以出現肌肉拉傷的現象。
2、肩關節屬於“球窩關節”,其穩定性和抗擊力較差,以出現脫臼現象,於是,便會出現肩部肌腱炎等炎症。
但是,作為排球運動的運動規律來說,肘部高於肩部是扣球時肯定出現的情況,不可必免,於是我們只好首先做好預防工作。
預防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提高你的肩部的抗擊力,方法是:豎直站立或者坐在椅子上,上身保持直立狀態,用你發力的胳膊垂直於地面。拿一重物(啞鈴最好),重量為2.5kg-7.5kg,因人而異。隨後,你的大臂保持不動,仍與地面成垂直狀態;小臂向上彎起,肘關節成90度角;轉動你的手腕,使拳眼向上;隨後,使你的肘關節成為--軸心,大臂仍不動(但隨小臂內旋),小臂旋內至腹部前(一拳的距離)!然後再恢復到起始的(大臂垂直於地,小臂向上彎起)----這便完成了一次運動,你在繼續,運動量以12-15次,共3-4組為宜。
預防的第二步,就是在運動前,好好的給你的肩部,特別是發力扣球的一側“拉伸”一下,方法是:例:若拉伸右肩,右臂伸直,右肘屈曲,用左小臂(橈骨)處放在右大臂下端(肱骨下端),左小臂微微用力,拉伸你的右肩膀。(左肩同理)。
b肘 部
肘部的傷病俗稱“網球肘”,其根源是由於“腕部”活動太多而造成的。其導火索則是由於手腕處用力過猛,沖撞以及長時間的重復運動所造成的。其“病症”是肘部:1、酸痛,2、刺痛,3、紅腫,4、肱二、三頭肌軟弱無力。
預防方案:強化肌肉---小臂肌肉群
若願意,打球時可以買副護腕,不僅保護手腕,而且也保護肘關節。
打球前的伸展---伸展小臂肌肉群---兩臂伸直成“僵屍”狀,之後手向下伸展小臂肌肉,15-20秒為宜。
c腳腕部
人體關節中,腳腕部是最薄弱的,而且腳腕部位的力量和抗擊力也是人體各個部位中最難以提高的地方之一。如果要想提高腳腕部的抗擊力,只有從小腿後側的腓腸肌和腓腸肌旁邊的比目魚肌著手。
鍛煉腓腸肌和比目魚肌以持重提踵為最好:雙手各拿一重物(啞鈴最好),各7.5-15公斤,因人而異。提踵(後腳跟)12-15次,共3-4組。
鍛煉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會相對提高你腳腕部的抗擊力,但是不是直接預防的方法。直接預防的方法,只能是打球下落時多注意對方及隊友的腳。一旦踩到,就地一個滾翻,最好買副“足果”。在預防腳腕受傷的問題上,我們採取的方式就是將受傷達到最小化(運動界現在也在積極尋找解決腳腕部過於薄弱的訓練方法)
一旦受傷,我建議大家採取p.r.i.c.e的緊急處理方法
p---保護受傷部位
r---休息,停止運動(即使還可以繼續打球,但是最好還是停止,以免傷勢加劇)
i---冰敷受傷部位
c---包紮受傷部位
e---抬高受傷部位
要注意的是,腳腕受傷後,人們通常會用土方法來治療,其中有的方法會加重腳腕的傷勢。
h.a.r.m---不正確處理
h---熱敷
a---用酒精摩擦
r---走動
m---按摩
膝關節急性損傷
膝傷是排球運動中最常見的損傷,可縮短運動壽命,因而不容忽視。膝關節損傷一般是由起跳落地時旋轉外力造成的。如果運動員身體與球沒有相互對准(攔網、墊球、傳球),運動員不得不盡力夠到球,落地時會失去平衡,即出現膝關節急性損傷。
1、內側副韌帶損傷
內側副韌帶是控制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攔網、擊球後失平衡落地的動作,或單腿落地,或墊球傳球中半蹲姿勢等,造成的膝關節內旋外翻動作,可傷及內側副韌帶。表現為膝內側劇烈疼痛、腫脹,膝關節內翻時疼痛加重。專科醫院的體查、X線及CT、核磁檢查可做進一步診斷。 損傷後立即採用RICE常規治療(R:rest,休息;I:ice,冰敷;C:compression,加壓包紮;E:elevation,抬高患肢)。早期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如果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應及時手術治療。
2、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
前交叉韌帶是控制膝關節前部穩定的重要結構,尤其對於競技運動員。該韌帶損傷可使運動員反復出現膝關節不穩,影響競技水平甚至日常生活。攔網、扣球、截擊、救球或起跳後單腿落地,致使小腿脛骨內旋,而身體向相反方向旋轉,此時正好膝關節過度伸展,則會損傷前交叉韌帶。多數病人傷時膝內由撕裂感,疼痛,失力不能立即行走,甚至傷時可聽到斷裂聲,關節內積血,關節腫脹,肌肉痙攣。 對於成年患者建議盡早手術治療,恢復膝關節穩定性,術後積極配合進行康復訓練可使運動員恢復原來運動水平。現代關節鏡技術大大減少了手術創傷,縮短了恢復時間,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可幫助運動員重返賽場。
3、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位於股骨、脛骨內外髁之間,屬於纖維軟骨組織,其水平面為半月形,而切面為楔形,半月板可承受載荷,促進潤滑,使脛骨關節匹配等。排球運動中半月板的損傷機制與前交叉韌帶基本相同。半月板損傷一般出現關節間隙疼痛,活動量大時疼痛加重,交鎖,打軟腿,半蹲時痛,有時會出現彈響,關節內可能會出現積液。 急性期需RICE處理。症狀較重者應行手術治療。
4、髕腱腱圍炎和髕尖末端病
病變發生在髕腱及其腱圍和髕腱在髕骨尖的附著處。由慢性勞損,反復牽拉引起。排球運動中彈跳動作較多,膝關節經常在負重下由屈到伸,易使該部位損傷。跳躍、上下樓、半蹲發力時痛,打軟腿。 該損傷患者主要採用保守治療方法,如功能鍛煉(包括靜蹲練習、直抬腿),按摩,理療及封閉注射。
排球運動常見的傷病
排球運動常見的傷病原因:
①項目對運動員的素質要求:1)爆發力。2) 快速移動能力。3)較好的反應時。
4)全身的控制能力。5)有氧與無氧的能力。6)頑強拼搏的意志力。
②排球是一種有接觸的運動項目,指與隊員和地面,球網的接觸,因這些接觸而導致各類損傷的發生。
③排球運動員由於過早接觸專業訓練和過度訓練而導致的運動損傷:1)膝關節的髕骨勞損與腰痛。2)跳躍與著地時對髕骨產生的壓力刺激而導致的與膝關節有關的損傷,如跳躍膝,髕骨軟骨病。3)肩關節結構的損傷。4)重復的動作產生的局部壓力過大而導致的損傷,如腰骶關節的損傷。
排球運動常見的傷病:
1)一般損傷:指的損傷,腕與前臂的損傷,肘關節損傷,肩關節損傷,面部損傷,膝關節損傷,踝關節損傷,足的損傷我,皮膚損傷等。
2)膝關節:由於過度使用導致膝關節受累,半蹲位的防守動作和過多的跳躍動作,增加膝關節的負荷。
機制:由於肱四頭肌肉的重復收縮,使得跨越膝關節的伸膝腱膜疲勞與過度,對髕骨附著點的拉伸導致髕骨軟骨病與跳躍膝的發生。
有內部因素和外部原因:
①很多的訓練動作要求從不同的方向落地以及賽季前的高強度訓練負荷。②在較硬的場地上運動,身體的協調性不夠以及鞋子吸收地面對身體的震盪能力不足所引起的對足,脛骨,膝和腰的壓力刺激過大。
提示:欲降低損傷的風險,要注意運動場地的衛生,運動場地的材料。
具體的損傷介紹:
①跳躍膝:髕骨周圍的伸膝腱膜由於過度使用導致的伸膝障礙。病因:1)在跳躍項目中膝關節的過度使用。2)脛骨前肌的力量不足。3)高髕骨位置的運動員。
②髕骨疼痛:脛骨結節骨骺炎。一旦發生炎症,在活動時將會引起症狀產生。如坐,蹲,跪或上下階梯時會有疼痛。
③肩的損傷:主要是因為扣球,發球,傳球,攔球訓練負荷過大所致。缺乏技術,缺乏專項工作肌肉訓練,尤其是肩袖肌肉群,由於扣球的揮鞭動作,需要運動員有較好的肩的控制力,突然的發力或者制動,都要求運動員具備較好的肌肉力量,柔韌性和較好的耐力。在對運動員進行專項訓練時,要注意增加肩袖肌肉群的力量訓練。熱身不足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的原因之一。
④肩的撞擊綜合征:包括肩袖撕裂,含急性與慢性損傷,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損傷,肩後群肌肉勞損,岡下肌萎縮症,肩峰下滑囊炎。
⑤腰骶關節的損傷:在排球專項訓練過程中,由於髖關節的屈曲動作過度和半蹲位導致的腰骶關節壓力過大所致。
猜你喜歡:
1. 防止排球運動損傷的方法
2. 排球運動的特點
3. 排球運動的簡介
4. 排球運動所具備的特點
5. 排球運動的論文介紹
3. 手指挫傷怎麼治療
預防手指挫傷的關鍵在於充分做好准備運動。手指挫傷按嚴重程度分為五類:扭傷、脫臼、骨折、腱斷裂和挫創傷。對於扭傷,應先冷敷2至3天,之後進行局部保溫和按摩。脫臼時,需忍受疼痛並由專業人員復位,隨後與扭傷處理方法相同。
籃球接球、排球傳球或攔網時不當的手形可能導致手指挫傷,造成指間關節側副韌帶或伸指屈指肌腱損傷。側副韌帶輕度損傷時,在手指伸直位進行側扳時會感到疼痛,但無松動或「開口」感。此時,可用約1厘米寬的膠布將傷指固定於未受傷手指上。
若側副韌帶斷裂,則需前往醫院進行縫合。若手指挫傷後出現關節不能伸直或畸形,則懷疑肌腱斷裂或關節脫位及撕脫骨折。應及時處理,根據情況採用保守治療或手術縫合;關節脫位應由有經驗的人進行復位。
手指挫傷後,若皮膚完整無破損,可將冰塊裝入布套冷敷或浸泡在冷水中。冷敷能收縮毛細血管,減輕局部充血、組織腫脹及皮下瘀血,具有止血、止痛及消炎作用。但需注意觀察局部皮膚變化,避免凍傷。
在挫傷急性期過後,可改用熱敷,如熱水袋。熱敷能擴張局部小血管,增加血液循環,減輕深部組織充血,止痛並增強組織的新陳代謝。但需注意觀察皮膚,防止燙傷。配合局部用葯,如好得快氣霧劑、紅花酒精等活血化瘀葯物,通常2至3天後,手指的疼痛和腫脹會減輕或消失,一周左右手指功能會逐漸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