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有哪些
問題解決一般包括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四個基本步驟。問題解決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後導向問題目標與結果的過程。下面我為你整理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一、提出問題
問題就是矛盾,發現問題就是發現矛盾的存在,並產生解決矛盾的需要和動機,這是把社會的需要轉化為個人思維活動的過程。發現問題是問題解決的開端,也是問題解決的動力。只有發現問題,才能激勵和推動人們投入問題解決的思維活動之中。提出問題是問題解決的開端。
能否發現具有重大社會價值的問題,取決於多種因素。
1. 依賴於人的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勤於思考、善於鑽研的人,才能從細微平凡的事件中發現關鍵性問題。思想懶惰、因循守舊者難於發現問題。例如,牛頓發現地心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巴甫洛夫發現狗的“心理性唾液分泌”等都是勤於觀察、思考的結果。
2. 依賴於人的認真負責的態度。人的活動積極性越高,社會責任感越強,態度越認真負責,越容易發現問題。例如,一個工作認真負責的教師,很容易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學習、心理等問題。而一個沒有認真負責態度的人,對周圍的一切問題將會熟視無睹。
3. 依賴於人的興趣愛好和求知慾望。興趣廣泛、求知慾望強烈的人,一般不滿足於對事物的公認的、表面的解釋,而是力求探究事物的內部原因,能夠件人所未見,想人所未想,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4 .依賴於人的知識經驗的豐富程度。一般來說,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能夠提出深刻而有價值的問題;而知識貧乏的人,不容易提出問題,也不容易抓住要害提出深刻性的有價值的問題。
二、明確問題
所謂明確問題就是分析問題,抓住問題的核心與關鍵,找出主要矛盾的過程。明確問題依賴於兩個條件。
1 .依賴於是否全面系統地掌握感性材料。問題總是在具體事實上表現出來的,只有當具體事實的感性材料十分豐富且符合實際時,才能通過分析、綜合、比較等,使矛盾充分暴露並找出主要矛盾。這是明確問題的關鍵。
2 .依賴於已有的知識經驗。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分析問題並抓住主要矛盾,越容易對問題進行歸類,使思考具有指向性,便於有選擇地應用原有知識經驗來解決當前的問題。
三、提出假設
提出假設就是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對問題解決的具體方案提出假定和設想。問題解決的方案常常是先以假設的方式出現,經過驗證逐步完善的。假設是人們推測、假定和設想問題的結論與問題解決的原則、途徑、方法。
假設的提出是從分析問題開始的,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根據問題的性質、問題解決的一般規律及個人的知識經驗,在頭腦中進行推測、預想和推論,然後有指向、有選擇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案 ( 即假設 ) 。方案是否符合實際,是否有利於問題的解決,還有待於驗證。假設的提出就為問題解決搭起了從已知到未知的橋梁。
假設的提出依賴於許多條件,已有的知識經驗、智力水平、創造想像力、直觀的感性形象、嘗試性的實際操作、言語表達和創造性構想等對其有重要影響。
四、檢驗假設
檢驗假設是對假設進行驗證的過程,它是問題解決的最後步驟。檢驗假設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檢驗,即通過實驗和實踐活動來檢驗。這是檢驗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例如,機器壞了,我們查找到原因,提出解決方案,進行實際維修,看一看這種維修方案是否解決問題。另一種是間接檢驗,即在頭腦中根據已掌握的科學原理、原則,利用思維對假設進行論證。對於那些不能立即通過實踐直接檢驗的復雜的假設常採用間接檢驗。例如,我們研製的衛星、導彈、運載火箭等不可能一遍又一遍地進行直接檢驗,而是反復地進行間接的理論論證,認為萬無一失了再進行直接檢驗。醫生設計的治療方案、軍事指揮員提出的各種作戰方案等,都總是先在頭腦中進行反復的推敲、論證,最後付諸實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任何假設的正確與否最終都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假設,其結果可以有兩種情況:一是假設與檢驗的結果符合,這樣的假設是正確的;二是假設與檢驗的結果不符合,這樣的假設就是錯誤的,這種情況下就要重新提出假設。正確的新假設的提出有賴於對以前失敗的原因進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檢驗假設直到結果正確為止。
❷ 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中國古代光輝燦爛的文化與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那麼在解決問題上,我們有著怎樣的思維方式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質疑思維
質疑思維它是一種以積極的態度、科學的角度、求真的精神來進行科學探究的較為科學思維方法。質疑,是對實際事物保有科學的懷疑態度,來促使自己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分析、研究、改進和創新。
真實故事
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論斷:物體的下落速度和它們的質量所形成的比例為成正比例,也就是說越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就會越快。並舉例說,鐵球的落地速度總是比鳥類的羽毛要快,秋天的落葉總是慢慢地飄落到地面,而成熟的蘋果卻是迅速落地的。
基於亞里士多德的“權威論斷”與生活中的部分事實,過去了兩千多年的光景,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人質疑過這個“真理”。然而,終於有一天,有一個智慧,並且勇敢的年輕人對此提出了一個質疑——這個人就是偉大的伽利略。他想,如果說把100磅的球和1磅的球放在一起,讓他們同時從高處落下,情況會是什麼樣的呢? 於是,他就在比薩斜塔上做了那個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一經實驗證明:輕重不同的物體,在相同的條件下,會同時落地。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使偉大伽利略成為物理學發展史上一位非常耀眼的明星。當我們能夠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時,就說明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了獨立的思考,有了更好的想法。在此基礎上,才能找出新的求解方法,從而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
聯想思維
聯想思維是指人們在頭腦海里將一種事物的形態與另一種事物的形態細膩地聯系起來,探究它們之間共同的點或是類似的規律,從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試。聯想思維可以對所想像的事物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更加廣泛的應用。這種想像並不是憑空臆想。
真實故事
日本有一個南極探險隊,他們想要在南極過冬。正打算把船上的汽油輸送到基地,但遇到了一個大難題:輸油的管子長度不夠,導致汽油無法從科學考察船中安全送到基地,大家都為此事心急如焚。
“不妨用冰做管子試一試。”隊長西崛榮三郎突發其想。南極氣溫極低,到處都是冰天雪地,真的可以稱得上是滴水成冰。用冰做管子當然不成問題。但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使冰成為管子的形狀而又不破裂滲漏。西崛榮三郎接著聯想到醫療上使用的綳帶。他設想:把綳帶纏在鐵管子上,然後在上面澆水,待水結成冰後,再抽出鐵管。這樣不就能做成冰管子了嗎?一試,果然獲得了成功。
他們把做好的冰管子一截一截地連接起來,需要多長就能接多長,就這樣,在人跡罕至的南極解決了輸油管的大問題。
聯想是創造的根源。一個人只有具有豐富的聯想,才會產生各種靈感以及各種創造性的思維,才能實施最後的具有實質性的創造行為。
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指用創新突破的方式思考來問題。思維是一種積極的路線,能成大事者都會走出常人的思維方式。
真實故事
“獲利路有三,壟斷我無權,投機我沒膽,創新求發展。”這句曾被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所稱道的話,而且是重慶力帆集團老總尹明善自創的座右銘。
1994年是中國摩托車發展的巔峰,這一年,中國摩托車產量居世界第一。雖然市場銷售形勢喜人,但是尹明善居安思危,他認為供需關系隨時都可能發生轉變。於是他悄悄地開發了幾個新產品,靜待局勢變化。1995年,中國摩托車市場果然跌入冰谷,重慶好多摩托車廠家的產品賣不動了,被迫停產。力帆適時推出了新產品,市場供不應求,安然度過危機。
於是,尹明善每年拿銷售收入的4%投入到新產品開發當中,這詳的行為在摩托車業內可以說是絕無僅有。若是開發部門用不完這筆錢,尹明善會“罵”他們無能。此後.力帆幾乎每半年就推出一個新品種,且銷售相當火爆。
7年力帆做到18個億,在業內創出8個全國第一,其銷售收入的70%來自新品,被稱為“尹氏速度”。
創新思維在實踐中得到了成功,讓人們以更多的熱情去繼續努力從事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中,使人生更加完美,從而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首先要認清問題的本質。
一、認識問題
1、問題發生的主因:(1)目標與現狀的差距;(2)時空影響。
2、四種類型:超過預期、未達進度、達到了就完了、問題到了無法控制的狀態。
二、關鍵問題是什麼?
1、理想與實際差距過大
2、未能達到進度或標准
3、事情到了無法控制的狀態
三、正確陳述問題,五點要點:
1、對象明確。
2、具體說明,即對人、事、時、地、物進行具體說明。
3、可觀察到的,即現象狀況。
4、可驗證的,即有數據佐證。
5、明確表達不想接受的狀態、包括環境、條件、事件、行為等。
四、不正確的問題陳述有以下五點:
1、用疑問句方式
2、隱含解決方案
3、主觀性陳述
4、抽象模糊
5、否定的敘述
五、運用正確的思維模式
1、思維空間
2、時間性的問題及對策整理表
3、認知問題緞帶思維誤區
4、問題的類別
5、問題的發現途徑
6、問題意識的培養
7、從直覺思維到流程思維
8、確定問題解決的起點
培養幼兒靈活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個體的思維活動與個體的心態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的心態對其思維的方式、方向、策略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形成有利於多解的心態,是培養多解方式的前提。有利於多解的心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自由的心態,能沒有顧忌地展開思維活動,思維處於開放的、活躍的狀態;
二是獨立的心態,不習慣聽命於他人,喜歡獨立思考,敢於表現自己獨立的意志;
三是探索的心態,不墨守陳規,傾向於敏感、好奇、多思和質疑,喜歡從新的角度尋找出路。
以上三種有利於幼兒多解的心態是由其所處環境、氛圍長期作用的結果。因此要培養有利於多解的心態,就必須創設有利於多解的環境和氛圍。
一是創設約束和禁令少的環境。清規戒律會束縛孩子的頭腦。而在約束和禁令少的環境里,幼兒自由度較大而顧忌較少,因此思維也較活躍。
二是營造權威小的環境。對於幼兒來說,權威主要來自於成人,若成人與兒童的關系是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幼兒的心態就會傾向於自由、獨立。
三是創設開放性的環境。豐富多彩的、富於啟發性的、具有開放性的環境能促使幼兒積極地動手、動腦、動口。
多解的最大障礙是思維的固定。幼兒在解決問題時,多是圍繞一般性、常態性的思路展開,且難以跳出常規的框框。因此,在平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能擺脫一般性的想法和做法,從非常態的角度去尋求多種出路。
多解的展開,有時可以運用已有的經驗,以原型為發散點,多向地進行遷移。例如,在進行創造性的製作、多樣性的拼擺、發散性的編講等活動時,可運用範例、范講,為幼兒提供模仿、改造的原型,進而脫離原型進行發散。
聯想可以啟發人突破局限,由此及彼地擴大思路,從而觸發多解。例如,游戲中替代物的使用,就要運用創造性聯想。由於聯想的基礎是經驗,因而豐富幼兒的經驗有助於多解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