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全草糊的鑒別方法

全草糊的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5-04-03 14:53:18

① 冬蟲夏草的鑒別方法什麼

蟲草,即冬蟲夏草,鑒別方法通常如下:
真品:呈條形,由蟲體和菌座兩部分相連組成,全長約9-12厘米,蟲體似蠶干,約3-6厘米,粗約0.4-0.7厘米,呈深黃色、中黃棕色,外觀粗糙,環紋明顯,有環節20-30個,腹部有足8對,位於蟲體中部的4對較明顯,質脆易斷,斷面內心充實,白色略黃。菌座自蟲頭長出,彎曲棒狀,上部略大,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斷面空虛,粉白色。味甘稍苦,略有腥味。
假品:多為唇形科植物草石蠶的乾燥根莖(又稱地蠶),形狀似紡錘,表面淡黃色至灰黃色,環節明顯比真品少,只有2-11個,腹部無足,形似幼蟲,無子座,質地脆,易折斷,斷面白色,粉狀,嘗之黏口無草菇香味,味微甜。此外還有用澱粉、麵粉、玉米粉,加少許膠質,調以色素,壓製成的假蟲草,有的在蟲體內插入金屬絲的劣質蟲草等,不宜購買。

② 葶藶子的栽培方法

葶藶子出自《神農本草經》。《雷公炮炙論》:凡使葶藶子勿用赤須子,真相似,只是味微甘苦,葶藶子入頂苦。《名醫別錄》:葶藶,生藁城平澤田野。立夏後采實陰干。陶弘景:葶藶,出彭城者最勝,今近道亦有。母則公薺,子細黃,至苦,用之當熬。《蜀本草》:葶藶,苗似薺,春末生,高二、三尺,花黃,角生子黃細,五月熟,采之暴干。《本草圖經》:葶藶,今京東、陝西、河北州郡皆有之,曹州者尤勝。初春生苗葉,高六、七寸,有似薺,根白,枝莖俱青,三月開花微黃,結角,子扁小如黍粒、微長,黃色。立夏後采實暴干。《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許慎、鄭康成注皆雲,靡草,薺、葶藶之屬是也,至夏則枯死,故此時采之、葶藶單莖向上,葉端出角,角粗且短。又有一種苟芥草,葉近根下,作奇生,角細長,取時必須分別,前件二種也。《綱目》:按《爾雅》雲,亭歷也。郭璞注雲,實葉皆似薺,一名狗薺。然則狗薺即是葶藶矣。蓋葶藶有甜、苦二種,狗薺味微甘,即甜葶藶也。或雲,甜葶藶是菥子,考其功用,亦似不然。《植物名實圖考》:葶藶,今江西猶謂之狗薺。李時珍謂有甜、苦二種,此似因《炮炙論》赤須子味甘而雲然也。又:《滇本草》葶藶一名麥藍菜,生麥地。余採得視之,正如薺,高幾二尺,葉大如花杈。腌為蔬,脆而不甘,與薺味殊別。其花實亦似薺,蓋即甜葶藶也。《爾雅》葶藶,郭註:實葉皆似芥。此草正如初生白芥菜。其狗薺一種,南方至多,花黃,葉深綠,不堪入饌;《圖經》極詳晰,殆苦葶藶耳。陳藏器謂大薺即葶藶。然《爾雅》本分三種,以余考之,薺實蓋即薺菜,葉長圓,味美,作『羹皆佳。菥,大薺,即今花葉薺,一名水薺,葉細碎,味淡。犍為舍人雲:薺有小,故言大。此種科葉易肥大。《唐本草》注,驗其味,甘而不辛。《蜀本草》,似薺菜而種細,俗呼老薺,皆此物也。葶藶亦名而又有苦、甘二種。陶隱居雲薺類甚多,《野菜譜》亦列數種,正恐並葶藶一類耳。
葯名:葶藶子
漢語拼音:ting li zi。
英文名:Seed of Pepperweed,Seed of Peppergrass,Seed of Flixweed Tansymustard,Pepperweed Seed Tansymustard See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Lepidium apetalum Willd.
2.Lepidium virginicum L.
3.Descura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Sisymbrium sophia L.]
功效分類:止咳葯;利水葯。
科屬分類:十字花科。
別名:丁歷、大適、大室。
性味:辛;苦;寒。
歸經:肺經;心經;肝經;胃經;膀胱經。
功能:瀉肺降氣;祛痰平喘;利水消腫;泄逐邪。
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癰;水腫;胸腹積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之喘腫;瘰癧結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研末調敷。利水消腫宜生用;治痰飲喘咳宜炒用;肺虛痰陰喘咳 宜蜜炙用。
葶藶子又名大適、丁歷,為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或播娘蒿的種子。每年夏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打下種子,篩凈雜質即可入葯。其性寒,味辛苦,入肺、膀胱經,具有下氣行水的功效,用於治療肺壅喘急、痰飲咳嗽、水腫脹滿等症,「專瀉肺氣,肺如水源,故能瀉肺即能瀉水。(《本草經百種錄》)」市場上有以同科植物芝麻菜乾燥的種子冒充葶藶子,使用時注意鑒別。
葯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葶藶、琴葉葶藶和播娘蒿的種子。
採收儲藏:翌年4月底5月上旬採收,果實呈黃綠色時及時收割,以免過熟種子脫落。曬干,除去莖、葉雜質,放入麻袋或其他包裝物,貯放乾燥處,防潮、粘結和發霉。
炮製方法:葶藶子:揀凈雜質,篩去灰屑。炒葶藶子:取凈葶藶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並有香氣為度。取出,放涼。《雷公炮炙論》:凡使葶藶,以糯米相合,微微焙,待米熟,去米,單搗用。
生葯材鑒定
1、北葶藶子 種子扁卵形,長1-1.5-mm,寬0。5-1mm。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微有光澤,具多數細微顆粒狀突起,並可見2條縱列的淺槽,其中一條較明顯,一端鈍圓,另端漸尖而微凹,種臍位於凹下處,但不明顯。無臭,味微苦辛,粘性較強。
2.南葶藶子 長圓形略扁,長0.8-1.2mm,寬約0.5mm;表面黃棕色,一端鈍圓,另一端微凹或較平截,中央凹入,種臍位於凹下處,種子表面具有細密的網紋及2條縱列的淺槽。氣微,味微辛,略帶粘性。
顯微鑒別
種子橫切面:
1.北葶藶子表皮為1列粘液細胞,其外壁向外特化成粘液層,厚度可達216μm,內壁有纖維素沉積形成徑向延伸的纖維素柱,長24-34μm,先端鈍圓、偏斜或平截,周圍可見粘液質紋理。柵狀細胞1列,略呈方形,寬26-34μm,側壁和內壁增厚,強木化。色素層細胞頹廢狀,其下方有1列扁平的內胚乳細胞,內含糊粉粒。子葉佔大部分,細胞呈不規則多邊形,壁稍厚,內含糊粉粒。
2.南葶藶子 粘液細胞外壁的粘液層較薄,厚約100μm,內壁纖維素柱長8-28μm。余同北葶藶子。
理化鑒別
1.取該品少量,加水浸泡後,用放大鏡觀察:北葶藶子透明狀粘液層較厚,其厚度可超過種子寬度的1/2以上;其膨脹度不低於12。南葶藶子透明狀粘液層薄,厚度約為種子寬度的1/5以下,其膨脹度不低於3。
2.取粉末約1g,置硬質試管內,加氫氧化鈉1小粒,置酒精燈上灼熱,放冷,加水2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lml加5%鹽酸酸化,即有硫化氫產生,通新制的醋酸鉛試紙顯有光澤的棕黑色。另取亞硝基鐵氰化鈉1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1-2滴使溶解,加上述濾液1-2滴,顯紫紅色。(檢查異硫氰甙類)
葯物應用鑒別
該品分為苦、甜二種,甜葶藶味淡甘而性緩;苦葶藶味苦而性峻,處方用苦葶藶。
鑒別記錄
1、《神農本草經》:「亭歷味辛寒。主症癃積聚、結氣……破堅。生平澤及田野。」
2、梁·《名醫別錄》:「葶藶生藁城平澤及田野立夏後采實,陰干。」
3、陶弘景曰:「出彭城者最勝,今近道亦有。母即公薺也。子細黃至苦,用之當熬。」
4、宋·蘇頌曰:「今汴東、陝西、河北州郡皆有之,曹州者尤佳。初春生苗葉,高六七寸,似芥。根白色,枝莖俱青。三月開花,微黃。結角,子扁小如黍粒微長,黃色。……許慎、鄭玄註:皆靡草薺,葶藶之屬是也。一說葶藶單莖向上,葉端出角,粗且短。又有一種狗芥草,葉近枝下作歧,生角細長。取時必須分別此二種也。」
5、明·李時珍曰:「按《爾雅》雲:革,葶藶也。郭璞注雲:實葉皆似芥,一名狗芥。然則狗芥即是葶藶矣。蓋葶藶有甜苦二種。狗芥味微甘,即甜葶藶也。或雲甜葶是菥蓂子,考其功用亦似不然。」
6、清·《本草從新》:「葶藶子有甜苦二種。甜者力稍緩……子如黍米微長,色黃。」
葯理作用
1、強心作用:播娘蒿、北美獨行菜及獨行萊的乾燥種子之醇提取物,均表觀強心作用,對在位蛙心可使之停止於收縮期,在位兔、貓心,貓心肺裝置,貓心電圖等研究,均使心收縮加強,心率減慢,心傳導阻滯,對衰竭的心臟可增加輸出量,降低靜脈壓。三種葶藶子均需要較大的劑量才能引起心甙樣的特異作用,從播娘蒿中提得兩種心甙,一種為七里香甙,另一種可能為伊夫單甙(Evomonoside),其含量很低(一批含0.2%,另一批含0.03%),北美獨行菜的含量更低。獨行菜與桂竹糖芥等均屬十字花科,作用可能相近似。其生物活性,如以每公斤體重摺合生葯計算(鴿法),播娘蒿醇提取物2.125g/kg±0.116,北美獨行菜4.36g/kg±0.14,前者作用較強。七里香甙0.12mg/kg(貓法)或0.249±0.01mg/kg(鴿法),貓鴿之比為1∶2,與毒毛旋花子甙相似。播娘蒿對貓灌胃吸收收率最高為21.87%(給葯後6小時),24小時對鴿的蓄積率42.3%,七里香甙24小時對鴿的蓄積率;30.7±5.6%(24小時,鴿法),故推論為速效心甙。播娘蒿種子和獨行菜種子的醇提物用在體心臟(蛙、兔、貓)、貓心電圖描記發心肺制備禁區本試驗均呈強心甙樣的作用,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降低傳導速度,大劑量可引起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強心甙中毒症狀;鴿靜脈注射量小致死量播娘蒿種子為2.125g/kg,獨行菜種子為4.36g/kg。
2、利尿作用:葶藶子有利尿作用。
臨床運用
1.治肺壅咳嗽膿血,喘嗽不得睡卧:甜葶藶125克(隔紙炒令紫)。為末,每服10克,水一盞,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世醫得效方》葶藶散)
2.治嗽:葶藶子50克(紙襯熬令黑),知母50克,貝母50克。三物同搗篩,以棗肉25克,別銷沙糖75克,同入葯中為丸,大如彈丸,每服以新綿裹一丸含之,徐徐咽律,甚者不過三丸。(《篋中方》含膏丸)
3.治上氣咳嗽,長引氣不得卧,或水腫,或遍體氣腫,或單面腫,或足腫:葶藶子三升,微熬,搗篩為散,以清酒五升漬之,春夏三日,秋冬七日。初服如胡桃許大,日三夜一,冬日二夜二,量其氣力,取微利為度,如患急困者,不得待日滿,亦可以綿細絞即服。(《外台秘要方》)
4.治咳嗽痰涎喘急:葶藶半兩,半夏(生薑汁浸軟,切作片子)半兩,巴豆四十九粒(去皮,同上二味一處炒,候半夏黃為度)。上件除巴豆不用,只用上二味為細末,每服5克,以生薑汁入蜜少許同調下,食後。(《楊氏家藏方》葶藶散)
5.治肺癰喘不得卧: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大棗十二枚。上先以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去棗內葶藶,煮取一升,頓服。(《金匱要略》葶藶大棗瀉肺湯)
6.治卒大腹水病:葶藶50克,杏仁二十枚。並熬黃色,搗,分十服,小便去,瘥。(《補缺肘後方》)
7.治陽水暴腫,面赤煩渴,喘急,小便澀:甜葶藶75克(炒,研末),漢防己(末)100克。以綠頭鴨血及頭,合搗萬杵,丸如梧子大,甚者,空腹白湯下十丸,輕者五丸,日三、四服,五日止。小便利為驗。(《外台秘要方》)
8.治腫滿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澀濁:甜葶藶(紙隔炒)、薺菜根等分。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陳皮湯嚼下,只三丸,小便清,數丸,腹當依舊。(《三因方》葶藶大丸)
9.治男女大小頭面手足腫:苦葶藶炒研,棗肉和丸,小豆大,每服十丸,煎麻子湯下,日三服,五七日小便多,則消腫也。忌咸酸生冷。(《外科精義》)
10.治膜滿口舌乾燥, 此腸間有水氣:防己、椒目、葶藶(熬)、大黃各50克。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25克。(《金匱要略》己椒藶黃丸)
11.治頭風疼痛:葶藶子為未,以酒淋汁沐頭,三、四度。(《肘後方》)
12.治瘰癧結核:葶藶子二合,豉半斤(湯浸令軟)。上葯,都搗熟,捻作餅子如錢厚,安在癧子上,以艾炷如小指大,灸餅上,五日一度,灸七壯。(《聖惠方》葶藶餅子法)
13.治小兒白禿:葶藶搗末, 以湯洗訖塗上。(《子母秘錄》)
14.治月經不通:葶藶一升。為末,蜜丸如彈子大。綿裹納陰中,入三寸,每丸一宿易之,有汁出止。(《千金方》)
15.治疳蟲蝕齒:葶藶、雄黃等分。為末,臘月豬脂和成,以綿裹槐枝蘸點。(《金匱要略》) 1、《本草衍義》:葶藶用子,子之味有甜苦兩等,其形則一也。《經》既言味辛苦,則甜者不復更入葯也。大概治體皆以行水走泄為用,故曰久服令人虛,蓋取苦泄之義,其理甚明。《葯性論》所說盡矣,但不當言味酸。
2.李杲:葶藶大降氣,與辛酸同用以導腫氣。本草十劑雲:泄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此二味皆大苦寒,一泄血閉,一泄氣閉。蓋葶藶之苦寒,氣味俱厚,不減大黃,又性過於諸葯,以泄陽分肺中之閉,亦能泄大便,為體輕象陽故也。
3.《湯液本草》:葶藶,苦、甜二味,主治同。仲景用苦,余方或有用甜者,或有不言甜、苦者。大抵苦則下泄,甜則少緩,量病虛實用之,不可不審,本草雖雲治同,甜、苦之味,安得不異。
4.《綱目》:葶藶甘苦二種,正如牽牛黑白二色,急緩不同;又如葫蘆甘苦二味,良毒亦異。大抵甜者下泄之性緩,雖泄肺而不傷胃;苦者下匯之性急,既匯肺而易傷胃,故以大棗輔之。然肺中水氣滿急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則止,不可過劑爾。既不久服,何致傷人《淮南子》雲:大戟去水,葶藶愈脹,用之不節,乃反成病。亦在用之有節。
5.《本草經疏》:葶藶,為手太陰經正葯,故仲景瀉肺湯用之,亦入手陽明、足太陽經。肺屆金,主皮毛,膀胱屬水,藏津液,肺氣壅塞則膀胱與焉,譬之上竅閉則下竅不通,下竅不通,則水濕泛溢為喘滿、為腫脹、為積聚,種種之病生矣。辛能散,苦能泄,大寒沉陰能下行逐水,故能療《本經》所主諸病。
6.《本草經百種錄》:葶藶滑潤而香,專瀉肺氣,肺如水源,故能瀉肺即能瀉水。凡積聚寒熱從水氣來者,此葯主之。大黃之瀉從中焦始,葶藶之瀉從上焦始,故《傷寒論》中承氣湯用大黃,而陷胸湯用葶藶也。
7.《本草正義》:葶藶子苦降辛散,而性寒涼,故能破滯開結,定逆止喘,利水消腫。《本經》主治,皆以破泄為義。惟寒泄之品,能通利邪氣之有餘,不能補益正氣之不足,苟非實熱郁窒,自當知所顧忌。《別錄》久服令人虛,本是至理。然肺家痰火壅塞,及寒飲彌漫,喘急氣促,或為腫脹等證,亦必賴此披堅執銳之才,以成搗穴犁庭之績。自徐氏之才,論十劑之泄以去閉,偶以大黃、葶藶二物並舉,而東垣遂謂葶藶氣味俱厚,不減犬黃,景岳從而和之,石頑且謂苦寒不減硝黃,丹溪亦有葶藶性急,病涉虛看,殺人甚捷之說,遂令俗人不辨是否,畏如蛇蠍,即尋常肺氣喘滿、痰飲窒塞之證,亦幾有不敢輕試之意,其亦知實在性質,不過開泄二字,且體質本輕;故能上行入肺,而味又甚淡,何至猛烈乃爾。
8.《本經》:主症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
9.《別錄》:下膀胱水,伏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身暴中風熱痱癢,利小腹。
10.《葯性論》:利小便,抽肺氣上喘息急,止嗽。
11.《開寶本草》:療肺壅上氣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飲。
12.《傷寒類要》:治腎癉、唇乾。
13.《綱目》:通月經。
用葯禁忌
1.肺虛喘咳、脾虛腫滿者忌服。
2.《別錄》:久服令人虛。
3.《本草經疏》:不利於脾胃虛弱及真陰不足之人。凡腫滿由於脾虛不能制水,水氣泛溢;小便不通由於膀胱虛無氣以化者,法所咸忌。
4.《本草便讀》:寒飲、陰水等證及虛弱者,不可用也。
十五味丸
【處方】葶藶子6合(熬),細辛250克,五味子250克,乾薑200克,當歸200克,桂心150克,人參150克,丁香150克,大黃150克,商陸根150克,橘皮200克,桑白皮300克,皂莢肉100克(炙),大腹檳榔20枚,麻黃100克(去節)。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飲氣嗽,經久不已,漸成水病,其狀亦不限四時,晝夜咳嗽不斷,遇諸動嗽物,便致困劇,甚者乃至雙眼突出,氣即欲斷,汗出,大小便不利,吐痰飲涎洟沫,無復窮限,氣上喘急肩息,每旦眼腫不得平眠。
【用法用量】初服10丸,稍加至15丸,煮桑白皮飲下,1日2次。若利則減,秘則加,以大便通滑為度,時時得鴨溏亦佳。
【注意】忌生蔥、生菜。[1]

如何辨別蟲草真假

如何辨別真假蟲草

名貴的滋補葯材冬蟲夏草,是冬蟲夏草(麥角菌科蟲草屬真菌)的子座及其宿主蟲草蝙蝠蛾(蝙蝠蛾科昆蟲)幼蟲屍體的復合物,又稱蟲草。它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商品,主產於四川、青海、西藏等地。現代葯理證實,冬蟲夏草具有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擴張支氣管、抗腫瘤等作用。由於冬蟲夏草具有極高的醫療價值。所以有葯中「黃金」之稱。市售中往往有不法之商摻雜使假,讓人真假難辨。

冬蟲夏草由「蟲體」及「草部」(頭部長出的子實體)相連而成(見圖1)。「蟲體」部分形如蠶,質脆,易折斷,長3—5厘米。粗0.3—0.8厘米。頭部呈黃褐色,折斷面略平坦,白色略黃。「蟲體」上從頭至尾有20—30條明顯的粗糙環紋,近頭部環紋較細。「蟲體」全身共8對足,近頭部3對,中部4對,近尾部1對,其中以中部的4對足最明顯。「草部」呈深棕色至棕褐色,細長,圓柱形。一般長4—8厘米,粗約0.3厘米,表面有細小縱向的皺紋,頂部稍膨大,質地柔韌,折斷面呈纖維狀,黃白色,有微腥氣,味淡。

質量上乘的冬蟲夏草應完整。「蟲體」肥大、豐滿。外表色澤黃亮。內部呈白色,「草部」較短。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幾種偽品的主要鑒別特徵,以防購買時上當受騙。

涼山蟲草(圖3.另一種麥角菌科真菌)。「蟲體」較長。有3—6厘米,表面棕褐色,「蟲足」不明顯。「草部」細長,有10—30厘米,直徑較細,呈黃棕色至黃褐色。少數「草部」頂端有分支。

霍克斯蟲草(圖4,另一種麥角菌科真菌)。又稱亞香棒蟲草。蟲體表麵灰黃色,足明顯可見。「草部」呈淡灰色至灰黑色,少數上部分叉,膨大部分可見多數小黑色,質脆易折斷,氣微香,味淡。

白僵蠶(圖5.蠶的蟲體經乾燥而成)。「蟲體」略呈圓柱形,多彎曲皺縮,表面呈灰黃色,覆有白色粉霜狀物(氣生菌絲和分子孢子),頭部較圓。8對足呈突起狀。沒有「草部」。氣微腥,味微咸。

壓模「蟲草」用麵粉、玉米粉、石膏粉等經加工模壓而成,「蟲體」光滑。呈黃白色,環紋特別明顯,質重(圖6)。折斷面呈淡白色,滴加少量碘試驗會顯藍色。久嚼粘牙,久煮會鬆散。草體部分往往用紅薯的乾燥葉柄偽裝而成,中空而不易折斷。

④ 如何鑒別蜂蜜真假

我把常見的一些鑒定方法歸納了一下,把不藉助儀器的「鑒定方法」拎出來,分析一下:

1、看顏色:真蜂蜜顏色呈透明或半透明色,所以看起來不是很清亮,呈白色、淡黃色或琥珀色,以淺淡色為佳。假蜂蜜由於是用白糖熬成或用糖漿冒充,故色澤鮮艷,一般呈淺黃或深黃色。
評:極品洋槐蜜呈水白色,越是清亮質量越高。蜂蜜的顏色由淺入深,分為白色、黃色、黃褐色、棕紅色等幾大類。深色蜜中,如棗花蜜、野菊花蜜呈黃褐色或棕紅色,如蕎麥蜜、桉樹蜜、板栗蜜呈深琥珀色。假蜜是淺黃色或深黃色,但淺黃色和深黃色的蜜未必都是假蜜。

2、看形狀:真蜂蜜呈黏稠液體,挑起可見柔性長絲,不斷流。假蜂蜜有懸浮物或沉澱,黏度小,挑起時呈滴狀下落,有斷流。若蜂蜜極稀,容易流動,則可能是摻了水的。
評:拿一瓶麥芽糖來試一下,可見「柔性長絲」,且「不斷流」,那麥芽糖算是蜂蜜嗎?而至於「黏度小,挑起時呈滴狀下落,有斷流」,就不能作為假蜜的鑒定依據:一是這個技術「難題」早被造假者攻克;二是有些蜂場未成熟蜜,極稀,卻應算作是蜂蜜,而不是假蜜,不過是質量次一些而已。而摻水的說法,更是誤導,摻水做嗎,讓它更像假蜜?造假者有這么傻嗎?

3、看標簽:有一些蜂蜜產品的配料表中註明蔗糖、白糖、果葡糖漿等成分,而純正的蜂蜜產品不允許加入這些物質。
評:更不靠譜了。你想造假者如果直接標明「假蜂蜜」豈不更好鑒別?那造假者有這么傻嗎?造假者根本不標明這些成分,而標明這些成分的,標簽上會寫「蜂蜜膏」、「蜂蜜露」之類的。蜂蜜膏、蜂蜜露不等於蜂蜜,更不能把它們當假蜂蜜當頭一棍,只能怪消費者不明白:摻入任何物質的蜂蜜都不能再叫蜂蜜,但可以叫蜂蜜膏、蜂蜜露。人家摻入其他物質了,人家沒叫「蜂蜜」,你憑啥說人家是造假蜂蜜呢?

4、聞氣味:真蜂蜜氣味純正、自然,有淡淡的植物花香味,而假蜂蜜聞起來有刺鼻異味或水果糖味。
評:蕎麥蜜,有濃烈的刺激(臭)氣味;椿樹蜜,有椿花臭氣味(類似於壞紅薯)。這些可都是真蜂蜜。有人說我這樣舉例是抬杠,但多數人的鼻子卻不能像獵犬那樣靈敏,能清晰地分辨出什麼是正常香味,什麼是異樣香味。濃縮蜜,基本上淡然無味,多數還有一些並不清香的怪味,那能把它們當假蜜嗎?中國的蜂蜜市場,濃縮蜜佔到90%以上呀!

5、嘗口感:真蜂蜜香甜可口,有黏稠糊嘴感,有輕微的淡酸味,後味悠長,品嘗結晶塊時牙咬即酥,含之即化。假蜂蜜仔細品嘗有苦澀味或化學品怪味,無芳香味,結晶塊咀嚼如砂糖,聲脆響亮。
評:濃縮蜜的口感也並不好,很多根本品不出來花香味,也沒有悠長的後味。而對澀,也要具體分析,澀口可能假,而不澀喉的也可能假——蜂蜜含有生物鹼,要澀喉才正常。至於結晶,也不是所有蜂蜜都結晶如砂糖。舉個極端的例子,雲南野壩子蜜,結晶粒粗,質地堅硬,有「雲南硬蜜」之稱,難道也被視為假蜜嗎?

6、滲水法:將蜂蜜滴在衛生紙上,若紙上的蜂蜜漸漸滲開,說明摻有蔗糖和水。
評:未成熟蜜比較容易滲開,但不是假蜜;麥芽糖滲不開,卻不是蜜。天然成熟蜜,不易滲水,優質蜜;濃縮蜜,不易滲水,劣質蜜;麥芽糖,不易滲水,不是蜂蜜;未成熟蜜,易滲水,真蜜(當然也是劣質蜜)。情況還是比較復雜的。

7、鐵絲法:用燒紅的鐵絲插入蜜中,如果冒出來的是黑色的煙,則是摻了白糖;如果冒出來的是汽,且說明是真蜜。如果鐵絲上附有黏物,說明摻有雜質;如鐵絲上仍很光滑,說明沒有雜質。
評:這種方法,後半句還可以試一下,但前半句就不靠譜了。燒紅的鐵絲插入蜜中,不管是汽是煙,會有多大的量?你能分辨得出來嗎?當然,大片的煙和大團的汽是能分出來的,但一絲微弱的煙或氣,你怎麼能夠清晰分辨?

8、結晶:真蜂蜜的結晶和假蜂蜜的沉澱很容易區分,真蜂蜜的結晶較為松軟,用筷子很容易插入,而假蜂蜜則用筷子不容易插下去。蜂蜜的結晶,用手捻即化,含之即化;假蜂蜜的結晶塊,手捻時磨手,有沙礫感,咀嚼如砂糖,生脆響亮。
評:有些蜂蜜結晶較粗,如烏桕蜜、芝麻蜜、桉樹蜜;有些蜂蜜結晶較硬,如狼牙刺蜜、野壩子蜜、棉花蜜。我同樣是找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蜜來作例,屬於抬杠,但多少人能清晰地分出來「手捻即化」和「手捻磨手,有沙礫感」的不同。至於「咀嚼如砂糖,生脆響亮」也就描寫得太誇張了。

其實假蜜的情況異常復雜,有全是糖漿的全假,有糖漿蜂蜜各半的半假,也少量糖漿的「微假」……而造假,也不僅僅是糖漿一種,僅依靠這些不藉助儀器的手工鑒定,能辨別出來才真是見鬼呢!很多藉助高端儀器都難以鑒定,你怎麼可能用這種「一看二聞三嘗」就辨出真假呢?所以,這種鑒定真假的方法,各位消費者看了一笑而過,當真了,難免不會被誤導。

⑤ 真假粉條的鑒別方法有哪些

純粉條燒後起泡成白色煙灰,而混合粉條火燒後則不起泡而成黑顏色。真粉條會迅速燃燒,有明顯的火焰。火焰被吹滅後,燃燒部分全都有白色的膨脹疙瘩,而且都有黑色的末端。燒後的雜質也很少。加了明鞏或食用膠的粉條火苗很小,因為明鞏和食用膠都不易燃燒,而且燒後雜質很多。

(5)全草糊的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真假粉條的日常鑒別:

1、看顏色。薯類粉條中肆渣辯,馬鈴薯粉色澤較白,透明;紅薯粉條質量好的是白色透明,略微發黃,另外因為用的紅薯原料種類不同,還有褐色,灰色的紅薯粉條。假的粉條顏色較淺,通體透明,沒有小疙瘩。小疙瘩是雜質草渣造成的,紅薯粉面在外晾曬時刮風造成的雜質進入粉面。

2、用手摺一下。好的粉條粗細均勻(寬粉條厚薄均勻),無並條,無碎條,手感柔韌,有彈性,無雜質。純薯粉條中有不規則的氣泡排列。純紅薯澱粉製成的粉條,曬干以後很脆,用手輕輕一抓就斷,而且曬干後不易返潮。假紅薯粉條在太陽下暴曬一星期也不會一折就斷,因為裡面放了一種食用膠特有韌性。

3、聞其氣味。將粉條用熱水浸泡一會再嗅其氣味,純紅薯粉條的氣味和滋梁臘味均正常,無任何異味,水不變色。假紅薯粉條或者質量差的粉條常帶有霉味、酸味及其它不正常滋味,浸泡過的水也會變顏色。

4、用水煮一下。純紅薯粉條煮後晶瑩剔透,有勁道,不易煮爛,不會糊湯,口感爽滑,質量差的則沒有這樣的特性。正常的優質粉條,並不是越耐煮質量越好,正常情況下同一品種的粉條耐煮性只與澱粉的粗細、厚度等直接相關。

參考裂缺資料來源:人民網-常吃劣質粉條小心變笨 鑒別粉條好壞有5個妙招

⑥ 怎麼辨別人民幣的真偽,有幾種方法

1. 紙張 真鈔用紙系專用的造幣紙,手感薄,整張幣紙在紫外線下無熒光反應。幣紙中不規則分布著黃藍色熒光纖維,日光下肉眼可見,在紫外線下纖維有熒光反射。 假鈔用紙是普通膠版紙或普通書寫紙,手感較厚,表面平滑,在紫外光下幣紙呈現白色熒光,且無黃藍色熒光纖維。但有時真幣也會在紫外光下呈現白色熒光,這是因為紙幣被含熒光劑的物質(最普遍的就是日用的洗衣粉)污染了。 2. 印刷 真鈔的正背面圖案均為雕刻凹版印刷、人物的頭發根根絲縷清晰可辯,線條光潔凸立。仔細摸索,能夠感覺到人像上每根頭發的紋路。 假鈔系平印印刷、四色套印,所以圖案著墨不勻、紋理不清晰。特別肖像的頭發是由網點油墨堆積成片,因此發絲無法辨認。假鈔紙紋同樣是由網點組成,如藉助8倍左右放大鏡觀察,根根直線或曲線變成一個個小點形成的線,雜亂錯落無序。 3. 磁性安全線 真鈔安全線具有磁性,可用機器輔助識別,肉眼可見安全線內有縮微文字(限於100、50、20元),文字清晰,間隔有序,線條寬窄一致。 假鈔安全線很難做到有磁性,雖也有文字並不齊整,線有寬窄。由於是手工埋設,紙張皺褶不平,加上塑料質的安全線與紙張伸縮率不同,埋設地又不伏貼,致使安全線兩端長出一段,呈銀白色的點狀線頭,由此可以看出蛛絲馬跡。 4. 水印 真鈔水印是造紙過程中趁紙漿未完全吃水、乾燥之前經模具擠壓形成,壓力輕重大小形成圖像的明暗層次,且層次過渡自然,富有神韻,圖像清晰,立體感強。 假鈔水印由手工製作,質量低劣。目前所知的製作方法有揭開紙張的夾層,在其中塗上一層糊狀物,再將兩層紙一並合壓,趁濕把紙墊在刻有圖象的凹版上,經壓而成。手工操作,動作笨拙,致使具有水印一端的假鈔紙張發皺不平。 5. 正背互補對印 真鈔的正背互補對印圖案是印鈔專用設備正背面一次印刷完成。正背面的互補對印圖案,在透視條件下完全吻合,准確無誤。 假鈔分作正背面兩次平印印刷,對印圖案往往不能吻合,如果加上紙張的伸縮原因,對印偏離更大,如對印圖案上下錯位,圖案間距寬窄不一或疊壓等。 6. 無色熒光油墨 真鈔左上角紫外光下顯現出一矩形框「100/50/20/10/5」字樣,發出強亮的桔黃色熒光。 假鈔在紫外光下,同樣在上述真鈔部位有熒光反映,但顏色濃度、熒光強度均相差甚遠,黯淡無色。如發現熒光有異,可與真幣進行對比。 7. 光變油墨 新鈔正面左下角在號碼下面有一「100/50/20/10」字樣,是用光變油墨印製的(新版5元無此設計),正常視角觀察為草綠色,直觀或平視都呈現蘭黑色。視角改變過程中色彩漸變。 假鈔製作時,由於無法得到這種特別的光變油墨,只得用草綠色油墨印刷「100/50/20/10」字樣,不會變色。 8. 隱形數字 新鈔右上角在「100/50/20/10/5」字樣下端團花裝飾內有「100/50/20/10/5」字樣隱形數字,從右端橫向平視鈔票時清晰可見,字樣系由規律性線條組成,用雕刻凹印印刷,直視或平視時產生不同視角效應。 假鈔因是平印印刷,線條由網點組成,全然破壞了設計者構想的視角效應,憑此一點也完全可以判斷鈔票的真偽。平視,沒有「100/50/20/10/5」隱形字樣的鈔票一定是假鈔無疑。 9. 號碼 真鈔的號碼是計量數字。絕對沒有重號,而且字型工整、標准,墨量、顏色、壓力均勻一致,質量好。真鈔號碼是由凸印印刷,號碼部位的背面有壓痕。 假鈔號碼的特點是:號碼數字多相同;字型不標准;顏色深淺不一致;由於是平印印刷,背面無壓力痕跡。 10. 磁性油墨 真鈔正面左下角採用雙色橫號碼(兩位冠字、8位號碼)具有磁性,可用機器輔助鑒別(新版5元無此設計)。 假鈔雙色橫號碼無磁性,但往往製作假鈔時會在該部位塗上磁粉,以欺騙機器,所以有磁性並不代表一定為真幣,但無磁性一定為假幣。 需要強調的是,上述10個防偽方法,系基於第五套人民幣的防偽特徵,因此並不適用於第四套人民幣
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全草糊的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物制劑治療魚鱗病的方法 瀏覽:995
吊陰功鍛煉方法 瀏覽:654
山林蘭花的種植方法 瀏覽:412
小腿下垂的鍛煉方法 瀏覽:419
omate智能手錶使用方法 瀏覽:928
經磁顱治療抽動症的方法 瀏覽:91
層層密室第十關的解決方法 瀏覽:668
9種方法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瀏覽:333
減肥鍛煉方法運動 瀏覽:635
升降帶計算方法 瀏覽:21
發酵床菌種使用方法 瀏覽:605
哈尼罕植物養發粉使用方法 瀏覽:891
最科學的簡單鑒別糧食酒的方法 瀏覽:356
簡單軍事訓練方法 瀏覽:25
水晶燈平板怎麼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405
血管性耳鳴12年了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144
碳酸鉀檢測方法 瀏覽:672
用什麼方法教小孩子讀書 瀏覽:943
情緒的調節方法包括哪些 瀏覽:634
花椒什麼方法發芽快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