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化學領域問題解決方法

化學領域問題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5-03-31 00:51:08

『壹』 如何解決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困難

在初中化學這門學科中,「化學用語和基本概念」、「溶液相關知識」、「酸鹼鹽及其相互轉化關系」,這三大知識點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材的難點。而初中學生在學習這三大知識點的過程中極容易出現分化。因此,找出學生分化的原因,避免學生出現分化,對初中化學三大難點進行突破,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位化學教師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如何對三大難點進行突破呢?本文結合優秀教師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大家進行探討。
1.分散難點,抓住關鍵,防止學生在化學用語和基本概念上出現分化。
實踐證明,初中生學習化學第一次分化是出現在化學用語和基本概念上,究其原因是因為教材中化學用語和基本概念的安排過度集中造成的。初中化學大多數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都集中在了前五章。此外,學生還要記住27種元素符號及其含義;學會書寫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式,搞清楚化學式的含義,掌握根據化學式的計算;學習質量守恆定律和配平化學方程式,理解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學會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了解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和化合價,學習氧氣的性質、用途、製法,學習空氣和水等等。這么多的內容差不多在前半年期中考試時都能涉及到,遠遠超過了初三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分化的現象實難避免。
為了不叫學生在學習化學用語上出現分化,讓他們對化學用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在教學中應該分散難點、循序漸進、分組記憶、經常運用、理清含義、重視計算。具體來說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從序言課開始起步,讓學生結合在實驗中用到的具體物質,結合課後習題中出現的化學反應和物質名稱,有意識地記憶一些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反復練習,經常檢測,以增強記憶,加深理解。這樣,當課程進行到第二章第三節之前,同學們基本上就可以記住碳硫磷鐵鎂鋁銅氫等等元素符號,記住氧化汞、氯酸鉀、高錳酸鉀、甲烷、酒精等等物質的化學式和十幾個化學方程式。
二是從學生開始學習元素符號時,就明確堅決地要求他們書寫規范,分組記憶。如第一組: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硅磷、硫氯氬鉀鈣(鋇);第二組: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學生學會了第一組後,引導他們學習第二組,這對他們今後學習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規律、化合價,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有很大幫助。該法比背元素符號順口溜更有實際意義。
三是高度重視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意義,重視根據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重視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識。在教學中做到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除了講清他們的宏觀和微觀含義,講清計算題的本質,對知識結構進行構建和重組以外,多搞一些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計算方面的大比武等等刺激性競賽,力爭人人過五關斬六將,評出優秀學習小組和個人,對他們大肆表揚,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
因為初中化學是以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為重要理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編排,所以對於基本概念的教學,必須抓住前五章的實驗和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這兩大關鍵部分的教學。具體來說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結合實驗復習學過的基本概念,建立新的基本概念。比如結合氧氣的性質、製取等實驗,復習化學變化、化學反應、物理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等概念,滲透序言出現的分子原子論、化學反應的實質等基本理論,建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氧化反應、緩慢氧化等新概念。再如,結合電解水這一重要實驗,揭示純凈物物質的組成、分子的構成、化學反應的實質、分子和原子的區別,闡述宏觀和微觀之間的關系、能量之間的轉化關系,揭示純凈物分類的方法,進而建立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滲透質量守恆和變化的思想從而為以後學習質量守恆定律做准備。
二是一定要搞好原子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和離子的形成過程的教學。在教學中注意回過頭來解釋化學變化、分子、原子、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原子重組或元素重組形成化合物的過程、化學反應的實質等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元素的化學性質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書決定,原子和離子的區別聯系等,為以後學習化合價,即再次闡述原子重組構成分子作準備。
三是盡可能講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成對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構建知識體系即形成「思維導圖」等等。此外,一定要把指導學生加強記憶經常交流和討論,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等等教學手段貫穿在每一節課之中,並且做到堂堂有檢測,堂堂有評價,堂堂有表揚,直到每個學生都產生成功的喜悅為止。
通過以上這些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從而防止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次分化,為後繼課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2.感悟實驗,講清計算,防止學生在溶液相關知識上出現分化。
學生在學習溶液的時候,即便是中上等生也極易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固體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線、結晶、溶液稀釋時溶液的體積和溶液質量的換算、結合化學方程式求溶液溶質質量分數這幾方面感到郁悶,這是學生學習化學第二次出現分化。出現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計算沒有思路,概念涉及到的條件比較多,加上沒有從溶液中得到一定質量的晶體的結晶的實驗體會,往往感到很抽象很難懂。
為了防止學生在學習溶液方面出現分化,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指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感悟建立基本概念。教學中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增加升溫結晶、降溫結晶、蒸發結晶的實驗。指導學生通過分組實驗和小組學習,建立「溶液、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蒸發結晶、降溫結晶、過濾、溶解度、溶質質量分數」等基本概念。設置一些典型練習,尤其注意以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線為載體的選擇題和填空題,這類題經常涉及很多概念,加大力度進行訓練,可較好鞏固溶液部分的相關概念。
二是講清固體溶解度計算的兩個常見公式。盡管目前有的地區對溶解度計算不做任何要求,但考慮到和高中知識的銜接,以及目前中考溶解度曲線選擇題的解答經常用到溶解度計算方面的分析,還是要適當指導學生掌握有關溶解度的簡單計算。指導學生深刻理解固體溶解度定義中的四要素,飽和溶液的溶劑量、溶質量、溶液量之間的關系。根據溶液的特性,師生共同討論得出兩個公式:

根據以上關系式去解決和溶解度相關的中考常見選擇題和填空題就比較方便。訓練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來掌握好分寸,和學生共同突破這一難關。
三是適當重視有關溶液稀釋的計算。成績差的學生往往不知道把體積換算成質量,搞不清稀釋前後溶劑、溶質的量之間的關系,從而出現分化。溶液稀釋問題只是溶劑的量發生變化,而溶質的量並未改變。無論是哪種稀釋問題,關鍵都是要抓住溶質的總質量不變來解題。弄清楚了溶液稀釋前後的溶質的總質量、溶劑的總質量之間的數量關系,掌握好溶質質量等於溶液體積乘以溶液密度,注意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間的單位換算,在幫助學生理解以下兩個公式:

其中A為稀釋前溶液的質量,a%為稀釋前溶液的濃度,b%為稀釋後溶液的濃度。

其中A為混合前濃溶液的質量,B為混合前稀溶液的質量,a%為混合前濃溶液的濃度,b%為混合前稀溶液的濃度,c%為混合後溶液的濃度。
這兩個公式,完全是按照溶質質量分數的定義導出的,抓住實質,循序漸進的講解例題,學生容易接受,有部置有檢查,有講評有檢測,難關就容易突破。
四是高度重視化學方程式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的綜合計算。對於書寫化學方程式,教師可總結出「式、配、條、箭、查」

五個步驟,它們分別是指:式—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配—配平,條—註明反應發生的條件,箭—註上氣體或沉澱箭頭,查—檢查書寫是否正確。其中利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和配平方法兩個步驟必需進行強化指導,加強復習和訓練。而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教師可結合實際問題總結出「解、純、設、寫、列、解、求、答」八個步驟,它們分別是指:解—首先寫一個解字、後邊是冒號,純—根據題意找到或是計算出一種純凈物的質量,設—設所求純凈物的質量為x,寫—寫出化學方程式和物質之間的兩個質量比,列—列出純凈物之間的正比例關系式,解—解正比例,求—求出化學反應後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答—對解決完的問題作答語。之所以作這樣的規定,一是因為很多地方中考對此有規定,解設答不全的酌情扣分;二是便於學生按照步驟順利完成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類似於給雜志社投稿件,採用向導式投稿可減少操作難度,計算也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對反應後所得溶液質量的求法必須進行討論和總結,結合質量守恆定律和化學反應的反應物及生成物特點,總結出:化學反應生成水,所得溶液質量等於原來一切溶於水的物質和反應掉的物質的總質量之和;化學反應生成氣體(或沉澱),所得溶液質量等於原來一切溶於水的物質和反應掉的物質的總質量減去生成的氣體(或沉澱)的質量。步驟有了,重要細節再加以強調,訓練再跟上去,難點就會得到突破。
3.理清規律,反復訓練,防止學生在酸鹼鹽相互反應的規律上出現分化。
酸鹼鹽是初中化學化合物中的重中之重,通過三者相互反應及其同單質、氧化物的反應,可以使學生掌握元素化合物之間的聯系和在一定條件下它們之間相互轉化的規律,從而使學生懂得一切事物本來就是相互聯系的,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規律。
這部分內容可以說是對全書重點知識的小結,盡管規律性很強,但是學生掌握的和酸鹼鹽有關的化學反應還比較少,對物質的分類概念還比較模糊,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理解不深入,酸鹼鹽的溶溶性尚未完全掌握,無法正確判斷復分解反應可否進行,加上對化合價不熟練造成化合物化學式書寫不迅速和化學方程式書寫方面出現錯誤,結果導致初中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出現第三次分化。這次分化如果處理不當,基礎差的學生就會徹底喪失學好化學的信心和興趣。因此幫助學生過好酸鹼鹽這一關,是教師在全書教學過程中最難打的一場硬仗。
在進行這部分教學時,為了防止學生出現分化,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高度重視實驗,通過實驗獲得各類典型物質的性質。在平時就把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落到實處,千萬不要嫌費事,等春季理化實驗加試時再做實驗的做法必須改正。平時通過實驗對實物及其化學反應現象的觀察,結合日常生活中有關知識的描述,使學生對酸鹼鹽中的代表性物質的理化性質具有鮮明而又具體的認知,並在此基礎上概括出酸鹼的通性和鹽的化學性質,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這樣既有利於學生抓住各類典型代表物的性質,又可以防止他們把規律性的知識抽象化。
二是歸納成鹽的規律,把知識橫向縱向聯系起來。介紹酸鹼鹽相互反應及其轉化規律時,最好明確兩表(金屬活動新順序表、酸鹼鹽溶解性表)和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在學習中的作用,以生成物有鹽為中心,歸納出十大成鹽規律:
三是注意物質的分類、溶解性、顏色問題。每一節課都有意識滲透物質的分類的知識,力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結合具體的某一個化學反應,准確無誤地說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名稱和所屬類別。幫助學生記清酸鹼鹽的溶解性。例如,鹽的溶解性口訣:鉀鈉銨硝鹽都溶,硫酸鋇鉛兩不溶,鹽酸鹽不溶銀亞汞,碳酸鹽只溶鉀鈉銨;鹼的溶解性口訣:溶鹼銨鉀鈉鋇鈣。幫助學生記住溶液和沉澱的顏色問題,這在推斷題中經常用到。例如,溶液顏色:鐵黃亞鐵綠銅藍;沉澱顏色:紅鐵藍銅白鎂鋅。意思是說,可溶性亞鐵鹽是淺綠色的,氫氧化鎂是白色沉澱等等。這樣學生極易背會酸鹼鹽溶解性規律,並把溶解性和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聯系起來學習酸鹼鹽。
四是繼續強化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在這里出現,學生應該不感到陌生了,初學化學用語時就會背會寫了。現在的要求是:弄懂含義、靈活運用。教學時,讓學生做實驗,仔細觀察,得出結論: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氫元素,後面的金屬則不能;前面的金屬能把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強調或結合演示實驗指出:這兩類置換反應,反應前後溶液質量的變化,鉀鈣鈉三種金屬一般不與鹽直接發生置換反應。這樣,在學生所學范圍之內,就可以避免錯寫化學方程式,加深對鹽和金屬的化學性質的理解。
學生掌握了金屬活動性順序、金屬單質和酸鹽發生置換反應的規律,記住了酸鹼鹽的溶溶性,記清了酸鹼鹽中典型物質的化學性質,弄懂了物質的分類及其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最後在做一些強化訓練,通過推斷題、實驗探究題、鑒別題、物質轉化關系題、離子共存題等常見的經典題型的講解和訓練,鞏固各類物質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元素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的解題能力,就能順利地學好酸鹼鹽相互反應的規律和相互轉化關系。這樣就闖過了初中化學學習中的最後一道難關。
教師在突破三大難點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做到與時俱進,嘗試以微課為基礎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探索,重視章節的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作用。注意講新帶舊,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傳授給適合他們特點的學法。對有困難的學生,要格外關心,給他們以熱情而有效的幫助,發展他們的智力,提高他們的能力,使每一個初中生順利地學好化學,從而大面積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

『貳』 初中化學典型解題方法

初中化學典型解題方法:做題技巧

1.用溶解、過濾、結晶的方法分離的固體須滿足:一種固體可溶,一種不溶,且溶解後兩種物質都不發生化學反應。

2.共存問題:在溶液中的物質兩兩之間都不發生反應,組內物質可共存於同一溶液,只要組內物質間有任意兩種能發生反應,則組內物質不能共存;

離子間能共存須滿足:任意陽離子和陰離子組合不會有沉澱、氣體或水生成

3.推斷題的突破口:①顏色(銅鹽藍色,鐵鹽黃色,無色酚酞遇溶鹼變紅色)

②沉澱(AgCl BaSO4不溶於酸,氫氧化鐵紅褐色,氫氧化銅藍色,其他沉澱白色

若沉澱物加稀硝酸:沉澱不溶解,則沉澱中一定有AgCl或BaSO4;若沉澱全部溶解,則沉澱中一核芹定沒 有AgCl或BaSO4;若講沉澱部分溶解,則沉澱中一定有AgCl或BaSO4中的一種,且還有另一種可溶於稀 硝酸的沉澱。

③氣體(復分解反應中有氣體生成:酸和碳酸鹽,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在氫前的金屬跟酸反應生成密度 最小的氣體氫氣)

4.一次性區別多種物質選用的試劑必須滿足:組內的每一種物質跟該試劑作用後的現象慎氏碰各不相同。供選 試劑有以下幾種可能:

①紫色石蕊試液區別一次性區別酸性、鹼性、中性的三種溶液(如:HCl NaOH NaCl)

②碳酸鈉、碳酸鉀或鹽酸、硫酸產生沉澱、氣體和其他現象。

寫出一次性區別下列各組物質的試劑:

⑴氯化鋇、硫酸、硫酸鉀溶液_____ ⑵硝酸銀、碳酸鈉、氯化鈉溶液_____

⑶硝酸鋇、碳酸鉀、硝酸鉀溶液____ ⑷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石灰水_____

③用硫酸鐵或硫酸銅等有特殊顏色的溶液,寫出一次性區別下列各組物質的試劑及反應現象:

區別硝酸鋇、硫酸鈉、氫氧化鋇、氫氧化鈉四種溶液的試劑____ 現象______

5.不用其他試劑,寬談只用組內物質鑒別幾種物質的方法:

⑴用組內的鐵鹽或銅鹽等有特殊顏色的溶液分步區別各物質,例:

不用其他試劑如何鑒別下列四種溶液:硝酸銀、氫氧化鉀、氯化鈉、氯化鐵

重要概念的含義與應用

化學計算是藉助於用數學計算的知識,從量的方面來對化學的概念或原理加深理解或通過計算進一步掌握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規律。另外,通過計算還能培養分析、推理、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初中化學計算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有關化學式的計算

用元素符合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叫做化學式。本知識塊的計算關鍵是抓住這一概念,理解概念的含義,並要深刻理解化學式中各符號及數字的意義,處理好部分與整體之間的算術關系。

1.計算相對分子質量。

相對分子質量是指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通過化學式可以計算出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也可以通過相對分子質量,求某物質的化學式。在計算的過程中應注意化學式前面的數字(系數)與相對分子質量及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與相對原子質量之間的關系是「相乘」不是「相加」;若計算結晶水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時,化學式中間的「·」與結晶水的相對分子質量之間是「相加」不是「相乘」。

例 計算5CuSO4·5H2O的相對分子質量總和。

5CuSO4·5H2O=5×[64+32+16×4+5×(1×2+16)] =5×[160+5×18] =1250

2.計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

宏觀上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任何純凈的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組成,這樣可以計算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質量比。計算的依據是所含元素的質量比,等於微觀上每個分子(即化學式)中各種原子的個數與其原子量的乘積之比。

例 計算氧化鐵中鐵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

氧化物的化學式:Fe2O3,則

Fe∶O=56×2∶16×3=112∶48=7∶3

3.計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宏觀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等於微觀上化合物的每個分子中,該元素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總和與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即:

化合物中某元素質量比=×100%

例 計算硝酸銨(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w(N)=×100%=35%

(二)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化學方程式是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這樣,化學方程式不僅表達了物質在質的方面的變化關系,即什麼是反應物質和什麼是生成物質,而且還表達物質在量的方面的變化關系,即反應物質和生成物質的質量關系,同時包括反應物質和生成物質的微粒個數關系,這是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理論依據。

1.有關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計算

這是化學方程式計算中最基礎的題型,要深刻理解化學方程式的含義,理解反應物質和生成物質在微觀上和質量上的關系。例如將一氧化碳在空氣中點燃後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中,它們的關系:

2CO+O22CO2

微粒比:2∶1∶2

質量比:2×28∶32∶88(7∶4∶11)

*體積比:2∶1∶2

(同溫、同壓)

質量守恆:56+32=88

可以看出,化學方程式能表達出多種量的關系,這些關系都是解答有關化學方程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隱含的已知條件,這些條件都可以應用於計算時的「橋梁」,是整個計算題的基礎和依據。

2.不純物的計算

化學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純凈物,不純物質不能代入方程式進行計算。遇到不純物質時,需要將不純物質換算成純凈物質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質量比進行計算。計算關系為:

純凈物的質量=不純物的質量×純凈物的質量分數

例用含Fe2O3 75%的赤 鐵礦石20噸,可煉出含雜質4%的生鐵多少噸?

解:20噸赤鐵礦石中含純Fe2O3的質量為:20噸×75%=15噸

設可煉出含雜質4%的生鐵質量為x

Fe2O3+3CO 2Fe+3CO2

160112

15噸(1-4%)x

x==12.5噸

3.選量(過量)計算

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理論依據就是質量守恆定律。在質量守恆定律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要著重理解「參加」兩個字的含義,即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就不應計算在內。在有些計算題中,給出了兩種反應物的質量,求生成物,這時就必須考慮,給出的兩種物質的質量是否都恰好參加了反應。這時思考的.范圍就應大一些。

例 今有氫氣與氧氣的混合氣共20克,在密閉的容器中點燃,生成水18克,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氫氣10克,氧氣10克 (B)氫氣2克,氧氣18克

(C)氫氣4克,氧氣16克(D)氫氣1克,氧氣19克

根據化學方程式,求出氫氣在氧氣里燃燒時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然後進行比較。

2H2 + O2 2H2O

4 ∶ 32∶ 36

1 ∶ 8∶ 9

氫氣在氧氣中燃燒時,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為1∶8,即若有1克氫氣需要氧氣8克;若有2克氫氣需要氧氣16克。本題中生成18克的水,則必然是氫氣2克,氧氣16克。故(B)、(C)選項都有可能。若按(B)選項會剩餘2克,氧氣沒有參加反應;若按(C)選項會剩餘2克氫氣。故本題答案為(B)和(C)。這樣會得出一個結論:若遇兩個已知量,是按少的量(即不足的量)來進行計算。

4.多步反應的計算

從一個化學反應中求出的質量,用此量再進行另一個化學反應或幾個化學反應的連續計算,求最後一個化學反應的量,一般稱之為多步反應的計算。

例 計算用多少克的鋅跟足量稀硫酸反應生成的氫氣,能跟12.25克的氯酸鉀完全分解後生成的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水。

本題涉及三個化學反應:

Zn+H2SO4(稀)=ZnSO4+H2↑

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

可以用三個化學方程式中的微粒關系,找出它們的已知量與未知量的關系式:

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

設需用鋅的質量為x,根據上述關系式,

KClO3 ~ 3Zn

122.53×65

12.25克x

x==19.5克

從以上的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可以看出,在計算的過程中,主要應用的關系式是質量比,在一個題目中,最好用統一的單位,若試題中給出了兩個量的單位不一樣,可以換算成比較方便有利於計算的一個單位,這樣可避免發生錯誤。關於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要領可以歸納為:

化學方程式要配平,需將純量代方程;

量的單位可直接用,上下單位應相同;

遇到有兩個已知量,應找不足來進行;

遇到多步的反應時,關系式法有捷徑。

(三)有關溶液的計算

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在有關溶液的計算中,要准確分析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它們的最基本的質量關系是:

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

應注意此關系中,溶質質量不包括在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質的質量。

1.溶解度的計算

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根據溶解度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質、溶劑和溶液的量的關系,可進行如下的有關計算。

(1)根據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飽和溶液里的溶質和溶劑的量,求這種物質的溶解度。

(2)根據某物質在某溫度下的溶解度,求該溫度下一定量的飽和溶液里含溶質和溶劑的質量。

(3)根據某物質在某溫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溶劑質量減少(蒸發溶劑)時,能從飽和溶液里析出晶體的質量。

(4)根據某物質在某溫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溫度變化(降溫或升溫)時,能從飽和溶液里析出或需加入晶體的質量。

2.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初中化學中常用百分數來表示。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式如下:

溶質的質量分數=×100%

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題可以有:

(1)已知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求溶液的質量分數。

(2)已知溶液的質量和它的質量分數,求溶液里所含溶質和溶劑的質量。

(3)將一已知濃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進行稀釋,或加入固體溶質,求稀釋後或加入固體後的溶液的質量分數。

3.溶液度與溶液質量分數之間的換算

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里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之比,是一個固定的值,也就是說飽和溶液里溶質質量分數是恆定的。在計算中首先要明確溶液度與溶液質量分數兩個概念的本質區別。其次是要注意條件,必須是在一定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才能進行換算。

溶解度與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比較如下:

溶解度 質量分數

量的關系 表示溶質質量與溶劑質量之間的關系 表示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間的關系

條件 ①與溫度有關(氣體還跟壓強有關)②一定是飽和溶液 ①與溫度、壓強無關②不一定是飽和溶液,但溶解溶質的質量不能超過溶解度

表示方法 用克表示,即單位是克 用%表示,即是個比值,沒有單位

運算公式 溶解度=×100 %=×100%

換算公式 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100%

初中化學典型解題方法:初三反應方程式匯編

初三反應方程式匯編: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鋅和稀硫酸反應(實驗室制氫氣):Zn + H2SO4 == ZnSO4 + H2↑

鎂和稀鹽酸反應:Mg+ 2HCl === MgCl2 + H2↑

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水蒸氣通過灼熱碳層:H2O + C 高溫 H2 + CO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初三化學分解反應方程式匯編

實驗室用雙氧水制氧氣:2H2O2 MnO2 2H2O+ O2↑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碳酸不穩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高溫煅燒石灰石(二氧化碳工業製法):CaCO3 高溫 CaO + CO2↑

初三化學化合反應方程式匯編

1、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4、氫氣在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5、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7、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8、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9、二氧化碳通過灼熱碳層: C + CO2 高溫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應(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於水:CaO + H2O === Ca(OH)2

13、無水硫酸銅作乾燥劑: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鈉在氯氣中燃燒:2Na + Cl2點燃 2NaCl

閱讀全文

與化學領域問題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男性尿急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344
自製小型盲盒販賣機簡單方法 瀏覽:894
你用什麼方法建知識庫 瀏覽:562
水管彎頭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312
手掌圍測量方法圖片及圖片 瀏覽:631
男生12歲快速長高方法 瀏覽:415
處理垃圾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291
膏方治療苦味的方法 瀏覽:303
b50水泵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673
常用的辨別方向的方法 瀏覽:220
企業的成本計算方法 瀏覽:294
徒手磚頭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79
長期性失眠治療的方法 瀏覽:762
ad與鐵鋅鈣的正確食用方法 瀏覽:929
減肥用什麼方法好的快 瀏覽:680
求題目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33
b6平衡充使用方法 瀏覽:188
油卡怎麼圈存方法 瀏覽:27
手機屏幕投射到電腦最簡單方法 瀏覽:523
正壓壓縮空氣濾芯安裝方法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