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克服影響濕度檢測技術因素的方法

克服影響濕度檢測技術因素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5-03-31 00:16:50

⑴ 原紙檢測前需要做如何處理,因為自己檢測過程中發現結果受天氣溫濕度影響太大了,不能體現其真實值

一. 外觀檢驗:
1. 驗證送貨單與采購計劃單是否一致, 到貨數量是否與送貨碼單一致(包括原紙的品種、標示的定量、規格和件數等), 重量可通過地磅稱量,偏差須控制在±3 (千分之三)以內,不足應予以扣除。
2. 檢驗卷紙的標識是否清晰,包裝是否污損,原紙是否有破損、受潮。如果有破損、受潮,應當予以扣除. 具體方法如下: a. 破損: 、受潮發生在卷紙的側面上,則從外到內數至沒有破損、受潮的那層,比如有N=32層(第33層起無破損、受潮),然後測量第16層到軸心的距離D,比如D=0.55米,再結合卷紙的規格L(單位:米)和原紙定量G(單位:克/米2),得到應扣除的重量W=10-3G L (2 3.14 D) N(單位:千克)。b. 破損、受潮發生在卷紙的端面上,則一般不允許超過2厘米,否則按退貨處理。
3. 檢驗卷紙接頭處在端面上是否有顯著的標志,卷紙端面和軸芯是否平齊,卷紙軸芯是否有癟芯現象,卷紙兩個端面是否直徑一致,復卷的松緊度及兩個端面是否松緊一致,卷紙的捆紮是否符合標准,一批卷紙是否存在色差,等等。4. 用插針式水分儀檢驗卷紙的含水率。根據GB13024-2003和GB13023-1997進行抽樣。檢驗在卷紙的兩個端面進行,各均勻取三個參考點,插入深度不少於0.6厘米。取這六個點測試值的平均值,作為卷紙的含水率。在原紙供應合同中,一般規定了送貨水分,比如(8.0±2.0)%。測試的卷紙含水率在送貨水分范圍內屬於合格,否則按雙方約定處理,一般須將多餘水分扣除。具體方法如下:如果卷紙含水率M1超出送貨水分上限Ma,卷紙重量為W,則須扣除的重量為W (M1Ma)/Ma;如果卷紙含水率M1低於送貨水分下限Mb,卷紙須上線試用,不影響正常生產和成品質量時按合格處理,否則退貨。值得一提的是,測試卷紙的含水率在卷紙進廠驗收時進行,車間使用時還需現場跟進,即質量跟蹤,發現問題及時與供應商聯系解決。
二. 物理性能檢驗:
1. 取樣: 在不具備恆溫室檢測條件,並且檢驗要考慮時效性,所以宜採取常態檢驗, 只要卷紙表面沒有明顯缺陷,就可在第二層取樣.
2. 檢驗: 根據相關標准提出的方法檢驗定量、環壓強度、耐破強度、裂短長、吸水性等技術指標。定量檢驗主要是看是否有超克重或克重不足;環壓強度和耐破強度測試最關鍵, 參考雙方約定,即可知道是否合格;測試裂短長主要是了解原紙的抗拉斷強度,它可作為瓦線是否適用的主要依據;吸水性決定了原紙粘合性能、適印性能、大氣水分影響的劇烈程度,等等。其他方面,如緊度、平滑度、耐折度、平壓強度、透油性能,等等,根據具體需要決定是否檢驗。三, 記錄: 記錄每一批次的原紙檢驗結果,分析比較,保留優秀的供應商(質量穩定、價格公道、供貨及時),將不合格供應商從供方名錄中剔除。
四. 附註:
A. 用環壓強度試樣測試定量的方法:
因為環壓強度試樣的尺寸為縱向 橫向=15.2cm 1.27cm,其面積為19.304 cm2,5張環壓強度試樣的總面積為96.52cm2,所以稱量N張環壓強度試樣的總質量M,將其換算成5張環壓強度試樣的質量,先擴大100倍再除以0.9652,就得到原紙的定量W。
例如,測得10張環壓強度試樣的總質量M=2.89克,則原紙的定量W=100M/(2 0.9652)=149.7克/米2,即150克/米2。再如測得8張環壓強度試樣的總質量M=3.84克,則原紙的定量W=100M 5/(8 0.9652)=248.7克/米2,即249克/米2。這種測試方法特別適合較小試樣的定量和強度測試。

⑵ 溫濕度計測量濕度的方法是什麼

濕度測量方法

濕度測量從原理上劃分有二、三十種之多。但濕度測量始終是世界計量領域中著名的難題之一。一個看似簡單的量值,深究起來,涉及相當復雜的物理-化學理論分析和計算,初涉者可能會忽略在濕度測量中必需注意的許多因素,因而影響感測器的合理使用。

常見的濕度測量方法有:動態法(雙壓法、雙溫法、分流法),靜態法(飽和鹽法、硫酸法),露點法,干濕球法和電子式感測器法。

① 雙壓法、雙溫法是基於熱力學P、V、T平衡原理,平衡時間較長,分流法是基於絕對濕氣和絕對干空氣的精確混合。由於採用了現代測控手段,這些設備可以做得相當精密,卻因設備復雜,昂貴,運作費時費工,主要作為標准計量之用,其測量精度可達±2%RH以上。

② 靜態法中的飽和鹽法,是濕度測量中最常見的方法,簡單易行。但飽和鹽法對液、氣兩相的平衡要求很嚴,對環境溫度的穩定要求較高。用起來要求等很長時間去平衡,低濕點要求更長。特別在室內濕度和瓶內濕度差值較大時,每次開啟都需要平衡6~8小時。

③ 露點法是測量濕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是熱力學的直接結果,准確度高,測量范圍寬。計量用的精密露點儀准確度可達±0.2℃甚至更高。但用現代光-電原理的冷鏡式露點儀價格昂貴,常和標准濕度發生器配套使用。

④ 干濕球法,這是18世紀就發明的測濕方法。歷史悠久,使用最普遍。干濕球法是一種間接方法,它用干濕球方程換算出濕度值,而此方程是有條件的:即在濕球附近的風速必需達到2.5m/s以上。普通用的干濕球溫度計將此條件簡化了,所以其准確度只有5~7%RH,干濕球也不屬於靜態法,不要簡單地認為只要提高兩支溫度計的測量精度就等於提高了濕度計的測量精度。

⑶ 溫濕度計測量濕度的原理是什麼

溫濕度計濕度測量從原理上劃分有二、三十種之多。但濕度測量始終是世界計量領域中著名的難題之一。一個看似簡單的量值,深究起來,涉及相當復雜的物理-化學理論分析和計算,初涉者可能會忽略在濕度測量中必需注意的許多因素,因而影響感測器的合理使用。

常見的濕度測量方法有:動態法(雙壓法、雙溫法、分流法),靜態法(飽和鹽法、硫酸法),露點法,干濕球法和電子式感測器法。

1、雙壓法、雙溫法是基於熱力學P、V、T平衡原理,平衡時間較長,分流法是基於絕對濕氣和絕對干空氣的精確混合。由於採用了現代測控手段,這些設備可以做得相當精密,卻因設備復雜,昂貴,運作費時費工,主要作為標准計量之用,其測量精度可達±2%RH以上。

2、 靜態法中的飽和鹽法,是濕度測量中最常見的方法,簡單易行。但飽和鹽法對液、氣兩相的平衡要求很嚴,對環境溫度的穩定要求較高。用起來要求等很長時間去平衡,低濕點要求更長。特別在室內濕度和瓶內濕度差值較大時,每次開啟都需要平衡6~8小時。

3、 露點法是測量濕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是熱力學的直接結果,准確度高,測量范圍寬。計量用的精密露點儀准確度可達±0.2℃甚至更高。但用現代光-電原理的冷鏡式露點儀價格昂貴,常和標准濕度發生器配套使用。

4、干濕球法,這是18世紀就發明的測濕方法。歷史悠久,使用最普遍。干濕球法是一種間接方法,它用干濕球方程換算出濕度值,而此方程是有條件的:即在濕球附近的風速必需達到2.5m/s以上。普通用的干濕球溫度計將此條件簡化了,

其准確度只有5~7%RH,干濕球也不屬於靜態法,不要簡單地認為只要提高兩支溫度計的測量精度就等於提高了濕度計的測量精度。

5、電子式濕度感測器法

電子式濕度感測器產品及濕度測量屬於90年代興起的行業, 國內外在濕度感測器研發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濕敏感測器正從簡單的濕敏元件向集成化、智能化、多參數檢測的方向迅速發展,為開發新一代濕度測控系統創造了有利條件,也將濕度測量技術提高到新的水平。

(3)克服影響濕度檢測技術因素的方法擴展閱讀:

測量范圍

和測量重量、溫度一樣,選擇濕度感測器首先要確定測量范圍。除了氣象、科研部門外,搞溫、濕度測控的一般不需要全濕程(0-100%RH)測量。

測量精度

測量精度是濕度感測器最重要的指標,每提高-個百分點,對濕度感測器來說就是上一個台階,甚至是上一個檔次。因為要達到不同的精度,其製造成本相差很大,售價也相差甚遠。所以使用者一定要量體裁衣,不宜盲目追求"高、精、尖"。

如在不同溫度下使用濕度感測器,其示值還要考慮溫度漂移的影響。眾所周知,相對濕度是溫度的函數,溫度嚴重地影響著指定空間內的相對濕度。溫度每變化0.1℃。將產生0.5%RH的濕度變化(誤差)。使用場合如果難以做到恆溫,則提出過高的測濕精度是不合適的。

多數情況下,如果沒有精確的控溫手段,或者被測空間是非密封的,±5%RH的精度就足夠了。對於要求精確控制恆溫、恆濕的局部空間,或者需要隨時跟蹤記錄濕度變化的場合,再選用±3%RH以上精度的濕度感測器。

精度高於±2%RH的要求恐怕連校準感測器的標准濕度發生器也難以做到,更何況感測器自身了。相對濕度測量儀表,即使在20-25℃下,要達到2%RH的准確度仍是很困難的。通常產品資料中給出的特性是在常溫(20℃±10℃)和潔凈的氣體中測量的。

閱讀全文

與克服影響濕度檢測技術因素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製小型盲盒販賣機簡單方法 瀏覽:894
你用什麼方法建知識庫 瀏覽:562
水管彎頭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312
手掌圍測量方法圖片及圖片 瀏覽:631
男生12歲快速長高方法 瀏覽:415
處理垃圾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291
膏方治療苦味的方法 瀏覽:303
b50水泵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673
常用的辨別方向的方法 瀏覽:220
企業的成本計算方法 瀏覽:294
徒手磚頭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79
長期性失眠治療的方法 瀏覽:762
ad與鐵鋅鈣的正確食用方法 瀏覽:929
減肥用什麼方法好的快 瀏覽:680
求題目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33
b6平衡充使用方法 瀏覽:188
油卡怎麼圈存方法 瀏覽:27
手機屏幕投射到電腦最簡單方法 瀏覽:523
正壓壓縮空氣濾芯安裝方法 瀏覽:998
解旋酶檢測方法 瀏覽: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