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蛋白質檢測方法
蛋白質檢測方法有凱氏定氮法、雙縮脲法、考馬斯亮藍法等。
1、凱氏定氮法
是一種模簡測定總氮含量的方法,可以在混合物或化合物中檢測。即在催化劑條件下,用濃硫酸消化標本,將標本中的裂早有機氮轉化為無機銨鹽,然後在鹼性環境下將無機銨鹽轉化為氨,用蒸汽蒸餾吸收硼酸溶液,然後用標准鹽酸滴定,計算氮含量。
2、雙縮脲法
是一種用於鑒定蛋白質的分析方法。雙縮脲試劑呈藍色,是一種鹼性含銅測試溶液,它由幾滴1%硫酸銅,1%氫氧化鉀和酒石酸鉀鈉製成。
2、蛋白質能夠幫助人體所需的催化人體內化學反應的酶進行調節,構成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蛋白質也是人體一些重要細胞的基本構成物質之一,補充蛋白質也能夠幫助受傷後的傷口癒合。日常適量補充蛋白質對機體有益,但不宜補充過量,以免加重腸胃和腎臟負擔,引起身體不適。
㈡ 如何測定蛋白活性
根據每個細胞有一定的重量而設計的。它可以用於單細胞、多細胞以及絲狀體微生物生長的測定。將一定體積的樣品通過離心或過濾將菌體分離出來,經洗滌,再離心後直接稱重,求出濕重,如果是絲狀體微生物,過濾後用濾紙吸去菌絲之間的自由水,再稱重求出濕重。不論是細菌樣品還是絲狀菌樣品,可以將它們放在已知重量的平皿或燒杯內,於105℃烘乾至恆重,取出放入乾燥器內冷卻,再稱量,求出微生物乾重。
如果要測定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的放線菌或絲狀真菌,可先加熱至50℃,使瓊脂熔化,過濾得菌絲體,再用50℃的生理鹽水洗滌菌絲,然後按上述方法求出菌絲體的濕重或乾重。
除了乾重、濕重反映細胞物質重量外,還可以通過測定細胞中蛋白質或DNA的含量反映細胞物質的量。蛋白質是細胞的主要成分,含量也比較穩定,其中氮是蛋白質的重要組成元素。從一定體積的樣品中分離出細胞,洗滌後,按凱氏定氮法測出總氮量。蛋白質含氮量為16%,細菌中蛋白質含量占細菌固形物的50%一80%,一般以65%為代表,有些細菌則只佔13%一14%,這種變化是由菌齡和培養條件不同所產生的。因此總含氮量與蛋白質總量之間的關系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蛋白質總量=含氮量×6.25
核酸DNA是微生物的重要遺傳物質,每個細菌的DNA含量相當恆定,平均為8.4×`10^(-5)`NG。因此從一定體積的細菌懸液中所含的細菌中提取DNA,求得DNA含量,再計算出這一定體積的細菌懸液所含的細菌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