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用書里的知識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
有句話叫知識就是力量,可是很多人卻是學了看了很多書卻過不好這一生,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把書上的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而有些人之所以能夠靠讀書改變命運,就是因為能夠用書里的知識解決自己的實際生活問題。
第三,要給自己一個運用知識的過程
不管你現在處在什麼階段,不管是學會一個東西還是養成一個習慣,都是有個過程的,很少有一學就會的事情,也很少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所以,一定要給自己一個運用知識的過程,並且相信自己經過一定時間的練習一定能夠熟練運用。
以上只是自己在運用過程中一點感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⑵ 解決問題的3種方法
面對問題有三種解決方式,一種是不去管它,一種是找別人要答案,還有一種是自己給自己答案。
不去管它,似乎久而久之問題就會消失,可它並非真的消失,而是轉變為其他更為棘手的問題一直存在下去。
找別人要答案,這聽起來簡單,實際卻很難,教科書上的問題,老師能給你一個准確答案,但世間百態,人人各有心思,誰能幫你認真考慮?能幫你認真考慮的人又能否說到你心裡?這還不夠,誰又能保證那些答案就是正確的呢?
自己給自己答案,時間久了你慢慢地會發現,自己思考、自己解決、自己承擔,學會不依賴任何關系,獨自面對一切問題,才是人生最好的答案。
今天開始閱讀《一個人就是一個人》這本書,剛剛看了書序就喜歡上了,作者劉同在序中,寫出了所有人對解決問題的三種共同困惑和結果。
閱讀了書中第一章中的部分內容,果然引人入勝,愛不釋手,作者用自己親身經歷書寫了「一個人的人生感悟」,並形象地把人生比做電視連續劇,在別人的故事中自己永遠是「番外」(註:番外就是對正文做的補充,通常不錄入正文,是作者主動在題材中加入的部分。)你會發現連續劇收視率並不高,播到半路會被叫停,或演到一半通知領盒飯,角色任務只是為前面劇情做推進,你在別人的故事中配角、龍套都有,就是沒有主角。
作者是一名北漂,第一次來到陌生的城市-北京,他把見到大都市時忐忑與興奮的心情描述得非常真切,並發誓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把自己當種子埋下去的想法,到後來發現「北京更像是一個不停旋轉的圓盤,而自己是上面的一顆珠子,稍不留意就會被甩出去」緊迫感, 這種比喻寫出了多少努力奮斗的北漂人的真實感受。
城市之大,人流之多,交流之少,這些都是大都市的通病,如何改變,如何奮斗,如何成長是北漂一族面臨的困惑,書中寫道「我拼盡一切獲取你的信任,發現那不叫安全感,任何時候,年紀不是別人瞧不起你的理由,幼稚才是,夢想不需要分享,只能自己埋頭去做」。如此勵志的話語,為大家打開思路,指出方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