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用的dept nmr譜有幾種
常用的dept nmr譜有三種,包括H-NMR譜、C-NMR譜和DEPT譜。以下為詳細的解釋:
1.H-NMR譜:是核磁共振譜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常用於有機化合物的研究和結構分析。這種譜圖能夠給出氫原子在分子中的位置以及其所處的化學環境的信息。通過分析H-NMR譜中的信號峰的位置、數目和強度,可以推斷分子中氫原子的種類和數量。
2.C-NMR譜:主要用於研究有機化合物中的碳原子。由於碳是形成有機物骨架的主要元素,因此C-NMR譜可以提供關於分子骨架結構的重要信息。C-NMR譜可以確定碳原子的化學環境及其所處的狀態,從而幫助確定有機物的結構。
3.DEPT譜:是一種差分編輯的質子調節的碳核磁共振譜。這種譜圖能夠區分不同類型的碳原子,特別是那些處於不同化學環境中的碳原子。DEPT譜的特點是對不同類型的碳原子的信號呈現不同的特徵,從而幫助解析復雜的有機化合物結構。這種譜圖在分析復雜混合物或進行立體化學研究時特別有用。
總的來說,這三種dept nmr譜在化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們能夠提供分子結構和化學環境的詳細信息,幫助科學家解析復雜的有機化合物結構。
⑵ CNMR 波譜的化學位移為什麼遠大於HNMR波
13cnmr測定的是碳元素,hnmr測的是氫元素。
cnmr的優點是因為它的m/z值較高而且每個碳的環境不同,更容易識別物質的結構。
缺點是看不了integration。
hnmr 的m/z相對較低,不是很准確 但是可以看integtation
⑶ 核磁共振碳譜(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13C NMR)
深入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特別是我們之前探討的氫譜(藍色字體鏈接</,點擊探索更多)之後,探索核磁共振碳譜(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簡稱13C NMR)就顯得更加游刃有餘。13C NMR主要關注的是豐度僅為1.108%的天然碳同位素,盡管其信號相對較弱,但其解析度高,化學位移范圍廣泛,一般在0~300 ppm的區間,遠超氫譜(0~10 ppm)的范圍。
在碳譜中,至關重要的信息來自直接相連碳氫原子間的偶合,這個偶合常數通常在120~320Hz之間。偶合常數的大小與碳原子的雜化狀態密切相關:sp雜化碳與氫的偶合常數通常大於sp3雜化的。原因是雜化軌道中s軌道成分越多,碳氫間的電子雲分布越集中,相互作用力越強。此外,1J(1H-13C)還受到取代基電負性的影響,電負性越大,碳核的有效電荷增強,偶合常數也隨之增大,同時,鍵角和脂環烴的大小也對其有所影響。
盡管碳與氫存在這種偶合作用,碳譜的峰型會遵循與氫譜相似的裂分規則,但因為碳連接的氫原子眾多,譜線裂分復雜。在實際分析中,我們通常會選擇去偶處理,如質子寬頻去偶,通過高強度電磁輻射消除所有氫核的飽和,使譜圖中的峰型簡化為單一峰。而偏共振去偶則著重降低遠程偶合,質子選擇性去偶則針對特定氫核進行操作,以確定特定碳信號。
圖示中的對比清晰地展示了這些去偶技術的差異:未去偶的譜圖反映出伯、仲、叔、季碳的典型裂分,而質子寬頻去偶則消除了所有偶合作用;偏共振去偶使得峰間距減小,保留部分偶合信息;質子選擇性去偶則針對性地處理亞甲基C-H偶合。門控去偶和反門控去偶則是通過特殊脈沖技術,平衡偶合信息和測試效率,前者保留偶合,後者抑制NOE效應。
APT法(連氫實驗)利用C-H標量偶合,伯碳和叔碳呈現正向峰,仲碳和季碳則相反,DEPT法(無畸變極化轉移增強)則通過脈沖寬度調整,區分不同類型的碳信號。例如,DEPT-45和DEPT-90分別顯示伯仲叔碳的不同極化轉移,DEPT-135則有特殊的碳信號分布特徵。
影響碳譜化學位移的因素與氫譜中的原理相似,主要取決於電子分布的改變。誘導效應、共軛效應和超共軛效應都會影響碳原子的化學位移,而重原子效應如鹵素取代,會因原子序數增加而使屏蔽效應增強,位移減小。參考表中常見基團的碳化學位移數據,以及氘代試劑中殘留溶劑的化學位移圖,將有助於我們更精確地解讀譜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