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艾滋病可以馬上檢查出來嗎
一旦與艾滋病患者發生高危行為時,馬上檢查出HIV的可能性比較小,有可能就進入了窗口期。每個人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多久檢查出艾滋病和檢測的方法不同,以及個人的免疫和感染艾滋病病毒量有一定的關系。傳統標準定義一般是在1-3個月可以篩查出抗體陽性,就在發生高危行為之後,第1個月和第3個月分別檢查2次HIV抗體初篩,以確定或者排除是否感染了HIV。目前還有一些新的方法可以檢測,可以檢測HIV抗原和抗體,患者感染2-3周後一般就可以檢查出來。還可以檢查核酸檢測,是化驗患者血液中HIVRNA,如果患者感染1-2周,有可能就出現陽性結果。近期還有一些新的技術,在1周內就可以檢測出艾滋病病毒。
⑵ ppd試驗是什麼
結核菌素試驗又稱PPD試驗,是指通過皮內注射結核菌素,並根據注射部位的皮膚狀況診斷結核桿菌感染所致Ⅳ型超敏反應的皮內試驗。
結核菌素是結核桿菌的菌體成分,包括純蛋白衍生物(PPD)和舊結核菌素(OT)。該試驗對診斷結核病和測定機體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有參考意義。
常用皮內注射法,常規消毒後將試驗液注射於前臂屈側皮內,48~72小時觀察結果,如48小時結果看不清,應以72小時的結果為准,注意局部有無硬結,不可單獨以紅暈為標准。
圖為結核菌素試驗誘發bazin硬紅斑
(2)感染檢測的傳統方法擴展閱讀:
在學校的健康體檢中,經常會遇到結核菌素試驗(PPD試驗),結核菌素皮膚試驗(PPD試驗)是測定是否感染結核菌的一種傳統方法,是結核病篩查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發展中國家優先使用的結核病篩查方法。
其中,PPD是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的縮寫,是從結核桿菌培養、濾液中獲得的活性物質,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對已受結核菌感染或曾接受過卡介苗免疫的機體,能引起特異的皮膚變態反應。
參考資料:網路—結核菌素試驗
參考資料:人民健康網—學生體檢,做結核菌素試驗有必要嗎
⑶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學診斷方法!
呼吸道病原學檢測標本的採集方法主要分為非侵入性和侵入性兩大類。非侵入性方法創傷小,患者易於接受,但容易受到上呼吸道定植菌群的污染。侵入性方法為有創性操作,從生理狀態下"相對無菌"的部位取材,對診斷意義更大,其中組織活檢標本是診斷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金標准。應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選擇最有效的採集方法,首先選擇非侵入性方法,非侵入性方法不能確診時,選擇有創檢查方法。
標本的運送、儲存與預處理需遵循一定原則。標本標簽應准確且申請單信息完整,應將標簽貼在容器上。嚴格無菌操作,盡快送檢標本,應在采樣後2 h內送達實驗室,樣本量少的標本應於30 min內送檢,避免標本乾涸。對於特定病原體,需選擇合適的方法對標本進行保存和運送,並及時進行檢測。
針對不同病原體的檢測方法需及時進行質量控制,合格的標本應盡可能短期內送檢。在臨床工作中,應結合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化驗結果和影像學檢查,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對某些病原體進行檢測。當臨床預期和檢測結果不相符時,應注意排除標本保存不當和檢測方法選擇錯誤等方面的因素。
不同檢驗方法的優缺點需明確。在病原體培養和分離之後,對其進行體外葯敏試驗有助於進行針對性抗感染治療。目前測定葯物敏感度的方法主要有傳統的葯敏試驗、自動化檢測方法和分子生物學方法。傳統的葯敏試驗方法是表型體外試驗,可直接測量細菌對抗菌葯物的敏感度。自動化檢測技術是在抗菌葯物存在的情況下對細菌生長進行光學測定,通量高,比傳統方法更加快速。也可以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學方法直接對耐葯基因進行檢測。
病原學檢查結果的判讀需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基礎疾病、免疫狀態、臨床特點、病情嚴重程度以及先期的抗感染治療等情況。應結合患者的臨床症狀和影像學表現,排除操作過程或環境污染的可能。病原學檢查結果對臨床治療策略的選擇具有指導意義,陰性結果有助於判斷是否停用抗菌葯物。
直接抗原快速檢測、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塗片以及培養等方法在呼吸道病原檢測中起到關鍵作用。不同標本均應行病原學塗片檢查。非侵入性檢查獲得的標本必須為合格標本,不合格標本常存在上呼吸道定植菌污染。在結果判讀時,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症狀和影像學表現,排除操作過程或環境污染的可能。
定量培養有助於區分致病菌和定植菌。細菌、分枝桿菌、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的檢測方法各有特點。呼吸道病毒的檢測通常通過血清特異性抗體、核酸檢測等方法。核酸分子擴增和基因晶元檢測具有簡單、快速、高效的特點,敏感度和特異度高,能為臨床早期診斷提供依據,尤其對一些需要長時間培養或無法體外培養的病原體,更適合採用分子診斷技術進行檢測。
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環引物介導的等溫擴增微流控晶元體系,應用加樣後自動封閉式的獨立分隔多重擴增,提高診斷率,降低常規核酸擴增引起污染的可能。16S rRNA基因測序和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在呼吸道病原檢測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⑷ 病毒感染的血清學診斷方法
常用的血清學方法有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血凝抑制試驗等傳統的方法,以及應用免疫學標記技術發展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放射免疫試驗(RIA)及免疫熒光試驗(IF)等特異、靈敏的微量血清學方法。
1.中和試驗(NT)是指病毒在活體內或細胞培養中,被特異性抗體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種試驗。它既可用來檢查患病後或人工免疫後機體血清中抗體的增長情況,也可用來鑒定病毒或研究其抗原結構。中和抗體特異性高、持續時間較長,因此流行病學調查也常用此指征。
2.血凝抑制試驗許多病毒能凝集雞、豚鼠、人等的紅細胞,稱為血凝現象。這種現象能被相應抗體所抑制,稱血凝抑制試驗。其原理是相應抗體與病毒結合後,阻抑了病毒表面的血凝素與紅細胞的結合。
3.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放射免疫試驗(RIA)及免疫熒光試驗(IF)參見第八節細菌感染的血清學診斷方法的介紹。
4.蛋白印跡試驗(Westernblot,WB)用於檢測HIV抗體,是HIV感染的確認試驗。應用WB也可檢測病毒抗原,但一般不常用。
5.檢測病毒核酸的分子生物學試驗檢測患者血清等標本或病毒培養物中病毒基因或核酸片段的技術有多種:①病毒核酸擴增試驗即聚合酶鏈反應(PCR);②核酸雜交技術,包括點雜交、原位雜交、DNA-DNA印跡雜交(Southernblot)及RNA-DNA印跡雜交(Northernblot)等;③基因晶元技術(genechip);④病毒基因測序等。目前,分子生物學技術日益廣泛地應用於對病毒及其感染的檢測和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