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鑒別犀牛角
犀牛角區別於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徵有:
1、看犀牛角的橫斷面,如果是真,橫斷面的紋路像青蛙籽魚籽,稱之為魚子紋。
2、看犀牛角的直面,如果是假的,直面的紋路像劈開的楠竹紋;若兩種紋路都存在,基本上可以認定是真正的犀牛角了。
3、犀牛角的顏色不是單一的,靠近縱向中心一律是黑的,這是區分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徵;犀牛角顏色往往被染成古紅色,是為了達到仿古的效果。其實自然界中只有絕種的亞犀種群中才有紅色的角質。
4、在正常情況下犀角有氣味,而牛角沒有。氣味上,平時是沒有什麼氣味的。要磨一下,才有,是淡淡的清香味。沒有腥嗅味,如果一聞就有氣味的,多為仿品,有中葯味,有腥臭味等,有麻油香味的,都是假的。
5、重量是很輕的。質地輕,可能一立方厘米才一克左右。犀角杯,多為幾十克,多的就百多克,沒有很重的。
(1)冰犀牛角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有造假者將黃牛角、水牛角、氂牛角剖開,一層層燙壓,再煮熟後製作雕刻成假犀角杯,由於看起來也有成片成片的竹絲紋,而且價錢不貴,很多收藏者上了當,吃了虧。
市場上還存在合成犀角做成的贗品,成份為樹脂膠、石蠟等化學物質,沒有任何收藏價值。
犀角品出現在中國大陸的:上海、南京、北京、深圳與香港、廣州等地,別的城市見到的少。而且網上90%以上皆是假的,高仿品都少。多為蹄子料、蚝牛角料、蹄子與蚝牛角是很易識別的,我們重點是要放在高仿品上。牛角(最常見的犀角仿品之一)和犀角的區別還體現在底截面和色澤。
犀牛角保養方法
1、乾燥的環境,會使犀牛角開裂。但是擦任何油,都會影響犀牛角的葯用價值。最好用手盤摩,時間長了,自然起到擦油的作用。如果非要擦油,那就擦純天然的核桃油或是動物油。
2、不要接觸任何化工原材料和日化用品,這會對犀牛角造成無法彌補的創傷。
3、要保證一定濕度,但是不要泡在水裡,尤其是熱水,會使犀牛角的葯用成分析出。
4、不要磕碰,這是老生常談,但是沒什麼壞處。
5、不要沾染灰塵,最好放在玻璃罩里展示。還要定期清理表面。
2. 犀牛角有哪些正確的鑒別方法犀牛角的鑒別方法
1. 犀牛角的鑒別方法之一是觀察其形狀。真正的犀牛角短而粗,底部較大,內部充滿毛發孔,孔洞均勻分布。
2. 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犀牛角的橫截面,可以看到獨特的「魚卵亮凱紋」紋理,這是犀牛角的特徵之一。
3. 犀牛角在熱水燙泡時會散發出特殊的清香味道,這是鑒別犀牛角的又一方法。
4. 真正的犀牛角外表皺折,缺乏光澤,而內部組織則具有半透明度,縱向可以看到細長的纖維絲狀線條。
5. 紋理是鑒別犀牛角的另一個關鍵特徵。犀牛角的縱剖面通常有平行排列的「竹絲紋」,亞洲犀角的「竹絲紋」較粗,非洲犀角的則較細。橫剖面則呈現「粟紋」。相對地,水牛角的縱剖面會有交纏的「絞絲紋」,而沒有平行的「順紋」。
6. 通過觀察色澤也可以鑒別犀牛角。蘇門犀角和爪哇犀角製品通常呈蜜色或栗色,顏色較為純凈且透明度較高。印度犀角的上部顏色較暗,下部則較為明朗。廣角則相反,上部灰黑,下部灰黃。犀牛角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其顏色從中心向外逐漸變深,這是區分它與其他牛角的關鍵。
7. 犀牛角的溫度感也是一個鑒別特徵。真正的犀牛角感覺涼而溫和,而水牛角則感覺涼而寒、冰冷。樹脂合成品則沒有冰涼的感覺。
8. 氣味也是鑒別犀牛角的一個方法。亞洲犀角有清香,帶有中葯的味道。廣角則有腥味,而水牛角在干磨時會有硫磺味。
9. 最後,雕刻的工藝也可以幫助我們鑒別犀牛角。真正的犀牛角雕刻作品刀工細膩流暢,細節處理認真,表面平整。而牛角雕刻作品則可能刀工粗率或僵硬呆板,細節處理草率,常見毛刺、刀痕、刀傷,表面不平整。樹脂模製品則沒有刀工痕跡,缺乏雕刻的細節。
3. 怎樣鑒別犀牛角
犀角的鑒定不難,但由於禁獵,犀角變得十分珍貴,而見過犀角的人又很少,一般人能上手的機會也不多,從而更顯得十分珍罕,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憑著猜測臆斷。從而使造假者大行其道.為防上當減少經濟損失,特發鑒別方法以饗藏友。
犀角是最珍貴的牙角材料。自古以來犀角不僅被作為辟邪稀罕的靈物而寶之,而且被認為具有解毒解熱之葯用(比如《本草·犀》載:入葯惟犀生者為佳)。而明代開始興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類古玩中的頂級精品,其在國外國內藝術品拍賣會中長盛不衰。
關於犀角的成分,20世紀50年代有學者提出是「固體狀的凝集的頭發」。其後,這種看法被普遍接受。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結的頭發,它沒有頭發的囊,它實際上是由縱向的角朊纖維所組成的固體集合體。
以上五類犀角的共有鑒別特徵是犀角表面有國外行內人士所稱的「發絲紋」或國內所稱的「竹絲紋」。
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沒有的如同皮膚發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類似皮膚雞皮疙瘩的感覺,故其紋亦可稱「發絲紋」。這紋路難偽造,牛角的仿品和合成的都不具備。
牛角(最常見的犀角仿品之一)和犀角的區別還體現在底截面和色澤。牛角底截面有圈狀的角朊層,這是牛角特點,犀角絕沒有這樣的圈狀角朊層。此外,牛角和合成的往往有桔紅的上色。犀角中有糖蜜色的,但絕無桔紅色的。凡桔紅色的「犀角製品」必是偽品。
雖然辨別犀角和牛角不難,但有些自明代以來即有的犀角高仿——犀角貼面的牛角製品——還需收藏者小心鑒別。
以前行內有種說法:看紋路,紋細的是亞洲犀,紋粗的是非洲犀。其實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犀牛角的鑒別
1、看底盤:容器可從口部,雕像、擺件可從底部觀察材料的底盤形狀。亞洲犀角是西瓜籽或龜背形;非洲犀角(廣角)是圓形或長方形,也不絕對:因為煮成熟犀角後可以人工扳為花口等各種形狀,但仍有跡可尋。
2、看紋理:任何犀角的縱剖面都有平行的「竹絲紋」(也叫「順紋」),亞洲犀角「竹絲紋」粗;非洲犀角竹絲紋」細。任何犀角的橫剖面都有「粟紋」(也稱「雞皮紋」、「毛囊紋」、「魚子紋」)。水牛角縱剖面都有交纏的「絞絲紋」(也叫「絞紋」「牛毛紋」)而沒有平行的「順紋」。
3、看角髓:水牛角在橫剖面可見圍繞中心層疊的白色圈狀角髓(角朊層),亞洲犀角沒有,非洲犀角只在外圍有一圈闊邊的角髓,沒有層層套疊。
4、看色澤:蘇門犀角和爪哇犀角製品為蜜色或栗色,色較純,透明度高;印度犀角上部色暗,下部明朗,稱「雲頭雨腳」。廣角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黃色。犀牛角的顏色不是單一的,靠近縱向中心一律是黑的,這是區分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徵;犀牛角顏色往往被染成古紅色,是為了達到仿古的效果。其實自然界中只有絕種的亞犀種群中才有紅色的角質。
5、看個頭和腔子:亞洲犀角個頭較小,腔子較淺,一般用來製作30厘米以內的工藝品,如犀角杯、鼻煙壺等,古代較大一些(超過30厘米)的犀角雕品如仙佛雕像,一般用印度犀角。非洲犀角則個頭大,腔子深,較大型犀角雕品多為廣角雕制。
6、感覺溫度:犀角涼而溫;水牛角涼而寒(冰冷);樹脂合成品沒有冰涼的感覺。
7、聞氣味:亞洲犀角清香;廣角味腥;水牛角干磨有硫磺味。
8、看雕刻:犀角雕刀工細膩流暢,細部處理認真,地子光整;牛角雕刀工或粗率或僵硬呆板,細部處理草率,常見毛刺、刀痕、刀傷,地子不平整。樹脂模製品不見刀工,沒有雕刻痕跡。(犀角雕和牛角雕之刀工優劣系就一般情況而言,不可絕對化。)
9、手觸摸。犀角光亮滑潤,泛油明顯,不幹澀,很少見到裂紋,手感良好。水牛角乾燥,油性差,常有裂紋,手感差。犀角沾水後表面無變化,水牛角沾水後表面變軟,有一種類似摸肉的感覺。
10、犀牛角區分其它牛角的另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犀牛角(亞犀非犀都具有)的縱向紋路永遠是直的且相互平行,即便是因年代的久遠而出現開裂,也不會出現如其它牛角般那樣的交叉網路。犀牛角的橫斷面,雖有年輪,但因縱向纖維紋路是相互平行的結構,所以反映於橫截面上的現象是:對於亞犀被稱做「魚子紋」;對於非犀被稱做「甘蔗紋」,行內人士都統稱叫「魚子紋」。而其它牛角則沒有這種特徵。
上述「廣角」就是指非洲犀牛角,產自非洲,黑褐色。廣角又名天馬角,可雕刻工藝品,也可做葯用,但葯效不及亞洲犀角。過去大部分由廣州進口,又是廣運通進口商經營,故一般習稱廣角。廣角的紋絲較犀牛角細,而且相互粘連,無蜂窩狀眼,無魚籽樣紋,無天溝地崗,這是與亞洲犀牛角的顯著區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