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古瓷的形態特徵
高古陶瓷,特指元代以前出土的陶瓷器物,因其歷經歲月和土壤的侵蝕,往往攜帶著明顯的出土痕跡,其中土斑是最顯著的特徵之一。這些土斑是由土壤中的礦物質和有機質,包括硅酸鹽、氧化物、硫化物、磷酸鹽等,以及由碳、氫、氧、氮和少量硫元素組成的有機化合物所形成的天然絡合物。
由於高古陶瓷受到土壤中的化學元素和地熱的影響,其釉面容易出現開裂和腐蝕。這些開裂和腐蝕的表面會吸收大量的泥土中的礦物質和有機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物質會粘積在胎體上,形成所謂的「土斑」。土斑分為兩種類型:
1. 「蠶卵斑」:呈顆粒狀,類似桑蠶的卵,密集地聚結在陶瓷表面。這種土斑粘積性強,難以用手指剝除。它主要在土壤中礦物質含量較高的情況下形成,更容易出現在低溫陶瓷上。
2. 「蚯蚓屎斑」:呈條形曲線狀,類似蚯蚓的排泄物,細而彎曲,只在小面積上粘積在陶瓷表面。這種斑點通常出現在出土前周圍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相對較高的器物上,這些器物的釉面抗蝕性強。高溫釉器和黑雜土中的器物常常會產生這種土斑。有些器物上同時存在「蠶卵斑」和「蚯蚓屎斑」,這多數情況下表明這些器物是陪葬品。
收藏家們不應人為地清除這些土斑,因為它們不僅不妨礙器物外表的美觀,而且是出土物的有力證據。在市場上,有人為了模仿土斑,採取了一些不正當的手段:
- 一種方法是在器物的某個部位使用硫酸腐蝕釉面,然後塗上膠水並撒上泥土。這種人造土斑呈塊狀,不自然,且剝釉處與有釉部分之間缺乏過渡層次。
- 另一種方法是將仿製的瓷器用硫酸腐蝕,然後將其埋入泥土中一段時間後再取出來。這種人造土斑的粘貼性較差,容易用手抹去,清洗時也能輕易清除。
人造土斑與自然形成的「蠶卵斑」和「蚯蚓屎斑」在特徵上有顯著差異。正確的識別這些土斑對於判定高古陶瓷的真偽具有重要意義。
下面是「蠶卵斑」和「蚯蚓屎斑」的示意圖:
高古陶瓷受土壤中這些化學元素和侵蝕以及地溫的影響,釉面產生開裂和腐蝕。開裂、腐蝕的胎體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礦物質和有機質,隨著時間逐漸粘積在胎體上,會形成「土斑」。
土斑有兩種,一種稱「蠶卵斑」,成顆粒狀,像桑蠶產下的卵子一粒粒聚結在一起,大面積在陶瓷器表面形成。這種土斑粘積度極強,用手指剝除不掉。蠶卵斑形成與土壤中礦物質成份比例高有關,比較容易在低溫度陶器上產生。
另一種稱「蚯蚓屎斑」,成條形曲線狀,形狀尤如蚯蚓的屎,細而彎曲,小面積地粘積在陶瓷表面。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圍土壤所含有機質比礦物質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蝕程度強。高溫釉器物及在黑雜土中的器物,都會產生這種土斑。
鑒定方法:在投資高古瓷(民間俗稱元朝以前產的陶瓷即為高古瓷)的時候有一個標准,就是一定要選擇「名窯口、典型器」來收藏。比如說,唐代的名窯口是南青北白,南方以越窯的青瓷見長,北方以邢窯的白瓷取勝。那麼收藏唐代瓷器時,就要重點考慮這兩個窯口的典型器物。
而投資宋代的瓷器,就最好選擇五大名窯的東西,宋代的五大名窯分別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和鈞窯。
就拿定窯來說,定窯又有粉定和土定之分,粉定是正宗的定窯,土定則是各地模仿燒造的產品,粉定的窯址在今天的河北曲陽,對於粉定的瓷器,投資者即使收藏不到帶「官」字的,也要收藏一些胎白、釉好、圖案漂亮的,這些瓷器極具升值潛力。
相比之下土定的投資價值就要遜色一些。 另外宋代建窯、龍泉窯等八大窯系的瓷器也符合「名窯口、典型器」的收藏標准,這些瓷窯的瓷器也都大有歷史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容易保值和升值。
(2)高古瓷土斑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高古瓷器收藏價值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從高古瓷器的歷程來評估(即歷史價值)。中國高古瓷器發展經歷了起源期、成熟期、高峰期(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三個高峰期)、衰落期,從的藝術品市場行情來看,價值的排列順序(由高到低)為:明清瓷器、宋朝瓷器、唐五代時期瓷器、六朝時期瓷器、原始青瓷、晚清民國瓷器。
2、從藝術性來評估(即藝術價值)。主要包括造型、裝飾、圖案三個方面。
3、從研究價值來評估(即科學研究價值)。如有紀年款的瓷器、在紀年墓中出土的瓷器,這些瓷器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但不是評估價值的主體,因此在高古瓷器價值評估體系中所佔的比例不高。
4、從其他因素來評估。包括完殘程度、尺寸大小、珍稀程度、地域因素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