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辨別正宗的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洞庭分東、西兩山,洞庭東山是宛如一個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兩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質地疏鬆,極宜於茶樹生長。
洞庭碧螺春產區是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一片片濃蔭如傘的果樹,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
碧螺春採制技藝高超,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採得嫩,三是揀得凈。每年春分前後開采,穀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採制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通常采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6~2.0厘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級碧螺春約需采6.8~7.4萬顆芽頭,歷史上曾有500克干茶達到9萬顆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採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細嫩的芽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優越的環境條件,加之優質的鮮葉原料,為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採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需費工2~4小時。其實,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內含物輕度氧化,有利於品質的形成。一般5~9時采,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做到當天採摘,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炒制的特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
殺青:在平鍋內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溫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為主,雙手翻炒,做到撈凈、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鍾。
揉捻:鍋溫70~75°C,採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著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松緊應適度。太松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干度達六、七成干,時間約10分鍾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鍾左右。
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復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干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鍾。
烘乾: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干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干。鍋溫約30~40°C,足干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鍾。全程約為40分鍾左右。
碧螺春分7級,芽葉隨1~7級逐漸增大,茸毛逐漸減少。炒制鍋溫、投葉量、用力程度,隨級別降低而增加。即級別低鍋溫高,投葉量多,做形時用力較重。
碧螺春的品質優異,據清未震鈞(1857~1918年)所著《茶說》中道:「茶以碧蘿(螺)春為上,不易得,則蘇之天池,次則龍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可見,碧螺春在歷史上就榮以為冠。其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香氣濃郁,滋味鮮醇甘厚,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當地茶農對碧螺春描述為:「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品嘗高級碧螺春頗有情趣。品飲時,採用潔凈透明的玻璃杯,先沖開水後放茶。或用70~80°C的開水沖泡。當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時間「白雲翻滾,雪花飛舞」,清香襲人。茶在杯中,觀其形,可欣賞到猶如雪浪噴珠,春染杯底,綠滿晶宮的三種奇觀。飲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貴如珍,宛如高級工藝品,不可多得。
碧螺春貯藏方法十分講究。傳統的貯藏方法是紙包茶葉,袋裝塊狀石灰,茶、灰間隔放置缸中,加蓋密封吸濕貯藏。隨著科學的發展,近年來亦有採用三層塑料保鮮袋包裝,分層緊扎,隔絕空氣,放在10°C以下冷藏箱或電冰箱內貯藏,久貯年余,其色、香、味猶如新茶,鮮醇爽口。
Ⅱ 怎麼分辨碧螺春的好壞
碧螺春的辨別:
(1)外形特點
條索纖細、捲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澤銀綠隱翠,毫風畢露,茶芽幼嫩、完整,無葉柄、無「褲子腳」、無黃葉和老片。
(2)內在特點
有特殊濃烈的芳香,即具有花果香味。泡開後滋味鮮醇、回味甘厚,湯色嫩綠整齊,幼芽初展,芽大葉小。在鑒別真偽時,可用真品進行對照,凡不具備上述特點者即可卻認為偽冒品.
(3)色澤特點
沒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澤比較柔和鮮艷,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黑、 發綠、發青、發暗;碧螺春用開水沖泡後,沒有加色素的顏色看上去比較柔亮、鮮艷,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較黃暗,像陳茶的顏色一樣。另外,正常的碧螺春茶葉上有白色的小絨毛,如果是著色的茶葉,它的絨毛也是綠色.
碧螺春屬於綠茶,宜夏季飲用!
夏季講究喝綠茶,因為綠茶清火降暑
冬季一般可以喝紅茶,因為紅茶有暖胃的作用
一些花草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不同的用途喝,玫瑰花加玫瑰茄美容,決明子明目,菊花清肺潤喉……
Ⅲ 如何鑒別碧螺春
碧螺春鑒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點: 1、產品顏色 沒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澤比較柔和鮮艷,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黑、 發綠、發青、發暗;碧螺春用開水沖泡後,沒有加色素的顏色看上去比較柔亮、鮮艷,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較黃暗,像陳茶的顏色一樣。另外,正常的碧螺春茶葉上有白色的小絨毛,如果是著色的茶葉,它的絨毛也是綠色. 2、外形特點 條索纖細、捲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澤銀綠隱翠,毫風畢露,茶芽幼嫩、完整,無葉柄、無「褲子腳」、無黃葉和老片。 3、內在特點 有特殊濃烈的芳香,即具有花果香味。泡開後滋味鮮醇、回味甘厚,湯色嫩綠整齊,幼芽初展,芽大葉小。在鑒別真偽時,可用真品進行對照,凡不具備上述特點者即可卻認為偽冒品. 此外,判斷茶葉好壞還有要望、聞、嘗、觀。望"色",選購茶葉時,外觀顏色應以純而澤為好,雜而暗為次。茶葉的湯色以明亮清晰為優,暗而深為劣。聞"香",質量好的茶葉一般都香味純正。若茶葉香味淡薄或根本無香味,甚至有異味,則不是好茶葉。嘗"味",新茶湯色澄清而香氣足,陳茶則湯色變褐香味差。質量好的綠茶口感略帶苦澀,飲後又感鮮甜,且回味越久越濃。若苦澀味重、鮮甜味少則為次茶。紅茶口感甜爽為好,苦澀則不是好茶。觀"形",各種名茶都有它的外形特徵,質量好的茶葉外形都是一致的,所含碎茶和雜質少。
Ⅳ 怎樣鑒別碧螺春
碧螺春茶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香氣濃郁,滋味鮮醇甘厚,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
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鑒別
色:看外觀色澤:沒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澤比較柔和鮮艷,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黑,發綠、發青、發暗。它的絨毛多是綠色的,是被染綠了的效果。而真的碧螺春應是滿皮白毫,有白色的小絨毛。
香:洞庭山碧螺春茶葉清香中蘊涵花果香
味:洞庭原產碧螺春甘甜、潤滑、味醇,回味悠長其他碧螺春入口澀、苦、淡,無回味,青草味重,個別有焦糊形,
形:碧螺春分7級,芽葉隨1~7級逐漸增大,茸毛逐漸減少。炒制鍋溫、投葉量、用力程度,隨級別降低而增加。即級別低鍋溫高,投葉量多,做形時用力較重
Ⅳ 碧螺春茶葉的鑒別方法
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蘇州碧螺春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牙為白毫捲曲形,葉為捲曲青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假的蘇州碧螺春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齊,呈黃色。
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布,白毫隱翠;泡成茶後,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後有回甜的感覺。人們稱贊此茶:「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Ⅵ 請問茶道高手碧螺春品質鑒別技巧
一、真假碧螺春鑒別
顏色是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顏色越綠並不意味著茶葉品質越好,在分辨真假碧螺春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看外觀色澤:沒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澤比較柔和鮮艷,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黑,發綠、發青、發暗。
看茶湯色澤:把碧螺春用開水沖泡後,沒有加色素的顏色看上去比較柔亮、鮮艷,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較黃暗,像陳茶的顏色一樣。
專家補充,如果是著色的碧螺春,它的絨毛多是綠色的,是被染綠了的效果。而真的碧螺春應是滿皮白毫,有白色的小絨毛。
二、洞庭碧螺春的介紹與鑒別方法
碧螺春,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的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吳縣(屬江蘇)也有稱為蘇州碧螺春。外形捲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索為茶中之華。
相傳採茶姑娘把採下的茶葉放在胸口的衣襟內,新鮮的嫩葉由於得到體溫的熱氣,揮發出極濃的香味,故「嚇煞人香」。後來康熙皇帝南下蘇州,駐驛太湖,蘇州地方官員進獻當地名茶嚇煞人香,康熙頗有文采,嫌其名不雅,因此賜題碧螺春為茶名。碧螺春採摘十分細嫩,生產季節性很強。春分開始採茶,到穀雨採制結束,前後不到一個月時間,高檔極品,都在清明前或後採制。時間更短,季節性更強。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成螺,白毫密被,銀綠隱翠。號稱「三鮮」即香鮮濃、味道醇、色鮮艷,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別具一番風韻。
碧螺春採制工藝精細,採摘芽葉的初展芽葉為原料,採回後經揀剔去雜,再經殺青、揉捻、搓團、炒干而製成,炒制要點「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茸毛不落,捲曲成螺」。
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
品嘗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葉,先用少許熱水浸潤茶葉,待芽葉稍展開後,續加熱水沖泡2-3分鍾,即可聞香、觀色、品評。碧綠纖細的芽葉沉浮於杯中,香氣撲鼻而來,品飲過後,鮮爽怡人。
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每500克有5.8萬-7萬個芽頭,芽為白豪捲曲形,葉為捲曲清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假的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齊,呈黃色。
Ⅶ 如何辨認碧螺春
怎樣辨別上品碧螺春
碧螺春產生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牙為白毫捲曲形,葉為捲曲清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假的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齊,呈黃色。
怎樣辨別真假碧螺春
據《中國標准服務網》報道:日前.一種添加工業色素「鉛鉻綠」製作的假「碧螺春」被江蘇省蘇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查獲,檢查人員發現,這種茶葉不僅沒有名茶的清香和營養,實際上重金屬鉛含量超過國標60倍,成為一種可怕的「毒茶葉」。那麼如何分辨「碧螺春」是否添加了工業色素?
首先,染色「碧螺春」可以用肉眼識別。茶葉專家介紹,先看外觀色澤,沒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澤比較柔和鮮艷。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黑、發綠、發青、發暗;碧螺春用開水沖泡後,沒有加色素的顏色看上去比較柔亮、鮮艷,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較黃暗,像陳茶的顏色一樣。另外,正常的「碧螺春」茶葉上有白色的小絨毛,如果是著色的茶葉,它的絨毛也是綠色。
怎樣辨別新茶和陳茶
一是看色澤。茶葉在貯藏過程中,會自動氧化。綠茶葉綠素分解、氧化的結果,會使茶葉的色澤由新茶時的青翠碧綠變成枯灰無光;而茶褐素的增多,還會使茶湯黃褐不清。紅茶中茶多酚的氧化,會使茶葉色澤由新茶時的烏潤變為灰暗;茶褐素的增多,又會使茶湯混濁不清。
二是嘗滋味。不管哪一種茶,新的滋味都醇厚鮮爽,而陳茶卻淡而不爽。這是因為在貯存過程中,茶葉中的脂粗枝類化合物以及氨基酸、維生素等物,有的分解揮發,有的分解成不溶於水的物質,這樣,茶葉中可溶於水的有效成份丸減少了,茶湯自然就變得淡薄了。
三是聞香氣。據研究,構成茶葉香氣的成分共有300多種,主要由荃類、醇類、酯類等物質構成。這幾類物質的特點是,既能不斷揮發,又能緩慢氧化成其他化合物。所以,隨著貯存時間的延續,茶葉的香氣自然由新茶時的清香而變得淡濁了。
總之,新茶給人以色鮮清香的感覺。一年以上的陳茶,不管是紅茶、綠茶,還是花茶,縱然保管得最好,也難免會有香沉味晦之感。
Ⅷ 碧螺春鑒別方法!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級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要茶芽 13.6~15萬個。外開形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湯色清澈明亮,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葉底嫩綠顯翠。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級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要茶芽 13.6~15萬個。外開形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湯色清澈明亮,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葉底嫩綠顯翠。
Ⅸ 怎麼鑒別碧螺春
看外觀色澤:沒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澤比較柔和鮮艷,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黑,發綠、發青、發暗。 看茶湯色澤:把碧螺春用開水沖泡後,沒有加色素的顏色看上去比較柔亮、鮮艷,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較黃暗,像陳茶的顏色一樣。 當地茶農形容它為「滿身毛,銅絲條,蜜蜂腿」。就是說碧螺春茶由白毫遮掩,行家審評時稱之為茸毛密布,碧螺春茶以茸毛多者為優,少者為次;銅絲條是指茶葉條索緊密重實,緊者為好,松者為次;蜜蜂腿是指這種茶的形態像蜜蜂的腿細而長。這三者都是區分真假碧螺春和加工技術好壞的重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