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完整准確的把握歷史教學三維目標
歷史教學中以《標准》和歷史教科書為依據,根據「內容標准」的具體要求,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完成歷史課程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目標。特別要注重歷史課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獨到功能,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養學生科學的歷史觀和健全的人格。 1.知識與能力。歷史課標將歷史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分為三個層次要求:①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列舉」、「知道」、「了解」、「說出」、「講述」、「簡述」、「復述」等行為動詞的,為識記層次要求;②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說明」、「闡明」、「歸納」等行為動詞的,為理解層次要求,即了解知識所反映的事物的內在聯系;③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分析」、「評價」、「比較」、「探討」、「討論」等行為動詞的,為運用層次要求,即將所學的知識在實際中加以運用,用於解決新的問題。 歷史知識的傳授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學習是發展歷史學科能力的條件。基礎教育階段要求掌握的是歷史科學的基礎知識,它包括反映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和基本特徵的重大歷史事實、基本歷史概念、基本歷史線索和基本歷史規律等方面。所以要使學生形成歷史的基本概念,在知識教學方面,就要注意歷史知識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系,如歷史的縱橫聯系、因果聯系、古今聯系等,以及歷史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不能忽視歷史整體性和規律性教學,防止把歷史割裂成零碎、孤立的知識。
2.過程與方法。歷史課標沒有對歷史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作出具體要求,師生應根據「課程目標」中有關「過程與方法」的總體目標,參照「教學活動建議」,結合教學實際,靈活地、創造性地採用不同的教學過程與方法。 關於學習方法,學習方法的第一要素是程序,按程序學習,能夠節約時間,容易使學習行為達到熟練化、自動化。所以學習的一般過程離不開學習、運用、鞏固、總結等環節。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必須讓學生成為歷史學習真正的主人。要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充分展示學習的效果。 學習方法的第二個要素是原則,即人們在學習中應該遵循的准則或要求。這一要素具有以下特點:較之具體的操作程序和方式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點;是人們主觀提出的要求,具有規范性、主觀性的特點;學習原則既可以涉及整個學習活動,也可以涉及學習活動的某一環節,因而具有層次性的特點。第三個要素是方式,指的是完成學習任務所採取的具體途徑、形式和方法等。我們建議歷史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應該包括記憶、思維、聽說、閱讀、總結、評論、收集資料、製作圖表、社會活動等等。教學中應多層次、多方位地創造有利的教學條件,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提供多種輔助性教學材料,以利於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特別要為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第四個要素是手段,指學習活動中採用的工具或物質手段,具有物質性、多樣性的特點。教學中學習手段應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教學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等,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要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路組織教學,開發和製作歷史課件,開展歷
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歷史課標在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上也作了一定的要求。情感,表現形式有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友誼感、同情心、責任心、良心、榮譽感、自尊心等;正確、積極的情感體驗來自於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對人的思想、態度、行為傾向等具有統領作用和整合作用。 歷史教學的內容中包含了極為豐富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因素,歷史教師有責任通過這些教育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Ⅱ 如何制定歷史教學目標
整、准確地把握歷史教學目標的制定
濰坊外國語學校 梁芹
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且對教學活動起著明確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並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因此,備課時,教師要在新歷史課程目標的指導下,根據學生個體的情緒、興趣、思維、意識等方面的差異,准確把握教材,制定出適合本節課各層教學的多元的、有差異的、具體可行的目標及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的制定一定要依照內容標准,准確把握內容標準的要求,尤其是歷史學科,特別要注重歷史課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獨到功能,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養學生科學的歷史觀和健全的人格。
(一)知識與能力
"內容標准"將歷史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分為三個層次要求:(1)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列舉""知道""了解""說出""講述""簡述""復述"等行為動詞的,為識記層次要求;(2)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說明""闡明""歸納"等行為動詞的,為理解層次要求,即了解知識所反映的事物的內在聯系;(3)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分析""評價""比較""探討""討論"等行為動詞的,為運用層次要求,即將所學的知識在實際中加以運用,用於解決新的問題。 -
但是在學習過程中,知識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知識的獲取及呈現都伴隨著相應的能力,同樣,能力也在知識、技能的掌握過程中形成和發展,並為進一步掌握知識、技能准備條件。從學會學習的角度上講,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是更為重要的。因此,與知識相比,能力更具有一般性,發展良好的能力,比掌握一定范圍內的知識有更廣泛的遷移作用。歷史學科能力"指的是學生適應並完成歷史學科學習活動和調節自身學習行為的心理可能性與現實性相統一的品質,是掌握和運用歷史知識、技能的條件並決定是否順利完成歷史學習任務的特定的個性心理特徵",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其核心是歷史思維能力。以「夏商周時代的社會」一課為例,首先設計它的知識技能目標,如識記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內容;理解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等,其中課堂的主要目標是理解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再確定與雙基目標相對應的其他范疇的目標。
(二)過程與方法
"內容標准"沒有對歷史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作出具體要求,師生應根據"課程目標" 中有關"過程與方法" 的總體目標,參照"教學活動建議",結合教學實際,靈活地、創造性地採用不同的教學過程與方法。
教師必須讓學生成為歷史學習真正的主人。要擺脫以往教學中學生只有學習,而沒有運用、鞏固、總結機會的舊模式,要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充分展示學習的效果。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及教學條件而展開。根據初中生所具有的身心發展特徵,建議學習過程能夠使知識學習融於形象直觀的活動中,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權利,有表現和表達自己的機會,這樣的學習才更容易被接受。
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應多層次、多方位地創造有利的教學條件,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提供多種輔助性教學材料,以利於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特別要為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例如: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結合時事熱點如關於台灣問題、中國加入WTO的利弊等問題進行討論、辯論;舉行歷史故事會,舉辦歷史講座、講演會;進行歷史方面的社會調查與訪談,如調查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和城市的巨變等;對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如秦始皇、武則天、拿破崙、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進行評價與討論;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歷史遺址和遺跡,仿製古代錢幣、兵器、農具、服飾等歷史文物;鑒賞歷史文物,如中國古代陶瓷等;采訪歷史見證人,編演歷史劇,如西安事變、戊戌變法、雅爾塔會議等;觀看並討論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如《二戰警示錄》《珍珠港》等,欣賞歷史文學藝術;撰寫歷史小論文,寫家庭簡史、社區簡史和歷史人物小傳,編輯歷史題材的板報、通訊、刊物,舉辦小型歷史專題展覽,等等。
完成歷史學習"過程與方法" 目標的教學,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科學知識的方法,所以以上概述的學習方法的四個要素的動作執行者都是學生。如"概述世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趨向,理解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的復雜性"的學習內容,就可以使學生"通過查閱報刊雜志、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進行社會調查等形式,了解當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並從中學習收集資料、社會調查等方法。"過程與方法" 目標實施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學習並學會學習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情感,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一種比較復雜而又穩定的態度體驗,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是人們運用一定的道德標准評價自身或他人行為時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表現形式有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友誼感、同情心、責任心、良心、榮譽感、自尊心等;美感是在人對外界事物的美進行評價時產生的一種肯定、滿意、愉悅、愛慕的情感;理智感是在人對認識活動成就進行評價時產生的情感體驗,表現為成功感、懷疑感、對成就的歡喜與自豪、對科學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等。正確、積極的情感體驗來自於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對人的思想、態度、行為傾向等具有統領作用和整合作用。
在《美國獨立戰爭》一課可以設計「英國議會制、美國總統制有何異同?中國封建君主制和英國議會制、美國總統制的根本區別是什麼?」這一比較題,以此來引導和啟發學生認識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也是人類政治智慧的精華,民主政治也是多樣性和獨特性的,而且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時也是可以借鑒的,從而來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Ⅲ 歷史課程的評價方法
新課程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准已經發生變化,同以往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結合教學實際,「一堂好課」應該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一、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三維目標清晰。
教師必須明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包括需要重點講解和解決的知識點,重點培養的能力,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更有針對性,使學生在每堂課上都能學有所獲。對教學難點,採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對難點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透徹的講解。
評價一堂好課的重要標准主要是看 「學生的表現,即學生能否在教師的組織下獲得有效的學習」,而衡量學生有效學習的標準是看三維目標的實現程度,即歷史知識目標是否完整、課題的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二、教學基本功扎實, 駕馭課堂能力強。
我們比較強調的教學基本功是:對教材熟練,脫稿講課;語言准確精煉而有感染力,溝通協調能力突出;板書規范,字體端正;駕馭課堂和教學應變能力強。
我們尤其關注語言和教態是否有親和力。有親和力的教學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所以音量、語速要合適,語言要生動、清楚、有鼓動性。而教態則是一種形體語言,有親和力的教態,能讓學生自然放鬆的狀態下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
三、教學過程流暢,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特色和人文特色。
一堂優秀歷史課的教學思路應該清晰、目的性強,教學策略正確,教學內容充實,銜接自然。講解條理清晰,明白易懂。我們歷史教學一定要體現歷史學科特有的人文關懷和愛國情感,體現「以史為鑒」的特點。能讓聽課的老師和學生獲得一種享受,獲得人生體驗。
四、構建和諧、民主、自由的生態課堂,注重教學情感交流。
好的課堂應當是,能夠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以知識交流為目標,以情感交流為基礎,情感交流使知識交流能夠順利開展,同時又使知識交流得到升華。
講孔子,讓學生充分認識他是一位追求政治理想,精心培育弟子,晚年整理典籍,為後人留下許多寶貴精神財富的哲人;講司馬遷,讓學生感悟史學家的責任感和為事業忍辱負重的悲壯;講張騫,啟發學生思考什麼叫「開拓」精神。在一堂好的歷史課上,「教學變成了欣賞的過程,變成了體驗生命價值的活動」。通過讓體驗情感來熏陶情感,通過理解觀點而形成新的見解,通過探究切磋而培養思維能力,通過引導反思而培育歷史智慧,好的歷史課,應該給學生精神享受和多種收獲,並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學生的精神境界。
五、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形成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選擇合適他們的教學方法,並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或採取啟發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或採取回顧式引導學生溫故知新,或採取討論式引導學生取長補短,或採取練習式引導學生規范和強化自己的學習。同時我們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同一教學內容時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獲。
一堂好課的標準是要有「教學親和力和感染力」「人文關懷和愛國情感」「課內知識和課外拓展」。好課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舒展頭腦,煥發生命活力。真正讓人發自內心叫好的課,一定有其獨到的、體現教師個性魅力的東西:老師的個性品格、博學多識、老師的智慧熏陶和人生啟迪,還有老師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巧妙設問引導探究的技巧。不僅吸引學生喜歡這門課,而且也在影響和塑造著學生。好的歷史課,應該對學生的心靈有所觸動。好課與好教師分不開,只有用自己的一顆愛心去對待學生、對待事業的教師,才能教書育人
Ⅳ 教學內容分析的主要方法有
教學內容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歸類分析法、圖解分析法和層級分析法。
1. 歸類分析法:這種方法側重於對信息進行分類研究,目的是識別和確定實現教學目標所需的知識點。例如,可以將國家的省市名稱根據地理區域進行分類,或者將人體部位按照頭、頸、軀干、上肢、下肢的順序進行歸類。通過確立分類方式,然後利用圖示或提綱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幹部分,從而明確教學內容的范圍。
2. 圖解分析法:這種方法通過直觀的圖表或符號來揭示教學內容的要素及其相互關系,主要用於認知教學內容的分析。圖解分析的結果是一套簡潔明了、內容與邏輯高度概括的圖表或符號。例如,在歷史教學中,可以用帶箭頭的線段和簡潔的數字、符號來概述一次著名戰役的起因、時間、地點、參戰人數和結果。
3. 層級分析法:這種方法用於揭示實現教學目標所必需的從屬技能,是一個從高級到低級的逆向分析過程。從已確定的教學目標出發,考慮學習者需要具備哪些次級的從屬能力,以及為了培養這些能力,需要具備哪些更次級的從屬能力。這個過程是逐級向下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