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金銀製品鑒定最簡單的方法

金銀製品鑒定最簡單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4-12-16 22:39:42

A. 如何辨別金銀

金銀首飾有幾種鑒別方法

①鐫銘識別:真金飾品都刻有字型大小和標記,如24K、18K、14K、12K、「足赤」、「九呈(成)」,「五呈(成)」,並有銀樓金店商號地名。白金飾品刻有「白金」、「P.t」,「P.m」;銀的加蓋「足銀」、「九星銀」等。

②濃硝酸滴試:硝酸滴於黃金、白金上不變色,滴於銅上變綠色,滴於銀上變黑色。

③觀感與手感:真金黃而亮,手感份量重。假金、仿金亮度差,手感份量輕。

④加熱試驗:金子在1000℃內不變色,仍有光澤。而銅燒煉後即變色。

⑤成份的鑒別:國內一般均用試金石板,用磨下的金粉末與原有的試金石板對照

B. 金銀製品的鑒別方法有哪些

一、黃金飾品的鑒別

鑒別黃金需要有一定的經驗。

(1) 看顏色:黃金首飾純度越高,色澤越深。在沒有對金牌的情況下可按下列色澤確定大體 成色(以青金為准則。所謂青金是黃金內只含白銀成分):深赤黃色成色在95%以上,淺赤黃 色90~95%,淡黃色為80~85%,青黃色65~70%,色青帶白光只有50~60%,微黃而呈白色就 不到50%了。通常所說的七青、八黃、九赤可作參考。

(2) 掂重量:黃金的比重為19 32,重於銀、銅、鉛、鋅、鋁等金屬。如同體積的黃金比白 銀重40%以上,比銅重1 2倍,比鋁重6 1倍。黃金飾品托在手中應有沉墜之感,假金飾品 則覺輕飄。此法不適用於鑲嵌寶石的黃金飾品。

(3) 看硬度:純金柔軟、硬度低,用指甲能劃出淺痕,牙咬能留下牙印,成色高的黃金飾品 比成色低的柔軟,含銅越多越硬,折彎法也能試驗硬度,純金柔軟,容易折彎,純度越低, 越不易折彎。

(4) 聽聲音:成色在99%以上的真金往硬地上拋擲,會發出叭噠聲,有聲無韻也無彈力。假 的或成色低的黃金聲音脆而無沉悶感,一般發出「當當」響聲,而且聲有餘音,落地後跳動 劇烈。

(5) 用火燒:用火將要鑒別的飾品燒紅(不要使飾品熔化變形),冷卻後觀察顏色變化,如表 面 仍呈原來黃金色澤則是純金;如顏色變暗或不同程度變黑,則不是純金。一般成色越低,顏 色越濃,全部變黑,說明是假金飾品。

(6) 看標記:國產黃金飾品都是按國際標准提純配製成的,並打上戳記,如「24K」標明 「足赤」或「足金」;18K金,標明「18K」字樣;成色低於10K者,按規定就不能打K金印號 了。

目前社會上不法分子常用製造假牌號、仿製戳記,用稀金、亞金,甚至黃銅冒充真金, 因而鑒別黃金飾品要根據樣品進行綜合判定來確定真假和成色高低。

黃金飾品成色的准確鑒別常用方法有兩種。

(1) 試金石法:選擇質地細膩的黑色試金石,用含金量不等的標准試金片(對金牌)在試金石 上劃出痕跡,再將所要鑒定的金飾樣品在同一試金石上劃痕,滴上濃硝酸去掉雜質,找出留 在試金石上的痕跡與所劃的試金片痕跡對比,找出與飾品樣品一樣的色度, 對照樣品金的標準度,即為所要測定金飾樣品的准確含金量。

(2) 化學法:又稱試劑點試法。黃金不溶於單獨的硝酸、硫酸和鹽酸之中,而銀、銅等成分 均能與硝酸起化學反應而被溶解。取金飾樣品。將硝酸點在某一部位,如是黃金則不會變色 ,如是銀製品,則會生成氧化銀而變黑;如是銅製品,生成二價銅鹽而冒綠色泡沫。對含金 量在95%以上的金飾品,用硝酸點試,表面變化很小。

3 包金、鍍金和仿金飾品

包金、鍍金和仿金飾品

包金飾品是將製成的一層薄薄的金箔,以機械方法滾壓在坯件表面,其內部是銅、銀、鎳、 銅 鋅合金等,包金厚度一般約10~50μm。仔細觀察在飾品包層上有一條不明顯的介面,用10 倍放大鏡能看得很明顯。 鍍金飾品是在特製鍍槽內,將坯件電鍍上一層薄薄的金箔。按規定鍍金飾品必須標明鍍金層 厚 度。如P4AU表示鍍金層厚度為4μm。鍍金層較易磨掉,特別非正規廠多用鍍水金或鍍酸 金方法製作,將坯件表面鍍上一層薄薄的黃金,由於金粒子結合力不強,極易腐蝕,很快就 會變色,有的一入水就會變色。 仿金飾品又稱亞金飾品,外表金黃色,是由銅、鎳、鋅等金屬元素混合熔煉而成,飾品內不 含黃金成分,按規定仿金飾品不允許列印記。消費者可以從手感、音韻、重量及硬度上與真 金飾品相互區別。

二、 銀質飾品

銀制飾品按其成色,從高到低可分為純銀、紋銀和色銀。按加工方式可分為鑄造銀、打造銀 和銀色細工製品。 銀制飾品的鑒別也可採用諸如看色澤、試硬度和彈力、掂重量、聽音韻、試劑點試等方法。 銀質飾品成色在97%以上的,表皮潔白細膩,光澤柔和悅目;成色較低者表皮顏色青白或灰 白,有時呈黃、黑等雜色,色澤昏暗無光。

三、 白金飾品

白金外形與白銀相似。鑒別方法如下:

(1) 掂重量:白金密度高,其比重是白銀的2倍,用手掂量即可識別。

(2) 看顏色:白金外觀呈灰白色,質地比較堅硬;白銀色澤潔白,質地光滑細膩。

(3) 化學法:將白金磨些碎屑放在試金石上,滴上少許硝酸、鹽酸的混合液,如果碎屑沒有 消失,則說明試樣是白金,如果碎屑消失,則表明試樣是白銀。

(4) 火燒法:白金用火燒冷卻後顏色不變,而白銀火燒冷卻後顏色呈紅色或黑色。

(5) 印記法:白金飾品上印鑒有「Pt」或「Plat」,而白銀飾品上的標記為「S」。 鉑金含量以千分計算,Pt1000為純鉑金,Pt850含鉑金量為85%。

C. 簡單易行的純銀鑒別方法

鑒定純銀的方法---「密度」+「導熱」法,簡單易行,可確保無誤。 純銀的密度是10.5克/毫升。採用測量密度的方法可以鑒定銀幣的真假,測量密度可以利用浮力法來測,比較簡單,自己在家完全可以測量。只要有一個精度高點的秤或天平(如珠寶秤),先稱下銀幣在空氣中的質量,再稱其在水中的質量,兩者相減的差值,在空氣中的質量除以差值即為銀幣的密度,結果若為10.5,說明密度吻合。金屬中銅的密度為8.9,鋼鐵的密度7.9左右,比銀密度高的,有鉛11.4,都是比較容易區分的。除非採用兩種以上的金屬混制,可以做到與銀的密度相同。這種情況可以再做一下面的實驗,因為金屬中銀的導熱是最好的,即導熱系數最高,其它材料尤其是合金就很差了。可以取些80度左右的熱水,將銀幣的三分之一浸入熱水中,手拿銀幣的上端,如果10秒鍾左右就感覺燙手受不了啦,說明是真銀的。也可以將需要鑒定的銀幣與已知的純銀對照傳熱的快慢,或者與鐵質材料對照,也很容易區別出。

D. 銀器鑒定的簡單方法

怎麼樣去鑒別銀器的真假呢?其實僅靠我們的肉眼去辨別銀器的真假是不可能的,真正需要准確的鑒別需要去專業的鑒定機構,那麼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物理方法判斷一個大概。

銀茶具

3、比重判斷:白銀的比重為10.5,比其他金屬或合金都大得多。

謝謝您的關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E. 怎麼鑒定金銀

最簡單的鑒定方法是利用浮力定律原理,即阿基米德定律。步驟如下:
一、具體操作方法
1.先將金銀首飾在高精度的電子秤(精確度0.01g)上稱重,並記錄其重量;
2.用裝純凈水的小塑料瓶剪下1/2留下半截,再倒入純凈水適量,放在電子秤上秤重,記錄其重量;裝有純凈水的塑料瓶繼續放在電子秤上。
3.將需要鑒定的金銀首飾用細線(越細越好)拴好,一手提著細線的一端將首飾浸入電子秤上裝有純凈水的塑料瓶中,注意不要把首飾沉底,也不要把首飾露出水面,也不能碰在塑料瓶的內壁上,這時,再記錄所顯示的重量。
二、計算
按上述操作方法,取得三組數據:第一組是首飾的重量,第二組是裝有純凈水的塑料瓶的重量,第三組是沉入首飾後的塑料瓶重量。
假設1:我們需鑒定的是銀首飾,首飾的重量為105克,裝有純凈水的塑料瓶重量為200克,浸入首飾後塑料瓶重量為210克。
210克-200克=10克(浸入首飾後塑料瓶增加的重量),按照阿基米德定律:「浸入靜止液體中的物體受到一個浮力,其體積等於該物體所排開的流體重量」的原理,浸入首飾後塑料瓶增加的重量即為首飾的體積,為10立方厘米,也就是10克純凈水的重量(純水的密度1克/1立方厘米)。

我們知道純銀9999的密度是10.5克/立方厘米,銀首飾重105克,體積為10立方厘米,即10立方厘米X10.5克/立方厘米=105克,這就可以確定是純銀了。
假設2:我們需鑒定的是金首飾,首飾的重量為19.3克,裝有純凈水的塑料瓶的重量為200克,浸入首飾後塑料瓶重量為201克。
201克-200克=1克(浸入首飾後塑料瓶增加的重量),浸入首飾後塑料瓶增加的重量即為首飾的體積,即為1立方厘米,也就是1克純凈水的重量。

我們知道純金9999的密度是19.3克/立方厘米,金首飾重19.3克,體積為1立方厘米,即1立方厘米X19.3克/立方厘米=19.3克,這就可以確定是純金了。
按照上述操作和計算,如果反推計算首飾的密度不符合該金屬固有的密度時,要麼純度不夠或根本是假首飾。

閱讀全文

與金銀製品鑒定最簡單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歐楷豎提連接方法圖解 瀏覽:176
通渠粉的使用方法 瀏覽:209
現代技術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瀏覽:582
簡單拍照也很美方法 瀏覽:959
書上如何記載玉靈膏的製作方法 瀏覽:701
媒體可見性研究方法 瀏覽:578
熱水袋孵小雞方法視頻 瀏覽:938
噴塗前處理常用的三種方法 瀏覽:44
油條的製作方法和配方視頻 瀏覽:842
正方形瓷磚斜鋪的步驟方法 瀏覽:167
捕捉鳥的方法視頻 瀏覽:753
密閉式吸痰管使用方法 瀏覽:307
一元二次方程如何確定解方程方法 瀏覽:20
計算機里默認的快捷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
治療多動症的好的方法 瀏覽:651
金銀製品鑒定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35
軸承的安裝方法方式 瀏覽:625
哪些方法提高豆乳的穩定性 瀏覽:615
計算機信息檢索有哪些檢索方法 瀏覽:941
妯娌之間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