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體的列缺穴在哪裡
列缺穴在前臂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它屬於手太陰肺經穴位。在該穴處按摩,除能治療腕臂部病變外,還有助於治療頭部、項背部病證,故有「頭項尋列缺」的歌訣流傳。
1.取穴方法
(1)握拳,掌心向內,手腕微微向下垂,腕後橈側可見一高骨突起,此即橈骨莖突。該莖突的上方在用力握拳時可見一凹陷,即是列缺穴。
(2)兩手虎口張開,垂直交叉,食指壓在所取穴位側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端到達之處,於赤白肉際,有一凹陷,即是列缺穴。
2.按摩方法
(1)按法:用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處,逐漸用力,作深壓捻動。
(2)掐法:用拇指指端甲緣按掐列缺穴處,作下掐上提的連續刺激。
(3)揉法:用拇指指端揉動列缺穴。
(4)推法: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處,作有節律而緩慢均勻地推動。
3.養生作用
(1)治療頭面部疾病:在列缺穴處按摩,有助於治療偏頭痛、頭痛、顏面神經痙攣及麻痹、咽喉炎、牙關緊閉、齒痛等頭面部疾病。
(2)治療上肢病變:手肘、腕無力及疼痛,半身不遂,可在列缺穴處按摩。
(3)治療肺經病證: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咯血及咳喘等肺經病證,均可按摩列缺穴。
4.說明
(1)按摩時,患手宜輕握拳,拳心向上,輕放桌上,然後如法或按或掐或揉。
(2)按掐時,列缺穴處會有酸脹或疼痛感,以酸脹感者為好。
㈡ 列缺穴、陽溪穴和經渠穴怎樣定位才准確謝謝
問題分析:
列缺穴在前臂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陽溪穴是在屈肘,掌心向胸,陽溪穴在腕關節橈側,拇指向上翹時,當拇段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意見建議:
經渠穴定位在前臂掌側,腕橫紋上一寸,橈動脈外側處,正當橈側腕屈肌腱外側所以這些都是需要有解剖學基礎的,如果是不能定位這些解剖位置是不容易明確取穴位的,所以一般是需要針灸醫生進行取穴位的
㈢ 針刺治療的選穴原則是什麼
針刺治療首先應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在辨證的基礎上確立治療法則,再根據治法選擇相應的腧穴組成針刺處方,運用相應的刺法進行治療,也就是辨證施針的原則。在針刺處方中,一般有一個或幾個主穴,有幾個配穴。主穴一般是針對主證而設,相對比較固定;配穴多因兼證或伴隨症狀的變化而靈活加減。
(一)循經取穴
即在臟腑或經絡辨證的基礎上在與該臟腑所屬或所絡的經絡上取穴。如治療肝火上炎證,首先考慮在肝臟所屬的足厥陰肝經或其所絡的足少陽膽經取穴。
(二)局部選穴
針對疼痛、麻木等病證,於病變局部選穴。如肩痛可刺肩髃、肩髎、肩貞、肩井等。
(三)遠端取穴
某一部位病變,可據經絡循行路線,於其遠端取穴。如咽痛可針合谷,目赤腫痛可針太沖等。
(四)巨刺選穴
巨刺,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如偏癱初期,患肢尚無聯合反應時,針刺健側相應的肢體。
(五)分經主治
不同臟腑病證,可在相應所屬經脈上取穴。如咳嗽喘促,可取手太陰肺經之太淵、魚際、列缺等。
(六)俞募選穴
某一臟腑的病變,可選其相應的俞穴及募穴。如脾虛瀉泄可選脾之俞穴脾俞及其募穴章門。
(七)原絡選穴
某一臟腑病變,可選其相應原穴及絡穴,原穴主治其所屬臟腑病變,絡穴可主治相互表裡之臟和腑病。如腎虛腰痛可選腎之原穴太溪。手太陰肺之絡穴列缺既可治肺之病變咳喘,又可治大腸熱結腑氣不通。
(八)辨證選穴
氣虛證可選用膻中、氣海、脾俞、中脘、足三里以益氣;血虛證可選血海、膈俞、脾俞、足三里以養血;陰虛證可用太溪、復溜、三陰交、照海以養陰;陽虛證可用命門、氣海、關元、三焦俞以溫陽;痰濁證可用脾俞、肺俞、豐隆、太淵以祛痰;瘀血證可用膈俞、血海以活血;表證不解可用風門、列缺、大椎、風池以解表;里熱不去可用合谷、曲池、風池、大椎以瀉熱;肝陽上亢可用太沖、行間、照海以平肝潛陽。
(九)子母補瀉
十二正經的五輸穴均可按五行進行分類。《難經六十九難》指出:「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如肝屬木,木之母為水,木之子為火。足厥陰肝經的五輸穴中,屬於水者為其合穴曲泉,屬於火者為其滎穴行間,為此,治療肝之虛證當用曲泉,治療其實證宜選行間。以此類推,治心之實證用神門,虛證用少沖;肺之實證用尺澤,虛證用太淵;脾之實證用間使,虛證用勞宮;腎之實證用湧泉,虛證用復溜。
㈣ 求血海穴和列缺穴的具體位置、詳細點的
血海穴是人體穴位之一,位於膝蓋上方。對其按摩或針灸可治療痛經、蕁麻疹、產婦酸痛等症,女士午飯前按摩還可幫助祛除面部雀斑。定位取穴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屈膝取穴。簡便取穴法患者屈膝,醫者以左手掌心按於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對側取法仿此。 取穴方法 列缺穴(1)握拳,掌心向內,手腕微微向下垂,腕後橈側可見一高骨突起,此即橈骨莖突。該莖突的上方在用力握拳時可見一凹陷,即是列缺穴。 (2)兩手虎口張開,垂直交叉,食指壓在所取穴位側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端到達之處,於赤白肉際,有一凹陷,即是列缺穴。
㈤ 取穴法的方法有哪些
人體上分布的穴位很多,大體上可分為14經穴,經外奇穴和阿是穴3類。凡歸屬於14經穴的穴位,稱為經穴,我過古代已把361個穴位歸屬於14經穴,其中單穴52個,雙穴309個。其餘歷代發現的新穴,因沒有歸屬於14經穴,但治療某些病症有奇效,故稱為「經外奇穴」。此外,那些既無具體名稱,又無固定部位,而是以壓痛點為穴的,稱為「阿是穴」。
取穴方法一般分為體表標志、分寸折量和指量法三類。體表標志與折量分寸的定位較為恆定、准確,指量法應用較方便但差異性也大,所以,臨床取穴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而適當選擇應用。
體表標志取穴法
體表標志可分為定型的和動態的標志兩類。定型的標志如五官、毛發、指(趾)
甲、乳頭、臍窩及各種骨性和肌性標志。如兩肩胛岡平第三胸椎棘突,兩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兩肋弓下緣平第二腰椎,兩髁脊平第四腰椎等。動態的標志如各關節皮膚皺紋,經活動而出現的筋肉凹陷,以及採取一定的動作來比量(如兩耳尖直對取百匯;虎口交叉食指盡端取列缺;手掌握膝蓋內側當大指盡端取血海等)。
分寸折量取穴法
將人體各部分分為若乾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為一寸,所以叫
「分寸折量法」,又叫骨度法。這種方法不論成人、小孩或高矮胖瘦均可適用,並比較准確。
指量取穴法
在體表標志和分寸折量的基礎上,臨床取穴多以手指來比量。因為各人手指
的長度和寬度與其他部位有著一定的比例,用其本人的手指來量分寸,即通常所說的「同身寸」。術者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指量取別人的穴位,但要根據對方的高矮胖瘦作出適當的伸縮。
配穴方法
配穴是在選穴的基礎上,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協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應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強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當,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經配穴、表裡經配穴、上下配穴、前後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時應處理好主穴與配穴的關系,盡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適當配伍次要腧穴。
本經配穴法
某一臟腑、經脈發生病變而末涉及其它臟腑時,即選取該病變經脈上的腧穴,配成處方進行治療。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時遠取本經之尺澤、太淵。
表裡經配穴法
本法是以臟腑、經脈的陰陽表裡配合關系為依據。即當某一臟腑經脈有病時,取其表裡經腧穴組成處方施治。如,肝病可選足厥陰經的太沖配與其相表裡的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
同名經配穴法
是以同名經「同氣相通」的理論為依據,以手足同名經腧穴相配的方法。如,牙痛可取手陽明經的合谷配足陽明經的內庭;頭痛取手太陽經的後溪配足太陽經的昆侖等。
上下配穴法
是指將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與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如胃病取內關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內庭,脫肛或子宮脫垂取百會配長強。此外,八脈交會穴配合,如內關配公孫,外關配臨泣,後溪配申脈,列缺配照海等,也屬於本法的具體應用。
前後配穴法
前指胸腹,後指背腰。選取前後部位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稱為前後配穴法,亦名「腹背陰陽配穴法」。凡治臟腑疾患,均可採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門,後取胃俞、胃倉;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後取肺俞、定喘等。
左右配穴法
是指選取肢體左右兩側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臨床應用時,一般左右穴同時取用,如心病取雙側心俞、內關,胃痛取雙側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時並用,如左側面癱,取左側頰車、地倉,配合右側合谷等;左側偏頭痛,取左側頭維、曲鬢,配合右側陽陵泉、俠溪等。
總之,在臨床上只要掌握中醫基礎理論及腧穴的主治作用,適當地選擇腧穴並合理地進行配伍,就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㈥ 列缺穴在哪
解剖位置:前臂橈骨側緣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
取穴法: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