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舉措有哪些
1.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向農村地區、邊遠地區、民族地區和國家重大戰略區域傾斜。
3. 加大財政教育投入,落實以財政投入為主、其他投入為輔的基本原則,為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
4. 發展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
5. 促進教育公平,努力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村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6.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素質和待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
7. 加大對農村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提高這些地區的教育水平,縮小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
8. 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建立科學、公正、公平的教育評價體系,加強對學校和教師的監管和管理,提高教育質量。
9. 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幫助,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和機會,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競爭力。
10. 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11. 加強對教育公平問題的宣傳和教育,提高人們對教育公平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人們的平等意識和參與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㈡ 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當今中國社會的公平問題
(一 )始終堅持發展首位, 在發展中實現公平與效率的有機統一
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不是一個抽象的口號, 須具備現實的社會經濟條件和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滿足公民對社會公平的要求, 增加公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必須具備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較好的物質條件。因此, 在新世紀新階段, 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根本途徑, 仍然是努力發展社會經濟, 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物質生活水平, 為實現更高水準的社會公平奠定必要的物質基礎。 (二)建立公正的社會分配結構
對於現有的社會資源如何分配, 最直接體現了公平原則的兌現制度, 這種公平主要是一種結果上的公平, 但這種結果上的公平不是收入上的均等。由於我國目前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我國收入分配公平一方面受社會主義制度規定性的制約, 另一方面又受我國初級階段現實國情的制約, 現階段得到的分配公平是相對的公平。為此, 初次分配是以效率優先, 兼顧公平; 再分配中堅持以公平為主的分配原則; 第三次分配是對再分配的補充, 是社會互助對政府調控的補充, 即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 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建立社會救助、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願行動等各種形式的第三次分配的制度和機制。最終形成一個以中產階層為主體的現代社會結構, 亦即以中等收入人群為主的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分配結構, 使大多數人進入中產階層, 以保證社會結構的穩定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三)建立公正的社會制度機制
制度上的公正是政治上的保證。制度是人們所創造的用以限制人們行為的框架, 規則制定和程序執行的公正直接關繫到制度本身的公正。應拓寬和健全監督渠道, 把權利運行置於有效的制約和監督之下。加強社會監督, 保障公民的檢舉權、控告權、申訴權, 保障公民參與有關切身利益的各種決策。社會公正必然是大多數人民眾意志的反映。因此, 塑造信息對稱的政治環境, 建立一套有效機制來保證信息的公正、公開和有效傳遞, 實行信息公開化, 推動決策民主化, 是當前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
(四)建立公正的社會保障機制
社會保障是政府實現社會公平的主要手段之一。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有助於改善貧困群體的生活處境, 緩解貧富差距過大帶來的社會矛盾和沖突。社會保障的目標應立足於社會公正和社會安全, 通過社會救助、社會養老保險、失業救助保險、社會福利以及社會優撫等多個方面的措施來實現社會公正和社會安全。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時代發建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提升,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邏輯必然。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只要我們切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緊跟時代潮流,遵循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就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中國社會發展的理性之路。有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我們一定能夠扎扎實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我們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