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方法體系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方法體系

發布時間:2022-02-07 23:20:29

A. 分析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和周圍的生活環境相聯系,幫助他們在形成知識、技能的同時,感受數學應用范圍的廣泛。 2.收集應用事例,加深學生對數學應用的理解與體會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的發展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數字化的家電系列,宇航工程、臨床醫學、市場的調查與預測、氣象學……無處不體現數學的廣泛應用。讓學生搜集這些信息,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與信心,更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例如:在統計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學生搜集了自家幾個月用水的情況,通過收集、描述、分析數據(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諸多因素)的過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斷,並做出今後用水情況的決策。既滲透了環保教育,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 3.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 羅傑斯認為:「倘若要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那就必須讓學生面對他們個人有意義的或有關的問題。但我們的教育正在力圖把學生與生活所有的現實隔絕開來,這種隔絕對意義學習構成一種障礙。然而我們希望讓學生成為一個自由的和負責的個體的話,就得讓他們直接面對各種現實問題。」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數學問題,結合數學內容選擇一些簡單的問題加以分析、解決,這對從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數學觀念尤為重要,同時也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如在三年級學生認識長方形的周長之後,我是這樣做的:讓三四個學生為一組,量一量教室內門框、窗框、鏡框等長方形的長與寬,

並設計一下做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給每種不同的材料標上單價,讓他們計算一下,選擇怎樣的材料,用什麼方案,可以既經濟實惠,又滿足需要。 4.指導學生從數學內部尋找數學問題: 數學內部充滿著各種問題,雖然通過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是學生學習作為再次創造的過程,仍有一個不斷探究、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在數學內部,學生接觸最多的問題是解答習題,而解答習題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特殊形式。教師可以從問題的角度出發,指導學生對問題正確加以理解,明確已知的條件和要達到的目標,作出合理的假設,尋求通向目標的可能途徑,確定最優的解決方案。要使學生從中養成習慣,形成技能,並遷移到其他方面,使他們擁有問題解決的意識,提高思維水平。 例如:計算12345+23456.這是一道多位數的加法,學生計算後,教師可以改變題目的形式,出題「CROSS+ROADS=DANGER,已知O=2,S=3,求其他字母各代表幾(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數字)」。這顯然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問題解決的情景。因為解答用字母來表示兩個加數的加法,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沒有遇到過的問題,而且解此題時學生不僅要具有加法知識,還須具備假設和推理能力。 5.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 小學生經過課堂學習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這些實際問題已經經過數學處理,各種條件與問題都比較明顯,然而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並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識的實際問題或情境。

B. 小學解決問題數學方法有哪些

手腦並用是提高創新意識的有效方法。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重要指標,是從小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實際操作這項活動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具有創造性、開拓性。符合國家關於活動課開設的目的和意義。有利於數學教學的輔助過程,有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活動,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掌握方法,促進思維的發展。教學中,經常設置一些懸念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探索,喚起學生創新意識,改變教師的主體。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挖掘,逐步形成創新能力。
優化教學模式,深化創新意識培養:傳統意義上教學的幾個重要的環節一般是:導入新課—新授—鞏固練習—布置作業。經過多年的改進,形式雖然有變化,但實質卻沒有什麼改動。其實,課堂不必套用這個模式,對小學來說,一本正經的像對成人那樣傳授知識,未免太呆板了些。活動教學、游戲教學、發現教學、探究教學、數學建模教學、競賽教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都是可以採取的。比如:導入這一環節,完全可以用昀新的教學詞彙—創設情境來表示和演繹,情境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面對的,它必然會起到導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面對著一個問題,藉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的意識。再比如:新授這一環節,完全可以改成探索與討論,而鞏固環節可以換成實踐與反思等等,這些改變並不是換換詞語那樣簡單,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改變與教學方式的更新,通過這些改變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創新意識。
3
小學數學方法二
動手操作的策略: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中《三角形邊的關系》時,我讓學生自己探索任意三根小棒能否圍成三角形,先猜想,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試圍,驗證自己的猜想。實驗結果有所不同,這樣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產生思維沖突,從而提出數學問題「為什麼有的能圍成,有的圍不成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在進一步的探索交流中得出結論,即較短兩條邊的和等於或小於第三邊時不能圍成三角形,只有較短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時才能圍成三角形。
再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課前有一部分學生就能說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知識點。但是如何讓學生明白為什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而不是僅僅知道這個結論而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一系列操作活動,找到了幾種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方法,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得出結論後,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還有我在教《梯形的面積》時,引導學生探究「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這一問題時,我給學生提供了硬紙片的梯形學具,把實際操作策略的選擇權留給學生,學生將這個問題轉化為一個已知的問題進行推導研究。學生在自主探索實現操作策略的多樣化:有的學生將它剪為兩個三角形;有的通過割、補將它轉化為長方形;或者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種開放性的操作策略,不僅有可能獲得問題解決,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C. 如何解決小學數學問題的策略

畫圖策略
在解題過程中,運用畫圖的方法,畫出與題意相關的示意圖,藉助示意圖來幫助推理、思考,這是小學數學解決問題中最常用的一種策略。
常見的畫圖方式有:線段圖、集合圖等。
將疑難問題的文字「翻譯成圖」,能夠立竿見影地理清思路,找到解題策略。
轉化策略
轉化也是小學數學解決問題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能把較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能把未知的問題變為已知的問題。
列表策略
列表策略,又叫列舉策略。是將問題的條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便於從中發現問題、分析數量關系,從而排除非數學信息的干擾,同時也便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枚舉策略

在解決一些特殊問題時,有時候沒有辦法列算式,這個時候列舉出被研究對象的所有可能情況,則能使問題比較容易地獲得解決。和列表策略一樣,在枚舉時也要做到有序思考,這樣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替換策略

「替」,顧名思義就是「替代」;「換」,自然就是「更換」的意思。替換策略是用來解決幾個數量與總量之間的關系問題。運用替換策略能把兩個量與總量的關系簡化為一個量與總量的關系,從而有助於解決問題。
逆推策略

逆推,即「逆回來、倒過去」推想,也叫倒推法、還原法。就是從事情的結果出發,倒過去推想它最開始是怎樣的。當我們已知「現在」的狀態,要去求「原來」時,常常可以運用逆推策略幫助思考。

D.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

解決問題三步驟的實施

(一)閱讀與理解

1.找信息

找信息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低年級多是以圖畫、表格、對話等方式呈現問題。隨著年級升高,逐漸增加純文字問題的量。在實際教學中,對於中低年級而言,最有效的途徑是知道學生學會看圖,從圖中收集必要的信息。教師要注意三種情況,一是題中的信息比較分散,應指導學生多次看圖,將能知道的信息盡量找到;二是題中信息比較隱蔽時,容易忽略,這是要引導學生仔細看圖,三是信息的數量較多,要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收集有關信息。

2.提問題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只有認識到信息之間的聯系,才能提出一個合理的數學問題。教師有意識給學生提供機會,為學生營造大膽提出問題的氣氛 ,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3.示意圖

示意圖讓文字有了圖形的輔助,有助於體現教師教學的直觀性,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學的知識。指導學生示意圖,能從根本上培養和增強學生解題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會解題方法才能從根本上學會如何做題,學會畫示意圖才能使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能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分析與解答

1.數量關系

心理學先入為主原則,第一次學習建立起來的「模型」表象,不僅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還具有導向作用。在一至四年級的除法「應用題」中,都是被除數大於除數,加之教材編排題型過於單一,缺少對比呈現。如果老師教學時缺少分析「數量關系」,或者有些老師為了追求成績,直接告訴學生:「記住你就用大數除以小數!」以至於到了五年級形成習慣。所以,「應用題」教學一定要加強「數量關系」的分析。

數量關系就是學生在運用運算意義和基本數量關系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對周圍生活中的一些數量關系積累了一些感性的認識,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他們再抽象概括一些具體的數量關系式,大家習慣上稱這種數量關系為「常見的數量關系」。例如:單價與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工作效率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之間的關系,速度與時間、路程的關系,等等。

2.列式計算

列式計算是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步驟,找信息,提問題,以及畫示意圖都是為了列出式子,算出答案。下了如此多的功夫就為了這一步驟,所以要求學生細心謹慎,不要看錯數據。記錯數。

3.回顧與反思

回顧和反思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方法,積累教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在回顧中感受成功,增強學習自信心,養成反思習慣。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回顧和反思。其實回顧與反思屬於檢查。檢查在列式中有沒有寫錯加減乘除,檢查式子中有沒有看錯數據,寫錯數據,檢查有沒有計算錯誤,比如低年級的滿十就進一,不夠減就退一,乘法口訣有沒有出錯,高年級的小數點有沒有點錯,或者分數的約分是否約完整等等。

總的來說,正因為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是《新課程標准》中規定的課程目標之一,在小學數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教學中的最難點之一。所以就解決問題中的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和回顧與反思進行淺談,希望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法起到作用。

E.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有哪些

1.歸納法。就是用聯系、運動、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待問題,把有待解決的問題,通過某種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已經解決或容易解決的問題。其實質就是對問題進行變形,促使矛盾轉化。例如:完全歸納法(數學歸納法)與不完全歸納法。

2.假設法。就是先對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或問題作出某種假設,然後,按照題中的已知條件進行推算,根據數量上出現矛盾,加在適當調整,最後找到正確答案的一種解題思想方法。如「雞兔同籠」問題。

3.逆推法。採用與事情發生過程相反的順序思考的解題方法做做逆推法。

4.列舉篩選法。解某些數學題時,有時要根據題目的一部分條件,把可能的答案一一列舉出來,然後根據另一部分條件檢驗,篩選出題目的答案。

5.圖解法。解數學題時,可以設法把條件、問題以及它們的數量關系用線段圖、韋恩圖等圖形反映上來,使我們能藉助圖形進行分析、推理,尋找解題途徑,這種方法叫圖解法。

6.類比法。

「類比」是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有些屬性相同,推測它們另一些屬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在解題中,根據題中所求問題與已知條件相類似的關系,利用類比推理,找類比模型,從而尋找解題途徑的方法叫類比法。

7.小學數學中常用邏輯推理法。

(1)分析與綜合法

分析法是從需證的結論出發,以一系列已知定義、定理為依據逐步逆溯,從而達到已知條件的推理方法。特別是應用題,幾何證明題等。

綜合法是從題設條件出發,以一系列已知定義、定理為依據,逐步推演出所需證明的結論的推理方法。

(2)歸納與演繹法

歸納與演繹是相互聯系著的,歸納得出的結論,可以用演繹法去驗證,演繹的前提是通過歸納得出的。

由特殊性前提引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叫做歸納推理。以歸納推理為主要內容的科學研究方法叫做歸納法。一般地,在小學數學課中,運算定律,基本性質,法則等都是運用不完全歸納讓學生從頭從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叫做演繹推理。以演繹推理的主要內容的科學研究方法叫演繹法。一般地,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當以歸納推理的形式得出運算定律,基本性質、法則、公式後,都再以演繹推理的形式進行計算。如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結論構成)

(3) 觀察與實驗法

(4)聯想法

(5)猜想法

(6)對應法

F. 小學數學中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哪些

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加強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策略的指導。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積累的,同時需要學生自己不斷進行內化。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解決問題的策略可以分為一般策略和特殊策略兩類。

一、一般策略
有些問題的數量關系比較簡單,學生只需依據生活經驗或通過分析、綜合等抽象思維過程就可以直接解決問題。
1.生活化。生活化是指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通過建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從而解決問題的策略,常運用於學習新知時,關鍵要在問題解決後向學生點明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蘊涵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如學習《最大公因數》,先出示問題:老師最近買了一個車庫,長40分米、寬32分米,想在車庫的地面上鋪正方形地磚。如果要使地磚的邊長是整分米數,在鋪地磚時又不用切割,地磚有幾種選擇?如果要使買的塊數最少,應該買哪一種?因為學生對此類問題比較熟悉,所以普遍認為:地磚的邊長應該是40和32公有的因數,公有因數最大時買的塊數最少,解決這兩個問題應先找出40和32的因數。然後讓學生梳理解決問題的過程,並點明什麼是公因數、什麼是最大公因數、如何找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數學化。數學化是指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通過建立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從而解決問題的策略,常運用於實際解決問題時,關鍵是在解決問題之前要讓學生明確運用什麼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問題。如學習《長方形周長》,當學生已經知道長方形周長=(長+寬)×2後出示:小明沿著一個長方形游泳池走了一圈,他一共走了多少米?首先讓學生明確「求一共走了多少米就是求長方形周長」,再思考「長方形周長怎麼求」、「求長方形周長應知道什麼」,最後出示信息「長50米、寬20米」,學生就能自主解決問題。
3.純數學。純數學是指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通過分析、利用數量之間的關系從而解決問題的策略,常運用於學習與舊知有密切聯系的新知時,關鍵要在需解決的數學問題和已有的數學知識之間建立起橋梁。如學習《稍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先出示舊問題:水泥廠二月份生產水泥8400噸,三月份比二月份增加25%,三月份生產水泥幾噸?學生認為:因為增加幾噸=二月份幾噸×25%,所以三月份幾噸=二月份幾噸×(1+25%)=8400×(1+25%)。再出示新問題:水泥廠二月份生產水泥8400噸,三月份比二月份減少25%,三月份生產水泥幾噸?讓學生說說兩類問題有什麼異同,因為這兩類問題有著本質的聯系,所以教師只需在兩者之間建立起聯系的橋梁,學生就能用遷移的方法自主解決新問題,他們認為:因為減少幾噸=二月份幾噸×25%,所以三月份幾噸=二月份幾噸×(1-25%)=8400×(1-25%)。

二、特殊策略
有些問題的數量關系較復雜,常需要一些特殊的解題策略來突破難點,從而找到解題的關鍵並順利解決問題。小學生常用的也易接受的特殊策略主要有以下七種:
1.列表的策略。這種策略適用於解決「信息資料復雜難明、信息之間關系模糊」的問題,它是「把信息中的資料用表列出來,觀察和理順問題的條件、發現解題方法」的一種策略。如在學習人教版第7冊《烙餅中的數學問題》時,為了研究烙餅個數與烙餅時間的關系就可採用列表策略,如右圖。運用此策略時要注意:(1)帶領學生經歷填表過程;(2)引導學生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3)啟發學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題思路,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感受函數關系。
2.畫圖的策略。這種策略適用於解決「較抽象而又可以圖像化」的問題,它是「用簡單的圖直觀地顯示題意、有條理地表示數量關系,從中發現解題方法、確定解題方法」的一種策略。如在學習人教版第5冊《搭配問題》時,為了能更直觀、有條理地解決問題就可採用畫圖策略,如右圖。運用此策略時要注意:(1)讓學生在畫圖的活動中體會方法,學會方法;(2)畫圖前要理請數量關系;(3)畫圖要與數量關系相統一。
3.枚舉的策略。這種策略適用於解決「用列式解答比較困難」的問題,它是「把事情發生的各種可能進行有序思考、逐個羅列,並用某種形式進行整理,從而找到問題答案」的一種策略。如在學習人教版第3冊《簡單的排列與組合》時,為了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就可採用枚舉策略,如右圖。運用此策略時要注意:(1)在枚舉的時候要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復、不遺漏;(2)設計的教學活動應包括「引發需要——填表列舉——反思方法——感悟策略」等幾個主要環節;(3)要在反思中積累列舉技巧,引導學生進行整理、歸納與交流。
4.替換的策略。這種策略較適用於解決「條件關系復雜、沒有直接方法可解」的問題,它是「用一種相等的數值、數量、關系、方法、思路去替代變換另一種數值、數量、 關系、方法、思路從而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如學習人教版第6冊《等量代換》時,為了能把復雜問題變成簡單問題就可採用替換策略,如右圖。運用此策略時要注意:(1)把握替換的思路,提出假設並進行替換、分析替換後的數量關系;(2)掌握替換的方法,在題目中尋找可以進行替換的依據、表示替換的過程;(3)抓住替換的關鍵,明確什麼替換什麼、把握替換後的數量關系。
5.轉化的策略。這種策略主要適用於解決「能把數學問題轉化為已經解決或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的問題,它是「通過把復雜問題變成簡單問題、把新穎問題變成已經解決的問題」的一種策略。如學習人教版第11冊《按比例分配》時,為了能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解決新問題就可採用轉化策略,如右圖。運用此策略時要注意:(1)突出轉化策略的實用價值,精心選擇數學問題;(2)突破運用轉化策略的關鍵,把新問題、非常規問題分別轉化成熟悉的、常規的且能夠解決的問題;(3)在豐富的題材里靈活應用轉化策略,提高應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
6.假設的策略。這種策略主要運用於解決「一些數量關系比較隱蔽」的問題,它是「根據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或結論作出某種假設,然後根據假設進行推算,對數量上出現的矛盾進行適當調整,從而找到正確答案」的一種策略。如學習人教版第11冊《雞兔同籠》時,為了能使隱蔽復雜的數量關系明朗化、簡單化就可採用假設策略,如右圖。運用此策略時要注意:(1)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或結論作出合理的假設;(2)要弄清楚由於假設而引起的數量上出現的矛盾並作適當調整;(3)根據一個單位相差多少與總數共差多少之間的數量關系解決問題。
7.逆推的策略。這種策略主要運用於解決「已知『最後的結果、到達最終結果時每一步的具體過程或做法、未知的是最初的數量』這三個條件」的問題,它是「從題目的問題或結果出發、根據已知條件一步一步地進行逆向推理,逐步靠攏已知條件直至問題解決」的一種策略。如解決右圖中的類似問題時,為了能更充分地利用條件、更好地解決問題就可以運用逆推策略。運用此策略時要注意:(1)在鋪墊式敘述時不要有任何暗示,不到最後不要得出結論;(2)在每一處的敘述中都要能為最後的結論服務;(3)在向前推理的過程中,每一步運算都是原來運算的逆運算;(4)這類問題還可以用畫線段圖和列表的方法來解決。

關註解決問題的策略,對於如何分類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理解常用策略的本質、把握每種策略的運用范圍和要點,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

G. 總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要領

培養數學問題解決的有效策略
數學教學不可能把各式各樣的數學問題一一講全,把解答的方法都教給學生。數學教學的功能是幫助學生習得數學問題解決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並引導他們靈活應用這些方法,適應問題的千變萬化,即「策略」。小學生具有數學問題解決的策略表現為:積累了一些常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經常靈活地應用方法解決問題;對合理地使用方法有所體驗、有些經驗。

H.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分為哪幾個階段

一、認真讀題審題

讀題就是為了審題,弄清楚題目所講的意思,明確要求的問題,以及題目中所含的條件。讀題一般讀三遍,第一遍知道大概講什麼,第二遍明確要求的問題,帶著問題要讀一遍,這時要讀慢一點,邊讀邊想,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圈出來,想想要求題目中的問題要用到哪些條件,第三遍邊讀邊分析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

二、分析數量關系

分析題目最好要利用好稿紙,要在稿紙上寫寫畫畫,可以摘錄關鍵詞,可以畫畫線段圖,有的題目還可以用實物演示一下,自己表演一下,這樣直觀形象,想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列出算式計算

分析好數量關系後就可以列式計算了,如果是平時做題,還可以想想還可以怎麼解答,讓一道題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答,達到一題多解的訓練,拓展解題的思路。

四、檢驗是否正確

題目做完,要回顧一下解題思路,看看每一步是否合理,解題時一般有兩種分析思路,一種從問題入手,再去找哪些條件可以求出來,另一種是從條件入手,看哪些條件可以求出哪些問題,直到解答出來。回顧思路時,可以換一種思路來檢驗一下自己做對了沒有,從問題入手的,可以從條件入手來檢驗。

(8)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方法體系擴展閱讀

研究者提出了問題解決的五個作用:

(1)作為數學教學的正當理由。在數學課程中,存在著與現實生活有聯系的問題,能使學生和教師相信數學是有價值的。

(2)為學科課題提供具體的學習動力。教師在介紹各種課題時,通常會運用各種問題,含蓄或明確地讓學生懂得:如果掌握了下節課的內容,就能解決這類問題。

(3)作為娛樂。娛樂性問題是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這些問題表明「數學很有趣」,而且學生掌握的技能還可以用於娛樂。

(4)作為開發新技能的手段。運用循序漸進的問題,可以將學生引導到新的學科知識中,並為他們提供可以討論學科知識技巧的背景。

(5) 作為實踐。先教學生一些技巧,再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實踐,直到掌握這一技巧。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方法體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室強電分組最佳方法 瀏覽:931
校園節能減排研究方法 瀏覽:154
科學的跑步訓練方法 瀏覽:319
局部用葯有哪些方法 瀏覽:783
快速除車漆的方法 瀏覽:864
皇冠大燈安裝方法 瀏覽:984
識別表格中圖片的方法 瀏覽:782
求子方法放床上什麼好 瀏覽:906
碌鵝如何腌制方法 瀏覽:318
剛買的保溫杯用什麼方法清洗 瀏覽:195
手機如何消磁最快的方法 瀏覽:2
提升電腦內存的最好方法 瀏覽:206
檢查家禽呼吸頻率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401
子彈墜連接魚鉤的方法 瀏覽:943
半干法脫硫硫酸鈣檢測方法 瀏覽:550
惡性腫瘤化療有哪些方法 瀏覽:519
電動汽車支架安裝方法 瀏覽:699
幼兒鼻塞不通氣有哪些方法 瀏覽:924
犬布病診斷方法研究進展 瀏覽:292
ios微信聊天文件夾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