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診斷直腸癌
近年來,患直腸癌的患者也是越來越多,造成的危害也是很大的,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由於對疾病了解的不夠深入,在疾病發生的時候並不能予以准確的判斷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為了減少直腸癌的發病,生活中要積極的做好預防工作,所以我們不僅要了解它的發病原因還要知道它的診斷方法,一旦發病,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診斷。
1、直腸肛門指撿
肛指檢查簡單易行,直腸指檢目前仍是直腸癌手術前一系列檢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檢查方法。
2、實驗室檢查
(1)大便隱血試驗:此方法簡便易行,是大腸癌普查初篩方法和結腸疾病的常規檢查。有條件者還可應用免疫學方法以提高正確率。
(2)血紅蛋白檢查:凡原因不明的貧血,血紅蛋白低於100g/L者應建議作鋇劑灌腸檢查或纖維結腸鏡檢查。
(3)血清癌胚抗原(CEA)檢查:CEA檢查不具有特異性的診斷價值,因此不適合作為普查或早期診斷,但對估計預後、監察療效和復發方
面具有一定幫助。
3、內鏡檢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經直腸指檢無異常發現者,應常規進行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內鏡檢查能在直視下觀察病灶情況,並能取活檢作病理學診斷。
纖維結腸鏡檢查就目前而言是對大腸內病變診斷比較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檢查方法,絕大部分早期大腸癌可由內鏡檢查發現。
4、雙重對比造影
傳統的鋇劑灌腸X線檢查對早期癌和大腸腺瘤顯示常有困難,而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技術已大大提高了早期大腸癌和小腺瘤的發現率和診斷准確卒,目前已成為放射科常規檢查。
5、CT診斷
CT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方法,但CT對結腸癌的分期有重要意義,尤其對於估計不能直接手術,而在應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內放療後有可能被手術切除的病人更有價值。CT對晚期直腸癌和復發性直腸癌的手術估計有較大意義,可以直接觀察到腫瘤侵犯骨盆肌肉(提肛肌、閉孔內肌、尾骨肌、梨狀肌、臀肌)膀胱和前列腺。
手術後3個月時可作盆腔CT檢查,作為基礎片,以便於隨訪時對照用。手術後2~3年內應每隔6~8個月作一次CT檢查,或當CEA升高時復查CT.此外,CT對復發性直腸癌應用放療可提供正確的定位,並確定適當的靶體積。
6、超聲顯象檢查
直腸內超聲顯象檢查是以探測直腸癌外侵和腫瘤對直腸壁的浸潤程度為目的的一種新的診斷方法,於1983年起開始應用於臨床。直腸內超聲顯象檢查能正確地診斷出腫瘤所侵犯的部位及大小。
7、磁共振檢查
有研究者稱對直腸癌的外侵,磁共振檢查(MRI)較CT更有意義。但目前磁共振還有不少技術問題需要完善,對磁共振所提供的圖象認識也需進一步深化,同時與腔內超聲顯象相比,磁共振檢查費用昂貴也是其廣泛應用的障礙。
直腸癌的術後護理措施:
1、術後坐浴,會陰部切口敞開者,待紗布拔除後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日2次,以預防感染。
2、直腸癌根治術後,需留置尿管並應延長時間,應密切觀察尿量及尿液性質,以利早日發現尿路感染、早期治療。
3、加強會陰部的護理,應用0.2呋喃西林棉球擦洗會陰部,每日2次。
4、女性患者月經期更應加強會陰部的清潔,以防感染切口。 織夢內容管理系統
5、術後7—10日拔除尿管後,應多飲水,保持足夠的尿量,以達到沖洗尿路的作用。織夢內容管理系統
6、加強會陰部切口的護理,會陰部切口一期癒合時,應保持外層敷料的清潔乾燥。
7、女性患者尿管拔除後,應用女式尿壺接尿,以防尿液污染切口。
8、術後患者應採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利引流。引流管需持續7—10日,應由醫生視引流數量減少後方可分次拔除;嚴禁患者或家屬拔除。
Ⅱ 如何早期發現、診斷直腸癌
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胃癌,目前,在癌症排行榜中已躍居第二位。絕大多數病人在40歲以上,30歲以下者約佔15,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為2-3:1。直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所以飲食和生活方式,是癌症的禍根。由於成因和症狀的相似,直腸癌通常和結腸癌常被一同提及,直腸癌在早期並無明顯症狀,要想早期確診直腸癌需要了解直腸癌常見症狀和常規檢查及診斷方法。
一、直腸癌早期症狀:早期有十個信號值得高度重視。
1、突然體重減輕。
2、原因不明貧血。
3、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食慾減退。
4、腹部有腫塊。
5、大便帶血或出現黑色糞便。
6、大便中有膿血或粘液血便。
7、大便習慣改變,次數增多或腹瀉。
8、瀉與便秘交替進行。
9、大便形狀改變,變細、變扁或帶槽溝。
10、發現有多發生性息肉,或乳頭狀腺瘤。
二、直腸癌的常規檢查方法都有哪些呢?一般情況下直腸癌的常規檢查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參考:
1、直腸指檢:約90的直腸癌,特別是直腸下段癌、僅憑指檢即可發現。但目前仍有些醫師對可疑直腸癌病人不作這一常規檢查,造成延誤診斷和治療。事實上這種診斷方法簡單可行,經過直腸指檢還可判斷捫及腫塊的大小和浸潤程度,是否固定,有無腸壁外、盆腔內種植性腫塊等。
2、大便隱血實驗:結腸癌和息肉都能造成出血,並通過腸道和大便混合排出。將少量的大便標本送到醫院檢查即可獲得結果,方便易行。
3、腸鏡檢查:直腸指檢後應再作直腸鏡檢查,在直視下協助診斷,觀察腫塊的形態、上下緣以及距肛門緣的距離,並採取腫塊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以確定腫塊性質及其分化程度。位於直腸中、上段癌腫,手指無法觸到,採用腸鏡檢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4、鋇灌腸:檢查前需要用瀉葯清潔腸道。檢查中將造影劑注入腸道,放射科醫生在X光下可以發現結腸癌或較大的息肉。
5、腹部和/或盆腔CT和/或B超、胸部X光片:這些檢查對結直腸癌的定性診斷意義小於電子結腸鏡,但對確定結直腸癌分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6、血清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對結直腸癌的診斷具有輔助價值,同時有助於判斷預後、判定療效及監測復發。
7、電子結腸鏡:是目前確診結腸息肉和腫瘤最有效的方法。但結腸鏡檢查相對有一些痛苦,醫生會建議使用點鎮靜止痛葯物。
8、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可以早期全面發現較小的而其它檢查手段不易發現的結直腸腫瘤,診斷准確率較高。以上檢查方法可根據不同症狀靈活運用,並不是全部必做。此外,還需要結合部分大小便、血液等檢查。但如果發現異常,最終還是需要電子結腸鏡來確診。
在此,再次提醒市民在平時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身體狀況的變化,當身體一旦有不適或排便異常,便隱血檢測陽性,懷疑是結直腸癌時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做到直腸癌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此保證身體健康,健康愉快地生活!
Ⅲ 直腸癌要做哪些方面的檢查才能確定
直腸癌的一般檢查有:
直腸指檢:直腸癌患者大多數靠指檢即可晉升發現癌變是診斷國家直腸癌的必要檢查步驟這種診斷建立方法簡單易行科研經過直腸指檢可以判斷出腫塊的大小浸潤程度腫塊的變化是否固定性狀有無腸壁外盆腔內種植性腫塊等
直腸鏡檢:可窺見腫瘤大小形狀部位並可直接取著名組織作病檢
直腸癌的輔助檢查有:
大便隱血試驗:此方法簡便易行是大腸癌普查初篩方法和結腸疾病最早的常規檢查有條件者還可應用上海國家免疫學方法以提高正確率
血紅蛋白檢查:凡原因不明的貧血血紅蛋白低於g/L者應建議作鋇劑灌腸檢查或纖維結腸鏡檢查
血清癌胚抗原(CEA)檢查:CEA檢查不副教授具有特異性的診斷致力價值導師因此不適合作英國為普查或早期診斷診斷但對估計預後監察療效和復發課題方面具有研究生一定幫助
內鏡檢查: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經直腸指檢無異常發現人才者應常規緊密進行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內鏡檢查能在直視下觀察病灶情況並能取活檢作病理學診斷沈陽纖維結腸鏡檢查就部委目前而言是對大腸內病變診斷醫葯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檢查方法絕大部分早期大腸癌可由內鏡檢查婦產發現
雙重對比造影:傳統的鋇劑灌腸X線檢查對早期癌和大腸腺瘤顯示常有困難而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技術已大大提高了早期大腸癌和小腺瘤的發現豐富率和地區診斷准確卒目前課題已同時成為放射科常規檢查
CT診斷博士:CT對結腸癌的分期有重要意義美國尤其對於估計不能直接遼寧手術而在系統應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內放療後有可能被手術博士切除的病人腹腔更有價值CT對晚期直腸癌和復發性直腸癌的全國手術估計有較大意義可以直接觀察到腫瘤侵犯骨盆肌肉膀胱和前列腺
超聲顯象檢查:直腸內超聲顯象檢查是以探測直腸癌外侵和腫瘤對直腸壁的浸潤程度為目的的一種新的診斷專業方法能正確地診斷基因出腫瘤所侵犯的部位及大小
磁共振檢查:有研究者稱對直腸癌的外侵磁共振檢查(MRI)較CT更有意義
Ⅳ 怎麼判斷有沒有得直腸癌
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判斷一個人是否得直腸癌,最簡單的方法是做電子結腸鏡,可以看到結直腸是否有息肉。如果有息肉及時取病理,病理回報為直腸癌是最准確的,病理結果是診斷直腸癌的金標准。除此之外,通過腸鏡觀察腫瘤的肉眼形態、大小、表面,基本可以大致的判斷,但上述形態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確診要靠病理檢測。除此之外,可以做直腸的磁共振成像檢查,同樣可以判斷是否得直腸癌,雖然不能作為確診的金標准,但可以提示腫瘤的大小、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是否局部轉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