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70個問題及解決方法

70個問題及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4-08-13 04:39:37

㈠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大學生新生容易產生的幾種心理問題

1、焦慮 

焦慮是一種情緒反應,是個體對當前或預感到的挫折產生的一種緊 張、憂慮、不安而兼有恐怕的消極的情緒狀態。它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喪失,失敗感與罪疚感的增加等。而過度的或過於持久的焦慮會損傷他們正常的心理活動,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如憂慮症、神經衰弱等,從而嚴重地影響大學新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2、冷漠 

冷漠是個體遇到挫折後的一種防禦手段。它包括缺乏積極的認識動 機、活動意向減退、情感淡漠、情緒低落、意志衰退、思維停滯。在生活中,當一個人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表現出漠不關心的心態,以來保護自己。具有這種性格的人,缺乏進取精神,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終日隨波逐流,無所事事。

3、狂妄 

狂妄自大是對自己的品質和才能給予過高的估價而產生的一種虛狂 的心理狀態。具體表現為:自以為是、任性逞能、目中無人、事事以我為中心,好發表自己的見解,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等。

4、自卑

自卑表現為喪失信心、膽子小、信心不足。病態的表現為:怕見生人,一見生人就會全身緊張,手足無措,惟恐別人笑話自己,自我感覺一切不如人,對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際關系冷漠。

二、造成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1、學習方面的不同 

中學和大學都要學習,但學習目的和方法等都不同。中 學時,教師不厭其煩地「傳道、授業、解惑」,負責的態度一點也不亞於父母對你的關心。大學則實行學分制,學習完全靠個人,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有些中學時的姣姣者,由於對大學的學習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強手如林,昔日的優勢風采不復存在,自尊心和好勝心得不到充分滿足,家長和個人的期望值過高,容易產生失落感。

2、環境的不同 

在中學,為迎高考,除了學習,一切事情家長代勞,加上獨生子女驕生慣養,上大學後,一切親力親為,適應能力不強的就會經常被孤獨不安、焦慮所困擾,尤其是習慣了農村生活環境的大學生到喧鬧的城市後,易產生壓抑和自卑感。

3、人際交往的不同 

中學里的人際關系要簡單些,一心只讀「聖賢書」,而 大學同居一室的有來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鄉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們之間的磨合是個新問題。一些學生個性強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合群,孤獨寂寞,經常埋怨自己沒有,甚至想逃避。

4、戀愛方面的不同 

有些剛入學的大學生為尋求安慰、擺脫空虛和寂默,也 有的為滿足一種虛榮心,開始尋找異性。他們不知道接觸到什麼程度合適,有時候,他們根本不知道傷害了對方,反過來也傷害了自己。異性的接觸,易形成失戀、暗戀等現象,嚴重時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三、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的調適建議 

調節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使其健康發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做好新生入學教育,營造溫馨氛圍,幫助新生盡快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入學後,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過報告、座談等活動,讓大學生意識到大學與中學的不同,告知他們可能遇到的困難、出現問題,讓學生有個思想准備。建立並指導一個有凝聚力班委和團支委,多組織有益、健康的集體活動,幫學生熟悉校園環境,讓同學在活動中增加了解、增進友誼,彼此敞開心扉,傾吐心聲,讓新生消除陌生感,盡快適應新環境。

2、因人而異地幫助學生確立符合自己實際的中、近期目標 心理障礙往往源於挫折,而一個人心理上能否體驗到挫折感,與他的抱負水平密切相關。如果自我抱負水平過高,失敗的機會就愈多,則更容易體驗到挫折感。如:一門功課兩人都考了80分,如果一個人原定目標為90分,他便有可能產生挫折感,而另一個人原定目標為70分,他便沒有挫折感。因此,幫助新生正確認識、評價自己,制定計劃時考慮到它的可實現性,多訂一些中、近期目標,少定過高過長遠的目標。

㈡ 幼兒教育問題與解決方法

幼兒天生會說謊:說謊其實有難度

說謊:是指兒童有意或無意講假話。據調查,我國大約有50%的孩子從3歲開始說謊,9歲的孩子70%以上說過謊。可見,說謊是兒童普遍的行為。

心理學家先前研究發現,孩子往往在三歲半至四歲半時學會如何有技巧地撒謊。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兒童心理學副教授維多利亞·塔爾瓦通過著名的「偷看游戲」發現,就游戲過程中是否偷看,三歲孩子往往坦白承認,多數四歲孩子謊稱沒有偷看,95%六歲孩子說謊。

事實上,說謊有一定難度。孩子首先要清楚真相,然後構思一個虛假而連貫的故事,向他人講述,整個過程中不斷觀察對方反應,猜測對方是否相信。

《天生會說謊》作者、澳大利亞資深記者伊恩·萊斯利在書中寫道,如果我們說自己從未說過謊,那這就是謊言。四歲孩子說謊令人稱奇,如果你發現你家三歲寶寶撒了一個巧妙的謊,那真了不起。不過,不要表揚他們。

孩子焦慮不利長高需減壓

由於受到學習、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孩子們也會很壓抑焦慮。美國紐約州心理研究所對兒童進行研究表明:如果整天生活在焦慮當中,孩子成年後要比具有穩定情緒的同齡人矮小。可見,孩子焦慮不易長高。

美國紐約州心理研究所兒童心理學家丹尼爾·派思和他的同事對716個從9歲到18歲的孩子做了9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感覺緊張的女孩子會比感覺快樂的女孩子矮5.08厘米。由於這些具有緊張焦慮情緒的女孩子並不是生來就身材矮小,因此心理學家猜測情緒很可能抑制了掌管身高的荷爾蒙的正常分泌。

女孩較男孩更容易焦慮

專家分析認為,諸如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可能抑制了某種專門掌管身體生長發育的激素正常分泌。而這一研究則發現,這一現象在女孩身上更為常見,對於男孩則影響不大。心理學家認為,這可能與男女之間面對壓力的生理反應不同有關。另一些研究顯示:面對同樣強度的精神壓力,男孩能更好地予以「調適」,相反女孩卻往往處於長期的負面情緒的「控制」下難以自拔。

進一步的研究還表明:兩種緊張焦慮情緒與身高生長有直接關系。其一主要來自家庭,被稱為「分離緊張」,這種情緒在學齡前兒童群體中更為常見,女孩因為分離恐懼而不願意與父母分離,哪怕是很短的時間。她們可能不願意與父母分別睡在不同的房間,或者哭鬧、裝病不願意去學校。

心理學家派思指出,至少有5%的美國女孩是這些影響身高的焦慮情緒的受害者。他認為,學齡前、後的女孩已有許多足以引起精神壓力的事,其中包括父母關系,家庭經濟,自己的容貌、學習能力、交際水平以及言談舉止等,如果不能善加處理,可能會形成長期的緊張焦慮情緒。

孩子健康成長要注意心理「減壓」

矮小專科病門診今年暑假期間接待了不少前來求診的兒童和家長,因身材矮小來就診的兒童數量正在不斷增加,說明家長對孩子的身高等成長問題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但令人惋惜的是,將近20%的兒童因延誤了時機而無法治療。

心理專家指出,學齡期的兒童所面臨的焦慮往往與學業有關。專家認為,平時成績很好的或是把成績看得很重的孩子身上,這種焦慮表現得尤為突出,女孩通常會比男孩更加早慧,因此也更容易出現問題。最常見的是考試焦慮,因考試或學習而產生焦慮,一方面是因為把分數看得過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期望過高。一旦出現這種焦慮,女孩子受到的影響更大。如果事情沒有朝著自己的預期發展,就容易讓她們缺乏自信、苦悶自卑,從而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緊張、恐懼的狀態中。這時候家長要擺正態度,不要過於糾結孩子的成績。對孩子的能力要有一個准確的預期,應鼓勵孩子「盡了最大努力就好,不強求分數。」在孩子緊張焦慮的時候,盡量幫她們放鬆情緒。嚴重時應及時咨詢心理醫師。

另外,女孩在人際關繫上容易表現出過分緊張與不安,害怕生人或不敢與人交往,她們對人際關系的焦慮往往比男孩嚴重得多。家長應重視女孩的人際交往問題,家長應鼓勵孩子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遇到問題時,告訴孩子解決的方法並讓她自己去解決,但同時應不斷關注其進程。

而家長或者不了解孩子,或者沒有耐心,教育方法不當,導致孩子緊張焦慮,進而患上焦慮症。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研究員王玉鳳指出,輕度焦慮症可以通過早期干預,家庭協助轉歸,但是嚴重焦慮症危害較大,它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展,誘發抑鬱、自卑等心理疾病,需要綜合治療。

甩掉情緒包袱家長是關鍵

兒童心理問題的解決,關鍵還在家長身上。專家認為,一方面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科學的家庭教育,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另一方面,父母應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對他們好奇、喜歡模仿的特點應給予理解,對兒童不應有求必應,而應從小培養兒童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精神。平時應仔細留意孩子的行為,當發現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要及時到醫院治療。由心理醫生有計劃、有步驟地調整,達到治療目的。

專家稱,兒童心理問題防重於治,判定孩子是否有焦慮症傾向的關鍵在於:觀察孩子是否在情緒、行為方面有與其他孩子明顯不一樣的地方;與孩子以前的情緒、行為有較大的出入;有與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很不相稱的地方。

一般來說,孩子出現輕度的焦慮是可以糾正的。專家指出,首先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父母容易緊張、焦慮、缺乏自信等焦慮人格的,會在孩子身上反映出來;即使有難以處理的事情,在孩子面前也應表現得自信、冷靜,避免大驚小怪。當孩子被焦慮困擾時,家長應提供足夠的心理支持,這時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來自於爸爸媽媽的心理支撐,她們希望爸爸媽媽輕松地和自己一起積極尋找應對策略,而家長的干預也會逐漸淡化孩子對焦慮的感受。家長也應調整心理狀態,因為兒童成長障礙成因較復雜,這時候不要給孩子太大的精神壓力,以免加重緊張焦慮情緒,影響他們正常成長,更有可能錯過了孩子恢復身高的最佳年齡。

孩子過大的壓力不利於長高,同時易引起心理問題,兒童健康成長就要保證心理健康,作為家長應該注意給孩子進行心理減壓。

謹防暑期孩子養成壞習慣

假期對孩子來講,是一件高興的事,但家長們卻多少還是有些小焦慮的。因為在假期時間,孩子很容易生出一些壞習慣,這著實令父母頭痛。與其等假期過後再費老大的勁兒糾正,倒不如現在就防患於未然。

壞習慣第1名:整天睡懶覺

偶爾睡個懶覺當然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是如果天天睡懶覺,睡到中午才起來,那就成問題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亂,連帶著吃飯、游戲、學習……什麼都跟著亂。

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結束,還要恢復到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由於原來的生物鍾已經打亂了,又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整,多折騰啊。之所以把睡懶覺列在假期壞習慣的第一位,主要是在於它昭示著假期壞習慣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沒了規矩。

專家支招: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時的規矩來,稍稍寬松一些,偶爾做些平時不能做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假期沒有規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規矩」。比如睡懶覺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

壞習慣第2名:「狂」吃零食

對小孩子來說,吃和睡就是最大的問題。放假在家,各種零食隨手可得,放假期間,父母對此也比較放鬆。吃多了零食,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這時候會生氣,飯桌就變成了「戰場」。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大量進食,可能會影響大腦功能。據說進食過量,會加重大腦控制消化和吸收等功能神經負擔,使相鄰的控制語言、記憶、思維等智力活動的神經處於抑制狀態,對新事物、新知識就很難產生興趣。

專家支招:跟睡懶覺的問題一樣,當然可以讓孩子吃一點零食,這也是生活樂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議好一個比較合理的飲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點什麼東西、吃多少,別人給零食時怎麼處理,等等。

壞習慣第3名:「宅」在家

看太多電視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活動不足,老是窩在家裡,還常常伴隨著吃零食的壞習慣。容易發胖不說,精神狀態也不會好,常常是一副懶懶的、百無聊賴的樣子。當然這其中也有家長的原因,怕孩子熱著了,稍微熱一點就不放到外面去,其實是不對的。專家支招: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逛逛,或者安排一些體育鍛煉,連逛街也算是一項「運動」。父母要上班的時候,也要請看護人多帶孩子出門去玩,還可以鼓勵他跟小區里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間的追逐打鬧,自有他們的樂趣,也達到了活動身體的目的。注意不要給他太多「不可以」,手、臉、衣服、鞋子弄臟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時候讓他盡興,不要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

壞習慣第4名:「沉迷」看電視

看電視其實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會太過分迷戀電視節目的。說現在的孩子貪戀電視,更多是因為沒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罷了。此外如果孩子已經懂得上網,做父母的可能還會擔心他「沉迷於網路」甚至「染上網癮」。

專家支招:看電視太多會影響視力啦、會變笨啦、坐太久活動不夠啦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講講,相比簡單粗暴地「我不許你看電視」而言,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當然這些話可能孩子聽得都膩了,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和他「談判」,得出一個大家相對來說能夠比較認可的方案,因為是他親自參與制定的,他就會有意願去遵守。

給孩子決定自己要做什麼、該做什麼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趨地跟在他屁股後面:「不要看太多電視!」「你怎麼又在上網?」簡單說吧,換了是你整天被人管著,你煩不煩,又會不會產生逆反心理呢。

怎樣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

一、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1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

有很多孩子內心的不幸福感來自於長久而艱苦的學習,為了使孩子有一個好的前途,認准了只有學習才有出路的家長,就會在學習問題上感到非常緊張。這種緊張感,也會影響到孩子,使孩子不再把學習當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孩子在上學的早期就形成了這種印象,孩子就會在學習過程中尋找不愉快的事件和感覺,積累下來,不喜歡學習的印象就深刻在孩子的心靈中。即便他們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獲得了快樂或並不感覺到痛苦,但是他的意識還是認為自己不喜歡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成人就會非常擔心,有了擔心之後可能會出現兩個結果:

二、更加使勁地逼孩子學習,結果使得孩子更加厭煩和抗拒。

三、帶著理想的放鬆心態乾脆撒手不管,以為這樣孩子就會獲得幸福,最終使孩子由於沒有獲得成人的有效幫助出現了與同伴進行比較時所產生的自卑感。使孩子自己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學習或不需要學習。

近年來,國內興起了探索教育反思教育的熱潮,隨著大量的國際先進國家教育理念的引進,很多家長接受了各種各樣的教育理念,在拋棄已有的不良教育傳統以後,不斷地摸索實踐著新的教育理念。這給國內的家庭教育者帶來了新的空氣,也給孩子帶來了新的希望。但是在操作過程中,還出現了許多問題,如有一些家長在讀了有關給孩子自由的理論後,就會完全放養孩子,當孩子進入人群後遇到沖突,家長卻顯得迷茫和不知所措,進而開始懷疑自己接受的理念是不是錯誤的。還有一些家長,接受了一些新的理念,又不敢放棄舊的理念,自己在矛盾沖突中掙扎,也感到非常痛苦和迷茫。

其實,幫助孩子成長是一件快樂的事兒。所謂幫助孩子,就不是不管孩子,幫助本身蘊含著引領和訓練的意味。如,當一個孩子表現出反社會行為時,家長的反應對孩子將來的行為中是更多的反社會行為還是更多的親社會行為,起著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當孩子在家長的面前表現出一個反社會行為時,家長是表示生氣、懲罰還是沒有表示,或者嚴厲制止,其結果會完全不同。所以孩子是需要幫助的。幫助孩子的人自己也會獲得成長的快樂。

我們將適合孩子的真正能讓孩子幸福成長的方式叫做成熟的教育,將能夠使孩子發展出良好的人格品質和內在能力的教育叫做建構性教育。而這種教育的口號是:孩子是腳,教育是鞋。這句話意味著,做鞋的人一定要讓穿鞋的人感到舒適。舒適的先決條件就是鞋子適合於腳。對於教育來說,只要適合於孩子,孩子就不再感到困惑。

孩子要用十幾到二十年來學習,如果學習使他們痛苦,那麼在一日里,他們至少要痛苦8至12個小時,在一個月里,他們要痛苦22天到30天,在一年裡他們要痛苦200多天到300多天。人對於痛苦的承受是有限的,超過了極限,人內心中快樂的法則就會啟動,這個法則啟動之後,人就會沒有理性地逆反和抗拒,如果說人在生存中需要終身學習,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人如何能適應生存?所以教育者和家長只有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幸福感,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實際上,人是一個熱愛成長的動物,成長本身就會給人帶來幸福感。

怎樣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禪師正與皇帝談佛論道,旁邊的宰相忍不住了,他說大師,什麼是「無明」呢?禪師露出一臉不屑的神色說:像你這種人還配得上問這樣高深的問題?一句話,氣得宰相渾身發抖,但礙於皇帝的情面又不能發作。這時候,禪師一下子溫和起來,說「無明」嘛,就是你現在這個樣子。宰相大悟,叩頭謝恩……

這是個製造與運用教機的經典例子。「無明」這個詞,含義太豐富了,寫本書也不一定能講明白。人的愚痴,為什麼愚痴;人的貪婪,為什麼貪婪;人的煩惱,為什麼煩惱;遇事想不開,為什麼想不開;感到不快樂,為什麼不快樂;就算快樂了,還會樂極生悲,為什麼?這些愚痴、貪婪、煩惱、想不開、不快樂都從哪裡來?它們的根源是什麼?可以說,所有人心中存在著的「陰影」都屬「無明」的范疇。就算禪師給宰相講,也不知講到何年何月他才明白。就算明白了,這個關於「無明」的道理能不能進入他的心靈、落實到他的行為上去呢?

禪師沒下這樣的功夫,他只是「不經意」地,彈指之間,難題便灰飛煙滅了,而且解決了全部的問題——既讓宰相「看見」了「無明」,又讓他刻骨銘心。說禪師「不經意」,但這不經意的.背後,卻是絕對的「經意」,是真正的匠心獨運,如果沒有高超的智慧,絕對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我們可以想見,在經過這個刻骨銘心的瞬間之後,宰相不但會認真思考「無明」,還會拿出實際的行為清除「無明」,從而將「無明」的「理」化作「無明」的「行」,達到知行合一。

我們的「教機」也是這樣,面對「風雲變幻」的課堂、「信馬由韁」的孩子,作為教師,如何將知識、智慧、情感、愛傳遞過去,不但要傳達到大腦里,更要種植在心靈里,讓知識化為智慧,讓智慧升華為愛。這就需要教師智慧地教學,而智慧教學的關鍵,就是尋找、製造、把握與深化教機。

教師如果能把握這樣的機會,他就可四兩撥千斤,不然,只能千斤撥四兩。

所以說,一個合格的老師必須是運用教機的高手。教機從尋找或製造到把握一環扣一扣,最終都要引向深化與升華。我對老師說:我們雖然經過長期的培訓,每個單元、每一節課都寫了詳細的教材讓大家閱讀,每個星期還要備課寫教案,寫好教案還要坐在一起討論,但是,進了課堂,都不是了,要把教材、教案統統扔到一邊。這時候教案在哪裡呢?在孩子臉上。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課堂上,你必須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你不要盡想著那個本本上寫著什麼,你的眼睛要看著孩子。你要隨時准備變化,應對變化。在我們的課堂上,變化是正常的,沒有變化就不正常。

這就像打太極拳,你出什麼招式決定權不在你,而在對方。你得根據對方出的招數出招。但是,這樣說並不是平時不準備了。備課是戰略,講課是戰術;只有備課下了工夫,講課才能靈活地應對。課堂上,我們常常會發現設計的方案根本不能用,所以,老師要嘴在講課,眼要掃視,心在感受,每個孩子的狀態、眼神都要盡收眼底。要是孩子的目光是木的,散的,沒有光澤的,就會知道你的方式行不通,就要適時地調整,直到調整到孩子喜歡為止。要是能達到講課的時候眼睛不再看教案,大腦不再想教案,看著孩子的臉,舉重若輕、口若懸河,你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素質教育的老師。

如果你滿腦子都想你的教案,第一段說的什麼,第二段說的什麼,你的內心就沒有空間,眼睛也沒有機會觀察孩子的狀態了,你這是讓孩子順應你,而不是你順應孩子。

老師是鞋,孩子是腳

老師是鞋,孩子是腳,這個觀念在教機的使用上更為適合。有次我們上創造課,課名叫「荷花池中的女鬼」,引導的時候,引出了夢的話題,大家便開始講述自己做過的夢,有個孩子說夢見花仙子,七彩的光,捧著一把月季花,用很優美的姿勢拋灑下來,落在她的身上。哎呀,那麼香,那麼美,那麼幸福。另一個孩子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有一次夢見我爸放屁嚼牙打呼嚕,把我給吵醒了。於是全班停下來討論,這是夢呢,還是不是?美好呢,還是不美?結論是,這不是夢,是把現實與想像混淆了,就算是夢,也是粗俗的、惡心的、不文明的。

結果,老師改變了原來的設計,上成「我的夢」。

利用教機也有無意識的情況,比如電影《一個也不能少》中的那個女孩,一開始當老師時只把內容抄到黑板上就不管了,孩子一出教室她就像老鷹抓小雞一樣抓回教室,然後就拿根木棍蹲在教室門口摳土,孩子鬧翻天她也不管。到後來,為了找那失學的男孩,全班的孩子到磚廠搬磚,這就出現了數學問題:每人每天能搬多少,全班每天能搬多少,每塊磚多少錢,每天能掙多少錢,多少天能掙夠去縣城的路費。計算來計算去,不是寫錯了,就是忘了點小數點。後來,那個磚廠老闆發了善心,給了一些錢,沒想到車費不是原先聽說的價格,錢不夠了,大家都來想辦法,幫老師蹭車……在這個過程中,全班孩子的智慧、同情心、合作精神全部調動起來了。這個女孩根本不會教學,也不知道這就是教機,她是在無意識當中利用這個教機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靈活地理解教機,教機不光是參與式的,有的時候,不參與也是一種教機。比如有次「經商」課上,一個孩子開了家「咖啡館」,卻沒人來喝,一個人蹲在「攤位」上,孤苦伶仃地守著兩杯咖啡。這個教機是:老師不能幫他,讓他充分體驗「生意」的艱難,讓他嘗一嘗被孤立的滋味。老師的不幫,就等於給他提供了發現自己缺點的機會,讓他承受缺點帶來的痛苦,在痛苦中修復自己。

輕輕地接,輕輕地遞

有次我在五歲左右的班裡上「大怪鳥」,一個孩子揀了只死鳥,我覺得這是個情感培養的好機會……情感的培養必須利用教機,如果專意去做,就假了。

我說這只鳥不知道怎麼死的,是得病死的呢,還是被人打死的?不論怎樣死,死之前肯定特別痛苦。我們也不知道它的媽媽在哪裡,臨死之前它連媽媽的愛都得不到,死之後媽媽也沒法與它告別,老師心裡很難受。

孩子聽了,都很悲傷,要求摸摸這只小鳥,我把鳥捧在手心,輕輕地理了理它的羽毛,再輕輕遞給其中的一個。孩子輕輕接過去,也輕輕理了一下羽毛,輕輕掀開翅膀,捧起它的爪子。

我問孩子感覺到了什麼?他們說:感覺軟軟的、涼涼的,特別可憐。

然後,一個一個傳遞下去。每當傳給下一個時,我都讓他先遞給我,再由我往下傳。每傳給一個孩子,都要將那個動作重復一遍。為什麼這樣做呢?每當孩子傳給我、我又遞給下一個的時候,我接的動作、遞的動作特別輕柔:輕輕地接,輕輕地遞。毛弄亂了,我會輕輕整理一下……實際上,我在傳遞一種情感的語言。孩子們接受了我的傳遞,受到感動,就開始關愛、同情小鳥了。有的動作稍稍重一些,其他孩子就會說:輕一點,它會疼的。

生命中沒有「更死」

這說明孩子對於死的概念還不知道,這又是一個教機。我問:這只小鳥是不是死了?有的說死了,有的說沒死,只是昏迷了。我說昏迷是有呼吸的,死沒有呼吸,我們確定一下,看它有沒有呼吸?如果有呼吸,看看能不能把它救活?

愛頂嘴的孩子

案例分析:我兒子今年15歲,已上初三,平時學習尚自覺,成績中上等,只是他緊跟時尚,不勤儉節約。為此我常教育他,可他常常與我頂嘴,總是強調「時代不同了」,說我老生常談,頂嘴後幾天都不理我。

家庭心理醫生:孩子頂嘴當然是壞習慣,是一種出氣的方法,帶有挑戰性,常常激化矛盾,造成家庭不和,甚至引起離家出走。如何化解「教育--頂嘴」這一對矛盾呢?

心理學界普遍認為,12-16歲是孩子的「心理斷乳期」,隨著接觸范圍的擴大,知識面的增加,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了,極易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對社會、對人生有著與父母不同的看法,不要父母處處管自己,於是與父母時時頂嘴,事事抬杠。據統計,愛頂嘴的孩子約占絕大多數,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對孩子的頂嘴,家長一不要害怕,二要教育引導,三要注意方式。這要先從家長自身做起

一、不要輕易責備孩子 。常常不講方式、不分場合地批評孩子,是父母的通病。有些批評十分尖銳,卻不完全正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漸漸引起孩子內心的憤恨、埋怨,甚至記仇。所以批評孩子前要弄清緣由,不要亂批評;需要批評時,注意語氣、場合和方式;批評時要循循善誘,使他心甘情願接受。而對孩子的困難和挫折,要真心幫助解決。這樣,孩子還有什麼理由與你頂嘴呢?

二、尊重孩子自尊心。 對有問題的孩子,可以用啟發、引導的方式,不擺家長的架子。只有自尊自愛的人,才會奮發向上,成為有作為之人。再者,愛頂嘴的孩子很有見識、內涵和智謀,只要正確引導,他們會早日成才。

三、孩子有理時可以申辯。 對頂罪的孩子,不要謾罵、更不能體罰。要在家庭中發揚民主,鼓勵孩子申辯。這可使孩子感覺到無論做什麼,只有有理才能站穩腳跟,這對發展孩子個性極為有利。孩子有時可能會狡辯,這時你可正確引導,與孩子充分擺事實、講道理。這是一種鍛煉,可使孩子學會從各種困境和挫折中擺脫出來。

孩子需要哪些心理營養

孩子健康成長不只是需要身體上的營養,心理養分更不能少。

家長朋友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家可否知道,其實在給孩子補充一些身體上的營養外,針對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應該給孩子不同的心理營養。如果不能滿足其心理營養,那麼他們的心理健康程度一定是欠佳,家長應給孩子哪些心理營養呢?

第一個心理營養——無條件的接納

0-3個月,孩子一出生,需要的第一個心理營養叫無條件的接納。剛剛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尋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媽媽喂他,需要他的父母親幫助他,安慰他,照顧他。孩子他什麼都知道,只不過他不會講話,他有很多需要,但他只會用哭來表達。需要他的父母親能夠無條件的接納他。你不知道以後我會不會孝順,你也看不出來我到底好不好看,你不知道我乖不乖。但是,你沒有條件地來愛我,即是你什麼都不知道!

第二個心理營養:「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孩子要意識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體很不好,可是我很餓,我不舒服,我生病,你都能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來滿足我。那麼我會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對於母親而言,來做這些,不難。因為媽媽在生完孩子以後,會分泌一種叫本體胺的東西。有了本體胺的分泌,母親會為願意為孩子提供一切。從身理上,提供乳汁,從心理上,無條件地愛孩子。在媽媽的眼裡,孩子是最美的,最完美的。沒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第三個心理營養——安全感

他在這個階段,心裡營養不夠,也就是他的安全感不夠,安全感不夠他就沒有辦法分離。他也就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以情相系的人。以情相系就是用感情與別人聯系。如果他沒有,他整個人就會充滿恐懼和害怕在裡面。而這時我們能為孩子做的就是要很注意夫妻之間的關系。你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物質,孩子那麼小,他不需要那麼多物質,而是父母親相互間良好的關系。父母關系好,他自然很開心,因為孩子的世界就是他的父母。如果父母常吵架,常相互指責,孩子就會害怕,而他不會表達他的害怕時他就會用很多古怪的行為來處理。所以當看到我們的孩子行為古怪時,那表示孩子他不知道如何處理他自己的情緒。所以我們認為,媽媽最好的功能,就是給孩子安全感。你怎麼樣給孩子安全感呢?

家長朋友們,你們是否忽略了給孩子心理上的營養呢?在孩子成長的階段要分析孩子不同的心理,給他不同的心理營養,這樣才能保證除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㈢ 公文處理過程中常見的70個問題及解決辦法(一)

一、「公文」「文書」「文件」三者有什麼不同?

【解答】文書、公文、文件這三個概念很相近,不是專門從事公文處理的人來說,很難將其嚴格區分。從內涵來進,在許多情況下都是通用的,且有同一性。文書的核心主體部分就是公務文書,而公務文書就是我們常用的公文;公文包括法定公文和非法定公文,而法定公文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文件。再有,在日常稱呼上,這三個概念也略有區別。黨政機關一般稱公務文書為公文或文件,由此可見,三者在某種意義上是相同的,且內涵一致。但也有一定區別,即文書的外延較大,它包括公務文書和私人文書;公文的范圍次之,它包含法定公文和非法定公文;文件的范圍較窄,主要指法定公文。另外,文書是一個集合,指在各種公務活動中產生的文字材料(私人文書除外),公文也如此;而文件不僅是一個集合(指文件的全部),同時也是一個具體名詞。

二、怎樣修改文稿?

【解答】在公文寫作中,文稿的修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程序。修改文稿主要是對文稿進行進一步加工創作、規范和潤飾。其范圍主要包括:深化主旨,審查內容,調整結構、語序、句群,修正標點符號和語句,調整格式項目等。文稿的公文修改主要把握從以下七個方面:

一看標題。標題主要由「單位名稱+事由+文種」構成(有時只有「事由+文種」),主要要看標題是否完整,事由概括是否准確,文種使用是否正確。而其中相近文種混用是常見的錯誤,應予特別注意。

二看主旨。主要看公文主旨要求是否正確、深刻、有針對性。在此方面常見的有不切實際、失之膚淺等錯誤。主旨修改是一件大事,必要時應與領導或相關同志共同討論。

三看材料。一篇文稿,材料主要根據主旨的需要來確定,所以在修改時,主要看材料是否得當、真實、充分,表達是否精準。文稿材料需要修改的情況主要有:一是更換材料,即改用能說明本質問題的典型材料;二是刪繁就簡,即把敘述過多,且不必寫的過程以及該簡而用詳用的部分刪簡提煉;三是增添材料,即對敘述不完整,表述簡單,該說未說,事實不全,部分有事實但無理論或政策依據的,或有理論但事實不足的部分,進行添增,從而准確達到表達效果。在寫作過程中,對沒有認真核實的假材料,或寫錯的數字、時間等內容要進行全面修改,做到實事求是、去偽求真。

四看結構。結構服務於主旨,一篇文稿結構有問題,必然會影響主旨的表述。在修改時主要對層次安排是否符合邏輯,是否符合該文種的結構特點,文章中段落的過渡和照應是否周全、嚴密。

五看語言。文稿的語言是正確表達文意的載體,公文的語言提倡准確、簡潔、莊重、朴實、得體,反對假、大、空、套話、廢話。在語言修改時,主要看用詞是否准確,句式是精準簡潔;對多餘冗長,不準確的詞句要及時刪除、修改。

六看標點。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能准確把意思、語氣表達清楚,也能體現一篇文稿的質量好壞,甚至體現了公文的規范性和嚴肅性。

七看數據。文稿中的數據是正確表達文意的基礎,它體現了公文的嚴肅性、莊重性。文稿所需的數據是否准確,缺少或多餘,都會損害公文的執行效用。所以在修改時要對數據進一步確認,確保數據的真實性與權威性。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一稿就通過、一稿就成為精品的文章不是沒有,但為數極少,多數文章要經過反復修改、不同環節修改才能成文。通過修改則「瑕可以瑜,瓦礫可以為珠玉」。公文是黨政機關發布和傳達方針、政策,依法行政和公務活動的工具,為了保證公文的質量、發揮公文的工具性功能,在公文寫作過程中,文稿的修改必不可少,只有通過不斷的修改和錘煉,一篇好的文稿才能成型。修改好的文稿,最後送領導簽發同意就轉為定稿。

三、怎樣校對文稿?

【解答】校對就是對即將交付刊印的定稿進行閱讀校樣。它是保證公文文字質量的最後關口。文稿雖已精心修改、仔細審核,文字表達趨於完善,但文稿中在仍然會存在訛、多、衍、倒現象,以及標點錯誤等問題。如不加以校正,勢必影響公文的嚴肅性,甚至造成歧義,使公文難以受理執行。通常的校對方法有三種。

一是默校,一般由一人默校定稿、校閱正文。

二是唱校,亦稱讀校,即由一人朗讀定稿,另一人或數人閱看校樣。

三是通校,即不看定稿,只通讀校樣全文,一般用於最後一次校對。

為避免先入為主,一般由專門的校稿人員進行初校或二校,終校應由撰稿人進行。為了避免囿於成見,重要公文應由三人分別擔任一、二、三校,校畢之後,還應在看一遍清樣,以防止更改不慎而引起誤失。

四、公文寫作中,實施意見和指導意見的區別?

【解答】在公文處理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關於加快××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關於加快××工作的實施意見》這樣的標題,那這二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了?一般來說,指導意見主要對工作進行指導,體現一種協商的態度,在具體工作中注重原則性與靈活性、規定性與變通性相結合,在執行過程中允許相關單位有所創新和發揮,指令性色彩較弱。指導意見內容較為抽象,理論性文字較多,主要是對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目標步驟、工作措施做一個總體部署。而實施意見在涵蓋以上內容的同時,在工作措施上會更為具體,甚至包括一些具體的工作安排。指導意見和實施意見都是一種意見和建議;前者主要在宏觀層面的提要求、定原則,後者主要在微觀層面的抓落實、定方法。

五、發布人事任免,究竟是用「決定」還是「通知」?

【解答】根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定,「決定」適用於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而人事任免對一個單位來說當然是重要事項,所以用決定來發布人事任免,應該說是無可非議的。但《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同時也規定,「通知」有任免人員的功能,因此,在時間工作中,就需要依據具體情況來恰當運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嚴肅程度。首先看被任免人的級別,一般的行政單位,在自己職權范圍內任免重要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可以用決定,而一般人員的人事變動安排用通知即可;其次看任免的緣由。當本單位管轄范圍內的負責同志犯有嚴重錯誤,必須立即免去職務時,或某同志完成某項工作任務中表現特別突出,需要破格提拔時,合適用決定。也就是說,重大或需說明任免理由的人事任免宜用決定,不需說明理由的或一般的、正常的人事任免應用通知。二是管理許可權。有些單位領導人和二級機構負責人的人事任免權在當地人事組織部門。這種單位在發布不屬於自己管轄許可權的人事任免事項時就只能用通知,在將人事組織部門的任免結果公之於下屬單位時,文中還要加上任免依據,例如「經××批准」等。三是是否需要存檔。按照規定決定可以存入本人人事檔案,而通報與通知不能存人本人人事檔案。

六、用於獎懲時命令、決定、通報應當如何加以區分?

【解答】命令、決定和通報都是《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中規定使用的可用於獎懲有關單位及人員的法定公文,正因如此,在使用過中常被人們錯用或混用。對於這三個文種,根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定,主要考慮發文機關的級別、所涉及的內容和范圍等。

命令文種。由於我國憲法對發布命令有嚴格的許可權規定,通常只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各部部長、委員會主任以及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才有權發布命令,具有很強的指揮性和權威性。即便是縣級人民政府,一般都是在遇到特大突發事件時,才使用命令。

決定文種。決定所涉及的表揚或批評事項較之通報更為重要和嚴肅,發文機關級別也通常較高,影響力也大,能在更廣泛范圍內起到教育和導向作用;由於決定不載明具體情況,只能使受文者大致了解情況定。

通報文種。通報所涉及的內容事項不如決定表揚或批評的事項突出,影響也不是很大,只在較大范圍內,一般性地號召大家學習或告誡大家引為借鑒;通報可以將事項情況詳盡具體地載明,所以,但如果發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受文者學習和借鑒,則用通報為宜。

七、「報告」和上行「意見」有什麼區別?

【解答】在行文方向上,「報告」和上行「意見」完全一致,而且他們的內容也很相近,均含有陳述性的內容,且在陳述情況的基礎上,都提出了工作建議和意見。但兩者也有不同之處,主要是:「報告」側重於匯報工作、反映情況,多數情況下不談今後的工作建議和意見,也不需上級批示;只有在必要時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要求上級予以批轉,既所謂的「呈轉性報告」上行「意見」雖然也陳述情況,但其情況具有特定的內容,通常是對工作中重要問題做出的分析與見解,而不像「報告」那樣對工作情況的綜合與歸納,「意見」中陳述情況的目的在於給建議意見的提出做鋪墊,而所提的建議意見,是需要上級給以批示或批轉。

八、上行的意見與請示有什麼區別?

【解答】在行文方向上,兩者完全一樣。但是,凡是向有隸屬關系的上級要錢、要物、要機構、要編制、要幹部、要出境出國等問題時,都要用請示,而不能使用意見或報告。意見主要是向上級(可以有隸屬關系,也可以不是)要「政策、辦法」等軟體,就是要求上級同意其所提出的建議意見。

九、請示文種的標題,在關於之後可否加入「申請」或「請求」二字?

【解答】「請示」即為「請求批示」之意,已明顯蘊含向上級機關的申請的意思,如果標題中事由部分再在介詞「關於」之後加「申請」或「請求」等詞語,屬於用詞重疊,造成語病。所以,不可在關於之後加入「申請」或「請求」二字。

十、向業務歸口管理部門請求批准事項時,是用函還是應當用請示?

【解答】歸口管理是一種授權管理,該機關代行上級機關職權,屬於奉命行事,應該用請示文種。如:宣傳部門管理黨校。

十一、法律、法規、規章和類規章文件的主要區別,以及它們制定時有什麼不同?

【解答】法律、法規、規章這三個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主要區別如下:

(一)法律。從廣義上講,泛指法律的整體;從狹義上講,根據我國《立法法》的規定,指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頒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如《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二)法規。主要由國家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組成。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相關法律制定規范性文件,稱為「國家行政法規」,其文種主要包括條例、規定、辦法;由地方即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人大及常委會,以及省、自治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及其人大及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稱為「地方性法規」,其文種主要包括條例、規定、辦法。

(三)規章。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相關法律(狹義的法律)和法規(國家行政法規),在其許可權內制定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件,稱為「部門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稱為「政府規章」,這兩種規章使用的文種中主要是規定、辦法等,不得有「條例」。

(四)類規章性文件。一些地區、部門根據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規章而制定的不屬於法規、規章的規范性文件,稱為「類規章性文件」。

十二、用命令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章有什麼限定?

【解答】根據規定,具有制定、發布行政法規、規章權的國家行政機關,才能制發行政「公布令」。具有「國家行政法規」的制發主體是國務院;具有制發「部門規章」的主要是國務院各部門;具有「政府規章」的制定主體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城市、計劃單列市的人民政府。以上這些單位或部門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章,都可用「公布令」來發布。而其他一些地區和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而制定的,不屬於法規、規章的「類規章性文件」,不能用「公布令」發布,只能用「通知」予以發布。

十三、如何解決轉發上級「通知」時,標題中存在幾個通知重復出現的問題?

【解答】按照慣例,為防止標題中「通知」重疊和繁瑣,可省略中間層次和自己所使用的通知,只保留文件初發處的一個「通知」。如:縣政府轉發市政府轉發的省政府文件,其中,市政府就是中間環節,可省略,即標題可變成《××縣人民政府轉發××省人民政府關於××××(事由)的通知》。為了彌補因此造成的標題不完整的遺憾,應把被刪減的中間層次寫進公文的開頭。如:「接市人民政府轉發《××省人民政府關於××××(事由)的通知》(×府發〔2017〕×號),現轉發給你們······」或「接市人民政府關於轉發《××省人民政府關於××××(事由)的通知》的通知(×府發〔2017〕×號),現轉發給你們······」

如果是轉發上級行政機關制發的行政法規和規章以及類規章性文件時,可直接寫成「《××縣人民政府關於轉發〈××省人民政府××××(事由)〉的通知》」。

十四、怎樣擬寫批轉和轉發性通知的標題?

【解答】在公文處理實踐過程中,批轉和轉發性通知是其常的通知類型。其中,批轉性通知用於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公文的處理(上對下),轉發性通知下級機關對上級機關以及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公文的處理(下對上或平級之間)。該類型的通知正文部分的寫法比較簡單,但其標題的寫法確有一定的難度,主要難點是標題寫得過於拉雜冗長。如《××縣財政局關於轉發××市財政局關於轉發××省財政廳〈關於在××××××活動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其中介詞「關於」和文種「通知」均多次重復,顯得冗長累贅,讓人讀起來難得要領。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了,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是只保留一個介詞「關於」。從公文處理實際來看,介詞「關於」有時出現在「批轉」「轉發」的前面,有時又出現在「批轉」「轉發」的後面。至於如何確定,主要看被批轉、被轉發的原文標題中是否有介詞「關於」,如果原文標題中有,則應該省略;如果原文標題中沒有,則應該添加。如《××縣財政局轉發××省財政廳〈關於在××××××活動的通知〉》,如《××市財政局關於轉發××省財政廳〈××××××活動方案〉的通知》,一般而言,介詞「關於」出現在「批轉」「轉發」的前面,其所批轉或轉發的對象多為法規、規章或工作方案、工作要點之類的文種。如《××縣人民政府關於轉發〈××省人民政府××××工作方案〉的通知》。

二是省略轉發的中間環節。如《××縣財政局關於轉發××市財政局關於轉發××省財政廳〈關於在××××××活動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先後涉及3個環節,其中「××市財政局」為中間環節,擬寫時應予省略,即《××縣財政局轉發××省財政廳〈關於在××××××活動的通知〉》,以趨簡化。但要注意的是,省略之後的中間環節,一定要在公文正文的開頭部分作出具體交代,說明清楚中間環節,不然給人以突兀之感,還以為是直接接省級部門的文件。

三是去掉書名號。無論轉發的環節多少,被轉發或被批轉的原文標題中的書名號都應省略。

四是被批轉、被轉發的文種為通知時,只能保留一個;如果不是通知,而是意見、報告、請示之類的文種,則應保留一個通知。

因此,上例標題即應簡化為《××縣財政局轉發××省財政廳〈關於在××××××活動的通知〉》。

十五、如何准確編制和標注發文字型大小?

【解答】在公文處理過程中,發文字型大小是公文的「身份標識」。正確編制發文字型大小,能方便公文的登記、查詢、引用和歸檔管理。發文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代字、年份、發文順序號組成。聯合行文時,使用主辦機關的發文字型大小。根據《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規定「發文字型大小應當編排在發文機關標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年份、發文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標注;年份應標全稱,用六角括弧「〔〕」括入;發文順序號不加「第」字,不編虛位(即1不編為01),在阿拉伯數字後加「號」字。

「上行文的發文字型大小居左空一字編排,與最後一個簽發人姓名處在同一行。」

發文機關代字在發文字型大小構成的三要素中,擬制難度最大,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行政區域代字。使用某一地域的規范化簡稱,如北京用「京」、上海用「滬」。

二是機關代字。應該使用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系統內通用的規范化簡稱作為統一的機關代字。如黨委用「黨」、政府用「政」或「府」、政府辦公部門用「政辦」或「府辦」、交通行政管理部門用「交」、農業行政管理部門用「農」等。

三是發文形式代字。除信函式公文在機關代字後標注「函」以外,其餘發文一般都用「發」作為總的發文形式代字。但為了跟好的區分發文的不同類型,很多地方增設了,上行文用「報」「請」「呈」等,會議紀要有「專議」「議」,電報用「發電」等;黨委還設有「字」。但現目前,很多機關在文號中是以「發」「呈」「函」三字分別作為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的發文類型代字。

把區域代字、機關代字、發文類型代字三部分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地方黨政機關的發文代字。

十六、領導人簽發文件和公文正本標注簽發人姓名有何區別?

【解答】兩者有相同之處即簽發人姓名一致,不同之處如下:

一是承擔的主體不同。前者是領導人親筆書寫的;後者是文件格式要求標注印製的。一般領導人簽發在前,印刷標注在後。

二是標識的載體不同。前者簽署在定稿的發文用紙上;後者標印在文件正本的眉首處。

三是標注的內容不同。前者還簽署了簽發意見、簽發人姓名、簽發日期等;後者僅有簽發人姓名。

四是作用不同。前者使文稿生效;後者主要是為上級機關就該文件進行溝通提供方便。

十七、怎麼設定發文機關標志的字體和大小?

【解答】發文機關標志是公文版頭格式的重要要素。《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中明確規定,推薦使用小標宋體字,而字型大小的大小卻沒有具體規定,從造成發文機關標志字型大小大小不一的混亂現象,且基層單位最為普遍。為了統一規范,依據醒目美觀的原則,大家可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原則不大於上級機關發文標志大小(如果上級機關的發文機關標志確實較小,可與之一樣);二是最大不能等於或大於22mm×15mm。

十八、《黨政機關公文格式》( GB/T  9704-2012)中對公文標題的排列是怎樣規定的?

【解答)根據《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的規定,公文標題「一般用2號小標宋體字,編排於紅色分隔線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時,要做到詞意完整,排列對稱,長短適宜,間距恰當,標題排列應當使用梯形或菱形。」

十九、怎樣正確使用公文標題中的發文機關名稱?

【解答】根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的規定,標題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文種組成。其發文機關名稱為應使用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根據《應用指南》的解釋,當單一機關行文或者3個以下(含3個)機關聯合行文時,應將所有發文機關名稱列出;當4個以上(含4個)機關聯合行文時,可以採用排列在前的發文機關名稱加「等」的形式加以表述,例如「×××等18個部門關於××的通知」。

二○、什麼是主送機關?應當怎樣標注?

【解答】根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的規定,主送機關就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機關。主送機關應當使用機關全稱、規范化簡稱或者同類型機關統稱。准確確定公文的主送機關,是公文發出後,能否得到及時貫徹落實和處理的一個關鍵性因素。非普發性公文(含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一般只有一個主送機關,即這份公文的接受辦理者只有一個。普發性的公文(下行文),才可以有多個主送機關。還有一些公文並沒有主送機關,如「公告」文種,由於「公告」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一般需要通過報紙、電台、電視台以及網路向國內外公開發布和傳播,因此沒有特定的主送機關。

根據《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規定,主送機關一般編排於標題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頂格,回行時仍頂格,最後一個機關名稱後標全形冒號。如主送機關名稱過多導致公文首頁不能顯示正文時,應當將主送機關名稱移至版記。主送機關名稱移至版記時,一般用4號仿宋體字,在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編排。「主送」二字後加全形冒號和抄送機關名稱,回行時與冒號後的首字對齊,最後一個主送機關名稱後標句號。既有主送機關又有抄送機關時,應當將主送機關置於抄送機關之上一行,之間不加分隔線(抄送機關編排方法同主送機關。)。

閱讀全文

與70個問題及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木工房頂漏水用什麼方法 瀏覽:249
功放和音箱的幾種連接方法 瀏覽:62
燒鵝的腌制方法和視頻 瀏覽:146
紙尿褲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13
蘋果5通知鈴聲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
酶活性檢測方法 瀏覽:379
手感應燈安裝方法 瀏覽:497
技術都有哪些方法 瀏覽:791
高血壓的運動治療方法 瀏覽:773
灌甲醇正確方法 瀏覽:115
修房子水管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452
吐槽沙子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143
鈑金工連接方法 瀏覽:657
製作方程的簡單方法 瀏覽:988
瓷磚櫥櫃鋁立柱安裝方法 瀏覽:67
什麼方法腌肉不老 瀏覽:332
自製肛塞方法圖片 瀏覽:270
蘋果懸浮球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99
木傢具有蟲子咬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627
角磨機底部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