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雲說,中國將出現癌症井噴,啥時候說的
今年吧,環境污染、飲食沒有保障,人的生活壓力等都會致癌的,所以佳學基因的腫瘤風險基因檢測是多麼的重要,讓你早預防,對可能會引發你癌症的東西少接觸。
2. 重慶開縣井噴事故的應急救援
12月23日晚11時左右,重慶市政府接到市安監局關於川東北礦區發生井噴的報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即責成開縣縣委、縣政府迅速組織搶險隊趕赴現場。在查明井噴事故將可能嚴重威脅居民生命安全的情況下,迅速採取措施:一是立即通知事故發生地的高橋鎮黨委政府,以最快的速度組織群眾向安全地帶疏散轉移。二是迅速電告附近的正壩鎮、麻柳鄉,從人力、車輛等方面進行支援。三是一位副縣長率領50多人的先遣搶險隊伍立即趕往事故現場。四是做好啟動應急救援系統的各項准備工作。
24日上午,重慶市委、市政府派遣一位分管副市長帶領市級相關部門和專業救援隊伍緊急趕往開縣,正式成立了「12·23」搶險指揮部,分成前線指揮、交通控制、後勤保障、醫療救護、信息聯絡5個工作組,以「緊急疏散群眾、減少人員傷亡」為第一要務,動員一切力量,採取非常措施,實行「分進合擊,各負其責」的戰略戰術,各級各地迅速調整工作重點,全力以赴抓好搶險工作。整個應急救援工作大致分為疏散轉移、搜救安頓、災民返鄉和安置善後四個階段。
1.疏散轉移階段。指揮部針對毒氣不斷向周邊地區蔓延擴散的情況,在對硫化氫的PPM濃度進行科學檢測後,決定採取果斷措施:將以氣井為中心半徑5公里范圍內的群眾全部轉移。
根據地形和交通狀況,決定將受災群眾向四個方向疏散,呈放射性狀設置15個政府集中救助點。在每個救助點均安排1名縣級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所在鄉鎮的黨委書記為直接責任人,各個救助點分設醫療救治、後勤保障、治安巡邏、信息聯絡等工作組,每個組在救助點領導指揮下,各自開展工作。整個撤離過程有序展開,災區的65632名群眾中,32526人安置在指揮部設置的縣內的15個政府集中救助點,10228人有序轉移到四川省宣漢縣,其餘採取在當地縣上工作組和基層幹部的組織下,採取了投親靠友和群眾互幫互助等方式進行了安置。
24日17時30分,指揮部和鑽井搶險隊在專家和技術人員科學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採取了措施,對主管道進行了封堵,放噴管線實施了點火,有毒的硫化氫氣體不再擴散,事態得到控制。
2.搜救安頓階段。為了盡可能多的挽救受災群眾的生命,同時為下一步即將開展的「壓井」工作做好准備,最大限度地減少群眾傷亡。12月25日凌晨,組建20個搜救隊進入事故現場危險區,搜尋倖存者和死亡人員;26日又組建102個搜救組,對以井口為中心、半徑為5公里的近80平方公里的區域,進一步實施拉網式搜救。在搜救過程中,共調集黨員、幹部1.2萬余名,駐渝部隊、公安、武警和消防官兵1500餘人,醫護人員1400餘人,民兵預備役2800餘人。在實施壓井之前共搜救出900多名滯留危險區的群眾。
為保證傷員的救治,指揮部從全市各大醫院抽調160餘名醫務人員,組成5支醫療隊趕赴災區救援;開縣從各醫院組織醫護人員1600餘人,在救災前沿設立5個臨時醫療點,將開縣人民醫院和中醫院作為後方醫院。全縣各類醫院和醫療點收治的因災傷病人員達到23515人,其中住院人員2067人,住院病人中有重症病人17人,其中5人轉到重慶市治療。
災民大規模疏散轉移後,最大限度地保障災民基本生活成為整個應急救援工作的當務之急。為了妥善安置災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有飯吃、有衣穿,不挨餓、不受凍」的目標,按照這一目標要求,開縣的16個災民集中救助點切實做到了「五熱」,即保證災民看熱臉、吃熱飯、喝熱湯、洗熱水、睡熱被窩。四川省宣漢縣發揮革命老區的光榮傳統,對開縣災民的安置提出「六個一」措施,即確保災民「無一人挨餓,無一人受凍,無一人病倒,無一起安全事故,無一人有傷害災民感情的言行,無一人向災民收取一分錢」。
為保證災民有飯吃、不挨餓,開縣抽出15名縣級領導帶領700多名幹部進駐災民救助點,與災民同吃同住,切實做好服務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指揮部先後從重慶主城區、萬州區和開縣周邊的一些縣,組織發放85363件衣服、35282床棉被、152噸大米、45.5噸面條、30.5噸食用油等救災物資,接納災民的鄉鎮還自行組織了大批食品,保證了避災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地方住。指揮部同時採取了多條措施來安置受災群眾:一是發動農村居民親帶親、鄰幫鄰,將一些老弱病殘人員接到當地居民家過夜。二是在縣政府和鄉鎮政府機關、學校騰出會議室、辦公室3000餘間,或在院壩搭建簡易帳篷安置災民。三是縣政府迅速將組織調運和發動群眾捐贈的棉被3.5萬床,衣服8.5萬件,發放給災民使用。
3.災民返鄉階段。12月27日11時,施工搶險人員對「羅家16H」井的兩條放噴管線實施截堵,「壓井」獲得成功。指揮部當即決定,整個應急救援工作的重心由組織災民大規模疏散和生活安置轉移到組織災民返回家園,採取「五條措施」確保災區環境安全:一是組織1000餘名工作人員,對災區內所有被毒死的動物進行清理,對動物屍體分類進行深埋或焚燒;二是組織龐大的衛生防疫隊伍,對事故區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疫病的發生;三是由環保部門以井口為中心,建立6個流動監測站,對災區環境、大氣、地表水等指標,進行全天候採集監測;四是由衛生部門對災區的糧食、蔬菜、肉食品等進行抽樣化驗;五是將災後居民在生產生活中的重點注意事項,印製成《災民返鄉須知》,發放到每一戶災民手中,詳細告知災民返家的八大注意事項。
有序組織災民返鄉在「五條措施」全面實施,大氣、地表水的環境質量整體達到安全值,災區內的糧食、動植物的食用安全性評估達標的基礎上,再分「兩個步驟」組織災民返鄉,確保災民的生命安全萬無一失。第一步,組織離事故核心區5公里以外的災民有序返家。28日,調集客車125輛,抽派600多名工作人員,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安全護送2.6萬名返家(其中政府集中救助點1.4萬人)。第二步,組織事故重災區內的災民有序返家。在衛生防疫部門對事故核心區內的曉陽、高旺、平陽、平樂、銀山等村房屋進行再次消毒後,組織核心區的災民返回家園。29日,組織486輛客車、760餘名工作人員,安全護送3.9萬名災民返家。到30日,除死難者親屬尚留在縣城處理後事外,6萬多名災民已全部返回家園,實現了指揮部提出「不傷一人、不掉一人、不亡一人」的大返鄉目標。
4.安置善後階段。災民返家後,整個應急救援工作的重心又從搶險轉移到穩定災民情緒、組織群眾恢復生產、對遇難群眾的理賠等善後工作上。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為此專門下發了《關於做好中石油川東北氣礦「12·23」特大井噴事故善後工作的意見》,開縣縣委、縣政府針對實際情況,制定了落實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的具體貫徹意見。深入細致地做好遇難者親屬工作。指揮部及時成立了「一幫一」督查組,落實「一幫一」責任制,要求幫扶部門、單位和工作人員要心系災民、情系災民,對死難者親屬要有愛心和同情心,對他們的生活要照顧,對他們的吵鬧要忍耐,對他們的意見要解答,對反映的問題要報告,特別是對傷亡人員重、在外務工或工作、意見比較多、影響力大的要實行重點幫助。
按照「能寬盡量寬、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將「死亡補償費」中七十周歲以下遇難者補償年限由10年延長到20年,將「被扶養人生活費」中「不滿16周歲的撫養到16周歲」改為「不滿18周歲的生活費計算到18周歲」,極大地滿足了遇難者親屬的願望。組織縣鄉村273名黨員幹部成立24個工作組,與災區24個村、316個社、8407戶全面對接,對財產損失情況進行全面調查、認真復核和張榜公示,理賠受災戶4298戶。同時組織了65名畜牧獸醫人員,進入災區開展畜禽疫病巡迴防治,進一步減少了災民損失。
各級醫院發揚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以高度的責任心,抓緊對收治傷員的醫治;建立的各臨時醫療點,按照「病人不愈,機構不撤」的原則,堅持做好救治工作,對重症病人全部轉移到條件較好的縣醫院或市級醫院。穩定災民的思想情緒,解除受災群眾的後顧之憂,在盡力做好災民思想工作的同時,還出動警力2000多人,組成8支流動治安巡邏隊,設置54個警戒點,對各個災民臨時救助點加強安全警戒工作,對群眾轉移過後的「空場」、「空街」和公路兩邊的「空房」進行巡邏,防止不法分子趁火打劫。
召開了「12·23」井噴事故救災款物管理使用專題會議,下發了加強專項救災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建立了嚴格規范的救災款物管理和使用規定,將救災資金納入財政專戶儲存,救災物資交由民政部門統一管理,確保統一調撥使用。
3. 錄井解釋方法的第一節 油水層解釋方法
油水層解釋流程:
採集資料處理——應用技術及有效參數優選——單項資料解釋——解釋圖版建立——綜合分析判斷——油層產能預測 1.主要應用技術
①岩心等實物觀察判斷技術
②氣測資料解釋技術
③地化分析評價技術
④熒光顯微圖像分析評價技術
⑤井噴、井涌、井漏、油氣水侵及鑽井液油氣顯示解釋技術
⑥測井解釋技術
2.有效參數優選
①反映有效厚度的參數:岩心含油產狀及厚度,測井解釋井段及對應的曲線特徵,井壁取心含油砂岩井深位置,岩屑含油顯示井段,氣測異常顯示井段。
②反映孔隙性的參數:岩心分析孔隙度及孔隙類型,測井解釋孔隙度、聲波時差、岩性密度、中子密度曲線特徵,地化熱失重分析孔隙度,核磁共振分析孔隙度,岩心、岩屑、井壁取心岩性、粒度、分選性、磨圓度等,熒光圖像分析面孔率。
③反映滲透性的參數:岩心分析滲透率,岩心、岩屑、井壁取心岩性、粒度、分選性、磨圓度、膠結物、充填物、裂縫及層理構造發育程度等,熒光圖像分析孔隙清晰度、連通性,測井自然電位、自然伽瑪、聲波時差、微電極幅度差、井徑等。
④反映含油性的參數:岩心、岩屑、井壁取心一次觀察含油特徵,地化分析岩石含烴量,氣測分析全烴含量及異常顯示曲線形態,井噴、井涌等異常現象及鑽井液槽池面顯示特徵,測井電阻率及其曲線特徵。
⑤反映原油物性(滲流性)的參數:岩心、岩屑、井壁取心二次觀察含油特徵,地化分析岩石烴類組分含量、相對含量及其譜圖形態特徵,熒光圖像孔隙含油顏色及分布特徵,氣測分析組分相對含量,井噴、井涌等異常現象及鑽井液槽池面顯示特徵。
⑥反映含水性的參數:岩心、井壁取心含水特徵,地化分析烴類組分相對含量及其譜圖形態特徵,氣測分析H2、CO2、CH4含量,氣測異常顯示曲線形態及組分相對含量,熒光圖像含水特徵,測井解釋含水飽和度。
⑦反映地層壓力的參數:鑽井液密度與井噴、井涌等異常現象,綜合錄井d指數、σ指數及鑽井液體積等參數。
由於地下地質現象的復雜性,真實的地層很難直接得到,測、錄井井筒採集資料中的感官現象、曲線特徵、圖形特徵、圖像特徵、宏觀的井口異常現象等,都可以作為獲得儲層參數的重要信息。 1. 氣測及綜合錄井儀資料解釋技術
氣測是井筒檢測天然氣的主要手段,綜合錄井儀是氣井鑽井的配套技術。
1)氣測顯示的影響因素分析
①儲集層及油氣自身特性的影響
儲層含油氣量、氣油比、原油性質、滲流性、地層壓力等儲集層及油氣自身特性是氣測顯示的主要影響因素。
②鑽井條件的影響
A、鑽頭直徑的影響
當其它條件一定時,鑽頭直徑越大,破碎岩石體積越多,進入鑽井液中的油氣含量越多。
B、鑽井速度的影響
在相同的地質條件下,鑽速越大,單位時間破碎岩石體積越大,進入鑽井液中的油氣含量越多。
C、鑽井液排量的影響
排量越大,鑽井液在井底停留時間越短,通過擴散和滲濾方式進入鑽井液中的氣相對減少。
D、鑽井液密度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為了保證鑽井施工正常進行,總要使鑽井液柱壓力略大於地層壓力。以壓力平衡點為分界點,鑽井液密度對含氣顯示影響差別是較大的,在欠平衡狀態,壓差氣將遠遠超過破碎氣。
E、鑽井液粘度的影響
鑽井液粘度大,降低了氣測錄井的脫氣效率,使氣測錄井異常顯示值較低,氣測基值會有不同程度地增加,油氣的上竄現象不明顯。
F、接單根及後效氣的影響
不利的方面:一是加大了氣測真假顯示的識別難度,二是影響了氣測顯示的真實值。有利的方面:可以作為判斷油氣層以及含油氣程度的輔助手段,同時也是實時檢測漏失氣顯示時的重要參考資料。
G、鑽井液處理劑的影響
在目前的鑽井過程中,鑽井液中要根據不同的鑽井施工需求,加入一定數量的鑽井液處理劑。一般情況下,鑽井液處理劑對氣測錄井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2)氣測資料校正及參數處理方法
氣測資料校正是對錄井時環境影響因素的校正,主要是對不同鑽井條件影響的校正。
①鑽頭直徑的影響因素校正
這種影響主要是破碎岩石體積的差異造成的,校正的方法就是按照鑽碎岩石體積的比例關系進行恢復,一般以φ215mm3A鑽頭為標准,目前還只能做到井眼體積的校正,還不能排除不同鑽頭類型(A-B-PDC)對岩石破碎程度的影響。取心鑽頭的影響是校正的重點,岩石破碎體積的校正系數為:
K=V1/V2=D12/(D2-d2)
沖淡系數為:
K=D12×Q2×t2/[Q1×t1×(D2-d2)]
式中:D1——正常鑽進鑽頭直徑;D——取心鑽頭直徑;d——取心內筒直徑;
t1、t2——正常鑽進和取心時的鑽時; Q1、Q2——正常鑽進和取心時的鑽井液排量。
②鑽井速度的影響因素校正
在目前的以時間記錄的氣測資料中,鑽速差異對氣顯示值的影響是較大的,校正的關鍵是要建立標准鑽速(或鑽時),將實時資料回歸到標准鑽速狀態,提高氣測參數的可比性。另一方面通過積分的方法,也可以減少鑽速對資料的影響。
③鑽井液密度的影響因素校正
統計分析壓差與油氣層產能相關性,建立鑽井液密度變化對氣測顯示影響的關系曲線方程。
鑽井液密度校正公式為:
Qt 0= a×(1-eb ×(p-d))+Qt
式中:Qt——實測全烴值; Qt 0 ——壓力平衡條件下的全烴值;p——地壓系數;
d——鑽井液密度; a ,b——系數。
④鑽井液粘度的影響因素校正
通過模擬試驗方法,建立不同鑽井液體系粘度變化的校正系數。校正公式為:
Qjz = (1 + a) × Qt
式中:Qjz——氣體校正含量值; a—— 校正系數(按下表取值); Qt—— 實測氣體測量值。
⑤井口逸散氣的影響因素校正
通過現場取樣試驗,進行井口鑽井液全脫分析、泥漿槽鑽井液全脫分析、氣測全烴分析及組分分析,建立隨鑽檢測全烴的井口逸散氣校正方法。
⑥接單根及後效氣的影響因素校正
研製氣測實時採集數據提取軟體,將以時間記錄的參數轉換成以深度記錄的參數,提取鑽進狀態的採集數據,濾掉循環時的數據,對每次開泵時管路延時影響進行處理,得到類似測井曲線的氣測連續數據曲線,也稱為「時——深轉換」。
⑦氣測參數處理方法
A、資料處理流程:
不同儀器採集數據格式轉換——管路延時數據處理——異常數據處理——鑽頭直徑影響校正——取心井段校正——重復數據、空數據刪除——等間距數據提取——面積積分校正——全烴基值回歸處理——顯示層的劃分——產氣層、產油層的鑽井液密度(壓差)校正——井口逸散氣校正——數據處理及輸出。
B、評價參數求取
烴灌滿系數:
WD=HS/He
式中:WD ——烴灌滿系數; Hs ——氣測顯示厚度; He ——儲層有效厚度。
視含氣飽和度:
SG=100×C/φ
式中:SG ——地層視含氣飽和度;φ ——總孔隙度。
3)應用綜合錄井參數評價儲層物性的方法
①應用鑽速法評價儲層物性
鑽時參數反映岩石的可鑽性,鑽遇不同的岩層,其鑽時是不同的。在鑽壓、轉速穩定的情況下,鑽時越低,反映岩石的可鑽性越好,即岩石物性越好,岩石裂縫、孔隙越發育;鑽時越高,反映岩石的可鑽性越差,即岩石物性越差,岩石裂縫、孔隙越不發育。鑽時與轉盤轉數、鑽壓成反比。
由於不同的井工程上實施的轉盤轉數、鑽壓系統各不相同,同一口井在不同井段,其轉盤轉數、鑽壓等參數也有所變化,所以在不同情況下鑽遇相同岩石時所需的鑽時是有所差異的。為准確判斷岩石物性,應盡量消除這些參數給鑽時所帶來的影響,便於遵照統一的基準進行對比分析。為此,需要將綜合錄井原始鑽時數據校正到同一基準面上,同時,為方便對比分析,對校正後的鑽時進行了處理,得到鑽速參數。
②應用dc指數法評價儲層物性
dc指數是反映岩石可鑽性好壞的一個綜合評價參數,它是根據鑽時參數,並對鑽頭直徑、鑽壓、鑽盤轉速、鑽井液密度校正處理後計算得來。
③應用功指數比值法識別裂縫發育段
在鑽井參數相同的條件下,利用鑽時相對大小可以識別裂縫發育段。然而實際鑽井中,鑽井參數隨時在變化,鑽時受地層岩性、岩石強度、鑽頭類型、鑽壓、轉數等諸多因素影響,很多情況下並不能真實反映地層的可鑽性,為探索識別裂縫的有效參數,建立了功指數模型。
④應用岩石可鑽性評價參數評價儲層物性方法
按照優化鑽井設計,某一地區某一層位的岩性應有一個優化的鑽井條件,在此條件下,將獲得安全且最佳的鑽速,即標准鑽時,在岩性相同的情況下,假設鑽井條件不變,鑽時的大小就可以反映儲層物性,當實際鑽時>標准鑽時,則鑽遇的岩石孔滲性差,實際鑽時<標准鑽時,則鑽遇的岩石孔滲性好。
目前,通過實驗手段獲得不同岩性的標准鑽時還難以實現,因此,通過數理統計擬和回歸的方法是實際可行的。首先對樣品進行篩選,選擇有代表性的樣本數據進行鑽時屬性分析,確定了泥頁岩、砂岩、礫岩、安山岩、角礫岩、流紋岩等八大岩類為研究對象,然後根據鑽時與工程參數、地質因素相關性分析,提取反映岩石不可鑽性的特徵參數—「工程因素」,根據地質因素與工程參數相關性分析,提取反映岩石可鑽性及其物性的特徵參數—「地質因素」 。方法的實現考慮到鑽壓、轉速、扭矩、立壓參數量綱不同的影響,以及工程參數、地質因素對岩性、鑽頭類型的依賴關系,首先對這些工程參數進行標准化處理,消除由於量綱的不同帶來的各參數在統計模型中貢獻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