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傷如何做肌力鑒定
參考《勞動能力鑒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執行。
肌力檢查與評價
肌力是指肌肉興奮後收縮所產生的動力和張力,耐力則指維持一定時間收縮或多次反復收縮的能力。決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經系統功能狀態、肌肉的生理橫斷面、收縮前的肌肉長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長度,而耐力的大小則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縮的能量有關。
肌力檢查的方法及評定:
(一)手法檢查與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級標准衡量
先囑被檢查者作主動運動,注意觀察其運動的力量和幅度;然後檢查者給予一定的阻力,讓被檢查者作對抗運動,以判斷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檢查各關節的運動力量,並注意兩側對比。
(1)上肢肌力:
雙上肢前平舉、側平舉、後舉檢查看關節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檢查肱二頭肌、肱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檢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開相對、並攏、屈曲、伸直,檢查各指關節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內收、外展,檢查髖關節屈曲、內收、外展肌肉力量;
仰卧位直抬腿及膝關節屈曲,檢查伸髖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雙下肢伸直,踝關節跖屈、背屈、內翻、外翻,檢查踝關節肌肉力量。
2【評定標准】
0級 完全癱瘓,肌力完全喪失。
Ⅰ級 可見到或觸摸到肌肉輕微的收縮,但無肢體運動。
Ⅱ級 肢體可在床上移動,但不能抬起。
Ⅲ級 肢體能抬離床面,但不能對抗阻力。
Ⅳ級 能作對抗阻力的運動,但肌力減弱。
Ⅴ級 肌力正常
2. 常用測試肌力和肌耐力的項目有哪些
綜所周知的肌力及肌耐力的測試法有很多,一分鍾卷腹,俯卧撐的肌耐力測試法,1~5RM的杠鈴平板卧推或人體向上拉的肌力計算。當然,隨著教練經驗
的提升對測試的創造性也將不斷增加。總而言之,有效的評估對運動員發展或者是運動康復階段審核很重要,我今天是給大家介紹個國外較為推廣的等動測力器
(Isokinetic dynamometer)。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幾大肌肉收縮定義:
Isometric contraction-等長收縮:肌肉受力當它維持在一個可控制的長度,(想像你啞鈴彎舉控制在90度,很痛苦~~~)相比其他收縮,等長收縮是最可靠的力最大輸出。
Isotonic contraction-等張收縮:當力傳輸時,肌肉存在離心eccentrical 和向心收縮concentrical, 比如, 坐姿腿屈伸,膝部從60度伸展到180度是向心,屈回到60度是離心。
Isokinetic-等動收縮:力依靠關節活動的幅度和速度而產生的變化,比如,啞鈴彎舉你會覺得收力在90度時會非常吃力。游泳有的快會覺得受力大。
Torque-扭力是生物力學中必須要掌握的,它尤其重要對於我們需要了解力臂在運動角度的作用。公式-T=FxD- 力x 距離
我今天介紹的機器是腿屈伸類型,等動測力器是測試是用電子機械化處理阻力的傳輸從而測試肌力,肌耐力以及肌肉爆發力狀況在等動收縮下的反應。收縮的幅度和速度是被機械化控制的。所以說,阻力到達肢體是存在多變性的。通過整個動作幅度,肌肉要產生力應付不同的阻力。
肌力及肌耐力的測試的步驟
1 首先要了解受測者的 cress sectional area,( 腿部的圍度,和皮脂厚度-skinfold testing,以後我會解釋這一階段 )
2 確定膝部軸心對其機器軸心點
3 安全帶固定上肢和下肢
4 兩次實踐性的腿伸展0角度-來自顯示屏
5 一次最大速度的收縮MVC(對抗機械力)測等動收縮力
6 休息3分鍾,然後三次MVC ( 對抗機械力) 膝伸和膝屈,測試等張收縮力
7休息3分鍾, 50次MVC(沒有停頓)測肌耐力。
3. 肱三頭肌肌力檢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縮的力量。肌力評定皆在評估肌力大小,確定肌力障礙程度、制定康復治療方案、評定康復療效,判斷預後。
一、肌肉分類
人類肢體的復雜動作需要靠多組肌肉恰當的合作才能完成,根據這些肌肉參加動作時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為原動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在神經支配下完成復雜的精細動作和運動。
1.原動肌 直接完成動作的肌群稱原動肌。其中起主要作用者為主動肌,協助或幫助完成動作或僅在動作的某一階段起作用的稱為副動肌。
2.拮抗肌 與原動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稱為拮抗肌。在原動肌收縮時,拮抗肌可以協調地放鬆或作適當的離心收縮,保持關節活動的穩定性和動作的准確性,防止關節的損傷。
3.固定肌 為了充分發揮原動肌對肢體運動的動力作用,必須將原動肌相對固定的一端(定點)所附著的骨骼或附近的一連串骨骼充分固定,使主動肌拉力方向能始終朝著關節運動的方向,參與上述固定作用的肌群稱為固定肌。
4.中和肌 在原動肌完成多種動作時,需要另一些肌肉協助完成,這些肌肉的作用為抵消原動肌收縮時所產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動作,使動作更准確、更經濟,這些肌肉的作用稱為中和肌。
副動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在肌肉活動中起協同輔助的作用,又稱為協同肌。
2.拮抗肌 與原動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稱為拮抗肌。在原動肌收縮時,拮抗肌可以協調地放鬆或作適當的離心收縮,保持關節活動的穩定性和動作的准確性,防止關節的損傷。
3.固定肌 為了充分發揮原動肌對肢體運動的動力作用,必須將原動肌相對固定的一端(定點)所附著的骨骼或附近的一連串骨骼充分固定,使主動肌拉力方向能始終朝著關節運動的方向,參與上述固定作用的肌群稱為固定肌。
4.中和肌 在原動肌完成多種動作時,需要另一些肌肉協助完成,這些肌肉的作用為抵消原動肌收縮時所產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動作,使動作更准確、更經濟,這些肌肉的作用稱為中和肌。副動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在肌肉活動中起協同輔助的作用,又稱為協同肌。
二、肌肉收縮類型
(一)等張收縮
等張收縮也稱為動力性收縮,其特點是在肌肉收縮時肌張力基本保持不變,肌肉的長度發生變化,產生關節運動。
等張收縮分為二種類型:
1.向心性收縮 當肌肉收縮是肌力大於阻力,肌肉的長度縮短,肌肉的止點和起點相互靠近。
2.離心性收縮 當肌肉收縮時肌力小於阻力,使原先縮短的肌肉被動地延長,肌肉的止點和起點相互遠離。
(二)等長收縮
等長收縮也稱為靜力性收縮,其特點是在肌肉收縮時肌肉長度保持不變,肌張力增高,不產生關節活動,此時肌肉收縮力與阻力相等。
三、影響肌力的因素
1.肌肉的發達程度 最直接的指標是肌肉的生理橫斷面,肌肉的生理橫斷面越大,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力量越大。
2.肌肉的初長度 在一定的生理范圍內,肌肉的初長度越長,收縮時發揮的力量就越大。當肌肉被牽拉至靜息長度的1.2倍時,肌力最大。
3.運動神經元和肌肉的募集
4.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的協調性
5.杠桿效率
四、6級肌力分級標准
級別 標准
0 無可測知的肌肉收縮
1 有輕微的收縮,不能引起關節活動
2 在減重狀態下能做全范圍的關節活動
3 能抗重力做全范圍的關節活動,不能抗阻力
4 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的關節活動
5 能抗重力和充分的阻力的關節活動
五、注意事項
1.檢查前應向患者用比較通俗的語言解釋檢查的目的和方法,如果患者仍不夠明白,給予必要的示範,以取得患者患者配合。
2.熟練掌握肌力檢查的方法和技巧,根據患者全身的功能狀況、關節活動的質量、關節有無異常的病理形態以及患者的配合意識,按照檢查的基本原則,確定肌力檢查的方法,選擇恰當的檢查體位和姿勢。
3.減少肌力檢查的干擾因素,患者的疼痛、疲勞、衣服過厚或過緊都會影響肌力檢查的准確性。還應防止其他肌肉的代償出現的假現象。
4.檢查前詳細了解被檢查部位的肌肉、肌腱的解剖位置。
5.避免引起患者的不良反應,如在肌力檢查中長時間的等長收縮會引起患者的血壓增高,心臟負荷增加,故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慎用。
6.充分固定肌肉附著的近端關節。
六、檢查方法
1.頸前屈 主動肌:胸鎖乳突肌
0-1級,仰卧位,肩部放鬆,固定胸廓,當患者試圖屈頸時,0級,不能觸及胸鎖乳突肌收縮
1級,可觸及胸鎖乳突肌收縮,無動作出現
2級,側卧位,托住頭部可做全范圍屈頸
3級,仰卧位,可做全范圍屈頸,但不能抵抗阻力
一、軀干主要肌肉的手法檢查
4-5級, 仰卧位,抬頭屈頸,能抵抗加在前額部中等或較大的阻力
2.頸後伸 主動肌:斜方肌、頸部豎脊肌
3.軀干前屈 腹直肌
4.軀干後伸 豎脊肌、腰方肌
5.軀干旋轉 腹外斜肌
6.上提骨盆 腰方肌
二、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檢查
(一)肩胛骨
1.肩胛骨外展及上旋 前鋸肌
0-1級 坐位,前部平舉,屈肘,托住上臂,試圖外展、外旋時
0級,未觸及前鋸肌收縮
1級,可觸及前鋸肌收縮
2級,坐位,前部平舉,屈肘,托住上臂,試圖外展、外旋時可見肩胛骨活動
3級,仰卧位,肩關節屈曲90度,肩胛骨置於檢查台上,固定胸廓,患者能使上臂充分向上運動
4-5級,仰卧位,肩關節屈曲90度肩胛骨置於檢查台上,固定胸廓,檢查者握住患者的前臂和肘部向下,向內施加中等或較大的阻力,使上臂充分向上運動
2.肩胛骨上提 斜方肌、肩胛提肌
3.肩胛骨內收 斜方肌中部、菱形肌
(二)肩關節
1.肩關節屈曲 三角肌前部、肱肌
2.肩關節後伸 背闊肌、大圓肌、三角肌後部
3.肩關節外展 三角肌中部、岡上肌
4.肩關節水平後伸 三角肌後部
5.肩關節水平前屈 胸大肌
6.肩關節外旋 岡下肌、小圓肌
7.肩關節內旋 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
(三)肘關節
1肘關節屈曲 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
2.肘關節伸展 肱三頭肌
(四)前臂
1.前臂旋後 肱二頭肌、旋後肌
2.前臂旋前 旋前圓肌、旋前方肌
(五)腕關節
1.腕關節屈曲 橈側腕屈肌、尺側腕屈肌
2.腕關節伸展 橈側腕長伸肌、尺側腕伸肌、橈側腕短伸肌
三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檢查
(一)髖關節
1.髖關節屈曲 腰大肌、髂肌
2.髖關節伸展 臀大肌、肱二頭肌
3.髖關節外展 臀中肌
4.髖關節內收 內收肌群、恥骨肌
5.髖關節外旋 閉孔內外肌、臀大肌、股方肌、梨狀肌
6.髖關節內旋 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二)膝關節
1.膝關節屈曲 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2.膝關節伸展 股四頭肌
(三)踝關節
1.踝關節跖屈 腓腸肌、比目魚肌
2.踝關節背屈合並內翻 脛前肌
3.踝關節外翻 腓骨長、短肌
4. 測定肌力的指標有哪些
握力,測定的是前臂屈肌群的力量;縱跳、立定跳遠,測定的是下肢肌群的力量;俯卧撐、引體向
上等,測定的是上肢、肩帶肌群的力量;仰卧起坐、仰卧舉腿,測定的是腹肌的力量等 )的測定。
用於測定肌力的指標歸納起來有:握力/握力體重指數(前臂、手屈肌力量),俯卧背伸(背肌力量),立定跳遠、縱跳(下肢力量)等。
5. 【脊近完美】第24講:動態腹肌肌肉耐力、肌力測試
第二十四講:動態腹肌肌肉耐力、肌力測試
*作用
【動態腹肌肌肉耐力、肌力測試】既是檢測,也可作為訓練方法
*操作步驟
1)腹直肌肌力測試
Step 1 做仰卧起坐前30°,即卷腹動作
Step 2 不憋氣的情況下測試1分鍾完成的動作數
Step 3 小於25次則為陽性,提示腹直肌肌肉耐力不足;此外,頸部前拿鉛屈錯誤、下巴往前,表明頸部、腹部力量不足
2)腹直肌肌肉耐力測試
做卷腹動作,使攔伍肩胛骨抬離床面
5級 雙手置於頸後,20-30s
4級 交叉胸前,15-20s
3級 床面,10-15s
2級 雙手抱頭,1-10s
1級 只能抬頭
3)腹斜肌肌肉耐力測試
同腹直肌肌肉耐力測試,只是改為「旋轉身體」
4)多裂肌、迴旋肌肌力測試
四點跪位,保證骨盆中立。
5級:對角上肢與下肢抬起與床面平行,且可以保持骨盆中立
4級:只能抬起下肢穩定骨盆,抬起手骨盆往下掉
3級:只能抬上肢穩定骨盆,伸腿立馬旋轉或側傾
1級或2級:一伸手骨盆就無法維持穩定
陽性表示同側多裂簡敏或肌、迴旋肌無力
在小兒腦癱的診斷中,痙攣型腦癱是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臨床上,痙攣型腦癱和其他多種類型的腦癱患者在就診的時都會從醫生的話語中聽到一個頻繁出現的詞:肌張力。那麼,肌張力到底是什麼?家長該怎麼判斷自家孩子的肌張力是否出現異常?
什麼是肌張力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了解一下,肌張力顧名思義就是肌肉所保持的緊張障礙的程度,同時它也是維持身本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並表現為多種形式。如果肌張力出現異常的話,可能會出現姿勢及運動異常。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腦癱的孩子會出現異常的原因!
那麼,日常生活中該怎麼判斷孩子肌張力是否出現異常?常崇旺教授介紹,在進行上肢肌張力檢測時,主要是以牽拉醫生的手來進行判斷,一般肌張力正常的孩子,都是直接拉到醫生所指定的位置。但是肌張力異常的孩子,是通過繞圈來拉到指定位置,這是由於肢體僵硬造成的。下肢肌張力檢查是患者平躺在檢查床上,醫生握住患兒小腿搖擺其足,然後根據足活動的范圍判斷其張力大小。
如果肌張力出現異常現象,那麼該如何治療?
常崇旺教授說:對於痙攣型腦癱,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肌張力異常。一般來說,發現孩子出現肌張力異常需要及時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可抑制患兒過早的出現畸形,也可以改善患兒的各項運動功能以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對於2周歲半以上的孩子,由於肢體漸漸出現了攣縮與畸形,腦癱患者的症狀也逐漸凸顯出來,此時若是孩子康復效果不佳,建議及時考慮FSPR手術來進行干預治療,手術的作用是有效解除肢體肌張力,使異常的肌張力趨向正常,同時也可以穩定的、有效的、全面的解除患者的痛苦,為其運動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提供了前提條件。
當然,腦癱手術之後必須開展康復訓練,這是一個長期的鍛煉過程。相對於手術治療的階段性,康復治療是必須貫穿於始終,尤其是術後康復更為重要。通過長期的康復訓練,讓腦癱患兒達到肌肉肌力、張力的恆定,恢復耐受力,抗疲勞程度達到正常人,軀體穩定性、協調性及靈活性得到強化,最終能順利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