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牛病原微生物國標檢測方法

牛病原微生物國標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4-06-28 08:13:34

1. 什麼方法能檢測出牛奶中抗生素的具體含量

牛奶中抗生素殘留的幾種常用檢測方法
隨著奶牛飼養業的發展,抗生素在預防和治療奶牛疾病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生鮮牛奶中抗生素的來源主要是:第一,治療泌乳期病牛時使用的抗生素會從奶牛體內移行到乳腺殘留進入牛奶中,資料表明治療後的奶牛,其擠出的牛奶5天內都有抗生素殘留;其二,為了預防奶牛疾病並提高產量,在奶牛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也會造成牛奶中抗生素的殘留;第三,由於牧場管理不善,擠奶、儲奶沒有嚴格的衛生制度和配套的設施,人為添加或造成牛奶抗生素的污染。
牛奶中含有抗生素,不僅對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對乳品加工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因無法生成酸奶和乳酪)。因此必須嚴格控制牛奶中抗生素殘留,除了要做好科學飼養、精心管理;正確擠奶和預防疾病外,還要規范抗生素的使用,按國標中有關規定,用葯後的奶牛5天後所產的牛奶才可作為原料乳,並且要檢測其殘留。世界糧農組織(FAO)、世界衛生組織(WHO)、歐盟(EC)及美國的食品和葯品管理局(FDA)等對食品中抗生素最大殘留量都有明確的規定,我國也有鮮奶中抗生素殘留量檢驗標准(GB4689.27—94)。
目前,鮮奶中抗生素殘留的檢測方法大致分為三類:生物測定法(微生物測定法、放射受體測定法)、免疫法(放射免疫法、熒光免疫法、酶聯免疫法)、理化分析法(波譜法、色譜及聯用技術)。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牛奶中抗生素殘留檢測方法。
TTC法
TTC法是我國鮮奶中抗生素殘留量檢驗標准(GB4689.27—94)的檢測法,屬生物檢測法。其測定原理基於抗生素對微生物的抑製作用。如果牛奶中含有抗生素,則加入菌種(嗜熱鏈球菌)經培育2.5~3小時後,加入TTC指示劑(三苯基四氮唑)不發生還原反應,所以樣品呈無色狀態;如果牛奶中不含抗生素,則樣品呈紅色.這樣實驗後樣品顏色不變的為陽性,樣品染成紅色的為陰性。
TTC法的具體操作步驟:
1.菌液制備:將單菌種(嗜熱鏈球菌)以脫脂乳為培養基,在36±1℃培養箱中培養15小時後,再以脫脂乳以至於1:1稀釋待用;
2.取待檢樣液9mL,在80℃水浴加熱5分鍾後冷卻到37℃以下,加活菌液1mL,在36℃±1℃水浴2小時,加入4%的TTC指示劑0.3mL, 36℃±1℃水浴培養30分鍾;
3.若樣液顏色不變為陽性,呈紅色為陰性;若陽性的樣液,再置於水浴中培養30分鍾,不顯色的為陽性,呈紅色為陰性.
TTC法測定各種抗生素的靈敏度為:青黴素:4ppb,鏈黴素:500ppb,慶大黴素:400ppb,卡那黴素:5000ppb.它具有費用低,易開展的優點;缺點是耗時長,要求操作人員需有一定專業知識且實驗過程中菌液的制備、水浴過程式控制制都要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否則易出現假陽性,以致出現檢驗結果的不穩定性。
Delvotest? sp法(戴爾沃檢測法)
該法最早在香港傳到廣東的,其使用是基於20世紀80年代初香港要求廣東出口的生奶必須「無抗」且要求採用Delvotest法檢測。該方法也是生物測定法,其試劑是由荷蘭DSM公司生產並由AOAC認證。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嗜熱芽胞菌在64℃條件下培養2.5~3小時後會產酸,酸引起指示劑BCP(溴甲酚紫)變為黃色;若牛奶樣品中不含抗生素,培養後樣品呈黃色,如樣品中含有抗生素, 嗜熱芽胞菌生長受到抑制而無法產酸,指示劑將不變色.
Delvotest? sp 法的操作步驟:
1.以無菌操作將一片營養葯片夾放入小試管內;
2.用微量移液管將0.1mL牛奶樣品注入小試管內;
3.把小試管放入已預熱至64℃的水浴箱或恆溫器中培養;
4).定時3小時取出觀察顏色變化.如果底部2/3的固體介質是黃色,則為陰性, 如果底部2/3的固體介質是紫色,則為陽性.
Delvotest? sp 法具有廣譜性,可檢測到?-內醯胺類抗生素在內的更多抗生素,如磺胺類、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氯黴素等,其中對青黴素和磺胺類抗生素特別靈敏. 其靈敏度為:青黴素:3ppb,鏈黴素:300ppb,慶大黴素:400ppb,卡那黴素:2500ppb。Delvotest? sp 法集操作方便,嚴格實用,容易判斷,結果可靠,費用適中等優點;但也易出現假陽性,實驗證明:當牛奶樣品中添加微生物防腐劑(如乳酸鏈球菌素—Nisn)或樣品中有足夠的洗滌劑殘留時,便可影響嗜熱芽胞菌生長而使實驗為陽性。
Snap?法
該方法是酶聯免疫法,由美國IDEXX公司生產其檢測分析儀及其試劑盒,均獲得AOAC認證,它利用了竟爭酶聯免疫技術。其基本原理是用特異性抗體將固相載體激活,加入含待測抗原的溶液和一定量的酶標記抗原在45℃±5℃共同保溫,使樣品內的抗生素與內置抗生素標志物竟爭與固定的抗體結合,然後進行洗滌和顯色,內置抗生素標志物與固定的抗體結合形成的復合體,通過酶的作用分解可形成有色物質,通過測定色度並與參照物對照,就可以確定結果是陽性或陰性。
Snap?法操作步驟:
1.加入乳樣於樣品管中,搖勻,加熱樣品和檢測板5分鍾;
2.加入乳樣於樣品孔中,當激活圓環開始退卻時,按Snap鍵;
3.反應4分鍾,由Snap?讀數儀讀取並列印結果.檢測讀數小於1.05時判為陰性,大於1.05時判為陽性.
Snap?法是一種將酶化學反應的敏感性和抗原抗體免疫反應的特異性相結合的方法,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好,檢測的靈敏度以普遍使用的?-內醯胺類計:青黴素:5ppb,阿莫西林:10ppb,氨苄西林:10ppb,頭孢西林:8ppb.其他抗生素如四環素等的檢測,則需購買相應的試劑來檢測. Snap?法檢測結果快速准確, 9分鍾內即可檢測出牛奶中?-內醯胺類、四環素類、磺胺類等抗生素的殘留含量,且有半定量的讀數,可監控牧場用葯的情況;檢測儀器穩定性良好,結果重現性高,整個檢測過程簡單方便;但需購置專用儀器和試劑,成本較高。
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法
它是一種理化檢測方法,是利用抗生素分子中的基團所具有的特殊反應來測定其含量.檢測的過程採用了氣相色譜理論,通過高壓液相和高靈敏度的檢測器,分離速度快、效率高和操作自動化。一般要經過樣品的提取、脫蛋白、離心、層析柱凈化、衍生化等步驟,能檢測抗生素的具體含量,敏感性較高,但檢測程序復雜,費用較高,需購買色譜儀等檢測設備,不適合小型檢驗室。
傳統的抗生素檢測方法不少,有的操作煩瑣,有的實驗條件要求高,有的檢驗時間太長;這些不僅會給乳製品生產企業造成經濟上和時間上的損失,而且檢測結果常常會被原輔材料和人為操作等因素所影響.鑒於牛奶中抗生素殘留是涉及人類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乳品企業及牧場應重視和加強檢測工作,應用一些簡單、快速和准確性高的方法來監控產品的質量,保證消費者的健康。
http://szddi.com/foodonline/newsdetail.asp?id=15933

反應原理
本產品主要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免疫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來進行的。在整個反應當中,樣品中氯黴素含量越多,反應呈色就越淡。反之,樣品中氯黴素含量越少,則呈色越深。
試劑盒組成
1、微量測試孔:每條8孔,每板12條
2、氯黴素標准溶液:
0ppb、0.05ppb、0.15ppb、0.45ppb、1.35 ppb、4.05 ppb,1.5ml/瓶
3、10倍濃縮萃取稀釋液:一瓶,30ml/瓶
4、10倍濃縮洗滌液:一瓶,30 ml /瓶
5、氯黴素酶標記物: 一瓶,8 ml/瓶
6、底物溶液:一瓶,12 ml/瓶
7、反應終止液:一瓶,13 ml/瓶
使用說明
A、注意事項
1、使用前先將氯黴素標准溶液6瓶,濃縮萃取稀釋液,濃縮洗滌液,酶標記物,底物溶液及微量測試孔條置於室溫下,回溫30分鍾。
2、原倍萃取稀釋液及洗滌液配製
用蒸餾水將10倍濃縮萃取稀釋液及濃縮洗滌液分別以1: 9的比例稀釋(即1mL濃縮液+9mL蒸餾水),即可作為樣品萃取稀釋液與微孔板清洗液。
3、回溫後,取出所需微量測試孔條,將剩餘板條立即放回鋁箔袋中用膠帶封好,置於4oC保存。
B、樣品制備
1.待測物為生乳,則依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5倍稀釋)
取100ul待測生乳加入400ul萃取稀釋液,振盪混合後備用。
2.待測物為蜂蜜,則依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a.取2g蜂蜜、4ml蒸餾水與2ml 乙酸乙酯置入離心管中,震盪約5分鍾,使其充分混合均勻。
b.離心10分鍾(3000rpm),取0.5ml上清液(乙酸乙酯)至玻璃管中,於50℃下氮氣吹乾(溫度請勿超過50oC)。
c.加入0.5ml萃取稀釋液,震盪約10秒鍾後備用。
3. 待測物為血清、則依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a.抽取待檢動物血液,離心或靜置取其較透明之上層液(血清層)使用,注意不要有溶血。
b.將3ml血清加入離心管中,再加入6ml乙酸乙酯,震盪混合約30秒。
c.離心10分鍾(3000rpm),取2ml上層液(乙酸乙酯)至玻璃管中,於50oC下氮氣吹乾。
d.於此玻璃管中加入正己烷2ml,先將殘余物完全溶解後,再加入1 ml萃取稀釋液,震盪約30秒鍾。
e. 離心10分鍾(3000 rpm),用吸管吸去上層液(正己烷) 及中間乳化層部分,棄掉。再吸取下層液(水層)備用。
f.若有乳化現象,請先將大部分上層液(正己烷)取出後,再將玻璃管置入80oC水中,隔水加熱約5~10分鍾,可改善乳化情形。
4. 待測物為雞肉或魚、蝦,則依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a.將3克樣品剪碎後放入50 ml離心管中,再加入6ml乙酸乙酯,並以均質機均質約1分鍾,再震盪約30秒。
b.離心10分鍾(3000rpm),取2ml上清液(乙酸乙酯)至玻璃管中,於50oC下氮氣吹乾。
c.於此玻璃管中加入正己烷2 ml,先將殘余物完全溶解後(若未能完全溶解,可能會導致回收率降低),再加入1 ml萃取稀釋液,震盪約30秒鍾。
d.離心10分鍾(3000 rpm),用吸管吸去上層液(正己烷) 及中間乳化層部分,棄掉。再吸取下層液(水層)備用。
e.若有乳化現象,請先將大部分上層液(正己烷)取出後,再將玻璃管置入80oC水中,隔水加熱約5~10分鍾,可改善乳化情形。待測物為血清、則依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5.待測物為內臟(肝、心等),則依以下方法進行處理(5倍稀釋)
同上述步驟a~d,但下層液吸出後,再以萃取稀釋液稀釋5倍(即下層液50ul加萃取稀釋液200ml)。
6.待測物為飼料,則依以下方法進行處理(10倍稀釋)
同上述步驟a~d,但下層液吸出後,再以萃取稀釋液稀釋10倍(即下層液30ul加萃取稀釋液270ml)。
C、操作步驟
本產品的酶標記物與氯黴素標准溶液均直接使用,無需再稀釋。
1、於適當微孔中分別加入100mL標准溶液(0,0.05,0.15,0.45,1.35和4.05ppb)。
2、在另外的微孔中加入100mL 已完成前處理的樣品溶液。
3、再於每一微孔中另再加入50mL酶標記物。
4、輕敲盤子四周,使其充分混合後於室溫下避光靜置溫育1小時。
5、將微孔中的反應液甩掉,再將洗液加滿每一微孔後甩掉,重復洗3次。
6、最後一次甩掉後,在吸水紙上拍干。
7、於每一微孔中加入底物溶液100mL後,輕敲盤子四周,使其充分混合。
8、於室溫下避光靜置溫育20分鍾。
9、於每一微孔中加入100mL反應終止液。
10、用酶標儀於波長450nm下判讀。
D、判定
1. 計算B/B0值。用樣品或標准液吸光度值(B)除以零標准吸光度值(B0)再乘以100%。
2. 以B/B0值為縱坐標,以標樣濃度的對數值為橫坐標,做標准半對數曲線。
3. 根據每個樣品的B/B0值就可從曲線上讀出相對應樣品的濃度。
4. 由於樣品經過了預先稀釋,因此根據標准曲線所得出的樣品濃度一定要再乘以其稀釋倍數。
E、標准曲線

F、靈敏度
氯黴素試劑檢測盒的平均檢測下限為 0.05ppb,此濃度之吸光值與陰性標准溶液(0ppb)之吸光值有明顯的差異。
G、 特異性
針對以下抗生素進行交叉反應之測試,結果如下:
Chloramphenicol =100%
Chloramphenicol(free base) <0.1%
Gentamycin <0.1%
Tetracycline <0.1%
Penicillin G <0.1%
Sulfamethazine <0.1%
H、再現性
針對氯黴素檢測試劑盒精密度測試,重復6次,所得不同濃度標准溶液的吸光值變異系數(%CV)如圖2所示,顯示氯黴素試劑盒有很高的再現性:

I、回收率
生乳(添加1.0ppb)104~117%
蜂蜜(添加0.3ppb)90~110%
蝦及魚肉(添加0.5ppb)95~110%
雞肉(添加0.5ppb) 90~120%
血清(添加0.5ppb)100~120%
內臟(添加1.0ppb) 100~120%
飼料(添加2.0ppb)80~110%

氯黴素檢測試劑盒
簡介
氯黴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種廣譜抗生素。由於其具有效果好以及價格低廉等優點,目前已被普遍應用於各類家禽、家畜、水產品及蜂製品的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治療。然而氯黴素有其嚴重的副作用,它會抑制人體骨髓的造血功能,從而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粒細胞缺乏症。目前,我國已禁止其使用。
我公司採用國內外先進的工藝與技術,研發出氯黴素ELISA檢測試劑盒,簡化了樣品處理方式,使用簡便,省時省力省錢,整個操作過程不到90分鍾。本產品檢測范圍廣(雞肉、魚、蝦、蟹、牛奶、血清、肌肉、組織、飼料與蜂蜜等),回收率為80%-120%,靈敏度可達到0.05ppb,是各類企業及各級政府檢測機構的理想產品。
簡單
1. 樣品提取方便快捷。
2. 90分鍾得到結果。
3. 只需基本的實驗室設備。
4. 操作人員只需最基本的實驗知識。
准確
1. 結果重現性高。
2. 精確至0.05ppb。
3. 與其它抗體的交叉反應率極低。
技術支持
我們為用戶提供最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務。
產品規格
包裝:每包96孔
靈敏度: 0.05ppb
測試區間:0.05ppb-4.05ppb
檢測時間:80分鍾(提取後)
儲存條件:2-8℃

2.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國標是用什麼方法檢測的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分為三種:

1、細菌分離鑒定法

分離培養與鑒定:糞便標本直接接種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血液先經肉湯增菌,然後轉種血瓊脂平板。其他標本同時接種血瓊脂平板和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

37℃孵育18~24小時後,觀察菌落塗片染色鏡檢。腸致病性大腸桿菌須先作血清學定型試驗。必要的時候檢定腸黴毒素。

2、衛生細菌學檢查法

大腸桿菌會不斷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水源、食品等。取樣檢查時,樣品中大腸桿菌越多,則表示樣品被糞便污染的越嚴重,表明樣品中存在腸道致病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大腸菌數指數:指每立升中大腸菌群數,採用乳糖發酵法檢測。中國衛生標準是每1000ml飲水中不得超過3個大腸菌群,瓶裝汽水和果汁中每100ml大腸菌群不能超過5個。

3、全自動微生物定量分析儀(TEMPO)檢測法

全自動微生物定量分析(TEMPO)儀大腸桿菌群計數檢測有TEMPOTC和TEMPOCC兩種方法。

TEMPOTC的開發是為獲得NF ISO4832標准相當性能水平。

TEMPOCC法是TEMPO儀器上根據BAM方法專門用於24h計數食品中大腸桿菌群方法。

(2)牛病原微生物國標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大腸桿菌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

這些菌株由於失去了細胞壁等重要組分,所以在自然條件下已無法生長。甚至普通的清潔劑都可以輕易地殺滅這類菌株。即便由於操作不慎導致活菌從實驗室流出,也不易導致生化危機。

生物工程用的菌株基因組都被優化過,使之帶有不同基因型(例如β半乳糖苷酶缺陷型),可以更好的用於分子克隆實驗。

真核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必須有合適的表達載體(Vector),常用載體:pBV220,pET系統。

目的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的情況:

大腸桿菌更適合原核基因的表達,外源基因表達產量與單位體積產量是正相相關的,外源基因拷貝數和表達 產物產量之間存在動態平衡,單個細胞的產量又與外源基因拷貝數,基因表達效率,表達產物的穩定性和細胞代謝負荷等因素有關。

3. 關於國標中單增李斯特菌檢測的問題

iQ-Check系統採用了所有的實時熒光PCR方法的優點為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提供快速和可靠地檢測解決方案。iQ-Check試劑盒為食品和環境樣品中的單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定性檢測試劑盒。
iQ-Check系統是以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hlyA)為靶序列的DNA片段來檢測單增李斯特菌。通過測定被擴增DNA序列的螢光信號來檢測被測樣品中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在所有的反應系統中,通過在每支PCR管中加入的內標DNA(陰性和陽性對照)與目標DNA同時進行擴增,由不同的探針和熒光產物來檢測。
自動檢測目標病原微生物的特定基因探針、內標DNA、擴增後的PCR復合物,從而得到實時快速的解決方案。

4.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檢方法

檢測致病菌大概有如下幾種方法。
1 傳統生物學方法,按照標准檢測,最麻煩,最傳統,但是最經典,可作為其他方法之驗證。
2 顯色培養基方法,用國外進口顯色培養基檢測,比較方便,目前最流行,使用簡單,也不貴。
3 膠體金試紙條檢測,購買國外進口試紙條,現場檢測,這種方法10分鍾可以檢測到結果。但是檢測靈敏度偏低。
4 ELISA,酶聯免疫實驗。目前只有國外進口枝態,歐美四家大公司壟斷了全球95%以上的市場,一個96孔試劑盒,售價高達5000-6000元,非常無奈,但是是國外最流行的快速篩選技術,檢測靈敏度、檢測周期都比較理想,不過國內現在有公司專業在做這方面的試劑盒了,估計價格很快會降下來,可能是將來主流的檢測技術了,部分已經寫進國標了。
5 IC-PCR,免疫捕捉PCR,用抗體特異性識別捕捉,之後再PCR擴增。最大的優勢是,病原經過抗體識別、PCR檢測雙重檢測,可一次鑒定到種,檢測靈敏度可以達到十的兩次方,不用核酸提取,所有反應在一個PCR管里進行,減少了病原的損失,缺點是檢測時間大致在4個小時,是一張理想的驗證手段。
6 Direct-PCR,增菌後直接PCR,比較簡單的驗證手段,增菌後直接擴增,受PCR檢測體系的現實,靈敏度偏低,但是取決於樣品中的菌含量。
7 Nested-PCR,兩對引物巢式PCR。兩對引物兩次擴增,最大的優勢是檢測准確性、靈敏度可絕對保障,劣勢是檢測時間較長。
8膜過濾PCR,利用病原富集裝置,富集之後檢測,最笨的一種方法,但是是最實用的,病原經過微孔濾膜過濾後,可高效富集病原 ,之後去檢測,大大提高檢測靈敏度。
9 BIO-PCR,培養增菌後PCR擴增,這個技術只能做研究用了,就是分離培養後,用PCR檢測,乏善可陳。
10 IMS-PCR,免疫磁珠PCR,用免疫磁珠捕捉,之後進行PCR,用磁珠富集樣品中的病原,之後直接PCR擴增,非常實用的方法,主要是可以富集病原。
11 BAX快速檢測系統,按照系統說明書操作。貴族實驗室用的東西,靈敏度瞎搭仔和其成本、假陽性一樣出色。
12 RiboPrinter快速檢測系統磨汪,按照系統說明書操作。同上,大同小異。

5. 病原微生物中細菌常見檢測方法有哪些

病原微生物中細菌常見檢測方法有哪些

病原微生物種類繁多,變異迅速,快速鑒定病原微生物的檢驗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前進著。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病原微生物檢測方法主要有直接塗片鏡檢、分離培養、生化反應、血清學反應、核酸分子雜交、基因晶片、多聚酶鏈反應等,該文對這些檢測技術進展做一綜述。 對人和動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又稱病原體,有病毒、細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真菌、放線菌、朊粒等。這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感染、過敏、腫瘤、痴獃等疾病,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來出現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西尼羅病毒感染等疾病的傳染性極強,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因此對病原體的檢測必須做到快速、准確。常規病原學檢測方法操作繁瑣,檢測周期長,而且對操作人員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隨著醫學微生物學研究技術的不斷發展,病原學診斷已不再局限於病原體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檢測手段不斷出現並被應用於臨床和實驗室 J。核酸分子雜交技術、PCR技術、基因晶片技術等檢測方法,自動化程度高,快速省時、無污染、結果精確,可以准確靈敏地鑒定病原微生物。1 傳統的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方法傳統的病原微生物學實驗室檢查以染色、培養、生化鑒定等為主,將標本直接塗片染色鏡檢和接種在培養基上進行分離培養是對細菌或真菌感染性疾病進行病原學診斷的常用方法。1.1 直接塗片鏡檢病原微生物體形體積微小,大多無色半透明狀,將其染色後可藉助顯微鏡觀察其大小、形態、排列等。直接塗片染色鏡檢簡便快速,對那些具有特殊形態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仍然適用,例如淋球菌感染、結核分枝桿菌、螺旋體感染等的早期初步診斷。直接塗片鏡檢不需要特殊的儀器和裝置,在基層實驗室里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病原微生物檢測手段。1.2 分離培養與生化反應 分離培養主要用於臨床標本(如血液、痰、糞便等)或培養物中有多種細菌時對某一種細菌的分離。細菌的生長繁殖需要一定時間,檢測周期較長,不能同時處理批量樣本。為解決這一問題,各種自動化培養和鑒定系統不斷產生,傳統鑒定方法也在逐步改進,大大加快了檢驗速度。例如Microscan WalLCAway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可同時做細菌鑒定和葯敏試驗,檢驗500多個菌種。苛養菌如肺炎鏈球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對營養要求比較高,常規培養陽性率低。雍剛 等將不要同比例的葡萄糖、玉米澱粉、生長因子、酵母粉、氨基酸等特殊增菌劑加入到巧克力培養基中製成了新型淋病奈瑟菌培養基,大大提高了淋病奈瑟菌的分離培養率。蘇盛通等在營養瓊脂中加人了中葯紅棗、赤小豆培養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生長指數明顯高於血平板。1.3 組織細胞培養 活組織細胞培養適於專營活組織細胞內生存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等。不同病原體敏感的組織細胞是不一樣的,將活細胞從病原體敏感的動物組織中取出在體外進行原代培養或用病原體敏感細胞系進行傳代培養,再將病原體接種於相應的組織細胞中後,病原體可在其中繁殖增長,引起特異性的細胞病變效應。也可以將病原體直接接種於敏感動物體內,引起相應組織器官出現特異的病理學改變。往往可以根據這些特異的病變對病原體進行鑒定。2 血清學與免疫學檢測血清學檢測是通過已知的抗體或抗原來檢測病原體的抗原或抗體從而對病原體進行快速鑒定的技術,簡化了鑒定步驟,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清凝集技術、乳膠凝集實驗、熒光抗體檢測技術、協同凝集試驗、酶聯免疫測試技術等。酶聯免疫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血清學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僅可檢測樣本中病原體抗原,也可檢測機體的抗體成分。幽門螺奸菌在我國人群感染率高達50% ~80% ,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唾液中抗HP抗體來診斷HP感染,其結果滿意。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我國人群中感染率極高,ELISA應用於乙型肝炎病人早期血清學診斷的效果最為明顯。臨床上致病菌往往和非致病菌混合在一起,如何從這些細菌中分離出目標菌是關鍵。免疫磁珠分離技術(IMBS)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在微生物檢測領域中一種新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將特定病原體的單抗或多抗或二抗偶聯到磁珠微球上,通過抗原抗體反應形成磁珠一目標病原體復合物或磁珠一一抗一目標病原體復合物,在外部磁場磁力的作用下,將目標病原體分離出來。目前已經開發出了針對各種病原體的免疫磁珠,如大腸埃希菌、李斯特菌、白色念珠菌、軍團菌等,廣泛應用到各級科研和實驗室 。經IMBS分離出的白色念珠菌可直接在顯微鏡下檢測,檢測時間縮短至4 h。IM—Bs還可以和其它檢測技術聯合來檢測病原菌,免疫磁珠分離得到的目標菌可繼續用於分離培養使大腸埃希菌0157最低檢測限由200 cfu·g 提高到2 cfu·g~;IMBS結合聚合酶鏈反應(IMBS—PCR)可對培養條件比較特殊的細菌如苛養菌、厭氧菌進行快速檢測,肉類中的產毒素型產氣莢膜梭菌經IMBS.PCR檢測

微生物的快速檢測方法有哪些

目前主要普通培養(簡稱標)般報告要用儀器、核酸檢測(PCR)、目前快速檢測(主要包括:免疫磁珠、酶聯免疫試劑盒、金標檢測卡等根據自需求選擇

食品微生物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目前主要有普通培養法(簡稱國標方法)一般出報告的要用,儀器法、核酸檢測法(PCR)、還有目前的快速檢測法(主要包括:免疫磁珠、酶聯免疫試劑盒、金標檢測卡等。這個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吧。

簡述hiv的微生物學檢測方法有哪些

簡述hiv的微生物學檢測方法有哪些
梅毒是由蒼白螺旋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性傳播性疾病 。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後出現兩種抗體:一種是特異性抗體(TPHA),為lgM。當有補體存在和厭氧條件下,對活螺旋體的動力有抑製作用,並可將螺旋體殺死或溶解,對機體的再感染有保護作用。另一類是非特異性抗體(快速血漿反應素 RPR)。為lgA與lgM的混合物,可與正常生物組織中的類脂抗原發生非特異性結合,對人體無保護作用

微生物的傳統檢測方法有哪些?

傳統檢測有三種方法
1、直接顯微鏡觀察,正常情況,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相同的培養基、溫度以及培養時間),同種微生物表現出穩定的菌落特徵。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菌落特徵對微生物種類進行判斷。

2、選擇培養基培養微生物或人為提供有利於目的菌株生長的條件,選擇培養基,其作用是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長。選擇培養一般是通過觀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型別或某一特徵進行間接判斷,得到的微生物往往並不只有一種,但是能夠大致確定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徵從而對其分類。

3、鑒別培養基,根據微生物的代謝特點,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指示劑或化學葯品。與選擇培養相比,鑒別培養基的鑒別所得結果的范圍比較小,一般可直接測定某微生物的種類。

現代定義

微生物: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統稱。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少數藻類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病毒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
根據存在的不同環境分為空間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細胞機構分類分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主要特徵

1、體小面大
2、吸多轉快
3、生長繁殖快

微生物的這一特性使其在工業上有廣泛的應用,如發酵、單細胞蛋白等。微生物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水產品致病微生物檢測方法有哪些

這個是我在網上找到的的微生物的檢測試紙片,也不知道方法咋樣,你要也可以去網站上看看的
像大腸桿菌測試紙片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是一種新出現的食物傳播性疾病的病因。它除了引起腹瀉、出血性腸炎外,還可發生溶血性尿毒綜合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嚴重的並發症。自1982年美國首次發現因該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疫情開始逐漸擴散和蔓延,相繼在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多個國家引起腹瀉爆發和流行。我國已陸續有十餘個省份在市售食品、進口食品、腹瀉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離到大腸桿菌O157:H7。大腸桿菌O157測試片(FilmplateTM E.coli O157BO204)3方元方圓生物的採用進口高選擇性顯色培養基作為主要原料,運用專有技術,做成一次性快速檢驗產品,一步培養15~24h就可確認,大大地簡化了檢測程式,非常適合各級檢驗部門和食品企業使用。本品適用於海產品、水產品、各類熟肉製品和冷葷、蛋及蛋製品等的快速檢測。參照標准: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大腸埃希氏菌O157:H7/NM檢驗(GB/T4789.36)。

物體表面的微生物檢測方法有哪些

; 用浸有滅菌生理鹽水的棉簽在被檢物體表面取25cm2的面積,在其內塗抹10次,然後剪去手接觸部分棉棒,將棉簽放入含10mL滅菌生理鹽水的取樣管內送檢。擦拭時棉簽要隨時轉動,保證擦拭的准確性。對每個擦拭點應詳細記錄所在分場的具 *** 置、擦拭時間及所擦拭環節的消毒時間

牛奶中細菌檢測方法有哪些

先配製固體培養基,再劃線培養1天,之後挑每一種菌落的細菌製片,顯微鏡下觀察細菌的種類

閱讀全文

與牛病原微生物國標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過古人讀書的方法有什麼啟發 瀏覽:888
立拍得使用方法 瀏覽:43
當今作文教學方法 瀏覽:268
阿昔洛韋乳膏使用方法 瀏覽:978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瀏覽:64
皮衣修補方法視頻 瀏覽:741
蛇皮癬怎麼治療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705
快速去板栗皮的方法 瀏覽:715
學理學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663
圖片加字ps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39
投屏大師使用方法 瀏覽:210
頜下腺腫脹治療方法 瀏覽:724
腳氣的泡腳治療方法 瀏覽:888
控制板電路檢測方法 瀏覽:910
老式鐵鍋安裝方法 瀏覽:508
發酵有機肥使用方法 瀏覽:537
完美攝影技巧和方法 瀏覽:105
運動中暑的處置方法有哪些 瀏覽:782
藍牙適配器使用方法 瀏覽:109
如何把白邊洗干凈的方法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