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模法:此種方法多用於不能用儀器直接測量的或內表面,可用塑性材料作成塊狀的印模,貼合在被測表面上,待取下後貼合面上即復制出被測表面的輪廓狀況,然後對此印模進行測量,確定其粗糙度等級。
2,綜合測量法:它是利用被測表面的某種特徵來間接評定表面粗糙度的級別,而不能測峰谷不平高度的具體數值。直接量法:利用光學、電動儀器對零件表面直接量取有關參數,確定粗糙度等級。
3比較測量法:將被測表面與標准粗糙度樣板作比較,評定粗糙度等級。粗糙度樣板(又稱粗糙度標准塊),是以不同的加工方法(車、刨、平銑、立銑、磨等)製成的一組金屬塊。
4,直接量法:利用光學、電動儀器對零件表面直接量取有關參數,確定粗糙度等級。
❷ 表面粗糙度和平面度是一個概念嗎若不是,那它們之間有關系嗎是什麼關系
表面粗糙度和平面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沒有特殊的關系。
表面粗糙度是加工表面具有的較小間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屬於微觀幾何形狀誤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則表面越光滑。
平面度是基片的宏觀凹凸高度相對理想平面的偏差,屬於形位誤差中的形狀誤差。
(2)ra用什麼方法檢測擴展閱讀
平面度測量方法
1、塞尺測量法
只需一套可隨身攜帶的塞尺就可隨時隨地進行平面度的粗測,為工廠常用的檢測方法。不過由於其精度不高,常規最薄塞尺為10um,檢測效率較低,結果不夠全面,只能檢測零件邊緣。
2、液平面法
基於連通器工作原理,適合測量連續或不連續的大平面的平面度,但測量時間長,且對溫度敏感,僅適用於測量精度較低的平面。
3、水平儀測量法
廣泛用於工件表面的直線度和平面度測量。測量精度高、穩定性好、體積小、攜帶方便。但是用該方法測量時需要反復挪動儀器位置,記錄各測點的數據,費時、費力,調整時間長,數據處理程序繁瑣。
4、打表測量法
典型應用為平板測微儀及三坐標儀,其中優以三坐標儀為應用最廣泛。測量時指示器在待測樣品上移動,按選定的布點測取各測量點相對於測量基準的數據,再經過數據處理評定出平面度誤差。但其效率較低,通常一個樣品需要幾分鍾,離15ppm的期望相差甚遠。
❸ 表面粗糙度用什麼儀器測量
表面粗糙度用雙管顯微鏡測量。可用作Ry與Rz參數評定,測量范圍0.5~50。
也可以利用光波干涉原理 (見平晶、激光測長技術)將被測表面的形狀誤差以干涉條紋圖形顯示出來,並利用放大倍數高 (可達500倍)的顯微鏡將這些干涉條紋的微觀部分放大後進行測量,以得出被測表面粗糙度。
應用此法的表面粗糙度測量工具稱為干涉顯微鏡。這種方法適用於測量Rz和Ry為 0.025~0.8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另外,比較法測量簡便,使用於車間現場測量,常用於中等或較粗糙表面的測量。方法是將被測量表面與標有一定數值的粗糙度樣板比較來確定被測表面粗糙度數值的方法。
比較時可以採用的方法: Ra > 1.6μm 時用目測,Ra1.6~Ra0.4μm 時用放大鏡,Ra < 0.4μm
時用比較顯微鏡。
(3)ra用什麼方法檢測擴展閱讀
表面粗糙度對零件使用情況有很大影響。一般說來,表面粗糙度數值小,會提高配合質量,減少磨損,延長零件使用壽命,但零件的加工費用會增加。
因此,要正確、合理地選用表面粗糙度數值。 在設計零件時,表面粗糙度數值的選擇,是根據零件在機器中的作用決定的。
總的原則是在保證滿足技術要求的前提下,選用較大的表面粗糙度數值。具體選擇時,可以參考下述原則:
(1)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數值小。
(2)摩擦表面比不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數值小。摩擦表面的摩擦速度越高,所受的單位壓力越大,則應越高;滾動磨擦表面比滑動磨擦表面要求粗糙度數值小。
(3)對間隙配合,配合間隙越小,粗糙度數值應越小;對過盈配合,為保證連接強度的牢固可靠,載荷越大,要求粗糙度數值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