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上脘穴位置最簡單的取穴方法

上脘穴位置最簡單的取穴方法

發布時間:2024-04-22 01:40:47

❶ 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胃俞、天樞穴位都在身上的那個部位用圖標示出來謝謝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5寸,單穴。屬任脈。

下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單穴。屬任脈。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左右腿各一穴。屬胃經。

胃俞穴位於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左右各一穴。屬膀胱經。

天樞穴位於臍旁2寸處,左右各一穴。屬胃經。

❷ 胃疼可以按摩一個穴位解決,是什麼穴位呢

生活中,最了解自己的人其實就是自己,當我們遇到朋友或者同事胃疼的時候,他們總會說:「自己最近心情不好,都怪自己最近沒有好好吃飯」或者是「主要是因為早晨太匆忙,沒有吃飯引起的胃疼」。的確,如果長時間沒有正確的飲食習慣,很有可能就會導致胃部出現明顯疼痛現象。

今天,我就來推薦2個按摩穴位,能夠有效緩解胃部疼痛,促進腸胃的蠕動,改善症狀。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里男主人公給女主人公就是通過按摩穴位緩解了女主的胃疼,希望此穴位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❸ 上脘、中脘、下脘的各自功用是什麼

上脘: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嘔吐、癲狂、咳嗽痰多、黃疸。別稱上管(《千金方》),出《靈樞
四時氣》中。屬於任脈,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5寸處,在腹白線上,深部為肝下緣及胃幽門部;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7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嘔吐、癲狂、咳嗽痰多、黃疸。操作方法為直刺1~1.5寸。

中脘:功能作用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出《針灸甲乙經》。別名上紀、太倉、胃脘。屬任脈。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布有第七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動、靜脈。主治胃痛,嘔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脹,泄瀉,痢疾,疳疾,黃疸,水腫。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鍾。

下脘:主治各種消化系統疾患如胃痛嘔吐,腹脹腸鳴,痢疾泄瀉,飲食不化,水腫,胃下垂等。

歷代醫籍多有記載。因本穴具有較強的健脾和胃,降逆止嘔功效,臨床常與足三里配合治療飲食不化、嘔吐;與足三里、四縫、商丘配合治療小兒疳積;還具有治療「腹部堅硬癖塊、脈厥厥動」(《太平聖惠方》)之功能;並能消散六腑寒氣腹痛,治療不嗜飲食,水谷不化,日漸羸瘦等症狀。

(3)上脘穴位置最簡單的取穴方法擴展閱讀:

穴位,學名腧穴,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中醫可以通過針灸或者推拿、點按、艾灸刺激相應的經絡點治療疾病。穴位是中國文化和中醫學特有的名詞。多為神經末梢和血管較多的地方。稱為穴、穴道。

穴道:是人類及動物共有的電位最高的皮下電場區,是神經主幹和神經末梢經過的地方,是人類和動物身體中電勢能最高的地方,這部分破壞或者壞死,以及外力破壞及阻礙,都會引起麻、脹、癢、痛、酸等症狀,甚至會產生組織、器官、循環和心腦不適、還可導致殘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

穴道是活體中重要的電場,也是與大腦密切聯系場所。人體總計穴位有720個,醫用402個,其中要害穴位有108個,有活穴和死穴之分,不致死的穴為72個,致命為36個。

閱讀全文

與上脘穴位置最簡單的取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同步到蘋果手機的音樂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1
做餃子皮的簡單方法不用雞蛋 瀏覽:455
摩托電噴常見故障檢測方法 瀏覽:646
熱敷貼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432
冷凍肉的正確解凍方法 瀏覽:329
割傷緊急處理方法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30
手機清理垃圾方法的小視頻 瀏覽:103
蠍子培育方法有哪些 瀏覽:713
熏肉的製作方法視頻大全 瀏覽:397
振動桿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708
如何過冬的正確方法 瀏覽:493
非常簡單的畫龍方法 瀏覽:696
肩胛下肌鍛煉方法啞鈴 瀏覽:527
鮮花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715
如何用下定義的方法誇人 瀏覽:617
25乘36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372
頸椎突出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510
樁基聲測管檢測方法 瀏覽:752
用什麼方法來豐胸 瀏覽:558
小西瓜的養殖方法視頻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