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診斷與預防牛口蹄疫
口蹄疫俗稱「口瘡」、「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種人和偶蹄動物的急性、發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臨床症狀表現為口腔黏膜、唇、蹄部和乳房皮膚發生水皰和潰爛。
【病因】
該病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口蹄疫病毒是動物RNA病毒,呈圓形,直徑20~25納米,該病毒具有多型性、變異性等特點,目前全世界有7個主型: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亞洲Ⅰ型。各型之間不能互相免疫,即感染了此型病毒的動物,仍可感染其他型病毒。各型的臨床表現相同。該病毒對動物致病力特強,1克新鮮的牛舌皮毒,搗碎成糊狀,稀釋107~108倍後,取1毫升舌面接種牛,還能使牛發病。病毒存在於病牛的水皰、唾液、血液、糞、尿及乳汁中。病毒對外界抵抗力很強,不怕乾燥,但對日光、熱、酸、鹼則均敏感。
【流行病學】
不同地區可表現為不同的季節性,牧區一般從秋末開始,冬季加劇,春季減輕,夏季平息,在農區,這種季節性不明顯。病牛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是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經消化道、損傷的黏膜、皮膚和呼吸道傳染。口蹄疫病毒傳染性很強,一旦發生,呈流行性,且每隔1~2年或3~5年就流行1次。有一定的周期性。
【症狀】
潛伏期平均為2~4天,長者可達1周左右。病牛體溫升高至40~41℃,精神不振,食慾減退,流涎。1~2天後,唇內面、齒齦、舌面和頰部黏膜出現1~3厘米見方的白色水皰,大量流涎,水皰破裂形成糜爛,病牛因口腔疼痛採食困難,進食減少或不進食。水皰破裂後,體溫下降至正常,糜爛部位逐漸癒合。與水皰出現的同時或稍後,蹄部的趾間、蹄冠的皮膚也出現水皰,並很快破裂,病畜不願意行走,嚴重者蹄匣脫落。在牛的鼻部和乳頭上也出現水皰,之後破裂,形成粗糙的、有出血的顆粒狀糜爛面。感染的懷孕母牛經常出現流產。病程為1周左右,病變部位恢復很快,全身症狀也逐漸好轉,如果發生在蹄部,病程較長,一般為2~3周,死亡率低,不超過1%~3%。但是如果病毒侵害心肌時,可使病情惡化,導致心臟出現麻痹而突然死亡。
【病理變化】
主要在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膚出現水皰及糜爛面。病毒毒素侵害心肌而死亡的牛心肌變性和出血,而且在心肌上可看到許多大小不等、形態不整齊的灰白色或灰黃色混濁、無光澤的條紋樣病灶,稱為「虎斑心」。
【實驗室檢查】
作病毒分離,採用雞胚和細胞,培養分離病毒。血清學檢查主要應用反向間接血凝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檢測病毒抗原。
【預防】
口蹄疫由於發病率高、傳播快和易造成大流行等特點,因此在防治上應本著「早、快、嚴、小」的原則,充分發動群眾,嚴格執行各項獸醫衛生防疫制度,採用綜合性防疫措施。
(1)發生疫情時的措施
①發生疫情時應立即向上級和有關部門報告,並迅速採取病料(水皰和水皰液)送有關單位確診、定型。
②劃定疫區,嚴格封鎖。疫點要求封死,人、畜、畜產品及用具等都不能出入,查明傳染來源。
③對疫區內所有易感家畜進行普查,將病畜和可疑病畜立即隔離。同時對被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場所、用具等用2%燒鹼或2%甲醛溶液進行認真消毒。
④建成免疫帶。為防止疫情繼續蔓延擴大,對疫區和疫區外的受威脅區的易感家畜,立即用與當地流行的相同病毒型的、亞型的減毒活苗和滅活苗進行接種。以建立免疫帶,這是綜合性防疫措施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⑤撲殺病畜,死畜應焚燒或深埋。
⑥疫區解除封鎖的時間,經過全面消毒,報有關部門同意後,才可解除封鎖。實踐證明,凡疫情報告及時、隔離早、封鎖嚴、消毒徹底的畜牧場,都能取得迅速控制和撲滅疫情的效果。
(2)平時的措施
①平時對家畜要嚴格檢疫,每年夏秋季節用口蹄疫疫苗對牛、羊進行預防注射。
②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
此外,本病發生和流行時,人可因與病畜接觸或飲乳偶爾感染。應注意人身防護。
⑵ 口蹄疫的檢測
1.蹄疫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用於檢測疑似感染動物水皰皮或水皰液中所有血清型口蹄疫病毒,適用於口蹄疫病毒的檢測、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
原理:利用異硫氰酸胍方法提取RNA,在反轉錄酶的作用下,以RNA為模板,以引物為起點合成與RNA模板互補的cDNA鏈。利用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DTC型基因擴增儀,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經高溫變性、低溫退火、中溫延伸的循環,使特異性DNA片段的基因拷貝數放大一倍。經過35個循環,最終使基因放大數百萬倍。將擴增產物進行電泳,經溴化乙錠染色後,在紫外燈照射下,肉眼可見DNA片段的擴增帶。該方法可以檢測所有亞型的口蹄疫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採用分型診斷試劑盒進行進一步檢測。
2.血清學試驗 ,ELISA是目前檢測FMDV感染較為常用的診斷方法,其與補結試驗、中和試驗及間接血凝抑制、免疫擴散沉澱試驗相比較、具有靈敏、快速、價廉等優點。
⑶ 口蹄疫實驗室檢查方法有哪些
這個是在網上幫你找到的。
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而其流行特點和臨床症狀一樣,其病毒屬於哪一型,需經實驗室檢查才能確定。另外,豬口蹄疫與豬水皰病的臨床症狀幾乎無差別,也有賴於實驗室檢查予以鑒別。首先將病豬蹄部用清水洗凈,用干凈剪子剪取水皰皮,裝人青黴素(或鏈黴素)空瓶,最好採取3-5頭病豬的水皰皮,冷藏保管,一並迅速送到有關檢驗部門檢查。
傳統的方法是補體結合試驗和乳鼠血清保護試驗。以後又採用反向間接血凝試驗和瓊脂擴散試驗,近來常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據報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比反向間接血凝試驗更靈敏可靠,阻斷夾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已用於進出口動物血清的檢測。
⑷ 常用的診斷口蹄疫的方法有哪些
(1)根據流行特點:本病呈急性經過,流行性傳播,主要侵害偶蹄獸,一般為良性轉歸。
(2)根據臨床症狀:一般表現在口腔黏膜、蹄部皮膚、乳房、乳頭、鼻端、鼻孔形成水皰和潰瘍。
(3)實驗室診斷:由於口蹄疫的臨診特徵與水皰性口炎、水皰病、水皰疹極為相似,為此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必須採取水皰液或水皰皮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實驗室診斷。
小鼠接種試驗:將病料用青、鏈黴素處理後分別接種成年、2日齡和7~9日齡小鼠,如2日齡和7~9日齡乳鼠都發病死亡,可診斷為口蹄疫,如僅2日齡乳鼠發病死亡則為豬水皰病。
血清保護試驗:通常採用乳鼠作血清保護試驗。可用已知血清鑒定未知病毒,也可用已知病毒鑒定未知血清。
血清中和試驗:可用於鑒定康復豬的抗體和病毒。採用乳鼠中和試驗或細胞中和試驗均可。此外,也可應用對流免疫電泳、反向間接血凝抵制試驗、補體結合試驗檢測病毒或抗體,從而作出診斷。
抗酸性(pH5.0)試驗:依據口蹄疫病毒對pH5.0敏感,而豬水皰病病能抗pH5.0的特性,可以鑒別這兩種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