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涓鑽閴村畾浼犵粺鍥涘ぇ閴村畾鏂規硶涓錛屽叿鏈夌畝鍗曘佹槗琛屻佽繀閫熺壒鐐圭殑鏂規硶鏄
銆愮瓟妗堛戱細B
鎬х姸閴村畾娉曗曗曞嵆鐩磋傞壌瀹氭硶銆傛槸鐢ㄦ劅瑙傛潵閴村畾涓鑽鎬х姸鏄鍚︿笌瑙勫畾鐨勬爣鍑嗘垨瀵圭収鍝佺浉絎﹀悎鐨勪竴縐嶆柟娉曘?鍏鋒湁綆鍗曘佹槗琛屻佽繀閫熺壒鐐圭殑鏂規硶銆
② 中葯的鑒定方法中,最簡單而又常用的是什麼
經驗鑒別法你可以網上收一下很實用比薄層色譜法都好,如人工牛黃的掛甲,麝香的冒槽,羚羊角的通天眼,天麻的鸚哥嘴,蒼術的油點,北沙參的砂岩,平貝的懷中抱月,觀音坐蓮;桔梗的金井玉欄等等
③ 中葯鑒別方法是什麼
對中葯材進行快速檢驗除了可以利用熒光分析法等現代方法以外,還可以採納傳統的一些有效手段。而且,這些傳統手段一般都比較簡便,連水與火這樣的常見物質都能夠起到鑒別真偽的作用。下面我為您呈獻詳細內容。
中葯鑒別方法
一、水試法
1.牛黃:加清水調和,塗於指甲上,能將指甲染成黃色。
2.蘇木:投入熱水中,浸液呈鮮艷的橘紅色。
3.秦皮:加熱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見碧藍色熒光。
4.蟾酥:斷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狀。
5.胖大海:熱水浸泡膨大呈海綿狀,可達原體積的8~10倍。
6.熊膽:投入清水杯中即可見旋轉並呈黃線下沉而不擴散。
二、火試法
1.青黛:用微火灼燒,有紫紅色的煙霧產生。
2.馬勃:置火焰上輕輕抖動,即可見細微的火星飛揚,熄滅後,產生大量白色濃煙。
3.海金沙:取少量撒於火上,即發生輕微爆鳴及明亮的火焰。
4.血竭:本品粉末置白紙上,用火隔紙烘烤即熔化,但無擴散的油跡,對光照視呈鮮艷的紅色,以火燃燒則產生嗆鼻的煙氣。
其他中葯鑒別方法
眼看主要觀察葯材的外形、色澤、表面粗細、斷面的紋理等方面。每一種葯材都有一定的外形特徵,如川芎的根莖為不整齊的結節狀團塊,何首烏橫斷面由三生維管束形成的“雲錦花紋”;通過對葯材表面顏色的觀察,可以分辨出葯材的產地和質量的好壞,如內蒙甘草,表面棕紅色質優。斷面的結構、顏色與葯材的特性直接有關,如大黃斷面的“高粱渣”、“錦紋”。
手摸主要體驗葯材質地輕重、堅實、松軟、老嫩、滑澀等,如萆,綿的質輕泡綿軟,粉的質稍堅脆,有彈性。
鼻子嗅、口嘗主要體會葯材的氣味,如訊麝香氣香竄而持久;當歸、獨活外形相似,但當歸味甜而微苦,獨活微苦而麻辣。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
另外,傳統鑒別還用了一些簡單的理化方法,如西紅花浸水以後呈一條黃色直線下沉,並由底部慢慢擴散,使水雜成黃色,偽品水溶液為紅色;又如面草霜撒於水上,則浮於水面,經久不沉,水不變色,如有下沉,則說明摻有雜質,而偽品很快下沉,水變褐色。
中葯的傳統鑒別方法,方便實用,極為寶貴,但因歷史條件所限,允免有些局限性。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此提供了許多科學方法,因此,將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可進一步提高鑒別的准確性。
④ 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
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
中葯材的來源、產地、商品規格、用葯習慣的炮製方法等因素,產生了同一品種在形態特徵上的差異、葯材與飲片在形態特徵上的差別,有的同一飲片又常是由多個品種混合而成,所以對真偽鑒別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歡迎閱讀。
01牢記葯材主要特徵
要想區分各種葯材的真偽優劣,首先要努力學習中葯鑒別的基礎理論知識。同一種葯材,無論產地有什麼變化,規格有什麼標准,其主要特徵不會起根本的變化。每一種葯材都有其各自區別與其它葯材的主要特徵。這些特徵,是我們監管人員做好真偽鑒別必備的基本功。
形狀鑒別:防風的「蚯蚓頭」;潞黨參的「獅子盤頭蘆」;野人參「蘆長碗密棗核丁,緊皮細紋珍珠須」;海馬的「馬頭蛇尾瓦楞身」;蘄蛇的「翹鼻頭」。「方勝紋」。「連珠斑」。「佛指甲」;天麻的「鸚哥嘴」「肚臍眼」;檳榔的「大理石樣花紋」。
顏色鑒別:丹參紅色,黃連黃色,紫草紫色,烏梅黑色,血竭黑似鐵,研末紅似血。
質地鑒別:南沙參「松泡」;山葯富「粉性」;當歸「油潤」;鬱金、「角質有光澤」。
斷面鑒別:杜仲折斷時有膠絲相連;黃柏折斷面是纖維性,裂片狀分層;苦楝皮折斷面分為多層薄片,層層黃白相間;大黃在光下有「星點」;何首烏可見「雲錦狀花紋」;蒼術有「硃砂點」「起霜」現象。
氣味鑒別:肉桂的濃烈特殊香氣;阿魏的'大蒜樣臭氣;苦杏仁的苯甲醛樣香氣;穿心蓮苦至咽喉,經久不衰。
02注重葯材之間的比較
市場上銷售的多為中葯飲片,是將完整葯材通過凈制、切制或炮製製成一定的規格,故飲片不同於完整葯材的鑒別特徵,改變了形狀、大小、顏色、甚至氣味,加之機器切片改變了原手工飲片,這樣將相似葯材飲片進行比較尤顯重要。在日常監管工作,要勤看多比較,從比較中找出葯材之間的主要不同特徵,關於分析總結,不斷積累中葯飲片外觀鑒別經驗。
原葯材與飲片相似的類型有些葯材與其飲片在外形基本相似(主要是花草類中葯),記憶葯材本身的特徵及其不同點,就可正確認識中葯。如徐長卿與白薇,二者根莖切面同為結節狀,根表面淡黃棕色,橫切麵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主要區別是徐長卿根莖結節小,有丹皮樣香氣,味辛而麻舌;白薇根莖結節粗大,無香氣,味微苦。又如地骨皮和香加皮,二者同為捲筒狀或槽狀,表麵灰黃色或灰棕色,質輕脆易折斷。主要區別是地骨皮橫切面明顯分為內外兩層,無香氣;香加皮橫切面為黃白色,有濃厚的香氣。
葯材本身不相似,但飲片相似的類型本類型應以記憶飲片特徵及其不同點為主,輔助葯材本身的特點。如前胡與防風,飲片同是表麵灰棕色,根頭片表面具密集細環紋及纖維狀毛,切面有菊花心,棕色油點。主要區別是防風切麵皮部有較多放射狀裂隙,組織疏鬆,有清香;前胡根頭處表的殘留有淺紫色片狀葉鞘(紫花前胡),切面少裂隙,組織緊密,有油膩。
葯材名稱相近,功效相似的類型如草烏、川烏,均是經加工後的橫切片或縱切片,類圓形或圓錐形,表麵灰黑或灰褐色,角質樣,維管束呈點狀或條狀突起。主要區別是草烏飲片常因粉性差而干癟,頂端無或偶有殘留莖基,切面無纖維狀突起。
03掌握葯材經驗鑒別方法
老葯工們在我國傳統醫葯寶庫中積累了豐富的鑒別經驗,它具有簡單、易行、迅速的特點。除了掌握上面提到的外觀鑒別方法和經驗鑒別術語外,還要掌握某些葯材的水試及火試方法。我們在日常監管工作中要多向他們學習,虛心請教,不斷提高鑒別能力和水平。
水試方法:某些葯材遇水能產生特殊現象,如西紅花加水泡後水溶液成黃色;秦皮浸出液在日光下呈碧藍色熒光;葶藶子、車前子加水浸泡,種子粘滑,體積膨脹;天然牛黃水濕後有「掛甲」現象;蘇木投入熱水中水溶液變成紅色;乳香加水研磨後呈白色乳狀液,而沒葯加水研磨後呈黃棕色乳狀液;青黛放入水中後水不染色,且漂浮於水面之上。
火試方法:有些葯材用火燒,能產生特殊的氣味、顏色、煙霧、閃光和響聲等。如降香用火燒則香氣濃烈,有油流出,灰為白色;海金砂點燃發出爆鳴聲和閃光;青黛燃燒有紫紅色煙霧冒出;將燒紅的針插入牛黃中,牛黃分裂成層,呈片狀,氣香。
1 葯品真偽鑒別
1.1 麥冬與偽品 正品:紡錘形,兩端略尖,較瘦,中柱較粗,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6~22個,其他性狀見葯典。偽品:性狀與正品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兩端較鈍圓,比較胖,中柱細小,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0多個。
1.2 桔梗與偽品 正品:根莖有蘆頭,上面生有多數半月形蘆碗,表面白色或淡黃色,細嫩,全體有皺紋和須根痕,質輕易折斷,斷麵皮層為白色,木部黃色,棕色形成層明顯,整個斷面似菊花紋,習稱「金井玉蘭」,味微甜而後苦,有菊糖反應。偽品:無蘆頭,頂端可見地上莖殘基,表面栓皮已颳去顯類白色,留有棕色栓皮殘痕,較粗糙,全體有扭曲的縱溝紋,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相間,為異型維管束,味微苦而麻舌,無菊糖反應。
1.3 胖大海與偽品 正品:橢圓形,表面皺紋粗而疏,手搖無響聲,內有子葉二片,大而菲薄,有二片胚乳,水浸泡膨脹呈海綿狀,膨脹速度較快,其體積比干品大2.5~3倍。偽品:類圓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細密的網狀紋,手搖有滾動聲,內有子葉二片肥厚,無胚乳,水浸泡呈現海綿狀,但膨脹速度緩慢,其體積比干品大1.5~2倍。偽品:扭曲成繩狀,外皮光滑,不易層層剝離,而易縱離,表面淺灰棕色無地衣斑塊,皮孔少而大並有三角形葉痕,淺棕色圓形突起,皮孔少,質堅韌不易折斷,味苦微澀,水浸液淺黃棕色無熒光,顯微特徵: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
1.4 黨參與偽品 正品: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根頭部有獅子盤頭蘆,根頭下有緻密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體之半,全體有縱紋,散在有眉狀的疤痕,支根斷落後常見黑褐色膠狀物,斷面黃白色有裂或菊花紋,中央有黃色圓心,有特殊香氣,味微甜。偽品:外皮黃色或棕黃色,根頭部無獅子盤頭蘆,而具地上莖葉殘基,近根頭部有環狀橫紋,表面有明顯的橫向皮孔,質柔軟,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間本心黃色,味微甜後而苦。
1.5 蘇木與偽品 正品:黃紅色至棕紅色,水浸液呈桃紅色,加幾滴石灰水即顯玫瑰色。顯微特徵:有晶鞘纖維。偽品:紅紫色或棕紅色,水浸液呈淡棕黃色,加幾滴石灰水即顯淺黃色,加酸顯黑綠色。顯微特徵:無晶鞘纖維。
2 葯品摻假識別
2.1 摻假:(1)為鹽、礬。砂燙後取出放入重鹽水或白礬水內浸泡撈出晾乾。(2)用塑料做的。識別:(1)日光下細看錶面有一層亮晶晶的白色物。(2)用舌舔之,有明顯的鹹味或苦澀味。(3)塑料做的,用火燒之即可鑒別。
2.2 柴胡 摻假:(1)非葯用部分,柴胡葯用部分為根部。商品飲片中常混有地上莖。(2)其他假葯:A、棉花莖稈及葉柄:表面紅棕色有短距毛,斷面黃白色,木質實心。B、花生秧子桿枝梗:表面黑褐色或黑綠色,披短距毛,斷面中空。以上非葯用部位和假葯常與柴胡混合後切片冒充真品。識別:柴胡為地下根,具纖維性,切片後觀察飲片常見類網狀紋孔。上述偽品不見網狀紋孔,多為木質實心或中空。
2.3 金銀花 摻假:(1)噴灑高糖水。(2)噴灑糖蜜混合水,附加黃褐色細砂或玉米面類雜質。(3)噴灑鹽水。識別:用手抓起,緊握則發現下列情況:(1)質脆易碎(夏天天潮除外)為高糖水。(2)有濕感為鹽水。(3)手感有粉狀物附著,為含有砂石粉或玉米面類雜質。(4)成團狀或極緩慢的鬆散開或有粘手感,可能含有糖蜜水類雜質。
2.4 茯苓 摻假:一般產地加工沒有假貨。多為市場上葯販子自製假貨混入。假貨所有原料多為碎雜的茯苓面加麵粉等加工製成。為不規則塊狀混入茯苓中。識別:(1)外觀:真品為較規則的塊狀或片狀,表面緻密平坦或不規則的多稜角塊狀,白色或偶有帶粉紅色。假品一般無片狀,只有六棱體或多稜角不規則塊狀,表面不平坦,白色或帶有粉紅色。(2)口嘗:真品嚼之粘牙,偶有牙磣感或可見緊挾砂石粒。假品不粘牙,有牙磣者亦無明顯砂石狀物。(3)浸泡:真品經浸泡煎煮,除膨脹外,一般保持原物狀,不散碎。假品經浸泡或煎煮即溶化為碎顆粒或團粉狀。不再保持原物形狀。
2.5 冬蟲夏草 摻假:一般摻假為中間插有木棍或鐵絲。識別:用手將冬蟲夏草折斷處掰開,即可發現。
2.6 雞內金 摻假:主要是摻有鴨內金。識別:雞內金較輕,個體較小,質酥脆,色黃,砂燙後起凸明顯。鴨內金較重,個體較大且厚,質堅硬,色綠,砂燙後不易凸。
2.7 全蠍 摻假:鑒於加工特點,其摻假一是潮濕,二是鹽多,三是全蠍腹內有金屬或其他填充物。識別:潮濕和鹽分直觀可見,腹內金屬物等可觀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鼓可掰開檢查,亦可用磁石吸附。
;⑤ 中醫是如何做到准確診療的
中醫診病,主要有望、聞、問、切四種方法,簡稱為「四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局部的病變可以影響全身;內臟的病變,可以從五官四肢體表各個方面反映出來。所以,通過望、聞、問、切這四種診斷方法,診察疾病表現在各個方面的症狀,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質和它的內在聯系,從而為進一步的辨證論治提供依據。
望診,就是醫生用眼睛觀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神色、形態的變化。中醫通過大量的醫療實踐,認識到人體的外部,特別是面部、舌質、舌苔與內在臟腑有密切關系。如果五臟六腑產生了病變,就必然反映到體表。因此,通過望診可以了解機體內部的病變。醫生一開始接觸病人,看到病人的病情雖然重,但是如果病人精神很好,說明病人正氣還旺盛,治療起來效果必然較好;相反,病情看來不太重,但是精神已經萎靡不振,這就說明正氣已經衰退,治療效果可能就不如前者好。面部的不同色澤可以反映不同臟腑的病變。青、紅、黃、白、黑五色,相應地配合肝、心、脾、肺、腎五臟。如出現臉色發青,可能是肝臟的病變;臉色發黃,可能是脾胃的病變。從人的形態,也可以看出病情變化。肥胖的人,容易出現陽氣不足和「痰濕」停留的症狀;消瘦的人,容易出現陰血不足和陽盛火旺的症狀。
中醫望診中最有特色的是「舌診」,「舌診」包括看舌質和舌苔。舌質,指的是舌的本體;而舌苔是舌質表面覆蓋著的苔垢。看舌質可以了解正氣的盛衰,看舌苔可以知道邪氣的深淺;正常人舌面上有一層薄白的苔,叫舌苔。如果外來的邪氣侵入人體,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苔就要變厚。舌面光滑如鏡,那是因為正氣太虛的緣故。舌苔之所以能反映疾病,是因為它通過「胃氣」與五臟六腑發生密切的關系,「胃氣」就是脾胃的功能狀態,它的生理和病理狀態對於其他各臟的活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中醫對舌象的觀察,包括觀察舌質的顏色、舌苔的顏色和厚薄,以及舌體的形態等。在臨床中,由於舌象能比較准確地反映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所以有人認為舌象是人體生理和病理狀況的一面鏡子。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聞診,就是醫生用耳朵來聽病人的語言聲息,用鼻子來嗅病人身上或者排泄物、分泌物的氣味。這些對辨別病情的狀態也很有價值。
問診,它在中醫臨床上是很重要的。有關疾病發生的時間、原因、經過,過去得過什麼病,患者病痛的部位,以及生活習慣、飲食嗜好等與疾病有關的情況,都要通過詢問病人或家屬才能了解。古代醫生為了強調「問診」的重要和概括「問診」的主要
⑥ 中醫診斷疾病的四種基本方法是什麼
1.肌膚腠理層面的治療
如果肌膚受邪,也就是肌膚腠理出了問題,那麼最好採取刮痧、推拿、拔罐、足底按摩等法,這些方法都是我們傳統文化中一些比較獨特的方式,現代西方醫學也認為這種治療方法對人體損傷不大,對於身體的康復很有好處。
這里提一個注意事項:刮痧、拔罐和按摩,這些方法不適合那些身體很虛的人,因為這些方法是通過手、刮痧板等在人的身上用力,使身體里邊的病走到表層,也就是通過調元氣的方法來治療疾病。如果人本身元氣就很虛,這樣的治療就會使得身體更加虛弱。
對於身體太虛的人來說,需要先吃葯,等到把身體養得差不多的時候,再使用這些方法。
2.經絡層面的治療
肌膚腠理的病如果往裡走,就會走到經絡的層面上。經絡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經絡是一種氣血,它沒有實體,它在中醫里就是指人的一種生命現象。經脈就好比一張巨大的鐵路網,必須要很暢通,人才健康;一旦阻塞,就會造成身體出現很多問題。
人體的穴位就相當於經脈這個鐵路網上的大站,是一些關鍵的點,穴位屬於氣血比較充足的地方,所以中醫扎針一定要扎在穴位點上才最有效。
中醫里還有句話,叫「錯穴不錯經」,治病之時,一定要扎在經脈上,能扎在穴位(金婆婆:因為太窄約1毫米)上當然最好,功效會最大;但如果扎錯了的話,只要扎在這條經脈上,也能起到疏通的作用。
在扎針時還有個問題,有些經絡分為兩個層面:里支和浮支。浮支是在體表,比如肺經,尤其手指上的【少商穴】,屬於很明顯的浮支穴位。里支一般不可針刺,只可以通過鍛煉的方法來活動它,這也是鍛煉為什麼重要的原因,中國古代的鍛煉方法比如太極拳、易筋經之類都是因循著人的里支這一規律來編排的,只有那裡面的一些動作才可以打開人身上的孔穴,比如易筋經里的「倒拽九牛尾」可以開【膏肓穴】。
3.五臟層面的治療
經脈里還有些繼續往裡走,走到五臟里,這些地方最好就採取按摩的方法。比如【中府】、【雲門】這些在胸上的穴位,扎針就比較危險,中醫有「胸臟之間,不可以妄針」的說法,就是這里是不可以隨便扎針的,像這樣的地方最好採取按摩、按揉的方法,同樣能達到針灸的效果。
還有一些臟腑的疾病最好用中葯來醫治。在中醫的傳統文化當中,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分為兩本,分別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是最早按照「辨證論治」來治病的醫術。比如,病在表層的太陽經層面,就可用到【桂枝湯】或者【麻黃湯】。
4.厥陰層面的治療
如果病再深入,到了厥陰這個最里層,就會用到【當歸四逆湯】、【烏梅丸】等葯,按照症狀不同進行分類,有個很核心的原則,如果是臟腑受邪,就一定要採取用葯的方法來解決。
奇經八脈得病是重症。本書中多次提過,沒有一味葯可以入奇經八脈,所以奇經八脈得病,要麼用葯從肝腎去治,要麼用葯從肝肺調理氣機上去治。
對於再重的病,如督脈病中的強直性脊柱炎,一方面可以用葯從肝腎上治,另一方面可以用傳統醫學上很重要的方法灸法來治,就是用艾草燒灼的方法來治。這是用了艾草的通竄力強的特性,從而能夠把奇經八脈或者是十二正經疏通開。
對人體來講,有幾個很關鍵的穴位點,曲黎敏教授給作了一個梳理。
頭上的【百會穴】很重要,還有【睛明穴】,它是膀胱經的起始點。
肩背上的重要穴位是【缺盆穴】,五臟六腑的通路都要通過缺盆來體現。所以摁揉缺盆對人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⑦ 中醫現在很受歡迎,如何知道一副中葯是不是有效
「整體論、辨證施治」是中醫的精髓所在,而中葯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調理臟腑、標本兼治。既然是辨證論治,那麼「究竟是否有效、需要服用多長時間」,也就沒有了一個固定的答案,因為人與人的體質、性格、各項生理指標是不同的。
總之,中醫葯是我們的瑰寶,在歷史的進展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了今天,我們不能過於迷戀中醫葯,只有正確地認識和對待,才能讓您盡快恢復健康,擁有更多的快樂。
⑧ 請問中葯主要有哪幾種鑒定方法
中葯材的鑒別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為對植物自然形態的鑒別,對炮製葯材外表性狀的鑒別,用顯微鏡觀察微觀結構的鑒別,以及化學分析、生物測定等鑒別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還是中葯材的經驗鑒別法,也就是對葯材的外觀性狀的鑒別。
以下幾種常用而簡單的鑒別方法:?
一、看外觀,注意觀察葯材的外表特徵,如表皮、顏色、形狀、粗細、斷面等等。
1、看葯材的表面。不同種類的葯材由於用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徵會有所差異。如根類葯材多為圓柱形或紡錘形,而根莖類葯材都有較多的莖痕,皮類葯材則多為捲筒狀,等等。另外,一些葯材有著它們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徵,或光華、或粗糙、或長有鱗葉、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馬的外形就被總結成為「馬頭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長有「通天眼」,防風長有「蚯蚓頭」等。這些特徵都是鑒別道地葯材真偽優劣的重要依據。
2、看顏色。葯材顏色的不同或變化,不僅與它的品種和本身的質量有關,不適當的加工和儲藏方法也會直接影響葯材的色澤,因此顏色是鑒別葯材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通過對葯材外表顏色的觀察,分辨出葯材的品種、產地和質量的好壞。比如,黃連色要黃,丹參色要紅,玄參色偏黑等。
3、看斷面。無論植物也好,動物也好,都是由一層層的組織器官構造而成的,當葯材被切開,這一層層的構造就會清晰地展現出來,就像古樹的年輪一樣。很多葯材的斷面都具有明顯的特徵,而這些特徵就是葯材內部構造的直接體現。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各種分層、紋路和不同形狀的小點。比如在防己斷面上能看見明顯的車輪紋理,而黃芪的折斷面紋理呈「菊花心」樣,杜仲在折斷時更有膠狀的細絲相連,等等。這些獨有的斷面特徵是鑒別葯材的重要依據。
用手感受葯材的軟硬、輕重,疏鬆還是緻密,光滑還是粘膩,細致還是粗糙,以此鑒別葯材的好壞。不同葯材的質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種葯材,由於加工炮製的方法不同,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如荊三棱堅實體重,而泡三棱則體輕;鹽附子質軟,而黑附子則質地堅硬。
三、口嘗和鼻聞。
葯材的氣味與其所含的成分有關,鼻聞是比較重要的鑒別方法,尤其對於鑒別一些有濃郁氣味的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魚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嘗法鑒別葯材的意義不僅在於味道還包括「味感」,味分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黃連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則分為麻、澀、淡、滑、涼、膩等。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學物質也有密切關系,在中葯材口嘗鑒別的實踐中,可按葯材的品種和質量分類進行判斷。
四、水試和火試。
有些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燒灼一下會產生特殊的現象。如熊膽的粉末放在水中,會先在水面上旋轉,然後成黃線下沉而不會擴散。麝香被燒灼時,會產生濃郁的香氣,燃盡後留下白色的灰末。這些特殊的現象都與葯材內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密切的關系,是常用的鑒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