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泥稠度標准試驗方法
水泥標准稠度用水量試驗
1.檢查溫濕度是否符合要求(溫度 20°±2°濕度≥50%) 2.檢查試驗設備是否齊全、正常。 3.先把水泥過的篩 4.再把鍋及葉片潤濕 5.看金屬桿能否自由移動 6.試模和玻璃塗凡士林。 7.稱取水泥質量500g。 8.稱取水的質量約140g(140g為估計經驗值) 9.給先把水加進鍋里 10.再把水泥加進鍋里 11.放到控制台,讓機器自由攪拌。 12.攪拌完成之後,取下鍋把凈漿填進試模裡面,用抹刀刮平。 13.把裝好的試模放在維卡儀上,讓金屬桿接觸試模的表面,然後讓金屬桿自由落體,30s後觀察讀數,看沉降高度是不是距離玻璃底板6±1mm,如果是,那該用水量就是標准稠度用水量。如果不是,就重做試驗,知道距離底板6±1mm為止。
② 水泥細度實驗方法
水泥細度的實驗方法有以下兩種:
1、比表面積法: 以每千克水泥總表面積表示,比表面積法採用勃壓透氣法測定。
2、篩析法 :以80μm方孔篩上的篩餘量百分率表示,篩析法有兩種:負壓篩析法荷水篩法。
(2)水泥的實驗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細度是指水泥顆粒總體的粗細程度。
水泥細度是表示水泥被磨細的程度或水泥分散度的指標。通常,水泥是由諸多級配的水泥顆粒組成的。水泥顆粒級配的結構對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需水量、和易性、放熱速度、特別是對強度有很大的影響。在一般條件下,水泥顆粒在0~10微米時,水化最快,在3~30微米時,水泥的活性最大,大於60微米時,活性較小,水化緩慢,大於90微米時,只能進行表面水化,只起到微集料的作用。
水泥中混合材的種類和摻量也會影響水泥的顆粒級配,摻石灰石、火山灰類易磨性好的混合材的水泥中細顆粒含量會增加。摻礦渣、磷渣等易磨性差的混合材的水泥中細顆粒含量較少。對摻不同混合材和摻量的水泥,所要求的顆粒級配也不相同。對於礦渣水泥,由於易磨性差,再加上提高粉磨細度可以顯著提高水泥強度,因此,通常要求磨細些,盡量提高微粉含量。
參考資料:網路-水泥細度
③ 水泥安定性的檢測方法 水泥安定性的檢測有哪些方法
1、准備兩個雷氏夾和4塊邊長或直徑80mm、厚度4mm~5mm的玻璃板,凡與水泥要接觸的雷氏夾和玻璃板內表面都要稍稍塗上一層油。
2、將預先准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經稍塗油的玻璃板上,並將已經制好的標准稠度凈漿(標准稠度凈漿見下面說明)一次裝滿雷氏夾,裝漿時一隻手輕輕扶持雷氏夾,另一隻手用直邊刀在漿體表面輕輕插搗3次,然後抹平,蓋上稍塗油的玻璃板,接著立即將試件移至濕氣養護箱內養護24h±2h。
3、調整好沸煮箱內的水位,能保證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超過試件,不需中途添補試驗用水,同時又能保證在30min±5min內升至沸騰。
4、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斷間的距離記錄為A,精確到0.5mm,接著將試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試件架上,指針朝上,然後在30min±5min連續加熱至沸並恆沸180min±5min。
5、結構判定:沸煮結束後,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熱水,打開箱蓋,待箱體冷卻至室溫,取出試件測量雷氏夾指針尖斷間的距離記錄為C,精確到0.5mm,當兩個試件煮後增加距離(C-A)的平均值不大於5.0mm時,即認為該水泥安定性合格。
6、當當兩個試件煮後增加距離(C-A)的平均值大於5.0mm時,應用同一樣品立即重做一次試驗。以復檢結果為准。
④ 水泥物理指標的試驗方法
水泥物理指標的試驗方法【1】
摘 要: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品質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混凝土的質量,進而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如何正確地檢驗水泥的品質,就成了公路檢測試驗部門的一個重要任務。
本文分析了水泥標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凝結時間、水泥安定性等物理指標在試驗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關鍵詞:水泥;標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凝結;試驗
1 水泥凈漿攪拌
水泥凈漿攪拌的均勻與否直接影響標准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測定。
水泥凈漿攪拌與水泥和水的計量、凈漿攪拌機等有關,因此應對電子天平、加水器和凈漿攪拌機等儀器設備進行嚴格控制。
1.1 量水器
規范規定:量水器分度值為0.1mL,精度1%。
讀數時以彎月低面為准。
一些試驗室對這條規定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直接採用量筒加水,量筒的分度值為1mL,根本無法滿足試驗精度要求,造成標准稠度用水量的加水誤差。
1.2 電子天平
電子天平應滿足精度要求,最大量程1000g,感量1g,並定期檢定。
水泥復稱,避免計量誤差。
一些試驗室在加水時採用稱量的方法,認為電子天平的精度很高,加水量能控製得比較准確,但忽略了環境溫度對水的密度的影響,如果採用稱量的方法必須進行溫度修正
才能確保試驗數據的准確性。
1.3 水泥凈漿攪拌機
水泥凈漿攪拌機應符合JC/T729的要求。
水泥凈漿攪拌機的工作程序為: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停15s―高速攪拌120s停機。
凈漿攪拌前,應先用擰乾的濕抹布將攪拌鍋內壁和攪拌葉片抹濕,但是不能帶有明水,並且在重復試驗時始終保持同一濕度,這一點是調整加水量的關鍵,量水器加水再准,如果抹布忽干忽濕,加水量都很難控制。
先將量好的拌和水靠鍋口小心倒入鍋中,再用加料器在5~10s內小心地將稱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避免水泥濺出或粘在鍋內壁、葉片上形成干灰,影響凈漿的標准稠度。
注意試驗的順序為先加水,後加水泥。
在停15s時將鍋壁和葉片上的水泥刮入鍋中,特別提醒的是操作一定要快,防止刮刀還在鍋內沒有刮完,攪拌機已開始高速攪拌而引發事故。
2 水泥標准稠度用水量
水泥凝結時間測定是以標准稠度用水量製成的標准稠度凈漿裝在圓錐試模中來測定的。
標准稠度用水量的確定,對水泥凝結時間、水泥安定性的檢驗都非常關鍵。
不同加水量對水泥凝結時間的影響很大,同一水泥用水量愈多,凝結時間愈長,用水量減少,凝結時間會縮短。
因此標准規定凝結時間測定用水量必須滿足標准稠度用水量的要求,以確保同一水泥的用水量基本相同。
標准稠度用水量測定有標准法(試桿法)和代用法(試錐法)。
我們一般採用試桿法。
攪拌結束後,立即將攪拌好的水泥凈漿裝入試模中,要一次裝滿,並用擦濕的水泥刀從外向內螺旋插搗使其填實,然後拿穩玻璃板連同試模,盡量平端,輕輕振動數次,使漿體內氣泡由大變小,再用水泥刀刮平多餘的凈漿,盡量使刮平面光滑並與試模頂邊齊平。
刮平後迅速移至試桿下,使試桿垂直自由下落沉入水泥凈漿中,試桿停止下沉或釋放試桿30s後記錄下沉深度,整個操作過程要在攪拌結束1.5min內完成。
試桿法操作時水量調整的規律難於把握。
操作時應注意以下要點:
(1)測定標准稠度用水量時,應將拌和水一次加入,然後視試桿沉入的情況,根據經驗調整水量重新稱樣另拌一鍋,如此重復直至達到試桿下沉深度6mm±1mm,並注意下沉時不要阻擋試桿,更不能碰動維卡儀,避免因操作不規范造成誤差。
(2)測定出水泥的標准稠度用水量後,不能直接用該水泥凈漿裝模來測定凝結時間,應按標准稠度用水量重新拌和一鍋凈漿來裝模測定凝結時間,避免因操作時間過長、標准稠度針下落位置留有空隙而造成誤差。
(3)標准稠度用水量的測定要求在拌和結束後1.5min內完成整個測試操作。
如果時間超過1.5min,由於水泥的水化和水分的蒸發,凈漿稠度變大,標准用水量會受到很大影響。
因而試驗人員正確熟練的操作是關鍵。
3 水泥凝結時間測定
水泥的凝結時間對工程施工的質量和進度至關重要。
水泥凝結時間過慢,會因水泥漿體或混凝土強度發展緩慢而使脫模時間延長,嚴重影響工程進度;水泥凝結過快,拌制的水泥漿體和混凝土來不及輸送和澆注就失去了流動性或可塑性,使澆搗不能順利進行,甚至會
在澆搗過程中破壞已不具備觸變性的漿體結構,導致混凝土的性能和整個工程質量的降低。
所以水泥凝結時間的測定顯得尤為重要。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控制:
3.1 做好溫、濕度的控制
水泥的凝結時間受環境溫度和濕度影響很大,只有在規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水泥凝結時間的測定才具有復演性和可比性。
GB/T 1346-2001規定,試驗室溫度為20±2℃,相對濕度大於50%,養護箱溫度20±1℃,相對濕度大於90%,而且規定水泥試樣、拌和水、儀器和用具的溫度應與試驗室內室溫一致。
因為養護箱內試驗溫度越高,水泥水化速度越快,凝結時間越短;濕度過小,水泥漿體水分蒸發加快,凝結時間縮短。
3.2 試驗前做好儀器檢查
凝結時間測定的主要儀器是維卡儀。
要保證維卡儀的金屬棒自由順暢地滑動,調整至試桿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准零點,初凝時間測定時維卡儀調整至試針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准零點。
同一時間測定多個試樣時,各圓模的玻璃底板厚度要相同,避免厚度不一致影響零點的
調整,造成試驗數據的混淆。
有些試驗人員調整試桿接觸試模頂邊時指針對准零點,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在試樣刮平過程中,試樣與試模頂邊不一定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造成試驗誤差。
3.3 凝結時間測定
在測定凝結時間時,首先要檢查試針是否彎曲或表面是否銹蝕,彎曲或銹蝕的試針會使自由下落的阻力增大,產生初凝時間提前的假象。
初凝時間測定在開始時應輕輕扶持金屬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試針撞彎,但結果以自由下落為准。
試針下落的位置應距圓模內壁10mm以外的圓模中心,落點最好在距圓模內壁10~20mm的環狀帶上,應避免針孔之間的位置過於接近、密集。
每測一次要用濕布抹乾凈試針。
注意從水泥全部加入水中後30min時開始第一次測定,快要初凝時每隔5min測試一次。
當試針下沉到距底板4±lmm時重復測試,兩次結論一樣達到初凝;標准要求在初凝時間到達時,應及時將圓模翻轉進行終凝時間的測定,在翻轉過程中要注意操作技巧,先用一塊玻璃板放在試模上面,連同玻璃板一起翻轉過來後,沿著水泥方向均勻用力抽出原來的玻璃板,小心不要損壞試體。
終凝用安裝了一個環形附件的終凝針測試,每次測定前要確認環形附件的透氣孔無堵塞,環形圈與試針之間的凹槽無水泥漿。
臨近終凝時每隔15min測試一次,當試針沉入試體0.5mm,即環形開始不能在試體上留下痕跡時重復測試,兩次結論一樣時達到終凝。
測試初凝和終凝時間的操作要注意試針突然放鬆的力度要巧而適宜,既能使試針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又要避免維卡儀晃動。
4 水泥體積安定性
水泥體積安定性,是評定水泥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保證水泥製品、混凝土質量的必要條件。
安定性不良的水泥會使水泥硬化體膨脹開裂、強度降低、甚至引起嚴重工程事故。
水泥安定性測定有試餅法(代用法)和雷氏法(標准法),有爭議時雷氏夾法為標准。
我們一般採用雷氏夾法。
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由於雷氏夾較小,在裝漿和用小刀插搗時,雷氏夾很容易傾斜,底面漿體容易漏出,有些試驗人員為了抓牢雷氏夾,緊緊捏著試針,使得雷氏夾的體積減少,結果試樣在養護24h後,很容易從雷氏夾內脫落下來,無法測定。
還有一種情況是:插搗用的小刀過寬,向下插搗時會撐開雷氏夾,向上拔出時又會帶出一些水泥漿,不容易密實,也影響到測試結果的准確性。
所以小刀寬度一般不要大於10mm。
(2)沸煮 調整沸煮箱內的水位,保持在整個沸煮過程中沒過試件。
雷氏夾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A,精確到0.5mm,把試件放入沸煮箱內的支撐板上,指針朝上,試件之間互不交叉,然後在30min±5 min內加熱至沸,並恆沸3h±5 min,中途不得添補試驗用水,避免因溫度高而出現的燙傷情況發生。
(3)結果判別 沸煮結束後,取出試件,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C,精確到0.5mm,標准規定:當兩個試件煮後增加距離(C-A)的平均值不大於5.0mm時,認定水泥安定性合格,當兩個試件的(C-A)值相差超過4.0mm時,應用同一水泥立即重做一次試驗,再如此,則認為該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
5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水泥凈漿攪拌、標准稠度用水量確定、水泥凝結時間測定、水泥安定性測定等試驗環節的闡述,重點論述了試驗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試驗環境、儀器設備等因素的`影響,並對如何提高水泥試驗能力提出建議。
參考文獻
[1]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程.
[2]JC/T 727-1996,水泥物理檢驗儀器凈漿標准稠度與凝結時間測定儀.
[3]JC/T 729-1996,水泥物理檢驗儀器水泥凈漿攪拌機.
[4]孫忠義,王建華.公路工程試驗工程師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通用硅酸鹽水泥物理指標及其試驗方法【2】
摘要:介紹了通用硅酸鹽水泥物理指標及試驗方法。
關鍵詞:凝結時間;安定性;強度;細度
通用硅酸鹽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種和摻量分為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
硅酸鹽水泥的強度等級分為42.5、42.5R、52.5、52.5R、62.5、62.5R六個強度等級。
普通硅酸鹽水泥的強度等級分為42.5、42.5R、52.5、52.5R四個強度等級。
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水泥的強度等級分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個強度等級。
通用硅酸鹽水泥技術要求包括化學指標和物理指標。
化學指標包括不溶物、燒失量、三氧化硫、氧化鎂、氯離子。
物理指標包括:凝結時間、安定性、強度、細度。
1凝結時間
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及小於45min,終凝時間不大於390min。
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小於45min,終凝時間不大於600min。
初凝時間的測定,水泥凈漿的拌制:用水泥�漿攪拌機攪拌,攪拌機和攪拌葉片先用濕布擦過,將拌合水倒入攪拌鍋內,然後在5s-10s內小心將稱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出;拌合時先將鍋放在攪拌機的鍋座上,升至攪拌位置,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停15s,同時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入鍋中間,接著高速攪拌120s停機。
拌合結束後,立即將拌制好的水泥凈漿裝入已置於玻璃底板上的試模中,用小刀插搗,輕輕振動數次,颳去多餘的凈漿抹平後迅速將試模和底板移到維卡儀上,並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下,降低試桿直至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s-2s後,突然放鬆,使試桿垂直自由的沉入水泥凈漿中。
在試桿停止深入或釋放試桿30s時記錄試桿至底板之間的距離,升起試桿後,立即擦凈;整個操作應該在攪拌後1.5min內完成。
以試桿沉入凈漿並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凈漿為標准稠度凈漿。
其拌合水量為該水泥的標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質量的百分比計。
以標准稠度用水量製成標准稠度凈漿一次裝滿試模,振動數次刮平,放入濕氣養護箱中養護至加水後30min時進行第一次測定,維卡儀試針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s-2s後,突然放鬆,或觀察試針停止下沉30s時指針的讀數。
臨近初凝時每隔5min測定一次。
當試針沉至距底板4mm±1mm時,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狀態的時間為水泥的初凝時間。
終凝時間的測定:直徑大端向上,再放入濕氣養護箱中繼續養護,臨近終凝時間每隔1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沉入試體0.5mm時,既環形附件開始不能在試體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達到終凝狀態。
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的時間為終凝時間,用“min”表示。
2安定性
每個試樣需成型兩個試件,每個雷試夾需配備質量約75-85的玻璃板兩塊,凡與水泥凈漿接觸的玻璃板和雷氏夾內表面都要稍稍塗上一層油。
將雷氏夾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並立即將已制好的標准稠度凈漿一次裝滿雷氏夾,裝漿時一隻手輕輕扶持雷氏夾,另一隻手用寬約10mm的小刀插搗數次,然後抹平,蓋上稍塗油的玻璃板,接著立即將試件移至濕氣養護箱內養護24h±2h。
調整好沸煮箱的水位,使能保證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能超過試件,不需中途添補試驗用水,同時又能保證在30min±5min內升至沸騰。
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尖端間的距離(A),精確至0.5mm,將試件放入沸煮箱水中試件架上,在30min±5min內加熱至沸並恆沸180min±5min。
沸煮結束後,放掉水冷卻至室溫。
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C),准確至0.5mm,當(C-A)的平均值不大於5.0min時,即認為該水泥安定性合格,當兩個試件(C-A)相差超過4.0mm時,應用同一樣品立即重做一次試驗。
再如此,則認為該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3強度
試體成型試驗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0℃±2℃,相對溫度應不低於50%。
試體帶模養護的養護箱或霧室溫度應保持在20℃±1℃,相對溫度應不低於90%。
試體養護池水溫度應在20℃±1℃范圍內。
水泥450g±2g,標准砂1350g±5g,水土保持225ml±1ml。
把水加入鍋里,再加入水泥,把鍋放在行星式水泥膠砂攪拌機的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立即開動機器,低速攪拌30s後,在第二個30s開始的同時均勻的將砂子加入。
高速再拌30s。
停90s,再高速攪拌60s。
膠砂制備後立即成型。
將空試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實台上,將砂分兩層裝入試模,裝第一層時,每個槽里約放300g膠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頂部沿每個模槽來回一次將料層播平,接著振實60次。
再裝入第二層膠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實60次。
移走模套,從振實台上取下試模,用一金屬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試模模頂的一端,然後沿試模長度方向以橫向鋸割動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動,一次將超過試模部分的膠砂颳去,並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況下將試體表面抹平。
放入霧室或濕箱的水平架子上養護。
試體齡期是從水泥加水攪拌開始試驗時算起,不同齡期強度試驗在下列時間里進行。
24h±15min,48h±30min,72h±45min,7d±2h,>28d±8h。
4細度
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的細度以比表面積表示,其比表面積不小於300m�2/kg;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水泥的細度以篩余表示,其80um方孔篩篩余不大於10%或45um方孔篩篩余不大於30%.試驗前所用試驗篩應保持清潔,負壓篩和手工篩應保持乾燥。
負壓篩析法:試驗時,80um篩析試驗稱取試樣25g,45um篩析試驗稱取試樣10g。
篩析試驗前應把負壓篩放在篩座上,蓋上篩蓋,接通電源,檢查控制系統,調節負壓至4000Pa―6000Pa范圍內。
稱取試樣精確至0.01g,置於潔凈的負壓篩中,放在篩座上,蓋上篩蓋,接通電源,開動篩析儀連續篩析2min,在此期間,如有試樣附著在篩蓋上,可輕輕敲擊篩蓋使試樣落下。
篩畢,用天平稱量全部篩余物。
對其它粉狀物料、或採用45-80以外規格方孔篩進行篩析試驗時,應指明篩子的規格、稱樣量、篩析時間等相關參數。
試驗篩必須經常保持潔凈,篩孔暢通,使用10次後要進行清洗。
金屬框篩、銅絲網篩清洗時應用專門的清洗劑,不可用弱酸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