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檢測黃麴黴毒素M1
檢測黃麴黴M1的方法一般就是免疫親和層析凈化高效液相色譜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盒)這兩種方法。前一種方法主要使用到高效液相,後一種使用的是酶標儀。由於高效液相色譜法費用高試用繁瑣,所以現在市場上檢測黃麴黴M1主要還是酶聯免疫法。
CSY-E96H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 (黃麴黴素快速檢測儀|黃麴黴素檢測儀|黃麴黴毒素測試儀)採用固相酶聯免疫吸附ELISA的原理,即酶聯免疫法;可定量檢測糧食、食品、飼料、油脂、乳製品、葯物、飲料、牛奶、酒等產品中的黃麴黴毒素(B1,B2,G1,G2 M1 M2 AFM1、AFP1、AFQ1、AFB1-2,3-環氧化物)含量。並且可以連接食品安全監控系統,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葯物殘留檢測儀廣泛應用於產品質量監督檢驗、衛生防疫、環境保護、工商管理、水產品批發市場、面製品生產基地、養殖場、糧庫、超市、商場、各大食品安全監測系統等部門。
2. 家庭如何檢驗黃麴黴素
一步式黃麴黴毒素檢測金標試紙法是利用單克隆抗體而設計的固相免疫分析法。
由此產生的一步式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試紙可在5—10分鍾完成對樣品中黃麴黴毒素的定性測定,藉助黃麴黴毒素標准樣品這種方法能估算黃麴黴毒素的含量,非常適用於現場測試和進行大量樣品的初選。
薄層分析法(TLC)是檢測黃麴黴素最為經典的方法,也是以前最為常用的方法,至今仍為一些檢測機構所用,也是一種國標方法。其原理是針對不同的試樣,用適宜的萃取溶劑將黃麴黴素從試樣中萃取出來,經柱層析凈化後,再在薄板上展開後分離。
(2)黃麴黴素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HPLC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檢測方法。其原理是在高效液相色譜儀上添加柱後衍生系統分離,再用熒光檢測器測定。與其配套的柱後衍生系統有碘衍生化法、溴衍生化法及較為先進的電化學衍生化法和光化學衍生化法。當前,該方法大多用免疫親和柱來凈化、分離,其凈化效果優異。
該法能准確地分離不同種類的黃麴黴素(例如:AFB1、AFB2、AFG1和AFM1等),檢測速度快且定性與定量准確,檢測限低,可作為仲裁法使用,但儀器設備價格昂貴,前處理方法相對繁瑣,若用到免疫親和柱則會使試樣檢測費用增加,對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仍存在一定的危害。
3. 用什麼樣的儀器檢測飼料中的黃麴黴毒素
CSY-E96H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採用固相酶聯免疫吸附ELISA的原理,即酶聯免疫法;可定量檢測糧食、食品、飼料、油脂、乳製品、葯物、飲料、牛奶、酒等產品中的黃麴黴毒素(B1,B2,G1,G2 M1 M2 AFM1、AFP1、AFQ1、AFB1-2,3-環氧化物)含量。並且可以連接食品安全監控系統,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葯物殘留檢測儀廣泛應用於產品質量監督檢驗、衛生防疫、環境保護、工商管理、水產品批發市場、面製品生產基地、養殖場、糧庫、超市、商場、各大食品安全監測系統等部門。
4. 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茶葉中黃麴黴毒素B1的方法是什麼
樓主你好:
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茶葉中黃麴黴毒素B1的方法
1.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於出口茶葉中黃麴黴毒素B1含量的檢驗。
2.原理概要樣品用三氯甲烷提取,提取液經硅膠柱凈化,凈化後的提取液用三氟乙酸衍生,用配有熒光檢測器的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外標法定量。
3.主要試劑和儀器3.1.主要試劑三氯甲烷;正己烷;苯;甲醇:紫外光譜級;乙腈:紫外光譜級;三氟乙酸;乙腈-水溶液(1+1);三氯甲烷-甲醇溶液(95+5);苯-乙腈溶液(98+2);黃麴黴毒素B1標准品:純度≥99%;黃麴黴毒素B1標准溶液:准確稱取適量的黃麴黴毒素B1標准品,以苯-乙腈溶液於棕色容量瓶中,配成濃度為10μg/mL標准貯備液。根據需要,再配成適當濃度的標准工作溶液。3.2.儀器高效液相色譜儀,配有熒光檢測器;天津恆奧硅膠小柱;天津恆奧振盪器:HMS系列;天津恆奧超聲波:HU、HS系列;
天津恆奧氮吹儀;天津恆奧濾膜:有機系用,0.45μm;天津恆奧微孔濾膜過濾器
旋轉蒸發器;微量注射器;離心管:5mL具塞磨口;粉碎機。
4.試樣的抽取與制備4.1.抽樣方法從整批產品堆垛的上下不同部位隨機抽取2.2規定的件數,逐件開啟。分別倒出全部茶葉於塑料布上,用取樣鏟從每件中各取出有代表性的樣品約500g。將所取樣品充分混勻,用四分法或分樣器逐步縮分出500g,裝入潔凈密封的樣品筒內,加封後,標明標記,及時送實驗室。4.2.試樣制備將所取回樣品全部磨碎,通過20目篩,混勻,均分成兩份試樣,裝入潔凈容器內,密封,標明標記。4.3.試樣保存將試樣於室溫下保存。註:在抽樣和制樣的操作過程中,必須防止樣品受到污染或發生殘留物含量的變化。更多質量檢測、分析測試、化學計量、標准物質相關技術資料請參考國家標准物質葯檢所標准品目錄,葯品對照品請參考 http://www.rmhot.com/plist_3/plist_3_0_0_1.html
5.過程簡述5.1.提取稱取試樣5.0g(精確到0.1g)置於100mL具塞錐形燒瓶中,加入15mL三氯甲烷,於振盪器上提取30min,然後經墊有玻璃纖維的漏斗過濾。收集濾液於旋轉蒸發器的具尾管圓底燒瓶內,並用三氯甲烷洗滌濾渣,收集濾液至約20mL。5.2.凈化用旋轉蒸發器將上述濾液在50℃水浴中濃縮至約1mL,經0.45μm濾膜過濾後,注入硅膠小柱中。用2~4mL正己烷洗滌燒瓶後淋洗小柱,棄去流出液。然後用3~4mL三氯甲烷-甲醇溶液以每秒鍾2滴的流速洗脫,收集洗脫液於離心管中。用氮氣儀緩緩吹乾,供衍生用。5.3.衍生5.3.1.試樣加200μL正己烷和50μL三氟乙酸於上述離心管中,蓋緊磨口塞,超聲振盪1min,靜置10min,用氮吹儀緩緩至干。用乙腈-水溶液(1+1)定容至1.0mL,超聲1min,用0.5μm濾膜過濾,濾液供液相色譜用。5.3.2.標准工作溶液取1.0mL標准工作溶液,用氮吹儀緩緩吹乾,按5.3.1步驟操作。5.4.測定5.4.1.色譜條件色譜柱:NOVA PAKc18,300mm×3.9mm(內徑);流動相:甲醇-水溶液(42+58);流速:0.8mL/min;熒光檢測器:激發波長375 nm,發射波長425 nm;色譜柱溫度:室溫。5.4.2.測定根據樣液中黃麴黴毒素B1的含量情況,選定峰高相近的標准工作溶液。標准工作溶液和樣液中黃麴黴毒素B1衍生物的響應值均應在儀器檢測線性范圍內。對標准工作溶液和樣液的衍生物溶液等體積參插進樣測定。在上述色譜條件下,黃麴黴毒素B1衍生物保留時間約為8min。5.4.3.空白試驗除不加試樣外,按上述測定步驟進行。
6.結果計算用色譜數據處理機進行數據處理
7.低限和回收率測定7.1.低限本方法的測定低限為0.001mg/kg。7.2.回收率回收率的實驗數據:黃麴黴毒素B1的添加濃度在0.001~0.5mg/kg范圍內,回收率為89.1%~104.9%。
5. 怎樣測試自製櫻桃酒中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AF)的檢測方法從最初以薄層層析法為主,發展到高效液相色譜法、微柱法、酶聯免疫吸附法等多種方法普遍應用,其進展與新的化學檢測手段和新儀器的出現密不可分。這些新方法、新手段的快速應用,為黃麴黴毒素的檢測提供了更廣泛的選擇餘地,適應了不同的檢測目的和要求。
薄層層析法
薄層層析法(TLC)是測定AF的經典方法,其原理是將樣品經過提取、柱層析、洗脫、濃縮、薄層分離後,在波長365nm紫外光下產生藍紫色或黃綠色熒光,並根據其在薄層上顯示的最低檢出量來確定其含量。
高效液相色譜法
HPLC具有高解析度,分析時間較短等優點。它的原理是樣品溶液中欲分離的幾種化合物在流動相和固定相之間有不同的分配量,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AF經柱後電化學衍生化後,能發射特徵性熒光,被熒光檢測器捕獲後而得到檢測,最後經化學工作站處理數據。這一檢測方法,將化學分析試驗與領先的計算機技術結合,使自動化程度得到極大的提高,在試驗空間、人力和儀器都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能檢測更多的樣品。HPLC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檢測AFB1的方法,主要是用熒光檢測器檢測。該法快速而准確,但需要昂貴的儀器設備,未能廣泛使用。
微柱法
微柱法測定AF,是利用微柱管內的硅鎂型吸附劑吸附AF並在365nm紫外光下顯示熒光,其強度與一定濃度的AF含量成正比關系,由此可簡略定量AF。
酶聯免疫吸附法
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是抗原(或抗體)吸附劑和用酶標記的抗體(或抗原)與標本中的待測物(抗原和抗體)起特異的免疫學反應,用測定酶活力的方法來增加測定的敏感度,是一種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大致採用兩種方法檢測AF:一種是用雙抗體夾心法;另一種是用競爭法。免疫吸附法測定的試劑盒及配套儀器、方法被列入國家標准(GB/T5009 22-1996第二法)。
關於運用酶聯免疫法檢測AFB1的檢測報道也較多,目前國外已有較成熟的檢測食品及飼料中AFB1等真菌毒素的ELISA試劑盒出售,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也有一些以ELISA檢測食品及飼料中AFB1的研究報道。
其他方法
(1)溴化熒光分光光度法(SFB)
樣品經甲醇-水混合溶劑提取後,部分提取液通過固相分離進行柱前處理,500μL純化的提取液用溴試劑衍生化後,用熒光檢測計中檢測,樣品熒光吸收度與硫酸喹啉液的吸收度比較可直接換算成AF的總含量。該法已通過AOAC和美國農業部聯邦穀物檢測中心的認證。
(2)超光譜方法(HS)
超光譜法是基於反射能基礎上的一種非侵入無破壞的映像技術,用於農產品檢測中,能夠快速地提供該產品的有關化學和其他方面的內部細節。另據研究報道,培訓黃蜂可用於AF檢測。由於AF主要是由黃麴黴產生的,寄生黃蜂通過培訓能把黃麴黴的氣味和糖水聯系起來,並對這些氣味產生有區別的行為反應,藉此來識別目標氣味的存在。這種培訓反應正在應用於儲藏玉米、花生的AF監控和檢測實踐當中,目前還未給出有關的結果評定。
各方法對比
薄層層析法對樣品處理繁瑣,實驗過程復雜,所需時間多,易受雜質干擾,較適合於對AF的定性檢測,是研究AF初期所使用的主要方法。今後,雖然薄層層析法在不斷地改進,並在一般實驗室均可完成操作,但由於它復雜的前處理過程致使在應用中仍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AF,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目前採用這種方法檢測AF較多,但具體一次實驗所使用的化學葯劑和處理途徑差別很大,對實驗結果的精度造成影響,這種方法還應在實踐中進一步改進。但總體上說高效液相色譜法操作較為簡便,同時可檢測多個AF種類,適於大批量樣品的分析。將免疫親和柱與高效液相色譜法結合應用,是目前採用較多的一種方法,今後將被廣泛應用。
微柱法測定AF,主要是用來檢驗AF的存在與否以及快速篩選出超標樣品,而要對AF種類進行區分定量檢驗,則需要對不同AF組分進行分離,再利用其他方法檢測。因此,微柱法並不能完成整個AF檢測過程,僅適用於定性檢驗。
酶聯免疫吸附法操作簡便,使用較為安全,但由於酶本身的不穩定性,用此方法檢驗AF有可能帶來假陽、陰性結果,而且研製出的AF快速測試盒多以測定最具毒性的種屬為主,食品和飼料工業上利用它來界定食品或飼料中AF的超標問題。酶聯免疫吸附法的檢測精度還有待於提高。
溴化熒光分光光度法的最大優點是檢測時不使用AF對照品,同時快速、靈敏,適合大批量樣品普查,儀器價格也較低,張雪輝等比較了用SFB法和溴衍生HPLC檢測中葯中AF的結果,發現SFB法在測定中葯時可能出現許多假陽性結果。
6. 黃麴黴素可以用紫外線燈檢測嗎
可以。
飼料是否被黃麴黴毒素污染可以用LEA-160L紫外線燈快速檢測,取飼料放在LEA-160L紫外線燈下觀察,若能看到黃綠色熒光,即為有毒,若看不到熒光,可將飼料壓碎後再放到LEA-160L紫外線燈繼續觀察,若仍看不到熒光,說明不帶黃麴黴毒素。
當飼料中黃麴黴毒素含量大於1ppm時,可使所飼喂的畜禽中毒死亡,黃麴黴毒素中毒症以豬、雞多見,其次為鴨和牛。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的一種代謝產物,它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黃麴黴毒素也是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和最被深入研究的黴菌毒素之一。
(6)黃麴黴素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黃麴黴素的去除措施:
1、碾磨搓洗
黃麴黴素在食品中分布極不均勻,在花生樣品中以霉變、破損、長芽、皺皮及變色花生粒最為集中,只要將其揀除,毒素含量將大大降低,甚至低到無毒。碾磨加工可將大部分集中於米糠層和穀皮、胚層的黃麴黴素去除一大部分;搓洗可去除糧食表面的大量毒素。
2、吸附法
常用的吸附劑有沸石、活性白陶土、活性碳等。含有黃麴黴素的植物油可加活性白陶土或活性炭等吸附劑,毒素可被吸附而去毒,如廣西用此法處理花生油,加入1.5%的白陶土,可使花生油中黃麴黴素由原來的100μg/kg降至10μg/kg。
3、輻射處理
黃麴黴素在紫外光照射下不穩定,可用紫外光照射去毒。該法去毒對植物油等液體食品效果較好,而對固體食品效果不明顯。應用輻射法,必須注意照射的劑量和照射時間,以不影響食品的感官和理化性質為宜。
4、鹼處理法
鹼煉是油脂精煉的一種加工方法,在油脂中加入1%NaOH溶液,黃麴黴素內酯環即可破壞,形成香豆素鈉鹽。後者可溶於水,故加鹼後再用水洗可將毒素去除。加鹼水洗可使油中黃麴黴素降至標准以下,甚至不能檢出。
5、有機溶劑萃取法
黃麴黴素為脂溶性毒素,易溶於有機溶劑,可用水合乙醇、異丙醇、丙酮、正己烷和水的混合物等進行提取分離、去毒。提取需反復3~5次,去毒效果可達90%以上,其中以丙酮和水(90∶ 100)混合液效果最好。處理後的糧油製品,必須將溶劑徹底揮干,方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