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十大環境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全民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意識。把環境保護作為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探索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公開環境信息,推進公眾參與。
二是統籌規劃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打破行政區劃的分割,進行全國一盤棋的戰略規劃。根據各地的人口規模、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確定區域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增長方式,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
三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節約意識和環境意識,宣傳循環經濟理念。按照「減量化、再使用、資源化」的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為核心,努力實現產業生態化,治理污染產業化。
四是強化環境管理。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根據環境容量或控制目標的要求,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對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制度;強化環境准入,嚴格執行重大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設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建立嚴格的產業淘汰制度,將保護環境作為重要依據來制定產業政策,公布技術落後、污染嚴重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淘汰名錄。
五是健全環境監管體制。堅持和完善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環境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執法監管體制。
六是完善環境法治。進一步加強環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環境法規的制定進程,加重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
七是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堅持「污染者負擔、治理者受益」的原則,合理確定城市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標准,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水、垃圾治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鼓勵污染治理產業化,促進專業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場化運作機制;推進環境咨詢服務業市場化進程。
八是健全環境經濟政策。研究探索和運用有效的經濟手段加強環境保護。
九是加強環境科研和能力建設。開展環境政策法規、重點地區和重點環境問題、環保產業等方面的研究及技術示範;加大環境監測、應急體系、宣教能力建設的投入;建立健全國家環境監測網路。
十是加強國際環境合作。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承擔我國保護全球環境的責任,樹立負責任的國家和政府形象。通過履約和國際合作,促進我國發展方式的轉變,完善有關產品和生產工藝的環境標准。
1、提倡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污染零排放等。
2、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等。
3、邊控制污染邊治理:控制污染就是設排放標准,同時對排放物進行收集處理,包括污水處理,尾氣治理,固廢垃圾處置等。
主要的影響范圍: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破壞,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
由於人為因素使環境的構成或狀態發生變化,環境素質下降,從而擾亂和破壞了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條件的現象。
Ⅲ 如何解決當今環境問題
1、要嚴把項目工程的進入。要嚴把環評審批關,把不符合國家要求的高耗能、高污染及產能過剩項目拒之門外。要從環境影響評價、項目審批、環境監管、試生產到環保驗收的全過程監督企業按核定量排污。
2、讓落後產能的企業退出市場。加大關閉高污染、高排放工業項目的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3、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環保產業發展。要在研究和制定水、固體廢棄物的回用政策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制定政策,建立機制,大力發展環保產業,通過項目引導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4、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要積極主動地學習發達國家在新技術和新工藝設計、推廣、應用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借鑒江蘇省和浙江省農村環保新技術、新工藝的成功做法,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開展碳排放監測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做好專業技術力量的儲備。除廣泛宣傳低碳經濟,提倡健康文明、有利於低碳生產和生活的生活方式與消費方式外,還要樹立一批碳減排方面的典型,為下一步推廣做好准備。
5、切實抓好污染減排。對個別造紙企業出現的污染反彈苗頭和不穩定因素,要繼續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廢水達標排放。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違法企業,要堅決逼退,直至關停。在工程減排方面,要以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以及新建燃煤電廠、集中供熱站、20噸以上的燃煤鍋爐脫硫設施建設和運行為重點,加強督促檢查,確保重點項目按計劃時間建成並投入試運行。
6、統籌城鄉環保工作。在建設人畜飲用水安全工程時,要配套建設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程;建立長效機制,持續減輕化肥、農葯等各類污染物對水源地水質的污染。在安排農村建設項目時,同時考慮垃圾、污水等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實施項目捆綁,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強化環境監管,杜絕污染企業向農村轉移,防止重金屬污染。每年有計劃地拿出一定數量的資金,對養殖場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予以補貼,依法對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不達標者實施嚴管重罰。
7、努力改善中國環境,與國際慣例接軌。 為了與國際慣例接軌,中國必須採取積極行動:首先,繼續努力使中國的眾多企業與國際認可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認證接軌;其次,工業界更加廣泛地採用各項計劃;再者,加快採用有利於促進技術飛躍或變革的可行的國際環境高標准;第四,通過利用能效產品等特定產品的信息和標識,以及實施市場激勵政策如對大功率機動車徵收高額稅收,使中國公眾准備尋找更加可持續的商品和服務;最後,由中國參與引導、進一步制定貿易協定中的貿易與可持續發展議定書和約束條款、多邊環境協議以及其他國際協定,以確立更加公平一致的環境保護框架應對全球和區域性的市場失靈,從而解決環境問題。
Ⅳ 解決環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1、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首先是使用低雜質的無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改革生產工藝或更新設備,研究和開發無公害、少污染的生產技術,發展綠色產品,減少單位產出的廢棄物排出量。宏觀調控產業結構,對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的工業企業採取關、停、並、轉、遷等調整措施。研製和使用能耗低或採用清潔能源的交通運輸工具,逐步淘汰和限制使用落後的交通運輸工具。
2、合理利用能源與資源
(1)加強工業生產管理,把環境保護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軌道。節能降耗,減少物料流失,回收利用可燃氣體、余熱、余壓,工業三廢要回收再生、交叉利用,建立閉合生產流程,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提高設備運行完好率,防止跑、冒、滴、漏和事故排放;
(2)改進燃煤技術,提高燃燒效率,低硫優質煤優先供給民用,積極開發採用無污染、少污染的能源,改革燃料構成逐步實現燃氣化和電氣化,擴大聯片或集中供熱。
3、廢棄物處理
對暫無綜合利用價值的工業三廢要進行凈化處理,如採用廢氣凈化和除塵技術來控制煙塵、廢氣,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就能排放。城市生活垃圾、人畜糞便、污水等應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醫院污水可能含多種病原微生物、放射性廢物,必須經專門的消毒處理方可排放。
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
Ⅳ 如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最簡單的就是種樹、種多年生草。適合種啥就種啥。
Ⅵ 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人口激增,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是產生和計劃環境問題的根源,解決環境問題必須依靠控制人口,加強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增強環境意識,強化環境管理,依靠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技進步。首先控制人口對於解決當代環境問題,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同時,加強教育提高其環境意識,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特別是加強環境管理解決環境問題。解決環境問題必須有相當的經濟實力,需要付出巨大的財力,物力並且長期努力,還要必須藉助科技進步解決環境問題。
Ⅶ 全球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法
(1)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既不能離開發展,片面地強調保護和改善環境,也不能不顧生態環境的隨能力而盲目地追求發展。尤其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講,只能在適度經濟增長的前提下,尋求適合本國國情的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2)明確國際環境問題主要責任。目前存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主要是發達國家在過去一兩個世紀中追求工業化造成的後果。他們對全球環境問題負有不容失掉的主要責任,也理應承擔更多的義務。
(3)維護各國資源主權,應遵循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原則。1972年第一次環境做大會通過的[《斯德哥爾摩宣言》第21條也明確規定,各國對其自然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是各國的內部事務。
(4)發展中國家的廣泛參與是非常必要的。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事務中,存在著忽視發展中國傢具體困難的傾向,他們的呼聲得不到充分反映,因此,有必要採取措施,確保發展中國家能夠充分參與國際環境領域中的活動與合作。
(5)應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情況和需要。發展中國家還面臨一些更為迫切的局部環境問題,既有因資金短缺、技術落後和人口增長所造成的諸如土地退化、沙漠化、森林銳減、水土流失等自然生態惡化問題,也有因工業發展引起的環境污染、酸沉降、水資源短缺等問題。
Ⅷ 對環境問題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嗎
現代中國正面臨著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 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中國所起的反面作用是那麼令人矚目棗全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我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占國土資源的30%; 溫室效應的主要禍首二氧化碳,我國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國,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 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我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 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我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且按近十年的平均採伐和毀壞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將失去全部森林; 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 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 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 大氣污染已使我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關於環境問題,1979年在高度經濟增長開始之際,政府同時制定了環境保護法並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但遺憾的是環境一味惡化,根本看不到整體上有所改善。據調查確認,城市中大氣環境指數達到國家標準的只有40%左右,國土面積的30%以上有酸雨現象。據說造成酸雨的氮氧化物和硫磺氧化物等物質借風向流動,給日本及朝鮮半島等上空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另外,還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驟增(佔世界14%)、嚴重的水質污染(七大水系中有70%存在重度污染)、水源不足(400座城市以上為缺水狀態)、沙漠化的擴展、沙塵暴及黃沙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等等諸多問題,可以說中國的環境污染已經陷入危機狀態。 當代中國環境問題的八大社會特徵 環境問題與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密切相關,因而環境問題具有重要的社會特徵。當代中國環境問題的八大社會特徵為: 1.隨著社會轉型的加速進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將在相當長約一段時間里繼續惡化; 2.環境問題不僅表現為人(社會)與自然的矛盾,而且越來越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3.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在環境問題中的分量加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問題成為我國環境問題的重要內容,普通居民對環境問題也負有越來越大的責任; 4.城市環境問題受到高度重視,並在局部有所緩解。進入90年代之後,隨著各項政策措施力度的加強,我國城市環境的一些污染指標上升幅度變小,一些指標(尤其是大城市的一些指標)已開始下降; 5.農村環境問題失控,呈日益蔓延和加重的趨勢,主要表現在:農業生產發展所造成的環境問題,鄉鎮企業發展所造成的環境問題,城市污染向農村擴散、轉移所造成的環境問題; 6.環境問題與貧困問題有形成惡性循環的趨勢; 7.多數人對於環境問頤的客觀狀況缺乏清醒的認識,公共環境意識水平低下,缺乏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 8.環境問題與其他社會問題交叉、重疊,解決的難度日益加大,經濟發展問題、貧困問題、社會風氣問題、社會失范問題,尤其是中國的人口問題,都加劇了解決環境問題的難度。這些特徵的存在與當代中國社會特定的轉型過程密切相關。
Ⅸ 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
從國家角度來說,這只不過是口號而已,在發展和環境問題之間,發展問題始終是排在首位的,除非環境問題帶來了非常不良的顯性的效果。
而且環境問題也不可能真正意義上得到解決,只是改善罷了,而且改善的過程中又會產生新的問題,所以解決環境問題很多時候考慮的不過是機會成本,想一下哥本哈根上的那些快被湮沒的小國家就知道的,像中國美國這些國家是不可能因為這些原因去真正讓步的,所以環保的問題最終還是落在個人的身上。現在的問題不是解決,而是防止其加速惡化,能夠維持現狀就很不錯了,當然從某個局部來講,還是可以通過具體措施改善的,比如增強環保意識和環保宣傳,加大資金投入,規范工業行為,改善科學技術,推廣環保技術等
樓主給分啊!!!!1 嘔心瀝血寫出來的、、
說笑的 有沒分都可以的 我也是抄的 沒那麼好的文采 你自己可以去網路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