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有哪些
問題解決一般包括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四個基本步驟。問題解決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後導向問題目標與結果的過程。下面我為你整理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一、提出問題
問題就是矛盾,發現問題就是發現矛盾的存在,並產生解決矛盾的需要和動機,這是把社會的需要轉化為個人思維活動的過程。發現問題是問題解決的開端,也是問題解決的動力。只有發現問題,才能激勵和推動人們投入問題解決的思維活動之中。提出問題是問題解決的開端。
能否發現具有重大社會價值的問題,取決於多種因素。
1. 依賴於人的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勤於思考、善於鑽研的人,才能從細微平凡的事件中發現關鍵性問題。思想懶惰、因循守舊者難於發現問題。例如,牛頓發現地心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巴甫洛夫發現狗的“心理性唾液分泌”等都是勤於觀察、思考的結果。
2. 依賴於人的認真負責的態度。人的活動積極性越高,社會責任感越強,態度越認真負責,越容易發現問題。例如,一個工作認真負責的教師,很容易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學習、心理等問題。而一個沒有認真負責態度的人,對周圍的一切問題將會熟視無睹。
3. 依賴於人的興趣愛好和求知慾望。興趣廣泛、求知慾望強烈的人,一般不滿足於對事物的公認的、表面的解釋,而是力求探究事物的內部原因,能夠件人所未見,想人所未想,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4 .依賴於人的知識經驗的豐富程度。一般來說,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能夠提出深刻而有價值的問題;而知識貧乏的人,不容易提出問題,也不容易抓住要害提出深刻性的有價值的問題。
二、明確問題
所謂明確問題就是分析問題,抓住問題的核心與關鍵,找出主要矛盾的過程。明確問題依賴於兩個條件。
1 .依賴於是否全面系統地掌握感性材料。問題總是在具體事實上表現出來的,只有當具體事實的感性材料十分豐富且符合實際時,才能通過分析、綜合、比較等,使矛盾充分暴露並找出主要矛盾。這是明確問題的關鍵。
2 .依賴於已有的知識經驗。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分析問題並抓住主要矛盾,越容易對問題進行歸類,使思考具有指向性,便於有選擇地應用原有知識經驗來解決當前的問題。
三、提出假設
提出假設就是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對問題解決的具體方案提出假定和設想。問題解決的方案常常是先以假設的方式出現,經過驗證逐步完善的。假設是人們推測、假定和設想問題的結論與問題解決的原則、途徑、方法。
假設的提出是從分析問題開始的,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根據問題的性質、問題解決的一般規律及個人的知識經驗,在頭腦中進行推測、預想和推論,然後有指向、有選擇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案 ( 即假設 ) 。方案是否符合實際,是否有利於問題的解決,還有待於驗證。假設的提出就為問題解決搭起了從已知到未知的橋梁。
假設的提出依賴於許多條件,已有的知識經驗、智力水平、創造想像力、直觀的感性形象、嘗試性的實際操作、言語表達和創造性構想等對其有重要影響。
四、檢驗假設
檢驗假設是對假設進行驗證的過程,它是問題解決的最後步驟。檢驗假設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檢驗,即通過實驗和實踐活動來檢驗。這是檢驗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例如,機器壞了,我們查找到原因,提出解決方案,進行實際維修,看一看這種維修方案是否解決問題。另一種是間接檢驗,即在頭腦中根據已掌握的科學原理、原則,利用思維對假設進行論證。對於那些不能立即通過實踐直接檢驗的復雜的假設常採用間接檢驗。例如,我們研製的衛星、導彈、運載火箭等不可能一遍又一遍地進行直接檢驗,而是反復地進行間接的理論論證,認為萬無一失了再進行直接檢驗。醫生設計的治療方案、軍事指揮員提出的各種作戰方案等,都總是先在頭腦中進行反復的推敲、論證,最後付諸實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任何假設的正確與否最終都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假設,其結果可以有兩種情況:一是假設與檢驗的結果符合,這樣的假設是正確的;二是假設與檢驗的結果不符合,這樣的假設就是錯誤的,這種情況下就要重新提出假設。正確的新假設的提出有賴於對以前失敗的原因進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檢驗假設直到結果正確為止。
② 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之前看到一本書里也是類似的案例
,書中介紹的解決方案是用系統思維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五大步驟:界定問題、構建框架、明晰關鍵、高效執行、檢查調整。第一步:首先得對問題進行界定:我們要區分問題的初步解決方案與問題本身。但如何發現問題本質呢?這里有一個比較經典的5whys分析方法。第二步:構建框架:自上而下運用框架,需要平時積累框架。還有自下而上提煉框架,這是一個先發散再收斂的思考過程。第三步:明晰解決問題的關鍵:列好框架後,分析找出最關鍵點,合理分配利用時間和精力。第四步:立即行動,解決問題,優化方案,直至問題解決。如果有愛學習的小夥伴,想系統掌握這些方法,可以看下書和視頻:《金字塔原理》、《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騰訊課堂視頻課程:《五步,成為問題解決高手》
③ 解決問題有什麼通用的方法
具體的步驟是怎麼樣的呢?
步驟一:界定問題。
工作、生活和學習中常見問題產生的原因提煉成了四種類型:未能准確地描述問題、沒有梳理清楚問題的結構、被問題的表象蒙蔽和忽略問題隱含的假設。
步驟二:建立假設。
建立假設的思考路徑,發現問題之後,不要總想著網羅所有的信息,而是要提醒自己改變思維習慣,先構建框架。
步驟三:明晰關鍵。
為了具備這些條件,我應該如何做些哪些事情?
除了自己做的事情之外,我還能從哪裡得到資源和支持?
包括從周邊的人得到相關的信息,包括從各種媒介了解到相關的解決方案。
裡面雖然包含了5個W和2個H,但只要能夠把問題弄清楚,找到解決的方法,裡面的數量是不受限制的。
最好能夠用最少的問題去分析,從而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
說了這么多,最重要的還是要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模式和框架。
最後還要形成習慣,每當碰到問題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以上面說的框架去進行分析。
④ 人要怎麼運用思維處理問題
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 1、什麼是問題和問題解決 問題指現有知識經驗難以直接解決或應對的事務或情境。當代認知心理學認為,任何問題都包含三個基本成分,即現狀、目標和障礙,並由此形成問題的三種狀態,即著手解決問題的初始狀態,希望達到的目標狀態,以及由初始狀態轉變為目標狀態的一系列認知操作的中間狀態(問題空間)。 問題解決是一種有目的的復雜的思維活動,它由一定的問題情景引起,指向一定的目標,包含著一系列認知操作階段。按當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問題解決具有目標指向性 、依靠認知操作和具有操作序列這三個基本特徵。問題解決就是從初始狀態出發,通過認知操作,一步一步地改變中間狀態,最後達到目標狀態的心理過程。 2、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 (1)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在人類的一切活動中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不斷地發現並解決這些問題,既是人類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也是個體思維發展的需要。 能否提出問題與人對活動的態度、興趣以及現有的知識經驗密切相關。人對活動的態度越積極,越是有興趣,與之相聯系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就越容易提出問題,反之就不易發現和提出問題。 (2)明確問題 明確問題亦即分析問題。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問題,開始往往是混亂、不系統、不明確的。有時只知道有問題,而問題發生在什麼地方卻弄不清楚。明確問題就是抓住問題的核心,找出關鍵所在,使思維活動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和方向性,並有選擇地再現和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面臨的問題。 (3)提出假設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而解決問題的方案通常以假設的方式出現。假設就是問題解決者對問題的結論和解決方式的推測、假定以及設想出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假設的提出依賴於許多條件,已有的知識經驗、直觀的感性形象、嘗試性的實際操作、言語表達和重述、創造性的構想等,都對假設的提出有重要影響。 (4)檢驗假設 解決問題過程中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只有通過實踐檢驗才能證明。檢驗假設的方法有兩類:一是實際操作,即用實驗和實踐的方法,按假設去具體解決問題;另一類是通過思維去檢驗。如果假設是錯誤的,則要重新審查材料,提出新的假設。 專欄2.4:超級油輪 3、問題解決的思維模式 模式是由若干元素集合起來的結構。思維模式是指解題者由問題條件、性質、及自身的個性特點在解題過程中長期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思維類型。 (1)直覺式(人類存在「第六感」嗎?) 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經過自覺的、有意識的邏輯推理而是憑直覺作出判斷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其特點是速度快、正確性較大。直覺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並非神秘莫測,只不過是其過程中的許多中間環節都省略了,所以能對問題作出快速的反映和預測。其基礎是個人豐富經驗和淵博的知識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果斷的意志品質。戰爭前線的軍人、執行公務的公安刑警、搶救病人的醫生等都較善於運用直覺式思維模式。 (2)分析式 指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對事實材料作充分分析,並進行嚴格的邏輯推理,最後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思維模式。其特點是分析周密、推理嚴格、結論科學。但有時該思維模式的步驟顯得繁雜,耗費時間太多,所以實際運用中,人們往往給予適當的簡化以提高時效。 (3)試誤式 嘗試錯誤式的簡稱。指在解決問題時,不對解決問題的原則、方法等作周密的思考而用嘗試去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其特點是耗時多、成效低、盲目性大、彎路多。不過在對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進行大致的分析之後的高層次的試誤會大大克服以上缺點。 (4)頓悟式 頓悟即指突然醒悟明白。頓悟式指在積累了大量材料之後,經過分析、比較、推理而無法解決問題而遇到偶然的刺激卻突然明白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思維模式。其特點是不可 預測性、自發性、科學性。其賴以產生的前提一是大量材料的積累,二是艱苦縝密的思考。 在復雜的社會實踐中,人們往往是對幾種思維模式綜合運用,隨問題的改變而分別有所側重。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每種思維模式的優缺點,逐步分析自己的思維模式、特徵,靈活地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模式,從而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4、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動機強度 當一個人遇到問題時,他所持有的動機及其狀態對問題的解決有很大影響。實驗表明,解決問題和動機強度之間的關系呈倒U型曲線(見圖2-10)。由圖可以看出,解決問題的效率隨動機強度的變化而變化,動機太強或太弱都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動機的強度 圖2-10? 動機強度與問題解決的效率 (2)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也稱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動形成的准備狀態決定並影響著後繼同類心理活動的趨向。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思維定勢有助於解決類似問題,起積極作用。但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定勢使思維受到束縛而缺乏靈活性,發現不了新的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因而不利於解決變通性問題。 心理學家陸欽斯(A.S.Luchins)通過「量水實驗」證明了思維定勢的作用。表2-3中的A、B、C為三個已知的量水器量出的水容量。實驗組從第1題做到第10題,控制組從第6題開始做到第10題。參加試驗的有幾千人,結果發現:實驗組中83%的人都用D=B-A-2C來做第8題。63%的人不能用新方法解決第8題,即無法解答第8題。而控制組的人99%都使用更為簡單的方法解決6~10題,不會解答第8題的還不到5%。 表2-3 陸欽斯的量水實驗 問題 已知量水器 求D 習慣的解法 更簡單的新解法 A B C 1 2 3 4 5 21 14 18 9 20 127 163 43 42 59 3 25 10 6 4 100 99 5 21 31 D=B–A–2C D=B–A–2C D=B–A–2C D=B–A–2C D=B–A–2C 6 7 23 15 49 39 3 3 20 18 D=B–A–2C D=B–A–2C D=A–C D=A+C 8 28 76 3 25 D=B–A–2C D=A–C 9 10 18 14 48 36 4 8 22 6 D=B–A–2C D=B–A–2C D=A+C D=A–C 專欄2.5:反思維定勢 (3)功能固著 功能固著是指熟悉事物的通常用途占據了思維的核心位置,一時難以想到它的其他功能,從而干擾問題解決的心理現象。 心理學家鄧克(K.Duncker)在一個實驗中讓被試用各種工具來解決一定的問題,結果如表2-3所示。由於被試只看到自己熟悉的工具的通常用途,而很難發現這種工具的其他用途,結果影響到靈活地運用這些工具。實驗表明,物體的某種功能越重要,人們對該功能越熟悉,該功能的固著性就越大。 表2-4 鄧克的實驗 工具 第一種方法(一般用法) 第二種用法(新的用法) 錐子 箱子 釘拔 墜子 紙夾子 鑽? 洞 盛東西 拔釘子 當鍾擺 夾紙頭 掛繩子 當桌子 當桌子腿 當槌子 當掛鉤 (4)遷移的作用 遷移是指已獲得的知識、技能、學習方法或學習態度,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和解決新問題所產生的一種影響。遷移有正遷移和負遷移之分。會騎自行車的人很容易學會騎摩托車,但會騎自行車的人一下子卻很難騎好三輪車,這就是正、負遷移的表現。 (5)個性差異 能否順利地解決問題與個體的個性特點尤其是性格特點有關。心理學研究表明,解決問題特別是發明創造,要藉助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一個具有謹慎、細致、頑強、堅韌、進取、創新、自信、自製等個性心理品質的人,要比粗暴、畏縮、怯懦、自負、自卑的人解決問題的成功率高得多。
⑤ 解決問題的三大思維和通用方法
解決問題的三大思維和通用方法
《解決問題的三大思考工具》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關於分巧克力的問題。
(1 )分9 塊巧克力給4 人問題
你去訪問你的一個朋友,離開時他給了你9塊大小相同的巧克力。而你有4個活潑的兒子,為了避免爭吵,你如何把巧克力平均地分配給4個孩子呢?
請思考一下你會如何進行分配呢?停下來好好想一想(如圖1所示)。
圖1 四個孩子如何分9 塊巧克力
甲的想法:每個人先分2塊,然後把最後一塊平均切成四塊,然後每人分一塊,這樣每個孩子就有2+1/4塊(如圖2所示)。
圖2 縱向思維一塊切四份後每人2+1/4 塊
乙的想法:9塊巧克力不好分,那麼把巧克力融化,平均倒入4個杯子中,每人一杯,這樣每個孩子就得到了9/4塊巧克力(如圖3所示)。
圖3 橫向思維融化後每人9/4 塊
丙的想法:取出一塊巧克力不分,剩下的8塊巧克力每人分2塊。因為孩子們並不知道有巧克力,即使得到2塊也比1塊都沒有要高興(如圖4所示)。
圖4 縱向思維拿出1 塊後每人2 塊
根據三大思維的特點進行簡單分類,甲屬於邏輯思維(縱向思維),乙屬於橫向思維,丙屬於批判性思維。甲使用的是邏輯思維最常用的方法:拆分,也稱為分而治之,把問題拆分到可以解決的最小單元。乙使用的是橫向思維的聯想,通過聯想到平均分酒的方法,將巧克力融化後平均分配。丙的使用的是批判性思維的追本溯源,溯源到為什麼非要分9塊,從而得到分8塊也行。
(2 )曹沖稱象
下邊我們來看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曹沖稱象,看看三大思維會給你怎樣的啟發。
在距離現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國是處於魏、蜀、吳三強鼎立的三國時代。
有一天,吳國的孫權送給魏國領袖曹操一隻大象,長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從來沒有看過這種龐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這個大怪物的體重到底有多重。於是,他對著臣子們說:「誰有辦法把這只大象稱一稱?」
在場的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有的說:「得造一桿大秤,砍一棵大樹做秤桿。」有的說:「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誰有那麼大的力氣提得起這桿大秤呢?」也有的說:「辦法倒有一個,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可是在場的人覺得太殘忍了,而且曹操喜歡大象可愛模樣,不希望為了秤重失去它。
就在大家束手無策正想要放棄的時候,曹操7歲的兒子曹沖,突然開口說:「我知道怎麼秤了!」他請大家把大象趕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個記號。然後又請大家把大象趕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頭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沉到剛剛畫的那一條線上為止。接著,他請大家把在船上的石頭逐一稱過,全部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微笑著點一點頭。他叫人照曹沖說的辦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沖稱象,除了讓你覺得曹沖這么小就很聰明之外,你還從中想到了哪些知識?學到了哪些知識?
曹沖稱象用的是什麼思維呢?
曹沖用的是邏輯思維的拆分,將大象的重量等量拆分成一堆石頭,然後再對這些石頭進行稱量,然後累加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那時所具有的稱量手段稱不了大象,沒有那麼大的稱,也就是問題的難度大於了能力,曹沖採用拆分的方法降低問題難度,使得拆分後的問題難度小於稱的能力,也就是拆分後的石頭可以使用當時的稱去稱,這樣就可以各個擊破了。
曹沖稱象可以優化嗎?優化思維也是一種邏輯思維。比如:
1)是否可以使用人來代替石頭。因為搬石頭需要有人搬上船,再搬下來,最後稱量,而使用人代替石頭的話,人可以直接走上船和走下船,省去了搬運的麻煩和時間,另外每個人只要報一下自己的體重,然後進行累加就行,這樣又省去了稱量的環節。
2)在船的四周都畫吃水線是否比一側劃線更准確呢?因為很難使得大象正好站在船的正中心,並且船不是規則形狀,也很難確定物理上的重心位置,這樣就可能出現船的一側吃水深一側吃水淺或者船頭吃水深而船尾吃水淺,當用石頭替代大象時,如果只是以一側的吃水線作為標准,那麼另一側就不知道是否達到了和之前一樣的位置。不共線的三點才能確定一個平面,而曹沖稱象要確定的是船吃水的平面,而不僅僅是單側的吃水線,單側的吃水線只能看成是兩點,需要另一側的第三點來確定吃水面。為了准確還原吃水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船的四周都畫上吃水線,這樣裝石頭時才能保證達到之前完全相同吃水線的位置,也就是才能准確還原大象的重量。
3)船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呢?船越大,船越穩定,但是大象上船後船下降的距離越小,測量的偏差越大。而船越小則越不穩定,但是大象上船後下降的距離較大,偏差較小。所以船存在一個最優的大小,既能保持船的穩定又能保證稱量的准確性。
4)通過質量=密度×體積計算大象的重量。通過將體重拆分為密度和體積2個分項進行解決。看看是否能問到大象的密度,如果不能,使用馬或者牛的密度來估算大象的大概密度;然後將大象的身體和四條腿看成圓柱體,頭看成球體,通過測量周長和長度來計算體積,最後使用密度×體積估算出大象的大致體重。如果那時沒有密度的概念,那麼稱量一頭小牛的體重,然後計算大象的體積相當於幾個小牛,就可以估算出大象的大致體重。
以上是縱向思維,那麼橫向思維會如何思考呢?
橫向思維會考慮各種可能性,比如:
1)去問問送象的人象的重量是多少;
2)問問養象的人他們怎麼稱量大象的重量;
3)沒稱過大象,那是否稱過其他大重量的物體,比如馬的重量是如何稱量的,稱量方法是否可以用於稱大象上。
4)這頭大象不能殺了一塊一塊的稱,那麼以前是否有差不多的大象被殺瞭然後稱過,這樣就可以利用之前的信息進行估計;
5)利用重力=拉力/動摩擦系數測量。讓大象踩在兩塊木板上,木板之間塗上油,然後測量拉動大象需要多大的力,將大象趕下來,用一個已知重量的物體放在木塊上,再測量需要多大拉力能拉動,從而得到動摩擦系數,用拉動大象的力除以動摩擦系數,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原理為:重力=拉力/動摩擦系數。
6)做一個大的等臂長的蹺蹺板,一邊放大象,一邊放石頭,等到蹺蹺板平衡時,稱量石頭的重量並累加。
7)通過大象腳印在土上的深度是否可以估算大象的重量?
8)大象的體征是否和體重有著換算關系,比如身高體長是否可以估算大象的體重?
批判性思維會追本溯源,曹沖使用船稱象的本質是什麼?
曹沖稱象的本質是浮力原理,浮力原理為:物體在水中所受浮力等於它所排開的水的重量。象站在船上和船上放石頭時,船的吃水線相同,也就是兩種情況下,船排開水的體積相同。「吃水線」顯示的就是「排水量」,而「排水量」不就是「物體排開水的重量」嗎?這不就是浮力嗎?如此就能輕松總結出浮力定律。曹沖為什麼沒有將物體受到的浮力和排開的水的重量聯繫到一起呢?阿基米德通過給國王稱金,在洗澡時發現了浮力原理,曹沖或者其他人該如何進一步思考才能發現浮力原理呢?曹沖稱象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進行理解和分析(如圖5所示)。
圖5 曹沖稱象的思維導圖
曹沖稱象是按照步驟一步一步進行的。曹沖稱象的辦法分為五步:
第一步: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
第二步:在船身畫水平面的記號。
第三步:把大象趕上岸。
第四步:往船上裝石頭,裝到船身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
第五步:稱船上石頭的重量,並累加得到大象重量。
曹沖稱象的五個步驟可以使用流程圖進行圖解表示,這樣大家就對稱象的流程一目瞭然,知道先做哪個後做哪個(如圖6所示)。
圖6 曹沖稱象流程圖
為了更加形象的表示曹沖稱象的步驟,可以畫一些簡筆畫來表示,這樣更加直觀,便於理解。
第一步: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如圖7所示)。
圖7 第一步 趕象上船
第二步:在船身畫水平面的記號(如圖8所示)。
圖8 第二步 船身畫水面記號
第三步:把大象趕上岸(如圖9所示)。
圖9 第三步 趕象上岸
第四步:往船上裝石頭,裝到船身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如圖10所示)。
圖10 第四步 向船上裝石頭到記號
第五步:稱船上石頭的重量,並累加得到大象重量(如圖11所示)。
圖11 第五步 稱量石頭並累加
上邊使用思維導圖來分析了曹沖稱象,思維導圖是五大學習方法的一種,還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來學習曹沖稱象,比如使用費曼學習法,假裝你把曹沖稱象的故事講給別人聽,這樣就能通過教別人來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彌補這個不足,達到學會曹沖稱象這個知識的目的。
分巧克力和曹沖稱象都可以使用三大思維進行分析,邏輯思維也被稱為縱向思維,縱向思維的人研究的問題有深度,但是沒有廣度;橫向思維的人思維寬,善於舉一反三,但是缺乏深度;批判性思維追本溯源,思維有高度(如圖12所示)。
圖12 三大思維的例子
縱向思維傾向於把一個領域研究的越來越專業,然後可能成為一個細分領域的專家,但是可能對其他領域了解很少。橫向思維傾向於探索各種可能性,想法比較多,容易創新。批判性思維會追本溯源,容易找到事物的本質。橫向思維對縱向思維的批評是:把一個洞挖得再深,你也不可能得到兩個洞。橫向思維批評縱向思維的方法單一。而批判性思維則可以同樣批評縱向思維和橫向思維:把一個洞挖得再深或者挖再多的洞之前,你需要知道為什麼挖洞。
單種思維是一根線,兩種思維是一個面,三種思維才是立體思維。
如果將三種思維畫到三維坐標系中,那麼x軸代表橫向思維,表示思維有寬度;y軸代表縱向思維,代表思維有深度;z軸代表批判性思維,代表思維有高度。這樣三種思維就組成了一個既有深度,又有寬度,並且還有高度的立體思維(如圖13所示)。
圖13 三大思維和坐標系的類比
三大思維中,每一種都有很多方法,如果每一種方法都去學習,那樣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時間,並且幾乎不可能學會所有方法,因為方法的數量也在持續增加。基於三大思維,我將在《思維導圖圖解孫子兵法》中介紹更加通用的方法,包括三大部分:解決問題的方法,圖解法和五大學習方法,並且使用這些方法來分析《孫子兵法》(如圖14所示)。
圖14 通用方法
從邏輯的角度來說,解決問題有兩大方法,降低問題難度和提高能力。本書主要介紹四種降低問題難度的方法:拆分、聯想、類比和追本溯源。拆分屬於邏輯思維,聯想和類比屬於橫向思維,追本溯源屬於批判性思維。
提高能力有兩種方法:廣義動量定理和系統思考,我將二者成為思維網,用來捕捉知識,是高階知識,可以用於分析軍事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等社會性學科。我以使用廣義動量定理和系統思考分析了這三個學科的各種理論,出版了《可以量化的經濟學》、《可以量化的管理學》和《可以量化的軍事學》。
從書面的表達方式來說,分為文字和圖解,文字由左腦負責,圖解由右腦負責,本書使用文字和圖解的方式解說《孫子兵法》,可以同時鍛煉讀者的左腦和右腦。
從學習的方法來說,世界有五大學習方法,包括費曼技巧、西蒙學習法、番茄工作法、思維導圖學習法和跨界學習法。
受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本書不僅將讓大家更多理解《孫子兵法》的知識,還希望大家學會以下幾個方面:
1)學會《孫子兵法》。
2)學會思維網,這樣可以大幅度減少以後學習知識的時間和精力成本。沒有思維網,知識之間是相互孤立而沒有聯系的,而有了思維網,既可以快速理解新理論,還能將各種知識組成網路,形成一個整體。
3)學會拆分、聯想、類比和追本溯源四種方法,當能力小於問題難度時,這四種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問題難度,從而將問題解決,類似於知識杠桿,可以撬動更大的重量。
4)學會圖解的方法,方便記憶、分析和解決問題。
5)學會五大學習方法,這樣就能自己進行學習了。
6)將以上方法進行應用,比如使用以上方法分析《戰爭論》或者《經濟學原理》,或者將以上方法分享給別人。
⑥ 解決問題的思維形式有哪些
解決問題的思維形式有簡化思考、反面思考、共同作用。
1、簡化思考
簡化比復雜化更難。高手能將復雜問題簡單化,而低手擅長將簡單問題復雜化。簡化的關鍵則是抓住那些關鍵的問題。覺得簡化思維就是用單一視角看事情。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世界是不確定性的,那我們就要思考,認為只有一個確定答案是不是對的。
3、共同作用
多挖掘聯系,從多個因素挖掘解決方案往往才是正確的解題方向。共同作用是事物之間或事物內部因素之間聯系的一種表現形式。包括互相聯結、互相鬥爭、互相促進、互相制約等關系。共同作用由作用和反作用兩方面構成。作用和反作用不可分離,具有辯證統一的性質。
思維形式,思維藉以實現的形式。概念、判斷、推理、證明是不同的思維形式。具有不同結構的判斷形式、推理形式、證明形式也是不同的思維形式。在具體思維中,思維形式和思維內容總是結合在一起的,既不存在沒有思維形式的思維內容,也不存在沒有思維內容的思維形式。
⑦ 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明確問題:
首先發現問題後確認是什麼問題,也就是1句話概括事情。
搜集信息:
明確了問題,下一步就是搜集信息。包括問題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頻率,概率,顏色,大小,體重,經過。同時收集問題要全面,實用,完整,時效,准確。
.查找原因:
將確認到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整理,生成圖表,分析,交流,用數據說話,得出問題的真因,還原事情的真相和本來面目和動機。
樹立改善對策:
分為臨時改善對策和根本改善對策,臨時對策即當時或者最近能盡快實現的方法,手段,根本對策就是長時間的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
進度跟蹤和反饋:
樹立的改善對策的處理進度要進行時刻的跟蹤和明確,確保盡快執行到位,起到敦促和盡快解決問題的效果。
確認改善效果:
改善對策施行後,人員有無遵守,效果如何。根本給問題畫上句號。
履歷在案:
問題臨時根本解決後都要履歷在案並進行處理問題標准化,必要時形成文件報告以備查看,防止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
舉一反三:
看看周圍還有無類似的問題,爭取進一步的同樣的改善處理,使得問題的改善效果擴大。
反思成長:
根據整個問題的處理過程,我們靜靜的積極的思考自己,別人,思考人生,社會,國家,體制,法律,人情,倫理,讓自己的思維進行升華,同時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又成長了,感謝上帝給了我們處理問題的機會,也感謝自己聰明的大腦和積極正確的心態。
⑧ 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1、一定要把問題的性質先定位清楚
是重復性的問題還是偶然發生的問題。
問題有兩種,一種是偶然發生的問題,一種是重復性發生的問題。
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對於偶然性發生的問題,你要用排除法去解決。
對於重復性發生的問題,你必須考慮這個問題解決之後帶來的新的問題。
一定要考慮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了一個問題,帶來了更多的問題,那麼這個問題只好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通過時間來解決,這一步叫做對問題的定性。
2、要把問題放在具體的環境里
先解決局部的問題,再解決整體的問題。
任何問題都是個性化的。
很多管理者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動不動就會把問題放大,本來是局部的一個小問題,搞得聲勢浩大,要在全公司進行全面的排查,這對於公司的資源來講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所以必須結合具體的環境,先解決這個環境里存在的問題,也就是回到現實中來,先救火,當把火撲滅了之後,再去考慮整體的問題,再去考慮從整體上怎麼去解決?
怎麼才能舉一反三,甚至舉一反十,如果不沿用這樣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你就會陷入到解決問題再發生問題,再解決問題,再發生問題的惡性循環當中。
3、解決問題禁止用通用的辦法
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才有效。
這個思維完全是站在人的角度去考慮的問題。
要知道,問題的發生一定是和人相關的,而是人,無論從素質上,工作經驗上,還是人的態度上,差異還是很大的。
所以你用通用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沒有辦法能夠個性化的解決具體的問題。
離開了人這個核心,離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去解決問題,你一定會陷入到一個陷阱當中去。
可能解決的問題,自己認為方法很得當,措施很得力,結果時間過去不久,問題再一次的出現,甚至比之前更嚴重,實際上,這就是不考慮這個因素所帶來的直接結果。
4、用行為去解決,用方法來約束
學不會問題轉化,你永遠做不了領導。
這個思維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說你要解決大家對食堂飯菜質量投訴比較多的問題,首先你要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比如說找個別員工面談,看看他們到底有什麼樣的建議和想法,然後改善食堂的飯菜質量。
但是在正式溝通的時候,壓根兒就不要提問題本身,只把問題轉化為可操作的行為,比如說每一個周必須列出食堂的菜譜,並且每個月對員工進行意見的反饋,也就是你直接把問題轉化為可操作的行為,用這種行為的執行力,直接把問題解決掉。
如果形成了這樣一個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那麼你所面臨的問題可能,很多就變得相當簡單了,而且也不會讓那些發生問題的人,覺得你這個人很難說話,對管理的整體提升是有極大好處的。
所以,大家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用這樣的一個思維模式去考慮問題的解決。
⑨ 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簡單易懂的想法有:
一為演算法式,即是依照正規的、機械的途徑去解決問題的方法。
具體做法:將各種可能達到目標的方法都算出來,再一一嘗試,確定哪一種為正確答案。
二為啟發式,即是通過觀察發現當前問題狀態與目標狀態的相似性,利用經驗而採取較少的操作來 解決問題的方法。
啟發式的策略有:1.手段--目標分析法(各個擊破難點達到目標) 2.爬山法(退一步進兩步,以退為進) 3.逆向工作法(循序漸進,逐級逼近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