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知道鑒別和田玉的最簡單方法
鑒別和田玉有以下幾種簡單的方法:
觀察玉的表面
和田玉表面光滑、有光澤度,由於會經歷搬運沖刷,所以大多數和田玉會有 不同大小的裂紋和坑。而在裂紋處,一般會有氧化 產生的糖皮。假的和田玉光澤度較低、也沒有真的那麼光滑。
觀察玉的光澤
在日光下轉動和田玉,看不到大磨面和打磨痕跡,光澤也是沒有變化的,假冒的和田玉則有打磨面,呈線條狀、片狀。轉動中光澤也是有變化的。
觀察皮肉
真假和田玉皮肉也是不一樣的。假的和田玉皮肉是截然分開的,看不出一點過渡色,真的在截面上觀察,緊挨著皮的肉會有一點點過渡色的。真的和田玉毛孔和皮色像一根根小釘子延伸到緊挨著皮的肉中。
觀察裂紋
觀察裂紋也是可以分辨真假的。和田玉90%以上都會有大小不等的裂紋,裂紋的顏色比較深,是附近顏色的漸變過渡色,假的裂紋處的顏色和附近的相差不大,像網狀。人工磨光料的裂紋是有沁色的一道線,沁色外重內輕,而籽料的卻是相反。
(1)老玉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和田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其三為陝西藍田玉、遼寧岫玉和河南獨山玉)。傳統狹義范疇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石,以和田「子料」為代表聞名於世;廣義的和田玉指軟玉(真玉)。和田玉雖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並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而是一類產品的名稱。中國把透閃石成份佔98%以上的石頭都命名為和田玉,都在國標范圍內。
玉質特徵
質地
質地是玉石質量的綜合表現,包括形狀、滋潤程度、裂紋、雜質等等。和田玉的礦物組成決定了其質地優良:
(1)因其粒度極細,所以質地非常細膩,是古人所謂的「縝密而栗」,為其他玉石所不及。
(2)溫潤滋澤。即具有油脂光澤,給人以滋潤柔和之感,古人所謂的「溫潤而澤」,羊脂玉就是以玉滋潤如羊脂一般而著名。
(3)有適中的透明度。即「水頭好」,為微透明。琢成的玉件顯得水靈,有生氣。
(4)雜質極少。有的達到無瑕的程度,而且里外一致,是古人所謂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或「鰓理自外,可以知中」。
硬度
硬度是鑒定和田玉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指礦物抵抗外來機械作用力(如刻畫、壓入、研磨等)侵入的能力,在寶玉石學中通常所用的摩氏硬度就是指其中的刻劃硬度。珠寶業中一般把硬度作為劃分寶石和玉石的一個重要標志。寶石硬度一般在摩氏7度以上,玉石硬度一般在摩氏4—7度,摩氏4度以下通常稱為彩石或雕刻石。硬度大,拋光性好,能使玉器發亮,同時也便於長期保存。
和田玉經測定摩氏硬度為6.5—6.9,硬度比較大,不同品種略有區別。一般來說青玉硬度稍大於白玉。
韌度
韌性通常是玉石內在的結合能力,也就是對外界壓力或破碎力的抵抗能力。韌性大的特點是不易破碎、耐磨。軟玉韌性很大,這一特點是其它玉石所沒有的,可以作細工工藝。
和田玉有如此大的韌性與其特有的毛氈狀結構是分不開的。韌度大則不易破碎,而且耐磨,對於玉器的藝術造型和精雕細刻有極大好處,這是和田玉列為群玉之英的重要因素。
參考資料:和田玉-網路
國人對於和田玉的尊崇與喜愛,不僅讓和田玉聲名鵲起、價值倍增,也令和田玉市場出現了種種弊端,魚目混珠、泥沙俱下的現象更是比比皆是。簡單直白的判別出一塊玉石的真偽以下內容
1、玉石的一大特性就是傳熱快散熱也快,古時楊貴妃含玉避暑的傳聞也正是因此而來。所以將玉石緊貼在臉上,通常都會感到異常的冰涼,而過了片刻後,玉石變得溫潤細膩,不再像先前那樣冰涼,則這塊玉石多半是真的。
2、將和田玉置於高倍放大鏡下放大,通常都能看到雲絮狀紋理的氈狀結構。標準的新疆產和田玉更是獨有毛氈狀纖維交織結構。此外,玉石的顏色若浮於裂縫或玉石表面的話。則這類玉石多半為贗品。
3、現在還有一些較為極端的玉石鑒定方式,如將玉石拿到火中燒。如果玉石被燒黑、燒焦甚至是燒黃了並伴隨較為明顯刺鼻的臭味,則此類玉石多半為贗品。但由於這種方法很有可能對和田玉造成傷害,因此一般並不推薦。
以上幾種方法都只是最簡單易行的鑒別真假方法,由於現如今造假方法正日趨嚴密,以至於很多老手也都會不慎中招,建議,如果你並不了解玉石,也拿不準料子的真假,那最好能到當地的權威機構鑒定
Ⅲ 怎麼鑒定是老玉和新玉
其實玉的價值不在於新與老,而在於它的做工是否精緻\細膩.
新玉,常常被古玩界一些玉器資深藏家稱之為「小兒科」而不屑一顧,其實這是一種極為陳舊的觀念,不客氣地講可稱為一孔之見,以偏蓋全。為什麼這樣說,常言道,蘿卜白菜,各有所愛。老玉有古意的魅力和神韻,新玉有時尚的氣息與特色;老玉難辨識、難鑒定、難估價,有價無市,真真假假,究竟誰說了算?新玉易辨識、好鑒定、價格透明、鑒定有標准,新玉新工,知根知底,多放心呢?總之,老玉有長處,新玉的優點也不少,因此,只能辨證地去看待,或者根據各人的喜好來取捨。
真玉器溫潤洶涌,半透明不透明的都有,玉器中夾有棉絮狀或其它雜質,均屬正常現象。假玉器給你諞個感覺就是沒靈氣,色澤乾枯,灰暗呆板,有的內中還有氣泡(出土古玉在色澤上另當別論)。
真玉器放在手裡掂一掂,手感沉重。假玉器掂起來手感比較輕飄。
真玉器比較堅硬,用刀劃無痕跡,假玉器往往比較軟,刀劃必留痕跡。
把鑒定對象用線騰空吊起來,輕輕敲,真玉器其聲清脆悅耳,舒揚致遠。假玉器不會有美好的聲音發出來(這個方法比較適用於稍薄的玉掛件)。
真玉器的斷口參差不齊,物質結構比較細密。假玉器的斷口整齊發亮,是玻璃一類的東西。斷口物質結構粗糙,無蠟狀光澤的是普通石頭一類的東西。用7倍以上的放大鏡,細細觀察鑒定對象的邊角、洞、鏤空刻線,於細微之處常常可以捕捉到假冒偽劣貨的蛛絲馬跡
。
鑒別玉器主要看色澤是否濃(濃郁)、陽(鮮明)、俏(色美)、正(純正)、和(柔和)這五個特點,如兼具之,即為上品。反之,若玉器淡(平淡)、陰(陰暗)、老(色黯)、花(不純)、斜(不協調),則是劣品。
購買玉器不要在強燈光下挑選,因燈光照射會使玉器失去原來本色,還會掩飾瑕疵,以假亂真。選購玉器還要學會鑒別真偽。常見的假玉有塑膠、玻璃、雲石、電色等幾種。塑膠和雲石質地比玉石輕,硬度差,著色玻璃有氣泡,電色假玉是在劣質玉石上鍍上一層美麗耀目的翠綠色外表,乍看較難識別,但仔細觀察,電色的劣玉往往帶有一些「蜘蛛爪」,即綠中帶藍的小裂紋。
Ⅳ 和田玉鑒別方法
1 用小刀檢測其硬度
和田玉摩氏硬度到達6.5左右,拿小刀在下面劃一下一般不會留有痕跡,假若是玻璃和硬度較低的玉則會留下痕跡,但是現在很多仿料也選擇一些硬度高的玉石,同樣會不留痕跡。
2 查看和田玉的顏色
和田玉有紅色、白色、青色、墨色、黃色五大類顏色,傳說中有紅色的,也就是紅玉,但一直沒有人親眼見過,所以假若你遇見紅色的和田玉,那指定是假的。從白色到青白,黃色由淡黃到深黃色(包括糖色),青色由淡青色到深青色,墨色由墨色到淡黑色。
3 羊脂級白玉價值較高
羊脂級白玉質地細膩,白如凝脂,是和田玉中最好的種類。在世界上僅新疆有此種類,因產量至極稀少,故極端名貴。另外黃玉也是極罕見的,目前市面上多為沁黃料子,優質的沁黃料價值僅次於羊脂級白玉。青色的和田玉價值相對較低,青色和田玉顏色蔓延從淡青色到深青色,種類較多,顏色深淺也不同,是和田玉中最多的一類顏色,故相較其他顏色價錢稍低。
4 觀察其能否半透明
在玉石中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種,而和田玉則屬於半透明的,在光照下,能透過光,但看不清透過的物像。可將玉石對准光源,用手在玉後晃動,真的和田玉能看出有黑影晃動。
5 聽其聲響判別
和田玉由於質厚溫潤、脈理堅密,所以在敲擊下聲響清脆。可拿兩塊相同的玉對敲幾下,假若聲響黯啞則不是和田玉,和田玉的聲響清脆、像鋼一樣。
6 用手掂下重量
在購買時,可分別用手衡量一下相同體積的玉石,和田玉較重、實在、厚實,一般比其他玉石重。
7 觀察其質地
和田玉質地潤澤溫潤、細膩、柔和,且具有油脂光澤。其他玉石的潤澤度和油脂光澤不及和田玉。可把玉石放在皮膚上,會有一種涼涼的感覺,而玻璃製品是沒有的。
8 核實其證書編號
和田玉價錢較貴,一般都有證書,可撥打質監局電話或掃碼上網查編號核實真假。
Ⅳ 怎樣鑒別玉的真假到底是新玉好還是老玉好
一、玉真假辨別方法如下:
1、滴水鑒別法。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水像露珠一樣很久不散的是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假玉。
2、用手摸。要是真的玉用手摸一摸會有冰冰涼涼的潤滑感覺,假玉會有種粗糙的感覺。
3、用眼睛視察。把玉朝向光明處,如陽光、燈光處,如果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就是真玉,有些玉裡面有小氣泡,那是假玉。
4、用舌舔。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假玉的話就沒有這種感覺。
5、用頭發絲纏繞。真玉頭發燒不斷,假的玉頭發在火中會斷掉,注意的是要纏繞緊,不然會燒斷的。我第一次用這個方法的時候沒纏繞好,斷了,以為是假玉。
6、用放大鏡看。把買的玉放在放大鏡下看,主要是看有沒有裂痕,沒裂痕的是好玉,有裂痕者不太好,就算是真的玉,價值也就不高。
7、把玉放在玻璃上劃。真的玉會沒事,反而把玻璃劃出痕跡來。
一般來說玻璃的硬度在5-6左右,玉石硬度一般在6以上,所以玉石硬度更高一些。
二、老玉和新玉各有千秋,不能單憑新老作為收藏標准。
1.從玉質本身來說不存在新老問題,玉的形成要3億年時間,所謂老玉只能從使用時間程度來說明。目前行業內以百年來計算,使用百年以上的玉器稱為「老玉件」。
2.從老玉件來說,收藏的不是玉質本身而是收藏它的故事,它的歷史,它的文化內涵,它的時代特徵。有故事才有價值,有時代特徵才值得收藏,所以並非所有老玉件都值得收藏。
3.從材質上相比,新玉材質要比老玉好,溫潤堅密,潔白無瑕,如同凝脂,而且如今雕刻工藝也越來越好。老玉件除了材質比不上新玉,由於使用年份久遠多少還存在一些瑕疵,如開裂、殘缺等。
Ⅵ 怎樣分辨和田玉的真假最簡單的方法
1、可以用表面觀察的方法來區分真假,和田玉表面光滑、有光澤度,由於會經歷搬運沖刷,所以大多數和田玉會有 不同大小的裂紋和坑。而在裂紋處,一般會有氧化 產生的糖皮。假的和田玉光澤度較低、也沒有真的那麼光滑。
2、用光澤也可以區分真假,在日光下轉動和田玉,看不到大磨面和打磨痕跡,光澤也是沒有變化的,假冒的和田玉則有打磨面,呈線條狀、片狀。轉動中光澤也是有變化的。
3、真假和田玉皮肉也是不一樣的。假的和田玉皮肉是截然分開的,看不出一點過渡色,真的在截面上觀察,緊挨著皮的肉會有一點點過渡色的。真的和田玉毛孔和皮色像一根根小釘子延伸到緊挨著皮的肉中。
4、人工磨光料的裂紋是有沁色的一道線,沁色外重內輕,而籽料的卻是相反。
5、如果還是有疑惑的話,讓專業的鑒定師幫忙鑒定,或是讓懂行的朋友鑒定也是好辦法。
(6)老玉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和田玉的文化價值:
和田玉用來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還常常當作情人間表示愛慕的信物。
「籽」一般而言主要是針對植物來說,指的是植物所結的種籽,同時包含有孕育的含義,是植物生命的一個過程。「仔」主要是指動物,根據讀音來看有兩層意思:在讀作「zi」的時候,指的是幼小的意思;讀「zai」的時候泛指幼小的人或動物。把和田玉的子料稱為「仔料」、「籽料」的情況在平時比較多見,這兩個稱呼反映了和田玉子料外形圓潤、個頭小的特徵。但在仔細推敲之後,這兩種稱呼都不能准確的反映出和田玉子料的本質。
「子」字所代表的含義廣泛而全面,有「種子」、「子女」、「幼小」等意,沒有物性之分。因此,用「子」來表示和田玉卵石料,不僅能反映卵石料外形的特徵,更從成因上體現了與山料的因果關系,「子料」是由母體奮力出來的玉石,在繼承了山料質地特徵的同時,再經過河流搬運和長期沖刷等因素的結合下,成為和田玉的精華。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玉是能夠經得起歲月的考驗,不會時來時走,忽有忽無。玉的堅貞永恆,代表了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堅貞、永恆。用玉作為愛情信物,表達了人們對白頭偕老忠貞愛情的美好意願。因此玉作為信物來說是能夠充分表達情人之間的各種情感。
Ⅶ 新疆和田玉的鑒別方法
新疆和田玉,它給人的第一觀感是油潤凝重、含蓄而溫文素雅、光而不賊亮、潤而不水透、白而不過分。它的韌性大,不易破碎。以下是新疆和田玉的鑒別方法:
1、用排除法:新疆和田玉山料的產量.分部較廣,但新疆的特點是大部分的山料原料潤度都非常不錯,但在白度上與青海料及俄料相比要相差很多,也就是說新疆的和田玉山料在白度上是劣於青海料和俄料。
2、看顏色:和田玉顏色自然,溫潤柔和。
3、看光澤:和田玉,呈現油脂光澤,有油潤感。
4、看質地:而和田玉質地細膩、有壓手感,光澤溫潤,有明顯的油脂感。
5、看子料:子料是新疆和田的特產。首先青海沒有子料,俄料雖有但從皮色及質地上也較好分辨,想要選一塊新疆地產和田玉首當其沖的就是子料了。
和田玉子料也分一、二、三等,肉質越細白度越高的子料價格也是越高,青玉的要便宜很多,子料首先要觀是否有毛孔,且毛孔是否細膩,毛孔越是細膩基本上肉質也更加細膩。
(7)老玉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新疆和田玉歷史價值
新疆和田玉文化豐富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有專家認為:探討史前古玉玉質及玉料的來源對研究中國玉器起源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重要意義。
在中國頗具影響的有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灘文化、仰韶文化、齊家文化、石家文化等,這些文化是過通玉石及其玉料來表現的,其來源是中國玉文化研究的重要內容。
而其中的仰韶文化透閃石玉出自新疆,齊家文化包括龍山文化的透閃石玉也來自新疆和田。學者專家長期的爭論與研究已被史料和出土玉器的佐證說明,從理論推斷和預測發展到理譏論更新和定論。
通觀中國古代玉器,各地的先民無不以其地質、地貌的不同條件,以各自原始的審美標准就地采玉,就地取玉。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及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釆玉的技術越來越高超,采玉的范圍越來越大,人們對玉的認識越來越深。
不管是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新疆和田玉,還是從文化的角度看中國新疆和田玉,或是從現實的角度看中國新疆和田玉,和田玉都是中國玉材中的精品,更是中國玉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新疆和田玉
Ⅷ 如何識別和田玉
1、測硬度
和田玉硬度在6.5左右,拿小刀在上面劃一下一般不會留有痕跡,如果是玻璃和硬度較低的玉則會留下痕跡。買玉料可在邊角位置測試,成品不建議容易損毀玉料。
2、看玉料的油潤度
行內有句話叫:翡翠看種,和田玉挑潤。潤就是玉的顏色含蓄內斂,白的不幹,綠的不艷,有油脂感。這個就是全憑經驗了,多看看真品,看多了就有這個感覺了。看玉一定要避免在強光下看,以免影響視覺感受。
3、觀察其是否半透和田玉屬於半透明,在光照下能透過光,但看不清對面的物體。將玉石對准光源,用手在玉後晃動,真的和田玉能看出有黑影晃動。但是這個辨別方法只適用於小件,大件厚度大,影響透光效果。
4、聽其聲音辨別
和田玉由於質厚溫潤、脈理堅密,所以在敲擊下聲音清脆、洪亮,可拿兩塊相同的玉對敲幾下,如果聲音黯啞則不是和田玉,和田玉的聲音比較清脆,注意最好別用手拿著玉,影響聲音效果,最好用繩掛著用金屬棒敲擊。
5、查看其證書編號
和田玉價格較貴,一般都有證書,可打質監局電話或上網查看編號是否是真的。
6、試冷暖
和田玉由於密度較大,導熱性較差,所以可以在太陽下稍微曬會或者用暖手袋稍微加熱,看看導熱性,但是這種方法局限性太大,需要做過很多次非常有經驗了才能用這個方法鑒別,。
(8)老玉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根據國家標准GB/T16552—2003《珠寶玉石名稱》規定,和田玉已不具有產地含義,即:以主要礦物為透閃石的軟玉都可以稱為和田玉,和田玉也可稱為軟玉。
除中國新疆外,全世界共有透閃石玉礦床120多處,分布於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俄羅斯、美國、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波蘭、紐西蘭、韓國、朝鮮、台灣等,其中,加拿大產量為世界第二位。
這些礦床都屬於蛇紋岩型透閃石玉,以碧玉為主,俄羅斯、韓國、朝鮮出產白玉,唯獨新疆的和田玉由於特殊的地質成因而屬於非蛇紋岩型透閃石玉。
Ⅸ 和田玉鑒別的方法有那些
一:看玉器的材料: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優質玉材對於一件玉器至關重要。目前通常的價格,同等級別的子玉是山料的6--8倍。在市場或網上,更常見以無皮之山料或俄料,充和田子料出售。俄料亦屬山料且物質成份一樣,因出礦地在俄國境內而稱俄料,其價更低得多,特性是色白但玉質太水即是透明感過重,密度和油質感均比不上正宗和田子玉料好!若以俄料充和田子料件出售,經驗少者難以辨之,目前在市場或網上唯數不少。
真正的羊脂玉,目前國家沒有標准,它是產於冰雪復蓋的冰河中。羊脂玉白若羊脂,不但白且絕不反青,其油脂度特高,不是一般色度達到羊脂級的山料或子玉可匹敵的。有些老玩家玩玉幾十年也難得一求。羊脂玉取得難度之高加上其稀有度,所以愛玉者常有尋羊脂玉難,難於上青天之感。可以這樣說,現在就是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精絕之品羊脂玉。
現如今自稱羊脂玉的,
其實大多數是高白色的山玉或子玉,如不帶皮的高白玉一般多是山料。玉工都知道子玉價佫高之山料數倍,在做工時一定想盡辦法的留皮。有些為了冒充子玉而想方設法做燒染假皮子的,也常可見之。無皮的玉是不是子玉,就要靠鑒定者的經驗和眼力來確定了,因此往往存在著爭議性。
按照和田玉的同等級來說,子料最為貴重,山流水次之,山料又次之。
二:辨認造型紋飾:
造型是玉器審美的構架,也是決定玉器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狀決定的,其比例權衡要適當。勻稱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穩定的是美的作品。
紋飾是玉器的裝飾,它的美醜容易為人們覺察、感受。一般說它服從於器型的需要,或者它們兩者都取決於社會功能的需要。裝飾要看結構、章法、繁簡、疏密等處理,凡結構章法有條不紊,統一和諧就具鑒賞價值。
三:分析工藝細品藝術:
玉器工藝是由料變為器的技術條件,它的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被人真正認識,是鑒賞上的一個難題。凡砣工利落流暢、嫻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較美的,反之,板滯纖弱,拖泥帶水,則是收藏價值銳減的標志,不可貿易集之。 藝術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難做到的。凡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的都是藝術美的表現,反映了豐富的收藏價值。反之工藝差,藝術低劣,一味摩古者違反藝術美的作品,鑒賞價值就遜色得多了。所以對玉的收藏除重視玉的材質,還要注重玉的工藝水平,關注玉的藝術性。原因很簡單,玉的材質越好,在大自然中的存量越稀少,其加工難度也越大,製造一件良玉就越難成功,價值就越高。
四:盡量選購皮色子玉:
和田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層褐紅色或褐黃色玉皮,因此習慣上稱為皮色子玉。有秋梨、蘆花、棗紅、黑等等顏色,琢玉藝人以各種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棗皮紅、灑金黃、黑皮子等等。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帶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麗。利用皮色可以製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稱為得寶。
和田子玉色皮的形態各種各樣,有的成雲朵狀,有的為脈狀,有的成散點狀。色皮的形成是次生的。自古以來,同等的帶皮色的子料價格要比不帶皮色的仔料貴得多。自然燦爛的皮色,是和田玉子料特有的特徵,也是真貨的標志。但假沁色的帶皮子料近年非常多見,沁色多附著於表面。外表沒有油分比較干澀,沒有水頭,需要注意區分。
選購皮色子玉有以下優勢:
1.帶有鋼印(國家鑒定證書)的子玉,無爭議,能確定其保值及增值性。
2.行內有句話:「子料去了皮神仙認不得」。主要指有些優質的山料(甚至俄料)幾可與子料相比,而被無良商人充數高價出售,但進價上卻相差數倍之遠。因此沒帶皮色的裸體子玉較易有爭議而難定其保值性。因此有人說:裸體玉有爭議,不能確定保值。裸體子玉是黑白照,而皮色子玉是彩照,它給藝術家充分的創作空間,也給了人們五彩斑斕的藝術享受。
五:選購子玉的特別之處:
子玉99%帶有輕重不同的料裂或少許的雜質,故玉器行內稱裂為隔或咎。一般大隔或較明顯的雜點處都會地作工時加已修飾,而存在的小隔,在不影響玉器的美觀和它的牢固度,均屬於正常范圍。如同珠寶級鑽石在高倍的放大鏡下大多均有小裂、雜質等,全美的少有,於此同理。選購皮色子玉時:1.重皮色;2重玉質;3重工藝;4重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