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流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
當前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存在諸多問題,我國物流企業:
整體上發展不平衡,規模小、基礎設施差、物流系統效率低、
綜合水平不高是我國物流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缺乏管理與統一的標准,缺乏物流法律規范和行業制度保障,缺乏專業人才。
解決措施
1.要建立推進現代物流發展的統一協調機制。現代物流是一個行業涉及面廣、服務領域寬和區域跨度大的綜合性產業體系。推進現代物流發展特別需要有全局觀、前瞻性,需要統籌規劃和合理布局。因此,有必要建立全國推進現代物流發展的統一協調機制。建議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商務部及交通、鐵道、民航、郵政、海關、質檢、國土資源、財政、稅收、信息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合機構,研究商討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全局性問題。
2.統籌規劃,實現基礎設施資源的有效配置與整合。洪善祥委員認為,現代物流的發展規劃,要充分注重全局性、前瞻性和實用性,重點是正確處理好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和與我國國情結合之間的關系,處理好長遠發展與近期需要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東西部地區之間物流平衡發展的關系,處理好新建物流基礎設施與整合利用現有條件之間的關系,防止盲目建設、重復建設,避免資源浪費。優勢互補,促進多種運輸方式的高效協作與發展。洪善祥說,應該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優化組合多種運輸方式,提供最佳的全過程服務,以達到貨物安全快速流通和降低全程運輸成本的目的。
3.完善物流市場。物流市場作為我國統一的現代市場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目前雖然已經有了初貌,但還很不完善。物流市場法律規范不完善,缺乏完善的運作規程,導致競爭無序;市場監測與調控機制的建立剛剛起步;供應鏈各環節即供應商、生產商、物流商、批發零售商直到用戶之間的信用關系還嚴重缺失。盡快規范和形成物流市場的運作規程、法律規范和建立一個商業信用體系,是完善物流市場的重要內容。
4.發展物流園區。物流園區是現代物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發達國家得到快速發展,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現代物流以物流園區為依託和載體,物流園區為分散的運輸、倉儲、包裝、貨運、記載等多個不
5.同的物流環節進行功能整合,形成綜合服務功能,能夠使物流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得到較大的提升和降低成本。園區作用的正常發揮,可以推動物流服務的社會化,促進生產和流通的專業分工,更好的滿足消費需求,同時有助於改善城市交通狀況和減少污染。但是物流園區的建設一般規模大、投資多,不僅需要依託雄厚的交通基礎設施如鐵路編組站、公路樞紐以及空港、海港,還必緊隨發達的商業活動,因此,物流園區適合在經濟中心城市、交通樞紐、流通業發達、商貿活動繁榮的地方建設,嚴防把物流視為高利潤行業一哄而起盲目建園,造成運營風險和浪費。
6.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有力推動。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文件中,明確發展現代物流的重要性,各級政府都對本地區物流業發展十分關注,這對優化物流發展環境保證物流業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對物流發展的支持應主要體現在政策法規的制訂和優化環境和規范秩序上。物流業自身的發展必需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和突出效益。特別是物流企業要若練內功,集中精力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要在充分重視現有設施改造利用的同時,增添必要的新設施,改善物流運行條件,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要加強科學管理,提高物流效率,走內涵發展的道路。
7.積極推進物流市場的對外開放。在物流服務業方面,我國按照加入WTO承諾對外開放,不僅跨國物流公司已經進入國內物流市場,發達國家的一些中小物流業也開始涉足我國市場,國外的IT企業和物流裝備企業也都看好中國物流的巨大市場。外國物流企業的進入一是可以刺激國內物流企業增強自身活力,提高競爭力,二是國內物流企業可以從外國物流企業那裡學習到新的東西。當然,中國物流企業也可採取與外商合資、合作的辦法得到外援,加快自身的發展。
B. 物流公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完善中小企業的物流管理,它是增強「第三利潤源」,提升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方法,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物流管理問題較為突出,主要體現在中小企業物流起步比較遲,物流現代化與標准化建設不足,中小物流總體管理的水平較為偏低;中小企業物流管理專業人才貧乏;物流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物流管理的效率比較低下。由於完善中小企業的物流管理,務必需要提高中小企業物流信息系統管理,構建公平信息平台;加快速度的對中小企業的物流管理進行創新人才培育機制;健全中小企業物流管理制度。
一、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現代物流業是適應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形勢,在中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物資計劃分配和運輸體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進程的加快,近幾年我國現代物流業有了較快的發展。
(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展。經過建國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後20多年的建設,我國基本建成了由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和管道運輸組成的物流運輸基礎設施體系。2003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7.3萬公里,比1978年增加41%;公路里程達179.6萬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萬公里;內河航道里程12.2萬公里。我國還建成了一批鐵路、公路站場和貨運樞紐、海運和內河港口、機場。2003年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深水泊位達到近600個。運輸線路和作業設施有了較大的改善。以發展現代物流為核心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現。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在共用通信網的規模、技術層次、服務水平方面都發生了質的飛躍。2003年,電話用戶總數達5.32億戶,其中固定電話2.63億戶,行動電話2.69億戶。電話普及率達到42部 百人。互聯網上網人數達7950萬人,上網計算機達到3089萬台,網站總數達到59.6萬個,互聯網的應用逐步普及。
(二)現代物流技術逐步得到應用。為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一些大型工業企業開始重視現代物流技術的應用,以訂單為中心改造現有業務流程,在生產組織、原材料采購及產品銷售、配送和運輸等方面實行一體化運作,降低庫存,減少資金佔用。商業企業則加快改制重組,發展連鎖經營、統一配送和電子商務的步伐。
(三)專業化物流企業迅速發展。近幾年來,通過改造傳統國有運輸、倉儲企業,發展民營物流企業,積極引進外資物流企業,以及實現生產流通企業物流社會化等途徑,專業化物流企業發展迅速並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經營模式和不同經營規模的專業物流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務功能增強,服務水平提高。
(四)全社會物流總成本佔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整體效益的提高。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測算,2003年中國全社會物流總成本佔GDP的比重為21.4%,比1991年下降2.6個百分點,比1997年下降0.9個百分點。一批採用現代物流技術的工商企業物流成本降幅更大。
二、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物流發展較快,但還剛剛起步,總體發展水平仍然落後,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這其中的問題如不引起重視,就會影響我國物流業快速、健康、持續的發展。
(一)市場需求基礎限制。我國相當多企業仍然保留著傳統的經營組織方式,物流活動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組織的自我服務完成。這種以自我服務為主的物流活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遲了高效率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的產生和發展。在企業優化內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企業內部物流活動逐步社會化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社會化物流的潛在需求。但由於市場發育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業無法將其內部低效率的物流設施和組織實施有效的剝離。這就使得企業不得不繼續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二)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缺陷。盡管我國已出現了一些專業化物流企業,但物流服務水平和效率還比較低。目前多數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只能簡單地提供運輸和倉儲服務,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務、庫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務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物流服務等更高層次的服務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另外,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低,多數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缺乏必要的服務規范和內部管理規程,經營管理粗放,很難提供規范化的物流服務。
(三)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落後。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與經濟以及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儲運設施較少,發展水平較低;各種物流設施及裝備的技術水平和設施結構不盡合理,設施和裝備的標准化程度較低,不能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設施的效率。
(四)管理體制和機制障礙。在物流業,我國實行的是按照不同運輸方式劃分的分部門管理體制,從中央到地方也有相應的管理部門和層次。這種條塊分割式的管理體制使得全社會的物流過程分割開來,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物流產業的發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現象,也影響著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職能和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在多頭管理、分段管理的體制下,政策法規相互之間有矛盾且難以協調一致,也直接影響了各種物流服務的發展。
(五)物流專業人才短缺。我國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還非常落後,物流知識遠未得到普及。物流企業對人才也未予以足夠重視,從事物流的人員相應地缺乏業務知識、業務技能,從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缺乏規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徑。與物流相關的大學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企業的短期培訓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訓的主要方式。
三、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基本對策
(一)搭建信息平台。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與電子商務應用的廣泛普及,大大降低了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的運營成本,使國際物流得以長足發展。目前,國際物流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興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其發展趨勢是建立智能化運輸系統。通過發展運輸實時跟蹤定位系統、運輸路徑優化的地理信息系統、全球網路定位系統、三維條形碼技術和紅外線感應系統等新型信息技術,將運輸倉儲電子化管理過程與網路財務支持系統、電子商務融為一體。
(二)完善配送中心來提高整體物流效率。在歐洲物流業發展過程中,配送中心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包括:減少倉庫建設和人工成本,增加存貨透明度,加強物流的流程式控制制。由於歐洲各國的國情不同,物流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在目前的物流配送中心中,既有加工配送型,也有單純儲存配送型;既有專業產品如汽車配件、食品配送等,也有像德國不萊梅、西班牙馬德里的綜合物流中心;既有物流與展覽展銷的結合,也有跨區域的綜合集成空運、海運、鐵路、公路的全球物流配送中心;既有企業投資的,也有政府、社會、企業共同投資的。配送中心一般都廣泛採用各種高科技手段,如信息化管理系統、電子數據監控系統、現代化立體倉庫、條形碼掃描等,同時還包括整套的供應鏈方案設計、港口電子網路化管理、倉庫進出貨自動化管理、衛星定位系統等。
(三)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在鼓勵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過程中,各國(或地區)都高度重視市場機制的作用。如日本在建設物流園區過程中,由於考慮到物流企業投資大、回收期長、社會效益顯著等特點,政府對參與物流園區建設的企業提供了政策優惠。將園區內的地塊以生地的價格出售給各物流行業協會。協會以股份制的方式在會員中招募資金,用來購買土地和建造物流設施,同時成立專業公司來專門運作。協會成員出資不足的部分,可通過銀行提供長期低息(為正常貸款利息的30%)或無息貸款。此外,政府積極為物流園區進行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統一規劃物流園區內的交通、道路、綠化、教育、娛樂設施等項目,形成齊全的服務功能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四)綠色物流。現代物流業的一個發展趨勢是綠色物流,即在物流業發展中將環保和可持續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其目標是解決好與物流相關的能源、環境、交通安全等問題。目前,日本正抓緊制定《新綜合物流施政大綱》,其重點之一就是要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加強地球環境保護,對可利用的資源進行再生利用,實現資源、生態和社會經濟良性循環,建立適應環保要求的新型物流體系。
(五)推進物流系統的標准化。現代物流業對運輸倉儲資源進行高度的整合,所以標准化程度要求很高。如果沒有各國統一的標准,國際物流水平很難提高。目前,美國、歐洲基本實現了物流工具和設施的統一標准,如托盤採用1000mm×1200mm標准、集裝箱的幾種統一規格及條碼技術等,大大降低了系統運轉難度。在物流信息交換技術方面,歐洲各國不僅實現企業內部的標准化,而且也實現了企業之間及歐洲統一市場的標准化,這就使各國之間的系統交流更簡單、更具效率。韓國產業資源部正在起草的物流發展五年計劃提出了推行物流設施的標准化問題。
(六)重視物流人才培養。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發展現代物流業,關鍵是具備一支優秀的物流管理隊伍。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動下,美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訓體系,許多著名的高等院校設置了物流管理專業,其中部分高等院校設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課程和學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統。在美國物流管理委員會的組織和倡導下,全面開展物流業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如倉儲工程師、配送工程師等職位。所有物流從業人員必須接受職業教育,經過考試獲得上述工程師資格後,才能從事有關的物流工作。
C. 如何解決物流配送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物流產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然而,技術支撐不夠,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和完善的供應鏈,導致物流配送模式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運作經驗,建立現代物流配送模式,不僅能提升我國物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可以進一步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現代物流;配送模式;本土化;網路化 一、我國物流業配送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缺陷 目前,國內物流業主要存在以下四種配送模式:(1)自營配送模式,是指企業創建完全為本企業生產經營提供配送服務的組織模式。該模式要求企業自身物流具有一定的規模,可以滿足配送中心發展的需要。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這種模式必將會向其他模式轉化。(2)合作配送模式,是指若干企業由於共同的物流需求,在充分挖掘利用每個企業現有物流資源基礎上,聯合創建配送組織模式。通過合作和共享,這種模式打破企業之間的界限,實現物流高效化。(3)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渠道中的專業化物流中間人,以簽訂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間內,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業務服務。這種模式對物流企業的運輸管理、運作經驗和管理水平有著很高的要求。(4)共同配送模式,是指物流配送企業之間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實現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種功能互補的配送聯合作。這種模式以互惠互利為原則,可以促進物流行業整體的配送合理化。 近幾年,我國物流業不斷融合現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術,獲得較快的發展。但與現代物流發展趨勢和國際化競爭的要求相比,我國物流業還不具備向企業提供高質的綜合物流服務的能力。根據國際研究機構的估計,美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約相當於全社會物流成本支出的25%,歐洲為30%,亞洲的總體水平低於5%,而中國僅在2%左右。我國現有物流服務模式,即配送所採取的基本戰略和方法,在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和發展缺陷,沒能很好地發揮物流配送支持城市經濟和提高社會效率方面的作用。物流配送模式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 就我國物流配送發展的歷程來看,配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相關的制度和政策法規尚未完善。企業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時,必然要在企業內外重新配置物流資源。然而,管理資源的不合理配置、經濟體制的行業分割管理、制度和法規的缺陷阻礙了企業對物流資源的再分配,尤其是與我國物流企業有關的產權轉讓制度、融資制度和市場准入與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還遠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2、技術支撐不夠。作為企業增強活力與競爭力的推動力量,企業信息化建設可以極大地提高物流服務的准確性與及時性。然而,我國物流業普遍存在物流設施和設備的現代化水平較低,信息系統不完善,技術設備、服務網路和信息系統不健全,物流作業效率、服務質量和技術含量不高的問題。根據中國倉儲協會2006年公布的第五次中國物流市場供需情況調查報告,我國物流企業中有信息系統支持的77%的企業中,採用一體化物流管理的企業佔23%,實施了供應鏈管理優化的企業佔18%,50%以上的企業訂單處理准確率在98%以上。我國物流企業還不能有效地運用網路信息和電子技術進行現代企業管理。同時,計算機的應用主要集中於日常事物的管理,很少在配送中心的選址、貨物組配方案、運輸的最佳路徑和最優庫存控制等方面發揮決策作用。 3、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我國物流企業大多是由傳統運輸和倉儲企業發展而來,嚴重缺乏具有現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現有的物流從業人員以手工操作和經驗決策為主,很難從信息和物流的專業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戶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務。 4、缺乏完善的供應鏈。我國物流企業普遍存在物流組織難度高、缺乏柔性和靈活性,經營成本高和運轉時間較長的問題。我國物流企業的服務內容主要集中於倉儲、運輸或搬運,很難從原材料采購、生產計劃、運輸和銷售的整個過程中進行資源整合,更別提使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合作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和按物流管理思想對物流企業進行優化配置。 二、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的發展趨勢 發達國家的物流業以高科技為依託,以實現規模效益為目標,採取靈活多樣的配送模式,形成了從生產資料到最終商品的現代化流通體系。比如:以超級市場為主體的美國規模化物流體系、以批發市場為核心的日本一體化物流體系和以零售行業為中心的歐盟專業化物流體系。分析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物流配送模式的特點和規律,對於了解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的發展趨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信息化。作為物流管理現代化的基礎,物流信息化是指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物流過程中產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進行採集、分類、傳遞、匯總、識別、跟蹤和查詢等一系列處理活動,以實現對貨物流動過程的控制,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動。在發達國家,供應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通過網路實現信息共享,並將條碼技術、資料庫技術、電子定貨系統和電子數據交換等信息技術應用於現代物流業,有利地促進了信息流和物流的結合,從而實現物流業高度的信息化與集成化。 2、規模化。作為一種規模經濟運動,物流規模化是指物流企業的規模化經營或者規模化經營的物流企業。隨著社會化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的發展,規模經營會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成本、實現經營集約化和產生規模效益。規模化經營是流通產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發達國家,以統一進貨、統一配貨、統一管理的規模經營,不僅會降低流通費用和社會交易成本,取得規模效益,提高的核心企業競爭力,而且會整合社會存量資源,充分提高社會物流效率。 3、完善的供應鏈管理。從發達國家來看,完善的供應鏈管理(SCM)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資產利用率,減少庫存和降低存貨管理成本,而且可以縮短商品的交付時間,提高對顧客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提高企業的經營利潤。例如美國戴爾公司依靠其直銷模式和高效供應鏈,使其物料庫存降低到只相當於4天的出貨量,其物料成本平均每星期下降l%。 4、標准化。發達國家經驗表明,標准化的參與和實施主體是企業,標準的直接推動者來自市場的需求。企業之間網路系統的建立和貨物的高效配送,要求相關企業在編碼、通信程序、數據交換格式和包裝等方面實行標准化,以消除不同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障礙,為企業間的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的探索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物流企業應依託原有的設施基礎和客戶網路方面的優勢,充分借鑒國外成功的運作經驗,引入先進技術、供應鏈管理和現代物流理念,不斷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務,逐步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化。比如海爾機器人有限公司在整合國內外資源後,建立的海爾國際物流中心不僅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激光導引無人運輸車系統、巷道堆垛機、機器人和穿梭車等技術,全部實現了現代物流的管理自動化和智能化,而且根據企業國際化戰略的需要,實施物流重組,建立「一流三網」的物流管理系統,成功提高對客戶訂單的響應速度,打造出品牌競爭優勢。具體來說,建立符合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發展趨勢的現代物流配送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物流配送有關的法律法規。只有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才能促進政府有關部門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意識,並為解決物流配送過程中的問題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加強對不正當行政干預和不規范經營行為的制約,創造公平、公正和公開的競爭環境,推進現代物流的建立。 第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物流信息化。我國物流企業要加大對現代技術設備硬體的投入和軟體開發的力度,以提高物資供應時效和降低物流成本為目標,積極利用網路和信息技術,加速企業的信息化進程。物流信息化是提高物流服務效率的重要前提。同時,政府應該積極構建網路平台,為零售商、製造商和供應商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共用做出重要貢獻。 第三、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作為現代物流發展的關鍵因素,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尤其是熟悉現代化流通規則和技術的專業人員,會使我國物流行業盡快與國際接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設備應用的專業化,促進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四、通過物流企業間的並購實現規模化經營。物流企業並購是指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兩個或更多的物流企業根據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規定的程序,通過簽訂一組市場合約的形式合並為一個新物流企業的行為。依據經濟效益和規模化原則,物流企業間的並購不僅會帶來企業經營績效的改善和物流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且會推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遇。 第五、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加強供應鏈與物流一體化體系建設的核心是現代物流的縱向集成和物流一體化體系的建設。實施供應鏈管理,需要企業加大了對現代物流信息系統的投入,了解並掌握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同時,通過多種方式的宣傳和培訓,讓企業的管理人員理解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樹立供應鏈管理的觀念。 第六、推進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加強物流標准化建設。由政府或行業協會牽頭,制訂商品以及與商品流通有關的設施、設備的標准化規格,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對各個區域內物流相關信息的採集,以完成企業各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實現信息共享。加強物流標准化建設,可以從制定通用的物流技術類標准、物流信息類標准、物流管理類標准和物流服務類標准開始,逐步形成協調統一的現代物流技術標准化體系,從而提高企業的數據連接性和供應鏈可視化,普遍降低現代物流社會總成本,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